中班语言优秀教案《懒懒的小蜗牛》
发布时间:2021-06-19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说课稿 中班语言教案 蜗牛幼儿园教案【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情节,并运用合理的想象来发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2、锻炼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自然、大方、连贯的讲述。
3、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列并讲述,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大挂图、每组一套故事图片、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兴趣。
1、谜语:头上两对小触角,背上一座小房子;任你怨它走的慢,悠悠闲闲从不急。(蜗牛)
2、请小朋友说一说蜗牛是什么样子的?你捉蜗牛时,蜗牛有什么反应?为什么要把头缩进去?
二、观察图片,进行讲述。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有小蜗牛、小乌龟、小蜗牛掉进水里了、小乌龟背着小蜗牛。)
2、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
三、发散思维。
1、通过观察图片,提问:
小蜗牛为什么睡了?(累了,不舒服……)
蜗牛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做?
(爬到小乌龟背上多省劲呀,看风景,很舒服……)
2、小乌龟睡醒没有看到小蜗牛,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这时小蜗牛又在做什么?
3、如果小蜗牛没有爬到小乌龟背上,而是它们比赛又会怎样呢?(小蜗牛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小蜗牛自己不怕累,爬到了前面。)
4、通过观察图片你还想到了什么?(它们俩去洗澡,是好朋友。)
四、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创造性排序、讨论,并进行讲述。
1、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最后排序。
2、大家根据排列顺序进行讲述并为故事取名字。
3、各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面给全体幼儿进行讲述。
五、教师小结。
通过这件事情,小蜗牛觉得很惭愧,它决心向勤劳的小乌龟、小蜜蜂学习,做一个人人喜爱的好孩子,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到户外找小蜗牛一块儿做游戏。
【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小蜗牛的资料,在区域中展示,大家分享。雨后带幼儿寻找小蜗牛,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搜索蜗牛的生活习性。
附故事:懒懒的小蜗牛
一天,乌龟和蜗牛去旅行,乌龟累了就趴在地上睡着了。懒惰的小蜗牛却悄悄地爬到乌龟的背上。乌龟醒来,找不着蜗牛,以为蜗牛早走远了,就急急忙忙地往前赶。蜗牛在乌龟背上舒服地睡着了。走着走着,乌龟看见前面有条河,它想洗个澡,就爬到河里。蜗牛也被带到河里。蜗牛急忙大叫:“救命啊!”乌龟连忙把它救到岸上,对小蜗牛说:“多危险啊,以后不能那么懒了哦。”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中班教师笔记:做个懒老师
最近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变得都很勤快,是否是学了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的缘故呢?答案我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们最近的确个个都像勤快人。就拿每天午餐擦桌紫一事来说吧!每天总有人候着,我一拿起抹布,陶馨马上就接过手,说:“老师,我来擦吧!”分碗时,也有幼儿在抢着干,每每临放学前穿杯子时,总有一大堆幼儿像最后冲刺一样飞奔而来,真可谓要眼疾手快,最先拿到老师手中的布条的就是厉害的,这一局他胜出,个别没抢到的孩子还不甘心,说:“今天你们两个穿杯子了,那明天就我和XXX穿杯子了。”看,活都抢着干。
个别幼儿没轮到或没抢到,还会不开心,还会变着法的想办法让你就范。就拿李建鑫来说吧,中午就餐前,我们忙着分饭菜,就组织全体幼儿看动画片或倾听故事录音,这时的鑫鑫就是一个超级捣蛋鬼,欺负同伴,挡在电视机前,阻碍同伴的视线,十分的惹人讨厌,也因此此起彼伏的汇报声绵延不绝,因此我把他叫到我身边,心想既然你不喜欢看电视那就帮我干活好了,让你没时间捣蛋。于是有时我让他擦桌、有时分碗、分调羹、分毛巾。嘿,别说他还干得很起劲,非常的高兴,而其余的孩子也能称心如意的看他们爱看的“猫和老鼠”了。见到效果这么好,我就常常这么做了。渐渐告状声减少了。他呢也十分乐意听候我的差遣和积极地干好我指派给他的活。
班内出了这么一个男孩子不稀奇,还有第二个女孩子“晞晞”晞晞吃好饭后总是不安分,总搞出很多事情,记得有一次我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她帮我洗毛巾,哪知从这一次后,她就干上了瘾,每回午餐我收拾时,她就候在洗手池边把袖口拉得老高,脸盆一只,摆开了洗毛巾的架势,我也就投其所好让她洗吧,她还喜欢泡沫多多,每回洗毛巾脸上都露出着美滋滋的笑容。怪孩子两个不稀奇,还有一大群呢!都喜欢帮我干活,都抢着干。在他们的心中,能做老师做的事,那是多么的了不起,能和老师一起干活,那是多么地愉快。看到孩子们乐意为集体服务,那我就投其所好,满足他们动手的欲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自己做一个“懒”老师吧,享福喽!于是最近的主题墙的创设上都留有孩子们动手的痕迹,让孩子做自己环境的主人,动手打扮我们中三班这个大家,有时我还能享受这些小小按摩师的多方位按摩呢,你们看,做个“懒”老师不错吧?
有趣的小蜗牛
吃过午饭,离午休还有一段时间,按照惯例,我带孩子们到室外活动。我们来到有“小桥”的草地上,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因为最近的几次活动,他们把“小桥”当成“汽车”,老师和小朋友们都能“坐上汽车去旅游”。有的小朋友扮演司机,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扮演乘客。小司机会问“你们想去哪里?”我说去济南、青岛、北京等随便说一个地方,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能说出不同地方的特征,增长了许多知识。今天来到这里,我刚想坐下,许钇晗小朋友就说:“老师我发现一只小蜗牛,你给我拿下来好吗?”我说:“好吧!”小朋友们都围上来,有几个小朋友也去找了。一个说我看见一只,另一个也说我看见一只......。我过去一看说:“呵呵,这么多蜗牛啊!你们不要着急,我帮你们拿下来。”于是一人便得了一只小蜗牛。我骄傲的是,小朋友们拿到蜗牛后都没忘记说“谢谢老师”,他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孩子们蹲在那里细细地观察着,宇赫小朋友说:“老师我把它放在手里暖暖吧!”其它小朋友也焦急的等待蜗牛出头,孙睿研说:“老师小蜗牛怎么还不出头?”我说:“不要着急,我教你们念咒语,小蜗牛、小蜗牛,先出角后出头;你不出,我给你砸了花花屋。”他们很快就学会了,一遍一遍的说着。不知是咒语起作用,还是蜗牛感觉暖和了,真的开始出头了,他们发现蜗牛出来了,欣喜若狂:“老师,你看,蜗牛的身体像螺丝。”“老师,你看,蜗牛的头上有两个角,”“咦,蜗牛爬过的地方是湿的,”“这只蜗牛趴在花的叶子上怎么不会摔下来?”孩子们越看兴趣越高,午休时间到了,还久久不愿离去。于是,我提议:请小朋友把捉到的蜗牛放在自然角中继续观察。午休后,孩子们还没忘记他们的小蜗牛,都挤着去看“小蜗牛们的集体生活”,他们继续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及浓厚的兴趣,我说:“小朋友们应该安静下来准备上课,咱们把小蜗牛养着,经常让大家观察。”我计划预设《有趣的蜗牛》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开展观察、饲养蜗牛活动,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在今后的活动中,只要我们能细心观察,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教育随笔:小蜗牛
大雨过后,花坛里爬出来许多小蜗牛。孩子们兴奋的把小蜗牛带回班里,放在了小花盆里。一双双眼睛好奇地盯着小蜗牛,看着小蜗牛一点点从花盆壁往上爬,看得那么专注,那么认真,静静地,一点声音也没有。过了一会儿,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爬上来了”,“掉下去了”,“头上还有角”,“那是触角”,“它的壳太重了,背不起”……,我随口问了一句:“蜗牛是怎样爬上来的呢?它有脚吗?”,“有!”,“没有!没看见”,“嗨!真的没有脚。”我再问:“那蜗牛怎样爬上来的呢?”,“身体在动!”,“它的身体这样一蠕一蠕的,就爬上来了。”山山一边说还一边学动作,学得还挺形象呢。我连忙说:“对!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身体蠕动来向前爬行的。”孩子们高兴地学起小蜗牛来,嘴里念着“这样蠕动”,把脖子一伸一缩地走开了。我便由着他们看起来,可是不过一会,小米却气冲冲地跑来告状:“老师,山山把蜗牛淹死了!”边说边把我拉到了观察区,经他这一嚷,许多小朋友也跑过来看了,原来山山把小蜗牛放进了小水坑里。山山连忙解释:“我让蜗牛游泳”,我问:“蜗牛还会游泳吗?”,小米抢着说:“不会,山山把它放在水里,就沉到底下了。”,山山也摇摇头,但还是说:“我看见蜗牛住在水里的,淹不死。”“不是,蜗牛淹死了,你看它们动也不动了。”孩子们争论不休,我只好解围说:“蜗牛会不会被淹死呢?我们等一会儿再看,好吗?”。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高兴地告诉我:“蜗牛没被淹死,它爬上来了!”于是,孩子们又把蜗牛放在水里,让它再爬上来。我又找来一些菜叶,让孩子们喂给小蜗牛。
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下来了,可我的心却无法平静,小小的几只蜗牛,带给孩子们无尽的快乐和知识的收获。我暗自庆幸,当初没有强行制止孩子玩蜗牛,为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对小动物的爱心,我终于克服了自己的胆怯心理和讨厌情绪,顺应了孩子的要求,才有机会获得这么生动而有意义的课堂。
班上有很多“懒羊羊”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班上有很多“懒羊羊””!
我班上有很多“懒羊羊”,瞧!做早操时,我在前面认真地带操,可下面的很多小朋友都心不在焉地随便甩一下胳膊,动一下腿。
有的还和同伴交换一个笑脸,交流着,看得我火冒三丈。
做练习时,我说明了要求,可很多孩子按兵不动,不住地看一组上的同伴,如果有谁做好了,他们就依样画葫芦——照搬。
做口算题时,我念一题算式,下面的小朋友先不吱声,而是面面相觑,当有人小声地说出答案,立即大家跟着一起说相同的答案,也不分正确与错误。
教学活动中,有时候我们出了一个稍微有一点难度的问题后,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下面的小朋友!可是很多孩子马上低下了头,摆弄自己的衣角,更多的孩子是目光迷离,左顾右盼。
很多这样的情况多了,看得我们两位老师都摇头不已,哎!这群孩子像极了青青草原上的“懒羊羊”!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都明白:无规律的生活、学习、随心所欲的处世等不良习惯在幼儿园初见端倪时就应该及时改正,否则后患无穷。
对于这些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改掉懒散的习惯有着非常现实和紧迫的意义,他们必须在各个方面逐步约束自己,将每件事完成得井井有条。
针对这些情况,和配班老师一起交流,商讨后,我们决定采取这样的几条措施:
1、引导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
幼儿园时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而上小学后会有一定的学业压力和考试压力,这就要求孩子能够坐得住,管得住自己的言行,保证思想高度集中。
2、引导幼儿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
如:及时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用过的东西物归原处。
3、注意调整课堂气氛和节奏,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4、保证孩子一日生活动静交替,学习休息张弛有度。
睡的安心,学得专心,玩得尽心。
让孩子生活得紧张有序又愉快。
譬如,学习累了,可以用户外散步、倾听音乐、有选择地听喜欢的故事等途径作为放松的方式,而不是精神上处于懒散状态的无所事事。
5、建议孩子家长要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要学做“身懒而心不懒”的父母。
不知道本文“班上有很多“懒羊羊””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做个懒老师
最近我发现我班的孩子变得都很勤快,是否是学了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的缘故呢?答案我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们最近的确个个都像勤快人。就拿每天午餐擦桌紫一事来说吧!每天总有人候着,我一拿起抹布,陶馨马上就接过手,说:“老师,我来擦吧!”分碗时,也有幼儿在抢着干,每每临放学前穿杯子时,总有一大堆幼儿像最后冲刺一样飞奔而来,真可谓要眼疾手快,最先拿到老师手中的布条的就是厉害的,这一局他胜出,个别没抢到的孩子还不甘心,说:“今天你们两个穿杯子了,那明天就我和XXX穿杯子了。”看,活都抢着干。
个别幼儿没轮到或没抢到,还会不开心,还会变着法的想办法让你就范。就拿李建鑫来说吧,中午就餐前,我们忙着分饭菜,就组织全体幼儿看动画片或倾听故事录音,这时的鑫鑫就是一个超级捣蛋鬼,欺负同伴,挡在电视机前,阻碍同伴的视线,十分的惹人讨厌,也因此此起彼伏的汇报声绵延不绝,因此我把他叫到我身边,心想既然你不喜欢看电视那就帮我干活好了,让你没时间捣蛋。于是有时我让他擦桌、有时分碗、分调羹、分毛巾。嘿,别说他还干得很起劲,非常的高兴,而其余的孩子也能称心如意的看他们爱看的“猫和老鼠”了。见到效果这么好,我就常常这么做了。渐渐告状声减少了。他呢也十分乐意听候我的差遣和积极地干好我指派给他的活。
班内出了这么一个男孩子不稀奇,还有第二个女孩子“晞晞”晞晞吃好饭后总是不安分,总搞出很多事情,记得有一次我实在忙不过来,就让她帮我洗毛巾,哪知从这一次后,她就干上了瘾,每回午餐我收拾时,她就候在洗手池边把袖口拉得老高,脸盆一只,摆开了洗毛巾的架势,我也就投其所好让她洗吧,她还喜欢泡沫多多,每回洗毛巾脸上都露出着美滋滋的笑容。怪孩子两个不稀奇,还有一大群呢!都喜欢帮我干活,都抢着干。在他们的心中,能做老师做的事,那是多么的了不起,能和老师一起干活,那是多么地愉快。看到孩子们乐意为集体服务,那我就投其所好,满足他们动手的欲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自己做一个“懒”老师吧,享福喽!于是最近的主题墙的创设上都留有孩子们动手的痕迹,让孩子做自己环境的主人,动手打扮我们中三班这个大家,有时我还能享受这些小小按摩师的多方位按摩呢,你们看,做个“懒”老师不错吧?
小蜗牛你饿吗?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小蜗牛你饿吗?”,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户外活动时,成刚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蜗牛,他蹲下身子,一边用那双胖乎乎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蜗牛小小的壳,一边瞪大了那双小小的眼睛,仔细的观察。我怕影响他的注意力,毫无声息的和他一起观察起来。“蜗牛趴在草地上干什么呀?老半天了,一动不动!”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皱起了眉头。“或许饿了,在吃饭吧”!“在吃草叶吗?那他的身体为什么不是绿颜色的呢?虫子吃了绿叶身体就变成绿颜色!哎?老师,蜗牛是怎样吃饭的?是象我这样用牙齿嚼吗?”他边说边动作。见成刚对蜗牛十分感兴趣,我便将蜗牛放进玻璃杯,带回班里让孩子们观察。
几天后的午点时间,孩子们吃完蛋糕后纷纷去洗手,却见成刚正守在小蜗牛旁,“小蜗牛,你为什么不吃呀?蛋糕可甜了,你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不饿吗?老师,它是不是生病了?你快想想办法吧!”我丢下一片菜叶,蜗牛立刻大吃起来。“蜗牛爱吃菜叶,原来它是植物的敌人!”整个下午,成刚都因此事而闷闷不乐。最后,我们一起讨论得出:动物的习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是现实。
幼儿的天性是好奇、好问、爱探究,他们容易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想象和探索。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愿望去探究周围世界,常常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眼光认识世界。因此,我们要允许幼儿出错,尊重幼儿,留给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探索,从而激发幼儿学科学的兴趣,保护好奇心,支持、鼓励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
关于“小蜗牛你饿吗?”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教育随笔:会偷懒的孩子
今天,我们进行了《丝线散步》的美术活动,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带孔的布上用接针法绣简单的直线组成的图样。孩子们欣赏完布上的羌绣作品后,迫不及待地想自己试一试在布上用接针法绣图案。我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发了带孔的布让他们先在布上设计图案,设计好了再领取针和线尝试绣一绣。旺旺设计的图案是一座漂亮的城堡,他将城堡画好后就领了针和线,娴熟的穿线打结,按照接针绣的方法绣了起来,布上的孔比较小,一针一针的想把城堡绣完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大概绣的有十分钟,旺旺有些心急了,总是左顾右盼,速度也明显降了下来,我提醒道:旺旺绣的又快又好,再坚持一下就绣完了,加油哟!旺旺笑着点点头。没过多久,旺旺拿着自己的作品跑过来,老师,看!我已经绣完了。我低头一看,真的绣完了,仔细一看,原来他学会“偷懒了”:刚开始两孔一针,慢慢三孔一针,到最后就成了四孔一针或很多孔一针了。
旺旺动手能力特别强,遇事爱动脑筋想办法,往往会想出别人想不到的好办法,但做事缺少耐心,不能坚持到底。我先表扬了他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肯定了他想出的提高速度的好办法,说得他心里乐开了花。再让他自己观察对比哪些地方绣的好看,哪些地方绣的不好看,说说不好看的原因是什么,让他明白可以变换针脚的长度,但太长了就不美观了,长度适宜才好看的道理。利用平时的活动多培养他的耐心,鼓励他做事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做一个“懒”老师
每当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老师,他打我这里了;……”,回头想想,孩子们确实长大了不少,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还是有不少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勇敢面对问题的小朋友。
对于这一现象,我也有一些见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造成这一现象,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
在许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母的工作关系,孩子往往由爷爷、奶奶照顾。
老人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育儿方面都会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易溺爱、放纵、“言听计从”,特别是老人家生怕孩子碰伤了,难交待,怕孩子的父母会怪责,所以更限制和溺爱幼儿,使幼儿的依赖性比较强,性格比较内向、胆小。
这对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不妨试试做一个“懒”老师。
这里的“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懒”,应该是对教师目标的把握、时机的选择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帮助,但并不是当幼儿一要求马上就给予。
当幼儿跑来告状时,教师应当首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
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你试试自己解决!”“你和他商量一下该怎样办!”不是太严重的事,老师都不要插手,让幼儿自己解决。
无论解决后是怎样,事后教师都要给予孩子教育和指导。
如:幼儿一起玩时许多时候都会发生纠纷,“老师,她抢了我的玩具。
”这时如果老师马上帮孩子出头就会让她产生依赖。
很多时候我会这样说:“那你们两个商量一下该怎样玩这个玩具吧。
”把问题扔还给幼儿。
如果他们解决不了那两个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到收完玩具后再把他们叫到跟前了解事情的经过再教育一下。
当你观察后发现,孩子确实是遇到了问题,也不必急着帮他解决,而应该指导他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老师的提示策略指导可以多一些,问题还是应当留给幼儿。
通过教师的“懒”、鼓励和教育,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会渐渐长进,告状也会少,还可以从中学会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