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幼儿教育要善于夸张手法
发布时间:2021-06-07 幼儿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反思教育随笔:幼儿教育要善于夸张手法
近日听了一堂幼儿中班的语言教学课《小花猫的小铃铛》,教师讲得很认真,而且用了抒情、夸张等许多的手法,讲得大汗淋漓,应该说这场课是不错的,但如果上课都这么累,又怎么能受得了,我感觉到老师上课时,未能准确理解教学中怎么样使用夸张和哪些地方需要使用夸张。例如,老师讲小花猫的铃铛是园的时,用夸张的手法说:“你的铃铛好园啊”,当说到小花猫的铃铛声音好清脆时又用夸张的声音说:“你的铃铛声音好清脆呀”,虽然是就事论事,直观明了,但抒情点找得不对,抒情当然很为难,又只有用力的去表演,难怪她出汗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认识事物,总是会先注意它的形状、色彩、特征,然后再上升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阶段。对于幼儿来说,因为他们认识的东西不多,词汇也不多,如果从感性认识开始,讲铃铛园园的,只会令孩子们感到茫然和陌生,如果再使用抒情夸张等手法,只会感到别扭。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先从理性入手,那感觉就不一样,有一种顺理成章的效果。那么如何从理性认识讲起哩,其实很简单,这铃铛不就是好看和好听吗?如果一开始就说:“这个铃铛好漂亮哟,园园的、五颜六色的,真好看!”“这个铃铛声音真好听哟,叮铛,叮铛,声音好清脆的。”用这样的语言表述,把抒情点放在“好看”和“好听”上,你尽可以使用抒情和夸张的手法,一点也不会做作,也用不着费力地去表演,对于孩子们学知识来说,学的东西一样没少,园园的、五颜六色的就是好看的,清脆的、叮叮铛铛的就是好听的。希望幼儿教师在上课时能准确地把握住抒情夸张的时机和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夸夸自己
我们班的很多孩子还是比较胆小,不太爱表现自己,老师让小朋友讲个故事,只有一两个小朋友愿意讲,这让我们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们这是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呀!于是,我利用下午放学前组织活动“夸夸我自己”,让孩子们正视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我们首先请胆子稍大一点的小朋友们来讲一讲,自己有哪些优点,别的小朋友可以给他补充。很多孩子上台来都不好意思,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启发下,很多孩子说出了自己的优点,在别的小朋友的补充下,我们发现了很多孩子的特长和优点。
通过这样一个小活动,孩子们有了自信心,同时,加强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这使我们认识到:夸奖,一方面可以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感受用语言表达能创造快乐和真诚,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让幼儿随时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让孩子得到自己的肯定,同时接受别人的夸奖,对孩子的成长真的非常有利。
教育随笔:发言要举手
幼儿在幼儿园内除了学习知识外,最重要的也就是养成教育了,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比较重视孩子平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幼儿养成发言要举手的好习惯也是常规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
日常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状况:当老师有问题要问孩子的时候,能够用心举手发言就那么几个孩子,然而大部分孩子总是抢着说,或者举手时总会说老师叫我,老师叫我。而那些举手发言的幼儿有时就会去提醒那些说叫我的孩子。不能这样,这样很不礼貌。那么这样的课堂总是在强调纪律中,是没有任何教学效果的,那么根据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措施:首先,告诉孩子上课举手发言的重要性,其次,在提问问题前,我会下意识的告诉幼儿,我要请和我一样举手的幼儿来回答问题,并且做出规范的举手动作。与此同时,我还对用心举手发言的孩子给于表扬和鼓励如:贴画、卡片等,以激发孩子们透过举手回答问题来获得礼物的愿望,从而到达幼儿举手回答问题的目的。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在举手这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级里能够举手发言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回答问题时的声音也日益响亮起来。看到那一个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充满了期望和感动。
教育随笔:孩子插嘴,要善待
在集体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说话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很聪明,很能说会道的孩子,他们会迫不及待的说出她们的意见与建议,有时会让活动增添姿色,有时会让老师不知所措,有时则更让老师哑口无言……尤其是大班的孩子,语言能力急速发展,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更是这样,总是举着手在叫喊着:“我知道,我知道……”。有的时候,甚至不举手就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我的问题。
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时,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老师知道他是聪明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但因为个别孩子的插嘴老师不得不放下集体,而关注个别。也许关注个体是需要的,但对于一个集体活动,一味地集体迁就个体,虽然活动能照常进行下去,老师也没有多说什么,但是如果这样的场景多了,整节活动的效果就会明显下降,所以面对这种爱插嘴的行为,作为老师的我在活动后与他们进行了个别交流。
于是第二天,我在活动前就和幼儿达成共识,只要活动时能做到不插嘴,就奖励做一天的“小老师”。整堂活动下来效果非常好,虽然没有完全改掉,还是有插嘴现象,但是在活动中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相信以后多提醒幼儿持之以恒,应该就可以有所改变。
其实“插嘴”这种现象不是不好,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孩子“插嘴”,说明他们在积极动脑,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教师在给予他们肯定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另外一方面:上课的时候是不可以随便“插嘴”的,如果想回答需要经过老师的允许。相信有人会说这样做太过拘束,无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但我觉得这样的现象,需要制止的时候就要制止,平时要抓好常规就必须做到持之以恒,要时时刻刻提醒幼儿,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随笔:说话要先举手
教育随笔:说话要先举手
一天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们:“两天不见了,你们最想谁啊?”我本以为他们会说最想老师了,可是他们大都却说:“我最想刘雨彤了。”我表示很伤心地问道:“难道你们都不想我的吗?”“老师,我最想你了。”朱淑婷马上接道。“我也想你的。”此时一个接一个的声音响起。“真的吗?我也很想你们的。”我说。之后,我又问道:“那这个假期,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哪里玩了吗?”“我去了大润发。”“我去台湾风情园。”“我去了……”我笑着说:“那你们都去那里玩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啊?一个一个说啊。周星伊,你来说说看。”“我去玩了……”这是一个很开心也很有趣的一次晨间谈话。
两天不见,我才刚开始上课,下面有好些个小朋友都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于是,我走过去轻轻摸了摸这些个小朋友的头,意思是让他们专心上课。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又开始讲起了话来。这次,我再也忍不住地说:“在讲什么啦?两天没有见了,有好多话想跟旁边的小朋友讲是哇啦?但是现在是上课的时候,等会下课了,你们再跟旁边的小朋友讲好不好啊?其实我也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说,但是我忍住了等到下课再跟你们讲。”接下来,我又继续上课了。在这两天中,每次上课都这样,小朋友都还处在放假的兴奋中,上课总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好象就有说不完的话似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能放纵,要让他们认识到,现在已经上学了,不再是放假的时候了,上课也应该有上课的样子,不能随随便便讲话了,讲话要举手,老师允许了,才可以说话。所以,面对讲话厉害的几位小朋友,我让他们站了起来,先站个十分钟,然后,让他自己认识到上课的时候是不可以随便讲话的,最后让他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对我做了一个保证:“以后我上课再也不随便讲话,想要讲话先举手,上课认真听老师说……”
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试着让他们学会自己意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能一味地任由他们或者严厉批评。
教育随笔:幼儿三步洗手法的培养
教育随笔:幼儿三步洗手法的培养
三岁之前的小朋友刚刚入托,自理能力比较差,但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对于一些行为的培养,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正面示范让幼儿看清具体的方法和步骤,配合简单的提示,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动作要领,可以编成儿歌、顺口溜,让幼儿去模仿。
比如洗手这件事情.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得干净,不留脏东西。对于幼儿来说,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很难,孩子们往往只会用水把手打湿,拍打水花,甚至把衣服弄湿,心不在焉地玩耍,不知道何时何样才算是把手洗好了。
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可以用简短精炼的词句把洗手的正确方法示范给幼儿。
1、卷袖口,洗手心、手背。
2、擦香皂、搓手心,脏水全部冲光光。
3、再毛巾擦手手,挂好毛巾好宝宝。
教师示范后再让幼儿认真练习,记住顺序和步骤并反复巩固。比如饭前洗手,上厕所后洗手,户外活动洗手等等。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朋友就会牢牢掌握住洗手的基本方法了。
这种方法寓教于乐,特别适合还处在玩耍年龄段的幼童,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幼儿教育随笔:善良的谎言
“我要妈妈……”大清早教室的门口就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不用猜就知道是欣欣。只见她双手用力拽着门边不肯进屋子任凭奶奶使劲往里拖。最后班里的老师走了过去,安慰了孩子几句,孩子竟然听话的抹着眼里进了教室,但是嘴里还不停的说“老师,我想妈妈,老师我要妈妈……”
这是怎么回事呀,欣欣在这个幼儿园已经上大班了按理说不应该会闹情绪的呀?可是欣欣这种哭闹现象已经持续了十多天,为什么最近也没看到妈妈来送呢?(以前每天都是妈妈接送的)我决定找个时间与欣欣谈谈。上午自由活动时孩子们都在户外跳绳,欣欣则一个人呆呆的坐在旁边的石头凳子上情绪很是低落。我走了过去坐在她的身边问:“欣欣
,你看小朋友们都快乐呀,你怎么不高兴?”欣欣低着头一言不发,我握住她的小手温和的说:“来,告诉老师,你遇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情?或许老师能帮助你。”“杨老师,我想妈妈”我的话音刚落欣欣就眼含热泪哽咽地对我说。“噢,就这个原因呀,好办。等会老师打电话给你妈妈让她这几天来接你好吗?”我轻松的回答。“可是,奶奶说妈妈去了很远的天堂上班暂时回不来。”欣欣忧郁的说着。此时听了这句话我愣住了。“老师,天堂是个什么地方?离我们很远吗?为什么妈妈不要我非要到那里去?”欣欣继续不停的追问我。此时我的心里乱急了,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孩子,只是匆匆的说了句“妈妈会回来的”便匆匆的离开了。我无法接受孩子所说的事情,放假前还看到过欣欣的妈妈来接孩子,母女俩高兴的在大门外的广场上玩闹着。可眨眼间怎么会这样。
傍晚奶奶来接孩子的时候我把今天和欣欣的对话讲给了欣欣奶奶听并询问原因。“我知道孩子很想妈妈,可是真的没办法让她再见到妈妈。在春节前的一个晚上妈妈下夜班回家的时候被一辆超速的大汽车给撞死了。为了不伤害欣欣的心,我们只好告诉欣欣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上班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欣欣的奶奶顿时泪流满面的说着同时要求老师要替他们保守这个秘密别伤了孩子的心。
送走了这对祖孙俩,我静静的坐在那里,心里此起彼伏不知道该怎样明天对孩子讲妈妈是不可能来接宝贝的了,可是我又答应过孩子的,而我也答应过奶奶要保守这个秘密的……我的内心极为矛盾。
思索了半天我想到了一个既不伤害孩子又能保守秘密的方法,与欣欣的奶奶通过电话联系达成一致,我们决定共同编织一个善良的谎言,有我代替欣欣的妈妈,经常晚上往家里打个电话,告诉她;妈妈其实很爱她,只不过现在在很远的地方上班,班上有个阿姨生病没来,妈妈要替他加班所以回不了家。并嘱咐欣欣一定要听奶奶的话。在以后的时间里时不时的给她买件礼物。慢慢的欣欣脸上又恢复了以往的笑容。
看着每天快乐成长的欣欣,我的心里有一丝丝的疼痛。我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也不知道这个美丽善良的谎言能维持多久。我只是不想这么小的孩子受到伤害。我们一直在谴责那个超速行驶的司机,如果你不超速的话就不会造成今天的这个局面,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用心呵护这个受到伤害的孩子。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个失去母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同样感受到母爱。
原谅我吧,欣欣!虽然老师教育过你们不能撒谎,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可是,今天老师也撒谎了,不过这是个美丽善良的谎言,或许将来你长大的那一天能读懂老师和奶奶的心。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善意的谎言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善意的谎言
某一天的中午,起床的音乐响起了,孩子们都快快地起床叠被子,恒恒呢,好像还在沉睡之中。奇怪,我明明看见他已经醒了,怎么还不动的?我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没出声,我就把他抱了起来,哦,身上和床上全都湿了,原来他尿床了,怪不得他不懂,原来是不好意思。我跟他说:“尿床了,没关系,起来吧,快去换衣服!”说完,我就和孩子们下去了。过了一会,我发现他还没有下来,我就叫小朋友去叫他,他慢吞吞的,还是没有下来。然后我就叫另一个孩子去叫他,说是他妈妈来接他了。刚说完锐涵说:“老师,你为什么这样你说,你这是不是善意的谎言。”我听她说完,我笑了笑,“什么是善意的谎言?”“我也不知道,是爸爸告诉我的。”她说。“呵呵,是啊,你说得真对。”听完,我觉得她是一个成熟的孩子。
良好的思想和品格是人一生的基础,也是人之初的必修课。在当代幼儿教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诚实”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元素,渐渐的受到幼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时常教育孩子要诚实,不能说谎。但是,身为一名幼儿老师,出于“爱“的动机,一个老师的良苦用心,我将一个美丽的谎言种植在孩子的心灵,就像播一粒种子在土里,终将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碰到一些善意而美丽的谎言,这些谎言构成的是人生的另一种风景.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适度地扯一些小谎的时候,谎言即变为理解、尊重和宽容,具有神奇的力量。
教育随笔:牵手
教育随笔:牵手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