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它们好看吗?
发布时间:2021-06-07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它们好看吗?
和往常一样,我们又开始进行区域活动的游戏了,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些游戏。今天在数学活动区里,投放了一种新的游戏:美丽的小花。请孩子按不同的规律去装饰花瓣。活动中,孩子们都知道去装饰花瓣,对于发现排列规律的美感,还不是很好。在讲评中,我拿了一朵按规律排好的小花,问孩子们:“这朵花漂亮吗?”孩子们都说很好看。我又拿了了一朵孩子们排的无规律的小花,问大家,孩子们都能分辨出哪朵美丽。“为什么老师排的这朵小花很漂亮呢?你们发现其中的秘密了吗?”孩子们这个时候很仔细的观察我的这多小花,有部分孩子发现了,我是按不同颜色颜色和大小的花瓣分别交错排列的,另外一朵是无规律排列的,显得比较的杂乱。在之后的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又排出了其他的规律来,也非常的漂亮。
在本次游戏的讲评过程中,我采用了一种比较的方法,给孩子们一个视觉上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比较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找到规律,从而更好的去游戏。这种方法让孩子们能很清楚的明白老师的意图,比老师一味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老师你看清了吗
一日生活皆教育,时时处处无小事。
新学期刚入小托的孩子总是特别难带,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安静,我行我素。其中一个叫梦东的孩子特别调皮,总是好掺合到其他小朋友的活动中去,一会惹事了再离开。然后再到另一孩子活动中看看。每当有争执了发生我会批评他,而他都撅起小嘴,满脸不高兴。
一天,户外活动时,航航小朋友哭了。“怎么回事?”,我连忙问。“是梦东推我了。”我于是加重了语气问:“梦东是这样吗?”他一声不吭的走开了。我又说:“为什么不道谦?”他还是不说话。这时旁边的港港小朋友说话了,“是航航先推的梦东,他才还手的”。“是这样吗?”梦东点了点头。原来错怪他了。
从此以后,我特别注意梦东的一行一动,看他是否真的是惹事,其实不然,他是一个非常热心的孩子,只是有时方法不对,而引起误会,我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做法,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你不要急于批评,而是先了解因果,公正对待,久而久之,孩子有什么事都喜欢跟我说了。
教师的主观思想往往导致错误的教育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他们受到无谓的伤害。因此,当面对孩子之间的争执,应蹲下身子,放低姿态,把解释的权力让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处理,教师加以指导,也许会更好。伟大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与儿童打交道,需要观察而不是打探。”
教育随笔:那老师拍拍你好吗
“呜呜呜……老师!”新妍宝宝跑到我的边上,抱着我哭起来。“宝宝,你怎么啦?”我着急地问她。“老师,我的心里不舒服。呜呜呜。”她伤心地说。“为什么不舒服啊?”她伤心地在我的身上蹭蹭头。“宝宝,你怎么了?””“呜呜呜……老师,我也不知道。”
“那老师拍拍你好吗?”“呜呜呜”她默默地点点头。
接着,她连续几天都是这样的。问她时,她总是说不知道为什么伤心。
后来,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在我拍别的孩子的时候,她的眼睛总看着,这时,她就会大声伤心地哭起来。
这是孩子纤细、敏感的心啊。在幼儿园里,有时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会被孩子记下,他们总是很关注老师是不是喜欢自己,当忽略他们的时候,情绪就产生波动了。当他们在看到同伴有被老师爱抚的时候,也需要这样的温暖。
因此,我也尝试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如:看电视时,我会和孩子进行个别交流,说说悄悄话。如: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我会拍拍他、摸摸他们。而这些点滴,我想也会慢慢地融入孩子的心田的。
“孩子,当你觉得伤心地时候,一定要来告诉老师喔。老师,一定会帮助你的。”这是送给孩子的一句话。
“呜呜呜……老师!”接下来几天,有几个孩子也相继学会了倾诉。
“那老师拍拍你好吗?”我想,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教育随笔:花儿好看我不摘
每当春暖花开之际,幼儿园小班的老师总会对小朋友说:“花儿好看我不摘”。可有的孩子还是会一边摘花一边说:“花儿好看我不摘”。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手口不一”的现象呢?
小班的孩子没有把这种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认识正处于由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行动,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他们想象有了夸张性的表现。正是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我因势利导,引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一次我无意在花池旁捡到一朵花,也找到了花被摘具体的位置。
第二天,我利用花的哭声(录音),设疑:花怎么哭了?花为什么哭呢?当幼儿知道花找不到妈妈后,我就带领他们帮花找妈妈。我有意让孩子千辛万苦地找,当孩子们终于找到花妈妈后,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挂满了每个孩子的脸上。我也激动地说:“快把花娃娃送给花妈妈吧!”孩子们高兴极了。当一次又一次不能把花娃娃送回妈妈怀抱时,他们着急了,急忙求助我。我也认真地送,可孩子们看到老师也无法将花娃娃送到花妈妈怀抱时感到很奇怪。“老师,为什么花妈妈不要花娃娃?”“老师,花妈妈不喜欢花娃娃了吗?”“老师,是不是花妈妈生气了?”我语气较沉重的说:“花妈妈没生气,只是花娃娃一旦离开妈妈,就再也回不到妈妈身边了,就是妈妈再想要它,花娃娃也再也回不到妈妈怀里了。花娃娃真可怜!它不能回到妈妈身边怎么办呀?”。当时孩子们伤心极了,有的孩子甚至哭了。我安慰说:“花娃娃既然不能回到妈妈身边了,那我们一起把它带回我们教室,和我们一起玩好不好?”孩子们情绪又高涨起来。
后来几天,我有意每天让孩子们陪花娃娃玩(观察花)。当看到花娃娃一天天在变蔫,最后枯萎,孩子们的心都快碎了,捧着枯萎的花娃娃,眼泪扑扑往下掉。我随机教育,“以后你们还会让花娃娃离开妈妈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不会”!“不会”!“老师我们不会了”!
从那以后,孩子们对花有了一份亲情,多了一份呵护。花儿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孩子们也成了无名的护花者,再好看的花也不摘了。
教育随笔:小学,我们准备好了
户外活动后,孩子们排着队准备喝水。这个等待接水的时间也是我们大班孩子们讨论各种话题的时间。这时的我就是个安静的听众,听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原来,今天大家的话题是“关于上小学”。大壮说:“上小学能戴红领巾,可威风了。”晶晶说:“只有好孩子才能上小学呢!上小学能学很多知识。”“我听我哥哥说,小学生作业可多了,一回家就得先写作业。”楠楠委屈的说。“嗯,小学上课坐着可累了”“小学的老师可不跟我们玩,也不跟我们做游戏。”……
听了这些,让我很吃惊,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对孩子进行引导:上小学很好,能学很多知识,是件很棒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孩子们交流的话语中,对于上小学还是有如此多的恐惧和担心呢?原来,他们很焦虑自己能不能够适应小学生活。
于是,我决定和孩子们聊一聊,怎样才能让他们真正了解小学生活呢?我们一起搜集了许多小学生在小学的生活的视频和图片,还有小学生在家的生活片段。和孩子们进行讨论小学生的生活。能够正确认识小学生活。并且让孩子们说一说大家的焦虑和担心。让孩子们知道未来的小学生活会有高兴的事,也或许会有困难,遇到问难不要害怕,要勇敢地面对,不要逃避。我们一起努力迎接上小学的那一天。
让孩子们从心理上准备好进入小学也是幼小衔接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实,仔细想想孩子们对于上小学有担心也是正常的。就算是一个成年人对于未知的新环境也是会有些焦虑的。有些问题不要逃避和孩子们一同去面对、去解决。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一切,和他们一同度过。使孩子们能够自信的面对一切,小学,我们准备好了。希望也祝愿孩子们能够快乐、自信的走进小学。
教育随笔:你会说话吗?
教育随笔:你会说话吗?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觉自己有一颗童心,了解孩子,会和孩子们沟通,可实际带班中往往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一个问题问到孩子们,孩子们没有反应,或是回答的答案偏离了预设;游戏中的规定不遵守,出现了各种状况等。在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很沮丧、懊恼,也会责备、埋怨孩子为何如此不听话,甚至觉得孩子是否存在行为问题。
当读到卡罗尔博士的《让幼儿都爱听你说——幼儿教师说话的艺术》这本书时才发现原来是我“不会说话”,原来和孩子沟通不是简单的用童言童语就够了。和孩子们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内容和方式都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进行思考后再回答,所谓三思而后言。
书中写了不少的案例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有一些是与幼儿沟通中无效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也是我们经常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对孩子说的话。如:请坐好!好好玩玩具!认真画画!……当孩子们从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进入幼儿园,孩子们在游戏时、与同伴相处时都会出现一些问题:玩玩具都会发生抢玩具、扔玩具、玩具都混乱在一起;与同伴游戏时会抢玩具、打人、咬人……尽管一遍遍提醒孩子们玩具要好好玩,和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可效果并不明显,读了此书发现对于幼儿,尤其是年龄更小的小班幼儿需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如一张桌子上放一种玩具,玩玩具时玩一个、拿一个,轻轻地将玩具收好放回玩具篮里;不扔玩具;将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如果想要玩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时,可以说“我可以玩这个玩具吗?”等。这样提出具体要求后,孩子们慢慢知道了玩玩具的一些规则,混乱、争抢的现象慢慢消失了。
还有一句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你真棒!”也被作者重点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对幼儿说这句话,是表扬还是鼓励?得到了什么效果?孩子们获得了什么发展?应该真诚而具体地表扬幼儿的某种行为和举动,如“你真棒,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了。”“你真棒!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你真棒!把娃娃家的衣服都挂起来了!”让幼儿在与我们的语言交往中知道哪些是好的行为,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帮助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本书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发展和认知水平出发,还提出了如何观察孩子,及时回应孩子,根据孩子的行为给予指导和帮助的方法,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继续拜读,用更有效、有艺术的语言与孩子沟通,让孩子都爱听我说。
教育随笔:是他扔的吗?
又到吃午饭时间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开始吃饭。但没过多久,第四组的小朋友就开始说:“老师,地上有肉肉。”果然在桌子底下躺着一块肉,我怒气冲冲地质问是谁干的,立刻,第四组的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是洋洋……”于是,我把洋洋“叫”到了我的身边,可谁知不管我怎么“问”,他就是不承认说:“不是我扔的,是涵涵?”,而孩子们却说是洋洋扔的。到底谁扔的?为什么小朋友会认为肯定是他?于是,我让洋洋继续吃饭,开始留心观察。
终于,在没过一会,地上又被小朋友扔了一块肉肉。我故意间:“是谁又把肉扔在了地上?”果然不出我所料,孩子们又异口同声地说:“是洋洋。洋洋听了,急急地说:“不是我,我没扔。”此时,我想该把事实真相告诉孩子们的时候,我就说:“确实不是洋洋扔的,你们错怪他了,老师知道,洋洋虽然不喜欢吃肉,但是他不会做错了事情不承认。”孩子们急着询问老师是谁干的?老师没有在孩子们面前说是谁干的,而是说:“我知道是谁干的,因为我已看到他又扔一次了,到时老师会和他谈话”。同时,告诉孩子们并不是做错了一件事,这件错事就永远会是他做的。洋洋小朋友很开心,高兴地说:“老师,我说不是我就是不是我,现在你相信了吧。”
是啊!孩子是敏感的,教师对一个孩子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该孩子在别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正因为洋洋以前将肉肉扔在地上,被教师当众批评,所以,在孩子们心目中就形成了他肉肉都是他扔的这一个事实,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所以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少在孩子面前批评孩子。
教育随笔:你举手了吗?
教育随笔:你举手了吗?
婷婷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女孩子,她的接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都很好,而且每天都能听到她那甜甜地笑声。每次教学活动,她总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是,最近上课时发现她总是无精打采,并且很少举手,而且对我好像很疏远,我很纳闷,我哪里做得不好呢?难道孩子有委屈吗?
这天,她照样子背着书包上幼儿园,我见到她,就亲切的说“婷婷,早上好”,还搂着她和她一起聊天,我悄悄地对她说“婷婷,老师发现你好像不太高兴,发生什么事吗?”她摇摇头说:“没有,”可老师最近很少见你举手呀!是没听清楚问题,还是觉得老师最近不请你呢?”她有点害羞地说“不,老师,我最近身体有点不舒服,而且喉咙有点痛,所以……”哦!原来是这样。我坦诚地对她说“最近这段时间,老师很少请你回答问题,以为你和老师赌气呢?其实,老师很喜欢你,也很想请你回答问题。可是,我们班有那么多小朋友,有时,老师也想让其他小朋友都有表现的机会啊!”她受宠若惊地说“老师我知道了”露出羞红的脸,转身就跑到小朋友中间玩去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孩子,谢谢你!老师错怪你啦!从这以后,每天都能见到孩子灿烂的笑容。
这件事对我的感触颇深,我很庆幸,能及时发现这孩子的变化,坦诚地对待孩子,感化孩子,使孩子能和老师融洽地交流,化解不应该的误会,缩短师幼之间的距离,使老师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朋友。
教育随笔: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
教育随笔: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
今天隔壁小学召开家长会,我特意听了小学教师关于幼儿如何顺利进入小学的讲座,获益匪浅,随便将讲座内容记录下来。
这位老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讲述:
一、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区别
1、作息时间不同(讲了他们学校的时间)
7:40---8:00到校并自主阅读的时间
8:00---8:10早读时间(教师带领)
8:10---8:40早操或活动
8:40---11:20上课三节
11:20午餐
12:00练字、看书、看自拍录像、午休
13:00---16:50上三节课
17:00准时放学
2、习惯能力的差别
由于作息时间不同,需要小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如:自主阅读时要养成良好正确的坐姿、拿书习惯;独立用餐的习惯时间保证在20--25分钟之间吃完(家长可以逐步的训练可以每周要求孩子吃饭时间提前5分钟,慢慢地达到要求);另外孩子还要养成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脱衣裤及整理衣裤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方面
1、拼音和汉字同步
一年级要求掌握400个常用字,识字的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拼音的学习很重要,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先教幼儿6个单韵母和它们的四声及声母会读,复韵母可以不教,这样就可以适量的减少学前幼儿入学压力,一定要教正确的,不要求书写。
2、识字
老教材要求173个,而新教材的要求明显加强,但是小学的识字不是目的,阅读才是根本,识字是为了更好的阅读。
3、课外书
小学里的课外知识越来越多,连考试也经常会出现一定的课外阅读知识,所以阅读很重要,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对幼儿后续学习兴趣及理解能力的发展尤为重要。(据统计美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看书65本,而中国不到5本)。你读书籍的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好掌握的知识就多,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就越想读书,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读书兴趣是第一位的,只要让孩子被书本内容吸引,每天为孩子读一些有趣的书,有利于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4、写字
小学要求会写100个字;多认少写;握笔姿势(离笔尖3.3厘米,成弧形,不要用力要轻松,别人一拿可以拿掉就行)笔顺笔画要正确的指导,总之幼儿要多阅读少写字。
5、数学方面
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时钟(整点和半点)、下册要求钱币的认识。
三、给家长的建议
1、用眼的卫生:书写、阅读姿势正确;每天看电视不超30分钟;每天都有一定的饮水量;保证10小时的睡眠;可以训练幼儿不午睡逐步过渡,养成稳定良好的作息时间,要有时间观念。
2、大小便自理,自己穿脱衣裤等,逐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进入小学才不会紧张惊慌,家长们也会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