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开口说话
发布时间:2021-06-02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开口说话
xxx是一个长得文静、可爱的女孩。该幼儿身体素质不是最好,跟同龄幼儿比起来非常娇小,在一日活动中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xxx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愿意开口与人说话,可在家却完全不同。跟她家人沟通之后得知她不愿意与人说话是胆小的缘故。于是我就时常试图用各种方法与xxx交流,让其说话。
终于这一天早上,xxx与奶奶手拉手,笑眯眯地来到了教室门口。我忙热情的迎接上去说:“早上好,xxx”,奶奶高兴地说:“老师早啊”并引导着xxx一起叫老师早,可是xxx只是笑眯眯的看着我。我心想:今天孩子的心情不错,或许正是引导孩子与老师打招呼的好时机。我连忙说:“今天xxx真乖,会笑咪咪地上幼儿园了,xxx的本领越来越大了,老师给xxx竖大拇指,如果xxx跟老师打招呼,那么xxx的本领就更大了”!在老师的鼓励下,家长的引导下,今天的xxx终于开口了,一声“老师早上好”叫的我和xxx的奶奶喜笑颜开,奶奶高兴地说:“这是从来也没有的事情,你们老师本领大,终于使孩子开口说话了。”听了xxx奶奶的表扬,我们也为xxx跨出这艰难的第一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也对自己在孩子身上所付出的女里感到些许的欣慰,更对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充满了信心。
在幼儿园里,我们也像妈妈一样关心着孩子,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不断的加以表扬和鼓励,使孩子能真切的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爱,逐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想今天孩子与我们打招呼,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小班教师随笔:他开口说话了
上学期,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浩浩。据说他刚入学时进的是小二班,不知道为什么他有转进了我们小四班。原先以为多一位新生也无所谓,但是不久就让我们发现,其实他的到来真的给我们增加了许多的麻烦。
首先他每天都会尿裤子,而且尿裤子了也不说,而后是他不吃饭,老师嬷嬷喂也喂不进去。最棘手的是他不说话。自进入幼儿园之后,他一句都没有说过。不要说早上入园时向老师问早,离园时向老师说再见,甚至连自己小便尿在裤子上了,他也不吱声。中午别的小朋友睡觉了,他还是坐在椅子上不脱衣服不脱鞋子更不会自己上床。起床了,小朋友都开始穿衣服,吃点心,他还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很多次小便已经尿在床上了,他也不起来。
时间将近过去大半个学期了,但是他还是这个样子,要说进步那只是他不再喜欢哭鼻子了。实话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在我们接收的幼儿中式非常少见了。我们在感到焦急的同时,也一直在跟浩浩的家长进行交流,交流后发现造成浩浩不爱说话的原因是,他本身开口说话晚,也就是说他语言发展得迟。但是在我们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发现造成他的性格和语言发展迟缓的内在原因是他的父母长期在上海打工,他从小由奶奶和婶婶抚养。一直没有得到父母的照顾,亲情的缺失才是根本原因。
了解这个原因之后,我们都尽量多给他一点爱,多照顾他一下,从来都不对他表现出不耐烦。有时候,他小便大便都弄得一沓糊涂了,嬷嬷真的都受不了了,我还是会对嬷嬷说,算了,帮他弄弄干净算了。而嬷嬷也会很配合地做完这些事情。
尽管他不对我们说一句话,每天早上,我们还是会对待其他小朋友一样,看到他的到来,就主动跟他打招呼。他不回应我们的问候,我们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引导他跟我们打招呼。
同时我们也坚持做他奶奶的工作,建议他的父母能够到宁波工作,回到孩子的身边,给孩子更多的父爱母爱。
终于在学期快接近结束的时候,有一天浩浩开口说话,叫了“嬷嬷早”,叫了“老师早”。这一生迟来的问候,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激动,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对于性格极其内向的孩子,我们可以用我们十二分的耐心,来等待他对我们的信任,来打开他的心扉;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爱心诱发他的愉快情绪,让他跟我们说话。
更高兴的是这学期开学,他的爸爸妈妈已经从上海辞职,到小港来工作。对他们来说,辞职虽然在经济上有些损失,但是我们跟他讲,使孩子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每天早上浩浩由爸爸牵着手来上幼儿园,浩浩都会主动地向老师问早,看着他脸上的甜蜜的笑容,我们的心理也像喝了蜜糖一样甜。
教育随笔:惠惠开口了
我们班上的惠惠在幼儿园基本上是不愿意表现自己的,每当早晨来园和点名时,她总是扭扭脑袋,撅撅小嘴。无论你怎么哄都是不开金口。做早操更是不用说,基本上是站十五分钟。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在园的表现都予以理解。但作为老师,家长越是理解,我们就越觉得有责任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时时找机会让惠惠表现,这天终于找到机会了…….
到了大班为了让幼儿以后能较快的适应小学生活,小朋友每天都会自主推选一位小班长味大家服务,小班长还要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发表“就职宣言”,我常看见惠惠羡慕的看着这些班长,如果能让惠惠当上小班长,那可就是鼓励她在集体面前开口的好机会啊!
于是我说服了小朋友由我提名让惠惠当选小班长,不过还得小朋友投票表决,我就对惠惠提出“如果你能和三位老师道一声早,就算是惠惠的就职宣言了”,在我和阿姨的不断鼓励下,惠惠终于羞涩的分别向我们三位道了早,还在上课前响亮的喊出“起立”的指令,小朋友们全数通过。三年了惠惠在幼儿园真的是很少在集体面前开口说话,今天这么大声的发言喊指令,真的令我感动不已。
通过这件事我想说的是,大人要求孩子唱歌、表演时,让他们独自面对陌生的观众,无异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歌手在评委面前展示歌喉,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当我看到她羡慕的眼光时,让我看到了她的内心愿望,让她实现这个愿望无疑给了她很大的动力,大大地增强了她的自信心。这只是一个开头——一个良好的开头,我们还要寻找契机继续帮惠惠找到勇气,找到信心,让她变成一个开朗、活泼的孩子。
教育随笔:你会说话吗?
教育随笔:你会说话吗?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觉自己有一颗童心,了解孩子,会和孩子们沟通,可实际带班中往往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一个问题问到孩子们,孩子们没有反应,或是回答的答案偏离了预设;游戏中的规定不遵守,出现了各种状况等。在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很沮丧、懊恼,也会责备、埋怨孩子为何如此不听话,甚至觉得孩子是否存在行为问题。
当读到卡罗尔博士的《让幼儿都爱听你说——幼儿教师说话的艺术》这本书时才发现原来是我“不会说话”,原来和孩子沟通不是简单的用童言童语就够了。和孩子们说话时的语气、态度、内容和方式都要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进行思考后再回答,所谓三思而后言。
书中写了不少的案例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有一些是与幼儿沟通中无效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也是我们经常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对孩子说的话。如:请坐好!好好玩玩具!认真画画!……当孩子们从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皇帝”“小公主”进入幼儿园,孩子们在游戏时、与同伴相处时都会出现一些问题:玩玩具都会发生抢玩具、扔玩具、玩具都混乱在一起;与同伴游戏时会抢玩具、打人、咬人……尽管一遍遍提醒孩子们玩具要好好玩,和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可效果并不明显,读了此书发现对于幼儿,尤其是年龄更小的小班幼儿需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如一张桌子上放一种玩具,玩玩具时玩一个、拿一个,轻轻地将玩具收好放回玩具篮里;不扔玩具;将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如果想要玩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时,可以说“我可以玩这个玩具吗?”等。这样提出具体要求后,孩子们慢慢知道了玩玩具的一些规则,混乱、争抢的现象慢慢消失了。
还有一句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你真棒!”也被作者重点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对幼儿说这句话,是表扬还是鼓励?得到了什么效果?孩子们获得了什么发展?应该真诚而具体地表扬幼儿的某种行为和举动,如“你真棒,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了。”“你真棒!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你真棒!把娃娃家的衣服都挂起来了!”让幼儿在与我们的语言交往中知道哪些是好的行为,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帮助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本书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发展和认知水平出发,还提出了如何观察孩子,及时回应孩子,根据孩子的行为给予指导和帮助的方法,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将继续拜读,用更有效、有艺术的语言与孩子沟通,让孩子都爱听我说。
教育随笔:宝宝说话了
小班的宝宝刚入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有的宝宝说话断断续续,不完整,有的宝宝发音不准确,让人听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和宝宝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困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尽量的和他们交流,小班的孩子正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时候,所以要想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就要锻炼孩子张口说话的习惯。
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班里有一位长得小巧玲珑的女孩她叫郭辰睿,今年刚满三岁,她走到我的面前,低着头,拉着我的手,我轻轻地问她,“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她好歹一直不张开嘴巴,也不说话。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二个多月过了,郭辰睿小朋友还是不说话,有什么事情她只是走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我就知道她要做什么事了,要入厕撒尿,喝水等等,她就是不开口说话,我好着急啊!于是我找到她的家长,和她家长沟通了以下,了解这孩子的性格很内向,并且这孩子在出生两个月时,得了心脏病,从她家长那里知道了情况,我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帮这孩子开口说话。于是在每天晨检的时候,她人园时,我就轻轻把她抱在怀里,亲热的对她说;“宝贝你来了啊”!在每天睡午觉时我让孩子们自己脱外套,自己叠起来放在小床上,当孩子们在忙时郭辰睿小朋友走过来,用眼睛看着我不说话,拉着我来到她的床边,用手指指她的衣服,我明白她的意思是不会脱衣服,让我帮忙。我一边帮她脱衣服一边和她说话,给她讲小朋友自己的事要学着自己做多能干。每一次放学时,奶奶接上郭辰睿总是说;“和老师说再见。”每一次郭辰睿总是回头向我们招招手,笑一笑,于是我又抱着她亲着她的脸蛋。轻轻地和她说,郭辰睿跟郑妈妈说再见好吗,她还是不说话。面对郭辰睿的这种情况,我并没有失去信息,在户外游戏时,我单独和她玩,带着她玩游戏,和她聊天,尽管我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说,还是有所收获。她感冒了,一段时间没有来上幼儿园,感冒好了,她又来上幼儿园了,多远就看见她高高兴兴的跑到我的面前,喊了一声,郑妈妈,我激动的一把抱住她,亲她。从那以后,她就滔滔不绝的说话了,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聊天了,我真为她高兴。
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也要家长的配合,我告诉郭辰睿的家长,在家无论郭辰睿想做什么事情都要让她把话说出来,如果她想买什么东西,不要用手一指家长就给她买,要让她说出自己想要买的东西的名字,如果孩子不说你也可以教她说:“我要买蛋糕等。”在家多教一教儿歌,多让孩子听一听故事,总之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多说话的机会,让她开口说话。
教育随笔:当孩子口出脏话时
这段时间总发现孩子们在洗手间嘻嘻哈哈的,走近仔细一听,原来在模仿几句脏话!而且大家都乐此不彼!从没听过孩子们讲脏话,是从哪里听来的呢?是好奇心的驱使吗?大班的孩子模仿的能力越来越强,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们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或是受外界影响,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
为了帮助他们,我也想出了应对的小策略。
一是保持冷静,孩子的话往往并不“脏”,也就是她的脏话只有“脏”的形式,而不包含“脏”的道德。
二是告诉孩子为何是“脏”话,要耐心地向他们说明,这样说话没有礼貌,别人听了你的话会不高兴的。
三是告诉孩子怎么说,当孩子说脏话时,要悉心引导孩子,教孩子换个说法试试看。
四是事后反省自己的言行,为何孩子会用“说脏话”的方式?是不是不经意中,我们也养成了某些不雅的口头禅?这也是我们应该观察、提醒自己的时候。
最后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家长朋友,请他们配合监督。按着我的办法,孩子们的脏话现象明显的有了改观,看来教育孩子还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教育随笔:会说话的被子
教育随笔:会说话的被子
班上个别孩子午睡时特别爱踢被子,有的喜欢聚在被子里玩,弄得被子动来动去,好久无法安静入睡,我不管怎样提醒,有的孩子仍然不听。
今天午睡时,我看着动来动去的被子,心里很是生气,本来想很很地点名批评他们,但:心里想:以往怎么说、怎么批评都无济于事,倒不如骗个童话故事引导他们,于是,我很神秘地说:“我听见你们的被子说话了,”一听这话,本来乱哄哄的睡房顿时安静下来,孩子们一个个吃惊地看着我,我接着以游戏的口吻编了下面的故事:“被子生气地对李老师,你看这张床上的小朋友没睡好,他们把我踢来踢去,好难受,!我不想跟他们做朋友了,我喜欢睡在这张床上的小朋友,他闭上眼睛就睡着了,真舒服”孩子们一听赶紧没动了,这时,我走到铭铭的床边,摸摸他的被子说:“铭铭的被子说,铭铭睡觉的姿势好美我喜欢他,停了一会儿,我又说:“咦,成成最听话,他睡得可好了,和他做个好朋友”。
听了这一席话,孩子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这几天,孩子们睡觉踢被子的现象减少了,孩子能安时安静入睡,真没想到,“会说话的被子”能督促孩子们培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孩子们是天真可爱的,我们就应以孩子的口吻教育孩子,把孩子的事编在有趣的故事里,让他自已去发现错误,通过被子会说话,使孩子产生移情,理解自已乱动对被子的“伤害”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要读懂理解童心。
教育随笔:“闷葫芦”说话了
王**是刚刚入园的,在幼儿园总是大哭大闹,想着法子往外逃,总是喊着要找妈妈、找奶奶,经过老师的安抚,他开始沉静下来,不再哭着喊着找妈妈了,变得也听话了。只是他就像一只封口的葫芦,无论你怎么引逗他、引他,他总是瞪着一双眼睛,抵触地看着你,就是不理你。
我想,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我一定要这个“闷葫芦”开口说话,于是,一有空闲,我就坐在他身边,或指导他做个手工作业,或和他一起搭积木……总之,尽一切可能关心他,渐渐地,他不再用戒备的眼神看我了,有时以点头、摇头或笑笑来和我交流。有一次《小动物找家》的活动课上,我指导孩子们先认识小动物,再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孩子们都认识了小动物后,我便和孩子们一起帮助他们找家,当帮助小羊找家时,王浩远说:“我爸爸养了一些羊,天天出去放羊,”我心头一喜,“闷葫芦”终于有了倾诉的愿望。我趁热打铁,问:“你爸爸养了几只羊,小羊是怎样叫的?”我爸爸养了很多羊,小羊“咩咩”地叫,它们吃什么呢?吃草,那你帮你爸爸放羊吗?帮他放羊,“王浩远真能干!”周围的几个小朋友听了,纷纷询问他关于小羊的事,他被“众星捧月”似地围着,甭提有多高兴!
有了这次谈话作为切入口,她对我有意或无意的谈话不再抗柜了,总是很爽快地作答。“闷葫芦”终于开口说话了。
教育随笔:说话要先举手
教育随笔:说话要先举手
一天在晨间谈话的时候,我问小朋友们:“两天不见了,你们最想谁啊?”我本以为他们会说最想老师了,可是他们大都却说:“我最想刘雨彤了。”我表示很伤心地问道:“难道你们都不想我的吗?”“老师,我最想你了。”朱淑婷马上接道。“我也想你的。”此时一个接一个的声音响起。“真的吗?我也很想你们的。”我说。之后,我又问道:“那这个假期,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哪里玩了吗?”“我去了大润发。”“我去台湾风情园。”“我去了……”我笑着说:“那你们都去那里玩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啊?一个一个说啊。周星伊,你来说说看。”“我去玩了……”这是一个很开心也很有趣的一次晨间谈话。
两天不见,我才刚开始上课,下面有好些个小朋友都在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于是,我走过去轻轻摸了摸这些个小朋友的头,意思是让他们专心上课。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又开始讲起了话来。这次,我再也忍不住地说:“在讲什么啦?两天没有见了,有好多话想跟旁边的小朋友讲是哇啦?但是现在是上课的时候,等会下课了,你们再跟旁边的小朋友讲好不好啊?其实我也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说,但是我忍住了等到下课再跟你们讲。”接下来,我又继续上课了。在这两天中,每次上课都这样,小朋友都还处在放假的兴奋中,上课总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好象就有说不完的话似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能放纵,要让他们认识到,现在已经上学了,不再是放假的时候了,上课也应该有上课的样子,不能随随便便讲话了,讲话要举手,老师允许了,才可以说话。所以,面对讲话厉害的几位小朋友,我让他们站了起来,先站个十分钟,然后,让他自己认识到上课的时候是不可以随便讲话的,最后让他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对我做了一个保证:“以后我上课再也不随便讲话,想要讲话先举手,上课认真听老师说……”
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试着让他们学会自己意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能一味地任由他们或者严厉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