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主题活动:《好吃的水果》反思
发布时间:2021-05-25 幼儿园好吃的水果说课稿 教学案例反思 幼儿园主题活动反思在以水果为脉络的各个活动中,其实不是让幼儿知道并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而是要获得与真实情境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活动《酸酸甜甜的橘子》、《水果沙拉》,是让幼儿在吃水果的过程中,知道如何剥水果,了解水果还有其他的吃法,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水果全家福》,在学习3以内手口一致点数,能区分明显的大小差异的同时,让幼儿选择自己想要装扮的水果和工具、材料,进行装扮。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美感。活动《瓜娃娃》。在有节奏儿歌中,幼儿区分了哪些水果类的瓜,哪些是蔬菜类的瓜。
在这次主题活动中,得到了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种水果,并与自己的孩子收集各种水果的图片。这使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在有趣、生活化的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是具有生命力的,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活动反思——《多吃水果身体棒》
本学期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可爱的我》,在围绕主题进行系列活动《我喜欢的食物》时。下午点心吃香蕉,吃之前我问幼儿:“你们都喜欢吃香蕉吗?”小朋友说:“喜欢。”好多孩子还说:“我还喜欢吃橘子。”“我喜欢吃甘蔗。”……我便又请孩子们说说吃水果有什么好处?翔宇说:“多吃水果身体好。”建雯说:“多吃香蕉防止便秘,我妈妈说的。”飞凡说:“水果里含有大量维生素。这是我爸爸说的”何灵说:“有的水果吃太多不好。”思琪说:“你骗人,我不信。”小朋友争了起来,幼儿们发生了争论,有不同意见,这说明他们在思考。当孩子们有了议论和自己的想法时,我认为老师不要急着把他们引导到既定的认识途径中,也许那会使这个活动更顺利地进行,孩子们也很快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结果,品尝到胜利的喜悦,但也许那会少了一些创造性的发现。所以我不去过早地干预,而将这一争论留给了幼儿,引导他们去探究,自己去寻找答案。于是我建议幼儿们回家想办法,来寻找正确的答案。
过了两三天,孩子带来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我们查到了有些水果如:橘子多吃会发热,有的人还会流鼻血;香蕉、柿子吃得太多会腹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幼儿查找知识的途径也多了。而这一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幼儿们的探索过程。从中,孩子们不仅得到了正确的知识,更提高了探究知识的能力。
随着话题的不断深入,活动还在继续。整个活动中,我原本一直以为小班孩子小,许多事情他们都不懂,但我还是深受震撼,活动使我真正地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发现我们的孩子也都很懂事,知道家长、老师的辛苦,在此活动中,幼儿的情感、动手、动口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而且孩子们的观察是那么仔细。
我还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教师要真正意义上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最重要的是树立孩子在教师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还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孩子能行;其次,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赏识孩子;再次,在孩子有兴趣时,调整原计划,满足孩子探索的需要,在孩子容易出错时,或等待一下,或在他需要时帮他一下,鼓励孩子试一试。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孩子的潜能才会自由释放和被充分开发。通过这次活动,我将会对我的小朋友有一个新的认识。
案例:《蔬果舞会》主题活动的反思
蔬菜水果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它们色彩鲜艳,形态各异,营养丰富,小朋友都很喜欢,但对于常见的蔬菜水果的一些基本知识,蔬菜水果的差别在何处,小朋友还不甚了解。在生活中我们还发现许多孩子很挑食,不愿意吃蔬菜。为此,在“蔬果舞会”的方案活动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蔬果,并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蔬菜水果的知识(可以上网搜索、可以在书上查找),并把搜集的内容带到幼儿园,让更多的孩子分享,然后通过让幼儿看看、摸摸、尝尝、讲讲、动手做一做等方法的运用,通过参观、讨论、观察等手段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通过相关活动“各种各样的水果”、“水果屋里的毛毛虫”、“水果制品”、“皇后的水果”、“红薯地”、“蔬果印章”等帮助幼儿了解一些自我探索的方法与技能,鼓励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激发幼儿产生探索周围事物的愿望。
主题实施一个多月以来,小朋友对此活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活动在小朋友的积极参与和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开展的有声有色,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总之,《蔬果娃娃》专题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从蔬果的种类、形状、颜色以及蔬果制品的制作等方面展开,让孩子对蔬果有初步的了解,从而满足和升华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个主题活动以寻找、展示、观察、交流、游戏、实验为主要方法,通过收集蔬果、蔬果展览、同伴交流、和老师父母一起做实验、参观蔬果商店、寻找蔬果制品、去蔬菜园艺场寻找蔬果的家园、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蔬果制作工艺品、品尝家长做的蔬果菜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调动孩子的所有感官,以探索、发现为核心环节,以资源为媒介,以蔬果为纽带,将幼儿园、家庭、社区连接在一起。让孩子们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与相关的人、物、事产生互动,体现出平衡、和谐、融合的学习氛围,使整个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尝尝、看看、做做、玩玩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案例:主题活动反思
十二月份是一个多变的季节,所以我们将大主题活动定为“身边的变化”。我在与孩子们相处了四个月的时间里发觉了许多孩子们的不同的变化。孩子从一开始不喜欢吃幼儿园的饭菜到现在越来越喜欢吃了;有的孩子从一开始的自言自语到现在喜欢与同伴一同交往了。看到身边孩子们的这番变化,我感到很欣慰。同时我的脑海里也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身边的变化呢?
活动一:轱辘轱辘转
首先,我们孩子们感兴趣的地方去发现。从亲子活动班开始,我们就发现许多孩子对于玩具小汽车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轱辘轱辘转”这样一个小主题活动,再加上我们小区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地铁轻轨站附近,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有生活经验,“二期课改”也倡导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教师环境布置相结合,所以我们就将背景环境设计成了“马路与轨道交通”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这是什么?现阶段,这种在预设中进行生成的理念较适合小班的活动,同时我也发现小朋友们对小椅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时会把小椅子当成小汽车推着开,有时几名幼儿合作将小椅子搬在一起当成汽车来开。可是,幼儿在没有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往往不懂得保护自己或者是爱护幼儿园的小椅子,有时会有一些小椅子被小朋友们这样拖来拖去,出现损坏的现象;有时也会有一些小朋友被椅子绊倒。何不将安全教育同幼儿的兴趣作一个整合呢?当小朋友看到主题墙上的背景都兴奋地举起小手说这是轻轨,接着我们就从这一话题中进行引申,提出了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问题1:你乘过轻轨吗?问题2:你乘轻轨到哪里?问题3:乘轻轨快吗?幼儿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答着这些问题,同时老师也对孩子的语言进行丰富,如“长长的轻轨。”“速度很快。”“很漂亮的。”孩子们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学会了数量、颜色等简单的概念。同时也学会了“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交通规则,当我提议:“让我们也来变一辆轻轨列车吧!”孩子们真得是拍双手拍双脚来庆贺。只见孩子们一个一个有秩序地挨着个,井井有条地搬着小椅子排排坐,并没有争抢的现象出现,这时出现了一个难点:小椅子没地方放了,怎么办?只听朱宝说到:“把小椅子转个弯放。”“是个好主意,让我们来试试看。”“噢,成功!”小朋友高兴地拍起手来。“好,现在开始开车,注意!红灯停,绿灯行。”我说道。我双手分别拿着红、绿两块色板,让幼儿根据指示灯来开车,这时我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从玩中学的乐趣。
活动二:小不点儿
接下来我们开展了“小不点儿”的活动,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体验大----小的变化。这一次我们也从孩子身边出发,首先请家长配合将家中的“全家福”带到幼儿园,以“说说我家人”的形式展开,让幼儿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从中建立了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孩子们可喜欢让大家认识自己家里的长辈了,一个个都自豪举着手中的照片,谢君琪开心地告诉同伴:“这是我的爸爸,这是他在埃菲尔铁塔拍的。这是我妈妈,她在马来西亚拍的。”孩子们从同伴口中认识了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与马来西亚,这种生生互动比老师单一的传授效果好得多。
反思问题:
我班开展的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有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地方,同时也会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自从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相应的游戏时间变得少了,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性。
案例:主题活动总反思
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春天是缤纷多彩;它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来到了每一个角落。沐浴着春的阳光,嗅着春的清香,这是一次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进行的中班主题活动,每一个活动都由语言、艺术、观察、实践等几方面交叉、综合来完成教学目标。我深刻的体会到:
1、由于是预定的计划,因而对于目标以及在实践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由于春天的植物变化很明显,因而教师可以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幼儿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时间让幼儿连续进行比较观察,培养了幼儿细致的品质。
2、在活动过程,我们并不强调幼儿对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是将知识与概念隐含于幼儿乐于参与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探索与实践,主动地习得知识和技能。
3、由于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摆脱传统“教师教、幼儿学”的模式,而是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学习策略,利用多通道的参与,使幼儿更积极,更专注于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
4、对于集体中的每位幼儿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人,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收益者。通过实践,我们感到主题活动以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更利于幼儿的参与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5、教师在主题活动中的角色更多是观察者,支持者。因此还应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幼儿教育的理解。只有善于吸取新型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才能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富有实效。
案例:主题活动(中班)反思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及时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景中”来。
一、从“课堂中学习”到“社会情景中学习”当我们提出参观小区时,孩子们的情绪非常高涨。在孩子们去广场的路上,我和赵老师抓住时机向孩子进行了各项有关交通设施及交通规则的教育,使孩子们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例如:过马路时应看哪边的红绿灯,走路要走右边等。过了路口,来到安全的地方,孩子们叽叽喳喳的指着路上的车辆说起来了。“这是奥迪,我坐过。”“这是公共汽车,它有好多窗户。”“这是公安局的,抓小偷的。”“那是出租车,上车时要把前面的红灯扣下来,下车要给钱的。”“那是桑塔那,跟我爸爸的一样。”“那是货车,能装好多的东西,你看它的车轮子。”……孩子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观察也很仔细,我都插不上嘴了。孩子们每个学习细胞都被调动起来了,这是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的效果。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社会情景中学习”,给幼儿充分、自由的想象、发挥的空间,我们的教育效果远比预期的来得好。我们来到小区的中心花园位置,小区内拥有场地(休憩场所)、布景、安全保障等有利的资源,小区的老人正在进行歌舞表演,年逾古稀的老人们听着孩子们一声声问好声,听着孩子们稚嫩的童音,心里乐开了怀,孩子们也被老人们的秧歌舞逗乐了,大人、小孩们一起坠入了欢乐的海洋。有很多在广场带孩子玩的爷爷、奶奶纷纷向我们走来。有几位老大爷向我说:“你们能带孩子们出来学习,很不错。”“你们幼儿园的做法很好,孩子们很活泼,很可爱啊”。有位喜欢摄影的老爷爷还很有兴趣的对着孩子们拍了很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