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铺墙砖》
发布时间:2021-05-24 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设计意图:
幼儿对几何形状的学习需要视觉感知和触摸动作的联合作用,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探索才能逐步精确化。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借助于巧妙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拼搭得到充分探索几何图形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有关图形的经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在情境游戏中主动探索,感受拼图的乐趣。
3、提高思维的灵敏性,锻炼手部小肌肉群。
活动准备:
1、教具:,共设计了三组幻灯片,分别体现了图形拼搭的三个层次。幻灯1(两种图形的组合):在动物新村的背景基础上,绘制三座房子,依次搭配三种动物头像(代表三动物的家),然后动画出示6个图形(◣、▄、|各两个),每种图形颜色不一,分别拼贴于房屋的正方形白墙:幻灯2(四个小图形的组合):同样的背景绘制两座房子,分别代表小猫和小狗的家,动画出示8个图形(小■、小▲各4个),并拼贴于正方形白墙;幻灯3(一大两小图形的组合):森林背景,绘制了维尼、皮杰两个动物的房子,动画出示3个图形(|1个、■2个),拼贴于维尼的房子外墙。投影仪,大房子图一张。
2、学具:作业单人手一份(附后)、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若干(与作业单中的房子尺寸匹配)、摆放图形的操作盘、固体胶若干、立体动物贴。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1、指导语:小熊维尼听说动物新村在进行旧房改造,他决定去看一看。(点击PPT出现维尼形象)
2、幻灯1——依次出示三座房子,请幼儿猜猜各是谁的家。(房子后闪出灰兔、胖猪、羊羊三个动物头像)
3、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指导语:房子的外墙要贴瓷砖,可是动物们力气太小,所以就请维尼来帮忙运墙砖,看看维尼给他们搬来了哪些漂亮的墙砖?(幻灯1逐步点击,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的颜色和名称。)
二、感知两种图形与大正方形问的组合关系
1、继续播放幻灯
1,给三座房子贴上墙砖,
指导语:这么多漂亮的砖头,也不知道小动物都喜欢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吧!
(1)幼儿向小动物提问:“灰兔、灰兔,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课件快速闪出绿色,请幼儿找出对应的绿色三角形墙砖,以及和它对应匹配的红色三角形,幻灯演示拼贴。
(2)再次提问:“胖猪、胖猪,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课件快速闪出粉色,幼儿找出对应的粉色长方形,同时匹配紫色的长方形。
(3)羊羊的演示方法同上。
2、小结:在这里,2个三角形、2个长方形摆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通过主动探索感知四个小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
1、播放幻灯2,出示小猫、小狗家的两座房子。
指导语:灰兔、胖猪、羊羊家贴了漂亮墙砖的事在动物新村传开了,大家都想请维尼来帮忙,这次维尼会帮小猫、小狗运来什么样的砖头呢?(动画点击:出现4个小正方形、4个小三角形)
2、指导语:看到四个小图形,动物们犯了难,小朋友来试试看,能不能拼到正方形的白墙上去?(幼儿在作业单上操作探索)
3、投影仪打出“大房子图”,提供众多对应图形,让孩子上前展示探索的结果。
4、指导语:看来4个小正方形和4个小三角形是可以拼到大正方形墙上的,我们赶紧把这个秘密告诉小猫和小狗吧!(操作幻灯2,将图形拼贴完整)
四、感知大小组合的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
1、指导语:看到动物们的新家这么漂亮,维尼和他的好朋友皮杰马上回到了百亩森林,决定把他们住的房子也重新打扮一下。(播放幻灯3,请幼儿猜猜两座房子分别是谁住的,然后点击跳动头像,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兴趣。)
2、点击幻灯3,出示维尼搬来的三块墙砖:红色长方形、黑色正方形和紫色正方形,提问:三块墙砖也可以拼到正方形的墙上吗?(幼儿自我探索拼摆)
3、请幼儿上前,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拼摆的结果。
4、继续播放幻灯3,演示维尼是如何拼的,并请幼儿指出维尼的拼摆错误。(提醒幼儿拼摆的时候,不能让墙砖贴到白墙外面。要边对边、角对角。)
5、教师小结:维尼的家用一个高高的长方形,2个小小的正方形墙砖打扮,其实用大图形和小图形组合,还有很多其他的贴法呢,
(说明:幻灯3中,皮杰的房子没有进行墙砖装饰,留白的原因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进行不同的创意拼搭。)
五、探索多种贴墙砖的方法,体验拼图的乐趣
1、指导语:皮杰也想来贴墙砖,还有维尼家族的其他成员,他们房子的白墙都要装修,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
(请幼儿取出皮杰和维尼成员的立体贴,将动物头像贴在作业单的房顶上,代表各个动物的家。)
2、指导语:老师有个要求,每个动物的房子贴的方法都要不一样,如果墙砖都一样的话,他们该找不着自己的家了!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个别幼儿可能还会重叠,可单独纠正,引导孩子想出多种办法,拼摆完成后用固体胶粘牢。
4、介绍交流自己贴墙砖的方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大班数学教案《铺地砖》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重难点)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PPT、卡刀模教具“铺地砖”;幼儿用材料:学具“铺地砖”、操作单页5-20。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PPT,提问。)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那你们想不想像这些工人师傅一样,设计建造出美丽的图案?(想)那我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大的本领。
2、教师出示4块地垫。
师:用4块地垫铺地板,可以有几种铺法?
教师先后请几名幼儿上前铺一铺,鼓励幼儿铺出不同的形状,教师将不同的铺法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这些铺好的地板一样大吗?为什么?
4、交流小结,得出结论:
虽然拼出的形状不一样、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用相同的4块地垫铺成的,说明它们一样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条小路,提出问题。
师: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结果。
⑴、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铺在小路上,通过点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小路面积的大小。
师:我们将小正方形分别、依次铺在3小路上看看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
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3条小路一样大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⑶、交流小结:
遇到眼睛无法判断的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如小正方形去测量大图形的大小;3条小路都用了6个小正方形,说明它们一样大。
3、请幼儿用学具中的小长方形测量、比较小路的大小。
师:我们再用小长方形依次铺在这3小路上,比比3条小路的面积还一样大吗?
(将小长方形摆放在3条小路上,进一步感知小长方形数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
三、拓展游戏。
1、请幼儿完成操作单页第一页“变魔术”的活动。
2、游戏:拼图形。
请幼儿用学具中同样数量的小三角形拼摆图形,与同伴比较拼出的图形的大小,感知面积的守恒。
【活动反思】
本堂课我是运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方法对数学实践类课做探索的,课后我作了如下反思:
1、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方法的介入,固然能将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能解决一些在课堂中自已无法解决的生活实践体验,学生能共同探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兴趣驱动下,兴奋地参与学习活动,但我透过现象作冷静思考,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干扰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脆弱,无疑给学生的学习活动进程带来了制约与干扰,尤其表现在个别学习能力薄弱的同学身上,热情与欲望总得不到很好的倾泻而使他们留有遗憾,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此类问题不得不使我们深思。
2、“数学和生活同在”,丰富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解决生活问题方法,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最终更好地走向生活这是我们窒待研究探索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掌握一种建模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bi)益的,这堂课中,如果将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归结成能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在个性中找到一种解决生活问题的共性,我认为,本设计也就为学生的学习找到了源头与归宿。
幼儿百科:地砖是一种地面装饰材料,也叫地板砖。用黏土烧制而成。
幼儿园大班教案《铺地砖》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PPT、卡刀模教具“铺地砖”;幼儿用材料:学具“铺地砖”、操作单页5-20。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PPT,提问。)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那你们想不想像这些工人师傅一样,设计建造出美丽的图案?(想)那我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大的本领。
2、教师出示4块地垫。
师:用4块地垫铺地板,可以有几种铺法?
教师先后请几名幼儿上前铺一铺,鼓励幼儿铺出不同的形状,教师将不同的铺法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这些铺好的地板一样大吗?为什么?
4、交流小结,得出结论:
虽然拼出的形状不一样、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用相同的4块地垫铺成的,说明它们一样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条小路,提出问题。
师: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结果。
⑴、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铺在小路上,通过点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小路面积的大小。
师:我们将小正方形分别、依次铺在3小路上看看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
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3条小路一样大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⑶、交流小结:
遇到眼睛无法判断的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如小正方形去测量大图形的大小;3条小路都用了6个小正方形,说明它们一样大。
3、请幼儿用学具中的小长方形测量、比较小路的大小。
师:我们再用小长方形依次铺在这3小路上,比比3条小路的面积还一样大吗?
(将小长方形摆放在3条小路上,进一步感知小长方形数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
三、拓展游戏。
1、请幼儿完成操作单页第一页“变魔术”的活动。
2、游戏:拼图形。
请幼儿用学具中同样数量的小三角形拼摆图形,与同伴比较拼出的图形的大小,感知面积的守恒。
幼儿百科:面积是表示平面中二维图形或形状或平面层的程度的数量。表面积是三维物体的二维表面上的模拟物。面积可以理解为具有给定厚度的材料的量,面积是形成形状的模型所必需的,或者用单一涂层覆盖表面所需的涂料量。它是曲线长度(一维概念)或实体体积(三维概念)的二维模拟。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铺小路》
【活动目标】
1、认识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2、在活动中,让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图片。
2、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小路;五角星。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景表演。
小鸭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提问:小鸭子为什么会摔跤呢?
教师: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把路铺好。
二、铺小路。
1、观察小路中土坑的形状。
提问:土坑有那些形状的?
教师:请你把和土坑相同形状的石头填进去,然后检查是否填平,大小正好。
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把图形一一对应的填好。
3、出示两个半圆形讨论该放在什么地方,归纳出两个一样的半圆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同时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半圆形。
三、游戏:踩石头。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请幼儿迅速站到这种图形的旁边,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送小鸭子回家。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魔力地砖》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个、邀请函4封、小动物铺路材料(人手一份)、装扮道具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神奇的地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扮演地砖国国王,在黑板上出示魔力地砖,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和条纹。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地砖国国王!我发明了一种魔力地砖!给你们瞧瞧它的神奇之处吧!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地砖呢?(六边形)你还看到了什么?(红色的线)
(二)教师示范:帮助小鹿到达城堡教师出示小鹿铺好的魔力地砖,师幼合作帮助小鹿到达城堡。
教师:今天我的城堡里要举行化妆舞会!收到邀请函的小朋友们和小动物可以参加!看!猜猜看邀请函里装的是什么?
教师:看这边小鹿已经铺好了一条由森林通向我城堡的路!我们来跟它先来走一走!
(三)个人操作:帮助小狗和小熊到达城堡。
1、教师出示操作卡,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里还有其他小动物需要你们帮忙!是谁呀?(小狗和小熊)它们想尽快到达城堡!
2、请四位幼儿上来介绍。
教师:小狗和小熊(实物)很开心,对我说,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国王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铺的魔力地砖路?谁想拿上来介绍呢?
3、幼儿获得邀请函。
教师:我们来数一数用了几块魔力地砖?真棒!为了感谢你,我也送你一封邀请函(红色的),待会请你和好朋友给自己铺路呦!
(四)合作操作:小朋友也到达城堡,参加舞会。
1、幼儿分组合作,利用邀请函中的魔力地砖铺路通向城堡。
教师:现在4种颜色的邀请函说了,它想和颜色相同的小朋友一组,一起合作用魔力地砖铺路,到达我的城堡来参加舞会!城堡的前后左右四扇门已经为你们打开!红队从红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左边的城堡为胜利,绿色从绿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右边城堡。黄色从黄色的起点出发,到达这个城堡,蓝色从蓝色的起点出发,到达后面的城堡!成功到达各自的小城堡后,就请坐在位子上休息!现在小朋友们赶快结队铺路吧!
教师:呀!我的城堡里坐了这么多小客人呀!我太高兴了!化妆舞会快开始了!请客人们选好自己的装扮,和国王我一起尽情跳舞吧!
2、师幼在音乐中,戴上装扮,尽情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