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数学教案《铺地砖》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18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重难点)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PPT、卡刀模教具“铺地砖”;幼儿用材料:学具“铺地砖”、操作单页5-20。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PPT,提问。)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那你们想不想像这些工人师傅一样,设计建造出美丽的图案?(想)那我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大的本领。

2、教师出示4块地垫。

师:用4块地垫铺地板,可以有几种铺法?

教师先后请几名幼儿上前铺一铺,鼓励幼儿铺出不同的形状,教师将不同的铺法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这些铺好的地板一样大吗?为什么?

4、交流小结,得出结论:

虽然拼出的形状不一样、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用相同的4块地垫铺成的,说明它们一样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条小路,提出问题。

师: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结果。

⑴、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铺在小路上,通过点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小路面积的大小。

师:我们将小正方形分别、依次铺在3小路上看看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

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3条小路一样大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⑶、交流小结:

遇到眼睛无法判断的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如小正方形去测量大图形的大小;3条小路都用了6个小正方形,说明它们一样大。

3、请幼儿用学具中的小长方形测量、比较小路的大小。

师:我们再用小长方形依次铺在这3小路上,比比3条小路的面积还一样大吗?

(将小长方形摆放在3条小路上,进一步感知小长方形数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

三、拓展游戏。

1、请幼儿完成操作单页第一页“变魔术”的活动。

2、游戏:拼图形。

请幼儿用学具中同样数量的小三角形拼摆图形,与同伴比较拼出的图形的大小,感知面积的守恒。

【活动反思】

本堂课我是运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方法对数学实践类课做探索的,课后我作了如下反思:

1、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方法的介入,固然能将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能解决一些在课堂中自已无法解决的生活实践体验,学生能共同探讨的环境中,在强烈的兴趣驱动下,兴奋地参与学习活动,但我透过现象作冷静思考,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干扰的因素:如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脆弱,无疑给学生的学习活动进程带来了制约与干扰,尤其表现在个别学习能力薄弱的同学身上,热情与欲望总得不到很好的倾泻而使他们留有遗憾,如何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此类问题不得不使我们深思。

2、“数学和生活同在”,丰富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堂掌握解决生活问题方法,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最终更好地走向生活这是我们窒待研究探索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掌握一种建模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bi)益的,这堂课中,如果将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归结成能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在个性中找到一种解决生活问题的共性,我认为,本设计也就为学生的学习找到了源头与归宿。

幼儿百科:地砖是一种地面装饰材料,也叫地板砖。用黏土烧制而成。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砖块》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砖块若干。

2遮挡关系复杂的图片四张(见活动材料)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让幼儿从中找出所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六个面、六条边、六个顶点、立体图形)。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动手操作:搭积木。

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等16页,观察页面上的四个造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搭建页面上的一个造型。

第一组:搭建页面左上角的造型。

第二组:搭建页面右上角的造型。

第三组:搭建页面左下角的造型。

第四组:搭建页面右下角的造型。

请幼儿在桌面上搭建,四组的桌子依次并排,以便后面的观察和计数。)

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实施指导。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和第四组幼儿是怎么搭建的,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

3、请幼儿依次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计数每个造型分别用了几个立方体。

幼儿集团回答每个造型用的砖块数量。待幼儿回答完第三组和第四组造型使用砖块的数量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启发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挡的部分。)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答案呢?(启发幼儿思考验证答案的方法:把造型拆散,数一数它用了几个砖块。)

请第一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三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一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请第二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四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二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教师小结并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和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幼儿。

4、出示遮挡关系较复杂的造型,请幼儿看图数立方体并说出其中被遮挡的部分。完成幼儿书上的练习题。

活动反思:

计算活动教具多,对环节间的小结语要求也高,在这一次组织活动前教案在我的脑海中一次次的“过电影”,把握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要点(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状况、每一次小结重点提炼和梳理的内容、重难点落实的方式)。“细节决定成败”,活动前我让一个个环节都顺溜了,我想这也是活动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注重互动的有效性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

幼儿百科:砖块意思是指一块砖。

幼儿园大班教案《铺地砖》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PPT、卡刀模教具“铺地砖”;幼儿用材料:学具“铺地砖”、操作单页5-20。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PPT,提问。)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地方?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师:那你们想不想像这些工人师傅一样,设计建造出美丽的图案?(想)那我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有多大的本领。

2、教师出示4块地垫。

师:用4块地垫铺地板,可以有几种铺法?

教师先后请几名幼儿上前铺一铺,鼓励幼儿铺出不同的形状,教师将不同的铺法记录在黑板上。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这些铺好的地板一样大吗?为什么?

4、交流小结,得出结论:

虽然拼出的形状不一样、摆放的位置也不一样,但都是用相同的4块地垫铺成的,说明它们一样大。

二、操作探索。

1、出示教具中的3条小路,提出问题。

师: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结果。

⑴、引导幼儿将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铺在小路上,通过点数小正方形的个数,比较小路面积的大小。

师:我们将小正方形分别、依次铺在3小路上看看这3条小路的面积谁大,谁小?

⑵、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

师:3条小路一样大吗?为什么?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观点。

⑶、交流小结:

遇到眼睛无法判断的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形状相同的小图形,如小正方形去测量大图形的大小;3条小路都用了6个小正方形,说明它们一样大。

3、请幼儿用学具中的小长方形测量、比较小路的大小。

师:我们再用小长方形依次铺在这3小路上,比比3条小路的面积还一样大吗?

(将小长方形摆放在3条小路上,进一步感知小长方形数量相同,所以小路的大小相同。)

三、拓展游戏。

1、请幼儿完成操作单页第一页“变魔术”的活动。

2、游戏:拼图形。

请幼儿用学具中同样数量的小三角形拼摆图形,与同伴比较拼出的图形的大小,感知面积的守恒。

幼儿百科:面积是表示平面中二维图形或形状或平面层的程度的数量。表面积是三维物体的二维表面上的模拟物。面积可以理解为具有给定厚度的材料的量,面积是形成形状的模型所必需的,或者用单一涂层覆盖表面所需的涂料量。它是曲线长度(一维概念)或实体体积(三维概念)的二维模拟。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铺小路》


活动设计: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中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活动目标:

1、认识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初步感知半圆形和圆形的转换关系。

2、在活动中,让幼儿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图形卡片实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小路、五角星。

配套课件:中班数学公开课课件《铺小路》

活动过程:

讨论两个半圆形该放在什么地方,归纳出两个一样的半圆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同时一个圆形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半圆形。

三、游戏:踩石头

教师手中随机出示图形卡片,请幼儿迅速站到地板相同图形的旁边,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四、游戏结束

小朋友一起送小鸭子回家。

课后反思:

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踩石头”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

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铺墙砖》


设计意图:

幼儿对几何形状的学习需要视觉感知和触摸动作的联合作用,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探索才能逐步精确化。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借助于巧妙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拼搭得到充分探索几何图形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有关图形的经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图形,感知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与大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在情境游戏中主动探索,感受拼图的乐趣。

3、提高思维的灵敏性,锻炼手部小肌肉群。

活动准备:

1、教具:,共设计了三组幻灯片,分别体现了图形拼搭的三个层次。幻灯1(两种图形的组合):在动物新村的背景基础上,绘制三座房子,依次搭配三种动物头像(代表三动物的家),然后动画出示6个图形(◣、▄、|各两个),每种图形颜色不一,分别拼贴于房屋的正方形白墙:幻灯2(四个小图形的组合):同样的背景绘制两座房子,分别代表小猫和小狗的家,动画出示8个图形(小■、小▲各4个),并拼贴于正方形白墙;幻灯3(一大两小图形的组合):森林背景,绘制了维尼、皮杰两个动物的房子,动画出示3个图形(|1个、■2个),拼贴于维尼的房子外墙。投影仪,大房子图一张。

2、学具:作业单人手一份(附后)、不同颜色和大小的几何图形若干(与作业单中的房子尺寸匹配)、摆放图形的操作盘、固体胶若干、立体动物贴。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1、指导语:小熊维尼听说动物新村在进行旧房改造,他决定去看一看。(点击PPT出现维尼形象)

2、幻灯1——依次出示三座房子,请幼儿猜猜各是谁的家。(房子后闪出灰兔、胖猪、羊羊三个动物头像)

3、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指导语:房子的外墙要贴瓷砖,可是动物们力气太小,所以就请维尼来帮忙运墙砖,看看维尼给他们搬来了哪些漂亮的墙砖?(幻灯1逐步点击,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的颜色和名称。)

二、感知两种图形与大正方形问的组合关系

1、继续播放幻灯

1,给三座房子贴上墙砖,

指导语:这么多漂亮的砖头,也不知道小动物都喜欢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问问他们吧!

(1)幼儿向小动物提问:“灰兔、灰兔,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课件快速闪出绿色,请幼儿找出对应的绿色三角形墙砖,以及和它对应匹配的红色三角形,幻灯演示拼贴。

(2)再次提问:“胖猪、胖猪,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课件快速闪出粉色,幼儿找出对应的粉色长方形,同时匹配紫色的长方形。

(3)羊羊的演示方法同上。

2、小结:在这里,2个三角形、2个长方形摆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通过主动探索感知四个小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组合关系

1、播放幻灯2,出示小猫、小狗家的两座房子。

指导语:灰兔、胖猪、羊羊家贴了漂亮墙砖的事在动物新村传开了,大家都想请维尼来帮忙,这次维尼会帮小猫、小狗运来什么样的砖头呢?(动画点击:出现4个小正方形、4个小三角形)

2、指导语:看到四个小图形,动物们犯了难,小朋友来试试看,能不能拼到正方形的白墙上去?(幼儿在作业单上操作探索)

3、投影仪打出“大房子图”,提供众多对应图形,让孩子上前展示探索的结果。

4、指导语:看来4个小正方形和4个小三角形是可以拼到大正方形墙上的,我们赶紧把这个秘密告诉小猫和小狗吧!(操作幻灯2,将图形拼贴完整)

四、感知大小组合的图形与大正方形间的关系

1、指导语:看到动物们的新家这么漂亮,维尼和他的好朋友皮杰马上回到了百亩森林,决定把他们住的房子也重新打扮一下。(播放幻灯3,请幼儿猜猜两座房子分别是谁住的,然后点击跳动头像,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兴趣。)

2、点击幻灯3,出示维尼搬来的三块墙砖:红色长方形、黑色正方形和紫色正方形,提问:三块墙砖也可以拼到正方形的墙上吗?(幼儿自我探索拼摆)

3、请幼儿上前,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拼摆的结果。

4、继续播放幻灯3,演示维尼是如何拼的,并请幼儿指出维尼的拼摆错误。(提醒幼儿拼摆的时候,不能让墙砖贴到白墙外面。要边对边、角对角。)

5、教师小结:维尼的家用一个高高的长方形,2个小小的正方形墙砖打扮,其实用大图形和小图形组合,还有很多其他的贴法呢,

(说明:幻灯3中,皮杰的房子没有进行墙砖装饰,留白的原因是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进行不同的创意拼搭。)

五、探索多种贴墙砖的方法,体验拼图的乐趣

1、指导语:皮杰也想来贴墙砖,还有维尼家族的其他成员,他们房子的白墙都要装修,那我们一起来帮帮忙吧!

(请幼儿取出皮杰和维尼成员的立体贴,将动物头像贴在作业单的房顶上,代表各个动物的家。)

2、指导语:老师有个要求,每个动物的房子贴的方法都要不一样,如果墙砖都一样的话,他们该找不着自己的家了!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观察,个别幼儿可能还会重叠,可单独纠正,引导孩子想出多种办法,拼摆完成后用固体胶粘牢。

4、介绍交流自己贴墙砖的方法。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砖块》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
    2020-11-2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铺地砖》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
    2020-11-20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铺小路》 活动设计: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中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活动目标: ...
    2020-08-21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铺墙砖》 设计意图: 幼儿对几何形状的学习需要视觉感知和触摸动作的联合作用,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探索才能逐步精确化。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借助于巧妙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拼搭得到充分探索几何图形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有关图...
    2021-05-24 阅读全文
  •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魔力地砖》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
    2019-12-2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

2020-11-2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拼摆操作活动,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2、通过数方格的方法,体验面积的守恒。 3、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观察、比较、测量、记录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

2020-11-20 阅读全文

活动设计: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中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活动目标: ...

2020-08-21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幼儿对几何形状的学习需要视觉感知和触摸动作的联合作用,通过自身的操作和探索才能逐步精确化。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借助于巧妙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拼搭得到充分探索几何图形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多有关图...

2021-05-2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尝试利用魔力地砖铺路,了解不同的路径组合。 2.个人操作和合作操作中,学习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3.在游戏中体验互助合作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魔力地砖(四组)、起点5个、城堡图片5...

2019-12-2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