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一只小蜗牛

发布时间:2021-05-24 蜗牛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案例 小班教育笔记案例

实录:临近早操结束时,孙豪在旁边的小草里发现了一只蜗牛。这只蜗牛的出现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一大群孩子的争先恐后地围过来看:

孙豪首先说:“你们不要过来,它会害怕的,它可能是找不到家了”。

“不对,不对,它可能是饿了,所以出来找吃的”。——李艳雯紧接着说。

“不是的,不是的,它可能是出来找朋友的”。——站在旁边的杨新宇大声地说。

……

孩子们对“蜗牛为什么会出现”展开了激烈的议论。

分析:1、回到教室后,针对孩子们产生的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番讨论,但最终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多元的。这个问题的出现为我们探索有关蜗牛的秘密创造了良好的时机。比如,孙豪提出的问题使小朋友想到了:“蜗牛的家住在哪里,它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李艳雯提出的问题让小朋友想到了:“蜗牛吃什么?”;杨新宇提出的问题使小朋友想到了:“蜗牛的朋友是什么样,和它长的一样吗?”。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为我们研究蜗牛提供了客观条件。2、问题的产生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活动中的他们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为我们研究蜗牛提供了主观条件。为此,我们在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开展有关蜗牛的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经验,同时激发他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从而培养同伴之间的融洽性、和睦性。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蜗牛搬新家啦!


所谓幼儿科学的艺术启蒙教育,就是以艺术启蒙教育为主体,在教学内容上与科学启蒙教育内容相结合,在教幼儿艺术创作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同时,渗透科普知识的教育,使其加深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扩展幼儿审美思维空间,增进幼儿用科学态度去表达客观世界的能力,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它反对科学主义机械论,反对艺术教育以单一的、纯模仿的教育形式进行教学,重视发展幼儿的个性,重视幼儿艺术实践操作活动,在教育内容、形式方面,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使幼儿的艺术技能发展循序渐进,智力潜能得到全面开发。

外出活动时,浩浩找到了一只蜗牛。过了一会儿,小蜗牛从壳里探出头,在浩浩手里慢吞吞地爬,。几个小朋友围在浩浩的身边,饶有兴趣地观察着。老师看到孩子们对蜗牛这么有兴趣,就将它装进瓶子放到了自然角里,由此,班上就开展了主题活动——蜗牛。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观察了蜗牛的外貌特征,了解了蜗牛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性。一次小朋友听完故事《有用的房子》后,对蜗牛背上的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蜗牛的房子真有用!”“它走到那里,家就搬到那里。”“蜗牛的房子像我家,什么都有吗?”我马上意识到这个话题的教育价值。这时,我想到班上的主题墙还空着呢,能不能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来展现自己对“蜗牛家”的理解和体验呢?

于是,我便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到空白的墙面上,鼓励他们自己商量、确定墙面内容并设计格局。结果,大家一致赞成的方案是在墙面中央设计蜗牛爸爸的新家,旁边设计蜗牛妈妈和宝宝的新家,蜗牛妈妈还生了好多的蜗牛宝宝。孩子们给这墙面取名为“搬新家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习了商量、讨论、计划、决策。计划的实施更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我建议孩子们发挥想像,设计蜗牛最有用的房子。几个小朋友还到美工区去试着画房子,但造型简单。于是,我就在图书角投放了一些带房子造型的书籍。这几个孩子发现了这些图书,就来参考。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搬新家啦!”接近尾声。此时,嘉嘉又提出蜗牛妈妈的宝宝们很顽皮,喜欢顺着梯子爬到妈妈的背上,还要制作梯子。大家表示赞同,并进行了梯子选材的讨论。有的幼儿说用木棍做,有的幼儿说用竹子做,还有的幼儿说用报纸卷。

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同意用报纸卷成棍子做梯子,因为报纸随处都有,幼儿还能动手动脑,亲自操作。接下来孩子们积极参加制作梯子的比赛。

在制作梯子的过程中,幼儿对报纸卷成小棍发生了困难。通过初次尝试后,大家对怎样卷紧不松开进行了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同伴的演示,幼儿学到了螺旋形的知识,并掌握了卷报纸的技能,感受到操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本次活动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不但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通过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欣赏着自己的主题墙,孩子们又兴奋又自豪。而我一想到孩子们的相关经验还会不断丰富,就仿佛看到了这面“搬新家了!”主题墙在延伸、在拓展……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合集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相关内容。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篇1

儿子八年前你如约地来到了我的身边,给了我做妈妈的权利,我骄傲。我成为一个母亲,瞬间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看着身边的这个小人,从此以后你将是我的全部。

当有一天我看到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不由自主地被里面精湛的语言深深吸引并为之感动。因为我是一个脾气特别不好,又性子特别急的妈妈。这篇文章让我仿佛闻到一股暖暖的爱的气息。牵着一只蜗牛散步,大家都知道蜗牛背着重重的壳,那是一步一步往前爬,而你牵着它散步,必须放慢脚步,跟着它的节奏慢慢地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你会发现原来慢下来,看到的是更一种不一样的美。

就如同我领着身边的这个小朋友,拉着他的小手,低头看着他,慢慢的走着。细细品尝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味道,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的美丽世界。

我们教育孩子不正像牵着蜗牛去散步吗?在这个艰难跋涉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经受无数次的错误、挫折和失败,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我们家长不能只会一味地责怪孩子,更多的应该配合老师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位宝贝。他们毕竟只有七、八岁的年纪,有一颗美好的童心,你不能总是用你的思想来硬生生的驾驭孩子,而应该对他们细心地呵护。孩子们就像可爱的小蜗牛一样,他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因为他还小所以做事情不会像你一样快,别总催他你不会快点吗?你能不能抓紧时间?你到底怎么回事?

不要总是用这种责怪的口气,因为你无缘无故的大吼大叫,宝贝们也许会感觉特别的莫名其妙。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尽力在做,只是他的步伐就是那么小,他的思想不会像你那般成熟。请你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完成。因为他们就是一只小小的蜗牛,总以为是我在牵着蜗牛在散步,其实是上帝让蜗牛在牵着我在散步,是孩子们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天真无邪,什么是真正的没有利益下的真诚的语言和笑容。他的一句妈妈,我爱你真的是发自他小小内心最真挚的表达,宝贝,妈妈也爱你,一生一世

也许有时候是我们走得太快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不仅我们自己走得快了些,似乎无形中也让我们的宝贝们也走得快了。现在回头想想,自己非常惭愧,才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你要放慢自己的脚步,和孩子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虽然也有失去耐心的时候的大吼大叫。然而,孩子的内心是无比纯净的,他们可能睡一觉就忘记了。第二天依旧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的美好和乐趣。只是我们的脚步走得太快,快到已经忘记了欣赏,忘记了赞美。对不起宝贝,妈妈还要放慢自己的脚步,多陪你,牵着你的手陪着你慢慢长大

宝贝你是上帝送给妈妈最珍贵的礼物,我知道上帝的本意是希望我在陪伴你成长的道路上,也能够有机会去重温我孩提时的纯真。从今天起我要更加努力做个好妈妈,继续放慢我的脚步,再慢一些,再慢一些,再慢一些,静下心来多聆听你的想法,多遵循你的意见。牵着你的手,带你走进一个属于你的童话童年。

宝贝你就是妈妈的小蜗牛,妈妈爱你我们大手拉小手,一直快乐的幸福地走下去,谢谢你的陪伴,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好吗?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篇2

周末的午后,我坐在秋日的阳光里,暖暖的,随手翻开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本书早已听同事谈起过,只是一直还没认真读过。在如此灿烂的日子我便美美地读了起来,一读便已爱不释手。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其中的这首诗深深感动、触动了我,我想了很多,想到了自己平时对儿子的态度、对学生的教育,甚至还想到了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

想想自己的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就像这只小小的蜗牛吗?从他开始呀呀学语,到上幼儿园上小学,我何尝不像书中那位牵蜗牛的主人公一样!记得儿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孩子作业写得慢,写得不规范,几次改不过来我心里就会着急,就会大声训斥,现在回想起他当时的眼神真得就像文中的小蜗牛的一样,仿佛在说:妈妈,我已经尽力了。还记得儿子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考试考了八十几分,当时的我心里全是抱怨,导致怒火冲天,后来才了解那次试卷真的很难,孩子已经尽力去做了。现在想想如果我能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学习,换一种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绩,也许我的孩子生活得会更加快乐些。

如今儿子面临小升初,在这种应试的大环境下,做家长的我比孩子都着急,给孩子报了这班报那班,本来孩子学校的作业已经占用了一些时间,又要花费时间去做班的作业,弹琴、写奥数玩的时间自然要少很多很多。有时候想想,明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感觉又不得不,不得不赶着、催着、唬着他往前跑,也不管他流着汗、喘着气。看了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我们总是给予孩子太多的期待,却忽视了他的感受,我们总是给予他太多的要求,却束缚了他的成长。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家长的关怀,但不是由我们家长安排孩子的人生,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为了自己的想法而不顾孩子的感受来安排孩子的人生,那么我们除了得到焦虑、急躁之外,还会让孩子失去一个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让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东西童年没有学会,以后还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让他们朝着自己的兴趣方向发展,同时放慢我们的脚步,慢慢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这时我们也会闻到花香,我们也能听到鸟鸣,我们也能看到满天闪亮的星星!平时我们多看看孩子灿烂的笑脸,多听听孩子无邪的笑声,少一些催促,少一些抱怨,也许我们会发现:原来上帝是叫孩子牵着我们去散步!这样一路走过来,孩子和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会感到更加快乐和幸福。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篇3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作者是台湾作家张文亮,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水土空气资源系博士,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该书曾获台湾校园书房2003年度最佳图书。这本书有30篇文章,基本都与小动物有关,其中,《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更是受到广泛赞誉,给读者带来无限的深思和启迪。

文章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交给我一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可我却嫌他爬的慢,催他,唬他,责备他。放弃他,任他往前爬,忽然,我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体会到了这些以前没有的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着我去散步。

我一遍一遍地去读这篇文章,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其实在这篇文章里,最引我注意的是那只蜗牛,那只蜗牛真的很可怜,已经尽力了却还被责备、被训斥。孩子就是那只“小蜗牛”,无论他怎么努力,怎么用功,只要没有达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得到的总是责骂。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让孩子学这学那的,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教师也严格的要求着孩子,把自己主观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然而我们却很少去了解过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了。而我不正是文中提到的那位牵蜗牛散步的人吗?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严格的要求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不会的时候,我会去责备他,我会心情急躁、焦虑和不耐烦,恨不得抱着、背着她,替他往前走,在这样的心情驱使下,蒙蔽了自己的双眼,看不到孩子眼中的歉意,看不到孩子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也看不到沿途美妙的风景,最后,孩子受伤,自己疲惫,弄得“两败俱伤”。其实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善于分享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快乐,分担孩子的担心,忧虑,不安和烦恼,和孩子做好朋友,走进孩子童话般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倾听他们的心灵之音,让他们感受心与心碰撞产生的温暖,感受到我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带来进步的快乐。

有人说:“让孩子感受教育的幸福,感受人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双向的,当孩子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孩子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孩子的幸福的总和。”是的,这正是教育的双向幸福,也是教育的双向快乐。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篇4


当我带着新奇的心情打开张文亮的这本散文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那一句句清新优美的诗句,犹如春雨般的滋润着我的心田……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书读完了,那些语意隽永的句子,在我心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当我认认真真的读完这本书后,感到真是受益匪浅。故事中的“蜗牛”多么像我班上的孩子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1、教育是慢的艺术,不能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

缓慢爬行是蜗牛的天性,爬得飞快就不是蜗牛了。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个体。千人千面,一人一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孩子的个性,而是尊重孩子,在他的个性上引导他发展进步。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是一个特殊(轻微孤独症)的幼儿,入园以来,他很少说话,而且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他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他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有时遇到不开心的事会出现尖叫,而且行为态度极其随意……这个孩子就像蜗牛一样,在牵着这只“蜗牛”旅途中,我焦虑,甚至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常常对他说:“孩子,你怎么就学不会呢?一年时间,怎么就看不到你的进步呢?”我对这只蜗牛拼命催、拼命拉。他依然以原来的速度缓慢地挪动着。不过,至少它在前进。面对全体孩子,我们不能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由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

都听过“拔苗助长”的故事,也都知道拔苗助长只能造成负面影响。其实,在我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中,没有人愿意停下来。放慢了脚步的人只会感到恐慌。一切都在速成:养殖场的鸡、大棚的蔬菜、速食面,甚至是现代的孩子,为了成绩,也在速成。什么兴趣班、什么素描班,这不是速成,又是什么?这让我想到了印第安人的一句谚语:请别走太快,等一等灵魂。想到了那些像种子一样在地里的孩子。他们扭动身躯,找寻光明,怯生生地吐出嫩芽。但等待他们的是不停的催促:“快点,哎呀,快点呀!”不断催促成就的到底是童年还是“痛年”呢?孩子的学习、发展,会有快有慢,教育者要学会等待。无数事实证明许多在少儿时期的所谓“发展慢”的孩子,后来却成为了“作家”。被老师下评语“反映迟钝”的孩子可以成为爱因斯坦,被父亲抱怨是白痴的孩子可以成为罗丹,被长辈认为资质平庸的孩子可以成为达尔文。

3、教育是慢的艺术,给孩子和自己多一点时间和空间。

也许,当我们放慢步调,与他们一起欣赏、领略沿途的风景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愉悦了身心的同时,也给孩子增添了一份希望。蜗牛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让我们继续听完这个故事。“咦?我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我听到了鸟声和虫鸣,我看到了漫天的星斗。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是我急着赶路,没有给孩子和自己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吧?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 篇5

昨天晚上的阅读时间,我给女儿读了一首台湾作家张文亮的散文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本来是向女儿表达歉意的,没想到女儿如此用心,把它写成了作文。

一直以来,女儿都是我和她爸爸心中最大的骄傲!为了我们心中对她的那份期望,女儿一直在用尽全力配合我们,做得已经足够努力、足够优秀!可我还是一直那么严格地要求着她,甚至用大人的标准来约束她。

这段时间,因为临近期末考试,女儿却经常错题、错字,我对她耐心鼓励过、严肃批评过、也曾大声训斥过,最后甚至升级到动手打她过。那是上周末的晚上,又一次因为错题,我生了气,并狠狠地打过她的小手。“教训”过她之后,我接受了女儿哭着作出的道歉和保证。

躺在床上陪她入睡时,我问女儿:

“妈妈打你,疼吗?”

“疼。”

“要不,你也打妈妈一下吧!这样,我们就扯平了!”

“不,我不打妈妈,因为我舍不得!”

我的眼泪立即夺眶而出,并感到深深地惭愧,而女儿此刻也紧紧地抱住我!这一刻,我让自己感悟到,其实教育孩子真的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不能过于心急,虽然也有被孩子气得崩溃失去耐心的时候,也有对孩子发脾气、训斥、失去理智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她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她的美和乐趣。读后感·只是,我带领她前行的脚步太快,快得忘记了欣赏,反而使我失去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东西。

应该学会去理解孩子,陪着她慢慢去体味生活的滋味,欣赏她在成长中带给我们的独特美丽。给孩子一点儿时间,也是给自己一点儿时间,在这时间里我相信成就的不只是孩子,还有我自己。第二天清晨,阳光照进窗子的时候,我对自己说,就放手让她在自己的时间表里作一只快乐的小“蜗牛”吧,时常和小“蜗牛”一起去散散步,相信一定会发现许多平时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美好!

评点:母爱就是一块巧克力,初尝有一丝淡淡的苦味,细细品味,却是满口的香甜。在亲情的给予中,母爱的微笑无时无刻不在身边,或许这微笑在儿时的眼中,是平常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将这微笑永远刻在心中!

案例:一只小鸟


一只小鸟误入阳台,被我轻轻地抓了起来。本想马上把它放了,可转眼一想,何不趁此生成一个课题呢?我把鸟捧在手上给小朋友们看,孩子们果然对小鸟十分地感兴趣。他们都争着过来摸小鸟的身体,不住地发出“小鸟多可爱哟!”的赞叹声。只见小鸟的身体很小,身上有黑一块、白一块的毛,头上还有一块白色的毛,嘴巴又细又长,眼睛又圆又小。它的尾巴很长,两只脚又细又长,身上的毛亮光光的。我们谁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后来,经过查询才知道它的名字叫“白头翁”。

我请小朋友到小鸟经常出现的地方,去找小鸟的家。恒恒指着地上的泥坑说:“老师,小鸟住在这里。”杰杰指着棕榈树毛绒绒的根部说:“老师,小鸟住在这里。”还有许多小朋友指着棕榈树高高的树叉说:“小鸟住在那里。”后来,他们在草地上的一棵梧桐树上,发现了一个鸟窝,都兴奋地叫了起来。洲洲小朋友在摇树,立即有小朋友制止他:“快别摇树,会把鸟窝摇掉下来的。”大家都小心地、静静地在旁边看着树上的鸟窝。

为了多让孩子们观察小鸟,以便生成出更多的活动,我找来了一个竹篓子,把小鸟关在里面。小鸟总是在篓子里扑棱扑棱地乱飞,还把头从篓子的洞眼里伸出来。浩浩问我:“为什么要把小鸟关起来呢?”我说:“让你们多看看。”浩浩听我这样说,就对小鸟说:“你好好地住在里面,我们不会伤害你的。”可是,小鸟哪里听得懂他的话,依然如故。我想,就两天,小鸟不会有事的。为了不让小鸟饿着,我们在篓子里放了一些苹果核、面包、馒头,可是,小鸟不吃。这天,正好是周末,我怕小鸟在教室里冻死,就把小鸟带回去了。尽管我把小鸟放在温暖的地方,也没忘了给他喂东西吃,可小鸟还是死了。它的两只翅膀都被竹蔑擦破了,血淋淋的,我的心禁不住地一酸:这只小鸟为了飞向自由的蓝天,不停地挣扎,终于死了。我很懊悔,要是早点把小鸟放了那该多好。

星期一,我把这消息告诉了小朋友,小朋友的脸上都露出了难过的表情,只见恒恒站起来,大声地对我说:“姚老师,你太残忍了。”其他小朋友也都大声附和。尽管我心里很难过,也很委屈,但我还是诚心诚意地跟孩子们说:“对不起,我不该把小鸟关在笼子里。”这时,许多小朋友不由自主地朗诵起诗歌《好朋友》里的最后一句:鸟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爱鸟的孩子也是鸟的好朋友。这件事情,给了我这样的一些启示:

1、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并能积极引导,但过于牵强附会

我无意中捉到了一只鸟,并发现幼儿对鸟很感兴趣,随即调整活动计划,引导幼儿观察小鸟,并带孩子到户外去寻找鸟窝。孩子们在找鸟窝的过程中非常投入,非常开心。我虽然能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但为了生成更多的活动,而强关小鸟,忽视了幼儿的内心需要,也违背了小鸟生长的自然规律。《纲要》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而将野外的小鸟关在笼子里,这恰恰不是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而且,我采取的这一行为,是为了自己的预定目标,过于勉强,没有了解到幼儿真正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完全是我的个人行为。如果在此之前,和幼儿讨论一下,怎样对待这只小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了。

2、活动的结果虽然不能令人满意,但幼儿成了真正的教育者

小鸟虽然死了,但关于小鸟的话题并没有结束。孩子们认为我太残忍,尽管我也是出于活动的需要,我还是跟幼儿道了歉,幼儿成了真正的教育者。小鸟的死,更让孩子们懂得:要保护小鸟,就要让小鸟自由自在的生活。

相关推荐

  • 案例:蜗牛搬新家啦! 所谓幼儿科学的艺术启蒙教育,就是以艺术启蒙教育为主体,在教学内容上与科学启蒙教育内容相结合,在教幼儿艺术创作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同时,渗透科普知识的教育,使其加深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扩展...
    2021-05-28 阅读全文
  •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合集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相关内容。...
    2022-12-07 阅读全文
  • 学习画蜗牛 了解小蜗牛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学习画蜗牛了解小蜗牛》!学习画蜗牛 【教案目的】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用流畅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大胆地装饰。 2、喜欢黑白线描画,能表现出自己的...
    2021-08-14 阅读全文
  • 小班小蜗牛教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编写好的教案让教学过程更加有序高效,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如果您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心编辑建议您阅读一下“小班小蜗牛教案”,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向以及时掌握商机信息!...
    2024-09-08 阅读全文
  • 案例:一只小鸟 一只小鸟误入阳台,被我轻轻地抓了起来。本想马上把它放了,可转眼一想,何不趁此生成一个课题呢?我把鸟捧在手上给小朋友们看,孩子们果然对小鸟十分地感兴趣。他们都争着过来摸小鸟的身体,不住地发出“小鸟多可爱...
    2021-05-20 阅读全文

所谓幼儿科学的艺术启蒙教育,就是以艺术启蒙教育为主体,在教学内容上与科学启蒙教育内容相结合,在教幼儿艺术创作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同时,渗透科普知识的教育,使其加深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扩展...

2021-05-28 阅读全文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感”相关内容。...

2022-12-07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学习画蜗牛了解小蜗牛》!学习画蜗牛 【教案目的】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用流畅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大胆地装饰。 2、喜欢黑白线描画,能表现出自己的...

2021-08-14 阅读全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要是还没写的话就要注意了。编写好的教案让教学过程更加有序高效,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如果您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心编辑建议您阅读一下“小班小蜗牛教案”,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向以及时掌握商机信息!...

2024-09-08 阅读全文

一只小鸟误入阳台,被我轻轻地抓了起来。本想马上把它放了,可转眼一想,何不趁此生成一个课题呢?我把鸟捧在手上给小朋友们看,孩子们果然对小鸟十分地感兴趣。他们都争着过来摸小鸟的身体,不住地发出“小鸟多可爱...

2021-05-2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