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浅谈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
发布时间:2021-05-24 大班教育随笔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水果餐时间,文文突然走到我跟前,手拿一个脚印对我说:“孙老师,鑫鑫的椅子碰到地上的脚印,然后脚印就粘不住了。”我看看脚印说:“掉啦?怎么办呢?”文文说到:“我去粘起来吧!”我对她点点头,她高兴地去找双面胶,然后将脚印粘在原处。区域游戏时间里,瑶瑶刚进农家乐便发现里面的草堆有破损了,瑶瑶拿着易拉罐做的草堆,走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问到:“谁是店长?谁是服务员?找他们想办法去吧。”瑶瑶笑眯眯的对我说:“我就是店长啊!”她想了想后,自己去找透明胶和剪刀开始修补草堆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现在平日里班级若有什么东西坏了,孩子们在告诉老师后,老师都会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修补。久而久之,孩子们再看到班级物品有损坏了,就会主动找工具去修补,而不再是一味地找老师帮忙了。这样以来,教师惊喜地发现,有更多地孩子参与到班级物品的维护中,班级中的集体物品的保管和维护越来越好了。
其实,自进入大班学习生活以来,班级里的很多事情都由孩子们自己来负责和商讨决定了。如开学初,孩子们商讨制定班级的公约。教师组织孩子们围绕日常生活常规,制定大三班班级公约,并让孩子们用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相比于以往完全靠教师主导制定规则,要求幼儿遵守常规的形式,现在从常规的制定开始,便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真正的幼儿为主。班级各区域的游戏规则也是幼儿和教师一起商讨并制定,如:在理发店和农家乐的角色分工上,孩子们觉得谁第一个插区角牌,谁就能当店长或服务员。在饭后散步排队的问题上,每次总有孩子会为了抢站第一个位置而与同伴产生矛盾。于是在组织孩子们商讨后,孩子们一致同意轮流按学号来站第一个位置,这样再也没有发生争抢的事故了。
在大班幼儿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总会觉得大班幼儿由于自主意识强等年龄发展特点导致很难管理,常常让老师们觉得孩子们相较于小中班时很不听话了。其实正是大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根据大班幼儿发展特点,调整大班班级管理的常规策略。在大班班级管理中,幼儿不再是消极的被管理者,而是积极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重身份。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管理意愿和能力,让幼儿实现自我管理的目标。(迷你句子网 JZ139.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学会自我管理
学会自我管理
不幸的人或许各有不同,好运的人却拥有同样的上进心和执行力。如果你应付不了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别只会抱怨,反思你的日常习惯并加以改进,8个习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01、凡事提前10分钟凡事提前10分钟,会让你有充裕的时间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更加从容。试着把起床闹钟提前10分钟,你就会发现你出门不必急匆匆,早饭也可慢慢享用,一整天的状态也更精神抖擞。
02、工作前梳理,工作后整理工作之前,把一天要做的事按重要和紧急列出一个四象限,先完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勾,保证今日事今日毕。工作结束之后再进行整理回顾,看看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效率。
03、遇事少抱怨抱怨是一种很负能量的行为,抱怨只会让人过过嘴瘾,给自己的平庸找一个外界因素作为借口,并不会改变你的处境。所以请不要抱怨,并远离爱抱怨的人。如果不满意现状,就努力改进。
04、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君子和而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你可以不用完全认同他人的观点和处事方式,但要抱着欣赏的态度与他人交往,发现他有什么优点可以被你吸收。这样就会少很多偏见和争执,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
05、坚持运动健康,是人生一切成就的根源。如果有条件,办张离单位或者离家近的健身卡,如果没有条件,跟着视频或app跳一节健身操。上下班用骑车步行代替乘车,工作间隙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没时间运动,迟早要腾出时间去生病。
06、保持阅读习惯读书会潜移默化地涵养你的心灵、塑造你的气质,每天晚上下班后抽出1-2个小时看看书,养成阅读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的见识和谈吐不一样了。
07、投资自己跨出自己的舒适圈,去接触外面的未知区域,无论是知识,思维还是人,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如练练毛笔字、学学绘画,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
08、列心愿清单把想买的东西列个清单,有给自己的,也有给亲人朋友的,列的东西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实用物品。把每月工资中划出一部分为心愿购物清单所用,设置一个目标,每完成一件事就买一到两件,别一下子买完。多读几本好书、经常锻炼身体,养成几个好习惯。在应当投资和储蓄的时候,一定不要荒废了光阴。我们养成好习惯,然后好习惯养成我们。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我们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没有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魅力、财富、幸运,不会从天而降,但凡你想要的都需要尽力。《GetLucky!助你好运》中有这样一个理论:“幸运来自于随时发生的机会,很多人都想预测这些机会什么时候会出现,但其实你要可以持续的幸运,你更是应该可淮备好自己迎接这些机会。”与其赤手空拳的与生活搏斗,不如通过培养一些的好习惯,养足未来的资本,将自己打磨成一个强者。
教育随笔:浅谈小班新转生
教育随笔:浅谈小班新转生
新学期如期而至,本学期我们小三班迎来了三名新转生。其中两名男生,一名女生。这三名新转生中只有女孩年龄稍小些,男生都是适龄幼儿,所以通过一周的学习生活后,三名幼儿很快适应了新的集体生活。在这一周的适应过程中我发现三人都各具特点,个体差异也较大。
如年龄稍大的男生小靖,入园后从没有哭过,自理能力也较强。自己吃饭、如厕盥洗等等都没有问题,就是中午没有午睡的习惯,吃菜也较挑食,集体活动中也坐不住等。这是典型的适龄幼儿未及时入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而相应的年龄最小的女生轩轩,因之前一直陪着中班的姐姐上幼儿园,对于幼儿园有一定认识与经验,所以开学后刚开始的几天表现非常好,她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有礼貌与教师问好等等,各方面适应很快,行为习惯等都较好。但是在三天后开始产生对家长的思念和依赖情绪,不过教师安抚之后也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孩子给我的启示是新生入园前期的准备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当孩子入园前已经了解到幼儿园的生活内容,对幼儿园不陌生,甚至喜欢上了幼儿园,那么孩子的入园适应会很快很简单。对于最小的男生鑫鑫来说,他入园的情绪是最不稳定,适应也是最困难的。每天早上他总是哭闹着与妈妈告别,入园后的早饭一般也不吃,只对区角里的玩具感兴趣。而当其他幼儿在做早操和开展学习活动时,他则会不高兴地扔掉早操器械,或者还躲到区角里玩游戏。中午吃饭时,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菜会很快自己吃完,但不爱吃的菜就坐在桌边生气。午睡时也是当老师坐在他旁边时才能入睡。这一切的表现说明他对于成人的依赖较多。
教育随笔:浅谈游戏中教师的支持
这段时间班级孩子们的区域游戏热情很高,每天先吃完水果的幼儿就会走到我跟前问:“孙老师,可以玩区角了吗?”现在班级幼儿游戏常规已初步形成,孩子们能进行自主游戏选择,并在提醒下学习与小伙伴共同游戏。关于游戏中教师要如何支持幼儿,我做出如下的几方面工作:
一、以尊重孩子意愿为主;
最近两天我发现文文和花花等人总是选小猪美工坊里的游戏,每天区角游戏时间一到,她们就到小猪家去画画。先是选择有图案的画纸进行涂色,每人接连涂了三张,可是发现涂色纸没有了,她们便自己画起来。就这样连续三天都在画画,直到连空白纸都没了。我看到她们把画好的作品放进自己的作品袋,还在互相欣赏了一番,对于自己的作品很满意。我看到她们找不到白纸画画犯愁时,我便主动问道:“还要白纸来画画吗?小猪家还有其他好玩的游戏材料哦!”她们中文文和花花表示还要白纸画画,而沙沙等人去选择橡皮泥的游戏了。对于文文和花花两人想要继续画画的需求,我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让她们尽情的画画。看到她们投入而专注的样子,我知道我的支持很重要,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满足孩子的真实需求。当孩子的意愿与教师意愿不同时,我对孩子们意愿的尊重与支持,让孩子们陪感幸福。
二、相信孩子,给孩子自主发展空间。
在一次区角游戏中,我来到小熊家门前,看到涵涵双脚站在两个有轮子的玩具上面。他手扶小熊家的桌子,两脚踩在玩具上做滑行状。我站在一旁并没有打扰他,就静静看他。一旁游戏的小朋友看到了涵涵,也在一旁看他,脸上露出笑容。我问涵涵:“你在做什么?”他笑笑说:“这像旱冰鞋一样!”我点点头笑道:“真的,挺像的。”说完我走到一旁,并没有再打扰他的游戏。他看到我走开更加放开地游戏了,他直接拿着一个扫帚,用扫帚撑在地面滑行出了小熊家,来到了小羊家。他就这样高兴地滑来滑去,引得一旁小朋友都在看他。看到他越来越快的滑行技速度时,我提醒他注意安全,他对我点点头。游戏全程过程中,涵涵都是小心翼翼专注地滑行,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事故。当涵涵玩过“溜冰”游戏后,小熊家的瑶瑶也来尝试“溜冰”的感受,涵涵还提醒瑶瑶注意安全。作为教师我们总是为孩子安全、健康等等考虑周全,也因此造成对幼儿自主发展空间的限制和不信任,反而不利幼儿的发展。教师要相信孩子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游戏中为孩子提供更加宽广的探索空间,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教育随笔:谈小班幼儿的交往
教育随笔:谈小班幼儿的交往
早晨,妍妍的奶奶带着孩子一起来到教室,一见我就笑着对孩子说:“叫老师啊。”“孙老师早!”“早上好!”我微笑着与她打招呼。她奶奶随即向我询问:“老师,昨天回家孩子说硕硕打她了”我俯下身子轻轻摸摸孩子的头,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啊?”她没有言语,只是用很锐利的眼神盯着那个孩子。家长也期待着我给她一个交代,我只能请硕硕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硕硕也闷不作声,我也不想勉强孩子,因为毕竟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没有亲眼看到事情发生的过程,只好冲着孩子的奶奶笑笑,对她说:“孩子嘛,打打闹闹很正常的,平时我看见她们两个可要好了呢!”。奶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与人交往,这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从孩子来看,孩子有交往的需要。从出生开始,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有了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最初的是与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他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小冲突,我认为是正常的,也是可喜的。冲突只有在交往中才会发生。但孩子的交往经验远远不够,虽然小女孩喜欢跟人交往了,有交往的兴趣,但是她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经验,毕竟孩子年龄小。在与人交往时,她无法正确地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确地观察与了解自己,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情和意图。于是才出现了当其他小朋友与她发生冲突时,就向一贯能依赖、保护自己的奶奶告状。从家长来看,这位家长已经有了初步的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意识。每次来园时,她带着孩子来都要求孩子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问好,从教师来看,孩子间发生矛盾,而教师不了解情况,因而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妄下论断斥责孩子,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巧。这个“引导”可以是成人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进行,如坚持正面教育。也可以是在某个具体的事例后,给孩子一定的方法。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一同商量怎么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使每一次交往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经验。
教育随笔:谈中班幼儿的交往
早晨,妍妍的奶奶带着孩子一起来到教室,一见我就笑着对孩子说:“叫老师啊。”“孙老师早!”“早上好!”我微笑着与她打招呼。她奶奶随即向我询问:“老师,昨天回家孩子说硕硕打她了”我俯下身子轻轻摸摸孩子的头,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啊?”她没有言语,只是用很锐利的眼神盯着那个孩子。家长也期待着我给她一个交代,我只能请硕硕来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硕硕也闷不作声,我也不想勉强孩子,因为毕竟我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没有亲眼看到事情发生的过程,只好冲着孩子的奶奶笑笑,对她说:“孩子嘛,打打闹闹很正常的,平时我看见她们两个可要好了呢!”。奶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与人交往,这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生存的需要。从孩子来看,孩子有交往的需要。从出生开始,孩子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就有了与他人交往的需要。最初的是与父母或主要抚养者的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他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小冲突,我认为是正常的,也是可喜的。冲突只有在交往中才会发生。但孩子的交往经验远远不够,虽然小女孩喜欢跟人交往了,有交往的兴趣,但是她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和经验,毕竟孩子年龄小。在与人交往时,她无法正确地体验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能正确地观察与了解自己,更无法准确地把握别人的心情和意图。于是才出现了当其他小朋友与她发生冲突时,就向一贯能依赖、保护自己的奶奶告状。从家长来看,这位家长已经有了初步的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意识。每次来园时,她带着孩子来都要求孩子主动与老师打招呼问好,从教师来看,孩子间发生矛盾,而教师不了解情况,因而没有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妄下论断斥责孩子,这是尊重孩子的体现。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获得交往的技巧。这个“引导”可以是成人在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进行,如坚持正面教育。也可以是在某个具体的事例后,给孩子一定的方法。更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一同商量怎么解决同伴间的矛盾,可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使每一次交往都成为孩子成长的经验。
教育笔记:《浅谈幼儿的婚姻敏感期》
教育笔记:《浅谈幼儿的婚姻敏感期》
一天,午睡起床后,涵涵兴致勃勃地跑到我面前说:“吴老师,我要和威威结婚。”我大吃一惊:“为什么呀?”她又说:“因为他好啊,我和他是好朋友,所以我要和他结婚。”原来是孩子之间单纯的友谊,我笑着点点头说:“嗯?可以,不过要等你长大了才能结婚哦!”听完我的话,她开心地走了。不一会,涵涵又跑过来说:“吴老师,我还要跟豪豪结婚。”我问道:“为什么呀!刚刚不是说长大要和威威结婚吗?”她又说道:“我也想和豪豪结婚,因为我们三个都是好朋友呀!一个女孩可以和两个男孩子结婚吧!”我笑着摇摇头说:“不行呢!如果你们三个想当好朋友,不一定要一起结婚,朋友也是可以经常在一起玩”,听完我的话,她好像不太满意,也并不认可。我也是第一次碰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思想在那一瞬间也比较矛盾,我是应该当一个笑话来听,简单敷衍过去呢?还是认真回答她的问题,告诉她相爱的人才能结婚,朋友不一定是要结婚的,这样的回答会不会令孩子早熟呢?于是我简单的回答了她的问题,只希望自己中肯的回答不要给孩子带来什么负面影响。第二天,豪豪妈妈早上也跟我交流说孩子回去说要结婚,娶老婆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透露出了一点点的担忧。
孩子到了中班,进入了婚姻敏感期,对结婚这件事特别感兴趣,会很好奇这种人群结合的现象。而婚姻、家庭正是孩子最长接触到的人群结合的关系。4-5岁,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性别意识也逐步萌发,对婚姻、父母的关系会特别好奇。当孩子说要结婚的时候,请家长、老师都不要惊慌,这并不是说孩子“早恋”了,而是他长大了,进入到婚姻敏感期这个阶段。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合理疏导,不要嘲笑他,更不能责骂他,孩子说的“结婚”,也许只是表达一下自己对某个同伴的喜爱,想和他做朋友。父母和老师都不要用成人的思想来定义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以平常心理性对待孩子,不要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当然,也可以趁此机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学会保护自己。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
每天清晨,我们都会收到大多数孩子清脆真挚的问候声,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些孩子不太喜欢主动和老师打招呼,都要等到老师主动和其问候之后,才弱弱地说声:“老师早。
”在有的人看来,孩子不愿意主动打招呼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我却认为文明礼仪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幼儿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给幼儿从小种下文明的种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让孩子置身于礼仪环境。
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
因此,在环境创设上,应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孩子大多都有好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因此在孩子礼仪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注意以身作则。
主动与孩子、同事以及家长打招呼,言谈文明有礼;时时提醒自己不说粗俗的话语,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
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孩子。
二、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知识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
因此老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孩子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
同时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麻烦,太慢了,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的想法,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学习的机会。
如,幼儿在入园初,多数幼儿在玩玩具时或收拾玩具时,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会经常把玩具互相碰撞。
为此,老师运用童话般的语言告诉孩子如何爱护玩具,并学习收拾它们。
有许多礼仪习惯是在日常工作中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
因此,老师应注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如:盥洗室里小便、洗手后有孩子没有及时关好水龙头,对此就和孩子们讨论水的用处,并示范如何洗手、关好水龙头等正确的方法。
三、在游戏中轻松运用礼仪知识有言道,孩子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运用一些礼貌用语效果非常好。
在区角游戏中,诸如“小医院”、“娃娃家”、“小超市”这样的生活化情景再现的游戏,他们很融入角色中,很自觉地就会需要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有人吗?”——“请进、欢迎”、“请坐、清喝,请吃”——“不客气”、“再见”——“走好,下次再来玩”等等,娃娃家中主人与客人一来一去的对话,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在讲评时,进行集体分享,在久而久之的熏陶下,幼儿还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游戏,比如敲门要轻轻的,到主人家里要脱鞋子、不乱动主人的东西等等。
这些做客之道,就这样通过游戏,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孩子的内心。
孩子就像一棵棵幼苗,要培养他们、教育他们,就要有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们、带动他们。
看着这群淘气又可爱的小精灵,一天天在长大,一天天在进步,学会了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真是倍感欣慰!
浅谈幼儿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通过几个活动是不够的,它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利用听故事“某某走丢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界,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每天喝牛奶时,请小朋友先试一试是否太烫。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的走等。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对如何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的活动,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日本有教育学家指出:“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