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浅谈幼儿自理能力比赛的感想
发布时间:2021-05-21 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大班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方案 幼儿园自理能力活动方案我园历来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4月10日我园在多功能教室举行了“快乐生活”的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比赛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分为三组,比赛场面异常激烈,气氛异常高涨。得到了园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孩子们也在比赛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能力和成功,而我也在紧张的比赛过后收获了些许感想!
感想一:“懒”老师培养出能力强的孩子
我们经常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告诉家长,该孩子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家长不要包办,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是否也是为孩子包办的过多呢?我们是不是应该教会孩子做事情的方法,刚开始或许孩子做的不是太好,甚至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麻烦,但经过我们不厌其烦的指导,孩子们一次次的实践,那么他们能力的提升将是一个必然现象,古语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我们要做到心要想、嘴要勤,眼要勤,行动上要做到“懒”,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
感想二:注重过程性培养
比赛当中成绩优异的孩子或者是班级,肯定都非常注重孩子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后的工作中我更要去注重这个过程,比赛只是检验我们平时工作的一种形式,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按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能力的具体要求去锻炼他们,这样平时的工作做好了,才能让孩子们处理起自己的事情得心应手,真正成为自己快乐生活的主人!www.YJs21.COm
感想三: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通过此次幼儿自理能力比赛,也看出了每个老师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小方法,小秘诀,在比赛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些许班内老师的影子。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借鉴,已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班里有几个幼儿年龄较小,我们要利用生活活动中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引导形式,小班的幼儿主要采用了示范、榜样教育等形式,让幼儿在自己观察学习中掌握生活自理的技能。让能力较强的幼儿作为榜样,在吃饭、盥洗、如厕、午睡等环节,让幼儿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引导幼儿向其他同伴学习。如我们班级的一对双胞胎,弟弟可以自己穿裤子,而哥哥却还需要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穿脱衣物。在我们的鼓励下,和弟弟的示范帮助下,哥哥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穿脱裤子,自理能力得到提升。现在兄弟两个的自理能力都得到提升,同时我们做好家园共育,让家长在家重视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多鼓励幼儿,并做正确示范。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些适当内容的学习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小班开展幼儿认识自己物品、漱口、穿衣服、上下楼梯等生活养成课,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并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印象。并在生活活动中加以实践提升。我们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让家庭发挥它的优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更好的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所以我们要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在语言活动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所以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最重要的是当孩子取得进步时,一定不要忘了鼓励幼儿。
三、巩固幼儿和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胜心,竞争之中促自理。让幼儿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塑造幼儿优秀的品质。
四、家园同心,共同努力。
现在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所以每名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老师都会和家长沟通,除了在幼儿园加强锻炼以外,在家也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得更优秀!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给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心,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教育随笔:自理能力的培养
教育随笔:自理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多数依赖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培养孩子素质能力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长忽略,尤其是爷爷、奶奶他们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常常把孩子应该做的事代替来做了。
可是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爷爷奶奶那样就不行了,怎能照顾得过来啊,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成了我们时长研究的话题。
一天,午睡起床时,我发现有的孩子懒洋洋的正等着老师为他们穿衣穿鞋,我立刻意识到,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培养他们穿衣穿鞋的能力,那么我就组织幼儿来一次穿衣穿鞋比赛。于是我忙招呼孩子们,跟孩子们讲了一些穿衣服和鞋子的顺序,接下来比赛就开始了。
只见几个接受能力强的孩子迅速地把鞋、衣穿好,高兴地跳起来,又欢呼着,庆祝自己的胜利。最后只剩下静静小朋友,只见她带着哭腔着说:“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别的孩子在我的面前说:“老师,静静不会穿鞋,她哭了。”我说:“没事,静静,很棒,一定能穿上的”。她听到我的鼓励后说:“我能穿上的”小朋友们也在喊:“静静加油,静静加油......”她在我的鼓励下,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慢慢地把衣和鞋穿上了,大家为她欢呼,为她鼓掌。
通过这次的穿衣穿鞋比赛训练,给以我启发,以后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多进行一点自理能力的活动比赛,并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非常牢固。古语曾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从小培养幼儿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一、幼儿自理能力发展分析
那么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呢?我们对家长作了调查记录,据统计,在认识上,所有的家长都认为让孩子早日独立,早日具有自我服务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家长就自己为何有时不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原因也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主要集中为:(1)认为现在孩子还太小,培养自理能力的时候还未到。(2)怕麻烦。这类孩子是由爸爸妈妈来带的。年轻家长看到孩子不会的事,不是去教给孩子而是去代做。认为让孩子自己做动作太慢,而且又会弄得太脏,特别是早上快上班时,孩子还是这样磨磨蹭蹭的影响家长上班的时间,只好包办。(3)孩子体质差,经常生病,家长舍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往往不能坚持。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吃饭、洗手等,孩子做不好,还可能因将饭菜弄凉、衣服弄湿而受凉生病。(4)过度的爱护。许多应孩子去做的事,家长习惯于包办代替,亲历亲为。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的宠爱,孩子也习惯了接受大人的帮助,遇到一点难的事就不愿意做。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觉得孩子自理能力弱的根源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对孩子有很多的不舍,认为事事都替孩子做好、照顾周到,就是对孩子的关爱,致使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很好把握,往往使得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与幼儿园背道而驰。家长这些错误的教养方式剥夺了孩子生活、卫生习惯的训练机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握住幼儿三岁这个黄金时段,对其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家长的认识也是当务之急的。
二、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1、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鼓励幼儿主动动手参与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充满好奇,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后,利用环境让孩子找到家的温馨,同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如在墙饰布置上,刚入园时,有的小朋友根本不会正确洗手,他们只是把手冲一冲随后就玩起了肥皂,为此在水池上面用相机照下了洗手的步骤图,提示小朋友应该怎么样洗手。还把水龙头装饰成了小象,把肥皂装进长筒袜栓在水管子上,这样就成了小象的鼻子了。每次孩子们洗手的时候都要摸一摸小象的鼻子,也很愿意洗手了,使得环境寓于教育之中。同时教师也要为孩子创设温馨、和谐的环境。坚持每天给孩子一个灿烂的微笑或热情的拥抱,消除孩子紧张的心理,传达出了老师对小朋友的关爱,鼓励孩子用语言主动向老师表达入厕的需求。还有在每天游戏活动时,老师让小朋友随意玩,游戏活动结束时,请小朋友自己学习收玩具。小朋友收的乱,放的慢,老师都不指责,还要不停地鼓励和表场,老师在游戏指导时就是和他们一起玩,这种随意性游戏环境使小朋友们感到很放松。耐心的指导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如果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进而为幼儿从小培养良好的性格、个性奠定基础。
2、通过各种形式,教给幼儿方法,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投放丰富材料,为幼儿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方法。比如,我们在操作区,我们投放了一些大嘴动物娃娃,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喂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的知道了怎样拿勺子最方便,进而结合到日常生活中来,孩子们自己就会正确的使用勺子了,这样孩子自己亲身的体验比老师单纯的说教应该怎样用勺效果更好。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给小熊系纽扣、夹夹子。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在生活游戏中创编儿歌以生活活动为切入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例如《进餐歌》:小勺子,拿拿好,小饭碗,扶扶牢,小眼睛看好碗,吃得干净真正好。吃饭时,要坐好,慢慢吃,细细嚼,不掉饭,不洒汤,好好吃,长得胖。《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脱衣歌》: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开展以大带小活动感染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孩子与孩子之间特殊的交往方式可以达到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及时捕捉到了这一契机。开展了以大带小活动,请孩子们去参观大班的哥哥姐姐们,他们是如何自己照顾自己的,还请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开展了一次有趣的穿衣服比赛。在这些活动中看着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盯着大班孩子,显然已经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要向哥哥姐姐学习。这时我更是乘热打铁,回来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巩固孩子们的自理能力。
3、家园合作,提高家长对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视程度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光靠幼儿园的培养,不充分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对培养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将是纸上谈兵,家园合作有如一车双轮,同向运转。为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开学初就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向家长作了介绍。利用家委会进行互动探究式学习,在家园联系橱窗里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必要性及一些好的方法。召开家长座谈会,谈谈孩子们的进步、说说家长们的教育心得等。对孩子出现的自理方面的问题,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探讨相关的措施,使个别家长认真地认识到孩子虽小,但也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可以在饭前摆放碗筷;擦桌椅;倒垃圾;作为家长要坚持孩子自己去完成,给孩子充裕的时间,切莫代劳。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建立奖励机制,及时对幼儿的进步进行奖励,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育随笔:浅谈小班新转生
教育随笔:浅谈小班新转生
新学期如期而至,本学期我们小三班迎来了三名新转生。其中两名男生,一名女生。这三名新转生中只有女孩年龄稍小些,男生都是适龄幼儿,所以通过一周的学习生活后,三名幼儿很快适应了新的集体生活。在这一周的适应过程中我发现三人都各具特点,个体差异也较大。
如年龄稍大的男生小靖,入园后从没有哭过,自理能力也较强。自己吃饭、如厕盥洗等等都没有问题,就是中午没有午睡的习惯,吃菜也较挑食,集体活动中也坐不住等。这是典型的适龄幼儿未及时入园,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表现。而相应的年龄最小的女生轩轩,因之前一直陪着中班的姐姐上幼儿园,对于幼儿园有一定认识与经验,所以开学后刚开始的几天表现非常好,她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有礼貌与教师问好等等,各方面适应很快,行为习惯等都较好。但是在三天后开始产生对家长的思念和依赖情绪,不过教师安抚之后也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孩子给我的启示是新生入园前期的准备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当孩子入园前已经了解到幼儿园的生活内容,对幼儿园不陌生,甚至喜欢上了幼儿园,那么孩子的入园适应会很快很简单。对于最小的男生鑫鑫来说,他入园的情绪是最不稳定,适应也是最困难的。每天早上他总是哭闹着与妈妈告别,入园后的早饭一般也不吃,只对区角里的玩具感兴趣。而当其他幼儿在做早操和开展学习活动时,他则会不高兴地扔掉早操器械,或者还躲到区角里玩游戏。中午吃饭时,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菜会很快自己吃完,但不爱吃的菜就坐在桌边生气。午睡时也是当老师坐在他旁边时才能入睡。这一切的表现说明他对于成人的依赖较多。
教育笔记:《浅谈幼儿的婚姻敏感期》
教育笔记:《浅谈幼儿的婚姻敏感期》
一天,午睡起床后,涵涵兴致勃勃地跑到我面前说:“吴老师,我要和威威结婚。”我大吃一惊:“为什么呀?”她又说:“因为他好啊,我和他是好朋友,所以我要和他结婚。”原来是孩子之间单纯的友谊,我笑着点点头说:“嗯?可以,不过要等你长大了才能结婚哦!”听完我的话,她开心地走了。不一会,涵涵又跑过来说:“吴老师,我还要跟豪豪结婚。”我问道:“为什么呀!刚刚不是说长大要和威威结婚吗?”她又说道:“我也想和豪豪结婚,因为我们三个都是好朋友呀!一个女孩可以和两个男孩子结婚吧!”我笑着摇摇头说:“不行呢!如果你们三个想当好朋友,不一定要一起结婚,朋友也是可以经常在一起玩”,听完我的话,她好像不太满意,也并不认可。我也是第一次碰到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思想在那一瞬间也比较矛盾,我是应该当一个笑话来听,简单敷衍过去呢?还是认真回答她的问题,告诉她相爱的人才能结婚,朋友不一定是要结婚的,这样的回答会不会令孩子早熟呢?于是我简单的回答了她的问题,只希望自己中肯的回答不要给孩子带来什么负面影响。第二天,豪豪妈妈早上也跟我交流说孩子回去说要结婚,娶老婆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也透露出了一点点的担忧。
孩子到了中班,进入了婚姻敏感期,对结婚这件事特别感兴趣,会很好奇这种人群结合的现象。而婚姻、家庭正是孩子最长接触到的人群结合的关系。4-5岁,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性别意识也逐步萌发,对婚姻、父母的关系会特别好奇。当孩子说要结婚的时候,请家长、老师都不要惊慌,这并不是说孩子“早恋”了,而是他长大了,进入到婚姻敏感期这个阶段。此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合理疏导,不要嘲笑他,更不能责骂他,孩子说的“结婚”,也许只是表达一下自己对某个同伴的喜爱,想和他做朋友。父母和老师都不要用成人的思想来定义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以平常心理性对待孩子,不要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当然,也可以趁此机会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学会保护自己。
教育随笔:玩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小班孩子年龄小,依赖性比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尤其在重智育的今天,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常常被家长忽略;尤其是爷爷奶奶,他们心疼孩子,怕孩子“受苦”,怕孩子做不好,在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就事先替他做好了。
可是在幼儿园中,一个老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如果像孩子的爷爷奶奶那样,怎能照顾得过来,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天,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在蹦蹦床上玩,鞋子在地上脱了一大堆,立刻意识到:可以“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何不来一次穿鞋比赛。于是,我忙招呼孩子们,跟孩子们讲明了比赛规则。
比赛开始了,只见几个能力强的孩子迅速地把鞋穿好,高兴地跳起来,欢呼着,庆祝自己的胜利。最后只剩下侯智涵小朋友了,只见他哭腔着脸说:“我穿不上,我穿不上……”别的孩子也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侯智涵不会穿鞋,他哭了”。我说:“没事,智涵很棒,一定能穿上”。他听到我的鼓励后说:“我能穿上的”。我表扬了他,小朋友们也在喊:“侯智涵加油,侯智涵加油……”他在我的鼓励下、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慢慢的学习穿鞋。就这样,智涵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把鞋穿上了,并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家为他欢呼、为他鼓掌,我冲他伸出了大拇指,他笑了。
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老师不吝啬鼓励、表扬和夸奖,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随笔:浅谈游戏中教师的支持
这段时间班级孩子们的区域游戏热情很高,每天先吃完水果的幼儿就会走到我跟前问:“孙老师,可以玩区角了吗?”现在班级幼儿游戏常规已初步形成,孩子们能进行自主游戏选择,并在提醒下学习与小伙伴共同游戏。关于游戏中教师要如何支持幼儿,我做出如下的几方面工作:
一、以尊重孩子意愿为主;
最近两天我发现文文和花花等人总是选小猪美工坊里的游戏,每天区角游戏时间一到,她们就到小猪家去画画。先是选择有图案的画纸进行涂色,每人接连涂了三张,可是发现涂色纸没有了,她们便自己画起来。就这样连续三天都在画画,直到连空白纸都没了。我看到她们把画好的作品放进自己的作品袋,还在互相欣赏了一番,对于自己的作品很满意。我看到她们找不到白纸画画犯愁时,我便主动问道:“还要白纸来画画吗?小猪家还有其他好玩的游戏材料哦!”她们中文文和花花表示还要白纸画画,而沙沙等人去选择橡皮泥的游戏了。对于文文和花花两人想要继续画画的需求,我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让她们尽情的画画。看到她们投入而专注的样子,我知道我的支持很重要,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满足孩子的真实需求。当孩子的意愿与教师意愿不同时,我对孩子们意愿的尊重与支持,让孩子们陪感幸福。
二、相信孩子,给孩子自主发展空间。
在一次区角游戏中,我来到小熊家门前,看到涵涵双脚站在两个有轮子的玩具上面。他手扶小熊家的桌子,两脚踩在玩具上做滑行状。我站在一旁并没有打扰他,就静静看他。一旁游戏的小朋友看到了涵涵,也在一旁看他,脸上露出笑容。我问涵涵:“你在做什么?”他笑笑说:“这像旱冰鞋一样!”我点点头笑道:“真的,挺像的。”说完我走到一旁,并没有再打扰他的游戏。他看到我走开更加放开地游戏了,他直接拿着一个扫帚,用扫帚撑在地面滑行出了小熊家,来到了小羊家。他就这样高兴地滑来滑去,引得一旁小朋友都在看他。看到他越来越快的滑行技速度时,我提醒他注意安全,他对我点点头。游戏全程过程中,涵涵都是小心翼翼专注地滑行,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事故。当涵涵玩过“溜冰”游戏后,小熊家的瑶瑶也来尝试“溜冰”的感受,涵涵还提醒瑶瑶注意安全。作为教师我们总是为孩子安全、健康等等考虑周全,也因此造成对幼儿自主发展空间的限制和不信任,反而不利幼儿的发展。教师要相信孩子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游戏中为孩子提供更加宽广的探索空间,促进幼儿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