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一声“老师”

发布时间:2021-05-24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一声“老师”

我一直觉得“老师”是这个世界上一个神圣的称呼,虽然它不像医生那样可以救死扶伤,但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在孩子们幼小心灵洒下爱的种子的播种人。yJS21.COM

还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只要一写作文“我的理想”,我都会毫不犹豫的写下“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虽然我现在从事的是幼儿教育,但其责任之重并不亚于小其他老师,反而,我认为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因为我们要面临的孩子是一群3到6岁的小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张张洁白的纸,等待着我们去给他们涂上七彩的颜色,带领他们去描绘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从孩子一大早来到幼儿园进行晨练开始,从洗手、喝水、做操、上课、吃饭、午睡、锻炼一直到放学,这其中的琐琐碎碎我想只有经历过这一行的幼儿教师才会有深深的体会,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我们既要保证孩子在幼儿园能有所学、有所玩、有所进步,又要保证三十多个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能让他们磕着、碰着、受伤,那怎样合理地组织他们安全又有序的进行一天的幼儿园日常活动呢?这就是给老师们的一个考验。除此之外,还会有孩子打闹、一些家长不配合等等出其不意的事情,那老师们又该怎样去应对呢?下班了,老师还有开会、教研、写教案、准备教玩具、布置环境、排练节目等一系列做不完的事情,那我们又该怎样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呢?所有的事情,一件一件,堆积如山,但是还是需要我们加班加点地去完成,那又是什么力量督促着这些幼儿教师呢?我认为,就是“责任感”。

只有责任感才会促使我们去用心、去尽最大的努力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也只有一声“老师”让我们意识到肩头的重大责任。同时,我也愿意用更多的付出来无愧“老师”这一神圣称呼。相信自己,不断前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做一个“懒”老师


做一个“懒”老师

每当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老师,他打我这里了;,回头想想,孩子们确实长大了不少,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还是有不少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勇敢面对问题的小朋友。

对于这一现象,我也有一些见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造成这一现象,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在许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母的工作关系,孩子往往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在育儿方面都会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易溺爱、放纵、言听计从,特别是老人家生怕孩子碰伤了,难交待,怕孩子的父母会怪责,所以更限制和溺爱幼儿,使幼儿的依赖性比较强,性格比较内向、胆小。这对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不妨试试做一个懒老师。这里的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懒,应该是对教师目标的把握、时机的选择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帮助,但并不是当幼儿一要求马上就给予。当幼儿跑来告状时,教师应当首先判断幼儿是不是真正需要帮助,是不是真的遇到了难题,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你试试自己解决!你和他商量一下该怎样办!不是太严重的事,老师都不要插手,让幼儿自己解决。无论解决后是怎样,事后教师都要给予孩子教育和指导。如:幼儿一起玩时许多时候都会发生纠纷,老师,她抢了我的玩具。这时如果老师马上帮孩子出头就会让她产生依赖。很多时候我会这样说:那你们两个商量一下该怎样玩这个玩具吧。把问题扔还给幼儿。如果他们解决不了那两个停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到收完玩具后再把他们叫到跟前了解事情的经过再教育一下。当你观察后发现,孩子确实是遇到了问题,也不必急着帮他解决,而应该指导他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老师的提示策略指导可以多一些,问题还是应当留给幼儿。

通过教师的懒、鼓励和教育,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会渐渐长进,告状也会少,还可以从中学会包容。

教育随笔:老师和“小老师”


作为老师好想听见家长们谈论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歌曲。可是,我时常听见有的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东西,孩子从来不说,只有等到开放日的时候才发现,本身的孩子竟然学会了那么多的东西。为了让家长们能够对孩子在园学到的内容有所了解,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我试用了一个新的方法,让孩子回家当“小老师”。于是,我时常让孩子在课堂上、活动中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读童谣、背古诗,做各种表演等。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能主动参与的总是一小部分。于是,我又利用每天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帮幼儿简单的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之后布置作业——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当“小老师”,把每天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本领教给本身的家人,并对他们说,老师要向家长们做查询拜访,比一比谁当的“小老师”最好。

唉!这个办法还真灵。第二天早上果真有好多家长美滋滋的告诉我,昨天晚上,孩子在家给我们当小老师,教我们学唱歌、背古诗了等等。我听了家长们的反映,心里很开心,这可以说是立杆见影了吧!

孩子都有表现本身的情欲,特别是在本身的家中,他面对的是本身的亲人,心里没有任何负担,会表现的更好,这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他们在当“小老师”的过程当中也会进一步的思考问题、在家人进行提问的时候也会作出相应的解答,对于幼儿问题意识的提升十分有帮助!

教育随笔:老师和小老师


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我尝试让孩子们当“小老师”。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在集体活动中我让“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读儿歌、古诗、讲故事、带领全班幼儿做律动、表演节目、学着模仿老师给小伙伴们提问题,学着模仿老师给小朋友提合理的要求,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能主动参与的总是一小部分。于是,我又利用下午离园前的时间,帮助幼儿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提醒孩子们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当“小老师”,还要给爸爸妈妈提问题,把每天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本领教给家人,比一比谁的“小老师”当的最棒。

这个方法真不错,第二天早上就有好多家长告诉我孩子在家当小老师的表现,教学唱歌的、教古诗的,讲故事的,表演节目,每天还有问不完的问题。很高兴,初次尝试就收的这么好的效果。

当“小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孩子们都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有问题问了,也爱回答问题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教育随笔:“小老师”法


教育随笔:“小老师”法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虽然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但我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表现的能力还不是那样的强。每次,在活动中,我都会请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孩子们都能明白我的意思,积极发言,但最后,许多孩子说的都不完整、清楚,我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只是他们表达不清楚。许多家长也来反映说,孩子回家能告诉一些在幼儿园所学的东西,但是说不清楚,我们大多听不明白,有的孩子,甚至回家干脆不说。我担心,时间久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就会下降。

为了提高孩子们表达的积极性,我想了一些方法,让孩子们来当小老师。我们总会请一些能力强的幼儿来当老师的小助手,久而久之,这些小朋友就越来越能干了。这都是练习的结果。我们为何不能在班级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呢?让全班的孩子都积极的参与,积极的练习。于是,这个活动就开展了起来,我经常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活动中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读儿歌、背古诗、讲故事、猜谜语、出脑筋急转弯、唱歌、做各种表演等。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能主动参与的总是那一小部分。于是,我又利用每天下午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帮幼儿简单的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布置作业——回家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当“小老师”,把每天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本领教给自己的家人。许多孩子回家给家长当“小老师”,每天练习。第二天,大家都争着来当“小老师”,互相之间还比比谁当的最好。

这个办法还真不错,一段时间后,有家长来反映,孩子每天回家都会主动地要求学习故事,主动的把学的儿歌表演给我们看,还教我们学习呢。看到孩子们这样能够的表现,我很开心。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在自己的家中,他面对的是自己的亲人,心里没有任何负担,会表现的更好,表达的更清楚、完整,甚至“发挥超常”。这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望,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教育随笔:老师加油


教育随笔:老师加油

今天正是大扫除的日子,我拿着抹布,端着水盆走进了活动室,我先是把门窗擦洗干净,又把玻璃擦得铮亮,把电风扇放到了最后一站,我望着天花板上的风扇惧而生畏。我陷入了沉思,在寻思着更好的办法,既能擦干净风扇,又能为不高空作业而感到害怕。于是,我想到了用拖把擦,可是,效果令我不是很满意,看来还得我亲自上场,以展身手。

我搬来了桌子,桌子上面放上椅子,椅子上面放上凳子,我看着这层层叠叠的的摆设,真是令我胆战心惊。这时,忽然身后传来奶声奶气的声音:“老师加油,老师加油。”紧跟着身后也传来摇旗呐喊的加油声,我听了,顿时觉得有一股力量涌上全身。于是,我在孩子们的加油声中登上了高空,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个个眼疾手快,急忙跑过来都用那娇嫩的小手为我扶着桌子、椅子、板凳,还有的孩子在旁边关心地说:“老师,一定要小心。”我看着那一张张幼稚的脸上,闪着那一双双关心着我的眼睛,我顿感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觉到自己为有一群天真活泼、健康惠美的孩子们而感到骄傲、自豪。因为我的平日的付出,得到了孩子们的回报,我在孩子们的关心、体贴中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孩子们都欢呼起来,也都学着我平时教他的,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并且说:“唏哩哩呀,哗啦啦啦啦呀,veryGood”我连忙说:“谢谢宝宝们。”我蹲下身来和他们一个个拥抱起来,我们共同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

教育随笔:做一个水一样的老师


教育随笔:做一个水一样的老师

先来看两篇以“给予”为题的考场作文片段:

片段一:

什么是给予?一年四季,是大自然的给予;成功与失败,是生活的给予,而令我感动的亲情,是家人的给予。

而我也正陶醉在这份令我感动的给予中无法忘怀。

……我这小小的心思也瞒不过奶奶的那双眼睛。

夏日的一个早晨,我还慵懒地躺在床上,奶奶已经早早地起了床,她悄悄地出了家门,回来的时候背上却多了一个东西。那正是一把吉他!奶奶用那充满亲情的双眼望向我,我也在一刹那间明白了奶奶的用意。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刻苦地练琴,我沉浸在指尖流淌的旋律中无法自拔;奶奶也安静地坐在我的身旁,用她那溢满亲情的眼神望向我,

我有时也望向她,我们相视一笑后又继续做自已的事。

……

片段二:

……两年后迎来了长达八年的停滞期。

时间从我身旁无力地流过,技术停滞让我几乎失去了正确的练习方向。父亲作为一个初学者也陪我练习。现在想来,那大概是为了鼓励我坚持吧。我曾一度时间决定中止练习,然而父亲却每日定时坐在书桌旁,默默地写。他坐得端正,我有时看他练习,有时索性不看,但他每次练习完毕后,起身,对我笑着,手持毛笔向我走来,“你写吗?”“不写!”然后他又笑着,去把笔洗净,又笑着回来。我渐渐地被他的陶醉感染——他写得并不好,但总笑着。后来,我也练习,但不知不觉中就坚持下来。

……

在评阅的诸多文章里,这两篇文章让我深深地感动,也让我想起突然想起了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的一句话: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曾经在很多场合听到过这句话,也曾经深深地为这句话着迷。觉得它描述得是那么美,蓝天白云下碧树参天,蓊郁繁茂,生机勃发,多么有力量,多么美!更觉得它由浅入深,触及教育的本质,那就是对灵魂的影响、改变与塑造,多么深邃,又多么朴质!

偏于感性的思维习惯,让我从未深究过这其中的“摇动”“推动”“唤醒”,这些动词里所蕴含的来自于施动者主观意识里的那份强势与凶悍,以及这份强势与凶悍给教育主体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残忍以及有可能造成的伤害。

直到读到上面的两篇文章。

我仿佛突然间明白了什么,心情有一刹那间的激动。

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当外在的力量汹涌而来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表现在外部可见而鲜明的往往是身体上的迅速闪避,隐形于思想与精神则无外乎是疏离与排拒。

既如此,被动接受者的收获往往微乎其微,更有甚者,尤其是青春期,叛逆进行时,以挑战权威为个性的初中生,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走向反面,与我们的教育初衷与愿景完全背道而驰也不是没有可能。

更何况,一棵小树,幼嫩而根基不深,用力摇动,或者会因此而致它于死地;一朵云,浮动若无根之萍,推动会让它茫然而轰然消散,再也等不到沛然作雨的时刻;一个灵魂,沉睡而惶然不知所之,竭力的唤醒,带来的也不过就是表面的应和罢。

细究起来,不免令人沮丧。

这时,所熟知的一句诗浮现在脑海:“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相比较而言,泰戈尔的那句话,却让我甫一接触便深深地感动,再审视之后,更为之折服。也许是诗人特有的气质、禀赋所致,这句话说得是那样和谐,那样美好!透过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林间的清澈小溪,以及在澄澈的渗水随着洁白浪花载歌载舞的鹅卵石。它们一起,演绎了一曲共同的生命的欢歌!

在这里,没有教育者的高高在上,掌握生杀予夺大权式的那份戾气,没有被教育者在外力的强大施压下被迫改变的撕心裂肺、伤筋动骨的痛苦,一切都在静默中悄然发生变化,变化,变化,春风化雨,雨润万物,直至有一天,惊喜地看到小树枝头的新绿,以及繁枝密叶的累累硕果,呼吸氤氲弥漫的酴醾一样的馨香与芬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愿意做一个水一样的老师,做一个水一样的语文老师。

老子云:“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那么,做一个水一样的老师,首先意味着像水一样澄澈透明,用真纯美好的眼睛看眼前的每一位学生,用如水一样的温暖柔情去拥抱每一个孩子。漂亮的,不那么漂亮的;帅气的,不那么帅气的;学得好的,或者暂时学得还不那么好的;理解你的良苦用心,还不那么理解你,甚至处处挑剔、苛责你的。相信他们作业一株幼苗的潜力——在足够的水分滋养下,或迟或早,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亲人,为我们这个社会遮风蔽雨。靠近他,不带蒺藜,不带荆刺,不用撕心裂肺般的痛楚,不含血渍斑斑的残忍,只让一切如水般欢快地将他们拥抱,然后凑响一曲成长的欢歌。就像文中的那位奶奶一样,只用爱,用信任,用支持,托举起一个孩子的小小梦想,只用执著,用守护,成就孩子的绚烂辉煌。

做一名水一样欢歌向前的老师。

成长,发生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灵的成长更是每一个生命在每一个人生阶段必然拥有的惊喜与财富。作为一个老师,我更愿用生命的激情,切实的努力,带着每一位孩子前行。沉浸在墨韵流淌的美妙里,在宣纸与墨笔的点画亲吻中,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以及小小汉字背后大大的乾坤,还有那丰富厚重的中华文化;浸润在文字营造的陌生世界中,心灵驻足在脚步没有到达的地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优美的文字里流连徘徊,思索升华,驱赶瘠薄,带来丰盈,享受、领略窗外喧嚣被屏蔽后的心灵宁静。享受表达的喜悦与美好,展开纸笔,在借精准的表达,任思想汩汩流淌,在孩子凝神思索,沙沙行笔时,偶尔抬头,迎上他或她清澈一样的眼眸,分享紧张间隙因会心的微笑给我们片刻清欢。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

读书,写作,像文中的那位父亲一样,不勉强,不絮聒,只孜孜矻矻,黾勉前行,如灯塔,如路标,指引孩子前行的路程;或者与孩子们一起,真诚相邀,并肩奔向美好!

教育随笔:无声的交流


孩子们真的吃饭时不能讲话吗?不,其实他们可以进行“无声的交流”!

一天中午,我介绍完食谱后,照顾孩子们进餐。巡视中,我发现林凯一只脚放在地上,一只脚踩在凳子边上,斜着身子吃饭。我轻轻走到他跟前,当他看我时,我用手指了指他的腿,又摆了摆手,他马上意识到了,把脚放下来,坐好吃饭。我又发现陈启帆和王凯在低头悄悄说话,还时时发出笑声。我走到他俩跟前,当他俩看我时,我把食指竖在嘴前,摆了摆手,并指了指旁边的小朋友,他俩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小朋友说:“刚才,有一位小朋友坐姿不对,还有两个小朋友讲话施老师没有发出声音,只做了一个动作,他们便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并马上改正。吃饭时,如果你想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你能用动作告诉他吗?”小朋友们睁着惊奇的眼睛看了我一会儿,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我看见何宗庭把小手伸到施予跟前,在桌子上点了几下,施予顺着手指一看,原来是撒了一粒米,她赶紧把这粒米捏起来,放到桌子中间的盘子里,俩人相互看了一眼,会心地笑了。盛饭时,我发现丹丹轻轻拉了拉王凯的衣服,王凯扭过头去,丹丹骄傲地伸出两个手指头,王凯看了以后,有点不好意思地伸出了一个手指头。原来他们是在说自己吃了几碗饭。

这种“无声的交流”不仅优化了班级常规,而且还培养了孩子安静进餐的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随笔:老师,你小心一点儿


这几天,“陈老师,你小心一点儿”这个声音一直在我耳边萦绕。事情是这样的:上个周五的中午,大部分的孩子睡着以后,我和同班的李老师商量好,一个看护着孩子们午睡,一个打扫卫生。我首先端来了一个大板凳,开始擦寝室北墙窗户的玻璃(因为我们寝室北墙的窗户比较高)。没想到,我刚站到这个大板凳上,忽然传来了一个小小的声音:“陈老师,你小心一点儿。”我朝着声音的方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最调皮的刚到三周岁的傅雨泽。这个时候,我看到他赶快穿上了鞋子,来到我身边,用他的两只小手给我把住了我的板凳,而且在把着我的板凳的时候移动也不动,非常认真的样子。说实话,当时我的心里就涌起了一股暖流,真的是又高兴又激动。我赶快说:“谢谢你傅雨泽,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他赶快又说了一句“不客气”,然后小手把的更紧了。

傅雨泽是个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他刚来园时,给我们惹了很多的麻烦:现在他刚来园时的情景又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了出来:他整天和小朋友们抢玩具、抢小椅子、抢水杯……而且他不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更不会和班中的小朋友们交流,每天只是自己在区角中摆弄着玩具。看到他的这种情况后,我及时地与家长进行了联系和沟通,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傅雨泽是由他奶奶从小带大的,而且他又是从济宁来到我们莱州的,可能是由于语言方面的原因,他没有和其他的小朋友们一起交流过,也没有和其他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过。所以他不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看到人家手中的玩具就想要,也不和小朋友们商量,就是直接从别人的手中抢。所以发生了他打过好多小朋友的现象。我们老师了解了他的这种情况后,针对他的这种情况对他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且同时我们还要求家长和我们一起配合教育。通过这段时间我们和家长的共同教育,傅雨泽有了很明显的转变,比原来进步了好多。我真没想到,在今天的这种情况下,他能这样说、这样做。这段时间我对他的关爱,在今天的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反馈和回报。

由此可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幼儿教师的幸福感在这件事情上又重新得到了体现。和这群三四岁的孩子们在一起真是幸福、有趣。我爱班中的每一个宝贝,希望每一个宝贝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做一个“懒”老师 做一个“懒”老师 每当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老师,他打我这里了;,回头想想,孩子们确实长大了不少,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还是有不少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勇敢面对问题的小朋友。 对...
    2021-07-05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老师和小老师 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我尝试让孩子们当“小老师”。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在集体活动中我让“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读儿歌、古诗、讲故事、带领全班幼儿做律动、表演节目、学着模仿老师给小伙伴们提问题,学着模...
    2021-06-2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老师和“小老师” 作为老师好想听见家长们谈论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歌曲。可是,我时常听见有的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东西,孩子从来不说,只有等到开放日的时候才发现,本身的孩子竟然学会了那么多的东西。...
    2021-05-2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小老师”法 教育随笔:“小老师”法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虽然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但我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表现的能力还不是那样的强。每次,在活动中,我都会请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孩子们都能明白我的意思,积极发言,但最...
    2021-06-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老师加油 教育随笔:老师加油 今天正是大扫除的日子,我拿着抹布,端着水盆走进了活动室,我先是把门窗擦洗干净,又把玻璃擦得铮亮,把电风扇放到了最后一站,我望着天花板上的风扇惧而生畏。我陷入了沉思,在寻思着更好的办...
    2021-05-18 阅读全文

做一个“懒”老师 每当遇到问题总是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他抢了我的玩具;老师,他打我这里了;,回头想想,孩子们确实长大了不少,能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但还是有不少不会独立解决问题、勇敢面对问题的小朋友。 对...

2021-07-05 阅读全文

为了提高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我尝试让孩子们当“小老师”。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在集体活动中我让“小老师”带领全班孩子读儿歌、古诗、讲故事、带领全班幼儿做律动、表演节目、学着模仿老师给小伙伴们提问题,学着模...

2021-06-21 阅读全文

作为老师好想听见家长们谈论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歌曲。可是,我时常听见有的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东西,孩子从来不说,只有等到开放日的时候才发现,本身的孩子竟然学会了那么多的东西。...

2021-05-26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小老师”法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虽然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但我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表现的能力还不是那样的强。每次,在活动中,我都会请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孩子们都能明白我的意思,积极发言,但最...

2021-06-0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老师加油 今天正是大扫除的日子,我拿着抹布,端着水盆走进了活动室,我先是把门窗擦洗干净,又把玻璃擦得铮亮,把电风扇放到了最后一站,我望着天花板上的风扇惧而生畏。我陷入了沉思,在寻思着更好的办...

2021-05-1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