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孩子是一本有趣的书
发布时间:2021-05-22 幼儿园教师读一本好书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随笔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杨曜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他一直拉着妈妈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妈妈,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杨曜阳满眼含泪地松开妈妈的手。杨曜阳的妈妈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杨曜阳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他害怕老师批评、指责他,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杨曜阳。在活动区游戏时,杨曜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杨曜阳,你喜欢玩什么?"他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杨曜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她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杨曜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杨曜阳讲故事,他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因为她妈妈说他不会自己吃饭,我特意说:"我来喂你,可是他不愿吃,又哭起来.周玮琪小朋友看到了这情景说:"宝宝哭了,不好看啦!宝宝笑了,大家才喜欢!"其他小朋友也跟着一起说:不要哭,吃饭吧.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肯吃饭了.尽管他是最后一个吃完饭,但是我鼓励她要多吃一点才能长得高长得大,他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
后来,杨曜阳一早就来到幼儿园,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老师,谢谢你们了,杨曜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现在要上幼儿园,还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杨曜阳高兴的样子,我也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有趣的绘本故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和班里的一位家长沟通中,无意间聊起了绘本,聊起了绘本的教学,聊起了绘本的内容,哪些绘本好,哪些绘本孩子特别的喜欢,在今后如何开展有关阅读方面的班级活动时,家长向我推荐了《神奇的校车》这本书。这本书不单单只是语言,美学方面的内容,主要以科学知识为主的绘本。
第二天我借到了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的知识教育点有很多,难易层面也是容易被现阶段的孩子所能接受的,而且画面非常丰富,我想孩子们一定很喜欢,于是我把它做成PPT准备讲给孩子们听。
这本讲的是气候大挑战,在讲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的专注,他们对每一个环节,现象,陌生的词语都很好奇,在整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孩子大胆的提出他们的问题,“什么气候”“什么是化石燃料”“恐龙化石能不能变成燃料”“什么是氦气”“什么是温室”“全球变暖我们会死吗?”到处可以听到孩子们在底下讨论的声音,“我见过节能汽车”“我见过太阳能发电板”·······哇,我当时很惊讶,课堂气氛也很难控制,因为孩子们这样探索的欲望被这样一本绘本所激发,他们愿意去思考,愿意去提问,我看到的也是那一双双渴望知道答案的小眼神。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认为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一定要有一个具备能被探索的外界因素来支撑,因为在中班这个年龄阶段,大部分孩子是没有提问的意识,或者最多的提问是无效提问,所以需要这样的因素来激发孩子,而这样的外界因素可以是图书中的内容,可以是在对一个蛋糕工厂店的参观后,可以是在一次游玩时对景点的解说后等等,来引导孩子来激发孩子的探索,提问的意识,当孩子的知识储备越大,他对知道的就会越多。
而在绘本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具有科学领域,的能讲给孩子听,从而也能发展孩子的逻辑性思维。
教育随笔:有趣的“夹豆子”
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是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两项活动,上午的户外活动,可以加强孩子们强健的体魄,递进互相的友情,让孩子们自由自在的在户外快乐玩耍;下午的区域活动是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在每个不同的区域里学到不同的知识和技巧。
最近益智区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以前喜欢益智区的小朋友都选择了别的区域,我就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再选择这么好玩的益智区,看着他们无精打采的样子,我问了益智区的小组长马梓宸,只听她说:“袁袁老师,我们不想再玩七巧板、拼图、扑克牌。”
我一听也对,孩子们最近一直在玩这些东西,确实也有些腻了,我安抚下剩下的这几个准备想走的宝贝,在益智区转了一圈想到以前记得有些家长带过一些小豆子,我把豆子分为三种颜色呈到三个盒子里,找出几双筷子,几块七巧板的空盒子,放到他们的桌子上,还没有说游戏规则,这几个孩子脸上的微笑,和那期盼的小眼神,让我知道他们肯定很喜欢。
这个游戏是夹豆子比赛,比一比看谁用筷子夹的豆子多,但是三种豆子的颜色必须区分开;比赛开始了,本来可以坐着玩的游戏,因为孩子们太兴奋,都站起来开始往自己的盒子里夹豆子,只听罗瑞莹说:“马梓宸,你慢点夹,你不能这么快。”朱乾恺又说;“你们都慢点行不行,我这还没拿好筷子呢!”马梓宸骄傲的说:“你们都太慢了,一看就知道你们不会用筷子。”这是于新颖笑着说:“别说话了,赶紧夹吧,再不夹就到点了。”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开心的边夹豆子边聊着天;其他的区域的孩子们也不时往这边好奇的观察。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马梓宸开心的走过来给我说:“袁袁老师,你看我已经把盒子夹满了。”我一看真的是满了,问了一句:“宝贝,你是不是在家一直用筷子吃饭?”只听她骄傲的说:“我在小时候,就已经会用筷子吃饭了。”我笑着跟她说:“你很棒,那你可以去帮帮他们吗?”她骄傲的点点头,投入到他们热烈的讨论中。游戏结束了,谁也没有说谁是第一名、最后一名,在整理区域的时候,只听于新颖和罗瑞莹开心的跟我说:“袁袁老师,明天还可以玩夹豆子吗?这个好好玩啊!”我笑着说:“好啊,明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比赛!”我想明天益智区肯定又恢复到以前的热闹了。
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只是新加了一项新的游戏,孩子们就已经玩的很开心了,我也并没有重点纠正如何让他们如何拿筷子,而是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互相帮助,在游戏中改正过来不正确的习惯,我也会给孩子们创新更多好玩又能动脑的益智游戏,让孩子们也可以利用游戏的环节改正一些自身的不足。
教育随笔:有趣的“0”
数字“0”时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和孩子们有着亲密的接触,但幼儿对“0”经常忽视,概念模糊,为此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以“0”为话题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轻松、愉快地熟悉“0”,建立“0”的概念,了解“0”的意义及作用。
活动开始,我给每个孩子一个神秘的礼物盒,孩子们高兴的打开了礼物展现在大家面前,仔细的一个一个点数着自己的圆片,一一回答他有几个圆片,用数字几来表示,而刘语涵的盒子打开是个空盒子,孩子有点委屈说:“刘老师,你忘记给我装礼物了”,我问孩子们,刘语涵的盒子里什么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孩子积极回答。我又问孩子们“什么情况下东西会没有?”孩子们回答“东西吃完了,钱花完了,东西用完了等”通过这个环节,孩子们了解了什么都没有就用“0”表示。
然后,我问幼儿“0是什么样子的?0像什么?”孩子们用身体、动作、手比划着自由发挥,李梓赫说“刘老师,你觉得我的头像个什么?告诉你就像个大大的0”,歪歪说“我家的方向盘像个0”、、、、、、
接下来我引导孩子们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意义,我问孩子们“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孩子们的回答很丰富“电话机上、日历上、门牌号上、计算机上、键盘上、电话号码、车牌号、温度计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的生活积累。
最后一个环节,我又给孩子们提出了新的问题,0排在第几?0后面加一个0呢?加两个0三个0呢?数字就增大了。
延伸活动,我让孩子们用“0”设计一幅画,并将自己的画和同伴分享讲述,孩子们的想象天马行空。整个活动孩子们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依依、刘雨涵都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了,效果不错。
教育随笔: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老师要时常观察幼儿,在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找一找自己的影子,发现污点,不要怕孩子笑话,主动承认不足之处,及时擦掉污点,擦亮镜子,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影响下,个个成为老师的小影子,成为有礼貌、有潜力的好孩子。
这是一件发生在午睡室里的一件事情,当我说:“小朋友们,下午好!起床了。”孩子们一个个都起来了,大家都挤在小床的走廊里,有的在穿衣服,有的在聊天。我急着去帮一些动作稍微慢的小朋友穿衣服,就匆忙的从果果的身边走了过去,身体没把握好平衡,差点摔跤,就听惜筠宝贝说了一句:“卢老师,你要留意呀,下次走路的时候要看好,别摔跤!那样会很疼的。”
看着孩子半是责备,半是担心的样貌,心里头温暖极了。这些幼儿在班级虽然才一个多学期,有时还会不肯来上学,有时还会哭哭闹闹,但他们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他们关心老师,就像老师关爱他们一样。孩子说的这句话,不就跟我们平时教育、嘱咐孩子差不多嘛。
模仿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但是他们更愿意模仿与自己亲近和喜欢的人。有些孩子对于班级老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还有穿着打扮,都很留意。这些孩子们对我们的关心比我们还细心。他们会注意我们的每一个变化,有时还会很天真地请爸爸妈妈都来学一学。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好的。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在幼儿面前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幼儿成为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所以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怎样表现,孩子就用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我们。
老师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面前老师要三思而后行!
教育随笔:他是坏孩子
又到户外活动的时间了,孩子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器械玩起来,我来到玩球的小朋友中间和他们玩起来,“你是坏孩子,我不和你玩,”我吃了一惊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洋洋坐在翘翘板上,小琪站在旁边想玩的样子,我急忙走过去问:“小琪,你想坐吗?”他点了点头,我又转向洋洋说:“洋洋,跷跷板是两个小朋友一起坐才好玩,来,你一边小琪一边,”说着我就去抱洋洋,可是他却说:“老师,他是坏孩子,我不和他玩,”我一顿他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于是我问:“你为什么说他是坏孩子,”洋洋说:“你不是说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不遵守纪律,就不是好孩子,小琪经常和小朋友打架,抢玩具就是坏孩子,”这时其他小朋友也过来争着说他的坏处,听了孩子们的话使我想起我平时对那些调皮孩子的教育,“如果你再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乱跑就不是好孩子”就这句话,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了像小琪这样调皮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今天的事情都是我平时教育的不良结果,为了消除小琪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印象,我结束了户外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坏孩子与好孩子的区分。
回到活动室他们什么是坏孩子,他们说:“打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不听老师的话等等,”我又问:“我们班里有吗?”他们举了小琪、义涵、果果等平时几个调皮的孩子,虽然那几个小朋友不高兴,但他们也没说什么,好像默默接受了。看来我今天的讨论时多么的及时。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做过好事,孩子们想了想说:“小琪经常帮忘记推小椅子的小朋友把小椅子推到桌子下面,义涵抢着帮老师拿东西,果果还帮小朋友背书包,大家争着说出他们做的好事,我赶紧说:“你没看,他们也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就不能说他们是坏孩子,以后他们不会再打小朋友了,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我们跟他们做好朋友好不好?”大家高兴地说:“好,”只见那几个小朋友也骄傲地抬起头,看到他们的表现,我感到这次的教育非常重要。在交流中,使孩子们发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认为是坏孩子的小朋友也有很多好的地方,那些调皮的孩子也会从中学会,那些事是小朋友不喜欢的,那些事是小朋友喜欢的,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变成小朋友心目中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那几个调皮的孩子不像以前那样招惹其他小朋友了,大家也都愿意和他们玩了。
教育随笔:凳子真有趣
孩子们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自由自在的玩耍、嬉戏,非常快乐,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凳子,也能发现乐趣,那么的好玩、逗乐和开心。
“抢凳子”游戏是个在普通不过的了,但是小朋友依然玩的很开心,游戏开始了,几个小朋友围在少于他们总人数的凳子面前不停地走动,当老师节奏拍重时,他们像只大象;拍轻时,他们又像只小猫;拍快时,他们就端起小胳膊,像个小丑似的扭来扭去;拍慢时,又像只有病的唐老鸭,一晃一晃的。还有的小朋友,眼睛就直盯着小凳子,恨不得抱在怀中;有的小朋友不敢直腰,好像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抢到小凳子;有的小朋友边转边用手在旁边指控着,好像这个就成了自己的一样,有的……总之,一帮孩子可爱极了,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活动中,有的孩子没抢到,有的抢到很多次,有的抢到几次,就如同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竞争,我们必须得去做,去争,才能生活下去。期间,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还有的人失败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觉得生活对他不公平。
我们一直倡导幼儿教育要从小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我想,幼儿教育要从小让孩子收点挫折,小小的困难,就像抢不到凳子一样,然后学会去面对,去克服,去承受。我想这对他今后的生活也会有帮助有好处的,因为生活本不可能一帆风顺。
教育随笔:孩子,你是最棒的
一颗幼小的种子我们只有不断的去给他浇水施肥它才能不断的生长,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种子慢慢地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来,我们多么希望它能开出耀眼的花朵呀,终于它没有辜负我们对它的期望,长出了美丽绚烂的花朵。
其实,每个孩子就是一个幼小的种子,只有我们不断的给他们传授知识,讲述更多的道理,他们才能慢慢的生根发芽,才能慢慢地开出属于他们自己最绚烂的花朵。
“轩轩”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可是他的破坏能力极其强,学习和自理能力从不需要老师担心,只有这微小的缺点为什么就让老师这么焦头烂额呢?这不,又开始他的工作了,每当小朋友晚上离园的时候,老师都会带领小朋友一起来做做操呀、玩个游戏呀,只有一个小朋友不听指挥到处在教室里乱跑,不是推一下这个小朋友,就是打一下那个小朋友的,真是让老师头疼啊,怎么办呢,计划一下吧,以奖励的方式如何?还是以讲道理的方式呢?
于是到了第二天我和“轩轩”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遵守规矩的淘淘》,故事很简单但很有道理,“轩轩”听完后很安静,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于是我告诉他:“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淘淘,轩轩你知道为什么?”其实“轩轩”心中早有了明确的答案只是他不说出来而已,经过了这件事以后“轩轩”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教室里在没有那个乱跑的身影,也没有告状的声音,难道是故事吸引了“轩轩”吗?让他也做了一个遵守规矩的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淘气的一面,他们是单纯可爱的,和孩子们在一起享受着童年般的快乐与幸福,我不得不说,每个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加油。
教育随笔:有趣的花生
一天,有一个孩子偷偷的带了几粒花生藏在了自己的口袋里,其他小朋友知道后纷纷跑过来告诉我,于是我便索性坐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起这个花生。“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花生壳是长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呢?”顾天乐说:“这个花生从侧面看好像一个小小的葫芦呀。”杨荟慧说:“我觉得这个花生像海上的波浪。”周雨田也说:“这个一粒的花生壳好像一个小碗哪。”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对这个硬硬的花生壳和里面的花生米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孩子们第二天每人带了一些花生到学校里来。有了多一些的花生,每个孩子都把它放在手里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进一步的了解花生的样子。随后我带领孩子们进行了花生贴画的活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思考一下自己想要花生壳和花生米做一个什么造型呢?张思涵说:“我待会儿想做一条小鱼,因为小鱼的身上有很多一片一片的鱼鳞,就像这个花生一样。”黄晨宇说:“我想用花生拼成一颗大大的爱心,等到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给妈妈。”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着,也立刻着手动了起来。有的孩子想用毛线把动物的形状勾勒出来,但是自己一个人好像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于是他们小组上的小伙伴便帮她一起。勾好了轮廓再贴上花生,一幅幅漂亮的花生贴画便做成了!不管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还是小组合作完成的,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根据《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指出:4到5岁的孩子,能够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且喜欢和乐于积极探索。孩子们对于这一颗小小的花生就有着千万种不同的想法,这就说明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提供自主观察表达的机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支持和鼓励孩子内心的各种想法,促进他们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活动中,有的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仍有些欠缺,教师对于这一类的孩子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多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多表扬,多激励,以促进他们在动手能力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