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不妄下判断
发布时间:2021-05-22 幼儿园案例 小班教育笔记案例 幼儿园案例游戏自由活动时,只见赟赟把文文压倒在地上,随后两人争执打了起来,我见状很生气,立即喝止他们,他们也各自回位了。
这事本该结束了,但我还是把他们叫上前来,仔细问明原因。原来文文弯下腰在地上写字,而赟赟是想叫他不要用手摸地。
原来如此。我就对文文说:“写字是件好事情,但要写在纸上,地上很脏的。如果你想写字,可以问老师要纸来写,不要再在地上写了,好吗?”文文回答说好的。
我又对赟赟说:“你想叫他不要用手摸地是好的,但是方式不好,要好好说而不应该动手打他。”赟赟看看我也点了点头。
这时我又对他们说:“打架是不对的,小朋友们应该要友好,大家都是好朋友。来,你们握握手吧。”他们笑着握了握手。
我又提醒他们:“以后可不能再打架了。”他们都笑着表示同意。
反思:
我庆幸自己问清楚了原因,否则虽然他们确实迫于老师的威信而各归其位,但却抹杀了孩子正确的意图,这样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这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作为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能妄下判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问明原因以后再处理。否则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不正确的行为立即采取批评,就很可能伤害到孩子。对于孩子,要多份耐心才行。
另外,孩子毕竟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碰到事情往往喜欢直接运用动作来处理,我们要引导他们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色彩可判断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既然颜色说出了孩子的秘密,我们可以运用简洁有效的“颜色疗法”,来对孩子的某些“极端个性”加以矫正。
喜欢黄色
喜爱黄色的孩子有两种,一种是坦率地表现当时的心理状态,而另一种则将不满足转化成一种强烈的愿望。两种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对于一个喜爱黄色的孩子,应注意是属于哪种类型。后者之所以喜爱黄色,乃是想凭借色彩来弥补事实的不足,对于存有此类色彩偏执倾向者的矫正法,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满足其需求,让他到户外去接触阳光。
如果一个孩子住在有广大庭院的房子,或附近有绿地、公园,而又喜爱黄色时,该怎么解决其心理状态呢?我的判断是——此类小孩,如果不是生长在极幸福的家庭,就是缺少母亲的抚爱,二者必居其一。如果在色彩知觉已固定化的阶段(如高中),依然选择黄色,那么,大体来说,这个孩子必是健康的。
喜欢绿色
较喜爱绿色的城市孩子,大部分是属于“生活环境贫乏”者。这里所谓“生活环境的贫乏”,并非指经济上的贫困,而是心理上的贫乏,例如:当孩子一打开窗口,只见邻居厕所的水泥墙,而不见青翠的花草树木,这就是“生活环境的贫乏”。在这种情况下,小孩子对于绿色所代表的清新活力的形象,必然心怀憧憬,而直率地表现在对绿色的需求上。想矫正此类孩子的偏色心理,须制造一个能满足其欲望的环境,让他一打开窗户,就可看见青葱翠绿的草地树木。如果经济能力无法负担者,则尽量利用假期带他到郊区山间,接受大自然的青绿。居住在乡下的孩子,由于长久住在举目青翠的绿色大地中,所以,在色彩心理测验时,大部分对于绿色都不会有特别的需求。
喜爱红色
“喜爱红色的小孩子”是正常的。许多年轻的母亲,在爱子心切的情况下,对于“老喜欢用红色绘画”的小孩子多感到不安,其实这是不必要的顾虑。小孩子对于色彩的反应,正如同原始民族一般,比较喜欢红色。
喜欢紫色
喜欢紫色的孩子情感较脆弱或缺乏勇气。大体而言,选择中间色或紫色的小孩子,大部分缺乏冲劲与勇气。
喜欢黑色和蓝色
喜欢黑色和蓝色的孩子不是“健康不佳”就是“较具神经质”。
延伸阅读:宝宝性格与偏爱颜色
发现之一:
粉红色-依附性特别强
大部分的女孩子喜欢漂亮的粉红色。如果您所爱的小女儿喜欢粉红色的话,表示您的家庭经济环境在一般水准之上,而且,也象征着双亲爱心的充分表现。
在爱心的保护下,这种女孩子多具备“高度审美观”、“细心体贴”,“优雅”,“柔顺”的物质,亦正是吸引人之处。
判断孩子心理是否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对待未来的态度。
测试: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吗?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是否能够做到夜间不尿床?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依色彩来判断孩子的个性
从偏爱的色彩看孩子的性格,是心理学家阿尔勒对150名2至5岁儿童所作的画进行追踪调查,一年后得出的结论是:色彩与线条各有其固定的心理意义。假如两种具有不同意义的色彩与线条重叠出现在同一画面上,即表示内心里面有两种不同的感情、愿望互相纠葛。
父母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初步了解孩子性格,但也可能发现,孩子的性格是复杂,而非单一色彩的。1.喜欢红色
喜爱红色者是个性较强烈的人,精力充沛。其缺点如个性较冲动且感情较丰富。所以,容易引起与异性关系的麻烦事件。
一般来说,小孩子有喜欢红色的本能。如果由喜爱红色转变为褐红色的人,在个性上兼有两者的优点,且能控制其冲动情绪。
2.喜爱粉红色
大部分的女孩子喜欢漂亮的粉红色。如果您所爱的小女儿喜欢粉红色的话,表示您的家庭经济环境在一般水准之上,而且,也象征着双亲爱心的充分表现。
在爱心的保护下,这种女孩子多具备“高度审美观”、“细心体贴”、“优雅”、“柔顺”的特质,亦正是吸引人之处。
3.喜爱绿色
喜爱绿色的孩子,个性上较随和开朗,没什么心机,具有包容宽恕的心胸及强烈的好奇心,而且颇有上进心。
此类型者,成人后适宜于领薪阶层,如能有恒心踏实做下去,也可有成功的一日,许多才气纵横的男孩多属此类型。
4.喜爱蓝色
其责任感较重,处事态度细心周全,内向而不善言辞。
5.喜欢黄色
喜爱黄色的小孩,有天才的一面,更渴望追求理想,虽然处事态度较不踏实,但是反应敏捷。可是此类型者,不容易保持到成年。如果您的子女长大成人,仍然深爱黄色的话,那么,他(她)亦会是个重感情、讲义气并深得他人信任的人。但,请务必特别注意,喜爱黄色,亦有可能有精神分裂的倾向。
幼儿语言发展迟缓的判断指标
导读: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早开口说话,但是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进度,会因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
虽然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进度,会因诸多因素而有所不同,但专家表示,目前仍有一些具指标性的参考标准,来判定孩子是否有语言发展迟缓的问题。她说:“如果孩子在两岁前,还不会说出具有意义性的单字,如妈妈、爸爸、再见等;或是到了三岁仍不会说出完整的句子,父母都必须要开始寻求专家协助诊断,以及订定迟缓儿专属的语言教育计划。”
专家指出,儿童的语言发展迟缓涉及成因相当复杂,在医学诊断上,除了透过复健科的诊疗,还会结合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心智科等科别,针对每位病童在神经、大脑、听力、情绪等障碍或问题,进行全方位的症状评估。魏贻汶表示,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有应该出现的听力反应及语言发展征兆。以下是听语异常发展参考指标,家中宝贝只要有一项符合,父母最好考虑带孩子就医检查。
语言发展迟缓的判断指标
0~3个月
听力发展判断
●对于巨大声响没有惊吓反应
语言发展判断
●不会发出咕咕、咯咯的声音
不会发出哭声或愉悦声
4~6个月
听力发展判断
●对于音调变化没有反应。
●不会注视、寻找声音来源。
语言发展判断
●儿语中没有包含不同的音种,如:ㄅ、ㄆ、ㄇ等音。
●不会透过声音,表达兴奋或愤怒。
7~12个月
听力发展判断
●没有转向并注视声源的反应能
力。
●对于如:过来、要不要等指令没有反应。
语言发展判断
●儿语中没有包含重复的音节,例如ㄅㄚㄅㄚ、ㄊㄚㄊㄚ。
●不会使用言语或非哭泣的声音,来得到或维持注意力。
1~2岁
听力发展判断
●无法指认身体部位或书中图片。
●对于简单的指令如:丢球、拿鞋子,无法遵从实行或理解。
语言发展判断
●词汇量没有每个月显著增加。
●不会利用两个单字组成语句。如:把妈妈、水,组成“妈妈喝水”。
●不会使用如:什么?哪里?等疑问句。
2~3岁
听力发展判断
●不会区别如:上下、大小的意义。
●无法顺利完成二步骤的指令动作。例如:拿起书,再放在桌上。
语言发展判断
●无法使用二到三字词的语句来表达想法和要求。
●家中的熟悉听者,无法顺利了解小孩的言语表达。
想培养自己的孩子当个小小演说家,光靠语言能力的养成是不够的。专家认为,父母除了依照孩子的年龄,为他安排语言学习时程,塑造具安全感且高度丰富性的生活情境,也是小小演说家养成的重要关键。
但是话说回来,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与我们好好的进行语言沟通,有一些小宝贝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如智力严重不足或疾病因素,甚至是不知名的原因,无法正常使用语言与外界沟通,这时父母除了需要更多耐心,寻求专业的医疗协助,利用辅助性的手势或道具达成沟通目的,就成了另一项选择。其实语言的存在目的即是沟通,掌握正确语言教养方法,给予孩子爱与勇气,一样能终结宝贝在成长阶段的各种语言学习问题,顺利打开“话匣子”,当个能言善道的小小意见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