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领导地位儿童同伴关系密探

发布时间:2021-05-22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儿童教育

“小小领袖”强强的故事

强强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孩子:矮矮的个子、自然卷的头发、黑黑的皮肤。唯一引人注意的是他亮闪闪的一双眼睛,藏着挑战和机警。可是,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弱小的孩子,却有五六个孩子甘受他差遣,这些孩子紧密地围绕在他的周围,张口闭口:强强说……强强说……俨然将他当做权威人士来崇拜。他的确拥有“权威”:决定这个小圈子今天选择什么户外游戏。他要打球,就有人给他拿球拍;他要跨栏,便跨栏,甚至违反了他的规定的人,也甘心受他的惩罚。

笔者很好奇:是什么力量能够令一群聪明伶俐的男孩子“臣服”于强强呢?他到底有怎样的“个人魅力”?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持续观察并做了记录,观察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片段:

片段一:“你得给我叠被子”

新新是强强的超级“粉丝”,每次起床后,不管强强穿衣服有多慢,他都耐心地等着,直到两人全部把起床要做的事情做完,才一起从午睡室出来。这段时间,强强越发慢了,新新有时会不耐烦地嘟囔几句,自己想先行离开。

“你是我的好朋友吗?”强强一看新新要离开自己,敏感地问。

“当然是!”新新说。

“那你得给我叠被子!”强强小声地说。

新新不再说什么,默默地帮强强叠起了被子。

刚开始,老师以为新新乐于助人,还表扬了他。可事情渐渐不对劲了,强强明明自己会叠被子,而且叠得很好,但每次他都慢腾腾地穿衣服,然后“指使”新新给他叠被子。令人费解的是,新新似乎很乐意为强强做这些事情,一直围着他忙来忙去。

片段二:“你让我站第一个”

每次排队,孩子们都要争抢站在老师跟前的位置,似乎是个风水宝地。简单的一个排队,却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而不简单的事情:只要是强强的“死党”先抢到这个位置,强强总有办法让他把位置让出来,强强不管来得多晚,都能站到第一个![策划书范文网 928D.cOm]

遇到性格较弱的“死党”,他会毫不犹豫地站到前面;遇到性格较强的同伴,他会用其他方式来实现,如:“你让我站第一个,我让你看我的宇宙书!”如果占到位置的是其他的孩子,强强会让自己的“死党”去说服这个孩子,令其自动让出位置来。只不过,后一种情况并不总能成功。

片段三:“你,解除”

户外活动刚刚开始十分钟,操场中间突然出现了两个肩并肩、站得笔直的孩子,他们像武警战士守卫大门的姿态一样。我起初不在意:“不过是孩子做游戏,一两分钟他们准坚持不住的。”

谁知道,三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两个孩子丝毫没有松懈的意思,还是那么笔直地站着。我很纳闷:“什么游戏能让两个好动的孩子站这么久?还能站得那么好?”好奇心促使我上前问个究竟。

然而,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想要保守自己的秘密:“没什么,没什么!”奇怪了!什么事情这么神秘?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其中一个孩子脸上闪过一丝犹豫的表情,小声说:“我们在罚站。”这就更奇怪了:“谁罚你们站了?”两个孩子不说话,依然笔直地站着。既然问不出什么来,我退了回来,准备静观其变。过了一会儿,强强过来了,指着其中一个孩子说:“你,解除!”得到“解除令”的孩子如释重负般跟着强强走了,加入了打球的队伍。另一个孩子,更加笔直地站着,似乎在用行动证明什么。这一切都被我看在眼里:“原来,他们是被强强罚站的。”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正在猜测着。

过了一会儿,强强和浩浩正用球拍追打着玩,互相攻击。我叫住了他俩,收过了球拍,请他们想想刚才都做了什么。强强愣住了,倔强地看着我,不吭声。正在这时,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被强强“罚站”的孩子一看强强犯了错误,自己的身体明显放松了,自动“解除”,去玩了。言言跑过来,打抱不平地说:“强强太厉害了,别人打球不小心碰到他了,他就罚别人站!”我的疑团一下揭开了:原来强强的小团体中出现了“违规”的人,罚站就是强强制定的“规则”!

分析与讨论

同伴交往为增强幼儿的社会技能、发展亲社会行为、提高自我意识以及进一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供了经验。从案例中发现,大班幼儿已经能够形成富有凝聚力的同伴群体,而且这种同伴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强强在群体中自然地成为公认的领头人,并非教师权力介入的结果。该群体有共同的目标、相同的兴趣(喜欢探索宇宙、打球)、经常共同参加某些活动(由强强发起)、共同的行为规则(违反者罚站)、共同进退(互相等待去做某事),等等。由此可见,他们已经形成了富有凝聚力的同伴群体,该幼儿群体已形成“自治”的局面。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班级作为一个微型社会,不仅体现在该群体有公认的制度、规则和目标上,而且更体现在班级成员各自的身份结构。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是由各自不同的支配能力决定的。那些拥有“领袖”地位的孩子往往是同伴群体中受欢迎的个体,处于支配地位。这样的儿童能在同伴群体中指导和协调他人行为,有效地组织活动。

正如案例中的强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都非常强,是同伴公认的聪明孩子。在组织活动时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能力,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获得较好的评价。另外,由于他刚从国外回来,具有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经验(喜欢探索宇宙),从而使他成为同伴群体中默认的“领袖”。正因地位特殊,他有时可以享受特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小组任务,使分工更加明确、细致。而那些在体力、能力等方面甘拜下风的幼儿,为了找到群体的归属感和被群体接纳的安全感,则心甘情愿地担当起顺从的追随者的角色,这样,同伴群体中的领导与跟随的结构便形成了。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之间的互动在不同场景下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在小组中确立“领袖”,使得同伴群体中有人实施“控制”,群体的决策和共同的任务更容易完成。大班幼儿仍善于模仿,他们把强强等社交能力较强的同伴作为榜样,在言行方面受其影响,这不但巩固了同伴关系,而且也促进了强强与班里其他幼儿的交往。这说明幼儿间的社会互动并不仅是行为的互动,也包括幼儿间心理上的相互影响。但是,这些拥有“领袖”地位的幼儿往往因过度自尊而受不了批评,因此应防止他们养成傲慢无礼、驱使他人、耍小心眼等不良个性的形成,应通过换位思考、移情等有效的教育策略,有针对性地引导这些幼儿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发挥其在同伴中的积极作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同伴的爱


现在的孩子,因为甜食吃得太多的原因,又没有注意口腔卫生保健,早早的就得了龋齿,班上一半的小朋友都有龋齿,最少的两颗,多的十几颗,看了真是心疼,又觉得可惜。

这学期我们一再强调饭后漱口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漱口方法。一直在和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也都按照要求去做了,一次午饭后在盥洗间,我就看到了一个感人的一幕,小雨小朋友正在仔细的教涛涛小朋友漱口,小雨边说边示范,手拿小杯子,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起嘴,咕噜咕噜吐出水。而涛涛正在认真的听着,不时两人还交流一下,两个小家伙在那里忙的不亦乐乎。看得我的心里都好温暖!两个小朋友好像小兄弟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关爱。

不由的想起,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里永远都是太多家人的疼爱和包办,孩子得不到锻炼,动手能力、自理能力也变得很差,而在幼儿园,孩子更愿意像自己的同伴学习,同伴之间的影响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孩子之间单纯的爱,它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愿这一群孩子在幼儿园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健康茁壮成长!

教育笔记:《同伴导向作用》


教育笔记:《同伴导向作用》

天气热了,班里的女孩子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本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最近发现有不少家长跟我们诉说这样的难题:如孩子在家不愿穿那件过去喜欢穿的衣服、裙子了,问她为什么,原来是小朋友说不好看,没有小珠子、亮片等等。虽然家长苦口婆心地教导,但孩子就是不理解,非要买新的、漂亮的裙子穿。其实这是“同伴导向”作用,大家在一起相互模仿学习,相互影响感染,“一个学一个”,表现出一些“同伴导向”行为:同伴梳的发型,我也要梳;同伴有的玩具,我也想要……于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越来越在乎同伴们的看法。

当然,“同伴导向”有些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消极因素也不少,就如上面所说的。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同伴导向”作用,要引导孩子接受同伴好的影响,也要注意帮助孩子避免同伴坏的影响。我们要关心、了解孩子,注意孩子的细微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家长平时要多和孩子交流,指正孩子对的言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使孩子逐步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独立性,从而抵制“同伴导向”中的消极因素。

教育随笔:秘密


教育随笔:秘密

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能对老师说老师好,不哭闹,来到班里就到处乱看,拿拿这个玩具,敲敲那个乐器……看,这就是我们班的浩浩,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见到浩浩,是爸爸妈妈一起来送的他,当时感觉他黑黑的,小小的,一看就有一些调皮,跟爸爸妈妈再见以后他就开始自己的小世界了,为什么说呢,他不会问老师这个是什么,而是自己会去探索,我们也没怎么打扰他,要让他慢慢的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不能急,更不要做过多的要求。

到了喝牛奶的时间了,他接过来我们问他,你知道应该怎么说吗?他不说话,你应该说谢谢,这时他有些害羞的说了一声:“谢谢!”当他坐到小凳子上时还跟身边的小朋友说这说那,这就是孩子之间的一种交流。

到后来慢慢的每天孩子都来的不是很早,自己带来早餐老师再专门看着他吃早饭,书瑜吃饭时有点不专心,东看看,西看看,这时我就会多多跟他交流,在家睡懒觉了?你叫什么名字?那你知道我是谁吗?我都知道你的名字你要不知道我的名字我会伤心的,那我告诉你我的名字,以后有什么事要跟老师说,好吗?他答应着,我是王老师,那是胡老师,还有郝老师,杨老师。刚开始的前几天他还分不清都是哪个老师,他的妈妈跟我们说,我还想怎么会呢,差不多该分清了啊?这时我想,书瑜属于那种心里清楚,在家人面前不是很愿意表现的孩子呢?还是真没有分清,是我们的关心不够?有一天中午起床,我给他穿衣服,我就问他:“书瑜,我是哪个老师?”他有些不清楚的说萌萌老师,即使这样我也很高兴,后来我又清楚的跟他说了一遍每个老师的名字,我们都是好朋友,所以书瑜要记住好朋友的名字对吧?

聪明的孩子后来分的很清楚了,慢慢的也都知道了其他小朋友的名字,还拿来好吃的跟小朋友一起分享,在活动中还发现,他对音乐很感兴趣,听到音乐就想动起来,腿上很有劲,蹦蹦跳跳,做出了几个动作,好帅,当时我的想法就是长大后肯定是个跳舞的好苗子啊。很带劲,有那个范儿,实在是太可爱了。希望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关爱每一位幼儿


教育随笔:关爱每一位幼儿

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哭闹是常见的事,千惠就是其中一个,哭得特厉害,经常把小眼睛哭得又红又肿。(这个小朋友有点早熟,一般比别的小朋友懂得的要多,想的也多)

一天早晨,千惠在门口又哭又闹,而且抱着妈妈不肯下地。她妈妈着急地说:“听话!你长大了,妈妈下班第一个来接你。”我也帮忙哄她逗她……

她妈妈走后,千惠一个劲地追问老师:“老师,妈妈怎么还不来,什么时候来接我?”刚开始,我有耐心地告诉她说:“千惠,妈妈下了班就来接你。”后来,面对她一个劲地询问,有点耐不住性子了,便对她说:“你如果再哭,妈妈就生你的气,不来接你了。”她听了,哭的更厉害了……

第二天,从她妈妈那里得知,她回家后就不停的问妈妈:“妈妈,如果你真的不来接我该怎么办?”我顿时感慨万千,没想到不经意地一句话,竟在千惠的心里形成了一道阴影,伤害了她那幼小的心灵。我不禁为自己的行为反思:的确,当幼儿离开温暖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他们是多么希望能看到自己身边有亲人!又是多么希望从

老师那里找到归属感,得到关爱呀!我想对每一位老师说:让我们多付出一份爱,来温暖每一个孩子幼小的心灵吧!

教育随笔:新的伙伴


教育随笔:新的伙伴

“哥哥,我去给你搬凳子。我来帮你接水吧。老师,你在干什么呢?老师,我来分勺子吧。不哭了,不哭了,妈妈一会就来了。”伴随着暖心的声音,开启了美好的一周。新的一周,新的开始。渐渐地我把脚步放慢下来,没有了开始的心急,没有了开始的烦躁,而有了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理解、更多的不舍。

周一,我的身边多了一个“跟屁虫”,他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班的小帅哥——尧尧(一个白白净净的小男孩)。刚开学来的时候很有大哥哥的样子,会主动问老师:“这是谁的盘子?”会主动帮小朋友收盘子,是老师和小朋友的第一小帮手。

可是由于感冒生病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再来幼儿园的时候每天都是泪汪汪的。我会刻意的去关注他,看他喜欢什么玩具,喜欢吃什么来跟他交流,去问他;“你的玩具叫什么呀?”或者是通过一些事情去表扬他。可是,这样仍然转移不了他的注意力,一开始表现得特别坚强,不一会还是会哭。这是,刚来时间不长的歌歌小朋友放下手里的玩具跑来跟尧尧说:“不哭不哭,妈妈一会就来啦,我的妈妈也会来的!”说完就带玺尧一起去玩。不知不觉间孩子们的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

最近,尧尧的变化很大,不再说是哭得眼睛通红,而是每天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做的事情,他都会像小战士一样来向我报告。不一会就会听到“老师,我洗完手了。老师,我尿完尿了。老师,我吃完水果了。”每次说到这些,我都觉着多了个儿子,心里暖暖的。

慢慢的,我发现与孩子们的关系不像是师生关系,有时候会更像朋友、亲人。因为他们会对杨老师说小秘密啦!今天,李钰歌小朋友偷偷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她说:“我家的电视坏了,我爸爸给修起来了。我说:“你爸爸真厉害!”

新的环境,新的伙伴。孩子们在一天天的进步,我也不能落后,突破自己。我爱我的孩子们,因为他们给了我家的感觉,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教育随笔:关注每一位特殊幼儿


教育随笔:关注每一位特殊幼儿

xxx相对于同龄幼儿来说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经常抢小朋友玩具,站队推人,做操到处乱跑,欺负同伴,常搞破坏等等。每天告状的幼儿不断。尽管他爸爸妈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没有什么效果。通过家访了解到:xxx从小因爸爸妈妈忙于工作,由爷爷奶奶管教。两位老人对孙子宠爱有加,逐渐使孩子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性格。

事件1:小朋友在准备入厕,男孩子有序的站在小便池前排起队,xxx却紧紧地挨着前面的x,x转过头对xxx说:“你往后面站一点行吗?”xxx没理他,仍然贴在x身上,x上完厕所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他,他猛地从背后紧紧地勒住x的脖子,我立刻制止了他的行为。

事件2:区域活动时,xx在建构区搭建房子,因为xxx的到来,xxx不愿让xxx一起搭建房子,所以背过xxx让他走开。谁知,xxx一脚踢翻了xx的房子,xx情急之下和xxx打了起来。

经过这两起事件分析,这些行为表现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以免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他的一些行为使他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我想,对待这样的幼儿,需要足够的耐心,并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他的需要,与他建立起信任关系,我尽量在同伴面前保护他的自尊心,挖掘他的“闪光点”。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教育随笔:真诚关爱每一位幼儿


教育随笔:真诚关爱每一位幼儿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是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无声的誓言,它是用教师的行为和心血写成的。

我们幼儿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基础任务,是孩子的启蒙导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影响。我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将心中的那份浓浓的爱传递给每一位孩子。记得有这样一段经历,每次活动排队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抢占第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孩子们的这一举动不以为然,只觉得他们就是想带头,一天,身体弱小而又不爱言语的吴海涛小朋友,再一次被挤到后排时,他用一双期盼而又委屈的泪眼看着我。活动结束后,我把他揽在怀里,在他耳边告诉他,不站第一也没关系,大家都做火车箱,我们的火车才能很长很长,可他低头说了一句“老师,我想和你牵手”当时,我的心被震动了,我慢慢地牵起他的小手,心想,是啊!一次小小的牵手,竟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的快乐。

首先爱幼儿,要尊重和呵护他们。

每一位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爱护。我们不能体罚幼儿或变相体罚幼儿。重视对每个孩子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每一个幼儿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呵护、尊重每一个幼儿。

其次爱幼儿,努力做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老师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与成人的快乐,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把握时机做幼儿的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爱幼儿,要以身作则影响幼儿。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品质都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喜欢模仿,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做出好的榜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同时,正确处理自己与家长的关系,通过各种方式家园沟通,共同探究幼儿发展的合理方法。

我热爱我的幼教事业,可我更爱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所以我要坚持不断钻研,不断学习,不断的创新开辟新教法,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用我的爱去感应孩子,使他们成长在爱的氛围中,从而学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未来的世界充满更多的爱。

教育随笔:鼓励孩子和同伴分享


孩子们带来了吹泡器,在操场上吹泡泡。小磊没带吹泡器,静静地看着同伴吹泡泡。一一跑来邀请小磊一起吹泡泡,小磊看了一眼一一,放下手中的记录纸,站了起来。两人一起,一一吹,小磊抓泡泡。“快看啊!泡泡上有好多颜色啊!”小磊叫了出来。一一还在吹泡泡,小磊一个人慢慢地走到平衡桥上,拿出了红色、黄色、绿色的蜡笔,在记录纸上做标记。画完后,又和一一一起玩,这回小磊吹泡泡,一一抓泡泡。吹了一会,小磊又去记录纸上记下自己看到的泡泡上的颜色。

虽然小磊没有带吹泡器,但是在同伴的邀请下,并没有感到沮丧,能愉快的和同伴游戏,而且还做好了记录。同时也要鼓励一一愿意与别人分享的行为。

我们知道,交往、合作的动机性是个体愿意与别人接触、活动、合作并得到接纳、认可的动机,人在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过程会感到愉快,否则会感到寂寞和孤独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交往也是基于这种心理的需要。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孩子和同伴分享,并乐于与同伴交往。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同伴的爱 现在的孩子,因为甜食吃得太多的原因,又没有注意口腔卫生保健,早早的就得了龋齿,班上一半的小朋友都有龋齿,最少的两颗,多的十几颗,看了真是心疼,又觉得可惜。 这学期我们一再强调饭后漱口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
    2021-06-02 阅读全文
  • 教育笔记:《同伴导向作用》 教育笔记:《同伴导向作用》 天气热了,班里的女孩子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本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最近发现有不少家长跟我们诉说这样的难题:如孩子在家不愿穿那件过去喜欢穿的衣服、裙子了,问她为什么,原来...
    2021-05-1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秘密 教育随笔:秘密 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能对老师说老师好,不哭闹,来到班里就到处乱看,拿拿这个玩具,敲敲那个乐器……看,这就是我们班的浩浩,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见到浩浩,是爸爸...
    2021-05-2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关爱每一位幼儿 教育随笔:关爱每一位幼儿 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哭闹是常见的事,千惠就是其中一个,哭得特厉害,经常把小眼睛哭得又红又肿。(这个小朋友有点早熟,一般比别的小朋友懂得的要多,想的也多) 一天早晨,千...
    2021-05-1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新的伙伴 教育随笔:新的伙伴 “哥哥,我去给你搬凳子。我来帮你接水吧。老师,你在干什么呢?老师,我来分勺子吧。不哭了,不哭了,妈妈一会就来了。”伴随着暖心的声音,开启了美好的一周。新的一周,新的开始。渐渐地我把...
    2021-05-06 阅读全文

现在的孩子,因为甜食吃得太多的原因,又没有注意口腔卫生保健,早早的就得了龋齿,班上一半的小朋友都有龋齿,最少的两颗,多的十几颗,看了真是心疼,又觉得可惜。 这学期我们一再强调饭后漱口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

2021-06-02 阅读全文

教育笔记:《同伴导向作用》 天气热了,班里的女孩子们都穿上了漂亮的裙子。本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最近发现有不少家长跟我们诉说这样的难题:如孩子在家不愿穿那件过去喜欢穿的衣服、裙子了,问她为什么,原来...

2021-05-18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秘密 一个三岁多的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能对老师说老师好,不哭闹,来到班里就到处乱看,拿拿这个玩具,敲敲那个乐器……看,这就是我们班的浩浩,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见到浩浩,是爸爸...

2021-05-26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关爱每一位幼儿 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哭闹是常见的事,千惠就是其中一个,哭得特厉害,经常把小眼睛哭得又红又肿。(这个小朋友有点早熟,一般比别的小朋友懂得的要多,想的也多) 一天早晨,千...

2021-05-17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新的伙伴 “哥哥,我去给你搬凳子。我来帮你接水吧。老师,你在干什么呢?老师,我来分勺子吧。不哭了,不哭了,妈妈一会就来了。”伴随着暖心的声音,开启了美好的一周。新的一周,新的开始。渐渐地我把...

2021-05-0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