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不能假装哭,这样老师会担心的
发布时间:2021-05-17 教育随笔 幼儿老师的教育笔记 小班教育随笔“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慢羊羊软绵绵红太狼灰太狼。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绿草因为我变得更香……”教室里有放起了动画片了,孩子们都开始开心地看起来……
美羊羊说:“黑大帅假装把黑暗道具变成光明道具,他是假装的,他是假装的。”就因为美羊样说的这句话,教室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有一天中午,一个孩子不小心摔了一下,哭了,我连忙去拍拍他,安抚他的情绪。然后,便陆续听到“呜呜呜呜”“呜呜呜呜”的哭声。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了?”可是,“呜呜”的声音不断。“老师他们是假装的!假装的!”家衡说到。这样,也让我很快就联想到了上午的台词。孩子们中间最近也比较盛行,学习动画片上的语言,有时也模仿上面的一些方式,比如:现在出现的“假装”。
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孩子们积极地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是好事。但是,这样的模仿在孩子的群体中产生了灰色的效应。在此时,我该怎么办呢?此时,我便借这个机会问孩子:“你们,为什么要学习XX假装哭呀?”孩子说:“因为我们觉得很好玩。”有时,假装也是一种幽默、诙谐的生活方式,孩子们并没有错。“那大家可以假装自己是一朵小花呀!把自己开得美美的。不能假装哭,这样老师会担心的。你们觉得呢?”我对着他们说。而他们开心地掩嘴笑了,边说:“知道啦!知道啦!”[好句摘抄网 www.799918.cOm]
“在所有天气,拥有叫人大笑的力量,虽然我只是羊……”我们又看起了动画片。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哭了
由于今年孩子入园的年龄偏小,适应的有点慢,所以在开学两个星期了,suiran有的小朋友已经结束了哭鼻子的比赛,但是还有的小朋友仍旧不卑不亢的坚持着,尤其是早晨入园,肯定要来一曲。
针对这个情况,我制作了好多的哭哭脸和笑笑脸.并且把班里所有的小朋友的照片都贴在了墙上,并且告诉他们凡是早上到幼儿园不哭的小朋友,就在他的照片下面贴上笑笑脸。哭的小朋友就给他们贴上哭哭脸,因为老师不喜欢每天早上哭鼻子的小朋友。
到了第二天,不哭的小朋友都贴上了笑笑脸,有的小朋友,正想咧开嘴哭的时候。我拿着哭哭脸走了过去说到:你看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有好多都贴上了笑笑脸,你是要哭脸还是要笑脸。他抽抽噎噎的说:我,我也想要笑笑脸。我连忙对他说:你看你现在的摸样只能发给你个哭哭脸的。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急忙说,不,老师,我不哭了,我不想要哭哭脸的,我以后也不哭了。他这么一说结果有几个想哭的小朋友也都不哭了,虽然脸上还挂着泪.但是都已经转化成笑脸了,从这以后,每当有小朋友来幼儿园想哭的时候.我都让他们看看笑笑脸和哭哭脸.而且还表扬他们说,哎哟,你们最棒了,老师说过喜欢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好宝宝的.结果他们就会破涕为笑了,就这样渐渐的不到三天。我们班里小朋友在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哭的了。我们常说在教育中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都应该单独对待,不是孩子们不懂事,而是我们还没有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教育随笔:输了,不能哭
教育随笔:输了,不能哭
今天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我组织着我们班的孩子们进行跳绳比赛。比赛结束时,胜负定出,胜的队欢欣跳跃,输的队神情黯然。输队中,刘同哲蹲在地上抹起眼泪来。因为已到离园时间,所以我只是安慰他几句,就忙着迎接家长。在回家的路上,我眼前一直浮现着刘同哲被奶奶接走时红红的眼睛和郁郁寡欢的神情。不知怎的我的心里沉甸甸的,就像压上了一块石头。“不能让孩子输了就哭!”我在心里默默地想。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幼儿园等待刘同哲的到来,过了好久,才见他耷拉着头,一语不发地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走到座位边坐下来。我微笑着蹲在他的面前,轻声问:“怎么了?同哲,还在为昨天输了比赛不高兴吗?咱可是一个男子汉,不能因为这一次输了,就哭,输了怕什么,只要继续努力,输就会变成赢!……”
教育活动时,我和孩子们又围绕着“输或赢”这个话题展开论,孩子们畅所欲言、情讲述着自己会如何面对输赢。其间,我也会适时加入一两句进行引导。渐渐地,我发现同哲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眼睛里重新有了光彩。“同哲,你来说说吧。输了不能哭,要坚强、要相信自己,只要再努力、再加加油,我们肯定会赢!”说完,同哲又伸出小手作了一个胜利的姿势:“耶!”“哈哈哈……”班里响起了欢乐的笑声,我也开心地笑了。因为,我相信“输”的阴影已影响不到我的孩子们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真心希望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输时不哭,学会坚强,有愈挫愈勇的劲头……
教育随笔:老师,你不能偏心
孩子们需要老师公平的对待他们,老师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孩子一旦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公平的种子,他就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公平的对待别人,我们应该把机会给予每一名幼儿,使其能够展示自己的亮点和风采。
何**是中班的孩子,她聪明伶俐,活泼大方,小嘴特别甜,胖乎乎的,很可爱。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就连她犯错时我们也舍不得批评她。今天何**和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刚刚走出教室,何**就迫不及待的跑去玩滑滑梯了。家文说:"老师,何**没排队就玩去了,"她没有排好队,家文的声音又低,我没听到,也没在意。家文撅着小嘴和几个小朋友说开了:"老师真偏心,何**没排队就走了,老师也不说她。"这次家文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七嘴八舌的说:"就是,就是,老师就偏向何**"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项活动中,我都是给何**开绿灯,使何**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骄傲自满,不守纪律的坏毛病。加上我没有及时制止,这让其他小朋友觉得老师偏心,只喜欢何**不喜欢自己。我的做法既害了何**,也伤了全班孩子。于是,我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再也不这样了。孩子们点点头。
之前,因为何**是一个各方面都表现非常棒的小朋友,所以在班级中我会安排一些小事让她做。有一天我换了一个小朋友去做,她就开始不开心,也跑过来,硬是把那位小朋友挤走。我看到了后说:“何**,你在做什么?我让方**来挂毛巾的,你过来做什么?”她的小嘴巴就开始嘟囔:“以前老是都是让我做的,你不能做的。”我听后就很严肃的说:“何**,这次是老师让她做的,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来挂毛巾和放杯子,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这样的机会,知道了吗?”何**很不开心的就走开了。
教师在班级中,要将机会均等的分给每个小朋友。中班的小朋友,是非常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帮助老师挂毛巾,发作业,帮每个小朋友放杯子等……这些事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应该放手让幼儿去做。但不能一味的将这些任务分配给能力强的小朋友,也应该给动手能力不强的小朋友一些机会,这样他们也能体会到自己尝试的乐趣。
教师的职业是很神圣的,他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对待每个小朋友的时候,就要多多的注意,要考虑到每个幼儿。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教育随笔:这样玩好不好
那天午餐后,孩子们和往常一样在小操场上玩,我在教室里写东西,有时候不经意地往外瞧了瞧,看见蹦蹦床那儿思宇和耀文两个人正搬着小椅子往蹦蹦床的出口处的阶梯上放。因为阶梯是一层一层的,椅子放不牢,而他们俩人一次一次的往上放,而小椅子一次一次的放下去,不时的发出掉下来的声音。瞧见他俩那个样子,我真是又气又急:要是被掉下来的椅子碰伤了怎么办?我当时真想把他俩狠狠训一顿。
我把全班幼儿叫进来了活动室,若在往常我会当众来一番训话。这时有一个想法在我的脑海里一闪:何不换个方法试试?于是我说:“刚才思宇和耀文两位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出了一个新的游戏的玩法,老师请小朋友讨论一下,这样玩好不好呢?”小朋友分头讨论一下,家怡举手了:“这样玩不好,要是小椅子摔下来,砸在身上会很危险的!”张政说:“这样玩会把小椅子弄坏的。”其他小朋友也说这样玩不好。我把目光转向思宇和耀文问:“你们这样玩好吗?”他俩异口同声地说:“这样玩不好,我们以后再也不这样玩了。”我趁热打铁:“老师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可是在玩之前,小朋友应先想一想,这样玩好不好。”通过这件事,我认为幼儿好动,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简单的训斥对制止幼儿的出格行为未必能奏效,而如果采用讨论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发表意见,更能接近幼儿的思维水平,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随笔:老师我也是这样想的
一次数学活动,我给孩子们提出问题,让他们相互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应该怎么排?有几种排列方法?以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提出后,我想孩子们一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结果相反,只有三个孩子举手。其实问题并不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过了一会我请没有举手的封林欣回答,以便了解孩子们掌握的情况,她站起了来,低着头不说话,我以为她不会,我又请平时爱发言的王馨冉把她的想法说了一遍,封林欣小声说“刘老师,我也是这样想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呢?”“我怕说错。”我告诉她“回答问题时,怎么想就怎么说,要相信自己,不要害怕。即使你回答错了,老师和小朋友会帮助你改正的。”
其他的几个孩子也说,老师我也是这样想的,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静下心来想想,我立刻改变教学方法,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去动手操作,然后集中讨论解决问题,再提出新的问题,让孩子们再次去动手操作,最后把操作过程分享给大家。孩子们乐此不彼,相互商量着讨论着,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的高。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爱吃这个
午饭时间到了,今天的饭菜是西红柿炒蛋,炒茄子和土豆炖排骨,还有米饭。轮到孩子们自助取餐的时间了,孩子们有的说老师我不吃茄子,有的说老师我不吃西红柿,还有的说老师我吃肉不吃土豆,各种的挑食不是不吃这个就是不吃那个,真是头疼,于是我就鼓励孩子,每种菜都有它的营养,只有什么都吃才能长得高高的,才不容易生病,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在我说完以后,就开始大口的吃起来,但是有的孩子只是象征性的吃了几口,就放在那里了,吃几口也总比不吃强。
我们大人不也是这样吗?说实话,我不挑食,但也不喜欢吃西红柿蛋汤。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在午餐中的表现也不一样,虽然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但也应尊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像个别的孩子,他们已经很努力的将不喜欢的菜吃了几口,对于他们是一个进步,以后再鼓励他们多吃一点,也许他们不会很快的爱上这个食物,但我相信,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孩子不会很讨厌的,这不是一样能养成好习惯,如果一味让他们吃下去,不但孩子不会对这个实物增加好感,相反更厌恶,所以,不同的主观或客观原因同样也会影响我们的食欲,那么,我们何不也宽容一下孩子呢?多理解一下孩子,让孩子慢慢的接受,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
教育随笔:老师,××又哭了!
今天,我们玩了抢椅子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请孩子们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圆圈中央放了三把椅子,每五个人为一组进行游戏。为了防止游戏的结果给孩子们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在游戏之前,我明确告诉孩子们抢到椅子的小朋友赢得比赛,未抢到椅子的小朋友会得到大家的掌声鼓励,并能再玩一次。孩子们都很开心,即使没有抢到椅子,孩子们也没有太在意。轮到××了,当音乐停止时,××没有抢到椅子,他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座位,不一会儿,妘妘就报告说××哭了。
下午,我们玩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孩子们在学会玩游戏之后,就开始两个两个结对游戏。不一会儿,浩浩就报告说“老师,××又哭了!”原来浩浩和××结对玩石头剪刀布,浩浩连赢了三局,××就愿意玩,而且哭起来了。
在很多场合都会有比赛,即使平时吃饭,也会有的吃得快,有的吃得慢,吃得快的那个就会被认为赢了,而吃得慢的就输了。如果孩子时吃得慢的那个,就会不开心,就像案例中的××。从这个角度看,孩子是自尊心太强,输不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孩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任何一项比赛并不仅仅是有输赢两种情况的,要让孩子感受到参与其中的乐趣,而不是仅仅看到结果。在平时的游戏中,我都会给孩子们灌输这种理念,告诉孩子们玩得开心就好!
2.这么多参与比赛的人,但是能够得第一名的就那么一个,如果人人都成为第一名,你觉得可能吗?告诉孩子只要自己尽力了就好!
3.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虽然没有胜利,但是我们以后可以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让自己得到长足的进步。
4.平时可以做一些类似的游戏,和孩子模拟一些情景,当孩子赢了之后,大方地告诉他,做得真好,祝贺你!当孩子输了之后,也要告诉他,你很认真的参与,继续加油!
教育随笔:这样的男孩
一天早上我一边和孩子们在外进行晨间锻炼活动,一边迎接着每位来园的孩子。忽然听到哭声,一看原来是辰辰正哭着,爸爸束手无策的牵着他,我赶快上前安慰,并询问怎么了?爸爸告诉我是因为照片还没拍的缘故,于是我耐心告诉他“没事的,今天回去再拍好了”并一边暗示他爸爸可以离去了。可辰辰不肯,死命地攥着他爸爸的手,好不容易他爸爸才脱开了身,快速的走了,这回倒好,他跟我干上了,拳打脚踢,孩子们纷纷说:“不可以打老师的”,边上有家长也这样的说着,他收住了打人的举动,可还是闹得厉害,我一个人不行了,直喊何老师来帮忙,最后合我们二人的力量才把这家伙搞定。
辰辰是小班时就已入园的孩子,一年多时间的接触,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听说他和中二班的洋洋是亲戚关系,可洋洋的爸爸却说还没听过他叫过一声“舅舅”。佳毅和洋洋两人平常总在一起玩,互相亲热的称对方为“辰辰、洋洋”。两家的大人也常走动。但两个孩子的个性却截然不一,洋洋性格开朗活泼,属于非常抢眼的孩子,不管到哪儿他总是很让人瞩目,而辰辰却一点也没感染到,个性格内向,话又不多,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没有上进心的孩子。因为选做小老师时,他高举小手,而真正请他做小老师时为班内的同伴分发餐点,他无动于衷,我反复的叫他的名字,他就像不认识你一样没反应,同伴催他,他也不理人,你说气人不?他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而不像其他的孩子做小老师时那积极的样儿。又如:教授新儿歌时,他和晞晞整堂课都没好好听,提醒他俩多次后,我请他们上前面来学念,晞晞知道我生气了,念得还是很认真的,一会儿就学会了。可辰辰嘴巴还是没有动起来,别说我生气,孩子们看到此情景,也生气了,他们说:“他不念,今天中午别让他吃饭了;一直叫他学,直到他学会念;”等等,别说孩子们的话起了作用,慢慢的他的嘴巴在跟着念了,后来在我和集体幼儿带着他反复诵念下,辰辰终于学会了念这首诗歌了,你说累人不?
正因为上一天我对他爸爸说了,请他拍摄一张辰辰在家为家人服务劳动的照片,他也听见了,可他爸爸那天没拍摄,由于这个缘故,因此一早上演了这一幕。辰辰长大了,知道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了,想成为好孩子了,喜欢被表扬了,我相信辰辰会成长为一个越来越棒的男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