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脆弱心理的表现及克服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1-05-14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宝宝什么时候变得脆弱敏感
三岁以后,宝宝突然对成人表现变得敏感、脆弱,孩子开始对妈妈在感情上依恋。可能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会哭哭啼啼,没有安全感,说明孩子的情感敏感期到来了。到了六岁后,以前绝不会引发他哭啼的事情,而在这个时候他却会委屈和哭泣,情绪极不稳定,对父母传递过来的情感高度敏感,父母情绪稍微有一些变化,他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把注意力转移到父母对他的情感上来,在幼儿园,和小朋友有一点点小矛盾,就立刻哭着说要妈妈,以前总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现在忽然哭着不让妈妈离开,必须陪着他。这个时候家长就下个定义:认为孩子太脆弱,承受力差,爱哭,这样的结论是不妥的。任何情感都需要表达出来,宝宝敢于说出,这样可以产生积极作用。
宝宝为什么如此脆弱
现在的宝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凡事要求家长迁就,致使感情和心理相当脆弱,动不动就哭鼻子。比如,在幼儿园受了老师一点小批评,和小朋友玩受了点委屈,家长没答应他的要求,等等,这些都能让这些感情脆弱的宝宝情绪低落。
感情脆弱的宝宝一般有哪些表现
1、宝宝过于敏感自尊
这类宝宝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受到嘲笑、轻视后会感到十分害怕,形成自卑脆弱、退缩逃避、气量偏小的性格,在行为举止上常常显得拘谨、不爱说话、喜欢独来独往。
2、宝宝虚荣心强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给宝宝提供过于优越的物质条件,从而助长了宝宝在物质上的虚荣心。专家认为,在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过高地评价自己,再加上很多家长喜欢盲目地夸奖宝宝,使宝宝产生在精神上的虚荣心。虚荣心强的宝宝很喜欢攀比,如果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往往会感到强烈的失落感,心理失去平衡,脆弱不堪。
3、宝宝赢得起输不起
输赢本乃兵家常事,可是有些宝宝赢了,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输了,他就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甚至自暴自弃。
4、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
同样是摔跤,有的宝宝能自己迅速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尘灰,继续若无其事地玩耍;而有的宝宝却只是趴在地上啼哭,伤心。这表明,在挫折面前,后者缺乏直面挫折的勇气,心灰意懒、逃避退缩。
家长如何帮助宝宝克服脆弱(Jk251.COM 教师范文大全)
1、给宝宝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逐渐扩大宝宝的交往范围,尽可能地挖掘宝宝的优点,使宝宝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他有充分把握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获得他人的认可、赞美,树立自信心。
2、注意教育的方式,不要纵容宝宝的消费欲望。要培养宝宝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不要盲目表扬宝宝,使其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让宝宝受得起表扬也受得起批评。
3、要有一颗平凡心,正确对待宝宝的输赢。当宝宝失败时,家长鼓励宝宝,把宝宝从脆弱的感情中拉出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家长能够对输赢淡然处之,宝宝对输赢的心态也就能摆正了。
4、在挫折教育上,身教重于言教。当家长受到挫折时,冷静、坚强、勇敢的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宝宝直面挫折的勇气。当宝宝面对挫折时,家长要显得平静,淡化宝宝的受挫意识。当宝宝经过自己努力克服了一些挫折后,家长要及时赞扬宝宝,让宝宝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胜利感,从而增强克服挫折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怎样可以克服孩子的嫉妒心理
导读: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林林下午放学后对妈妈说:“我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我的手工做得好,老师却把涛涛的手工放在柜子里展览,他做的一点也不好。”当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时,林林总会闷闷不乐,而且经常故意攻击受表扬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根源是嫉妒心在作怪。
嫉妒心理在孩子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向着自己,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再加上心理调节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以及羡慕别人,渴望受到师长重视等原因,都是造成嫉妒心理的因素。
孩子的嫉妒行为在大人眼里可能很孩子气,认为无关紧要,但是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下去,当孩子长大后会形成性格缺陷,变得心胸狭窄而且对别人的成绩十分仇视,最终结果是被周围人挤出局外。
作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战胜嫉妒心理,首先要肯定他争强好胜的心理,并鼓励他在行动上超过别人。其次要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成绩,并进一步鼓励他去向小朋友学习。对自卑感强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成功的快乐是多方面的,他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功。
让孩子学会克服心理压力
导读: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所以,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奋进向上,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目前,不仅是成年人有心理压力,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他们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压力呢?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所以,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针对问题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做得不一样而被孤立,比如有的男孩子不愿跟着别人一起逃学、不愿在考试时跟同学一起作弊、不愿偷着学抽烟等等。他们会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被孤立,也会由此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育孩子坚持原则,不对的事就一定不能做;要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要孩子知道,压力人人都会有,父母也常常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样,可以避免说教之嫌,孩子对父母的话也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应对困难、克服压力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实际的榜样,以增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尊这样可以加强孩子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定力,也有助于他们勇敢地面对逆境与挫折。在遇到一些具体事情时,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把一些适合孩子做的事交给他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对一些是非问题的讨论中多让孩子发表意见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办法。孩子有自尊就会有勇气、有胆量,就会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心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强迫孩子在课后去学这个、学那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的兴趣及所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便会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愉快地健康成长。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人奋进向上,完全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又会使人因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目前,不仅是成年人有心理压力,孩子也不例外。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应该是他们最重要、最信任的人。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压力呢?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想帮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处。所以,父母首先要聆听孩子的倾诉,要抽出时间和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要专心认真地听孩子说话。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给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给父母。这样,你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也才能针对问题给孩子以实际的帮助。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做得不一样而被孤立,比如有的男孩子不愿跟着别人一起逃学、不愿在考试时跟同学一起作弊、不愿偷着学抽烟等等。他们会因此而受到嘲笑,甚至被孤立,也会由此感到恐惧、不知所措。这时,父母应当教育孩子坚持原则,不对的事就一定不能做;要让孩子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让孩子分享自己的经验要孩子知道,压力人人都会有,父母也常常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样,可以避免说教之嫌,孩子对父母的话也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同时,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应对困难、克服压力的,给孩子树立一个实际的榜样,以增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尊这样可以加强孩子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定力,也有助于他们勇敢地面对逆境与挫折。在遇到一些具体事情时,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把一些适合孩子做的事交给他们,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去做;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对一些是非问题的讨论中多让孩子发表意见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办法。孩子有自尊就会有勇气、有胆量,就会有较强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关心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平时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这对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好处的。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总是强迫孩子在课后去学这个、学那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根据他的兴趣及所长理性地进行选择和培养。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父母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引导,便会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愉快地健康成长。
怎样克服幼儿胆怯的方法
为了帮助幼儿克服消极的胆怯心理,培养孩子具有勇敢大胆、活泼、开朗、果断、刚毅的的性格,使他们成为勇于进取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应注意什么?
注意什么可帮幼儿克服胆怯
一.平时不应使用各种恐怖手段来吓唬孩子,不让幼儿的心灵经受过分强烈的刺激。
二.要让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纠正过去所得到的种种错误印象。
三.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决不能给他们留下胆怯懦弱的印象。成人一定要努力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和坚强意志,为孩子树立榜样。
四.可以将孩子害怕的东西和喜爱的东西同时出现,这样经过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克服对某种东西的恐惧了。也可以把愉快的事情同可怕的事情联系起来。
五.预防害怕的发生。一些研究者发现,幼儿许多害怕的产生跟刺激出其不意地突然出现、以及刺激出现时幼儿的身体受到束缚,不能自由行动有关。因此,要尽量避免这种突然事件。
改变孩子自卑心理的方法
导读:如果孩子有自卑心理,对其自身的身心发育都不利,作为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自卑问题,并学习改变孩子自卑心理的方法。
1、改变形象法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服饰保守,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是改变他们的心态,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条捷径。据国外最近的实验显示,人在举重的时候如果大声喊叫,就能多使出15%的力量,举起更重的杠铃。实验同时还证实,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因此,专家认为,家长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等。
2、语言暗示法语言是思想的表露。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积极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话,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3、预演胜利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想象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发挥长处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5、储蓄成功法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有大脑便有一种刻划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成功的动作模式时,人又可重新获得那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自卑,充满信心。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6、洗刷阴影法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的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的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做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情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7、降低追求法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说,与其空谈立志,当什么爱因斯坦式的划时代的科学家,还不如订几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让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就每时每刻都有成功感,就可更快地进步。
祛除孩子依赖毛病方法之示弱法
导读:教育孩子要注重方法,这个说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的验证。有时候孩子吃软不吃硬,家长示弱加鼓励,反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女儿自小是她爷爷奶奶带大的,被两位老人宠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管做什么事都不愿自己动手,这让我和妻子暗暗着急,担心她将来养成依赖的习惯。
这天,我陪着女儿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女儿开心得大喊大叫,说小老鼠真棒。不一会儿,女儿要喝酸奶,我捂着肚子说:“佳佳,爸爸
肚子疼,你自己去冰箱里拿吧!”女儿噘着嘴巴没动。过了一会儿,女儿又嚷着要喝酸奶,我索性在沙发上躺了下来,装出一副蛮痛苦的样子说:“小老鼠这么棒,我的小佳佳也一定很棒,自己去拿哦!”女儿歪着脑袋想了一下,自己过去拉开了冰箱。
嘿!有门儿了。接下来,我不时地“脚疼手痛”的,装出一副弱者的可怜样,再给女儿戴上一些“高帽子”,赞扬她很能干。还有妻子,见我的“示弱法”渐渐发挥作用,也不时地配合着我进行“实战演习”。时间长了,女儿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时还为我们做些拿书递笔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智力、口才、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前提。那么,作为第一任教师的父母该如何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呢?
一、鼓励孩子把话说完整
用规范的普通话与孩子说话,不要模仿孩子的儿语语气,如洗手手、吃饭饭之类。孩子说吃糖时,家长还可以追问,你想吃什么糖?引导孩子组织语言用一句话把多种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
这对孩子逐步养成使用规范语言非常重要。家长平时说话也尽量说长句,家庭语言不要过于简单刻板,要生动幽默些,为孩子提供样本。
二、积累词语,多打比方
当孩子说“阳台上花开了!”家长可以引导“花儿开得像什么?”,孩子或许就会形容“像一只大蝴蝶。”让孩子学语言和培养想象力同步进行。
用词尽量丰富多样,避免语言单调贫乏。譬如,比“好看”更确切的词以说漂亮、美丽等。晚上城市广场的灯亮了,用于形容“灯”的词有灯火辉煌、五颜六色等。
三、听故事录音,讲睡前故事
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儿歌童谣、寓言等,听完后可以问孩子“魔鬼长什么样?”孩子会说“眼睛象灯笼,嘴巴象山洞”,或者和孩子比一比谁讲的好。
鼓励孩子开口讲故事。这样孩子不但因为会讲故事提高了表诉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孩子在童伴中得到更多人的喜欢。
四、做语言游戏,玩出语言趣味
发展语言能力仅靠平时交谈是不够的。因此,可利用散步或睡前时间开展家庭成语接龙比赛、演讲比赛、语言修饰等。如形容“风”可以说成柔和的风、凉爽的风、刺骨的风等。准备好成语词典和书,孩子就会主动去看去学。
在孩子心情愉快的时候做语言游戏,让他发现其中乐趣,可锻练记忆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扩散思维能力、概括能力等。
五、在旅游途中学习语言
带孩子到户外游玩,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孩子喜欢看大海,就有意识的引导他通过“听、看、触”,认真观察海水的颜色、波涛、天空、沙滩的景色,回家引导他有条理地描述给家人听。
如雪白的浪花、轰隆隆的波涛、金色的海岸,颜色、声音、动态要会描述。这种口头作文训练,能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为将来向书面作文过渡打下牢固基础。
六、培养阅读的好习惯是关键
阅读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加速器,是提高书面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每周去一次书城,每次读一本,买一本。最好从亲子共读开始,一开始选择字少画多的,接着就是字多画少的,然后是无画的,最后才是无画无字的书。
家长要指导孩子买书,让孩子对书的兴趣远远超过电视、网络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