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我班来了个外国孩子
发布时间:2021-05-14 春天来了教案 幼儿园夏天来了说课稿 秋天来了幼儿园说课稿班内外国孩子丹尼的加入,孩子们一定会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但更多的是对他的到来产生强烈的好奇感:他来自哪个国家?他为什么长得和我们不一样,怎么会是黄头发,白皮肤?……种种猜测会激发孩子与他交往的热情。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不是教师自上而下的教授,而是教师协助儿童自下而上地自我发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是环境的提供者,观察者和支持者,儿童应该是教育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我们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孩子这些感兴趣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切入口,增加班内孩子与他的交往,发挥相应的教育作用。
1、营造快乐大家庭的环境。微笑是最好的交往工具,微笑不分国界。可引导班内所有的孩子主动向他问好,并鼓励能力强的孩子为丹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为他整理衣物;带他参观校园;请他一起参加班级种植园的管理等。借助孩子间的互帮互助,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丹尼喜欢这个大集体,喜欢班内的每个小朋友,从而乐意与大家一起游戏。
2、生成“我们都是地球人”主题活动。根据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我和丹尼的不同”调查,让幼儿利用自己和父母收集的录像、画册、图片等资料,说说自己和丹尼的不同处,了解地球上生活着许多人,有中国人,有美国人,有日本人……虽然皮肤不同,种族不同,但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好朋友。并引导孩子用绘画的形式,画画自己的好朋友,利用互赠画的形式增进孩子与丹尼、及所有朋友的情感。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孩子进步了!
薛若愚是个胆子很小的小男孩,今天在平衡区玩时,我注意观察他,捕捉到了一系列镜头。
(场地布置是用平衡木、弧形板、平衡台、长条凳组合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桥)
第一次过“小桥”,我看见他经过平衡台前迟疑了一下,随之绕过摇摇晃晃的平衡台,一只脚踩住长条凳的一头,接着弯下腰,两只手撑在凳上,慢慢地把另一只脚挪到凳上,然后颤颤抖抖地站起来,小心翼翼地在长条凳上移动双脚。
第二次过“小桥”他还是和第一次一样绕过平衡台,用同样的方法爬上了长条凳。这一会胆子较前大了,在直起身时的刹那间,孩子伸开两臂作了侧并举,速度也较前快了,两只脚前后移动着过了小“桥”。
第三次过“小桥”,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孩子好象摸索到了如何保持自己身体平衡的方法,只见他伸开双臂,慢慢地抬起一只脚踩住长条凳,接着很小心地提起另一只脚,孩子没有马上走,而是稍稍稳定一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然后和第二次一样过了“小桥”。
第四次过“小桥”,当孩子走到平衡台前,正好同伴赵余豪经过,他看见我很了不起地告诉我:“老师,这个我也能走!”说完,动作很快地过去了。薛若愚看着他流露出一种羡慕的神情。我对他说:“你也试试这个,好吗?老师在旁边保护你,不要害怕!”孩子同意了,刚把一只脚踩到平衡台上,平衡台就摇晃起来,孩子马上就放弃了。我启发他想想脚踩在平衡台什么部位才能稳稳的?孩子明白我的意思,用手指点了点。我笑着鼓励他再来试一试。孩子重新抬起腿,一只脚踩住平衡台中间,当他提起另一条腿时,平衡台又剧烈地晃动起来,孩子本能地伸出手抓,正巧赵俐君在旁边,看到此情景,连忙把手伸过去,这孩子很热情,在她的搀扶下,薛若愚摇摇晃晃地过了“小桥”。瞧他额头上渗满了汗珠。
第五次过“小桥”,我对薛若愚说:“这次不用赵俐君帮忙,你自己过去好吗?”孩子迟疑了一下点头答应了。于是每当孩子踩到一块平衡台之际,我都在旁边给予及时鼓励,如:“好!薛若愚别着急,站稳了再过去!”“好!坚持!冲过第二关了,薛若愚,了不起!”当孩子欲放弃时,我便马上说“别害怕,慢一点,薛若愚,你能行的,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看见孩子额头上渗满了豆大的汗珠,可孩子无暇顾及,小心翼翼地交替挪动着双脚,在我不断地鼓励下,孩子终于成功了,孩子高兴地对我笑了,我连忙伸出大拇指夸了他。
分析: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孩子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因素:1、由于动作发展不协调,导致孩子不能大胆进行身体运动,调整自己身体运动能力弱2、胆子小,活动中自信心不够。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游戏材料很受孩子的喜欢,对孩子来说具有挑战性,使得孩子一遍又一遍地乐意尝试。作为我们老师对于这样的孩子要因人而异,需要耐心和等待,多给予鼓励和帮助,增强他的自信心,并且当孩子动作发展中确实感到困难时,老师一定要抓住时机,稍稍在孩子身后“推一把”,从而促使孩子发展。另外要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在生活中多创设机会加强这方面锻炼。
案例:小雨点来了
小雨点来了,小雨点来了。
瞧!小雨点们一行一行的,排着队,跑下来了。
小雨点到大地上干什么?上幼儿园呀!瞧,它们有的进了大森林幼儿园,有的进了小草坪幼儿园,有的进了荷花塘幼儿园,有的进了葡萄棚幼儿园、、、还有的小雨点呀,啪哒啪哒跟着我们跑,跑进我们的幼儿园。
小雨点来了,小雨点来了。
欢迎你,天上来的小朋友。
附:带——的字是幼儿需认读的汉字。
教学意图:
《小雨点来了》这篇散文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将生动、活泼、有趣的小雨点描绘得栩栩如生,让孩子仿佛置身其中;下雨又是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自然现象,孩子在谈话活动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其中“大森林、小草坪、荷花塘、葡萄棚幼儿园”画面优美,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孩子从中不仅能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而且能学会一些汉字;同时也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孩子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此作品适合大班上学期使用。
教学过程:
本作品可以分四个活动来完成,具体如下:
活动一
活动之前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下下雨的情景
1、引导孩子回忆生活,帮助孩子理解作品
家长:你看过下雨的情景了吗?
孩子:看到过了。
家长:你看到过下什么雨了?
孩子:看到过下倾盆大雨、毛毛细雨、雷阵雨、狂风暴雨、淅淅沥沥的小雨等等。
家长:这些小雨点是怎么跑下来的?
孩子:小雨点是排着队跑下来的、小雨点直直的下下来的、小雨点斜斜的下下来的等等。
家长:小雨点会到哪里去呢?(边指图边出示字卡让孩子说出去了:“大森林、小草坪、荷花塘、葡萄棚”,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认识这些汉字。)
这时还可以让孩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去了哪些地方。
2、激发孩子爱小雨点的情感
家长:你喜欢这些活泼可爱的小雨点吗?
孩子:我特别喜欢小雨点。
家长:你想对小雨点说句什么话?
孩子:欢迎你,小雨点,快来和我一起玩好吗!
小雨点,我可喜欢你啦!欢迎你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小雨点快下来,农民伯伯的庄稼离不开你等等。
3、整体感知欣赏作品
家长有表情的朗诵作品一遍;
看着画面边欣赏边朗诵作品一遍;
孩子和家长共同看图朗诵作品一遍;
看文字朗诵全文,并可进行“找字宝宝”游戏,主要为了进一步巩固认识所学汉字:大森林、小草坪、荷花塘、葡萄棚。
家长:你能找一找大森林、小草坪、荷花塘、葡萄棚这些字宝宝都躲在哪里?
让孩子找一找
活动二
反复倾听,每天睡觉前让孩子倾听作品,大约听2—3天,达到熟练有表情的朗诵为止。
活动三
进一步理解作品、创编新的作品
让孩子有表情的朗诵作品一遍,
家长:小雨点进了哪些幼儿园呢?(复习识字内容,孩子
说一个,大人出示一个字卡)
你最喜欢小雨点进什么幼儿园呢?为什么?
孩子:我最喜欢小雨点进荷花塘幼儿园,因为荷花特别漂亮,所以我喜欢它进荷花塘幼儿园;我最喜欢小雨点进葡萄棚幼儿园,因为葡萄一串串的让人看了就想吃,所以我喜欢它进葡萄棚幼儿园等等。
让孩子自己创设游戏背景,可用替代物代替各种幼儿园,进行字图匹配的游戏,孩子戴上自己喜欢的字卡,边朗诵边跑进相应的幼儿园,孩子可多次交换字卡,进行游戏。
家长:小雨点还会落到哪些地方?
孩子:小雨点有的会落到小池塘,有的会落到房顶上,有的会落到花园里,有的落到小伞上等等。
家长:小雨点还会落到什么地方,你能不能把它画下来呢?
活动四
活动延伸,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小雨点去的地方画下来,并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创编成散文用语言表达出来。
活动效果:
“小雨点来了”这篇散文,向孩子展示了一个景色怡人,充满美感的世界,拟人化的小雨点仿佛让孩子感受到了一个个可亲可爱的好朋,。激发了孩子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伴随着画面出现的汉字,有大部分是自己认识过的,孩子看到自己所熟悉的汉字,积极性被进一步激发,这时再让孩子寻找生字,以熟带生,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最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对汉字的认识,效果非常好;活动中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一起探讨,一起游戏,家长的主导性和孩子的主体性在这一活动中体现得非常突出。同时在这一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表达欲望,孩子们说出了许多精彩的语言,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案例:蝴蝶飞来了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的早上,我和孩子们上完早操开始在幼儿园的院子里散步。
在新教材小班第一个主题《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中有个分题活动---我的幼儿园。活动中希望通过带幼儿参观美丽的幼儿园使新入学的小班幼儿能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了解幼儿园的功能分区,使其对幼儿园产生喜爱的情感。我利用早操散步的时间和孩子们在院子里看草坪、看各式各样的树,看那些秋天依旧美丽的花,看形态各异的树叶。孩子们很投入的唧唧喳喳的说着,很是热闹。
突然刘梦瑶小朋友伸出十指放在嘴边“嘘——”,小朋友们看到她认真的样子很快安静了下来。她压低声音说:“看那边有只蝴蝶飞来了!”大家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只蝴蝶静静的落在一棵小草上,一对美丽的翅膀还偶尔的动一下。我先是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蝴蝶是什么颜色的呀?”孩子们仔细的观察着,孙鹏成小朋友说:“它是黄颜色的!”又有孩子说:“老师你看,小蝴蝶身上还有黑点呢!”还有的说“它的身上有黄和黑!”看着孩子们小脸上洋溢着的激动,我很是高兴,一个以蝴蝶为主题的生成活动在我心里形成了。曹浩哲问“蝴蝶在干什么呀?”马上有人说“它在休息!”还有人说“它在吃草!”我马上说:“蝴蝶吃草吗?”刘梦瑶马上说:“不,蝴蝶喜欢吃肉!”孩子们对蝴蝶吃什么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有不少孩子把疑问的眼光投到我身上。我很尴尬,因为对蝴蝶我了解也是不多的。但是我很快反映过来马上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今天回家的时候问问你的爸爸妈妈小蝴蝶喜欢吃什么,明天回来告诉老师好吗?”孩子们痛快的答应着。我松了一口气,但是我又很快庆幸了,整因为这样我把寻找答案的机会给了孩子们,也许孩子们得到更多。
晚上我搜寻了好多关于蝴蝶的知识,但是我更明白了一件事。作为幼儿教师在自身掌握知识的同时并不是作为知识的所有者象孩子们传授什么,更应该做好和是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然后引导孩子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找答案。
一只蝴蝶飞来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生成活动和一次新的尝试。
案例:我班的一个调皮男孩
例案:
宸宸是我班一个比较调皮的男孩子,平时的他一直脸上笑嘻嘻的,如果老师批评了他,他就会乖得一声不吭,或者赶忙讨饶道歉。但过不多久他多动的毛病又要犯了,有时甚至来点恶作剧,搞点小破坏,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太喜欢跟他一起玩。先来看一组他的活动镜头:
活动镜头一:
在去洗手间的路上,有一位幼儿不小心滑倒了,宸宸看见了,马上兴致勃勃。他不是去拉他,而是趁势也滑了过去,压在那位小朋友的身上,其他幼儿也学他的样子,一起跟着压下去,使得最下面的一位小朋友哇哇大叫。
活动镜头二:
孩子们正在安静地听故事,忽然听到一声尖叫,是谁呢?孩子们告诉我:“是宸宸。”我一听火了,又是他,这个孩子怎么这样?我问:“是你发出的声音吗?”他点点头。“你为什么要发出这种怪声呢?”他默不作声,低头不语。
活动镜头三:
班里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奥特曼玩具,宸宸他非常想玩,但是想玩的孩子很多,他只好慢慢地等。等了一会儿,他有点等不及了,就伸出手一把抢过来,结果把奥特曼的手给扯断了。带玩具的小朋友气愤地骂他:“你干吗抢我的玩具,我不给你玩了!”说着也一把把玩具抢了回来。宸宸呢,脸上一脸的委屈,口里一边嘟哝着,一边说:“我又不是故意的。”
分析:
1、父母对孩子管束太严。
宸宸的父母对孩子管束比较严厉,特别是他的父亲。开学刚来没几天,他父亲就要求我们注意孩子的坏习惯:调皮、吃手指。孩子有一次拿了别人的手帕回家,第二天,他父亲就来告诉我们,表情非常地严肃,一边要求我们老师注意看好孩子,一边严厉地批评起自己的孩子。平时在家,只要孩子犯了错,就会批评、挨骂,使得孩子内心产生紧张和压抑感,而这种情绪在学校中就会有意无意地爆发出来。
2、缺少与父母交流、沟通。
宸宸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很少照看孩子,常常是孩子一个人玩耍或看电视,使得孩子内心比较孤独,只能借助玩耍使自己快乐。
3、好奇心很强。
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动画片里经常出现的一些人物、动物,对他们的吸引力非常强。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对宸宸这样的孩子,我们曾多次教育他、批评他,但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我们尝试着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孩子的行为明显有所好转。
方法:
1、体验成功。
宸宸的绘画不是很好,经常是乱涂乱画,有时甚至涂得整张纸都是黑的。但有一次,他却画得非常成功。我及时地表扬了他,还在集体面前展示他的作品,并给他贴上了小红花。他开心极了,这以后,他画画不再乱涂乱画了,涂色的时候也非常地小心,一点一点地涂。他会问我:“我画得好看吗?”“是这样吗?”“老师,我画得对不对?”我的一句“很好”“真棒”,一个微笑、点头都鼓舞了他、激励了他。
2、榜样示范。
宸宸走路时经常会撞到其他小朋友,惹得小朋友看到他就急忙躲开。我对他说:“如果你走路时慢慢地走,不去撞人家,别人就会跟你玩了。你看,桢桢小朋友走路慢慢的,眼睛看好了走,她就不会撞到别人了。茵茵小朋友小心地走,看到小朋友多,就饶开了,她也不会撞到别人。如果你也像他们一样,小朋友就喜欢跟你玩了,对吗?”他使劲地点了点头,嘴里有时还会说:“我这样走,好吗?”之后,他能学着努力克制自己的行为了。
3、赏识激励。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宸宸也有他好的地方。如他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我就以赏识他的语气对他说:“宸宸,你真是个勤劳的孩子。如果以后你一直听老师的话,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上课时认真举手,那老师小朋友就会更喜欢你了。”他点了点头,要好地说:“我会认真的。”
反思: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教育,那么他就会闪闪发光。我们老师更要以爱、以耐心来关注他,了解他的内心,尊重他的个性,同时又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家园共同配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孩子。
案例:托班案例给孩子一个空间
给孩子一个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小小班)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
观察对象:扬扬、小雨等七八名幼儿
提供材料:各种区域材料
案例记录:
教师:“现在我们到区域去活动,你们想做什么?扬扬,你想做什么?”
扬扬:“我想插小人和摆青蛙。”
教师:“今天扬扬想做两件事了。等你做好了两件事情,和我们说一下好吗?”
教师:“小雨,你今天想做什么呢?”
小雨:“我想用雪花片插花。”
教师:“插好了,给老师看好吗?”
小雨点点头。
老师依次有问了约七、八个孩子想做什么,并分别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幼儿想做的事情给予了不同的指导。
案例分析:
小小班幼儿大多数时间是在区域活动的。区域活动的主旨在于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时空,在这个时空中教师提供符合幼儿需要和兴趣又保证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学习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区域安排自己的活动,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问题,思考和探索答案。
给孩子一个权力,让她自己去选择(小小班)
活动内容:户外活动
观察对象:侯伊平
提供材料:小鼓、汗巾
案例记录: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走出盥洗室的
幼儿准备外出,我准备着小鼓、汗巾和放衣箱,有些幼儿问我要不要穿外套,我转过身说:“如果觉得冷就穿上,如果觉得不冷就不要穿,不过,老师觉得今天外面的阳光还是挺暖和的。”结果很多的孩子都没有穿外套,而平平则坚持穿上自己漂亮的粉红色的棉衣。
操场上,太阳高高地悬着,孩子们跑着、跳着、笑着,已是津津的了。有的孩子开始脱衣服,平平仍穿着她那漂亮的棉衣。“平平你不觉得热吗?”看着平平的表情,我又补了一句,“不热,是吗?”游戏继续进行着,间隙,又有一些孩子开始脱衣服,只穿了薄毛衣。
当转到另一个地方游戏时,平平忍不住脱掉了漂亮的外套。
案例分析:
孩子的选择是广泛的、生活的、学习的、与人相处的,从重大的到无关紧要的。平平很钟爱她的新外套,而在教室里却没有机会展示,平平的心里多少有点失落。户外活动,恰是好机会,却不料跑、跳中会那么热,出那么多的汗。经验表明,孩子在运动中流汗是必然的,我当时没有强制平平脱掉外套,而是给了她权利力尊重了她的选择。同时,我也相信平平的这次经验一定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