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反向教育的尝试
发布时间:2021-05-12 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教育随笔:反向教育的尝试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正面表扬法来教育孩子,而且效果很好。但用批评来教育调皮的幼儿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很不理想。yjs21.COM
一天午睡时,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很难入睡,不是跟身边的幼儿窃窃私语,就是自言自语说个不停;不是拍手,就是瞪脚;老师批评他们,他们却一脸的不在乎。例如我们们班的张梓靖小朋友,每天中午他总是很难入睡,要在床上玩很久,如果坐在他的床边看着他,他就会冲你做鬼脸,或者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这样还会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入睡,这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看着几个久久不能入睡的幼儿,我忽然想: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快一点入睡。于是我就说:“现在老师要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睡得最香。”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依旧我行我素,我接着说:“嗯,我看看小雨睡得真香,还有心心和小安睡得也很香。”表扬这几个小朋友之后,午睡室里立刻变得很安静,这时候我特意又点了那几个平时睡觉困难的小朋友的名字:“我看到希希睡得很好,还有涵涵。”表扬了他们。我刚刚把话说完,他们几个就乖乖的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我去检查的时候他们就真的睡着了。从这以后,我常用此方法来教育幼儿,后来,我还把“反向表扬法”应用到其他教育活动组织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幼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是一味地去批评孩子才会有效果,要常常改变教育策略方法,认真体会孩子的思维特点,进入儿童的心理世界,这样,可以轻松地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尝试自己做
教育随笔:让孩子学会尝试自己做
今天早晨来园时,听到扬扬小朋友又开始哭泣起来,不愿意上幼儿园,我问奶奶是什么原因,奶奶说:“扬扬回家说他每天吃饭都是最后一名。”奶奶说话时看着孙子非常心疼的样子。我听了,感受非常羞愧,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对扬扬不够深入了解,导致孩子有这种心理啊!
我决定好好的观察下扬扬,我发现他还不太会拿勺子吃饭,吃饭时不愿意自己吃,一口饭在嘴巴里包很久也没咽下去,到最后大部分孩子都吃完时,扬扬就哭了。他的眼睛总会不停的看着老师,希望老师喂他吃饭。老师喂饭时他吃得比较快,但一勺不能吃的太多,不然他会有点犯呕。我总结:扬扬是个希望得到老师关注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希望表现好,但自己又做不好,不愿意做最后一名。做不好时就会哭,以哭泣来表达他的想法。
第二天午饭前,我把扬扬带到操场上的台阶上说:“扬扬,我们一起边晒太阳边聊会天好吗?”扬扬答应了。我问扬扬:“你是因为每天吃饭都是最后一名,所以不愿意来上幼儿园的吗?”扬扬说:“是的,我吃不完那么多。”我说:“真的是吃不了那么多吗?哦,那我今天给你盛少点饭,可以吃完吗?”扬扬不说话了。我又说:“我们今天一起来试一试,老师相信扬扬一定是可以的。我们进教室吃饭吧。”盛饭时,我特意对扬扬说:“你看,你的饭比别人盛得少哦,扬扬加油哦!”孩子们吃饭时,我不停的鼓励他们:“孩子们,你们真棒,都能把自己的小肚子喂饱。我们需要丰富的营养长高个子,还要变得越来越聪明,只有喂饱小肚子,丰富的营养才会‘跑’到你身上去。”我简短的鼓励,孩子们吃的更起劲了。我走到扬扬身边轻声的说:“你肯定也是最棒的孩子,快用你的巧手把你的小肚子喂饱吧!”扬扬很顺利的一勺一勺的吃起来了,(虽然身上、桌面弄的比较脏)我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今天扬扬吃完饭,还喝了一大碗汤,是全班第二名。下午离园前,我开了个表扬大会,重点表扬了几位进步的小朋友,扬扬就是其中一个,还给他奖励了一颗小星星,扬扬高兴极了。第三天扬扬吃饭得了第一名,高兴地拿着空碗来给我看,我表扬他又进步了。慢慢的我给扬扬盛得饭也逐渐加多了,阳阳吃饭也越来越棒啦!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作为家长或老师,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会放手,孩子自己干。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和参与简单劳动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从少到多、从轻到重、从简到繁的原则,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指导,少一点包办。让孩子通过自己做,来一步步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变得聪明、能干、坚强和自信,哪怕时常会摔跤,我们也只需要远远看着,在心里为他喝彩加油。
教育随笔:折断的向日葵
今天早晨,我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有一棵向日葵折断了,我想一定是丁丁、涵涵等几个小朋友折断的,因为这几天向日葵刚刚开花,非常漂亮,引得这几个小姑娘经常去看。这样一想我也没有细细地去查看,就回到活动室把那几个小朋友叫到跟前说:“你们谁把向日葵折断的,”他们都说不是我不是我,我又挨个地问,也没问出什么,我很生气地说:“如果没有人折断,难道是它自己断的,你们在屋里好好想想,主动的认错误还是好孩子,”说完我又继续打扫卫生了。当我打扫完卫生回来时,发现那几个小姑娘委屈地哭了,心想这些孩子们今天是怎么了,平时有错都会主动承认,从来不会这样嘴硬。我看他们那样心想算了吧,向日葵断了就断了,谁也不承认也没办法,正这样想着,一凡跑来说:“老师,快去看,向日葵长虫子了,”我跟她来到向日葵那里一看,果然从那棵折断的向日葵杆里爬出了几条大虫子,看了这些我忽然明白了向日葵为什么会折断,那几个小姑娘为什么不承认了,原来是被虫子咬断的,这时,我感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武断,当时为什么没看清楚就去冤枉他们,我要为我的行为去向他们道歉。
于是我又回到活动室说:“对不起,是老师冤枉你们了,向日葵不是你们折断的是被虫子咬断的,”听了我的话,他们又开心地笑了,我领他们来到那棵折断的向日葵那里,把那几条虫子除掉,然后很可惜地拔掉那棵向日葵。他们几个还说:“;老师,我们每天都来照顾向日葵,帮它除虫、浇水。”听着孩子们说的话,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像刚开的向日葵花那样漂亮。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面对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时,应该用心的去处理每件事,做到在他们心中不留下任何阴影,这才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
教育随笔:幼儿尝试对照格式进行仿编
在教学活动《我是家庭小主人》中我是根据儿歌的内容用图谱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快地引导幼儿理解并掌握了儿歌的内容,轻松地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在朗读儿歌时,教师按照内容的顺序将图谱展示出来,这样就能帮助幼儿记忆儿歌。在活动中带孩子们集体朗读,还采用接力朗读的方式,提高了幼儿朗读的兴趣,很快幼儿就将这首儿歌学会了。但在仿编的环节中有不足之处:这次的难点是让幼儿尝试按照儿歌的格式进行仿编。在《指南》也指出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于是,在小组活动的时候,让幼儿能用简单地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仿编中仔细的观察了每位幼儿,发现能力强的幼儿能用简单的绘画来表达出来,还能结合自己的语言创编到儿歌里。能力弱的幼儿在绘画中就遇到了困难,使他们失去了信心。所以我就觉得应该要小组合作一下,有的来说一说,有的来画一画,这样就可以激起幼儿的积极性。在仿编还出现一个问题,我发现孩子编的句子长短不一,读起来很拗口。于是我再次帮孩子分析诗歌的格式,使孩子知道诗歌中每句话都是五个字,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好听。在了解诗歌的特点之后,在按照诗歌格式仿编诗歌,孩子们就容易多了。
教育随笔:让小朋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教育随笔:让小朋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我发现有很多小朋友都有一个特点,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喜欢跟老师告状“谁谁谁不给我留位置”、“谁又打谁了”、“谁插队了”等等,都喜欢跟老师说。每天这些声音都在耳边此起彼伏,从来没有停歇过。老师就每天忙碌在这些小纠纷中。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因为来得比较晚,小朋友们的椅子已经摆好了,没有给她留位置,便急匆匆的跑来跟老师说“谁谁谁没留位置给她”之前我会去帮她跟小朋友说,移一个位置给她。但是我也发现这类事情经常会发生,一旦发生了,小朋友的第一反应就是找老师帮忙,而不会自己想办法去说自己去跟小朋友沟通。这一次我告诉那位小朋友“你可以自己去跟那位小朋友说,让他移一下位置”于是我便看到她们两个很快就协商好了,也都找好自己的位置。
我们班小朋友的表达能力基本上都挺不错的,很多事情他们都可以通过自己去跟别人沟通,表达出来。通过了第一次尝试之后,那位小朋友确实没有像以前一样什么事情都找老师说,找老师帮忙了,她开始知道自己也能解决问题,会主动的去沟通。所以老师应该要多给小朋友这些机会去自己尝试沟通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到小朋友的表达能力对小朋友们的社会人际交往也有帮助。而不是事事都要找老师说要老师帮忙从而产生对老师太过于依赖。
多放手让小朋友自己去尝试不同的事物,老师只需要在旁边观察,需要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提醒和指导。小朋友可能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惊喜。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小朋友天真可爱的样子很受老师们的喜爱,但是有些孩子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毛病”:爱多说话。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们就接过去说个没完没了,惹得所有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有时根本听不进我的话。我只能大声的对着他们嚷一顿才能平息一下,再看看他们那害怕的眼神,又觉得怪可怜。
这一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有个小朋友便叫:“大班的先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到了水杯架跟前。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我选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任其大声喊:“中班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讲话,别人还听的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这件事后,他的“毛病”改了许多。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教育随笔:纵向的评价幼儿
表扬鼓励是班级里老师常用的方法,但是有些事的表扬也是有对象和方法的。
挑食、吃饭慢、不吃饭,这些都是班级里幼儿的一些问题,十分的让人着急,班级里有一个孩子,吃饭让人十分的头疼,挑食严重,幼儿园的任何菜都不吃,白米饭也需要老师慢慢的哄着,一点一点的喂着吃,还经常吃不完,让人十分的着急。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这个小朋友把饭给吃完了(虽然是老师喂的白米饭),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这个小朋友,表扬他吃饭有进步,现在吃饭比之前好了,可以把一碗饭吃完了,并且奖励给他一个贴画,对他说:“今天你吃饭有进步哦,非常棒,那明天你能自己吃饭,把一碗饭吃完那就更好了”。受到表扬的他十分的开心,到了第二天,他果然自己吃饭了,把一碗饭吃的干干净净,拿着空碗高兴的到我面前来给我看,我也十分的开心,又表扬他比昨天更有进步,从那之后,他吃饭基本就不用老师来操心了。
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眼光来看待幼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对于幼儿的评价要从纵向来比较,每个孩子一天天都是在进步的,要发现其进步的地方。
教育随笔:爱的教育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用手扯扯女孩的小辫。课堂中随时会有告状的声音:“老师,他动我的书”、“老师,他又跑到门口了”,好好的一节活动,常常被他搅得“四分五裂”,大声的训斥,紧绷的脸都对他不起作用。
还好,他喜欢下课有事没事的凑到我面前,看着我的脸,悄悄的拉拉我的手,看我没有反应,就会得寸进尺地再摸摸我的脸,讨好地对我笑笑“嘿嘿……”,更有趣的是用双手挤着我的脸变成了“丑八怪”。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也不忍心责怪他。
或许是母爱的缺少,他对我有一种亲近感。
有一次我问他“想妈妈吗?”“不想”
“那我像不像妈妈?”“有点儿像妈妈”他拉着我的手。
“那你得听妈妈的话,那样妈妈会更喜欢你。”
“好”他答应的很干脆,“我听你的话,你送我一个小粘贴行不行?”他很聪明,又趁机给我提“条件”。
“行,今天听话5次,就得一个小粘贴。”他使劲点点头。
这一招很奏效,我以表扬为主,只要他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就累计一次。一天下来,5次“听话”达到了,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奖励。
以后,他喜欢围着我,喜欢摸摸我的脸,让我拉拉他的手,体验“妈妈”的感觉。特殊的孩子用特殊的方法——“爱”去温暖他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随笔:老师,我再试试
开学后,天气逐渐暖和,午休前自由活动时间又开始了。我们准备了各种玩具,魔尺、绳等材料提供给孩子们游戏玩耍。今天,我班的孩子在温暖的阳光下玩魔尺,孩子们人手一只,变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每个孩子都能熟练地掌握几种不同的变化图案,魔尺在每个孩子的手里都像是施了魔法一样神奇,变化多样。玩了一会后,我发现班级的几个男孩子聚集在一起,嘴巴里不停地说着“不对不对,不是这么摆”争吵声传到我耳边,我好奇的走过去,想看看发生了什么?原来,泽泽用魔尺在玩“俄罗斯方块”的游戏,感兴趣的孩子们都加入进来,因为摆放方式不同引起争论。凯凯:“我在妈妈的手机上见过怎么玩,移动转过来,把相同颜色的摆成一行,很难完成。”琪琪:“俄罗斯方块都是连在一起的,没有断开的地方,我们这儿断开了,这样不好玩了”每一个孩子都发表出自己的见解,争论声此起彼伏。泽泽是这个游戏的发起者,只见他不停得按照小朋友们说的调整很多魔尺的位置,摆放了很多的图案出来。我走过去问“我来帮你们摆好不好?这个我玩过,我们可以这样弄”泽泽说“老师,我们再试试,等不会的时候,我们再叫你。”听完这句话,我还真有点意外,心里想“看着吧,一会就来叫我。”等了一会,没有人理我,反而更多感兴趣的孩子加入了游戏,更多的讨论声又开始了,大班的孩子真的很有自己的主见,看来,我不能贸然加入。观察过半,看着他们的游戏进入了瓶颈阶段,我感觉我应该适时介入。“孩子们,我用手机给你们看一个“俄罗斯方块游戏”的图片,你们允许我加入吗?”“欢迎,欢迎,”此时竟然有了欢呼声。孩子们看着图片,不停调整自己魔尺的位置和摆放颜色、形状等,终于一个大大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图摆出来了,孩子们还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了不同路线玩法,在他们眼中,只要是合理的游戏都能够玩的不亦乐乎。看着成功后孩子们兴奋的欢呼,我感觉的他们成功的喜悦。
看到这里,我庆幸自己没有贸然加入,打断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按照我的要求来进行游戏,打断孩子游戏兴趣。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大班时期,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遇到问题,喜欢动脑想办法,好奇,爱探究,爱发现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龙应台写过“孩子,你慢慢来”我们都读过,给孩子一个等待的时间,慢下来放手给孩子尝试的机会,孩子们会还给我们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