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红绿灯
发布时间:2021-05-11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很多人把上课比作演戏,教师和孩子是其中的演员,而教案是这部戏的剧本,戏演得是否好看,关键在于教案设计得是否精彩。于是,我们会竭尽全力将教案设计得完美无缺,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
就拿这次的市教坛新秀课堂教学考核来说吧,一向被誉为“快节奏”的我遇到了一群“慢节奏”的孩子,几个环节下来,时间过去了大半。旁边的同事开始为我着急,在一边不断向我示意:“注意时间,这个环节还有两分钟。”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和那渴望表现自己的眼神,我顿时将同事好意的提示抛到了脑后,沉浸在与孩子们热烈的商讨中。待到“排一排”活动时,心急如焚的同事再也忍不住了,借机溜到我身边,轻声警告我:“离下课还有5分钟,再不控制好,后面的内容就来不及了。”在操作后的交流活动中,原方案是由小组协商,选派代表介绍每组的探索结果。可是,孩子们的语速较慢,再加上表达得不是那么连贯,我终于有些沉不住气了。等到第二个小朋友话音刚落,我马上接过话:“讲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第四组的……”我的话还没说完,第三组的小代表飞快地跑上台来,我有些尴尬。原想包办代替,但看到孩子那充满自信的小脸,我毅然放弃了赶时间的想法,把我的位置让给了这位小代表。
由于几个环节的延时,最后的“讲一讲”没能很好地与孩子们进行详细的商讨,把它留作了延伸活动就匆匆结束了这次活动。然而这一部分内容正是本活动的目标之一,显然没能很好地实现。
像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特别是在一些公开活动中,如果教师为了能将自己的教学活动“演”得完美无缺,而无视孩子们的表现和需要,完全按照预设方案进行教学活动的话,我想我们都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这样的话,孩子的主体性如何体现?究竟谁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孩子围着教师转,教师追着教案跑,教师不就成了灌输知识的漏斗,孩子不就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了吗?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千万不要忘了安置一盏“红绿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更要控制好这盏“灯”。听一听孩子的回答,看一看孩子们的表现,调节好自己的教学节奏。我们不能因为最后几分钟而赶时间、赶环节,定时亮“红灯”,扼制孩子们的思维。当他们遇到困惑或表现欲望强烈时,我们应高举教学的“绿灯”,尽可能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机会,满足他们的欲望,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我们不要刻意去追求教学时间的准确无误,追求活动程序的完美无暇,而要把公开教学当作一次教学机智的锤炼。
在我看来,教学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其过程更为珍贵。我们的教育不要过分看重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而更应该关注孩子们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看看孩子们有了多大的变化与发展,考虑我们应给予什么样的协助,这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任务。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借你一朵小红花
教育随笔:借你一朵小红花
星期五下午,评完了小红花,家长把小朋友接得差不多了,我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等最后几个孩子都接完了,我就可以高高兴兴的度周末了。这样想着,我不由得轻松的哼起歌来。“老师,老师,我会挨打的,我会挨打的。”谁呀,一看,原来是方方小朋友,只见他带着焦急而又怯怯的表情,可怜兮兮的看着我。小讨厌!“谁要打你了”?我没好气的问。“我爸爸说,这星期再没有小红花,回家就打我。”说完,头低低的,满脸忏悔的表情。
我记得方方是开学一个月后才插到我们班的,来了后我才知道又多了一个特不省油的灯,听说他已先后在不少的个体园呆过,那里的老师谁都奈何不了他,大概觉得我们实验园比较有能耐,就把他送到这儿来了。记得他妈妈第一次送他来园就恳切的对我说:都拜托你们了,老师,不管是打,还是骂,只要能把他变乖就好了。这不,他一到来,不仅打破了以往的常规,还让你每天不得安宁:下课时,告状的声音不绝于耳,上课时尽找周围的小朋友说话,人家不理睬还不行。每次总让你不得不提高八度的声音提醒,而且要提醒很多次才有所收敛。把他叫到老师身边坐着,要不就弄老师上课用的教具,要不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和坐在最前边的小朋友你一脚我一脚的踢了起来。每次一批评他,承认错误的样子非常诚恳:老师,我错了,我要改。而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遍了,没有一次是真的。弄得你每次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每星期一次的评小红花,不说到他还好,一说到他,教室里一片反对声,简直成了小朋友的“投诉会”。一朵小红花,对别的小朋友来说,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但对于他,有时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看着方方欲哭无泪的样子,想一想,确实有两星期没评给小红花了,本来想今天好说歹说评给一朵,鼓励鼓励他,但上星期刚刚打破了玻璃窗户,这星期的表现可又没让人省心的。再说班上的小朋友也不愿推荐他,所以理所当然得不到小红花。但如果回家让爸爸挨打(因为特调皮可没少挨打)我实在是于心不忍,真让人矛盾。看着站在方方旁边的小凡小朋友,我忽然有个想法,我问:“小凡,把你的小红花借给方方好不好?”小凡摇摇头“不不不,我没小红花,爸爸也打我的”。“你看,小凡的小红花也不借人,怎么办呢”?“要不,老师借给你一朵,好吗?”听到我的小红花要借给他,方方不知所措的望着我“不过,老师的小红花不是随便借的,下星期如果表现好,有进步,这朵小红花就不用还,而且老师还会给你一朵,但如果表现不好的话?”方方眼睛一亮,刚才还愁眉苦脸的样子顿时来了精神,咧着小嘴又开始开心起来,“谢谢老师,我错了,我要改”,方方保证了又保证,满怀感激的把小红花“借”走了。
一朵小小的小红花,是一周来对幼儿各方面表现的评价。在平时的“小红花”评比活动中,因为有了家长的配合,它才发挥了更严肃认真的作用,。因而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评比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的是怎样使用更灵活的方法来激发每个幼儿对小红花的热情,不要使一部分幼儿失去一次次得到小红花的机会的同时也对自己失去信心,而是让他明白通过自己努力,只要有进步,想得到小红花并不难,从而促进幼儿在小红花的激励下,不断地获得进步和发展。
我多希望借出去的这一朵小红花,虽然不是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哪怕能发挥一点点作用,那就“再借不难”。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小朋友天真可爱的样子很受老师们的喜爱,但是有些孩子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毛病”:爱多说话。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们就接过去说个没完没了,惹得所有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有时根本听不进我的话。我只能大声的对着他们嚷一顿才能平息一下,再看看他们那害怕的眼神,又觉得怪可怜。
这一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有个小朋友便叫:“大班的先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到了水杯架跟前。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我选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任其大声喊:“中班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讲话,别人还听的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这件事后,他的“毛病”改了许多。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教育随笔:让孩子感受绿色世界
教育随笔:让孩子感受绿色世界
走进幼儿园,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孩子们亲手播种的花草迎风摇曳;走廊里,老师们用麻绳、木棍、贝壳等制作成的壁挂精美、雅致、富有童趣;园内张贴环保标志,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孩子们雀跃在蓝天白云下,嬉笑于绿草鲜花间,处处洋溢着春天般的勃勃生机,流淌着美丽和祥和。
我们班的孩子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去观察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在干些什么?它们和小伙伴在一起住得开心吗?孩子们用绘画、记录等多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且孩子们生成了自己的讨论话题“水里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它们生活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是吃什么长大的?”孩子们通过向爸爸妈妈了解,通过自己的发现,通过老师的帮助,了解了许多有关水生动物的许多知识。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也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兴趣。而利用各种费旧材料和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打扮教室,更让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树叶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拼剪成各种图案,用费旧的报纸做成大树。我们的教室变得更加有意义,培养了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今日的幼儿是明天的希望,把绿色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生长在地区的怀抱里,共同保护我们绿色的世界,完善绿色的梦。
教育随笔:那个喜欢绿色的女孩子
小班孩子对颜色的喜好最明显的就是女孩子了。她们大部分喜欢粉色,因为所有动画片里的公主都是粉粉的,梦幻的颜色就是粉色。她们对粉色有一种十分偏执的狂热,画画用的水彩笔要是粉色,买的衣服要是粉色的才好看,连扎头发的皮绳也要是粉色的。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却偏偏出了一个喜欢绿色的女孩子,我们叫她莹莹。
莹莹是一个十分好动的女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坐在椅子上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她对于我们说的话都是充耳不闻,依旧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她不能明白为什么我们需要她不要离开小椅子,也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求她吃饭的时候不走来走去。她就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一直看着窗外,吃饭的时候也是吃一口玩一会,画画的时候整页纸上都是画满绿色的线条。
这样的孩子不是接收不到你的信息,只是她更偏执于自己的想法。绿色性格的孩子是需要别人不要去扰乱自己现有的一个状态,我们害怕她影响到我们教授常规的进度,她也害怕我们影响她去熟悉周围事物的一个脚步。而且喜欢绿色的莹莹显得有点无欲无求,我们让她多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玩具,她不需要,让她去玩滑滑梯,她也不想。所有大部分孩子喜欢的事情,她都显得兴趣盎然。时间久了,那些被我怂恿去带莹莹一起玩的女孩子们,也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玩耍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调整自己给出的条件,看看她的欲望实在哪个方面。时间一久,我发现,她的乐感很好,新授的儿歌教过一遍之后,她基本上也就会了。而且她对我弹钢琴特别感兴趣,所以上音乐活动的时候,我就让她坐在离钢琴最近的位置,这样她就能看见我弹钢琴,而且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平日的交谈,我也把话题集中在“你今天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呀”“你看这个颜色是不是很好看呢”“你看xx穿的这个颜色的衣服好漂亮,你愿意和她一起去玩xx”让她更积极去喜欢别的颜色。时间久了之后,你会更发现,她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开始久了,也愿意与他人交流了。
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件很慢的事情,不要过于焦急的去“鞭策”孩子。让她慢慢来。
教育随笔:教育生活随记
教育随笔:教育生活随记
现在的爸妈,对于孩子的教育都十分的重视,班里的许多家长都为他们报了各种兴趣班。比如说画画、钢琴、跳舞、架子鼓等等,不过比较欣喜的一点是我们班里的家长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也只是希望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兴趣,而不是要求孩子这也行那也行,成为全能的型的。有家长说不要报太多兴趣班,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的确是这样,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很多家长更急功近利,结果当然是苦了孩子。让孩子们拥有快乐的童年,让他们有机会去玩、去发现、去接触大自然,应该比掌握多少技能更重要。
还有的爸爸妈妈已经在问了,幼儿园教不教拼音的,许多家长还是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以为这些才是孩子的学习。碰到这样的家长我们需要跟他们多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在幼儿园里孩子是在玩中学习的,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同时也告诉他们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学拼音、做加减法等都还过早,我们的教材里也有相关的内容,不过是以更形象生动的方式来教,希望他们不要操之过急。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的课堂常规,因为好多孩子上了中班后胆子变大了,但上课时也更会开小差了,对于老师的批评也能随便忽悠下了。看来,不在这方面抓紧点,有的孩子又要乘机使坏了。于是课堂上我们也是对孩子多点要求,让他们做到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不开小差,积极动脑。对于进步大的孩子多一些表扬和肯定,对于落后的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引导。相信孩子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当然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多琢磨自己的课,老师的课上得生动了,孩子们也就更爱听了。
在教育之路上我还需要多思考和摸索,肯定会有拦路虎出现,我要做的只是做好自己,排除困难,相信我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货。
教育随笔:小红花,我该怎样来爱你?
[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每个星期五下午,我们幼儿园里都会开展一次幼儿评比活动,老师会结合孩子一周里生活、学习、游戏等各方面的表现,评出每个班的“红花宝贝”,并发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所以,每个星期五家长来接孩子离园时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得到小红花呀?”得到的自然是高高兴兴把家还,没有得到的,孩子垂头丧气,大人脸上无光,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具体过程]:
星期五,下午放学时,大部分家长都拉着胸前贴着小红花的孩子高高兴兴回家,不时还能听到家长给孩子的承诺,“宝贝,晚上带你去吃肯德基!”“好孩子,明天带你去买新衣服!”等等。这时,我听到活动室里面传来一位妈妈和老师的谈话,妈妈问:“老师,这个星期我们家明明为什么没有得到小红花呀?”老师摸了摸孩子的头说:“这个星期,老师认为明明在做游戏时候的表现还可以更好一些,对不对?下个星期老师想看到你做得更棒,好吗?”孩子心有不甘地点点头。不一会儿,妈妈带着孩子走出活动室,满脸不高兴,边走边骂起了孩子:“你怎么搞的,笨死了,别人能得到,你怎么得不到,丢人死了,再这样下次就不来接你了……”孩子怯怯的看着妈妈,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这时,旁边一位奶奶插话了:“哎,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家亮亮都好几个星期没有得到了,不就是一个小纸片嘛。”接着,慈祥的奶奶安慰自己垂头丧气的小孙子说:“没关系,奶奶带你到超市里买东西吃。”亮亮听了奶奶的话,脸上马上由阴转晴,蹦蹦跳跳地跟着奶奶奔向超市……
[案例分析]:
“小红花”评比活动是我园开展的对孩子的教育评价活动一部分,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评比肯定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挖掘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做为家长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他所在的团体中是最棒的,并能够得到老师和周围人群的认可和肯定,甚至把孩子的成功当成是自己炫耀的一个资本。所以,通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后发现,在对待“小红花”事件上,家长对小红花的得失心比孩子更重。得到了就高高兴兴,并对孩子承诺各种物质奖励;得不到觉得脸上无光,认为孩子或自己很失败,把一腔怨气全撒在孩子身上;或者还有少部分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出于对孩子的溺爱,而无视奖励对于孩子的价值等等。而孩子的看法和大人是不一样的,他们看待得失常常是以大人的情感为取向,他们在乎的是父母和老师是否喜欢他,如果大人会因为孩子得到奖励而喜欢他,或是因为不得到奖励而生气,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会为了讨大人的欢喜而患得患失。只要是来自他所重视的人,任何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引导作用。
[反思交流]:
那么,做为家长应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小红花”呢?
1、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鼓励”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的原动力。对于孩子的优点,以及他的努力、进步,家长应给予正面的鼓励与肯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欣赏他的好行为及以他为荣的心意。但像上面案例中描述的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进步多是以物质奖励为主,而忽略了对孩子精神上的肯定和赞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得到小红花,就可以跟爸爸妈妈进行物质交换,这样,孩子的努力就会带上一种“功利色彩”,反而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当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进步,家长通过适当的赞美和鼓励,让孩子逐渐肯定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建立自信心,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奖励”。
2、适当的理解和宽容
当孩子没有得到小红花时,建议家长首先自己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太过在意,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给他设定的目标,家长就大声斥责,甚至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就像案例中明明妈妈的做法,那无形当中会给孩子增加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也不能一味地维护孩子,不去正视孩子的缺点,像案例中亮亮的奶奶一样,只会让孩子在家长的放纵和溺爱中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这种时候,家长应告诉他,虽然这件事做得不够好,但并不表示他没有能力或永远都做不好,帮助孩子重新树立起信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其能力发展完全不同,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可能的缺点、及其他特点,让孩子随时感受到:“无论我的表现如何,父母都一样爱我、关心我”。
《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互相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其实,家长作为幼儿园评价工作的参与者,以一份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小红花,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鼓励、理解和宽容,才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个性,让孩子更茁壮的成长。
教育随笔:爱的教育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用手扯扯女孩的小辫。课堂中随时会有告状的声音:“老师,他动我的书”、“老师,他又跑到门口了”,好好的一节活动,常常被他搅得“四分五裂”,大声的训斥,紧绷的脸都对他不起作用。
还好,他喜欢下课有事没事的凑到我面前,看着我的脸,悄悄的拉拉我的手,看我没有反应,就会得寸进尺地再摸摸我的脸,讨好地对我笑笑“嘿嘿……”,更有趣的是用双手挤着我的脸变成了“丑八怪”。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也不忍心责怪他。
或许是母爱的缺少,他对我有一种亲近感。
有一次我问他“想妈妈吗?”“不想”
“那我像不像妈妈?”“有点儿像妈妈”他拉着我的手。
“那你得听妈妈的话,那样妈妈会更喜欢你。”
“好”他答应的很干脆,“我听你的话,你送我一个小粘贴行不行?”他很聪明,又趁机给我提“条件”。
“行,今天听话5次,就得一个小粘贴。”他使劲点点头。
这一招很奏效,我以表扬为主,只要他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就累计一次。一天下来,5次“听话”达到了,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奖励。
以后,他喜欢围着我,喜欢摸摸我的脸,让我拉拉他的手,体验“妈妈”的感觉。特殊的孩子用特殊的方法——“爱”去温暖他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随笔:得到小红花是多么开心
教育随笔:得到小红花是多么开心
我们班小伟是个个性倔强,总是用一些不良行为来发泄自己情绪的小男孩,而且当他犯了错误时,你越是批评他,他越是和你对着干。我想这样的孩子可能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这几天我发现他很喜欢小红花,经常站在他照片前看(因为他经常捣乱,一朵小红花也没得到),于是今天一天我走过去问:“伟伟你是不是也想要小红花呀?”他点点头。“那你今天表现好点,老师肯定也给你一朵小红花,好吗?”“好的”。
其实,对我们大人而言,那只不过是一张贴画纸而已,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小红花的魅力敌过所有的事物,它能让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孩子立刻集中精神,还能让中午不愿睡午觉的孩子立刻闭上小眼睛进入他们甜甜的梦乡,它还能让在班上特别调皮的孩子安静下来。
我心里很清楚,不是小红花的魅力有多大,而是孩子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表扬和鼓励,别看他们小小的,好像不懂什么,其实,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面,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带给孩子的精神上的鼓励是最大的,它能让孩子觉得我们在注意他们,没有忽视他们,这不我们在每周的周五下午都会一一的对孩子们进行点评,让孩子知道在哪方面表现好,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注意哪些,。即使是这样,孩子们心里也很高兴,瞧,看孩子们都一个个开心的合不拢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