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段区域活动
发布时间:2021-05-11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方案 小班活动区域教育笔记 幼儿园年段活动方案伴随着新学期各项活动的开展,4月9日我们如期举行了年段区域活动观摩,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开放,年段其它老师进班级观摩学习。本次的区域观摩活动旨分享优秀区域材料,优化游戏玩法,促进各班老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区域观摩为老师们构建了一个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平台,既让每位教师看到了别人的亮点,同时也反思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提升材料使用的多样性与层次性,观摩结束后,老师们针对观摩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对各班区域活动的亮点及特色操作材料进行了分享,现将本次观摩研讨情况反馈如下:
1.有效投放,促进发展
各班老师在为幼儿创设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能以幼儿发展为本,能根据幼儿的经验、能力、水平开动脑筋精心设计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操作材料,让孩子们在各个区域中自主选择,互相合作,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比如:大三班的表演区,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装扮材料,幼儿在区域中装扮能自主选择是材料装扮故事中的各个角色,并根据故事分组创编剧本,设计角色的对话和动作,大胆表现老鼠美叮当、老鼠阿郎、鼠爸爸、鼠妈妈等角色的不同特征。大二班的建构区投放了新材料——吸管拼接积木,新材料的衔接和建构功能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眼球,孩子们在区域中很快地发现了它的建构特点,他们互相配合、分工合作,一座高楼很快地拔地而起。
2.特色区域、资源分享。
在观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比如大一班的语言区的《我做你猜》,教师投放的材料可以两两游戏,图文结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有了同伴后孩子们可以边说边玩,较好地提升了孩子们说的欲望,缓解了语言区光摆弄材料不说、不表达的情况。又比如大四班的科学区《愤怒的小鸟》,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有根据半成品材料和操作示意图提示让幼儿拼装投石器,有的直接投放低结构的材料让幼儿按组合步骤图自己制作投石器。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材料进行游戏,制作好投石器的孩子再自己寻找一个“愤怒的小鸟”目标进行尝试,验证自己制作的投石器的射程远近。有了“愤怒的小鸟”射程尝试的吸引,孩子们都十分投入专注地制作自己的投石器,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研讨中老师们还把一些区域材料的制步骤图和购买链接方式进行了分享。
3.寻找问题、共同成长。
在找到各区亮点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各别区域存在的不足之处:
(1)大部分班级表演区幼儿表演的剧目体现不明显,没有幼儿的活动表现的过程性材料的体现,老师们要加强指导。
(2)建构区区域材料的投放很多班没有及时更新与调整。
(3)在区域指导上,各班要重点关注自己班级的薄弱项及孩子能力的差异,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参与薄弱项区域活动。
(4)各区的材料的投放要考虑投放方式,鼓励幼儿在各个区域中多说,帮助幼儿产生说话的对象。
4.各班要重视区域游戏开始前和组织和结束后的谈话形式与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大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1、能够利用美工区现有的材料进行美工创作;
2、充分享受独立创作,体验成就感。
观察描述(对幼儿游戏行为的描述)
美工区活动开始了,丁**、欧**在美工区里挑选着本次创作的材料,丁**挑选了树枝,欧**也挑选了树枝,她们商量着制作班级吊饰树枝五角星,她们告诉了我想法,担心她们绳子划到手就打消了她们的想法,于是,我请她们再想想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把树枝加进去,丁**想了想,可以在画画的时候把树枝加到画里,说干就干,她们寻找了大小适合的树枝先贴在画上,接着用勾线笔在树枝周围进行添画,在进行涂色,丁**在树枝周围添加了一些树叶,变成了一棵刚刚发芽的大树,欧**跟着也画了一棵大树,欧**和丁**画完画涂色的时候发现树枝周边涂不上颜色,树周围那一块太白了,很明显。欧**和丁**的画面都不是太干净。呢平时在家中和外面进行搭
分析(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分析):
1、丁**和欧**的绘画作品不是太干净,纸上涂色没有顺一个方向涂色,颜色分布不均匀。
2、欧**在活动中缺少一些自己的独立思考,在创作中模仿丁**
教师措施(分析后对幼儿游戏的调整措施):
1、幼儿能想到的制作物品,教师应该想办法帮助幼儿完成,制作五角星担心幼儿绳子划伤手,老师可以帮助幼儿捆绑,让幼儿给五角星刷上颜色。
2、幼儿绘画习惯还需要叮嘱
3、绘画区的材料还需要进行补充。
4、对于美工区的创作教师可以给她们定一个主题,让她们带着思考去创作,创作中老师可以平行介入给予适当的指导。
中班区域活动随笔:棋类区
今天的棋类区有两组小朋友在玩。我看到李绪伟先到,他一直在等待另外一个小朋友来,东张西望的。过一会,章宇辰来到。他就和章宇辰一起下起飞行棋来。我看到他们两人一开始的时候好长时间没有下起来。他们一直在说话,好像在争论到底怎么下。尤其是李绪伟,好像说了很多话。但是听起来好像说的都是跟下棋有关的话。
他们争论着骰子怎么抛,抛到的数字怎么走棋子,棋子怎么走,抛到6怎么办,走的线路是怎么样的等等。
我们在玩区域活动的时候,经常会注重玩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般情况下,就是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边玩边解决。
像这样的玩之前先来讨论的情况很少。而且他们是针对下棋的方法和规则来讨论的更少。
这种现象是一种难得的好现象。因为我们在玩一种游戏之前,经常需要达到共识,对游戏的方法和规则等大家都认识一致时,游戏才能正常运转起来。
针对这个情况,我觉得可以把这种现象进行发扬。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引导孩子对游戏的规则进行讨论,交流。这种讨论和交流可以帮助孩子对游戏的更加明确,两个人的认识可以达到一致,对顺利地完成游戏是非常有帮助的。
区域活动中许多游戏都需要这样的交流与沟通。这也是幼儿提高游戏能力的体现。
教育随笔:大班美工区域活动
每次美工区域的时候,总会有些孩子说:“我不会。”我不行”,还有些孩子看老师快走到她(他)身边的时候马上用手或身体盖住,不让老师看,刘娜就是其中一个。其实,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凡事喜欢为什么,并跟你讲道理,可就是一到美工活动时就犯愁,特别是在老师面前总是不敢下手,有时还放声大哭。安慰她、鼓励她效果都不佳。今天的美工课活动是用废旧报纸撕苹果,小朋友们都纷纷动手撕自己的苹果,当我来到孝亚身边时,她却愁眉苦脸的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蹲下来问她,你哪里不明白?她摇头说:“我不会。”我分析她并非能力弱,而是缺乏自信心。我没有帮助她,只是拍拍她的肩膀说:“刘娜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会撕出一个最好的苹果来。”
然后我就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只是偶尔回到她身边小声说几句“不错”“撕的真好”……的赞许话。活动结束时,经全体孩子评选,孝亚的苹果是全班撕的最好的一个苹果。我在孩子的面前表扬了她。
通过这见事情让我想到:认真仔细的观察每位孩子,使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相信:“我能行!我真棒!”
中班区域活动小故事
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同伴间的交往能力也明显增强,会有各自友好的小群体,也经常是几个小群体在一起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和讨论活动,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同伴间的相互合作的意识也有了积极性的上升。特别是男孩子,一向都是以活跃的群体出现在老师的面前,他们对趣味性较强的走迷宫和棋类特别的感兴趣。以下是我班几个男孩子参与活动的前后经过。
陶晨、宇辰、永畅是很要的小伙伴,他们经常在区域活动时结伴进入益智屋,一开始是讨论走迷宫的事情,各自拿着一张迷宫图看着走着,有时会讨论一下,觉得没有劲了就一起打打闹闹,因为我没有规定具体的游戏规则和方法,所以他们尝试了自己的游戏方法,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就被其他的事情带走了心思,他们有些漫无目的,但因为有好伙伴,所以游戏的兴趣还是很高,我就在一旁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看他们接下来会对其他什么事情感兴趣。
有一天,班级的区角里拿来了几张漂亮的报纸,上面有棋谱,陶晨第一个发现,课后,他就立即叫上了他的好伙伴,他们就在区角里翻弄起了这张报纸,讨论着:“这个棋谱我见过。”“我也见过,我还知道是怎么玩的。你看”正当陶晨拿起报纸准备比划时,老师敲小铃了,上课的时间到了,我看见他们几个小伙伴的眼神在上课之前还停留在那个角落里,肯定是好奇心在驱使。于是我觉得自己有必要抓住机会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了。
这周三的区域活动开始了,我有意地把他们安排在了有棋谱的区域里,他们也强烈的表示出了自己的这个愿望。活动开始了,他们把这张报纸拿出来放在桌上,很爱惜的铺平了,陶晨是很有号召力的,他是这几个孩子里的头“玩这个是要骰子的。”可是他也没有头绪,到底应该拿怎么玩,只是在那里比划着,其他几个孩子就在一旁看,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骰子,我就提醒了他们:“区角里不是有瓶盖吗?”宇辰很快的拿来了瓶盖当骰子,我再一次提醒“你们不是玩过石头剪刀布吗?”于是陶晨命令到:“我先和永畅玩,你们看着。”于是游戏开始了,他们选定了一个起点,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出了输赢,陶晨头脑很灵活,一下就知道了输赢的方式,而永畅的反应比较慢一点,可赢了到底走多少呢,他们商量着,“就走一格吧。”“走一格很慢的,走两格吧。”“还是走一格,你看,路很短的。”于是决定了走一格,两个轮回后,遇到了他们伸出来的是一样的,“这样走吗?”我摇摇头,表示他们可以继续往前,第一轮的游戏在我的带领下走到了终点,旁边看的孩子就有些跃跃欲试了,但又显得不够自信,我就说:“你们看,石头碰剪刀,剪刀肯定输了,剪刀剪步,布就碎了,而布却能包石头,如果一样就再来一次。明白了吗?”孩子们点点头,于是游戏继续以缓慢的速度开始了,我就离开了。
这次活动后,带动了其他孩子,有更多的孩子参与了进来,而最先玩的那几个又在讨论着换一个规则玩是否更有意思,我想这会带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更会以他们群体合作的智慧来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提高区域活动的学习和游戏价值,正因为孩子们有了这样浓厚的兴趣,我的指导才有如此好的效果,而介入的艺术便是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发现并抓住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及时和适时的介入,孩子有了想要学习的东西,又有了老师给予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自己去建构知识,孩子都是很聪明,就看老师如何引导。所以指导区域活动的关键是老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善于适时介入,善于正确指导。
中班四月区域活动随笔
幼儿活动情况:程程、宸宸、菲菲同时加入到该区活动中,并都开始用剪刀沿着边框剪,没过多久“哎,真麻烦!”程程说着便开始胡乱地将操作材料随意剪了起来。宸宸将第一部分剪完,继续耐心地剪起了第二部分。菲菲已经把第一部分剪完并开始按虚线折了起来。程又将篮子中的其他材料拿了出来,并开始随意剪,并且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你吵的我头都晕了。”菲菲说道。此时宸将三个部分都剪好,并折好,“这个怎么贴?”他问了一声,“用胶水就行了”菲菲告诉了他,他找到了胶水并开始贴了起来。“那这个怎么连起来?”这时没有人回答,老师把做好的范例放到了桌子上。宸拿起完整的Z形话筒和自己的比了一比,拿起自己折好的三部分用双面胶在外面把他们连在一起。游戏结束时
,程已经跑到了别的地方,桌上一堆碎纸,宸完成了自己的Z形话筒,菲菲还差一段没有连接。
行为分析:
《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应达到“能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从三个孩子剪纸的情况看,宸和菲都能较好的达到此项目标,
从三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可看出,程在活动初对制作好的成品很感兴趣,因此想要参与到该游戏中,但在剪的过程中缺乏耐心,不能持久的进行下去。宸和菲做事比较有耐心,能够在活动中坚持下去,并基本完成作品。在制作过程中,在遇到困难时有了与人交往的行为,能够用语言帮助同伴。
从三个幼儿的操作情况看,该材料在粘合时有一定的难度。
后续支持:
幼儿已经能够沿轮廓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在提供的手工材料中可以加入弧线等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对于程没有耐心的现象,教师要进一步做引导,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在提供的材料中多一些层次性的内容。供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使用。
中班建构区域活动随想
管子积木是小朋友们的最爱。最近的一周,我在区域活动里安排了建构区,请幼儿建构积木小人。这一天,我巡视到了那里,看到浩浩、勋勋、帅帅等幼儿拼了个长长的棒子一样的东西,握在手里还不停地开枪。我对他们说:“能不能搭个小人呢?”他们开始木然。我接着启发说:“瞧,我这块积木当作头,行吗?”聪明的涵涵开始迅速地用几块积木摆了个小人。我问他:“这个小人在干什么呢?”他说:“他在走路。”于是,我夸张地表扬了他,并且说:“能不能拼个大力士、射击运动员……?”他们劲头十足,纷纷动起手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人拼出来了,有各种动作,各种姿态。
幼儿在建构区游戏,尤其是男孩子,如果让他们按意愿构建会始终停留在自己的兴趣上。那么老师该怎么办呢。所以老师的适时启发和有方向性的引导很关键。本次的区域活动里它是显而易见的。
在第二天的区域活动中,我仍然继续观察建构区。他们有了前一天的活动经验后,小朋友都想撘一个自己的运动小人。只是纯粹模仿别人的大力士等。那我又想,怎么才让他们拼出多种运动的小人呢。正当我无计可施时,一个孩子拿着自己的小人同时还摆出了小人的动作。于是,我请他们先做动作,然后再按照动作拼小人。结果好了起来。当我再次巡视到这个区域时,还发现了一个拼好的大方框,我想这可以当作足球门吗!接着引导幼儿想象这个方框是什么,在我多次耐心地启发下,幼儿才想到是足球门。那我就对他们说:“我们拼成的运动小人需要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你能不能帮忙拼一些和运动有关的东西来呢?像足球门不就很好吗!经过这样的启发后,幼儿们又开始动脑筋建构了,而且还引起更多幼儿的兴趣,参与的幼儿多了。
在一个活动中,老师的启发与引导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不但有横向的思考,还要有纵向的审视。老师也需要发散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的活动更充分,更加精彩!
区域活动:建构区的反思
开学到现在,下午进行了区域活动。我现在主要关注的区域是建构区,建构去区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区域,有很好玩的积木,雪花片还有幼儿自己自带的玩具。
我们办的建构区现在安放在阳台那里,并且铺好了地毯。所以进去玩的小朋友要把鞋子脱好并摆放整齐才可以进去玩,或者把玩具搬到教室的桌子上玩,一开始我是让他们自主玩耍。我看到孩子们会用雪花片拼出很多很好看的东西,比如:手枪,花朵,机器人等等。有些小朋友还会用机器人来对话哦。呵呵,,,,小朋友玩的不亦乐乎啊!但是就是收玩具的时候好多小朋友抢着放玩具哦。并且有些小朋友还没有跟其他小朋友放好玩具就把玩具娄放起来了。所以以后我让他们收玩具是看谁先说:“今天我搬
,明天你搬”希望这个可以改善下这个混乱的场面。
开学到现在的反思
教育反思:
小孩子开学也快有一个月了,记得有些孩子一来学校就哭鼻子,到现在会笑着对老师说早上好。我觉得挺高兴的,孩子在慢慢的进步。有些家长对我们老师说:老师啊,我家孩子张大一岁,变的更加调皮了。怎么办啊?”我笑了笑说:“小孩子变调皮是很正常的,要想想为什么他变调皮了?调皮在哪些方面呢?还是这是在你面前很调皮呢?等等。。。。”家长听了也确实在反思了下。
小宝宝长大一岁,自己的事情自己大多数都会自己做了,自己穿衣服,自己穿毛衣,自己吃饭。就连我班上年龄最小的那个小宝宝都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我真的觉得小孩子长大了不少哦。真好,希望我的宝宝们能够学到更多的本领。
益智区的区域活动反思
最近班级一直在开展益智区的区域活动,开展的主题也多种多样,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有涉及数学领域,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等。孩子对每次开展的主题也很感兴趣,记得在《投纸球》的活动中,孩子能够听老师击掌的次数,来投纸球的个数,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一个倾听意识,孩子看到自己的纸球投进了小框中,让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孩子在《看一看,拼一拼》的活动中,我准备了许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规格的图形,让孩子利用这些图形来拼出不同的东西,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能够根据老师的作品,来拼搭出一样的,记得我拼搭的是人,孩子能够明白各身体的部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并明白身体各部位的大小关系,但是,因为孩子的年龄段偏小,孩子的视野不够开阔,接触的东西有限,孩子的创新意识不够,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在这一方面还得多多引导。
孩子们在这一个月的区域活动,看得出孩子的点滴进步,看到孩子不在是独立游戏,已经开始出现了合作游戏,有了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意识,这样培养了孩子的交往意识,给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提供了一个交往平台,让孩子更加明白同伴的重要性,更加珍惜自己的小伙伴,从而也可以减少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