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拥抱是一种境界
发布时间:2021-05-06 教育随笔 什么是教育笔记 小班教育随笔教育随笔:拥抱是一种境界
冬季的一个暖阳斜照的下午,学生们都下楼上体育课去了。我和一个男生在教室后面谈心。毕业班沉重的课业负担,家长老师的殷切希望,使得这个英俊少年憔悴焦虑。我同他谈人生理想,谈方法态度,谈心境毅力,他慢慢开朗轻松起来。当下课铃声响起时,这孩子泪流满面,哽咽着说:“老师,谢谢你的开导。我能抱抱您吗?”我说:“行。”于是,这个一米八四的男生弯下腰伸开两臂,环抱住他那一米五八的女老师的双肩,他把下巴搁在老师的肩上小声啜泣着,身子微微颤抖,多日的郁闷与焦虑,在这轻微的颤抖中徐徐消散了。我轻轻拍着他的背:“会过去的,挺起腰杆,一切都会过去的。”
几天后周五的晚上,我从校园散步出来,刚走到校门口,见一个其他班的女生伫立在门灯下,她走到我身边说:“訾老师,你今天在九年级大会上的讲话太感人了,我都哭了。我一定听你的话,‘锁定目标,执着追求’,老师,我一直都很爱你,你能让我抱抱你吗?”我张开双臂,将这个腼腆清秀的小女孩拥入怀中,她将头埋在我的胸前喃喃道:“我真幸福,真幸福。”路灯将我们拥抱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路人们轻轻从影子旁绕过,不忍心将它们踏碎。
第二天下午,在外校当教师的儿子儿媳回到家中,我向他们讲述了学生和我拥抱的故事,我那美丽善良的儿媳感动的泪水盈盈,我那从小跟随我在校园里长大的儿子紧抿双唇,默默不语,睿智的双眸凝视着窗外的校园,许久说:“我什么时候才会使学生这么由衷地来拥抱我一下呢,师生拥抱,那是一种境界。”
我的心怦然一动,师生拥抱,那的确是一种境界呀!想想看,那孩子他拥抱着你的时候,他是把一种慈爱、力量、情感、信赖、理解、憧憬拥抱入怀,融入心中,汇于血液,激起无穷的动力从而投入到艰苦的学习追求之中去呀。我把这些孩子拥抱入怀时,同样也是把一种敬爱、情感、依赖、信任、憧憬、活力、未来拥抱入怀呀。在这躯体的相拥中,彼此传递着一种多么圣洁的感情,多么撼人的力量。我那80后的儿子能感受到师生的拥抱是一种境界,那他本人也达到了一种境界,只有到了一定的境界才能参悟到师生间那浓于血的情谊。
同学、老师、朋友们,你被拥抱了吗?你拥抱别人了吗?【Zr120.COM 节日祝福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拥抱的力量
教育随笔:拥抱的力量
有一次偶然的时候,听见了几个小朋友坐在凳子上聊天,都在讨论老师最喜欢谁。几个小朋友们都争着抢着说老师最喜欢自己,只有坐在旁边的瑶瑶不是很开心的说:“老师已经很久没有抱过我了”当时我是感到很惊讶和不好意思的,小朋友居然会记得老师多久没有抱过她,但作为老师我却不记得了。原来在小朋友他们的心里,老师的拥抱是那么的重要和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但却是稀少的。在听到之后我过去给了她一个拥抱,她很开心也紧紧的抱住了我,和她聊了几句,也表达了我的歉意。这件事情之后我也想了想,可能不只有一个小朋友会这样想,全班20多30个小朋友他们没有说出来,又或许说出来了,刚好老师没有听见他们说出来,可这不代表他们的心里没有这么想过。大概小朋友们除了父母家人之外最想亲近的人应该就是老师了,所以他们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一个拥抱一点温暖。可是老师们却连这一点都不能很好的做到,其实每天都可以空出一点时间,坐下来,坐在小朋友旁边跟他们聊一聊天,不去谈今天哪里做得不对不好,不去说批评的话,只是简简单单的聊一聊天,再抱一抱他们,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会很喜欢很开心。我有试过抱一抱班上的小朋友们,就发现有些小朋友会很热情很主动的抱着你,有的小朋友会有些害羞不敢抱,要等着老师先抱,然后又很快的笑着跑开,我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样的一个拥抱的过程不仅小朋友会很开心老师也会感到开心,无形中拉进了小朋友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亲近感。所以每天花点时间给我们可爱的小朋友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吧。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个拥抱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个拥抱
今天想谈的是关于宝宝班孩子与家长分离上课的案例。宝宝班第二个月,我们准备让家长在教室外面等带宝宝们,不用陪在教室里,可是天天都有几个孩子包住爷爷奶奶哭喊着不让走,孩子们撕心的哭喊不但爷爷奶奶的心在痛,身为母亲的我也禁不住鼻子酸酸的。
可是宝宝班的孩子来幼儿园已经一个月了,不横下心来离开,也不是长久之计。因而,我事前与孩子家长商量好,来园后,陪伴孩子一会儿,等孩子们按下心来,再静静地走开,剩下的时间让老师和孩子们玩耍沟通。
几天下来,孩子们大部分都可以顺利地与家长分离,只有两三个宝宝还是依依不舍,家长离开,他们就大哭大闹,老师不能正常上课。
记得那天周二,是我上宝宝班的课,王瑞小朋友还是在哭声中与妈妈分离的,但是在课程中,也许因为我便的魔术过于吸引,王瑞竟然不哭了,放学的时候,王瑞看见妈妈兴奋地跟我说:“孙老师再见!”我也跟着高兴起来,马上蹲下来,小声的说:“瑞瑞,今天和孙老师玩的开心吗?”王瑞羞涩的点点头,“明天来还用妈妈陪吗?”他先是摇摇头,接着又点点头。“呵呵!”我笑了,伸开我的胳膊把王瑞紧紧地抱在怀里,说理一句:“瑞瑞,真可爱,老师喜欢你!明天孙老师还等你来哦!”
正好,第二天,我和宫老师换了一节课,又是我上宝宝班的课,我看到王瑞来到教室门口没哭,只是在妈妈耳边说:“妈妈,你在门口等着我!”接着过来拉着我的手。我一阵欣喜,她的妈妈静静地对我说:“昨天回到家里就跟爸爸、爷爷、奶奶说了好几遍,老师说我可爱,老师抱我了,老师喜欢我!今天来园就不哭了,真是奇迹啊!”
听到这里,我兴奋极了。从那天起,每到离园的时候,我都会把每一个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告诉他:“宝宝,老是喜欢你,明天见。”
通过这件事,我深有感触,孩子们为什么会迷恋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与他们的一种温柔、爱抚、贴心的感觉,孩子能感觉到妈妈是爱他们的,假如我们每位老师给予孩子们的都是这样的感觉,那么,孩子一定会愿意待在你的身旁,把你当做她的妈妈。
小班教育随笔:爱的拥抱
时光如梭,短暂的假期结束了,转眼新的学期开始了,也不知道那群可爱的小家伙怎么样了?在家里过得好吗?是不是已经把我们忘记?小班的孩子依赖性很强,经过了一个寒假,是不是又变成了“粘窝窝”?抱着妈妈的脖子半天不肯松开。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教室,孩子们还是先怔了一下。看到这种情况,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于是我就主动出击。开始挨着个的叫孩子的小名,被叫到名字的孩子,就跑到我的面前,我迅速的把他抱在怀里,贴在耳边轻轻地告诉他:“我喜欢你,我都想你了”。再来一个“咯吱吱”或者“骑大马”。看着他们一个个心满意足地离开,我的内心也满足极了。其实,越小的孩子肌肤越需要成人的抚慰,当他的肌肤得到充分的满足时
,心里就会变的十分的愉悦。记得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观看喜剧的节目,另一组学生则观看悲剧的节目。节目结束后,进行新知识的学习,答案是:看喜剧的那组同学,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可见,愉快地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一个简单地拥抱,一句简单地悄悄话,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满足了小班孩子的依赖性,真是一举多得。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我们用心的去对待。可谓:“孩子无小事,事事需用心”。
爱的教育随笔:小拥抱,大回报
新学期开始了,孩子经过两个月的成长各方面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吃饭时安安静静,喝水时不撒了,区角活动时不争抢玩具了,就连画画也能按一定顺序涂色。但是,活泼好动的皓皓小朋友好像与这些无关,自由自在的“活动”,自由自在的“飞翔”。
今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超轻粘土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的操作着,每一个环节都尽量做到最美。但是皓皓小朋友刚开始还跟着老师用超轻粘土揉成圆形,接着把超轻粘土使劲往桌子上一扣,用手“啪啪啪”的敲了起来,嘴里还喊着“老师
,我在敲鼓”,影响到了旁边的小朋友。我一边引导其他小朋友接着操作,一边轻轻做到皓皓身边,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地说:“皓皓的小鼓不漂亮,没有漂亮的花纹,我们给小鼓加些漂亮的花纹好吗?”皓皓在我的拥抱中渐渐安静了下来,“老师像妈妈,妈妈就是这样抱我的。”原来皓皓想让老师关注到他。
过了一会儿,他用超轻粘土做了一个圆球,说是大苹果,要送给我。我接过“苹果”有抱了抱他。我把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他,让他在每一次的拥抱中知错就改;让他在每一次的拥抱中感受到进步的鼓励;让他在每一次的拥抱中快乐成长。他也用他的行动回报着爱他的人。
爱就是这么简单,小小的拥抱,孕育着无穷的回报。
教育随笔:工作也是一种修行
教育随笔:工作也是一种修行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一个创造鞋子的人,要去了解和感受那些穿鞋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红黄蓝事件中,教师用极端手段让孩子听话不是爱,威胁孩子不是爱,这不是教育而是管教。爱是深切的理解。在孩子发生矛盾或是犯错误时,我们处理孩子事情应换位思考,宽容处理。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去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引导孩子区分对错,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承认错误并改正就好。周恩来都说过“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对于一个成年人都避免不了犯错,何况是一个正在接受道理与认知的孩子。恐吓与威胁只会让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同样的错误,而得不到真正的认知、成长与改变。
你是否也曾发现当你用好心情去做事时,一切进展都会水到渠成,几乎避免了破坏性的发生,然而当你心情很糟糕,往往事事不顺,不好的事情都接踵而至。同样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和善、耐心、公平这样能使幼儿心情愉快,孩子们也会开心快乐的进行一日活动,听进去你的活动安排,喜欢做活动中的事情。我们白天围着孩子工作转,下班后也会产生种种家务事,过得充实而又忙碌,避免不了都有烦恼,但我们要替生活中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宣泄渠道,不带入工作中。如果遇到难以处理的局面,先冷静下来,过一会情绪好了再进行处理。
“虐童事件”的刷屏让我们被推到风口浪尖,都很无奈更加无助,但个人代表不了群体,个案代表不了全部,百万分之一代表不了百分之99.9999。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仍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您知道后一定会暖化您那早已充满偏见与冰冻的心。
“我爱的第一个孩子不是我的孩子”,这句话说出了多少幼师的心声。作为同仁你一定深有体会,几十个孩子和自己在一起,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个孩子脱离自己的视线,神经总是紧绷的,怕孩子摔跤,怕孩子打架,怕孩子发生意外。吃饭时要顾及到每一个孩子的需求,有的要添一两次,有的一口都不肯吃,这时你还得去猜他的想法,根据他的情况给他讲道理,哄他吃菜、喝汤不挑食。曾经安静的女神们只有在给小朋友讲故事时,有时候会变成一只兔子等等......爱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每天清晨一个个大大的拥抱,激发整日的工作动力。“早上好,抱一个。”还记得刚入园时张开双臂蹲下去迎接孩子,他的害羞,生疏与闪躲,每天坚持拉近与孩子的情感,直到现在远远地听到一声“阿姨,早上好”,奔跑而来的拥抱,趁我不注意悄悄地挠挠我……暖暖的幸福充斥着每一个清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素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自己的工作,了解幼儿,循循善诱,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更新观念,努力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孩子,用一颗温暖的心去感化孩子,理解孩子,用善良的底线去尊重孩子。真正的幼儿园老师对孩子就是这样“无论你调皮还是可爱,我都视你如珍宝。”最后,愿我们的孩子都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教育随笔:等待也是一种美好
美术活动开始了,希希小朋友马上坐到了美工区的画架旁边,“老师,我想画一个彩虹。”我点点头。刚画没几笔,硕硕跟秋语就搬着椅子坐在蛋蛋旁边。“希希,我们可以看你画画吗?”硕硕试探性的询问,得到的是希希肯定的答复:“可以啊。”硕硕跟秋语凑的更近了。“哇,这个彩虹真漂亮!”“这个是什么?”三个好朋友不停的询问着。不一会儿希希的作品就完成了,小伙伴们称赞了一番。硕硕迫不及待的重新拿起一张纸开始画起来。安静的秋语一直坐在旁边继续等待硕硕的创作。旁边的达达停下了自己手中正在画的小人,也加入了欣赏等待的大队伍。硕硕很有耐心的拿着画笔,欣赏的人也很有耐心。就这样,几个好伙伴轮着,每个人都在画纸上创作了自己的作品。生活中的等待环节必不可少,等待分为消极等待和积极等待。在美术活动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也是美术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欣赏活动如果是被动的,很容易造成消极等待现象。本次活动中,这几个小朋友主动的扮演欣赏者的角色,在等待的过程中还不停的进行语言上的交流。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这种个别化的教育形式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小游戏的特点是游戏规则简单,可以随时开展,并且幼儿可以自由组合,自主游戏,如开展猜谜游戏、表演游戏、手指游戏等。教师还可根据幼儿建议编出新的游戏,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也可让幼儿自己编出一些简单游戏,安排合适时间进行活动,这样既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又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所以,小游戏适合在过渡等零散的时间来玩耍,来替代幼儿的消极的被动等待。
一日生活中无论教师怎样避免,等待的现象只能减少,还是不可避免。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如何积极的等待,鼓励和支持一日生活中出现的积极等待的想象。
教育随笔:只要抱抱就好
抱抱是一种很亲切的行为,抱抱是一种很有安全感的行为,这个世界我们都相互抱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看过一个绘本名字叫《抱一抱》故事讲的是还记得自己很衰的一天吗?但是迎面而来的是一个笑容,一个拥抱,就可以带来心中的温暖,和晴朗的笑容,这本可爱的故事以最窝心的方式,带着我们一起关心身边的人,也别忘了宝贵的时光,教导孩子成为仁慈的人。
我们班有个孩子看到陌生人就会害怕,总躲着我们后面,起初我们并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问她馨伟你为什么会躲在我们的后面呀,我们就抱了抱她,她就开心的笑,她就悄悄的在我的耳边告诉我,老师我真的害怕陌生人,不要和他们打招呼,我们就很苦恼,于是和他的父母沟通,他们平时很忙,很少带着他出去和别人交流玩,所以让她产生害怕和缺乏安全感的心理。也许是我们工作的疏忽,所以我们要和每个孩子抱一抱,惊奇的发现他们格外的开心,而且格外的自信满满。
馨伟也慢慢地投入我们队伍当中,她可以大声的和老师说早上好,也可以和别的小朋友抱一抱,她得到了好朋友和老师的拥抱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笑容后,想起当初的她,和她现在简直判若两人,现在她如初生的太阳,充满的温暖的阳光,让别人感到温暖和舒服。
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让她有更多的正能量,我们也感觉到,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有每一个正确的方法去照顾他们,关心他们,会让他们茁壮成长,用心倾听孩子的世界,用心感受孩子的成长,用心和孩子一起画出光亮的彩虹,一起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成长,学习快乐和开心吧。
教育随笔:磕磕碰碰也是一种成长
在代班的这么多年中,看着这么小、这么可爱的孩子时,母性的光辉和教师的职责也深深地提醒着自己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然而,在集体中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在不同的角色中,有着不同的看法。我试着从家长、从孩子、从老师的角度分析,仍然觉得:磕磕碰碰也是一种成长。我想和大家来谈一谈:孩子们在生活中、在集体活动中“磕碰”到,家长应该怎么办?
离开了父母时时庇佑的港湾,在度过分离焦虑,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他们就会像一匹匹小野马一样,逐渐被幼儿园的新鲜所吸引,他们跑、跳,他们高兴地尖叫,玩的不亦乐乎。但接踵而来的是在所难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块,脸上划一下…
其实,在幼儿园,老师组织一堂课,都会全面考虑安全因素、活动量,制定安全目标,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空间里活动。幼儿园也为了孩子们减少磕碰现象,做了各种安全措施。幼儿园更是配备了校医,随时为孩子们处理。
孩子年龄小,疼痛神经不是特别发达,转移注意力也快,所以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受伤了;有的孩子绊倒后会使劲的大哭,也许并不疼,但是孩子认为自己摔倒了就是受委屈了,撒娇的惯性使其大哭;也有的孩子会主动跑过去给老师报告。但是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伤,孩子都会一笑了之……
其实,大部分家长是比较通情达理,认为这些小磕小碰是在所难免,在磕碰后及时与孩子沟通,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当孩子意识到原来自己的某些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时,孩子一定会学会以后怎么保护好自己。提醒孩子以后活动注意安全,从自身出发内归因是明智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我们也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得孩子更加懂得保护自己。有些家长在孩子受伤后喜欢上演大闹幼儿园的大戏,可是这样做,受伤的不仅是幼儿园和老师,还有我们要努力想要呵护的孩子们。将责任归结于别人,只会让孩子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受伤和自己的行为没有关系,都是他人原因造成的。这样的意识形态下孩子学会了推卸责任,他们也会变得越来越不能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责怪老师,也是家长溺爱孩子的惯用的方法,他们认为孩子磕到摔到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要为孩子负责。其实,孩子很小的磕碰是很正常的,老师很难时时关注到每个孩子,老师也只能是尽量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空间里活动,并且把孩子受伤的程度降到最轻。
儿童期家长对孩子身上的伤的不同的处理方式,决定了以后孩子处理解决事情的方法。一个人的成长取决于其承担责任的多少。希望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