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如何教育孩子投资
发布时间:2021-04-20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教育孩子笔记 怎样教育孩子 8岁“当家”终身受益理财方面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新泽西银行的创始人法尔瓦诺在他的独子8岁时,就教他如何管理自己的大学教育基金。当孩子15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但幸运的是,“父亲教给我很多规律与法则。”小法尔瓦诺说。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独立处理家族的财务事宜。自主决定投资组合许多人向富人建议,不要让孩子们知道将要继承的财产数额。乔布夫妇却不这样想。“我们的两个孩子都知道他们各自有一个信托基金。”乔布鼓励孩子们参与市场投资,女儿16岁时就从父母那里得到4000美元用于投资。父母为她介绍了一个可信赖的投资顾问,但将投资决定权交给女儿。她现在已经有一笔大多数成年人都求之不得的证券投资组合了。割草赚钱买股票帕特里克·朗的大儿子瑞安要求在他12岁生日时得到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他妻子明智地给他买了一台。到那年夏末,他已靠替人割草赚了400美元。帕特里克·朗建议他用这些钱做点投资,于是他决定购买耐克公司的股票,并因此对股市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报纸的财经版内容。很幸运,他购买耐克股票的时机把握得不错,赚了些钱。当瑞安9岁的弟弟看见哥哥在10天内赚了80美元后,也做起了股票买卖。吃麦当劳以致用住在纽约的劳拉·舒尔茨说,13岁的儿子最喜欢的餐厅是麦当劳,并对它始终如一。他7岁那年,我开始送他第一股麦当劳股票,以后逐年增加。每次麦当劳公司的年报寄至时,他都会仔细阅读;每次去附近的麦当劳用餐时,他都要认真考察一番。这些股票不像过完节就扔掉的玩具,从中得到的经验将伴随他一生。上网学拍卖课利用互联网给孩子一些投资的意识,是盖瑞·古川的想法。不久前,盖瑞收到了很多皮卡丘(动画片的主角)粘贴卡片,因为他持有卡片制造商的股票。于是,他一本正经地告诉两个女儿:“皮卡丘卡片现在卖得可火了,这个消息千真万确。”9岁的爱丽斯和7岁的凯莉脱口而出:“爸爸,那我们把它都卖了吧。”此后的几个月里,两个孩子在网站上拍卖了这些卡片,一路竞价到2000美元才脱手,给她们自己上了一堂最好的经济课。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国外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外”们也不例外。让我们放眼世界看看世界各国的父母是怎么教育他们的“龙”、“凤”的,或许你能得到些教育孩子的启发。
美国父母重视孩子的独立性
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以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儿童自两三岁起便独居一室,如果孩子有恐惧心理,大人便买一种专门的灯,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彻夜亮着驱逐黑暗。父亲或母亲临睡前到孩子房间里道一声晚安就走了,孩子则抱着娃娃之类的玩具自己入睡。孩子稍有自理能力便要自己布置、整理自己的房间。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吃饭,父母将孩子“绑”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小桌上,让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吃饭。在幼儿园,几个月大的孩子就会独自喝奶,2岁以上的孩子全部用刀叉吃饭。
英国的餐桌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庭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一般两岁时孩子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英国人杜绝孩子偏食、挑食。如果孩子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孩子喜欢的这道菜收起来。他们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不好的性格。
英国“餐桌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使其具备各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通过孩子对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孩子的独立性。
法国父母从小就尊重孩子
在法国,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事情原因,问问孩子当时是怎样想的,听完事情经过,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
他们从来不逼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或者对孩子指手画脚,告诉孩子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他们明白让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另外父母在决定买一些日用品的时候通常会征求孩子的意见甚至让孩子来选择,孩子在从小被人尊重的同事也学会了尊重别人。
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本篇的目的是想给各位父母一点启示。通过比较,还是很容易发现,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多了点,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怕孩子受到伤害等,过多的保护反而阻碍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老外”学习一下,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各种优秀的品质。
如何教育孩子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毕竟还小,不懂事,不听话是正常现象。作为家长,要培养和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必须作出榜样;在孩子面前必须有还的生活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良好方式。这个年龄的孩子,记忆力都很好,也许家长一个无意间的不雅之举,都会牢记在心。也许也就会学着做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对与错。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
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礼貌问题,首先应该从家里做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养成上学前会说“再见”,晚上睡觉前会说“晚安”的好习惯。然后,对于亲戚,邻居等,也要教会孩子礼貌叫人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应该从一些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养成每天刷牙,洗脸,洗手的良好习惯。并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如何辨别鞋子正反,自己学会穿裤子,鞋子,袜子,穿简单的上衣。
另外,应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孩子。比如在看电视时,电视中小孩子有乖巧,懂事的话语或动作,就应该告诉孩子电视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对的,应该学习。对于孩子有优秀表现时,应该加以表扬,说一句“宝宝真棒”也会增加孩子的信心,今后会做得,学得更好。
美国孩子如何过暑假?
快放假了,孩子们期待这个自由快乐的时光早日到来。让孩子过个安全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对家长是个不小的课题,据笔者了解,美国小学至高中的孩子过暑假选择的主要方式有几种。
补习班各取所需
由学校主办暑期补习班(SummerSchool),收费很少,6周左右,半天。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学习跟不上进度的学生,如捷刚来美国时,参加英文补习班。二是为学生在正常学期腾出时间上其它课程,捷高中时很喜欢上暑期班,因为下学期可以有时间和精力上HonorClass和APClass,这些课有助于申请大学。
社区学院(CommunityCollege)办的补习班。这里的社区学院在暑期为小朋友们开设数学和英文等课程,基本上免费或收费很少,但要提早报名才有位子。此外,高中生也可以去社区学院拿课,作为补习,也可以选修一些大学的课程。
私人办的补习班。有不同档次,根据孩子的学业需要而选择,如有些高中生参加“美国高考”SAT,Pre-SAT班等。
值得一提的是,法律规定,小于12周岁的孩子不可以独自呆在家。如果家里没有大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照看,父母要想尽办法安排他们。送他们到亲戚家,如果没有其它去处,只得安排到私人办的补习班,家长的主要期望是照顾好孩子。
学才艺益智健身
暑假当然是好时机,如,踢球、游泳、唱歌、跳舞、画画、跆拳道等等,市政府、学校、社区学院和私人都办有这些培训班,费用不高。捷小时候,我们送他参加各种训练班,只要他愿意都让他参加,不指望他学得多精,只当作锻炼,和欣赏教育吧。
夏令营主题鲜明
SummerCamp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了,有各种主题、多种形式的夏令营,如旅游、科学、音乐、宣教等等。
学校或单位主办的主题夏令营,具有教育意义,费用也较省。如,捷上小学时,曾参加过市警察局主办的DARE夏令营,为期一周,去风景优美的大熊湖。多名警员同行,每天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是为警察局的宣传活动配套的夏令营,平时,市警察局每周派一名警察来学校,给学生讲解毒品的害处,如何抵制毒品和遵纪守法等等。
一位朋友自费送孩子去欧洲参加音乐夏令营,费用就不菲了,但他们说很值得。
许多教会举办夏令营,主要是宣教意图,孩子的个人收获也不小。有的教会送孩子们到发展中国家,体验当地孩子的生活。在美国优裕生活条件下长大的孩子,亲身体验贫穷和缺乏教育,触动巨大。不少孩子回来后,个性得到改进,领悟珍惜生活。
旅游野营也不错,全家出动,外出天餐露宿,一起享受大自然。有人因工作无法脱身,只好送孩子独自参加一些旅游团,当然要选好旅游团和同伴。
还有一个好主意,一些华人家长送孩子回中国度暑假,不但让他们联络亲人感情,还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懒”孩子如何教育
一、案例背景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小昕今年已经上幼儿园小班了。在家吃饭的时候,总是要奶奶帮着喂,自己从来不肯动手,吃一口饭,玩一会,吃顿饭要半个小时,热饭吃到最后变成了冷饭。看着她吃饭,大人们心里那个真叫“急”。
二、案例描述
有一天晚上全家坐在一起吃晚饭,小昕坐在凳子上,等着奶奶过来给她喂饭。于是我问小昕:“你在幼儿园读书的时候,饭是自己吃的,还是叫老师帮你喂的?”小昕看着我一脸严肃的问她,想了想说:“自己吃的。”“那在幼儿园饭自己吃的,到家怎么还要奶奶帮你喂,难道到了家里自己就不会吃了吗?”“自己动手吃饭才是乖孩子。小昕,你想做一个乖孩子吗?”听到这句话,女儿沉默了,她没有回答,噘着嘴巴不吃饭,还不理我们。于是奶奶看见了,又是骗又是哄,端起饭,一口一口地喂,还当着女儿的面说我什么什么不好,女儿才肯吃饭。我与女儿的“较量”又以女儿的获胜而告终。
三、案例分析
看到女儿这个样子,我也在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其实有些简单的生活技能,老师已经在幼儿园里教过了,孩子也已经学会了,为什么到家里就不会了呢?说到底还是一个字“懒”。早晨起床时,就急着叫奶奶帮着穿衣服;吃饭时,最好把饭“送”到她的嘴边;出门时,最好一直抱着她,一步也不想在地上走。可是在幼儿园里,这些事情都是她自己动手做的。
现在生活提高了,孩子基本上都是“独苗”,特别是隔代教育的“介入”,孩子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要是孩子看中的东西,就买,而没有考虑这东西对孩子有没有用。作为家长的我们,把一些本来她自己能够做的事情,统统揽过来自己做,怕孩子做不来,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有时大人帮孩子做,是方便了不少,但是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变的越来越“懒”。
面对这种状况,家长朋友们该如何去解决呢?归纳了几点,希望与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
1、家长过于宠爱,包揽一切。
现在的家长都过分溺爱孩子,过于包容,什么事也不愿让孩子干,连最起码的吃饭也有成人包办,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
2、缺乏自理能力,滋生懒惰
孩子懒惰和缺乏自理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祖辈的“精心照顾”下
,孩子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时间长了,就不愿意为了料理自己的生活而付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孩子就变成“懒”孩子了。
3、要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因为作息无规律,不利于孩子注意力集中的培养和发展。因此,必须让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固定的起居饮食和游玩时间,要让孩子在良好的作息规律上形成一个有规律的生物钟。
因此,避免孩子懒惰,提高他的自理能力十分重要。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调动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和处理事情的能力。随着自理能力的增强,他会感受到自己安排生活的快乐和满足,成为生活的主人,并在不知不觉中摆脱懒惰的毛病。
教育孩子如何“玩”
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理想境界就是学要学得好,玩要玩得好,这样的父母教育才是成功的。保证孩子有一定的合适的时间和空间去玩,并且引导孩子不同的玩的方法,同时教会孩子如何在玩中有所收益获得知识和经验,这同样是一个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父母要正确看待玩与学习的关系,不要误认为玩和学习是截然不同的事情,玩就没有一点价值所在。孩子学习要让他全神贯注,尽可能提高效率,但也一定要保证孩子玩的时间,也同样让他玩得尽兴,玩得开心。特别是孩子童年时期,玩更是其最主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陪孩子玩的过程中充分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特长以及兴趣所在,通过不同的玩的方式培养孩子应有的好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发现了玩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让孩子的玩有所收获。
例如男孩子喜欢踢球,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素质的途径,也能宣泄心理的压抑和不悦的情绪,同时还能培养男孩子的拼搏和勇敢地精神。父母不要万分介意孩子踢球会受伤然后心疼,一点小伤只会增强孩子的毅力和耐力,而不会有任何坏处的。在比如孩子喜欢唱歌听音乐,这同样是一种非常好的玩的方式,可以陶冶情操,舒缓紧张的情绪等等,让孩子学习自我解压和愉悦的方式。还有孩子可能喜欢拿个笔到处写写画画,父母同样不要觉得无聊和在搞破坏,这也是孩子的玩法,他会从其中获取很多的乐趣,也可能就为以后的特长打下了基础。要记住每一种玩的背后都有美好的情愫在发挥作用。
教会孩子在玩中学着思考,学着争取和提升。比如有孩子喜欢玩玩具,更喜欢玩着玩着就把玩具大卸八块了,对于这种玩法父母不要一味地区否定,觉得孩子不爱惜东西,在搞破坏。聪明的父母应当是去问孩子这样做的原因,甚至加入孩子一起把玩具拆了,然后一起研究这个东西的构造,探索它的原理,或者再动手一起亲自有玩具重新组装好。这样的一次拆卸就成一场破坏变成了一次生动的实践课程了,孩子的收益一定是很多的。
外国人如何教育独生子女
《羊城晚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美国人怎样爱孩子》中这样说:美国人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一天邻居萨丽兴奋地跑过来告诉该文的作者:“哎,你想不到,卡瑞学会使用剪刀了,还会抹胶水呢!”卡瑞是她两岁的儿子。作者过去一看,卡瑞的床单、枕头满是窟窿,他的头发也被胶水粘在了一起,面对这些,萨丽首先兴奋于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东西的损坏而责备孩子,然后才是细心地告诉卡瑞应该去剪纸和粘纸。
中国的孩子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疼爱也是无以复加的。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含在嘴里怕化”了“贵族式”溺爱,无形中不知塑造了多么“缺钙”的中国“小皇帝”、“小皇后”,这种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感受到的是背书包的重量,学习的压力,而一旦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受到各种挫折时,则往往不知所措,无法应对。在父母的含辛茹苦地“包办”之下,我们的孩子没有受训练的机会和欲望,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自立能力、抗挫折的能力。
当然外国人的独立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比我们强,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教化和内化成的。教育不能光说不练,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且不说萨丽的养子之道,就是那两家登天池的外国人父母也叫人称颂:虽然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却没有“惯”孩子,而是从小就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意识和品质,而且身先士卒,和孩子一同体验艰辛,一同克服困难,一道健康成长,使孩子在实践之中体悟到: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都是要有付出的,自然之山,自然之小山,尚不愿攀登,不敢愈越,那么生活之山,人生之山更是崎岖不平,险象环生,又怎么去面对、去攀爬,去登上成功之巅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决定百年之后把自己的几乎全部遗产都捐给社会,而给子女极少的一部分,就是要断了孩子们的想念,让他们不要成为“坐吃山空”的“啃老族”、“月光族”,而是做自强自立的人。比尔·盖茨这样做的目的,恰恰不是不爱他们,而是更爱他们,不仅想着他们的现在,更憧憬着他们未来。这几天又爆出了温州富商不满18岁的“千金”光天化日抢劫的闹剧,这不是很大的反讽吗?我们的父母到底都对孩子做了些什么?
我们的教育又怎么啦?对孩子来讲,成人要比成才更重要,我们培养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考试能力,上大学的能力,而是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生活本领和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才是真正地爱他们。
美国父母如何赞扬孩子
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度的赞美和表扬,能让孩子保持非常好的心境和状态。美国父母十分注重对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赞美和表扬,而且这已经是整个社会的一种风气。
在餐馆用餐,当五岁的迈克将自己盘中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的时候,迈克的爸爸妈妈非常开心地对他说:“宝贝,你今天可真棒,把晚餐吃得干干净净的。”而吃完饭出门时,当迈克一人跑过去用力地推开门时,旁边的一位老先生微笑地对迈克说:“小伙子,你可真能干!”迈克晚上睡觉了,他安静地躺下,和爸爸妈妈道了晚安,爸爸妈妈对他说:“今天你的现非常好,晚安!你一定会做一个好梦的!”诸如此类的对孩子的赞美和表扬,随处可见。
有些人将这些赞美词归纳整理成101句,印在一页纸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将这101句赞美词的复印件贴在冰箱上、门上或其他显而易见的地方。孩子的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对自己的孩子说那些赞美的话。如:宝宝真乖!干得真好!做得漂亮!你是最好的!你是非凡的!你真是妙不可言!你是我欢乐的源泉!等等。而对于别人的孩子,也是用同样的语言,去赞美他们。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可以促使孩子克服困难,努力进取,获得积极快乐的人生。而孩子的缺点,可能都与父母的教育不当和榜样欠佳有关,父母亲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美国教育部门研究评估后认为对孩子打击最深、伤害最大的话是:“笨蛋!看你那熊样!”“我看你没救了!”“你再学也是那样!”“把你的嘴闭上!”
赞美教育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中国的爸爸妈妈们也请试着对您的孩子说一句:“宝贝,你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