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别让孩子做自己的“接力棒”

发布时间:2021-04-05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做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很多父母从孩子咿呀学语时就为孩子设计了一幅理想的蓝图。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不顾孩子的爱好和理想,强迫孩子按他们自己设计的轨道发展。专家指出,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其不利,甚至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和一些过激行为。

从开始上幼儿园起,秀秀耳边就常常响起爸爸妈妈“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争气!一定要考上清华!”的叮咛。为此,她在父母为她设计的框架里不断地努力着……

今年,12岁的秀秀不负父母的厚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所市属重点初中。“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秀秀高兴地认为,自己没有辜负爸爸妈妈的苦心,考上了他们指定的学校。这个假期可以好好地休息休息了。

然而,事与愿违。晚上,妈妈下班回来了,手里拎着一个大口袋。秀秀急忙迎上前去,打开口袋,秀秀呆住了--里面全是初一的课本和辅导材料!妈妈并没有理会秀秀的惊讶,严肃地对秀秀说:“你呀,别以为进了重点初中就万事大吉了。要知道,凡是考进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尖子生,你要想出头,就得提前做准备。”秀秀说:“妈妈,我知道。可是,这个假期是不是……”妈妈打断了秀秀的话:“是不是什么?你还没到可以休息的时候。我和你爸爸早就打算好了,你的目标,就是清华!”见秀秀没有回应,妈妈缓和了语气,语重心长地说:“女儿啊,我和爸爸都是为你着想。清华是最高学府,如果能考进这所学校,以后无论是出国深造还是找工作,都是不费力气的!我们为你创造这么好的条件、替你操这么多心,对你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你考上清华,到时候你要想干什么,我和你爸都不再管你。”

听了妈妈的话,望着一堆堆的辅导资料,秀秀无言以对,禁不住流下了眼泪。第二天,秀秀就离家出走了……

其实,生活中,像秀秀的父母这样为孩子设计好前途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把自己一生的理想或者遗憾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夸张的说,他们是在逼迫孩子往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根本就不喜欢。

也许这些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他们都不懂,父母们为他们做出的选择对他们有好处。殊不知,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着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志向和理想。孩子为了自己这些目标而努力的时候,是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而且学得又快又好,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就会感到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压力太大了;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同时也会使孩子失去自己的成长空间和独立意识,这就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抵触、反叛与对抗的情绪,出现与父母关系紧张、厌学等现象,甚至走上歧路。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好愿望本无可厚非。但为了孩子能有个好的前途,而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结果让孩子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这就太让人遗憾了。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为孩子设计发展的模式,不要让孩子做自己的“接力棒”。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


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为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两个星期前,园长已经打过招呼了:你儿子,唉,一个动作都不做,老师让他向左,他向右,还捣乱!我回答:不勉强他,强迫他,就不想上幼儿园了.回来我还是告诉他:老师今天说你会做一个动作了,好好学,六一我要去看你们表演.儿子点头,可是又说:我不喜欢做,我不想做.

昨天看了表演,没轮到他们班出来的时候,他已经下楼了,估计是看一圈也没找到我,表演也不看,开始抠墙皮,(刷的漆,有些剥落).之后向台上扔,被人制止又钻出来,反复几次上楼去了.不一会又下来了,开始玩台边上垂下来的气球,东逛西转跟没事人一样.之后看到我,兴奋地走过来,指指他肩上的装饰,总之不愿意去表演.我郑重地和他说:妈妈今天来就是来看你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的,不然我会失望.他才又回到后台去了.

轮到他们班表演了,他真是一个动作都不做,他一直在边上到处走,看!而且踢地上铺的地毯,没一点组织纪律观念啊.一看这阵势,就会想起,正式上学,班上总会有几个捣蛋又学习差,基本坐在教室最后排,老师不管不问的孩子,我这儿子,上幼儿园已经开始有这苗头了啊!

我和老公都是比较呆板的人,文艺这块没一点儿细胞,对孩子也没要求.他长大的理想是当公交车司机,我很赞同,昨天又想开救护车,我也赞同.开车才是目前他最喜欢最渴望的事情,喜欢各种车,尤其对xx的棒车心心念念,开始自己攒钱买棒车了(每次帮我提垃圾收取费用,这钱约定好不能买吃的,冰淇淋之类的).

可是看到在集体活动中他这样的表现,我还是担心的,一个说明,他没有融入集体活动,这是明显的集体意识缺乏.这也让我想起开学一个月后和新老师交谈的时候,老师无意说出的一个现象,上课的时候,他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坐,总单独坐在教室的前面窗边位置,上课时面对小朋友,还喜欢管事儿,告诉老师哪个小朋友没坐好.不过上个月老师说已经和小朋友一起坐了.

文艺表演结束,每个小朋友都有礼物,有吃的,这下可好,啥事全忘光,立即全神贯注表演猪八戒吃人生果的场景了.他没有不开心,结束就是快乐.我闭嘴,不再提,不再评他的六一表演.只在这里如实记录,有图有真相.

不喜欢的事情就不做,只做喜欢的事情,这咋让我想起了许三多的:做有意义的事儿!哈,儿子:我只希望你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长大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反省自己,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暑假里,读了刘老师推荐的两本书《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和《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深有感触,同时也深深自责。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不让他做家务(也觉得他做不好),能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心无旁骛的去学习,学好习。可事实上,孩子在学习上被动,懒惰,学习成绩一跌再跌。由于我在生活家务上的包办导致孩子在生活上习惯得到,不知付出,懒散被动无责任感,进而学习上也很懒散,不愿学习,不想动脑有点难度的题目就喊家长。【分析得很正确!】与刘老师沟通后,我反省自己,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现在家里面的家务分了一些给孩子做(拿奶、拖地、倒垃圾等)孩子也很积极的去做了,希望能从生活上慢慢改变孩子,让他成长进步。【孩子大多是喜欢做家务的,只是因为经常被包办,所以就越来越不想做。】

几乎是从上一年级开始,孩子做的不好时,我都是严厉批评,很少鼓励表扬孩子。“你是怎么学的,这么简单都不会,上课听了吗?”“你看XXX,人家是怎么学的,你呢”这些都是我常常挂在嘴上的,甚至盛怒之下动手打骂孩子,我真的后悔,孩子现在表现的厌学,不自信都是我造成的啊。王修文的书给了我指路明灯,读王修文的书对我触动最深的是要“让孩子身心快乐”,他告诉我“孩子快乐,他的专注度就高,效率就高,因为能收获快乐,他就愿意不断重复所做的事情,而重复恰恰是做好一件事情的重要因素。”他还告诉我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少批评、指责孩子,多表扬、鼓励孩子。我把这14个字作为我以后教育孩子的方向,努力的付诸与实践,希望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不再把学习当成负担。

非常感谢刘老师,让我看到了我以前教育的失败,重新找到现在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一切还不晚,更希望看到孩子的进步。【绝对不晚,高年级,您一定会看到完全不同的儿子!】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记得小的时候,总想做很多的事情,我想要是我每一件事情都会做多好啊。可是妈妈总是和我说,让你做的事情你就不做,不让你做的事情你偏要做。在妈妈的眼中,我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把饭吃好,不要那么的磨蹭(我吃饭吃的慢,经常都是吃的最早,而总是最后一个吃完)然后把学习学好。其它的事情都不是我的年纪该管的。只要我们学习好了,她们脸上也有光,再苦都值得。后来每次我想做事情的时候妈妈总是让我去学习,以致后来我就什么都不做了。也使我变得什么都不会做,什么也不想做的毛病。

我很希望我什么都会,起码自己生活中如果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做,不需要去外面买,再说了,现在外面的东西都很不卫生,可是我现在却是什么都不会。其实我并不比别人笨,我只是比别人懒。但是跟身边的人接触多了,我也开始有一些改变了。朋友们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于是我也开始学习,于是我也学会了包包子,蒸馒头,烙饼,擀面条等等,虽然我做的不怎么好,起码我现在也会做了,这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吧。

老公是东北人,他很喜欢吃面食,源于我总不会做而结婚好几年我都没有做过,想吃了就在外面买一点回来。可总是有点时间限制的,于是乎我想着我也去做一点吧,就试着做了几次。前两天,我想着再做一次吧,这东西说快也很快的,只是简拼的时候要浪费一点时间而已

说干咱就干,我就发了面,这时候小家伙也跟过来了,见到有面团,她可开心了。说,妈妈我也来帮你吧,我让她洗了手就直接撕了一个小面团给她,其实我也在想着,你来就只能帮我把面团浪费掉,根本就是来捣乱的。我拿一小块给你把你打发就行了,反正就当作是买橡皮泥了。

xx结果面团很开心的就在那里玩开了。她根本据把面团当成了橡皮泥,一会说是小白兔,一会说是鱼,一会儿有说是房子什么的,我都忘了有哪些了。我继续忙我的事情,过了一会,她见我在烙饼,她就学我的样子拿着擀面杖在那里滚来滚去,还真把面团给擀成饼形状了。这下子她更来劲了,说:“妈妈,你看,我做好了,我还要。”

这下我可为难了,心里在那里左右打架。一个声音说:那面团在你的手里捏来捏去的还能吃不?你还要面团,我才和了多少的面啊,再给你我的早餐就不够了。另一个声音又说:不就是一个面团吗?都给她又能怎么样?现在孩子是在学习,如果你不给她,那就不是一个面团的事情了,就将是打击你孩子的自信心了。还有她想学习的心情了,还有她的动手能力,你总不能让她也养成你这样的习惯吧,这样可不好哦。

当然我还没有让这种思想战争维持很久,很快就结束了,我决定让孩子玩的尽兴,让她养成好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我一放手,孩子可高兴了,于是拿起面团,也不去捏形状了,直接放到案板上压扁就擀了起来,你还别说,孩子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她的样子非常的认真,而且被她擀的那个饼还真是有模有样的,饼的形状也出来了,还挺圆的,真的非常不错哈,这里我们也表扬一下可惜家里没有相机,要不这图片是一定要记录的。等我烙完饼后,把她擀的告诉她,她非常的自豪,说:“这是我自己做的饼,很好吃呢!”

其实孩子真的很容易满足,只要作为家长的稍稍放点手,她们就会非常的开心。而且做什么都非常的有劲,那也代表这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

如果你还在为是不是该让孩子做家务或者做一些你觉得不适合孩子年龄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也请你赶紧松开你的手,给孩子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许会浪费你的部分物品,可是你不久的将来会得到跟多的东西。

如何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因素、成长环境和经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这些决定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人不同的个体。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目标是成为最好,那就注定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不尽的孩子注定在我们眼中是“失败”的,因为最好在一个群体中只能有一个,而且这个最好很多时候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我们可以引导每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凭借自己的聪慧、就是在自己遗传因素确定的发展空间里面努力发展到一个较高的程度。

1、无条件的接纳孩子。

作为具有群体性生存属性的个体,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接纳和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在群体接纳的人,在情绪上往往是消极的,在状态上往往是缺乏活力的,在行为上往往是主动性不强或者是叛逆的。作为高中生而言,他在身心方面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完全区分和正确对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时,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

长对孩子的接纳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不去讨厌他,不去打骂他,不去用言语或体态表达自己厌恶的情绪,接纳他的好,也接纳他的不足,把他整体接纳下来。

不是说对孩子的不足和问题听之任之、视而不见,无条件接纳的目的是为了在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家庭中找到归属感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正视问题并最终克服不足、超越自我。

2、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引导孩子学会接纳自我。

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家长,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并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并且欣赏他的长处。这一点很重要,对孩子而言,父母是自己的重要他人,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孩子的自我认识以及亲子关系的培养都重要意义。作为父母我们要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仅从孩子的学业发展出发来看待和评价孩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接纳自我,无论自己是优秀还是在横向比较中处于劣势,首先应当接纳自己,对孩子而言这实际也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孩子出现问题的诱因,家长要引导引导孩子放弃一些绝对化的观念,比如,我一定要考第一,我一定会成为最好的等等……

3、让孩子学会体验成功,引导孩子认识到经过努力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作为高中生更是如此,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需要通过他人的引导和自身参与,获得最强烈的、成功的内心体验!这不仅仅有利于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和强化。作为父母我们要在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体验成功,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也要让孩子认识到成功不是难事,成功不一定要人人皆知,成功未必是惊天动地,当我们为一件事付出了努力并最终有所收获,这就是一种成功。我们经过努力学会了修理汽车是成功,经过努力学会折纸飞机也一样是成功;我们升入了理想的大学是成功,我们经过锻炼克服了面对众人发言胆怯的问题也是成功。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并坚持下去,每个人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4、困境中给孩子以信心和勇气,引导孩子看到希望和光明。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一帆风顺,不遭遇任何困难和挫折,但是,现实生活中谁也不可能真的一帆风顺,谁也免不了遭遇困难和不顺。作为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高中生,遭遇挫折时更容易看不到希望,失去信心和勇气。这时,作为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找到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以及该如何去解决和应对,让孩子看到希望和光明,在此基础上付出努力、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5、别把学业成就作为孩子唯一的目标。

作为现代人,学校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境之一,学业发展的好坏对人的发展、成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就人生而言,学业发展只是人生成长中很少的一部分,学业辉煌者人生未必成功,学业平平者人生发展也未必平平。作为父母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到什么样的成绩,而是要考虑如何让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学业上达到自己能力所及的较高水平。

让孩子“自己管”自己


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只会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让孩子“自己管”,他们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就训练孩子把自己用过东西放回原处。需要父母做的事,让孩子来提醒,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从不代劳。

记得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宫学画忘记了带纸,我看到之后只是在一旁提醒孩子:“再检查一下,有没有忘记带的东西?”孩子漫不经心地回答“没有”,背起画夹就走了。

到教室才发现没带纸,于是只好自己回家去拿。有人说我这样不管孩子未免太过分了,但在我看来,对孩子来说,惩罚错误的方法,必须是让他自己去改正,如果父母替他们改正,则永远也“改不正”这个错误。这次孩子虽然上课迟到了,但这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现在儿子虽然才10岁,基本上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有一次,我和他爸出差了两天,他也能在家照顾自己。我觉得,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只会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让孩子“自己管”,他们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孩子事事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此外,我也很不赞成现在不少父母的做法,喜欢做孩子的保姆,使得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饭,上了小学也不会穿衣服……这种保姆式的养护,会使孩子没有了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亲子关系上,不少父母又以长者自居,言行专制,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做这不行,做那也不行,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凡事一概由父母支配,结果使已经有了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孩子在自尊心、上进心方面受到很大的伤害。

其实,父母虽然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却抹煞了孩子的独立意识。

育儿: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


育儿: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是个很可爱的男孩子,虽然已经四年级了,但还是很幼稚(妈妈的描述),总爱做一些很孩子气、怪怪的表情和动作。他们来向我咨询是因为**妈妈觉得孩子在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其他的孩子,学习也不太好,很是着急。

在**妈妈描述中,**比其他的孩子要好动(她妈妈曾带他去医院看过,证实是有轻微的多动症),特别是做作业,不盯着就总是乱做或动来动去;比其他的孩子要幼稚,快十岁了,每天还是做着超人的动作,怪怪的表情,玩一玩就喜欢躺在地上;比其他的孩子不那么听话,总是跟他说了很多遍,他就是不听;比其他的孩子学习要差很多,不认真听课(根据老师的反映),爱做小动作,不太学习,成绩较差(离妈妈定的目标成绩有点距离)。

我想很多妈妈都会跟**妈妈一样,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去做一个比较,总是会看到某些个孩子身上的一些优点,如学习很积极、主动,学习成绩很好,很听父母的话,对人非常有礼貌,弹钢琴、画画、跳舞很棒等等。可是,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时,发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其他的孩子差。于是,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那样“完美”的孩子,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总之,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比下去。这时,孩子就成了父母之间互相“攀比”的筹码了。

**妈妈一股脑把孩子的所有缺点都倒出来,孩子一边听,一边玩自己的超人,有时也会插一下嘴,表示一些不满。当妈妈说完后,孩子急不可耐地说:“别总拿我跟别人比嘛,我可没那么差的,我也有很多好的啊,我也想学习好的。”

孩子不是父母的付属品,更不是父母的工具,他们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有个性的人,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过程,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希望的是父母能够去发现自己的优点,能按照具有个人特色的性格,走自己的路,成为一个像自己的人,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在咨询中,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这也让**妈妈感到很惊讶,因为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总认为自己给予孩子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是为孩子好的,却不知这样的给予,只是一种强加式的,盲目的爱,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别的孩子的翻版,但是孩子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别人,因为孩子是独特的个体,他就他自己。

爱孩子,就别把他跟其他孩子做比较,多去了解孩子吧,让他只做你自己的孩子,让他成为你自己的孩子,你要感到庆幸,因为你的孩子是你的,而不是像别人的人。

相关推荐

  • 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 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为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两个星期前,园长已经打过招呼了:你儿子,唉,一个动作都不做,老师让他向左,他向右,还捣乱!我回答:不勉强他,强迫他,就不想上幼儿园了.回来我还是告诉他:老师今天说...
    2020-10-23 阅读全文
  •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孩子喜欢自己做选择,可是大多时候是家长帮助孩子进行了选择,那么,怎么培养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呢? 一、不要禁锢孩子去选择,否则会让孩子很退缩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吃巧克力,我的儿子也不例外。偶尔,孩子拿一块巧...
    2020-11-30 阅读全文
  •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 星期五的下午又是手工活动,今天让幼儿做“贺卡”。 我先出示做好的贺卡,孩子们看着看着,大家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不一会儿就一起说出了制作的大致方法。 然后我稍做示范,重点讲解了正折和反折的方法。 孩...
    2020-11-06 阅读全文
  • 我反省自己,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暑假里,读了刘老师推荐的两本书《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和《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深有感触,同时也深深自责。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不让他做家务(也觉得他做不好),能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心无旁...
    2020-10-21 阅读全文
  •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记得小的时候,总想做很多的事情,我想要是我每一件事情都会做多好啊。可是妈妈总是和我说,让你做的事情你就不做,不让你做的事情你偏要做。在妈妈的眼中,我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把饭吃...
    2020-11-10 阅读全文

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为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两个星期前,园长已经打过招呼了:你儿子,唉,一个动作都不做,老师让他向左,他向右,还捣乱!我回答:不勉强他,强迫他,就不想上幼儿园了.回来我还是告诉他:老师今天说...

2020-10-23 阅读全文

孩子喜欢自己做选择,可是大多时候是家长帮助孩子进行了选择,那么,怎么培养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呢? 一、不要禁锢孩子去选择,否则会让孩子很退缩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吃巧克力,我的儿子也不例外。偶尔,孩子拿一块巧...

2020-11-30 阅读全文

星期五的下午又是手工活动,今天让幼儿做“贺卡”。 我先出示做好的贺卡,孩子们看着看着,大家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不一会儿就一起说出了制作的大致方法。 然后我稍做示范,重点讲解了正折和反折的方法。 孩...

2020-11-06 阅读全文

暑假里,读了刘老师推荐的两本书《富裕时代的家庭教育》和《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深有感触,同时也深深自责。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不让他做家务(也觉得他做不好),能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心无旁...

2020-10-21 阅读全文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记得小的时候,总想做很多的事情,我想要是我每一件事情都会做多好啊。可是妈妈总是和我说,让你做的事情你就不做,不让你做的事情你偏要做。在妈妈的眼中,我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自己把饭吃...

2020-11-1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