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不要轻易说孩子自私

发布时间:2021-04-05

幼儿说故事。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要轻易说孩子自私”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我们不难发现,小孩子很容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事事先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看起来是那么的自私。

自我中心化自私

自我中心化思维是宝宝特有的思维模式,是无意识间发生的一系列以宝宝自我为行为目的的本能冲动。比如宝宝间经常发生的争抢行为,其思想基础不是自私的观念,而是自我中心化的思维模式。宝宝还不具备分享的思想能力,因此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分享的行为。宝宝的分享行为需要父母逐渐培养起来,从而形成有关分享的价值理念。不管“自私”有怎样的内容,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自私是成人的专利,至少离两三岁的宝宝还有十万八千里。因自己的宝宝搂着自己的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碰,妈妈就脸红地责骂自己的宝宝“自私”,这是典型的载有色眼镜看问题,孩子的自我中心化与成人的自私欲念风马牛不相及如何引导宝宝从完全生物学意义上的“自我中心化”走出来,逐步实现人的社会化,这是每一个父母面临的养育问题。从分享行为开始,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父母给宝宝树立榜样,在生活中多做分享行为。讲很多,不如做一件,宝宝还不能通过教导,理解分享的含义。www.Yjs21.CoM

●创造分享机会,可以让宝宝分发东西,给宝宝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营造分享后的愉快感,让宝宝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是鼓励宝宝学会分享的重要环节。

●树立分享行为的规则,让宝宝知道分享需要顺序、等待、轮流、平等、合作等规则挑战自我是宝宝最大的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最大的能力就是不断地挑战自我,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总是试图去做他不会做的事,了解他不认识的事物。父母要了解宝宝的这一特点,创造利于宝宝探索的养育环境。能走得很好的宝宝,不再满足走,而是要跑了;会跑的宝宝,不会只满足跑,而是要跳了,双脚跳,单脚跳,原地跳,往远处跳,立定跳远,跑步跳远,往高处跳,往低处跳,往前跳,往后跳,向左跳,向右跳。就一个跳的能力,宝宝能不断跳出花样,即使父母不给宝宝做示范,宝宝也会自己不断创新,发明出各种跳的动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长不要轻易拒绝宝宝


近日前,黄女士反映自己3岁的儿子毛毛自尊心很强。如果父母的态度让毛毛觉得自己“没面子”,他就以不高兴、哭闹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反抗。

比如,刚吃过晚饭,黄女士在厨房洗碗,毛毛就搬着小凳子过来,也要一起洗碗。如果黄女士坚持不让他洗,他就会很不高兴,甚至会搬来奶奶当“靠山”,一定要洗碗。

对此,广州市早教中心的吴老师指出,2~3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独立性也一天强似一天。无论做什么事,宝宝总要说上一句“我自己”,言外之意是不用帮忙,自己独立完成,其勇气足以令大人们吃惊。

而这时的孩子,也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被人家说“好”。为了得到家人和熟人的夸奖,大有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的架势。就像毛毛求助于奶奶,这时孩子的心理是“妈妈总是对我说‘不’,还说我小做不好,可她越这么说我就越想试试。奶奶不一样,她几乎每次都能满足我的要求,有时还教我做,我能像大人一样做事,让我觉得很自豪。”

吴老师指出,孩子自尊心的萌芽,是他们向上的内在动力,父母一定要细心呵护才对。因为,“不让做”、“不放心”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它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并对家长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使双方的关系对立起来。

建议1 适当满足宝宝愿望

对于那些宝宝力所能及、没有危险的事情,如洗碗、洗菜、摆碗筷、拿东西、扔垃圾……则尽量让孩子去尝试,父母还应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做。

当然,宝宝做这些事情时,有很大的游戏成分,但只要孩子玩得高兴,得到了“锻炼”,又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爸爸妈妈何乐而不为?即便是事后自己再麻烦一点“返工”,也是值得的。

建议2 温和语气解释原因

当然,也要让2~3岁的宝宝明白,确实有很多事情他们目前还不能做,比如独自搬比较重的东西、自己倒热水、自己安电插座、自己过马路等。

但父母在向宝宝说“不”时,最好同时向宝宝解释原因,并借助一些看得见或摸得着的事实,让孩子真正理解并牢牢记住。另外,爸爸妈妈的态度一定要温和、耐心,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

父亲不要轻易的当甩手老爸


对孩子而言父亲是一个大企业的老板是应该高兴的还是应该难过呢,我对与父亲不是大老板的孩子来说应该无法了解身为大老板孩子的的苦衷吧,那现在来了解一下吧。

年轻爸爸更愿承担育儿责任

Alex电子商务企业副总

36岁的Alex一直认为事业和家庭能够共同成功,他认为男性在育儿方面的主要作用不是身体上的照顾,而是在孩子性格的养成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上。这些性格品质将帮助孩子安稳地度过未来的生活困难!他结合多年的工作体会,总结了三条家训:认真、宽容和坚持。这三条家训,等到孩子会认字了,他会写上完整的注解!他认为只有做事认真才有价值,做人认真才有内容;而宽容的人对人对己才能具备良好的心态;坚持是哪怕小小的成功都需要的!幼儿教育

至于这些品质如何影响到孩子,他用四个字总结——言传身教!尽可能引导正确的言行,更多时候顺其自然,鼓励他正当兴趣的自然发展。四岁的儿子现在对电脑非常感兴趣,可能跟老爸从事的行业有很大关系!由于平时出差特别多,Alex可能要一两个月才会跟孩子见上一面,所以他非常珍惜和儿子相处的分分秒秒,非常认真地和他做游戏,一起看书。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一直是他的一个难点,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在年轻人居多的新兴行业,大家开始关注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他还曾经专门邀请了亲子专家为员工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三桌爸爸”是无奈之举

张阳销售总监

张阳的第一次婚姻由于诸多原因解散,留下一个女儿,由于小时候对女儿娇宠过度,而且前妻也没有很多时间陪孩子,所以正值青春期的女儿非常叛逆。前年与现在的妻子有了“爱情结晶”之后,他就发誓:这次一定不能错过孩子的教育!然而事业正处于成熟期,工作需要大量应酬,自己成了标准的三桌爸爸——办公桌、酒桌、牌桌,每天回家孩子都已经熟睡,只有一个星期一次的早教课,是妻子给自己的“死任务”!幼儿教育

虽然在心里,对儿子非常重视,但是一到做起来,看到妻子把孩子照顾得很好,而且孩子还小,于是在工作忙的借口下一次次错过与儿子相处的时间!出乎自己意料的是,他发现在这有限的相处时光里,儿子开始有意无意地模仿自己,开始是一些动作,后来发现性格上也有自己的影子。

其实张阳的惊奇一点不奇怪,父亲是男孩成长的榜样,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目标是当个男人,他需要周围有位男性作为效仿对象,因此往往模仿与自己性别相同的父亲,将父亲身上的特质吸纳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父亲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为人处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塑造自己。亲子教育

幼教专家认为,父亲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同样重要。女孩对男性的了解最早并主要通过对父亲的观察,女孩与异性的交往方式也受到孩提时代与父亲关系的影响。如果从小成天目睹父亲吃喝嫖赌放荡无度,女孩内心可能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还可能受此影响无法与异性建立合理的亲密关系,对婚姻、家庭失去信心。此外,当女孩发现父亲鼓励自己参加打球、钓鱼、爬山等传统男性项目时,她能在拥有细腻温柔等女性特质的同时,也发展了进取独立的男性特质,成为一个个性更完善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人;她还能抛弃性别刻板印象,更平等地看待男性和女性的能力。

父亲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不论对于孩子,还是妻子来说都是为以后的生活的保证,但是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全部么,相信父亲们通过对上面内容的了解希望以后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可以上点心。

不要对孩子说“反话”


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师急匆匆跑来向我诉苦:“J老师,这些孩子没法教了……”“怎么回事?”“刚刚进入午睡室前,有两个孩子做坏事,我就说把他们送到小班去好好学习一下。本来我以为他们会害怕,会记住这个教训,没想到我一转身的功夫,两个小毛孩自己走到一楼的小班去了,你说这怎么教啊?”孩子就是这样淘气又可爱,有时候他们往往听不懂大人生气时候说的反话,闹出不少笑话呢。

故事2:XX班有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真是让老师伤透脑筋。一天,小家伙又出状况了,老师对着他直摇头说“我真是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啊!”小家伙认真的回答“老师,那你就再想想办法吧!”

刚开始看到这样的故事,会心一笑,可爱的孩子总是让我们觉得那份天真、灿烂与纯真,那种早已离我们远去的优秀品质。

可再一想,我开始觉得苦涩,这个故事就像个冷笑话,就像一个墨西哥人说,“上帝很爱美国人,撒给他们广阔的领土,很爱中东人,撒给他们乌黑的石油,很爱俄罗斯人,撒给他们丰富的矿藏,很爱中国人,撒给他们勤劳的双手,很爱日本人,撒给他们无边的海洋……上帝最爱的还是墨西哥人,每样都撒了一点,但忘记撒给他们脑袋”(《吴稼祥:墨西哥害怕的是整个国家被隔离》)。好笑吗?可乐吗?答案是否定的。

育儿专家认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反话正说,是一种艺术,正话反说,是一种不幸。对小孩子说反话,会使小孩子迷茫,不知道大人们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教工作者,对孩子应该是真诚的,纯真的,就像一杯开水一样,不是以甜味去吸引人,而是靠一颗心。

反话,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下的语言形式,对于低龄孩子不能理解反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的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对孩子说反话,也会造成孩子怀疑一切的阴暗心理,认为大人们说话真真假假,难以捉摸,不能相信。甚至于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轻则疏远亲人,冷漠朋友;重则心灵扭曲,仇视社会。

育儿观念:家长请不要轻易为孩子许诺


育儿观念:家长请不要轻易为孩子许诺

新学期开始了,班里又陆续迎来了几位新入园的孩子,这让我们原本忙碌的开学的准备

又增添了不少的困难,听着他们的哭闹声又让我们回到了刚接收小班时的样子,好在他

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一周过去后,他们已经基本融入了新的环境,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这让我们紧张的心情稍微松了口气,在刚入园的孩子中有个叫崔靖浩的孩子特别吸引

我们的注意。

崔靖浩与别的新入园的孩子不同,他刚来到班里时,没有哭闹的现象而是非常的安静,

虽然他的妈妈说他曾上过幼儿园,但他转园后的表现的未免也太乖了,我和张老师在安

抚好其他孩子的同时也很注意观察他,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表现得很好,我们以为他真

正的融入了集体,同时他的妈妈想让他在幼儿园吃饭,事情就在他在幼儿园里吃饭的这

几天开始了,他开始了与我们的“对抗”,先是无休止的哭闹,再就是拒绝吃饭,几天

下来我们也被折腾得够呛,我们用尽了“哄”、“喂”、“讲道理”等所有的方法都无

济于事,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对他的妈妈做了沟通,可他妈妈的态度却很不屑,只是说他

哭一阵就没事了,但这样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我们接练几天找妈妈谈话、沟通,可也

无济于事。

现在的崔靖浩表现的好多了,已开始了在幼儿园吃午饭,苦恼的次数逐渐减少,这让我

们感到很欣慰,现在我们时时对他的好行为及表现表示鼓励,并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

,让他树立自信。这件事情之后我们也找到了他反常行为的根源在哪里,那就是家长的

轻易许诺,也许在我们大人心里随口说出来的话不算什么,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我们随

便说的话他们就会当真,崔靖浩来上幼儿园时他的妈妈就对他许下了很多的承诺,比如

:放学后我给你买XX;今天是最后一天在幼儿园吃饭,明天我们就回家吃等等,可是这

些诺言一句也没实现过,你让孩子怎能不反抗。家长们,想想自己为孩子许下多少诺言

,有多少是说到做到的,我们时时给孩子说不撒谎,要诚实守信,可我们自己有做到了

吗?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反话”


你有过跟宝宝说反话的经历吗?宝宝的反应是怎么样的?专家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跟小宝宝说反话,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并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非用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

宝宝个案:

上周末,五岁的洋洋和妈妈在客厅玩积木,洋洋正在用积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快到做饭的时间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你自己再搭会儿积木,就去看会儿书,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洋洋正玩得高兴,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叫起来:“不行,妈妈要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你不吃饭了吗?”“那也不行!”洋洋说着,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妈妈说完,气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这个孩子怎么听不懂大人的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害呢?

专家分析:

洋洋是听不懂妈妈的话吗?妈妈说的“要去做饭”的话,洋洋肯定是听懂了的,但是后来妈妈看到洋洋坚持让自己陪着玩,并哭起来,这时妈妈说的,“你哭吧,你使劲地哭吧!”这句话洋洋是没有听懂的,因为洋洋在妈妈说完后,反倒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记得我听一位小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上课铃响了,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报告!”三个孩子站在班级门口向老师大声喊着。“哟!你们还回来呀,再玩会儿去吧,别急着回来呀!”三个男孩听完,转身就向外跑。“回来!”老师哭笑不得。后来,校长帮着老师分析:闹出这个笑话,错不在三个男孩,而是因为教师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这个老师原来经常教高年级,说“反话”学生也能听出来,等到再教低年级时,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孩子听不懂老师说的反话,才闹出这样的笑话。

洋洋的妈妈也是犯了相似的错误,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的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孩子自私小气不是错


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不断学习分享、学会分享和乐于分享的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不自私,变大方了。慷慨的孩子很可爱,父母也会觉得很有“面子”。但“无私之苗”并不是一朝一夕长成的,它需要我们耐心等待,着意培养,更需要我们了解孩子为什么自私,以及如何让孩子自愿去分享。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与交往经历的增多,孩子会慢慢走出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学会分享。因此,当我们在担心孩子会不会成为小气鬼时,不妨先考虑一下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天生有利己倾向,利他思想与行为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养成的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等待。当然,不失时机的引导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这样来分享

那么,在孩子学习分享的道路上,父母能做些什么呢?

1.再耐心一点

家长必须明白,无论孩子是不是独生子女,无论你对孩子实施了多么高明的教育,孩子都会经历一个从自我中心化到去自我中心化的发展阶段。从自私到无私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成熟,逐渐从只能关注自己到能够自我满足并有能力去关注别人。

因此,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当孩子不具备分享的能力时,我们需要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2.拒绝也可以

勒令孩子让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或干脆替孩子做主分割属于孩子的“财产”,对孩子无疑是一种伤害。只有当分享出于自愿时,才会感到快乐,而不是来自父母或外界的压力。“自私”也可能因此而变本加厉。

当孩子面对分享任务时,拒绝或接受都是应该被允许的。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这种选择。

3.每个人都有

如果有一个适合分享和鼓励分享的环境,孩子的行为会更倾向于分享合作。

孩子的无私往往建立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让出自己手中唯一的东西是很难的事情。但如果相同的东西有很多时,他也许就会考虑分给别人一些。在孩子共同游戏时,同类的物品应准备得充分一些,并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懂得,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而能获得很多的快乐。

4.接受孩子的分享行为

溺爱是孩子不良品行的来源之一,也是独生子女养育中遇到的最大障碍。缺少兄弟姐妹,现在的孩子比过去更难学习分享。

不少父母主动地将好吃好穿好玩的全部让给孩子,以此来表达对孩子的重视和爱。不料,这样的行为却养出了一个个独食独占的小霸王。因此,当孩子偶然表现出分享行为时,成人就不应该再矜持着“大爱”情结,做出不必要的推辞,说出类似“宝宝自己吃”“我们不要”等话语。这样做只能强化孩子的独享意识。

5.做慷慨的爸爸妈妈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一边在教育孩子要大方,而自己却又表现得很自私,那自然也不会养育出一个大方的孩子。如果父母行为慷慨,对邻居热情,对弱小的人会报以关怀,对遇到困难的人总是不吝啬帮助,这对孩子而言是无形的教育财富。即使没有刻意去教孩子如何无私,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个慷慨的人。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不断学习分享、学会分享和乐于分享的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不自私,变大方了。慷慨的孩子很可爱,父母也会觉得很有“面子”。但“无私之苗”并不是一朝一夕长成的,它需要我们耐心等待,着意培养,更需要我们了解孩子为什么自私,以及如何让孩子自愿去分享。

相信《不要轻易说孩子自私》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说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孩子故意调皮捣蛋,有时会对提问的孩...
    2020-12-2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
    2021-07-05 阅读全文
  • 不要轻易错待一个孩子 对于上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好动的时候,他们不会听话地坐在自己的板凳上,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性就是好动,不听话、调皮、捣蛋。我们的文治小朋友,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长的很帅的一个小男孩,可是就是不听我...
    2021-09-09 阅读全文
  • 孩子们之间不要轻易作比较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搬来优秀孩子的事情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是应该的,但是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 现在的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之外,还要报那么多班:舞蹈、音乐、英语、书法等等等等,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这...
    2021-10-11 阅读全文
  • 不要轻易给孩子换幼儿园 又到幼儿园新生入园报名时,有些已经上幼儿园宝宝的父母对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不满意,希望趁机给孩子转一所更好的幼儿园,而且有的孩子已经转了不止一次园了。转园,对孩子到底好不好?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或教师,当...
    2021-05-11 阅读全文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孩子故意调皮捣蛋,有时会对提问的孩...

2020-12-26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拒绝孩子的提问 幼儿园里的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对不懂的事情爱问个为什么,包括我们的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事情,面对孩子的提问,有时我们觉得很烦,心里总认为这时有些...

2021-07-05 阅读全文

对于上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好动的时候,他们不会听话地坐在自己的板凳上,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天性就是好动,不听话、调皮、捣蛋。我们的文治小朋友,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长的很帅的一个小男孩,可是就是不听我...

2021-09-09 阅读全文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搬来优秀孩子的事情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是应该的,但是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 现在的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之外,还要报那么多班:舞蹈、音乐、英语、书法等等等等,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这...

2021-10-11 阅读全文

又到幼儿园新生入园报名时,有些已经上幼儿园宝宝的父母对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不满意,希望趁机给孩子转一所更好的幼儿园,而且有的孩子已经转了不止一次园了。转园,对孩子到底好不好?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或教师,当...

2021-05-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