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可以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发布时间:2021-03-31 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 幼儿园游戏价值 教育孩子笔记爱可以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这是让孩子愿意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基本的东西。
有些人认为,经常表扬孩子,孩子才会拥有自信。我觉得接受孩子比表扬孩子更重要。接受孩子,就是不管他是什么样的,我都接受你,而不是你能给我挣面子、让我高兴的时候我才接受你。当孩子知道妈妈能够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时,他才自信。
如果光表扬,滥用表扬,也会出现问题。我儿子爱玩乐高积木,他想像力非常丰富,搭的东西我和他爸都搭不出来,特别好。有一次儿子拿个大飞机过来了,问妈妈:“我搭得怎么样?”我说挺好,挺好。儿子说:“妈妈你还没表扬我呢!”我一下意识到“表扬滥用”的问题。表扬滥用就会让孩子不去注意活动本身给他带来的快乐,而是从别人的表扬中去寻找满足。我意识到我滥用表扬了,就对他说:“你搭这大飞机,搭得这么漂亮、这么好,你自己看着高不高兴啊?而且你在玩的过程中,一会儿想这么做,一会儿想那么做,最后都完成了你的想法,你高不高兴啊?”儿子说:“高兴啊!”我说:“这就是对你的奖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该实现的是自我价值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道德经》
读过《道德经》的朋友,对上面的这段话一定非常熟悉,那么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简单的翻译就是:生养万物却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其所能却不恃为己功,滋长万物却不主宰它们,这才是最深的德行。在这部距今两千多年的经典著作中,老子不止一次提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他想传递的是什么?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
父母赋予孩子生命,并把这个小生命带到了人间;父母不辞辛劳悉心养育,让孩子体会到无私的爱与关怀;父母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帮助孩子走向成人之路。的确,不可否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付出了太多,但这些都无法抹杀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存在,有着独立的人格和追求,他们不是家长某一项附属品。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多家长都懂,也认可,他们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不属于自己,但是,当他们在生活中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时,却往往与之背道而驰。
孩子的选择还是家长的选择?
很多家长可能曾听到看到或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师反馈说你家孩子和班上的差生总在一起玩,最近表现不太好。家长顿时感觉心急火燎,生怕孩子被带坏,于是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远离“坏孩子”,如果苦口婆心的劝说不管用,就会使用绝招“必须听我的话,不听就得挨打”。
很多家长可能也曾听到看到或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渐渐长大,对班里的异性同学产生了好感,不小心被家长知道后,有的家长不问缘由,不顾孩子感受,总之,不管三七二十一,棒打鸳鸯,还有的家长一哭二闹三上吊,甚至以死相逼,让孩子“回头是岸”,安心学习。
很多家长可能还曾听到看到或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的兴趣特长明明希望选择A大学的B专业,可是家长认为那是没出息、没出路、没未来的专业,于是游说孩子选择C大学的D专业,更有甚者,怕孩子不听话,悄悄做主给孩子直接填报了志愿,孩子本人却被蒙在鼓里。
类似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不少父母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没有独立的判断,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因此使用家长生养孩子的特殊权利去影响孩子,甚至主宰了孩子的重要选择。
然而,这样的家长,您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是否明白了孩子的初衷?是否了解了孩子的需求?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愿?是否懂得该为自己人生负责的人是孩子,而不是家长?
孩子失败家长丢脸,孩子争气家长功劳?
还有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惯性思维,他们把孩子的成功或失败和自己的颜面捆绑在一起:孩子表现的不好,被老师批评,或比别人落后,家长会感觉颜面尽失,无法面对;孩子表现的好,在各方面拔得头筹,家长则会自鸣得意,认为一切成绩离不开自己教育有方。
不用多说,这样的家长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一幅作品,代表了自己的脸面,当作品被人称赞,就会风光无限,当作品创作失败,就会无地自容。
带着这种思维模式家长,如果足够幸运,“创作”出了一幅优秀的作品,那么问题似乎还好解决,可是,这么要强的家长假如不幸“创作”失败,那么,那种挫败感、甚至是一种羞耻感,就会完胜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关怀,并将家长和孩子一起拉入无限恶性循环的深渊之中。
因此,当您因为孩子的表现而感觉到丢脸时,是否该反思一下,孩子对于您来说,是什么?
亦师,亦友,如此,甚好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三句话深深的道出了父母和子女之间本该有的关系,父母不是造物主,不能主宰孩子的一切,孩子也不代表着父母的成功与失败,孩子该实现的是自我的价值,而不是证明父母的价值,因此,正确认识孩子的独立性,才能更好的建立和谐融洽,积极阳光的亲子关系。
可持续发展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尊重对方人格,平等相待,亦师亦友。相信国内的家长多少都对西方的教育方式有所耳闻,为什么如今很多人推崇国外的家庭教育方式?答案也许正在于此。
举个阁主身边的例子,阁主认识一位60岁的美国大爷,在他年轻时就取得了大学学位,如今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人力资源总监。而后,阁主认识了这位美国大爷的儿子,一个没有大学学历,几年前还没有一个稳定的职业,白天在海边冲浪,晚上在酒吧当服务员的35岁的美国小伙子。
不知道这种状况对于国内的家庭来说,是否早就已经炸开锅了?然而你猜对于美国的家庭结果如何?
在分别和他们聊过之后,阁主发现,美国大爷认为,只要孩子们有正确的是非观,能够独立生活,养活自己,一切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虽然有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孩子们有的想法比较疯狂,无法理解,但是最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们开心。而美国小伙子,让阁主感到惊讶的是,他反复的说,他的父亲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非常开心。
如今,虽然不知道是出于生活的压力还是个人的追求,这位美国小伙子已经开始继续读书,准备考取学位,也已经找到了一份稳定的职业,于是每周用来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大概有50小时。也许你会说,35岁才开始,是不是有些晚了?但阁主用最近看到的一句话来回答你,当你自己真正想做一件事时,自律就会成为你的本能。
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
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家庭角色,当他们调整好自己的视角,修正错误的思维方式后,便能够强有力的帮助无知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帮助孩子在迷茫时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万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没有什么价值可以实现,每一步小小的积淀,都会成为他们日后成就自我的推动力。
家长的重任不在于成就孩子本身,而是在于帮助他们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世界,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小处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学会听到他们说的话,看到他们的努力,认可他们的进步;学会和他们商量,给他们建议,鼓励他们独立选择并承担结果;学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陪伴他们一步一步的去实现。
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远远难于让孩子实现家长的价值,各位家长,你们准备好了吗?
育儿心得:我们可以帮孩子多少?
今天中午,听同事在讲她女儿昨天放学回来,鞋子都湿透了,我听了很惊讶,忙问你家都上小学了,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同事说昨天她们班主任老师让她们打扫卫生,外面下雨,地上湿的,踩来踩去就湿了,因为学校有规定,出了宿舍就不能回去,所以捂了一下午,里面的袜子全湿了。我听了很纳闷:“虽然学校有规定,但孩子鞋子湿了,跟班主任汇报下,班主任老师肯定同意的呀,这大冬天的孩子怎么能受得了啊?”同事无奈的笑了:“你以为还是在幼儿园啊,他们老师其实也不怎么同意,小学的老师哪会向我们一样随时查看孩子的衣物什么的啊,她们才不愿烦这么多事情的。再说她也不敢跟老师说。”
我听到这儿,非常不能理解,但同事们都说到了小学就是这样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又联想到我们现在。分分钟的去观察孩子,一经发现孩子有任何情况就立刻动手帮助孩子,连让孩子动嘴都不需要,因为我们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有这样才是一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可在这一刻我迷惘了,突然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太主动,让孩子失去了为自己“诉苦”的机会,一次又一次的失去这样的机会导致孩子有了困难不会自己去说,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如:以前我们班有个姗姗的女孩子,她是小年龄,每次妈妈来接她,都跟我们老师说,我们家孩子太小了,什么都不会,一定请你们多照顾点,所以每次去上厕所我都帮她拉裤子,脱裤子,以至于有次我们老师因为忙环境布置,所以孩子上厕所的时候没有过去,那次姗姗小便在身上了,问她为什么,她说了一句让我们苦笑不得的话,应为老师没有帮我把裤子拉下来,当时的我觉得这个孩子太可爱了,可选择回过头来想想,这件事是不是我开头就做错了呢?
再如班上有小朋友尿裤子,一边这个小朋友自己是不会来告诉老师,要么是其他小朋友来说,要么老师自己发现。但结果肯定是老师直接过去帮她把裤子换掉,怕他受凉,这样久而久之会发展成什么样?是不是也会遇到冬天穿湿鞋子的事呢?
如果我们的孩子,我们老师也像游戏指导那样,蹲下身做孩子的朋友:“呀,你的裤子怎么啦?冷不冷呀?怎么办呢?”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让他们自己来请我们帮忙,那么这个孩子以后遇到湿鞋子的事,她是不是会去请老师帮忙打个电话给爸爸妈妈呢?
通过亲子阅读,可以让孩子更勇敢、有自信
什么是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孩子和父母通过书和阅读建立联系,增进沟通,丰富孩子的课外阅读。宝宝与父母一起阅读,可以共同汲取知识,共同进步,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增加了,感情也会递增,可以共同收获读书带来的欢笑与共鸣。通过亲子阅读,可以让孩子更勇敢、有自信、对知识的渴望,最后收获快乐的果实。
亲子阅读的好处
关键期
3-6岁是父母培养儿童阅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开始慢慢形成,孩子开始接受新的知识,认识他们眼中的社会,所以父母要有效利用这一时期,充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当然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以适当阅读,但是要慢慢培养,不可过分要求,太心急。
好处
1.亲子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口才和表述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情操,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爱好和习惯。
2.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独自思考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在小时候就奠定了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3.亲子阅读可以让小朋友更喜欢与父母交流,体会到他们对自己的亲情和爱,感受到母爱和父爱的伟大,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这对宝宝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4.亲子阅读可以通过很多方面开发孩子的脑力。阅读不但可以增加阅读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全方位的激发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起着启蒙的作用。
5.亲子阅读可以促进思想乃至心灵上的交流,产生共鸣,从小培养,到长大后,孩子会更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思想,更愿意交流。
怎样开展亲子阅读
1.父母应提前熟悉内容
和孩子共读之前,父母应该提前熟悉内容,自己翻阅一下,思考书本传达了什么知识,和孩子共读时应该怎么朗读让孩子更有乐趣,更好掌握。父母不能应付一下就过去了,应该用脑用心。
2.固定读书的时间
安排读书的时间,不要一直变动,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个很好的习惯。不需要每次阅读的持续时间很长,讲究效率,只要认真和专注地读10分钟,就会很有效果,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3.朗读要富有感情
和孩子共读时,注意朗读的速度不用过快,可以模仿少儿节目中主持人的朗读方式,改变音调来读不同的人物,面部表情可以生动夸张,读到精彩部分时,可以故意慢下来,吸引孩子,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
4.阅读时可以玩耍
孩子的年纪过小,在阅读的时候难免会坐不住,爱动,这时父母不必头疼孩子爱玩的天性,他们在玩的时候,同时为他们朗读。阅读书籍也可以随着他们的喜好,可以读一会儿,然后逗他们笑,书籍对于这时候的孩子可能只是玩具,家长只需要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亲子阅读的技巧
1.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书籍,不要过分追求专业性。
2. 父母可以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比较强烈的欲望,共读是让孩子发现读书的乐趣。
3.孩子出生后就可以和孩子共读,要慢慢培养,不可过分要求。
4.让共读成为一种习惯,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共读,时间不必太长,可以选择在晚上睡觉之前。
5.和孩子共读时,可以模仿少儿节目中主持人的朗读方式,改变音调来读不同的人物,读到精彩部分时,可以故意慢下来,吸引孩子。
6.父母应提前熟悉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可以尽可能的把更多的乐趣带给孩子。
7.从少量的字开始,逐渐的增加,让他渐渐熟悉,并且爱上阅读。
8.可以把读书和音乐结合起来,也可以在阅读中做游戏或者扮演某个角色,这样小朋友就可以体验到读书的欢乐。
亲子阅读的注意事项
1.坚持共读。天天共读,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个很好的习惯。不需要每次阅读的持续时间很长,讲究效率,只要认真和专注的读10分钟,就会很有效果,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2.孩子出生后就可以和他共读,要慢慢培养,不可过分要求,不要急着教孩子识字,让孩子有压力,共读是让孩子发现读书的乐趣。
3.父母为孩子挑选阅读的书籍,应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需求,还应挑选这个年龄段孩子可以看得懂的书籍。可以带儿童一起去选购,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在这基础上,再自己判断可否购买。选择的书籍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某个方面。
以爱来施教,让孩子懂得感恩(家庭教育篇三)
对幼儿来说,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应给孩子充足的爱,让孩子得到爱的满足,体验被爱的乐趣,只有心里充满了爱,她才会去同情别人,关心别人,同时要以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随时随地的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学会施爱!以下是我在教育我家孩子时的一点方法与经验:
我觉得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充分取得她的信任。在我家,除了上班,我坚持做到自己带孩子,这样的话对她的脾性完全能掌握。正所谓因才施教嘛。自从我家杨杨上幼儿园以来。每天回家我都要主动问一下她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有时问到她反感的事就不问,先问她感兴趣的事。从一开始的我在问,她在答,到现在有时我还没问,她就主动对我说:“老师今天表杨我了;谁今天不乖,哭了;谁的尿尿在裤子上了”等等。我相信有付出会有所回报。
其次锻炼孩子,能做的事自己做。就拿我家杨杨洗脸,刷牙来说吧,就在上幼儿园没几天,有一天晚上准备刷牙了,她突然对我说:“妈妈,妹妹自己刷,老师这样教的。”她还有模有样地“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等她刷完衣服上弄得都湿掉了。但我想人本来就是从不会到会,从失败到成功的。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学习。现在,她还自己擦脸,洗完脚都是自己擦。(虽然孩子擦完了,大人还要再擦一遍)但是为了孩子,我也不厌其烦。自从上学以来,在幼儿园老师和阿姨的教育下,杨杨也变得懂事多了,这次在学校自理能力比赛中得到了“能干宝宝”称号。
在平时的的生活中,我都是刻意地在她家面前做一些事情。如上下班主动打招呼;在家时打扫卫生时,也要求她拿块餐巾纸,要她把玩具,电子琴上灰尘擦一下;帮忙洗菜时,给她一点残叶,让她一边玩,一边学洗菜等等。虽然每件事不是做是尽善尽美,但我会一如既往坚持下去。要学会分享,懂得感恩。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喝喜酒,带回家好多喜糖,回家路过隔壁阿婆家,她早就跑过去,拿出糖“阿婆,糖给你吃”阿婆开心的说“哦,妹妹乖来,谢谢啊”“不用谢”说完一蹦一跳地回到我身边“妈妈,妹妹给阿婆吃糖了。”我会心地笑了“嗯,乖囡囡。”这时我才想起几天前,阿婆给了她一个萍果,小家伙还记得呢,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报。有时候,看见小区的小朋友,还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大家吃,看见熟人也主动打招呼。别人的一句“乖囡囡”她比谁都笑的开心。
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只是平常生活中的琐事
,也已经体现了孩子的一颗爱心。孩子还小,要学习地方还很多,可塑性也很大。在怎样教育好孩子上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但我相信,杨杨在第一幼儿园这个充满爱的摇篮里,在幼儿园老师和阿姨的培育和关怀下,一定会成为“金子”,一定会开出爱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