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教练
发布时间:2021-03-31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运动员在大赛来临之际都会与教练一起集训。集训最重要的目的是,与教练一起生活,让教练掌握选手的日常起居,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调节管理,结果往往会使选手的成绩提高。不仅仅是跑步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教练通过与选手一起度过日常生活来管理他的生活习惯,由此培养出更强的运动选手。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一想马拉松的情景。马拉松要跑完42.195公里的漫长距离,据说如果一开始不跑在先头集团里,最后是很难第一个冲刺的。也许你会认为,即使开始跑在后边也极有可能挽回不利局面,但是,在实际的马拉松比赛中,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所以,要使马拉松选手在开始的10公里内跟紧先头集团,培养他的“基础体力”十分重要。
开始的10公里内处在先头集团的话,他就会被这个集团拉着不断地往前跑,渐渐巩固自己的位置。
同样,培养一个优秀孩子,也跟马拉松选手一样,大概在他10岁之前,父母要像教练那样培养孩子学习的基础体力,然后他就极有可能被同一集团的优秀朋友们带着跑向终点。
那么,如果一开始就拍着孩子的屁股让他跑,又会如何呢?——那样的话,会有可怕的后果。
没有基础体力的孩子如果一开始跑得太快,甚至跑到第一的位置,就没有力气坚持到最后,有可能中途放弃。所以,对教练来说,不仅要培养孩子进入先头集团的基础体力,还要让他具有跟先头集团一起跑向终点的“持久力”,这是教练的重要使命。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首先要让孩子从小就具备在“优秀儿童”的集团里一直学下去的持久力。这是父母的使命。(www.799918.CoM 好句摘抄网)
如果一开始没有进入先头集团,过后再想迎头赶上,成为学习好的孩子,是非常艰难的。跟落后集团的孩子在一起的话,总是觉得逃一天课也没什么,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养成坏习惯。
另外,人其实还不是那种坚强到可以独自一人孤零零地努力的动物,如果他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只能靠自己,恐怕是不能成功的。只有在集团中被拽着往前走,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通过跟紧先头集团的节奏,有可能更加增强自己的“学习持久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要成长,父母怎么做?
4日,省图书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公益讲座在举行,40摄氏度的高温,依然没阻挡住家长参与学习的热情。
家长们纷纷发问:在社会发展加速、竞争压力增大的大背景下,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温良恭俭会不会受欺负?强势霸道是不是更易成功?是放手让孩子摸爬滚打,还是尽力包办铺平通向成功的道路?……
“人格补钙”
就读小学三年级的小A放学一回家,就对着妈妈大发雷霆:“你为什么不帮我把直尺准备好?老师上课要我们准备直尺,全班只有我没带。我恨你!”
面对孩子的呵斥,这位妈妈诚惶诚恐,连番道歉,还要保证绝不再犯。
“或许在部分家长看来,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传递的危险信号却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小A的责任意识十分薄弱。”某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说,在现代社会,不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都是呵护有加。这是人之常情,可遗憾的是,在这过程中,不少家长常不知不觉就忘记了该扮演的角色,将原本属于孩子的锻炼机会都一股脑儿抢过来。不知不觉中,孩子不仅未得到锻炼,反而丧失最基本的责任意识、独立意识,弱化成人必备的人格要素。家长应从日常生活入手,给孩子压担子、定规矩,不放过每一件小事,才能抓住每一次为孩子“人格补钙”的机会。
放手成长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敏感期,都会有特殊的探索欲。然而,总有一些家长怕孩子受伤害,习惯于为孩子包办一切,却没意识到,这样做看似完美地解决了近忧,却为孩子的未来埋下更深隐患。
在讲座上,该负责人分享了一个案例:B小姐出生于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其他一切生活中的问题都不用过问。
然而,B小姐虽然取得研究生学历,但她的父母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她已完全习惯于依赖父母。现在,她的父母一天24小时都要保持手机开机,因为女儿随时都会来电要他们做事情。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去成长。”比如,幼儿期的孩子喜欢摸东西,聪明的家长会故意将有烫感又不会烫伤孩子的开水放在低处,孩子摸过一次以后,不仅明白了“烫”,而且以后也会小心防备被开水烫伤。注重教育的方法,注重引导,注重总结经验,家庭教育其实没那么难。
引导思考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强大,可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才能让其不失阳光温暖、健康向善呢?
“家长首先应正确理解强大的含义。真正的强大不是好勇斗狠,比的是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人际和熟练的技能。”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合作的社会,良好的合作才能更好地竞争。不过,要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仅凭家长耳提面命显然不够。“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去领悟和体会,家长要做的就是不断向孩子发问。”
市民黄先生的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时,总会有别的孩子来抢他手上的玩具。“我该不该教他反击呢?”黄先生十分苦恼。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急着告诉孩子怎么处理,不妨先问问孩子:别人抢你的东西,你该怎么办?”该负责人说,“也许有的小孩会说抢回来,也许有的小孩会认为要回家锻炼身体,长得壮壮的,以后别人不敢抢……专家说,即使有的答案会不尽如人意,家长依然可以继续发问,比如,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不停地发问,不仅能引导孩子持续思考,也能启发孩子寻找到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家长再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惊喜。
为了孩子,父母有话好好说
多数母亲是以幼儿的需要为取向去照顾的,作为一种互动,幼儿依恋母亲并关注其情绪状态,以此来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她随时在观察妈妈的各种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假设爸爸妈妈脸上的表情与往日不同,说话的声音尖锐而高昂,她就觉察出差异了。于是,她的担忧就以哭泣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宝宝视爸妈为安全基地,为了孩子务必达成"停火协议":
1:爸妈间的争执应当尽量避开孩子
假如孩子经常目睹爸妈之间的互相谩骂、取笑对方、互揭伤疤,甚至动手打架,那么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女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沮丧;而男孩子则可能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生争执。
二:尽量控制语音语调
爸妈有时因为对1些事情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说话声音大,孩子的感觉却是爸爸妈妈在大吵,她们不再彼此相爱了。特别是那些十分敏感的孩子,爸妈间的轻微冲突也会让她们十分紧张,对她们造成压力。因此,当着宝宝的面,要控制语音语调。
三:爸妈争执后应留心观察孩子的态度和反应
爸妈在争执后假如发现孩子变得内向,并出现1些诸如头疼、胃疼等症状,或是脾气变得暴躁,动不动就会和小伙伴吵架。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爸妈的争吵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她们焦虑、紧张。这种情况需要给宝宝更多的安抚,假设爸爸妈妈1起带着宝宝外出游玩,或者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来减轻她的心理压力。
四:让宝宝看到和解的一面
爸妈有责任向孩子灌输这样一个道理:住在1起的人们难免也会意见不和,会有摩擦和矛盾,这时应学会彼此体谅。不管爸妈在孩子面前争论得有多么激烈,事后应当向孩子承认您们刚才的行为不太理智,大吼大叫是不对的,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保持冷静。应当让您的孩子目睹您们在争吵之后的彼此体谅和和解,这会使她们懂得道歉、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带给她们来自于爸妈和家庭的一种安全感。
假如是比较小的宝宝,爸妈担心她们不能完全理解说教的内涵,可以当着宝宝的面表现得亲密一点,以此来证明爸爸妈妈还是相爱的,也是爱她的,这样会给宝宝更直观的安全感觉,使她们对这个世界,对爸爸妈妈拥有更多的亲近与信赖!
初为父母,做好孩子的“良医”
初为人父母,完全没有经验,孩子出了点问题,自然容易恐慌。但是既然有勇气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就不能遇事恐慌,天性容易恐慌的,也应该学着不要恐慌,要学会理智地思考。孩子一咳嗽感冒马上就跑医院,包一大堆药回来,其实往往不是给孩子治病,而是出于家长的懦弱和胆怯——孩子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办啊?其实孩子出的问题往往都很小,是家长内心的恐惧大。
做一个勇敢的、有理性、有常识的父母,对孩子终生有益。
我曾经在医院看到一个母亲,抱着七八个月大的婴儿,跟医生诉说孩子昨晚咳嗽了。我看看那婴儿,精神健旺,面目红润,但是医生照样给开输液的单子。我站在那里,似乎已经听到了婴儿被扎针时的拼命嚎哭,似乎已经看到了母亲疲惫不堪地抱着吊着盐水瓶的活泼婴儿东走西走千方百计转移他注意力避免他把针弄掉的情景。她如果敢于负一点责任,听孩子咳几声,耐心观察孩子几天,孩子可能就自愈了,何至于来此一起吃苦头。
我在悉尼的家庭医生跟我说,一般来说,孩子如果精神健旺,就不必太操心,保证他有足够的水和休息,普通的感冒咳嗽都可以自愈。只有孩子精神萎顿,出现剧烈呕吐等症状的时候,才需要立刻去见医生诊治。这也是我敢于“负责任”把恢复了精神的天泽接回家的原因。我一般不会把孩子送去医院输液,而输液后,如果病情有好转,我会要求医生给他吃药而非继续输液。我的两个孩子都对抗生素过敏,吃上一天就会腹泻,结果医生只好尽量不开抗生素,而普通的感冒,孩子难受上一两天,烧也就退了。所以,不是所有的感冒发烧都必须用抗生素。
我的阿姨在每次孩子发出第一声咳嗽后就建议我带他们去医院。我说感冒无药可治,过7天就会好,阿姨就很着急地说,可是孩子这样受罪啊。我说我不介意孩子受罪,孩子现在受点小罪,对他一辈子有好处。
现在,孩子感冒发烧我一般都不会去医院。我会准备一瓶退烧药,等到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时给他吃。在此之前,我会给他们用温湿的毛巾擦身,让水分带走孩子身体的热量,物理降温。
一次北辰重感冒,吃过退烧药后也不降温,我在黑暗中守着他,给他不间断地擦身,同时无数次地告诫自己要挺住,如果去了医院,就是输液,而深更半夜的,不能查血验证是什么样的感染……现在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休息……清晨,热度下去了,北辰起床,正常地吃饭,玩耍。
那一夜漫长,辛苦,担惊受怕,但是,值得。
带孩子看医生,一定要用脑子而非心来看待医生的诊断。你如果每次都轻易动“心”,那么你往往会被医生的某些判断和言语折腾得忐忑不安,不知所措。而如果用脑子来思考,在逻辑和因果之间做个聪明判断,幸运的话,也许你可以“救”了你自己和孩子。
在“身经百战”之后,我和先生已经懂得用怀疑的态度来思考来看待医生的种种判断,也开始懂得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来印证我们的怀疑。
去年年底的一天,北辰的学校忽然打来电话,说北辰身上起了疹子,怀疑是天花,让我们立刻带去看医生。我们风驰电掣地赶到学校,北辰单独在医疗室里玩,看上去精神很好。我们立刻舒了一口气,这可不像生病的样子。看看他身上的疹子,我觉得好熟悉,每个秋天他都是这样的,年年生天花,不可能吧,他打过天花疫苗,而且天花是生过一次,终生免疫的。
但为了让幼儿园放心,我们还是把他带到附近的地区医院。皮肤科一位懒洋洋的男大夫把北辰看了看,问有什么问题啊?我们解释说学校怀疑他有天花。大夫立刻来了精神,再看北辰脸上的几个红点,说,嗯,像是天花,一定是天花。需要隔离21天,国家政策,你们的姓名住址?我要上报。
我们问他,有没有什么方法确诊,他说,没有,只有依靠外观来判断。
回到家,我和先生立刻上网,先查看天花的各种症状,北辰完全不像,再看检测手段,足足有4种!那位男医生分明在信口雌黄。他完全不考虑,如果北辰因为他毫不负责的一句话而在家隔离21天,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大的影响!
第二天,我们带北辰去了另一家更大的医院,先是内科主任看,左看右看,结论是感冒,湿疹。再去皮肤科看,湿疹。是不是天花呢?不是,湿疹!
好父母,好孩子,都需要有好情商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说:父母必须要有高情商,我也是这样认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孩子一直都是在模仿我们成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多时候我们缺少自我反思的勇气,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但是往往是我们这种自大和自负影响了我们的孩子成长,我们一直在要求孩子必须做到这,做到哪,但是自己一直都做不到,那如何是好呢?所以,育儿先育己,以身作则,做一位好榜样的爸爸妈妈,让你成为孩子的骄傲,做一位好父母,作为一位高情商的父母,让你的宝贝也和你一样有高情商,在未来的路上如鱼得水,顺顺利利,健康成长。
这是今天在微博上面摘录,高情商父母拥有的六种能力:
1、能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并拥有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
2、坚持做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3、爱现实中,而不是期待中的那个孩子。
4、面对当下而非沉迷过去地处理亲子关系和问题的能力。
5、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
6、信任孩子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
作为父母,你先自我衡量一下你能做到几条,首先你能不能做到接纳自己的不足,能不能做到一直在追求进步和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呢?
还有你能不能接纳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去一步一步坚持下去?
。。。。在这里不一一询问,有的爸爸妈妈说我能做到,但是你是否能一直坚持做下去?之前在一本书看了21天法则说:
21天法则:
21天法则,是通过21天的正确重复练习,养成一个好习惯的一种方法
据研究,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当然,21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我们是习惯的动物,我们百分之九十五的行为是通过习惯养成的。坏习惯就像一条太多漏洞的破船,任你想尽办法,也无法组织它下沉,那么你为何不弃船逃生呢?
习惯就是习惯,丢弃它并不容易!任何人都无法把它一下子抛出窗外,而你要像下楼梯一样,一步一阶,慢慢去改。要改变你的坏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实行21天法则。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边的优秀希望您先坚持做好自己,在去要求孩子,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和你一样边的优秀,如果你都做不到的,请不要去要求孩子好吗?也许我在这里不应该要求你必须做到,但是你可以尝试着去慢慢的改变,每个人的性格天生就很难改变,但是如果你想改变,我相信相信的力量,你一定可以,从21天法则开始练习,从自我的情商能力开始,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变了,你的孩子也变了,情商高了,孩子的朋友多了,变得开朗了。。。。。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獒述,希望你的改变能给宝贝带来快乐和成长,这个过程不就是自我成长,育己的过程啊,对吗?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说: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情商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情感能力,缺乏自我意识,不能处理悲伤情绪,没有同情心,不知道怎样跟人和谐相处,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养育孩子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与还不算成熟的年轻父母相处。作为父母的我们,则在抑制我们的需求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的过程中磨平了棱角。养育孩子会自动提高我们的情商,使我们成为更合格的父母。
在于孩子接触交流时,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对孩子充分的信任、对孩子充分的尊重、凡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多给孩子赞赏、给与孩子更多的鼓励。我们相信通过您的改变,孩子会无形中发生变化;
那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呢?
首先,学会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去管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自信;
第三,要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好心态很重要;
第四,父母建立自己的圈子的同时,让孩子也建立自己的小伙伴圈,增加互动交流;
。。。。。。。
以上仅仅是情商小的一些方面,情商的书籍也有很多,建议爸爸妈妈多去学习和自我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让您的孩子成为栋梁,首先您应该做到。未来你会是孩子的标杆和榜样,其实身教胜于言传,不信你和孩子一起来比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