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们要教好孩子说话

发布时间:2021-08-09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

如何教孩子学说话

3岁前是孩子学说话的宝贵时期,因为3岁前是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人类说话能力是在后天所获得的。一个听与发音器官健全的孩子只有处在有语言交流的环境中,即有人和他说话,孩子语言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孩子到3岁都应学会说话了。所以教孩子学说话成为出生后前3年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0-3岁孩子经历的语言发展过程大致如下:

(1)0-2个月的孩子已经开始了吸收性学习

孩子对外在的语言虽尚无反应,但孩子的内在吸收性心智已开始了,已经开始了对语言的吸收性学习;

(2)2-3个月的孩子就会寻找说话的声音

2-3个月的孩子对成人说话的声音孩子会转头寻找;

(3)4个月:孩子的眼睛会盯着成人说话的嘴

(4)4-6个月:孩子会试着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5)6个月:孩子能从各种声音中分辨出熟悉的,有意义的声音。如妈妈的说话声;

(6)10个月:孩子能听懂大部分的简单口语,但尚不能用口语回答,但是能做出相应的动作;

(7)12个月:孩子能够开口说一些单词,表达意愿只有照顾孩子的成人才能分辨孩子说的含义;

(8)16-18个月:孩子能意识到每种物品都有名称,这时“这是什么”和“那是什么”成为语言学习的重心,即学习词汇;

(9)21-24个月:孩子已经会使用简单句子表达。如“我要吃桃子”;

(10)02岁-2岁半:会使用较完整的句子表达了,对新的词汇有极大兴趣,一天大约可接受9个新的词汇;

(11)3岁半后:是听和说语言完成期,以惊人的速度使用语句;

(12)以上孩子口语发展进程代表了一般性水平,不同的孩子口语发展速度会有差别;

(13)有效发展孩子听说能力的建议:

1、成人在照料孩子生活时一定要伴随语言

在孩子降生后,听不懂话,更不会说话的时候,成人在照料他生活的时候一定要伴随语言,如:喂奶时“宝宝,妈妈来抱你了,吃奶了”,换尿布时“宝宝尿湿了,妈妈给宝宝换尿布了,好舒服呀!”“现在洗澡了,妈妈帮宝宝脱衣服了,先脱左手袖子,再脱右手袖子,下水了”。在孩子醒来时和他说说话或说支歌谣。妈妈的自言自语虽然孩子听不懂,但是在与孩子互动时说的,经常地说有助于孩子理解发生在他身上的行为。不怕他此时听不懂,而在于给孩子做语言的积垫语音的、语调的、语义的。因此,孩子听不懂不会说时也要和孩子说话,因为孩子是先学会听,听懂后,再会说;

2、要耐心地听孩子讲

1岁左右开始说话了,我们要耐心地听孩子讲,孩子讲得慢,说不成完整的句子,父母不可催促,而是要注意帮孩子将这句话说完整。如:A宝宝说“湿湿了”,妈妈接着说“宝宝尿湿了,妈妈来给宝宝换尿布。”B孩子说:“拿”同时手(伸)向桌子,妈妈说:“宝宝要拿桌上的桔子吗?来,妈妈帮助你。”妈妈拿来一个小板凳,让宝宝站上去,宝宝伸手拿到了桔子,妈妈对宝宝说“宝宝拿到了桔子,高兴吗?”

3、和孩子说丰富词汇的游戏

(对1824个月大的孩子进行的游戏)

1)将物品分类将物品与图卡配对

2)颜色分类将物品与图卡配对

3)形状分类将物品与图卡配对

4)种类分类将物品与图卡配对

4、多让孩子参与日常生活的活动:

1)让孩子认识生活用品

日常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如卫生纸、杯子、毛巾、衣服、要让孩子拿取;

2)随时随地交给孩子认识物体

如在超市里购物时,让孩子认识水果;

3)让讲故事、说儿歌成为一种习惯

听故事对孩子是乐事,对小年龄(2个月-1岁半)的孩子讲的故事不要长,情节简单,还要尽量用相同的语言在重复故事里的情节;

4)讲故事要面对孩子有声、有色地演绎人物情节

以唤发孩子的想像力,引起情感的共鸣,跟着情节走;

5)讲故事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

有时还可停下来让孩子提问,看看孩子是否听懂了故事,如果孩子累了,不愿听了就休息;

6)不要用放录音来代替父母讲故事,放录音听故事远不如父母面对面给孩子讲故事的效果好;

7)成人语言的示范作用

孩子是从模仿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因此,孩子周围成人的语言的正确(与否)如语言、语调,词汇的优美与丰富,语句的准确与干炼,都影响着孩子语言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父母有时会很忙碌和劳累,往往与孩子相处时,只希望孩子安静、不吵闹,孩子的要求都给予满足,吃饭、洗澡等生活能力一一代劳,而语言的使用和交流较少。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对语言学习慢,对语义的认识也迟缓,而无法在敏感期促使孩子语言的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父母间应该好好说话


多数母亲是以幼儿的需要为取向去照顾的,作为一种互动,幼儿依恋母亲并关注其情绪状态,以此来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他随时在观察妈妈的各种表现,一旦发现异常,比如爸爸妈妈脸上的表情与往日不同,说话的声音尖锐而高昂,他就觉察出差异了。于是,他的担忧就以哭泣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宝宝视父母为安全基地,为了孩子务必达成“停火协议”:

1.父母间的争执应该尽量避开孩子

如果孩子经常目睹父母之间的互相谩骂、取笑对方、互揭伤疤,甚至动手打架,那么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女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沮丧;而男孩子则可能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生争执。

2.尽量控制语音语调

父母有时因为对一些事情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说话声音大,孩子的感觉却是爸爸妈妈在大吵,他们不再彼此相爱了。特别是那些十分敏感的孩子,父母间的轻微冲突也会让他们十分紧张,对他们造成压力。因此,当着宝宝的面,要控制语音语调。

3.父母争执后应留心观察孩子的态度和反应

父母在争执后如果发现孩子变得内向,并出现一些诸如头疼、胃疼等症状,或是脾气变得暴躁,动不动就会和小朋友吵架。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父母的争吵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他们焦虑、紧张。这种情况需要给宝宝更多的安抚,比如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宝宝外出游玩,或者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来减轻他的心理压力。

4.让宝宝看到和解的一面

父母有责任向孩子灌输这样一个道理:住在一起的人们难免也会意见不和,会有摩擦和矛盾,这时应学会彼此体谅。不管父母在孩子面前争论得有多么激烈,事后应该向孩子承认你们刚才的行为不太理智,大吼大叫是不对的,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保持冷静。应该让你的孩子目睹你们在争吵之后的彼此体谅和和解,这会使他们明白道歉、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带给他们来自于父母和家庭的一种安全感。

如果是比较小的宝宝,父母担心他们不能完全理解说教的内涵,可以当着宝宝的面表现得亲密一点,以此来证明爸爸妈妈还是相爱的,也是爱他的,这样会给宝宝更直观的安全感觉,使他们对这个世界,对爸爸妈妈拥有更多的亲近与信赖!

婴儿闹情绪时父母们要引导好


人们常以为婴儿只会哭喊、睡觉和吃奶,其实他们自打降临人间后,就作为一个人萌发了心理活动。

婴儿的情绪最初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愉快,反映生理需要的满足;另一种就是不愉快,是生理需要未获满足或其他不适的反应,哭叫正是不良情绪的反应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绪会逐渐复杂起来。心理学家曾对500名婴儿进行观察,发现婴儿从满月到3个月末,即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骇和烦闷6种情绪反应。微笑是身体处于舒适状态的生理反应,婴儿的微笑也具有社会性,会影响成年,可以密切与母亲的关系,母婴不断地强化这种应答,从中获得满足,这也是婴儿的心理需求。

周岁以后的孩子,在情绪上较为成熟,开始深度与他人交往、喜欢探索周围的环境,已经知道母亲不会丢弃他,不再害怕离开母亲,对新事物有“探求欲”。这时母亲就可适时地鼓励孩子交往,接触社会,切忌娇惯和溺爱。

婴儿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智力发育。如果稍有疏忽,就可能会使孩子发育成一个退缩型、冷漠型、孤僻型或焦虑型的儿童,长大以后情绪不稳定,性格懦弱,缺少自信心,适应性差。只有认真注意婴儿的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才会健康、顺利地发育成长。

父母们要注意孩子情感语言的发展


导读:情感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它往往通过脸部表情反映出来,如笑容、惊讶、悲伤、讨厌、害怕、生气、忧愁、哭、不相信或怀疑、不同意等等。

语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说话、体态、脸部表情等方式,也可以是书写的方式。年轻的父母常常很关注婴幼儿开口说话和学习书面语言,但是对儿童的体态和情感语言却不太重视。有的父母把面部表情“含而不露”视为深沉或含蓄。实际上,情感语言不仅仅是儿童喜、怒、哀、乐的晴雨表,也是儿童借助这一种语言与外界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与他人建立联系的一种手段。所以,父母要在教孩子开口说话的同时,促进其情感语言的发展。因为情感语言对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个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情感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它往往通过脸部表情反映出来,如笑容、惊讶、悲伤、讨厌、害怕、生气、忧愁、哭、不相信或怀疑、不同意等等。常言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笑的孩子招人爱。”不同的表情有着不同的含义。即使一种表情,也可能有多种含义。例如哭,心理学家们分析不同性质的哭声代表婴儿不同的需求,如饥饿、尿布湿了、腹痛、要人抱等等。因此,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的交流时,父母先要懂得孩子的情感语言,这样才会使孩子产生心理的满足和安全感。

在孩子还没有说第一个字之前,往往是用体态语言或情感语言表示自己的要求。有一些开口说话比较迟而又智力正常的孩子,他们的情感语言是十分丰富的,这可能是一种“补偿”的缘故吧。因为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特别是当别人理解了他们这种表达方式的时候,又强化了他们的这种表达。

即使已经开口说话,甚至已经说得头头是道了,仍需要用情感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加强环境对他的理解。在孩子使用这种情感语言表达方式的同时,如果也学会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他们才会善解人意,懂得他人情感表达的意义或含义。这种相互的学习有助于儿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能力的发展。

教孩子理解情感语言可以采取家长与孩子面对面游戏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图画或卡片中脸部的表情反映出来。先让孩子看,然后让孩子模仿,再让孩子自己扮演。通过这一顺序的训练,使孩子懂得表达,善于表达,并且学会适当的表达。

相关推荐

  • 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教练 运动员在大赛来临之际都会与教练一起集训。集训最重要的目的是,与教练一起生活,让教练掌握选手的日常起居,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调节管理,结果往往会使选手的成绩提高。不仅仅是跑步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教练通过与选...
    2021-03-31 阅读全文
  • 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的三句话 导读:原来我的一个小小改变,带给女儿的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女儿真的是妈妈的镜子。 “妈妈真的好爱好爱你!” 老师发来几张妞儿和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满校园里找春天的照片,真是春光明媚,繁花盛开呀!一群天真的...
    2021-09-25 阅读全文
  • 父母也要会“听”孩子的话 “该干什么干什么,唉,越大越不听话。”家长们常常说类似的话。想让孩子听话—— “歪歪是我给吃给穿养大的,当然什么都得听我的,不然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歪歪爸正叽里呱啦地抱怨着。原因?其实很简单,放...
    2021-09-10 阅读全文
  • 好父母,好孩子,都需要有好情商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说:父母必须要有高情商,我也是这样认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孩子一直都是在模仿我们成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多时候我们缺少自我反思的勇气,认为自己做的都...
    2021-02-05 阅读全文
  • 父母们教宝宝说话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宝宝,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孩子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
    2021-08-09 阅读全文

运动员在大赛来临之际都会与教练一起集训。集训最重要的目的是,与教练一起生活,让教练掌握选手的日常起居,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调节管理,结果往往会使选手的成绩提高。不仅仅是跑步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教练通过与选...

2021-03-31 阅读全文

导读:原来我的一个小小改变,带给女儿的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女儿真的是妈妈的镜子。 “妈妈真的好爱好爱你!” 老师发来几张妞儿和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满校园里找春天的照片,真是春光明媚,繁花盛开呀!一群天真的...

2021-09-25 阅读全文

“该干什么干什么,唉,越大越不听话。”家长们常常说类似的话。想让孩子听话—— “歪歪是我给吃给穿养大的,当然什么都得听我的,不然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歪歪爸正叽里呱啦地抱怨着。原因?其实很简单,放...

2021-09-10 阅读全文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说:父母必须要有高情商,我也是这样认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孩子一直都是在模仿我们成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多时候我们缺少自我反思的勇气,认为自己做的都...

2021-02-05 阅读全文

误区一: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宝宝,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孩子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

2021-08-0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