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桥架起了老人与孩子的心灵
发布时间:2021-03-01 幼儿园彩虹的教案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情景描述:“你在家帮助老人做事情吗?你做过哪些让老人特别开心的事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我帮奶奶擦桌子!”“我给爷爷敲敲背!”“我去外公家的时候外公最开心!”……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是呀,老人们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比如帮爷爷拿报纸拿老花镜,或是向他们主动问好,亲亲他们,听他们说说以前的故事……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老人们肯定会很开心,很满足的。那我们送身边的老人一幅画吧。”于是我示范拿起粉笔在黑板中央画了一条彩虹,孩子们每说出一个对老人的心愿就添上一条彩虹,彩虹桥架起了老人与孩子的心灵。接着请孩子自己画上彩虹桥,并在左边画上自己,右边画上家里的老人,中间连着这条爱心彩虹,每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心愿。
分析:
爱心彩虹用绘画形式表现了自己与老人的情感联系,进一步产生了关心、帮助老人的意愿。活动的最后,我让孩子们把这幅充满温暖的爱心画带回了家,要向老人赠送自己的作品。目的在于进一步体验爱心交流的快乐。直观的绘画表现形式能使幼儿进一步产生关心老人的愿望,幼儿能在赠送礼物的过程中又真切地体验老人接受礼物时的快乐心情。这种情感交流将产生良好的互动,会促使幼儿学会与老人交流。学会关爱长辈不是一个活动一个主题的事,而要靠家园长期结合及父母的以身作则。所以这个活动建议家长多与幼儿交谈,鼓励幼儿为老人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事中体现关爱与体贴,如帮老人拿报纸、向老人问好、拥抱老人、给老人捶捶背等。家长也可将孩子的想法和愿望记录下来并制成表格,督促幼儿每天坚持做到。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与孩子的心灵对话
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家长向我反映,星期天他的孩子在家里把他养在鱼缸里的十几条金鱼都晒成了鱼干,完了,这位家长气愤地说:我这孩子怎么了,一点没人性,一点没同情心。心态那么不好,那么残忍。会是这样吗?我对这位家长的话产生了怀疑。晨间活动时,这位孩子走到我跟前悄悄地说:“老师,小鱼和人不一样,是吗?”“是呀,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人不晒太阳会缺钙,我妈妈告诉我的,小鱼晒太阳它就会死的。”说完,孩子难过地低下了头。原来如此,孩子是因为想让金鱼补充钙而想到了这个做法。
有人说:教育在于才能的培养,而非压抑本能。正是为了了解,孩子才有了这样的行为,这样一个看似残忍的实验,至少让这位孩子了解了鱼和人是不一样的。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实践,幼儿的主动实践则更可贵,只是幼儿的实践常常不为成人所理解。其实,我们小时侯又何尝没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也曾让小鸡学游泳,让小鸭学爬树。善待孩子的每一次行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获得知识的手段,才能让孩子主动发展,获得经验。或许真是这些幼稚的故事,才让他们一天天的在长大。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不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孩子吗?也常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曾有一位妈妈常带孩子去逛商场,可孩子每次吵着要回家,妈妈有些不明白,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应该觉的好玩呀,可当她有一次蹲下身子系鞋带时,她才豁然发现,当她以孩子一般的眼光看商场时,眼中看到的只是人来人往的腿或脚。蹲下身子,你才会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你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你才会发现这里是片多彩的世界,孩子们正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着这片蓝天,这片土地。
21世纪的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是一种人类希望、理想和超越的教育。如果当时这位家长能耐心地与孩子对话,了解孩子的奇思异想,或许他就不会下这个结论。重视与孩子的对话,才能让我们了解孩子。正是这样一种对话精神才使教育真正成为人对人的教育,使儿童变的容易理解。对话意味着教师要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心灵的对话,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思想、观点相互碰撞,相互激发,教师会从儿童那里看到他们优于自己的奇思、怪想和创意;对话使教育变得精彩、有活力,成为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过程;对话使我们重视儿童,使儿童成为与教师合作、共同探索的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鲜活生命。
让我们走近孩子,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去感悟那份童真,去领略那个世界!让我们伴着儿童共同成长吧!
彩虹糖的颜色不见了
熙熙找到自己的茶杯,然后倒了一些热水,就坐在科学区的小椅子上了。他选择一棵蓝色的彩虹糖,并把糖轻轻地放在杯子里,然后他就静静地看着杯子里的彩虹糖,不一会儿,熙熙开心地大叫起来:“彩虹糖的颜色不见了。”于是我就追问他:“那彩虹糖的颜色去了哪里呢?”熙熙又仔细瞧了瞧杯子里的水说:“水变成了蓝色。”这时,菡菡、心艺也加入到游戏中,菡菡选了红色的彩虹糖,心艺选了黄色的彩虹糖,熙熙仍然选了蓝色的彩虹糖。菡菡和熙熙把彩虹糖放在杯子里后就静静地等待着,心艺看见盒子里还提供了吸管,她就拿吸管捣了捣,过了会心艺也喊出来:“我的彩虹糖也不见了。”熙熙还发现了:“我的彩虹糖有一个大,有一个小?”我就问他为什么,熙熙想了一会说:“我知道,大的彩虹糖是我后来放的。”
分析:
从今天的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发现彩虹糖放入水里之后,颜色会不见,也就是融化的现象,虽然孩子们还不太能理解什么是融化,但他们乐在其中,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观察现象。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了解了彩虹糖有多种多样的颜色,能力强的孩子还发现了先放入水里的彩虹糖先融化。其实老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吸管,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点难度,还不能帮助他们进一步地探索。
根据孩子们的能力教师可以提供分层的材料,例如辅助材料还是可以提供,种类也可以多两样,让孩子们的探索更有趣味性;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为他们提供记录表,记录彩虹糖杯内水的颜色,再放一粒彩虹色,水的颜色会如何变化等。
我和孩子吵了一架
前几日,我和孩子吵了一架,而且吵得不可开交。事情是这样的:一日孩子午休后起床,栋栋坐在别人床上穿衣服,本来走道很窄,正好滑天瑞不小心踩了他的新鞋子,给踩脏了,于是栋栋大呼:滑天瑞,你过来,把我的鞋子擦干净。我当时正在饶有兴致的给女小朋友梳小辫,听到他这么说,立刻很生气。自己本身对孩子要求挺高,不愿意看到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懂得宽容别人。于是我也大声说:“栋栋你这样做不对,别人踩了你的鞋子,别人就应该给你擦啊?”然后我听他说:“对,就应该这样。”然后,我就给他分析原因:“别人踩了你的鞋子是不小心,应该对你说对不起,他没有说,是他的错.....未等我说完,栋栋就哭了,而且一个劲地强调他的理由:“老师,你不懂得要帮助别人。”这个孩子居然说我不懂得帮助别人,我突然恍然:“原来孩子把让别人给他擦鞋子当成助人为乐的一种表现了”。于是我说:“帮助别人是在别人有困难的情况下,别人来帮助你的,就像刚才,你的鞋子被被人踩了,但是他不是故意的,没有给你道歉,是他不对。但是你要求他给你擦鞋子,是你不对。”我看栋栋还在嘤嘤地哭,于是继续说:“你要求他来擦鞋子,别人会觉得你很小气,肚量不大,一点都不懂得宽容别人。”孩子仍然觉得他是对的,但似乎比开始时要好多了,然后我叫来了滑天瑞,让两个孩子友好的解决了这件事,但是栋栋仍然不理睬我。于是,我也暂且忽略了他,冷处理,不去理他,栋栋,似乎也察觉了一丝变化,于是找了个机会主动来找,我趁热打铁,又给孩子交待了一下刚才的事情,栋栋终于明白了。有的时候真的感觉自己是个小小的芝麻官,断着一些比芝麻粒还要小的案子,处理着孩子中间发生的一些不为我们成人知道的小小的事情。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专业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温暖孩子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或集体的尊重。我在工作中非常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处处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我班的孩子形成了一种活泼向上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那怎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品质的呢?下面我就两个方面来说:一、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主观臆断每个到幼儿园来的孩子,内心都怀着当个“好孩子”的真诚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和肯定,因此我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是非常慎重的,尤其是对少数缺点比较突出的孩子,更不能凭印象做出判断。我班的崔俊豪小朋友平时比较散漫,常常跟不上集体的“步伐”,总喜欢溜达溜达,找点事磨蹭磨蹭。一天,小朋友刚排好队,他又走出来了。我暗想:都提醒过多少遍了,怎么总是不改呀!心里不免有些冒火,但这时我要求自己保持冷静,先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只见他轻轻地搬了把椅子请我坐下来,然后又回到队伍站好。我不禁很内疚,责备自己差点错怪了他。从这件小事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不能凭主观轻易判断孩子的行为。又有一次,我有些感冒、咳嗽,刚到盥洗室吐痰,就听到活动室里吵了起来,是平时纪律较差的梁修俊引起的。几个高嗓门的小姑娘说:“就是梁修俊不对,随便离开座位,还打人。”梁修俊不服气地说:“谁随便离开座位了?谁打人了?”我让孩子们静下来慢慢说。梁修俊说:“我看见张老师(她)在咳嗽,想去茶桶里倒点茶给她吃,李凡武拉我的手,我一甩手就碰到了未良蕊。”原来是大伙误解了他的一片好心。幸亏我没早下结论,否则会因为我的主观臆断或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就可能不经意地扼杀了他关心别人的美好情感。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生硬粗暴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持正面教育,利用幼儿本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其消极因素。即使对待经常做错事的孩子,也应该保护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角落――自尊、自爱之心,要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让他们昂起头来做人。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以下几点是非重要的。防患未然在班级里,经常会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而每出现一次,不良行为就会得到一次强化,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不良习惯。所以,我为孩子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景,把工作做在前面。如苏冉的伙伴关系比较差。在一次看木偶戏时,他正好与另一个伙伴关系也比较差的小朋友坐得很近。我想他俩在一起容易引起争执,应该设法以不伤他们自尊的方法把他们调开。我就利用苏冉爱画画的特点,对他说:“今天叔叔演木偶戏,有很多布景。咱们班也正在排木偶戏,你很会画画,我们一起看看布景上有些什么,以后请你给我们班画布景好吗?”他高兴地在我旁边坐下来了。这样既保护了苏冉的自尊心,又避免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动之以情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能生硬粗暴地批评孩子,而要通过讲道理,引导幼儿认识错误,并将已懂得的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一次自由活动时,曹依岩正在玩小塑料人,李凡武玩踢沙包,一不小心碰到了小塑料人。他赶紧跑过去把小塑料人扶起来,还主动向曹依岩道歉,可曹依岩还是狠狠地朝李凡武后背捶了一拳。为了帮助曹依岩认识错误,我及时组织全班小朋友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曹依岩理由十足地说:“他把我的小塑料人碰倒了。”李凡武是个很能谅解、同情别人的孩子,他马上承认自己的不小心,并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当时我也请小朋友评论了这件事谁错谁对,并说说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要求小朋友以友好的态度,针对事实进行评论,不要用“他(她)经常欺负人”“他(她)最讨厌”这一类话。孩子们一致认为曹依岩做得不对。曹依岩也认识到了自己刚才没讲道理,及时地向李凡武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打人了。留有余地幼儿园的孩子具有言行不一、行为反复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我觉得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的缺点或错误行为给予适当的谅解和宽容,给幼儿自我改正的余地。王可已经两天没在地上打滚了。这天快要吃午饭了,他又想在地上滚爬。我赶紧走过去,用体谅、爱护的语气,小声地对他说:“怎么?憋不住了,想在地板上滚一滚了?那好,我带你到一个没有小朋友的地方去滚,只让我看见,别让其他小朋友看见,因为小朋友都知道王可进步了。如果再退步,多不好意思啊!”王可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不好意思地说:“张老师,我不想再滚了。”参加幼教工作已二十多年了,我越来越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了,同时我觉得对幼儿在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方面碰到的一些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欢。
彩虹的故事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彩虹的故事”!
接连几天的阴雨天气把孩子们弄的很不开心。
他们总是问我:“小王老师,为什么我们不到楼顶上去玩?”我说:“现在外面在下雨,如果我们到楼顶上去玩,你们不是要被淋湿了吗嘛!”这是,坐在最后排的轩轩问我:“小王老师,一直下雨怎么看不到彩虹啊?老师以前不是说过彩虹会出现在雨后的吗?”这下,孩子们的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睁着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大眼睛,纷纷问我:“老师,为什么啊?”我一下子被问住了,只能用我对彩虹所了解的仅有的一点知识去回答他们。
可是,他们似乎显得意犹未尽,不断的向我提出关于彩虹的新的问题。
于是我说:“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想知道更多的关于彩虹的知识,能不能给老师一点时间,让老师去搜集更多的关于彩虹的资料,然后明天来告诉你们?”“那你可不要骗我们哦!”他们竟然异口同声的对我说。
我既好气又好笑的说:“当然不会啦,我保证!”于是下班后一回到家,我赶紧上网去查找关于彩虹的资料。
第二天,孩子们一到教室就迫不及待的问我:“小王老师,你什么时候给我们讲彩虹的知识啊?”我说:“午餐之前啊!可是我要看看你们上课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话就不讲了!”他们信誓旦旦的说:“一定好的!”果然,今天一上午的活动中,孩子们都显得特别认真。
就连那几个平时坐不住的孩子都在其他孩子的监督下,认真了起来。
终于到了午餐之前的时间,他们还是迫不及待的问我:“小王老师可以讲了吗?”于是我说:“你们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他们说:“知道啊。
不就是下雨以后,太阳出来了,照在空气中的小水滴上,因为太阳有七种颜色,所以就出现了彩虹。
”我说:“没错,这是我昨天对你们说的!其实说的更加科学一点,彩虹是因为阳光照射到空气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上,造成了光的色散及反射而形成的。
而阳光射入小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因此在小水滴内也是以不同的角度反射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七彩的彩虹。
”我又问:“现在明白了吗?”“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彩虹啊!”这时,坐在后排的轩轩又发问了,他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我赶紧解释道: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长的越大,形成的彩虹越明显,小水滴长的越小,形成的彩虹就越不明显。
我们刚刚进入春天,气温还比较低,在空气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所以现在一般是不会有彩虹出现的。
这下明白了吗?”“那为什么在夏天的时候,我也看不见彩虹啊?”这时,欣怡好奇的问起来了。
我说:“小朋友们,彩虹在那么高的天空上,因此,空气中的灰尘一定要很少才能看得见彩虹。
你们觉得,现在空气中的灰尘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呢?是什么造成的呀?”这下,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想要发言。
有的说,马路上的汽车放出来很多黑色的烟雾飘到了空气里;有的说很多人都乱扔垃圾;有的说,看见了工厂的烟囱里放出白色的气。
孩子们都想到了是空气污染使我们看不见彩虹的。
我接着问:“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没想到,我一发问,他们就争先恐后的回答我:叫爸爸妈妈不开汽车、不乱扔垃圾、把工厂的烟囱封住……虽然有的回答不切合实际,但是孩子们想要维护清新空气的心是什么美好的。
孩子是天真的,是善良的,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心。
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去维护他们天真和善良的天性。
不知道本文“彩虹的故事”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走进孩子的心灵,展开心灵的翅膀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走进孩子的心灵,展开心灵的翅膀”!
老师的爱不仅是情感上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责任感,孩子们更象一个五彩的世界,各自都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特点,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用不同的钥匙来开启心灵之锁,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爱来滋润孩子的心田。
肖秋涵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平时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一直想打开她那扇心灵之门,走进她的世界。
有一天孩子们在画画,郭笃娜跑过来说:“老师,肖秋涵哭了,没有人碰她,不知道她为什么哭。
”我赶紧走过去说:“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秋涵趴在桌子上一直哭,什么也不说。
我一看原来是裤子湿了,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了,不要哭好吗?”她看着我,眼睛充满了泪水点了点头。
我把他带到休息室,帮她换上了干净的裤子。
我问她:“肖秋涵,是不是刚才玩积木时忘了去厕所呀?”
“是的,刚才我在插建小房子,忘记去厕所了。
”肖秋涵红着脸对我说。
“以后可不要忘了,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老师会帮你保密的。
”“我以后不会忘了。
”肖秋涵笑着说。
我接着对她说:“秋涵,以后有什么事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我们做朋友好吗?”肖秋涵看了看我,眼里充满了信任:“好的,老师像我妈妈一样,也是我的好朋友。
”我牵着肖秋涵的手说:“秋涵,我们一起去画画吧。
”肖秋涵开心地答应了。
从那时起,我每天引导她和小朋友们相处,让他打开心灵那扇门,迎接快乐的每一天。
慢慢地孩子们也走进了她的小世界,秋涵也变得活泼起来;每天听着她那稚嫩的童语,看着她那可爱的身影,我从心里为她感到高兴。
通过一点小事,就会让孩子对我们有了信任,有了安全感,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爱,孩子就会用他全部爱来回应;只要我们种下爱的种子,用爱来浇灌,就会在孩子们心中快速成长;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孩子们也会用爱来回报我们,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开启孩子的心锁,展开心灵的翅膀。
关于“走进孩子的心灵,展开心灵的翅膀”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用微笑与家长共架沟通之桥
今天下午我班的邱丽欣小朋友一直闷闷不乐,玩什么也提不起精神,问她,她直摇头,眼里好像有泪,但她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所以今天晚上我决定到她家家访。
她妈妈很热情的接待了我,我说起孩子今天的表现时,她妈妈笑着说:“我一接她回家,她就委屈的哭了,她说和几个小朋友都和你搬桌子,你表扬了他们,却没有表扬她。我对她说,这是你应该做的呀,你看老师多辛苦呀!你当了老师的小助手了,你应该高兴才对呀!”
听了这些话,我不知道怎样表达我心中的感激和惭愧,自己的一时疏忽,让孩子对老师的不公平耿耿于怀,而这位母亲却又维护了老师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形象,我真诚的向这位母亲表示了我的歉意,检讨了我在工作上的疏忽,并由衷地说了声:“谢谢。”
因为自己工作的一时疏忽,没有及时的对孩子表扬和鼓励,让孩子一下午不开心。我自责自己的失误,但同时又对这位母亲产生了崇高的敬意,因为他有一颗宽容和博爱的心。因为一个孩子,我有幸与这位家长相识相知。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微笑、用话语、用双手共架沟通之桥。在生活中,又多了一位好朋友。
与孩子一起进餐
你知道吗?当老师与幼儿围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时,幼儿会吃得特别香,特别甜。一般教师在幼儿用午餐时,总是在幼儿中间巡视,目的是管理好幼儿的进餐秩序,要求幼儿不讲话,不东张西望,快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但此举效果并不好。记得前几周用餐时,发现许程维、高天任、郭秋伊、蔡铭华一张桌子上的小朋友,不但饭菜吃得慢,而且还有把饭菜撒在桌上、地上的现象,有时不吃就拿着筷子在讲话。尽管我来回地提醒他们,他们还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偶然的机会,让我同他们坐到了一起进行用餐(徐娅君小朋友没来)。这天吃饭时,许程维、高天任等四个小朋友不但没有说话,而且还每人添了一大碗饭,比我吃得还快,最后的桌子上还保持得干干净净。散步时,我特意问许程维他们:\"你们今天吃饭有什么感觉?\"他们争着说:\"今天我们好开心,我们得了第一名,老师表扬了我们。\"\"我们比老师吃饭还快呢!\"听了他们的话,我觉得我们在幼儿吃饭时也应该与幼儿沟通感情,让他们小声说说话,讲讲今天饭菜的味道、颜色、营养等,并不时鼓励幼儿,幼儿吃起来一定会特别高兴。而现在我们对小朋友提出的要求是好的,可做法却有点不合理。只允许他们一个劲地吃饭,不允许他们讲一句话。甚至还有保健老师来说他们吃得太慢了。说实在的,我们老师有时吃饭时也有快有慢的、有说有笑的。因此,老师向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能太死板,要灵活机动些,不能过分要求,否则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