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不可违
发布时间:2021-03-01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我们家小狗乐乐做爸爸了,英雄妈妈黑黑一窝就生了六个小黑泰迪,真漂亮啊!带着我们的乐乐去看它的狗宝宝,我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刚出生六天的狗宝宝,眼睛还睁不开(据说小狗能睁开眼睛要到出生两周,真正能看到东西要出生半个月以后),它们却能准确的找到妈妈的奶头,并用力的吸允,狗妈妈黑黑为了能让它的狗宝宝都能吃上奶,用力的侧翻着身子。我好感动!这就是天性,天性不可违!
由此也让我想到了不少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心机用尽,其结果呢:有的孩子厌食、有的孩子四五岁还不会自己拉大便、有的孩子六七岁还要助穿衣服、有的孩子小小年龄就持强凌弱,虐待小动物......造成孩子上述问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父母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很多时候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孩子的天性,是造成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违背孩子的天性呢?我给出以下建议:
首先,保护好孩子善良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孩子的天性。现在有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忽略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更有一些家长甚至教育孩子不要做善良的人,认为做善良的人吃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善良与吃亏、愚昧、无能画上了等号。以至于很多好人做了好事得不到及时的宣传,而那些乌七八槽的东西却在网络上飞快的被点击,使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好孩子善良的天性,引导孩子做善事,做善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一善小而不为。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保护好孩子好奇的天性。好奇心是人类探索世界的眼睛。从孩子一出生,就在用一双好奇的眼睛观察和探索这个世界。探索未知的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的这种天性,家长不能漠视,更不能扼杀,应该鼓励和发展。两三岁的孩子就会不断地向家长发问,提出一些父母都回答不了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家长被问烦了,回答不上来了,就会不耐烦地让孩子闭嘴“你怎么有那么多问题!”在父母不断地呵斥下,孩子的好奇心慢慢减少,慢慢的消失。好奇心是创新的萌芽,一个没有好奇心的孩子,长大之后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我们正在创建新型国家,我们的国家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考100分也是模仿别人,而科学需要创新。鼓励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再次,保护好孩子玩耍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学习。凡是会玩耍的孩子都是天资聪明的孩子。如果你扼杀了孩子玩耍的天性,就等于把孩子扼杀在摇篮里。我们乐园有一个四岁男孩,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收养他的养父母非常爱他,但由于他们工作太忙,就把男孩交给保姆带。孩子在半岁之前基本没出过家门,他的世界就是家里的整个空间,陪伴他的基本是保姆一个人。保姆大部分时间在忙于家务,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小车里,孩子不但没人陪伴玩耍,也没机会看到别的小朋友玩耍,结果两岁零七八个月还不会说话,也不会哭闹。当养母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就想尽办法用心补偿,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各种训练。当妈妈把他带出家门面对小朋友的时候,男孩非常茫然,看着小朋友玩耍他不知道在干什么,更不要说参与了。他到了我们画室只会做一些重复的动作,无论是语言和动作的发展都远远滞后于同龄孩子。
孩子的天性不可违,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很重要,一旦错过,补偿很难,甚至不可补偿。不违背孩子的天性,让他们顺其自然地成长,为孩子提供更多发展天性的机会和环境是父母对孩子最伟大的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不同时间出生的孩子性格可能不同
不同时间出生的孩子性格可能不同
据说孩子的性格和出生的月份,年份,季节都有关系,有的人甚至从备孕开始就会计算宝宝是哪年哪月出生,虽然,有一点迷信的因素,但是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孩子几点出生?那么他的性格特点会有哪些不同呢?各位宝妈可以对号入座。
1、0点~2点
零点是一天的开始,宝宝在这个时间点出生,一般比较开朗外向,充满朝气,长大以后沟通能力比较强,对人和事都充满了热情,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在2点出生的宝宝一般内向稳重,不善言辞,但是他的毅力和耐力是惊人的,在感情上也比较专一,以后的生活不会波动很大,但没有浪漫细胞。
2、4点~6点
4点出生的宝宝一般追求完美,在性格上喜欢挑战,有当领导的潜质,但对感情能缺少专一,感情生活波动比较大,在6点出生的宝宝,一般性格温柔,平易近人,善解人意,人缘特别好,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注意穿衣打扮,是一个有品位有气质的人。
3、8点~10点
在早上8点出生的宝宝比较聪明,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有创意的人,但是喜欢炫耀,而不敢真正付出自己的感情,总是害怕失败,对人和事比较冷淡,在10点出生的宝宝,比较善于交际,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游刃有余,但是有忌妒心,不容易交到真正的朋友。
4、12点~14点
在12点左右,出生的宝宝一般性格外向,不喜欢孤单,说话比较直,大大咧咧,从来不会主动与人交流,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在14点出生的宝宝,一般带有忧郁的气质,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当艺术家的潜质。
5、16点~18点
在16点左右出生的宝宝,好奇心比较强,长大后不容易信任别人,总是疑神疑鬼,疑心比较重,18点出生的宝宝,一般有直来直去的性格,比较容易得罪人。
6、20点~22点
在20点左右出生的宝宝,外表看起来比较的强大,但是内心缺乏安全感,比较软弱,戒备心很强,很难流?自己的真感情,22点左右出生的宝宝性子比较慢,做什么事情都不着急,很容易信任别人,这种孩子在小的时候一定要多加看护。
其实宝宝在什么出生性格是不同的,这种说法本身是不太可信的,性格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转变,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性格上能多加培养,让孩子有一个健全的性格。
育儿心得:不要挑战孩子的天性
育儿心得:不要挑战孩子的天性
生一个孩子时,我总想:只要够努力,依照我的蓝图迈进,孩子终有一天会被精雕细琢直至完美。生了两个孩子之后,我虽惊觉“个性天注定”,但是孩子出于己身,即使是无可救药的朽木与粪土,都不可轻言放弃改造孩子。生完三个孩子,我完全向“一样米养百种人”的理念妥协,每个孩子,就如呱呱落地的哭声,绝对有属于自己的气质。我要昭告全天下的父母,即使我们有呼风唤雨的超人本事,都无法彻底改变孩子与生俱来的独特个性。
现代人生得少,一不小心就把全部的希望压在一两个孩子身上。往往一念之差,就兴叹“恨铁不成钢”,唯一的孩子若输给别人不就没了希望?生养了三个孩子,我不得不承认,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钢”,有些孩子天生不仅不是“钢”,连“铁”都当不了,有的充其量只是“铁丝”。“铁”就是“铁”,“钢”就是“钢”,原本就是功能不同的物品,怎么能相提并论?世界万物各种器具用品有多少非得以“铁”制成不可?如果“钢”真的胜过“铁”,又何须有“铁”的容身之地?各人头上一片天,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位置。
1869年俄罗斯人门捷列夫将构成各种物质的六十三种“元素”排成一个表,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后来科学家不断研究,竟将物质的组成“元素”增加到一百零三种,有的元素活泼,跑来跑去;有的元素孤僻,不喜欢和其他元素结合;有的元素却一定要和固定的元素做伴。科学界发现门捷列夫曾预测的“惰性气体”时,更是感到不可思议。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都不容错过任何一种元素,否则无以造就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更何况是地球上的主宰——人类。每个人的个性与心智都是独一无二,不尽相同的,但都能为多元的世界贡献心力,因而缔造了不断进步的世界!
任性的孩子不快乐
彤彤是家里的小太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颗卫星为着这个核心转,于是,彤彤就养成了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摔东西打人的坏脾气。
有一次,妈妈到她去超市,她非要买一个小镜子回家不可,妈妈认为家里的镜子有好几个了就拒绝了她的要求。结果,彤彤又哭又闹,招来了很多人的围观。妈妈最后只好妥协,给她把镜子买回了家。
彤彤快乐吗?她的要求虽然得到了满足,但是,她依然不快乐。那么人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呢?意料之外的收获。试想,如果彤彤一直希望拥有一件喜欢的物品。而父母一直没给她买,某一天,父母突然送给她,彤彤的感觉是怎样的呢?是惊喜!
宠爱孩子的父母往往只是物质上满足了他们,虽然企图以此来满足孩子,让他们快乐,结果却是南辕北辙。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对幼儿既有要求又很关心的权威型家长,让孩子身心健康、愉快而自信的成长。父母要对幼儿提出的合理要求并前后一致地要求幼儿遵守。同时让幼儿意识到父母说话算数,而不是一味的迁就从而提高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望,并让知道父母是爱她们的,有些事情是需要他们自己靠努力争取来的,在努力过之后,他们会因成就感而快乐。
面对孩子的不可理喻
面对孩子的不可理喻昨天小爸接儿子回来时,看到他的脸上有些泪痕,问他:“你哭了吗?为什么呢?”儿子说:“想爸爸了呗!”小贝爸笑着说:“不知是真是假!”他说的是不知是不是真哭了,但我知道小爸心里一定偷着乐呢,儿子现在和他越来越好呢,连早上都说:“让爸爸接、送,最喜欢爸爸了!”
他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了,每天都很开心呢。回家时也不再闹。只是昨晚却变得有点不可理喻。昨晚我给他洗澡,洗着洗着也不知他从哪拿出一个破牙刷,人家就着洗澡水就开始刷起牙来,末了还喝了洗澡水,在我的一阵狂呼及劝说下,他火了,将水泼向我,还不停地说:“你坏,妈妈坏!”我又好言讲道,他大哭。我劝他几句,他哭得更厉害了,“妈妈,你走吧!你走吧!”我装着离开的样子,他又大哭喊我回来。我不明白了:“你这是为什么呀?怎么哭了呢?洗澡水很脏,不能喝,喝了会肚子疼,想刷牙,妈妈可以给你拿自已专用的呀?”但无论我怎么说,他仍是哭,“你再哭,就出来吧?不洗了!”“我不出来,我不出来!我还要洗!”“那你洗吧,别哭了!”他还是哭。哭了半天才停下让我抱出来,但不肯穿衣服。我用毛巾把他擦干,抱出他放到被窝里。后来才穿上小睡袍。此事件从头到尾,发生的很突然,以前我说他时他不会哭,但这次,难道是我说他的语气?还是他害怕了?真搞不得突然间就变得不可理喻了!
我也钻进被窝,儿子搂住我:“我喜欢妈妈!”“妈妈也爱你!好好睡觉,做个好梦吧?”“什么梦?”“你想做个什么梦呀?”“梦到我上南极看小企鹅了!”“是吗?那妈妈可舍不得了,不放手呀!”我搂住他,他甜甜地笑了。不一会就进步了梦乡。
遇到儿子不可理喻时,我尽量放松自已的情绪,让儿子有平静感,有安全感,不过能找出不可理喻的原因最好,找不到的话,就给他加倍的爱吧,这一定会让他心安起来。我俯下身来亲了一下儿子的小脸,他梦到南极了吗?看到小企鹅吗?他的眼睫毛眨了一下,估计梦到了,此时正搂着它们开心地玩呢。
孩子的天性可以刺激大脑的成长,你知道吗?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熊孩子”呢?
一眼没看住,变成了一条泥鳅回家。
一眼没看住,挖煤去了。
一眼没看住,鸡蛋当橡皮泥。
一眼没看住,鱼缸变浴缸。
……
以上情况,在孩子幼年时期,想必各位家长都是很头疼的吧?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些孩子的天性却是对他们的未来大大有益的。
记得熊孩子2岁半时的某天,我从厕所出来差点晕倒,因为我面前不远处站着一只不明小生物——熊孩子嘴里一边咬着我的唇膏,一边抱怨“不好吃”,眼睛涂成了大熊猫、嘴巴涂成了小丑唇,脸上、胳膊上、大腿上、镜子上、墙上、床上都被涂了橘红色的唇膏。
看到我出来了,小眼睛盯着我一声不吭,一副紧张兮兮的样子。
第一反应是这熊孩子太逗比了,狂笑一阵后,开始心疼我的唇膏,老娘挤牙缝的钱一咬牙一跺脚才狠下心买回的橘红色唇膏呀,就这样香消玉损了。
但看着熊孩子仍旧小心翼翼地看着我的样子,顿时母性大发,100支奢侈唇膏也顶不上我一个熊孩子哪。
我蹲下来,戳戳他的小脸:“你是不是见妈妈有时候涂?所以也想试试?”
熊孩子点头,看到妈妈没有责怪,情绪放松下来了。
我给他演示了如何用唇膏:“你看啊,唇膏只涂抹在嘴唇上,一点点就够了。”
“但是唇膏不能涂床上、镜子上,也不能涂在身上,鉴于你的错误使用方法,惩罚你帮妈妈清洗干净。”随后我跟熊孩子一起把有唇膏的地方用毛巾擦除,最后帮他洗了个澡。
后来虽然他还会偶尔“使用”我的唇膏,但再也没有把自己涂成不明小生物了。
拯救了唇膏,其他的破坏行动继续进行。
3岁时,打碎一袋鸡蛋连壳加葱放在冰箱急冻层要做芝士蛋糕;冬天担心鱼被冻坏,把鱼从金鱼缸捞出来放阳台晒太阳……
4岁,将键盘拆了个稀巴烂,看看里面是不是有个会唱歌会跳舞还会写字读诗歌的小人儿;家里纸巾没了,创意般拆出妈妈的卫生巾给刚吃完冰淇淋的小表妹擦嘴……
他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蛮劲蹂躏着周围的世界,什么奶奶的锅铲酱油、爷爷的烟斗裤衩、爸爸的剃须刀游戏机、妈妈的胸衣脱毛机……统统成了他的手下孤魂。他一点一点认知在一具具可怜的家庭用品的尸骸的长城上筑起了知识的城堡。
难怪人家说,每一代人的成长,真的是一段可泣可歌的历史呀。
其实,“搞破坏”是所有孩子2~6岁阶段的主要特征,他们由于认知贫乏、生活经验欠缺,他们在向周围环境学习时,一不小心就使用了“蛮横”的手段,这大概也是因为他们尚不懂得如何“怜香惜玉”,不仅是对于外界的事物,还包括对待他们自己。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蛮劲”,他们才能一点点地认识着这个世界。
另外,班杜拉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模式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他们会重复大人的行为举止,但由于他们的那么一点可怜的生活经验,导致他们经常东施效颦,做出让人啼笑皆非的行为。
当孩子出现一个个“捣蛋”行为时,在保证孩子生命安全和家庭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姑且两眼一闭,让他们逗剧去吧。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探索和成长更重要的事情了。
孩子们在捣蛋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在某些懒惰不愿收拾残局或极其忙碌的大人看来,孩子们的捣蛋行为着实让人抓狂,但你怎么忍心让他们在短暂的童年全然当一个中规中矩的孩子?并且,孩子们还能从捣蛋中学到了其他“规矩”孩子所不能得到的精神财富:
知识经验的快速积累
一个孩子不接触世界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就像一个狼孩在有限的的生活环境中,只学会觅食和嚎叫,没有任何社会技能和知识一样。
除了父母的拥抱和关爱,幼儿期的孩子需要操作身边的事物,比如操作玩具、操作认知成熟的成年人的物品,无论是无意识还是有意识的模仿,都能让他们的原始知识经验得到快速积累。
动手能力的质的飞跃
孩子们模仿涂口红、模仿打电话、打手机、拆除玩具用品……他们通过这一系列的行为驱动手指和大脑触电、协调操作,促使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否则没有接触世界,宝宝们可能只会停留在咿呀学语、吮手指的阶段停滞不前。
探索创新能力的跳跃式提高
婴儿从摇篮往外的每一步的前进,就是他们探索能力的每一个积累。到了捣蛋的年龄,他们不仅接触物品,还懂得蹂躏糟蹋物品(不建议无节制),甚至还会创造性地使用物品,比如某孩子用牙刷梳头。
有人说,一次“捣蛋行为”带给孩子大脑的激发效果,胜过成年人读一年书,尤其是创新基因的激发。虽然不知真假,但可见孩子“捣蛋行为”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所以,再次严正声明:在保证孩子生命安全和家庭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姑且两眼一闭,让孩子们逗剧去吧。很酸爽?谁让你是孩子的爹妈?
女孩天性:更需要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与男孩相比,女孩似乎来自另一个星球。
不像男孩那样喜欢爬上爬下,女孩喜欢安静地听妈妈讲故事、喜欢做安静的游戏;
不像男孩那样崇拜英雄奥特曼,女孩更喜欢美少女、白雪公主;
不像男孩那样喜欢竞争,女孩更希望自己多几个知心朋友;
……
小男孩天生就是个“小冒险王”、他们崇拜英雄、他们喜欢竞争……可以说这一切都是男孩的天性。同样,女孩也有天性。那么,女孩的天性又是什么呢?或者说,女孩更关注的事情是什么呢?
艾里姆夫妇在一本名为《养育女儿》的畅销书中明确解答了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女孩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接触一个新的领域,女孩最关注的是这些问题:
第一,我们之间有关系吗?
第二,我们之间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第三,在这种关系中,我处于何种地位?
第四,要维持关系内的这种联系,我应该做些什么?
决定男孩喜欢冒险、竞争等天性的因素是男孩体内的男性荷尔蒙——睾丸素。同样,女孩的天性也是由她体内的荷尔蒙决定的。
从妈妈受孕那一刻起,女性染色体基因便被女性荷尔蒙激活,这些荷尔蒙在女孩出生之前就已经为她规划了未来。这也就是说,女性荷尔蒙决定了女孩细心、安静、敏感、温柔等天性,同时也决定了女孩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例如,雌性激素对女孩的感情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它控制女孩情绪的稳定、思考的过程、做事的动机、爱好、焦虑以及如何处理外来的压力和性冲动。当雌性激素活动不稳定,就会使女孩的情绪产生波动。如果雌性激素过低,女孩就会感到孤独、生气、易怒、悲伤、失望、缺乏自尊,这也是女孩更容易敏感的原因。
当然,雌性激素只是一个方面。女孩还受其他激素的影响。例如孕激素就是女孩更喜欢小孩子和小动物的原因;催产素则会使女孩产生更多的“怜悯之情”,这就是“母性的本能”。另外,女孩体内也有睾丸素,但是水平只及男孩的1/20,因此女孩不存在很强的攻击性。
虽然这些女性荷尔蒙使得女孩温柔、有很强的同情心、会体谅和关心他人,但这也导致她的情绪天生就变化无常。因此,有文学家曾把女人称为“最情感的动物”。
的确,情感对女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女孩来说,她的自我意识的提升,从根本上来自情感的满足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女孩的大脑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今天很高兴,因为妈妈夸我懂事并拥抱了我。
爸爸好像对我今天的表现很不满意。
怎样才能让老师喜欢我呢?
我的好朋友好像有心事,她的心事不会与我有关吧?
班里的同学是否都喜欢我呢?
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知心朋友呢?
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开心一点呢?
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喜欢我呢?
……
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对女孩来说有多么重要。
正是由于女性荷尔蒙的影响,使得女孩不像男孩那样富有攻击性、冒险性和控制欲,而是使得女孩更具预测力、稳定性、谨慎细心、稳定从容——使女孩把友谊和家庭看得比成就和机会更重要。
给父母的建议
女孩不像男孩那样独立和竞争,因此她们会渴望父母更多的爱、渴望拥有更多的知心小伙伴,她们需要在人际关系中得到认可和尊重。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女孩的两大特点:
1.女孩子是容易受伤的。
一旦女孩心中理想的关系遭到破坏,她就会感到很受伤。如她犯了错误,父母批评她两句,她便会认为父母不再爱她了;即使长大了的女孩也是很容易受伤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某某女孩因被男友抛弃而做出傻事的原因。
2.女孩子是容易妥协和软弱的。
因为更注重关系,女孩在关系和利益面前是很容易向关系妥协的。因此女孩常常会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由此而成为“软弱”的代名词。
根据女孩的这两大特点,我们为女孩的父母总结了以下两大方法:
方法一:提升女孩的心灵“痛点”
我们都知道,痛点低的人对疼痛是很敏感的,即使仅仅是擦破一点皮,他们也会感觉到超乎常人的疼痛。
女孩就属于“痛点”很低的那类人,只是她不仅仅是身体的“痛点”很低,她心灵的“痛点”更低。有时,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都能使她的心灵受到伤害。
因此,要想女儿不受伤,父母就要想办法提升女孩心灵的“痛点”。
一位有经验的爸爸曾这样说过:
我的女儿很敏感,因此我和她妈妈对她讲话时,从来都是用最温柔的声音、最和善的态度。但尽管如此,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让她受到伤害。
后来我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对女儿的成长并不是好事,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提升她的心灵“痛点”。
有时,在大街上遇到乞讨的老人或孩子,我就会告诉她,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有饭吃、没有房子住,他们只能以乞讨为生。
此外,我还带她到贫困山区里体验了一次生活,回来后,她跟我说:“爸爸,那些山里的孩子好可怜呀,我觉得自己好幸福。”
通过我有意识的培养,我发现女儿不再那么敏感,不再深陷于自己的小世界里了,而且她的爱心也随着她的年龄在一点点地增长。
女孩的敏感、受伤往往是由于她的那些“小心眼”造成的。所以,当女孩的眼界放宽后,当她不再只关注自己的小世界时,当她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痛苦时,女孩就不会那么敏感、那么容易受到伤害了。
方法二:让女孩学会爱自己
更注重关系的女孩常常会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正因如此,女孩才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女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应向她们灌输一种这样的思想:能够体谅他人是你的美德,但你一定要学会爱自己。
8岁的小贝很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在一次考试时,坐在她前面的同学向她借橡皮,小贝就有一块橡皮,但她也毫不犹豫地借给了同学。但同学用完橡皮后竟忘了还给她,由于她胆子很小,考试时不敢说话,所以她没敢和同学要。结果这次考试她答的乱七八糟,考得很糟。
当妈妈问她考得不好的原因时,她竟委屈地说:“都怪我当时没有橡皮。”
妈妈奇怪地问:“你不是有橡皮吗?”
这时,小贝才把考试时同学跟她借橡皮的事情告诉妈妈。
妈妈听后,细心地跟她说:“能够热心地帮助别人,说明你是个善良的孩子。但你有没有想到,把橡皮借给同学之后,你再用橡皮怎么办,这会不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
“但如果我不借,同学会说我小气的。”
“妈妈并不是让你不借给别人东西,只是想告诉你,别人的评论重要,但自己的正当利益更重要。”
……
听了妈妈的这些话,小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女孩父母们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借橡皮事件,如果女儿一直都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长大之后,她就会在一味满足别人的需求中失去“自我”。
现在一些失去“自我”的家庭主妇不就这样吗?为了孩子、老公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忘记了充实自己,结果却落得个老公弃她而去,甚至连孩子也嫌弃她。因此,不想女儿很容易就失去“自我”的家长,在女儿小的时候就要告诉她:要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要学会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