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伤不起!离家出走的四岁娃娃

发布时间:2021-02-18

四岁幼儿故事。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伤不起!离家出走的四岁娃娃”,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4岁的婷婷看上了一件可以飞的玩具,由于家里玩具很多,奶奶就没有给买,未能满足孩子的愿望,小小4岁娃,竟以离家出走以示抗议。好在最后有惊无险,竟在医院找到。真真伤不起!

相信在玩具柜台前,很多家长都有过孩子哭闹要买玩具的经历。一味宠溺孩子,顺着孩子的医院肯定是不合适的。可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又不可忽视。那么,如何不过于违背意愿又能正确引导孩子?

4、5岁年龄的孩子还不能理解离家出走的真正意义,无非就是使性子,耍脾气的一种方式而已。离家出走是他们要挟家长,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家长对任性的孩子如果缺乏有效的教育,孩子就逐渐变得蛮不讲理,所以,必须及时纠正。

只要家长能够耐心细心,情绪稳定地给孩子讲道理,以一种平等沟通的方式来跟孩子说清楚,为什么不买玩具,以及什么时候买新玩具更合适,并且言出必行,孩子都能回到健康的成长道路中来。家长还要注意,不能及时满足孩子时,可以对孩子的情绪表示认同,但要让孩子明白,不买这件物品,家长也是爱他的。

同时,为了以防万一,父母可以让孩子背出父母的手机号和家庭住址,隔三差五进行温习;并告诉孩子正确的全名,这有助于警察尽快查找走失儿童的身份信息;同时要经常跟孩子强调,如果遇到困难,找路边治安岗亭和民警。

问题:在不能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时,你的做法一般是?

1.耐心讲道理,直到沟通好为止

2.沟通不好就使用强硬态度

选择1的家长,你们非常棒!孩子虽小,但在这个年龄已经是一个心智正在快速发展的小人儿啦。很多时候,摆出家长的架子往往没有用,蹲下身子,以一个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成跟自己一样的大人来沟通,才会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慢慢变得通情达理噢!

选择2的家长,你们的耐心有待提高啦。孩子虽小,但在这个年龄已经是一个心智正在快速发展的小人儿啦。很多时候,摆出家长的架子往往没有用,蹲下身子,以一个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把孩子当成跟自己一样的大人来沟通,才会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会慢慢变得通情达理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根据调查,每年差不多会有100万左右的儿童离家出走。据美国国家监督总局估计,离家出走的年龄已经从平均年龄16岁下降至15岁,且有38%的儿童年龄低于14岁。现在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只要有一些不顺心的,就会拿离家出走来威胁爸爸妈妈。

事实上,对于孩子而言,之所以会离家出走,大部分的时候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原因,所以作为爸爸妈妈,一定要避开这些问题。

离家出走的原因

国家监督总局在1997年发表申明说,41%的孩子选择离家出走主要是因为存在家庭暴力,其他的也可能是由于成绩差,社会问题,来自家庭或学校的压力等。

A.频繁的家庭战争。

B.孩子害怕把自己的忧愁告诉你之后,你会责备他,比方说是在学校出现的麻烦事,包括欺凌,成绩差,性取向或怀孕,喝酒或毒品问题。

C.有时候家里面出现一些事情,孩子无法解决,这也可能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孩子会把离家出走通常是一个求救信号。

孩子离家出走应采取哪些措施

对于大部分的爸爸妈妈来说,当孩子离家出走的时候,会首先想到是不是出现什么问题了。对于另一些爸爸妈妈来说,孩子可能是因为愤怒而威胁离家出走。

大部分的孩子离家出走以后都会自己回来的,但是离家出走依旧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爸爸妈妈要多跟孩子聊聊,明白孩子担忧的事并帮助孩子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还可以通过他人,比方说朋友、亲戚或者辅导员来安抚孩子。

如果孩子离家出走了,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以下的一些方式来找寻孩子:

A.找一下跟孩子关系比较好的儿童或者是亲戚朋友。

B.如果一直联系不上孩子的话,最好是能够马上打电话给当地警察局。

C.当孩子回家后,你可能会觉得很生气,但是请你先安抚孩子,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在为他的安危担忧。

D.通过聆听然后理解孩子出走的原因,让孩子能够放心回来。

E.不要害怕去寻求外界的帮助。

另类挫折教育孩子伤不起


近日,西安某小学给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表现不佳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与佩戴红领巾的“好”学生形成明显差别。虽然校方称是为了激励“绿领巾”们上进,但此举仍引起许多家长和公众的争议,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人对当下教育“冷暴力”的思考。

[名词解释]何谓教育“冷暴力”?

冷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是指不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体罚”,常见的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等,对学生的自尊形成伤害。

[专家观点]教育“冷暴力”危害不容小觑

洋泾中学心理教师徐琳说,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不容小觑,特别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伤害孩子的整个心灵。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向师性比较强,往往存在“老师的话是圣旨”这样的心态,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或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度可能比父母还大。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孩子,所以老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掌握自己的情绪并控制自己的言行,因为老师的“冷暴力”可能轻则导致学生厌学,重则造成他们自闭,影响到心理健康,并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家庭也有“冷暴力”

孩子除了可能在校园中遭受教育“冷暴力”,还可能在家庭中遭遇到家长的“冷暴力”,这种“冷暴力”大致可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有意识”的,第二种是“无意识”的。“无意识”对孩子冷暴力的情况是高度隐蔽的,比如打着“关爱”的旗号过分控制孩子的自由。当然,对孩子的冷暴力并非比比皆是,即使有,家长因为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但碍于面子也不会去寻求心理医生做咨询的,除非是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才会行动。

对此,专家分析说:“家庭对孩子的冷暴力是存在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有意识不理睬孩子,譬如孩子犯错了,做父母的可能很生气,故意不理睬孩子;一种是家长无意识的,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与孩子没时间沟通,这是看不见的‘家庭内伤’。”

[应对举措]家长要与老师进行深层次沟通

专家建议,家长应经常主动找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校有否遭遇“冷暴力”,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学校反映,和老师沟通,切不可将孩子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当成小事,而应及时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

家长在发现孩子遭遇“冷暴力”后,应该站在理解的角度与老师沟通,采取让老师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向老师说“我的孩子给你添麻烦了”,让老师觉得家长是通情达理的,老师也会容易接纳孩子。

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抗压能力

常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和独立性差等“毛病”。因此,有专家指出,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这些孩子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

支招:培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父母、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逐步进行训练。为了使孩子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需孩子努力才能完成的难题,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让孩子把学到的对付困难、挫折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

他山之石:国外的挫折教育

日本:让孩子从小吃“苦”在日本,一些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瑞士: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劳动和独立生存能力。

小升初家长伤不起 何时才能不拼爹


小升初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战?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需要提前三年。这比高考更让人匪夷所思吧。可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我在的这个城市,小升初择校大战打得轰轰烈烈。我的孩子今年五年级,从三年级开始,便投入了一系列的升学准备中。

拼爹,且不说爹有没有能力拼,即便拼了,在众多爹中,我们也是最普通的一员。对此,先生非常的懊恼,面对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背着书包进出各种补习班的时候,他就对自己“少年不努力”的行为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三年级时开家长会,老师有意无意的说了一句:“现在家长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全优对于孩子小升初有多大的帮助。”我记在了心里。后来找人打听了一下,小升初名校几乎一致的自主招生要求:小学四至六年级语数外全优。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孩子成绩算是不错,但数学有点儿弱,偶尔会拿个良回来。加之奥数虽然一直备受非议,但是确实择校的不二法宝,我们当机立断,当时就给孩子报了课外辅导班,同时也学上了奥数。

每次看孩子背着书包从学校出门就赶场一样的往辅导班里赶的时候,周末想出去玩一次还得看课程安排的时候,心里也会难受。我们私下总是在说:“这一个小升初,把一家人累的团团转,高考无非就一年吧,这下好了,折腾整三年!人力投入不好计算,这两年下来的培训费用、接送孩子的油费,都是一大笔开销。”

小升初的问题总是年年被提及,每个关于小升初的新闻我总是一个不落的去看,一会儿说整顿择校,一会儿说取消证书……可是实际情况还是好学校打破头,大家拿着各种证书去敲门,孩子越来越累。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

先生跟我说:现在这样挺好,咱孩子好歹还准备了两年,这要突然变了政策,咱不白准备了么?

也对,好在孩子这两年也算争气,数学成绩上去了不少,奥数考试也有比较好的表现,继续努力吧,这条路我们算是走过了一大半儿了,继续加油!

3岁起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心理医生提醒家长,为避免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专家指出,3岁前的孩子是不太有性别意识的,3岁后孩子逐渐意识到“男女有别”并开始以男女自居。随着一点点长大,孩子对男和女的着装、行为举止、性格特征会逐渐形成全面认识,也就逐渐形成了心理性别。

然而,有的女孩家长有意无意把孩子的衣着、玩具男孩化;有的男孩家长甚至给男孩穿女孩的衣服或扎小辫子。这都可能导致孩子的性别意识混乱,甚至导致孩子以相反的性别来塑造自己,结果男孩子喜欢穿女孩子衣服,行为举止女性化,自小喜欢和女孩扎堆;而女孩的言行可能男性化。在心理性格和生理性格严重不一致时,孩子会对自己的性身份产生认同困难,个别人长大后可能产生变性的愿望。

因此专家提醒,从孩子3岁前就该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果是男孩,父亲要多陪孩子玩;如果是女孩,母亲要多与其相处。但也要结合儿童的脾气秉性,不必刻板地按照男强女弱的模式去塑造孩子,允许孩子发展自己与生俱来的气质。

解读四岁儿童


儿子四岁了,我却发现他越来越像一个小大人,什么事情都想自己作主。他会一个人打扫客厅的卫生,而不让大人插手;吃完饭,他会慌着帮大人收拾餐桌,而不怕弄脏小手;他还会自己爬上坐便器,蹲在上面拉屎,而不让大人替他擦屁股......在爷爷奶奶面前更是如此,他会命令爷爷奶奶按着他的意愿做一些事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权力感”。

许多幼教专家认为,四岁儿童已经开始有“权力感”了。他们认为我已经四岁了,不再需要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我想自己作主,掌握一切事情。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巧妙的引导,借机帮助宝宝建立自信。

首先,我们对孩子这种权力运用的试探,应该感到开心,毕竟要培养出一个有判断力

,有责任感的孩子,前提是父母必须懂得权力的授予,孩子所决定做的事情,只要是在父母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我们都应该积极地支持。因为,权力的掌握可帮孩子建立自信,使他有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自制和判断能力,并进而能推己及人,勇于付出,关怀周遭一切的人与事。

其次,不要压制孩子。孩子拒绝父母要他做的事,不是要反对分母,只是想对自己的事有主导权。如果父母理解并尊重这一点,那么释放部分的权利对孩子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再次,支持孩子自己作主,但也要适当保持家长的权威。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并提醒界限何在。当孩子做选择时,他觉得自己的确享有领导权。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伤不起!离家出走的四岁娃娃》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四岁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根据调查,每年差不多会有100万左右的儿童离家出走。据美国国家监督总局估计,离家出走的年龄已经从平均年龄16岁下降至15岁,且有38%的儿童年龄低于14岁。现在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只要有一些不顺心的,...
    2021-05-08 阅读全文
  • 另类挫折教育孩子伤不起 近日,西安某小学给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表现不佳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与佩戴红领巾的“好”学生形成明显差别。虽然校方称是为了激励“绿领巾”们上进,但此举仍引起许多家长和公众的争议,同时也引发了许多...
    2021-12-14 阅读全文
  • 小升初家长伤不起 何时才能不拼爹 小升初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战?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需要提前三年。这比高考更让人匪夷所思吧。可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我在的这个城市,小升初择校大战打得轰轰烈烈。我的孩子...
    2021-03-01 阅读全文
  • 等不起的童年 新学期的小雨成好像变得大方一些了,报名时竟然主动和我打招呼了,我很意外也很惊喜,孩子长大一些就是不一样,看来小家伙的春节过得很愉悦。今年带孩子来报名的是爸爸妈妈,上学期虽然电话交流过几次,但不曾谋面,...
    2021-01-20 阅读全文
  • 3岁起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心理医生提醒家长,为避免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专家指出,3岁前的孩子是不太有性别意识的,3岁后...
    2021-12-18 阅读全文

根据调查,每年差不多会有100万左右的儿童离家出走。据美国国家监督总局估计,离家出走的年龄已经从平均年龄16岁下降至15岁,且有38%的儿童年龄低于14岁。现在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只要有一些不顺心的,...

2021-05-08 阅读全文

近日,西安某小学给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表现不佳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与佩戴红领巾的“好”学生形成明显差别。虽然校方称是为了激励“绿领巾”们上进,但此举仍引起许多家长和公众的争议,同时也引发了许多...

2021-12-14 阅读全文

小升初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战?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需要提前三年。这比高考更让人匪夷所思吧。可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我在的这个城市,小升初择校大战打得轰轰烈烈。我的孩子...

2021-03-01 阅读全文

新学期的小雨成好像变得大方一些了,报名时竟然主动和我打招呼了,我很意外也很惊喜,孩子长大一些就是不一样,看来小家伙的春节过得很愉悦。今年带孩子来报名的是爸爸妈妈,上学期虽然电话交流过几次,但不曾谋面,...

2021-01-20 阅读全文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3岁左右就有性别意识了。心理医生提醒家长,为避免孩子性格发展出现偏差,最好从3岁前就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如告诉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异。 专家指出,3岁前的孩子是不太有性别意识的,3岁后...

2021-12-1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