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家长伤不起 何时才能不拼爹
发布时间:2021-03-01 幼儿水果拼盘活动方案 幼儿才艺展示活动方案 幼儿园水果拼盘活动方案小升初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战?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需要提前三年。这比高考更让人匪夷所思吧。可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我在的这个城市,小升初择校大战打得轰轰烈烈。我的孩子今年五年级,从三年级开始,便投入了一系列的升学准备中。
拼爹,且不说爹有没有能力拼,即便拼了,在众多爹中,我们也是最普通的一员。对此,先生非常的懊恼,面对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背着书包进出各种补习班的时候,他就对自己“少年不努力”的行为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三年级时开家长会,老师有意无意的说了一句:“现在家长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全优对于孩子小升初有多大的帮助。”我记在了心里。后来找人打听了一下,小升初名校几乎一致的自主招生要求:小学四至六年级语数外全优。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孩子成绩算是不错,但数学有点儿弱,偶尔会拿个良回来。加之奥数虽然一直备受非议,但是确实择校的不二法宝,我们当机立断,当时就给孩子报了课外辅导班,同时也学上了奥数。
每次看孩子背着书包从学校出门就赶场一样的往辅导班里赶的时候,周末想出去玩一次还得看课程安排的时候,心里也会难受。我们私下总是在说:“这一个小升初,把一家人累的团团转,高考无非就一年吧,这下好了,折腾整三年!人力投入不好计算,这两年下来的培训费用、接送孩子的油费,都是一大笔开销。”
小升初的问题总是年年被提及,每个关于小升初的新闻我总是一个不落的去看,一会儿说整顿择校,一会儿说取消证书……可是实际情况还是好学校打破头,大家拿着各种证书去敲门,孩子越来越累。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
先生跟我说:现在这样挺好,咱孩子好歹还准备了两年,这要突然变了政策,咱不白准备了么?
也对,好在孩子这两年也算争气,数学成绩上去了不少,奥数考试也有比较好的表现,继续努力吧,这条路我们算是走过了一大半儿了,继续加油!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才能不生气
如何才能不生气
那天看了童书妈妈的文章《怎样才能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颇有感触。
其实不仅大人会冲孩子发脾气,我发现现在不少孩子也会有“发脾气、生闷气”的表现。比如有一次我们很多孩子一起玩得很热闹,突然一个小女孩一个人站到墙角边,背对着大家,我们去喊他她就用眼睛瞪我们。后来妈妈过来说她这是生气了,可能是刚才我们送礼物的时候没有第一个给他。还有一次,跟一个小男孩一起玩,他想要做一件事情他的父母没有同意,他就大声尖叫,说:我生气了!我生气了!脸涨得通红,气得两只拳头攥得紧紧的,浑身发抖。对孩子这样的表现,大部分家长都会觉得孩子“太不听话!”“脾气怎么这么坏!”纵然孩子天生性格各异,但是后天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做什么远比我们对孩子说什么更有影响力。如果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冲孩子发脾气,孩子也会学我们,也许慢慢就变成一个低情商坏脾气的孩子,更容易感受到不快乐。想想真让人觉得可怕。所以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实在是太重大的一件事了。
其实,做父母的控制自己不发脾气,不仅是亲子关系的问题,更是自我情绪的管理。如果一个人能在爱人面前、在下属面前、在父母面前不乱发脾气,在孩子面前不乱发脾气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所以说,养育孩子的过程终究是自我的修炼的旅程,如果投入并努力做到最好的话,也许收获的不仅仅是好妈妈和好孩子,更会有一个全面完满的生活状态。
当然,如果你天生是一个好脾气、性格温和的人,对孩子和颜悦色、循循善诱做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如果你本来就是一个暴脾气、性格急躁的家伙,如何在孩子面前不发脾气就是一门有点艰难的必修课了。(幸或不幸,照妈正是后者)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把这件事情当做一门功课来做,努力获得高分,发现也挺有意思的。
首先让我们好好回忆一下,为什么会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孩子或我们自己。从孩子方面来说,不好好吃饭、调皮捣蛋、把家里的墙画得乱七八糟、说脏话…让我们发脾气的事情多得数不清;就我们自己来说,今天工作太累了、被领导批评心情不好、大姨妈来了、身体抱恙……都是孕育坏脾气的温床。
看起来也许孩子惹我们不开心占大多数,其实再深想一下不难发现,所谓的孩子“惹得我们发脾气”,不过是因为“孩子的表现脱离了我们的预期”,取决定因素的不仅是孩子的表现,更是我们的预期。
综上看来,影响我们是否会发脾气的因素有:孩子的表现、我们的预期以及我们的自身原因(心情和身体),除了孩子的表现不那么可控(其实也不是那么不可控啦),其他的都是取决于我们自己,这样看来,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似乎不那么困难呢。
很多父母都在“生气发火-懊恼后悔-生气发火”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其实我们只需要在每次发脾气之后,除了懊恼后悔(因为这种情绪一丁点用处都没有),再好好思考一下,找到自己每一次生气的原因,以及控制自己情绪的阀门,并提醒自己在下一次要发火的时候实践一下——也许慢慢就会打破这个循环了。
很多家长会说,我也不想发脾气,可是实在忍不住了,这孩子太调皮了、太不听话了、太不讲道理了……我想说且慢,在评价孩子的表现之前让我们先想想:孩子的这些举动,是不是问题?也许根本就不是问题,不过是孩子发展阶段的特点罢了。你现在觉得无法忍受,大发雷霆,其实一点用都没有;也许过了这阵子,他自然就好了。这点我深有感触。照照在一岁多的时候特别喜欢玩水(那时候是大冬天),不给他玩就会闹个不停。爷爷奶奶训斥了、讲道理的,都没有用。于是我就给他穿上防水护衣从水龙头放热水给他玩,玩到够为止。他经常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我当时真的以为他会一直这么玩下去。可是到了快2岁,人家突然就不感兴趣了,再也不那么玩了。再说玩纸,应该也是每个父母都遇到过的。孩子会把家里的抽纸全部一张张抽出来,扔得到处都是。我们就尽量把纸藏起来,不让他看见,自然减少了作案的机会。如果不小心被照照发现了,就随便他玩,只是要求他玩完了要收拾干净。就这样,又自由散漫了不知道多久。现在照照可是我们家卫生纸管理员,负责卷纸、抽纸、面巾纸的库存管理和发货,工作兢兢业业,再也不会乱抽乱扔了。去年照照刚上幼儿园,非常不适应,很不愿意去,那段日子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不堪回首(我曾经还写过一篇文字《不做大嗓门妈妈》,现在回头来看真是声泪俱下),我几乎已经做好了要斗争三年的准备。结果从小班下学期第一天上课开始,照照就跟换了一个人一样,再也不拖拖拉拉唧唧歪歪,每天早上都能按时起床、吃饭、去幼儿园了。我说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我们做父母的要加强学习,学习育儿知识,更学习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许就不那么容易发火了。当然,也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学会包容和等待,等着孩子成长,长大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这个过程很可能是痛苦的,不过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看到好的效果。最近照照总是让我欣喜。比如前天晚上,我俩洗漱完毕就要上床睡觉了,他突然说要大便(又来了!),我半撒娇半坚定地说,妈妈这会儿好累,你去找阿姨吧。他当然不肯,还唧唧歪歪粘着我。我继续坚定而温柔地说,哎呀,妈妈真的好累,你去找阿姨吧!(说实话,我只是试一试,压根没指望他会同意。)结果他想了想,居然说,好吧,就乐呵呵的走开了……留下我躺在床上不知什么姿势才更爽。还有今天晚上吃饭。照照喝牛奶喝到一半,嫌弃围兜有点湿了,一把扯下来扔到一边。我说你必须要兜,不然会把牛奶弄到身上,不好洗。他就是不愿意(我能想象这时候要是爷爷奶奶在,肯定又免不了一顿吵闹)。我说你可以不戴,但是如果弄到身上一点儿,就必须戴了。照照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比较公平,同意了。后来他喝牛奶非常小心翼翼。结果喝完了居然一丁点儿都没有弄到身上。他很得意地说:妈妈你看,我就说不会弄到身上吧——没有发火,解决了问题,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还培养了孩子的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自信,这么多好处,难道不比发脾气弄得大家都不开心要好得多吗!所以说呢,家里如果有一个宽松的但是明确的界限,那么冲孩子发脾气的机会就会少很多了。
我是书呆子,喜欢做功课,也许我的办法有点乏味;喜欢打游戏的爸爸妈妈们,也可以把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当做打游戏的通关老怪,不拿下誓不罢休,也会发现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好办法。总之,不发脾气也能解决问题,不发脾气,孩子会越来越讲道理,我们会更开心,家庭氛围会更融洽。
最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充满爱心的人,不仅对自己的孩子,而是对这个世界。
面临幼升小,学不学拼音 家长很纠结
拼音是宝贝入学后必学的一项知识,由于学习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很多父母会认为宝贝在入学前要接触一下,这样入学更省力;然而也有很多父母认为不能接触,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状态。到底该不该学呢?
*宝妈烦恼:孩子下半年上小学要不要提前学拼音很纠结
眼看着宝贝明年就要上小学了,我正在纠结到底给不给宝贝报班学拼音。周围的妈妈也有不少给宝贝报了拼音班,目的是上一年级时宝贝能轻松一些,但也有不少人反对提前学习这些知识,到底该听谁的呢?
妈妈观点大PK
正方观点
小馨妈:拼音肯定要学!
小馨是去年9月份入的学,根据女儿入学后的经验来说,我觉得拼音还是要适当学点的,因为现在很多宝贝学前都会接触拼音,老师的讲课速度很快,如果不提前接触,很可能就会像小馨一样学的稀里糊涂,现在连声母、韵母还是分不清。现在补起来好累!
雨点妈:对拼音有个系统的认知,能减少压力!
雨点现在是大班,我的意见也是学前要接触拼音。因为我听很多妈妈讲过,现在一年级老师讲拼音的速度是很快的,如果不学,宝贝很有可能会跟不上。小外甥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入学前没去学,上小学了,拼音教得很快,都跟不上!所以,我建议父母们让宝贝在上学前就对拼音有个系统的认知,以减少进入小学后给他带来的压力。
冲冲妈:学前接触,宝贝就没那么累了!
我的意见也是要学的。由于冲冲学前完全没有接触过拼音,领悟力相对又比较弱,他学拼音那会,我觉得是入学后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由于上课时完全跟不上老师的速度,导致学习兴趣急剧下降,有一段时间都有些厌学了。那段时间我特别着急,全是我回家一点点补的。现在宝贝三年级了,文科还不是很好,拼音还是有点小问题。
反方观点
乐乐妈:不建议学!
我觉得拼音很重要,而许多父母很难做到像老师教的那么正确,如果把宝贝带的音不准,等到上学时,很难改正过来,反而是耽误了宝贝。所以还不如不教呢!
大齐妈:不建议学前就接触,宝贝还没到领悟的年龄!
我也认为拼音很重要,但是不建议学前就接触。一是因为宝贝还没有到那个年龄,对于拼音不能领悟。其次是如果教的不正确,以后的音很验纠正得过来。
鼓鼓妈:我认为不用,宝贝在学校会学的。
我认为不用,这些知识没有必要提前学习,宝贝在学校会学的。在外面报学习班,很难保证老师教的是否正确和规范,还不如不学呢!但我建议可以适当培养宝贝一些技能,比如独立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还可以适当认一些字等!可以增加理解能力!
北京市某小学语文老师:
个人觉得还需要看宝贝的具体情况。如果宝贝注意力比较稳定,掌握知识不是很快的话,可以稍微学一点,以免上学后造成学习困难。如果宝贝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新奇的事物吸引才能保持注意力的稳定,那就不要学了,学过了容易造成上课不注意听讲。
如何才能让孩子不过分恋母
我的朋友这样和我抱怨过: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孩子总是跟着自己,现在都上小学了,每天一放学还总是粘在妈妈身边,而且还慢慢开始关注妈妈了,这对于孩子来说好吗?如何才能让孩子不过分恋母呢?
恋母情结的后续影响
弗洛伊德曾经说每个孩子在3-4岁的时候,都会有俄狄浦斯的情结,就是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是孩子在某个阶段,对妈妈有着过多的依恋行为。
孩子还小的时候都会恋母,可是,在快要上学之前,孩子的心理上会变得上进、勤勉、与他人交往合作,会慢慢变得独立,如果这时孩子还是过分恋母的话,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在找对象的年纪还是过分粘着妈妈,孩子可能会出现婚恋心理不正常。
试试这样
1、分床睡,减少亲昵行为
宝宝长大一点后,最好就给他准备一张属于自己的小床。妈妈不要还像孩子小时候一样陪着他,不要做过多地亲吻、拥抱或者抚摸身体等行为。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慢慢长大了,自己要开始变独立了,就算是妈妈不像之前那样对待自己了,但妈妈心中还是爱着自己的。
2、缩短相处时间
不要一直和孩子呆着,让宝宝能够多和爸爸,爷爷奶奶相处。举例来说,之前妈妈一下班就陪着孩子,现在可以让爸爸和爷爷奶奶管着宝宝,自己去做一些家务,让宝宝慢慢适应与其他人相处。
3、培养孩子独立性
要克服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感,要让孩子慢慢变得独立。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要教给孩子,让孩子学着做。宝宝3岁左右便开始进入幼儿园,所以在幼儿园时期一定要培养好孩子的独立精神。
4、避免当孩子面正吵
妈妈如果与爸爸发生争吵的话,一定不能在孩子面前,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批评爸爸,像这样负面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宝宝对爸爸的印象,会让孩子以后不听爸爸的话。
让孩子摆脱恋母情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各位妈妈一定要抓住好时机,让宝宝成功独立。
小学生六条才能特征表现 家长们不可忽视
家长总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英国学者发现,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扼杀孩子潜在的才能。他们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这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家长总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英国学者发现,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扼杀孩子潜在的才能。他们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这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英国牛津大学天才儿童研究中心前讲师贝纳德特·泰南认为,许多天才儿童可能在学校或者考试中表现并不优异,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能够说明他们拥有高于同领儿童的才能。
泰南为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列出了一份天才儿童特征清单,以发现孩子的潜能。在清单中,她给出小学生6大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才能特征。
特征一:喜欢发号施令的领袖。善于重新排列物品或有条不紊地在学校里负责给全班同学排座位的孩子,他们可能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才能。
特征二:年轻的大亨。在小学里,一些孩子很快发现,如果他们将平时的零用钱积攒起来,他们假期中就将拥有一大笔钱来支配。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像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理查德·布兰森那样的人。
特征三:刨根问底者。一些孩子总是充满好奇,有时甚至不厌其烦地问问题。但是如果他们这种特性得到家长的培养和重视,他们极有可能成为记者或宇航员。
特征四:设计师。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让他独自待一会儿,他就能够用积木搭建出一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具有这种才能的孩子是设计天才。
特征五:故事讲述者。有的孩子喜欢讲故事和写故事。他们的想像力丰富。发现孩子有此种个性的家长要好好培养孩子,因为他们很可能是下一个J·K·罗琳。罗琳是《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作者。
特征六:演讲者。这种孩子喜欢同人讲话。他们甚至在上课时也和同学在下面窃窃私语。作为家长,请不要制止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有着特殊的演讲才能,若加以正确培养,他可能成为律师或电视主播。
泰南认为,“考试定输赢”正在摧毁孩子们的创造力和革新能力。“并不是孩子的所有才能都能通过一支笔和一张纸的考试来发现。”泰南说,“他们可能擅长建筑、有丰富想像力或有领导才能。这些才能不能简单地被衡量。”
此外,泰南说,考试不仅不能发掘一些孩子除学业以外的才能,还可能埋没一些好学生,因为他们有时在考试中将答案考虑得过于复杂,希望找出题目所蕴含的更深层含义,但通常题目只要求直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