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寒门难再出贵子,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1-02-12

幼儿看故事。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寒门难再出贵子,你怎么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最近看某演讲类节目,一篇《寒门难再出贵子》引起了广大反响。现在的社会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出名,那些平凡的默默无闻的人们有时不免感慨:我没有他们那样的父辈。

引用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追踪调查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段的七岁的小孩,每七年再回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到了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北京大学有对在校生源的调查,农村学生不到10%。至此,我们不禁疑问:是什么,让寒门贵子越来越罕见?

首先,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上,貌似寒门的孩子并不比富人的孩子弱。我们经常会看到支教宣传片里孩子刻苦求学的影响,他们有对知识的巨大渴求是无疑的。

那么,寒门和富门到底有哪些差距呢?

教育资源不同。

想想北上这些城市,汇聚着多少985,211,往下延伸中小学里也不乏海归博士授课。城市的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的气场。

视野不同。

浸润的教育大环境不同,孩子们的视野也不同,对成长、人生的理解自然也不同。井底观天的现象也无处不在。不过,现在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的设备普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现象。

情商不同。

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情商对一个人未来成功的重要性,因此爸爸妈妈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爱、自信以及社交性等。而寒门子弟,父母的时间多半被劳作占用,对孩子的教育多半简单、粗暴。

对教育的重视不同。

寒门子弟对教育的认识多半是停留在一个"可靠的饭碗",而富门子弟一定程度上重视孩子"不靠谱的梦想",如此这种,孩子在梦想的牵引下的动力、视野等也不太一样。

尽管如此,富贵之光是不是一定不会照拂寒门子弟?不一定,《人生七年》的12个孩子中还是有一个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大学教授,北大里的那不到10%的孩子同样是希望。不需要气馁,不需要抱怨,只要有你有一颗学习上进的心,任何东西都阻止不了你前进的脚步。(备注"笔者就是北大里的那不到10%。)

思维馆6-8岁课程设计师,北大社工硕士,3年一线儿童教学经验,深谙儿童心理学。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中小学课外作业辅导,你怎么看?


不是每个孩子:随时都需要课外辅导!

一些家长往往是看到别的孩子报班了自己也报,并没有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这种情况下的选择往往带有盲目性。

选择中小学课外辅导首先要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入手。通过孩子的考试成绩判断孩子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家长如果能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就可以更及时的作出判断。其次,必须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孩子的学习接受能力为基础。

根据北京十一学校老校长李金初的实验。一个实验班,在高一、高二每天只上半天课,剩余的时间都是自习。结果高考的升学率很高。经过追踪调查,这些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社团工作能力、领导力都比一般孩子要强。

弄清课外辅导的目的是关键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课外辅导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查缺补漏,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如果家长把个人意愿强加于孩子,就违背了课外辅导的初衷。家长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充分考虑孩子的个人兴趣和优势所在,真正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发挥。

参与辅导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获得锻炼的机会,发挥优势、弥补弱势,家长应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鼓励孩子;如果孩子失败了,马上帮助分析原因,争取有所进步,绝不能一巴掌拍死。

怎样进行课外辅导

一、应以提高学习能力为主

学生的学习一定是以学校的学习为主,以校外辅导为辅。家长明确校内校外学习的主次关系非常重要,不能以校外学习取代校内学习。而校外辅导应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为出发点,而不是单纯重复学校的教学。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精力。如果孩子课内学习都吃力就要慎重选择课外辅导。

二、重质不重量

辅导班不要贪多。在财力和精力允许的条件下,为孩子同时选择一两项辅导班即可,最多不要超过两项,贪多只会让大人孩子都疲惫不堪。

结语: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课外辅导机构,拥有负责任的师资队伍和规范的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孩子能够在课外辅导中真正获益,也才能让家长的投入真正获得回报。

当然了,课外辅导首选还是龙门书局出品的教辅图书作为辅导材料,内容详实,品种丰富,质量上乘,是居家复习、课外辅导、课后作业的良品。结合龙门作业宝、4D书城、阿凡题答疑等数字增值业务,省时省力效率高。

家长开放日,您该看什么?怎么看?


家长开放日,我们的家长已经很有经验。在这半日活动中,作为家长的您该看什么?怎么看?相信我们的家长也都心中有数。尽管如此,在这短短半天的时间里,我们的家长还是会有一些小问题,也是时不时地忘记自己在这一个半日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立场。那么,就请你跟着我们再重温一遍这些问题吧!

一、家长是观看者,观察者。在这一天,家长的角色是观察者,观看者,而非参与者。除非是教师策划的亲子活动,其余时间请家长耐心观看,更应注意的是,请小声交谈或者保持安静,否则你们的行为举止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要知道,想要孩子在课上保持注意力集中、上课认真听讲,家长的表现也是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

二、家长看什么?看孩子在群体中的一些反应和表现。看孩子在上课时的情况和他的学习能力。看他在与同伴交谈和交流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是如何自己解决?孩子需要这样的机会去锻炼交际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作为家长,也希望看到孩子在这方面能力的展现。所以在孩子之间出现小矛盾时,请家长不要干涉,即使是孩子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有老师会进行调解。如果仅因为孩子之间的矛盾演变为家长之间的矛盾,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哦!

三、用集体的眼光看个体。有的家长会在这一天特别关注教师对自己孩子的关注。教师也会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发言等。但仅为一个上午的半日活动,并不能代表教师对孩子的关注仅仅如此。也许,这一天,我们会给平时相对比较内向的孩子更多的展示机会。

发现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确实比双职工的孩子差。你怎么看?


所在的小学是我们本市最好的小学,20多年以来,都是位居全省前十位的。为了上我们学校各位家长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说能在我们上的孩子家庭都不差,但是,但是,就这样一群家庭条件都不差的孩子,全职妈妈带出来的,绝大部分各方面都不如双职工。这是我们老师之间的共识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也许与成功人士的孩子不到他们学校上学有关,当然这是玩笑话,但说全职妈妈带的孩子比双职工的孩子差,对于这种观点我十分不认同,而且居然是老师的观点,我不由的为孩子们担忧,老师的素质尚且如此,如何教书育人?不同意的原因有很多。

1:唯成绩论。

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但从观点可以看出,现在的老师还是唯成绩论,在他们眼里成绩好,就是孩子好,成绩不好,就是孩子差。当然,站在他们的角度,学生的成绩直接与他们的业绩挂钩,可以唯成绩论,但是,作为家长,切勿不可盲从,成绩仅仅是个人成长中的一部分,成绩好,只能说明孩子学习好,说明不了其他任何问题。

2:把孩子的好坏责任全部推脱到家长的身上,还要老师做什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的成长依靠的是家长、学校、社会全面的教育,家长负责孩子的道德品格,老师负责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好与坏又与全职和双职工有何关系呢?这种观点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3: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大量存在着全职妈妈的情况,并没有因为全职妈妈的原因导致孩子差的情况发生,甚至恰恰相反。

这又能说明什么吗?一个孩子的好与坏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全职妈妈有全职妈妈的好处,双职工有双职工的弊端,作为老师,更应该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后在下结论,没有调查,没有根据的乱说,只能说明这位老师的肤浅,这才是造成孩子差的真正原因。

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穷家富养出太多败家子


在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越。

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我身边就有个这样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店,女儿在上大学。

由于电商的发展,小店生意很难做,有时候夫妻俩一个月忙下来连房租都出不来,两口子平时中午吃饭,连个荤菜都不敢点。

但是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然后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

像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

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家庭不宽裕,他们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于是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兴的大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挨穷挨怕了的父母, 因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 继续穷下去,宁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在孩子小时候,不让孩子做家务活,只需专注读书, 其他事情都不用理, 结果养出了白眼狼和啃老族。

01

去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

我有一个员工,单亲家庭,父母工作不稳定,他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家里也穷,但正因为穷,只要有10块钱,就把10块钱全花在他身上。

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让同事对他意见很大。

离职前,我找他谈话,他表情游离,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个人,特别像我爷爷。”

我知道长大成人对他是一种凌厉的痛,因为宠爱他的人再也帮不了他。

02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穷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

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我去一个赛艇俱乐部玩过几次,有个14岁的男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公交转地铁再步行来训练。训练完毕,帮教练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个地方打篮球。要去美国留学,他担心体力跟不上,跟同学玩不到一块儿,所以拼命练习。

晚上,他还要回家给父母做饭。他妈妈只会做西餐,他爸对吃没什么要求,他想吃什么,就得做给全家人吃。

如果不是在赛艇俱乐部看到他,我会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到他头上。

他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舍得孩子吃苦。他惊讶地说:“怎么叫吃苦,这不就是活着的日常吗?”

如果你身边有诚实的创业者,而不是像马爸爸一样会演讲的,你可能同意这样的观点:富人都是真正苦过的,他们不会觉得让孩子吃苦是很大的问题。

03

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

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

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们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对某个综合性的项目负责,而是一枚螺丝、一个零件,幻想后面有为自己收拾战场的家长。

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馆打工。

贝克汉姆的儿子曾经去咖啡馆打工,时薪20元人民币。

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

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

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04

林青霞人生最抑郁的时候,圣严法师送给她8个字: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这8字方针,同样适用于家境不如意的父母。

为人父母真正的成长,是能够正视自己人生的失败,反思贫穷的成因。

我永远记得小学5年级的某天,一贯冷傲坚强的父亲在饭桌上说:“我这辈子才华和努力都够,赚不到钱的原因是个性太强、处事不圆滑。”

后来他又多次反思这个问题,以至我大学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一直特别重视自己的情商修炼。

父亲身上贫穷的成因,在我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如果他没有坦诚面对,而是怪家庭怪社会,后代可能就会在偏执的怪圈中,变得又穷又骄傲。

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坚强更有威信。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跟住在罗马的人比,父母与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终究是离罗马一天天近了。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坚信父母比学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过父母心态的差异。

05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或多或少都会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合理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

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

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

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

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

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

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

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

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现在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穷家富养出太多败家子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我身边就有个这样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店,女儿在上大学。由于电商的发展,小店生意很难做,有时候夫妻俩一个月忙下来连房租都出不来,两口子平时中午吃饭,连个荤菜都不敢点。

但是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然后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

在中国像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家庭不宽裕,他们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于是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兴的大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挨穷挨怕了的父母, 因不想孩子再步自己的后尘, 继续穷下去,宁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在孩子小时候,不让孩子做家务活,只需专注读书, 其他事情都不用理, 结果养出了白眼狼和啃老族。

01

去朋友公司谈事,说到团队建设,他困惑地说:“以前我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责任心,现在简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员工,穷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们印象中与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行为乖张划等号,顾名思义是因为家里有钱、宠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这个现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

我有一个员工,单亲家庭,父母工作不稳定,他小时候跟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家里也穷,但正因为穷,只要有10块钱,就把10块钱全花在他身上。

宁肯穷了全家,也不能穷了孩子,是他们的教育信念。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他,习惯了伸手讨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钱,消费远远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责任心几乎为零。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这种心态让同事对他意见很大。

离职前,我找他谈话,他表情游离,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个人,特别像我爷爷。”

我知道长大成人对他是一种凌厉的痛,因为宠爱他的人再也帮不了他。

02

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

10年前,穷人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能够保持清醒:我们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

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我去一个赛艇俱乐部玩过几次,有个14岁的男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每天早晨6点起床,搭公交转地铁再步行来训练。训练完毕,帮教练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个地方打篮球。要去美国留学,他担心体力跟不上,跟同学玩不到一块儿,所以拼命练习。

晚上,他还要回家给父母做饭。他妈妈只会做西餐,他爸对吃没什么要求,他想吃什么,就得做给全家人吃。

如果不是在赛艇俱乐部看到他,我会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到他头上。

他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舍得孩子吃苦。他惊讶地说:“怎么叫吃苦。这不就是活着的日常吗?”

如果你身边有诚实的创业者,而不是像马爸爸一样会演讲的,你可能同意这样的观点:富人都是真正苦过的,他们不会觉得让孩子吃苦是很大的问题。

03

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

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

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们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对某个综合性的项目负责,而是一枚螺丝、一个零件,幻想后面有为自己收拾战场的家长。

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馆打工。

贝克汉姆的儿子曾经去咖啡馆打工,时薪20元人民币。

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

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04

林青霞人生最抑郁的时候,圣严法师送给她8个字: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这8字方针,同样适用于家境不如意的父母。

为人父母真正的成长,是能够正视自己人生的失败,反思贫穷的成因。我永远记得小学5年级的某天,一贯冷傲坚强的父亲在饭桌上说:“我这辈子才华和努力都够,赚不到钱的原因是个性太强、处事不圆滑。”

后来他又多次反思这个问题,以至我大学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一直特别重视自己的情商修炼。

父亲身上贫穷的成因,在我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如果他没有坦诚面对,而是怪家庭怪社会,后代可能就会在偏执的怪圈中,变得又穷又骄傲。

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坚强更有威信。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跟住在罗马的人比,父母与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终究是离罗马一天天近了。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坚信父母比学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过父母心态的差异。

05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或多或少都会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合理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

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

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

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

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你为什么觉得家庭教育特别难?


我们大家都知道教育不仅存在于各种教育机构和学校中,还存在于对孩子早期能力和心理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注重早期孩子的心理和能力发展。甚至花费很多的资金去学习如何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但是,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有时依然对孩子的引导束手无策。

最近和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沟通时,我们也谈到这样的问题。这位妈妈告诉我,关于孩子的教育书籍没少看,相关的培训也经常参加。但是孩子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她感觉特别疲惫也很没有自信,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了。我觉得这位妈妈的苦恼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需要做怎样的准备才能让家庭教育变得容易起来呢?

一、爸爸妈妈需要先调整自身的创伤经验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的心态在家庭教育中的影响就更为重要了。很多父母在童年时有过与自身家庭教育相关的创伤经验。这种创伤让他们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童年那些无助而又可怕的记忆就会反复出现,让他们仿佛重新回到童年体验当年的创伤。这些父母就很难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父母的引导作用,也很难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进行及时反映。这种家庭教育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变化,我们内心深处那个受伤的小孩需要在我们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之前就安抚,很多时候对我们自身的创伤经验的处理比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重要。

二、有效陪伴比教育理论更重要

我接触过很多对家庭教育充满信心的家长,有些家长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学习各种科学教育理论,却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陪伴。这往往有一些得不偿失,如何在获得科学的教育观念和陪伴孩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那就是首先做到有效陪伴。

有效陪伴往往是指能够以和孩子互动的方式陪伴孩子。教育方法有千种万种,但是哪一种方式最适合自己的孩子,需要我们父母先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效陪伴就是最好的去了解孩子的方法。通过有效陪伴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和能力发展情况,比如:孩子和他人互动中的社会交流沟通能力,孩子的精细动作和大动作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等。

三、家庭教育需要一颗平常心

我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父母,他们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次坎坷,都非常的焦虑和担心,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时常活在“孩子这样可怎么办”“再这样下去这孩子肯定就毁了”的恐惧中。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成长中的那些挫折,那些失落让我们快速的成长。如果不想孩子变成温室里脆弱的花朵,我们就需要放开手让孩子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家庭教育对于每位父母来讲都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家庭教育也绝对不是难到没有办法解决的地步,需要每一位爸爸妈妈付出很多努力。

看新加坡妈妈怎么在家做"早教"


听说国内掀起了一鼓"早教"热潮。很多父母不惜花费重金送孩子去接受"早教",实际上,学前教育由妈妈自己来做最合适不过了。我有两个孩子,哥哥8岁半,妹妹6岁。我发现,只要妈妈能耐心地从错误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孩子们就肯定能长成身心健康的有所作为的人。

真正的育儿,是要关心人的成长。当个好妈妈,很累人,但也是件非常神圣的工作。小孩子的灵性的会唤醒我们内在最美好的部分。当你体会到了生命纯然的喜乐,那么带孩子的艰辛就会被喜悦和幸福代替。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人心理有问题,归根结底要追溯到童年,当一个人在孩童时期没有充分地成长起来,他可能一辈子都背负着一些难以跨越的问题,不仅自己痛苦,也给别人带来痛苦。所以,妈妈的耐心陪伴和启发,对于婴幼儿的充分成长非常重要。在家里,我基本上是从以下几个要点,在生活当中对我的孩子们进行引导的:

1)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人的心态决定他的人生。孩子小的时候,把积极的心态建立起来比什么都重要。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那些成功人士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适应能力非常好。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解释都是正向的。正因为这样他们从来都不会在困难面前止步不前。

怎样的孩子容易有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呢?首先爸爸妈妈必须是个积极乐观的榜样。孩子若能耳濡目染大人们面对问题的姿态,那些冷静、艰难时候的快乐、凡事都往好处想的心态会深深植入孩子的心灵。我能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我和他爸爸从来不会在他们面前吵架;我也总是和颜色悦的不紧不慢地跟家人说话;平时,尽可能地从孩子身上寻找一些闪光的地方,鼓励他多看看自己的优点,而不是专注于孩子的缺点,避免苛求与指责。

2)鼓励和允许孩子做自己

在心理学里,自我价值的丧失被认为是最可怕最难以弥补的。罗杰斯说:“你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自己,就是有别于他人,独特的,人的本质。人只有成为了自己,他才是完善的、独特的,也是强大的,并能和世界,自然界融为一体的。人只有成为自己,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创造自我,从不断的成长中获得生命的喜悦。只有自我被建构了起来,他才不会在别人的人生里挣扎。这些观念的形成在孩童时期极其重要。

我平时会在一些细小事情上,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比如选择衣服的颜色,出门的时候他们的袋子里都装些什么,周末的时候如何分配他们的时间等等。如果他害羞不愿意跟人打招呼,那我也一定不会逼着他跟人打招呼。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和成长速度,妈妈要做的是热眼旁观而不是过度保护。保证孩子将来的幸福只有一条,那就是:孩子,我要你学会做自己。

3)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表达能力,自控能力有限,发脾气是很正常的。在孩子哭闹时,妈妈要接纳他的情绪,承认他的愿望,温和而有力地给予理解。同时关注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绪。顽皮叛逆是表象,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感受,用心去体会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意图。

我要工作,同时兼顾孩子,所以保持自己的能量才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我每天一定会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在带孩子之余有独自面对自己的时间,比如说静坐、读书,这样才能得到彻底的休整,才不会因疲劳和厌倦而产生影响孩子的情绪。每次小兄妹争执闹别扭的时候,我会先做几个深呼吸,告诉自己:孩子的哭闹是表达情绪、缓解压力和重新获得内在力量的方式,是源于其内心对爱的呼唤,对安全感的确认,对独立的渴望。这么一想,就怒不起来了。我儿子平时很容易就生气。当他生气的时候,首先,我尊重他的感觉,告诉他你可以生气,你的感觉对你来说很重要,妈妈等你静下来再跟你谈话在孩子们瞎闹的时候,有时,我也扮酷,不动怒也不露声色,通常他们都觉得没趣,见好就收。

4)允许孩子去探索

2岁以前的孩子,好奇心特强。抓到什么都放进嘴巴“感觉感觉”。我的做法是把家里弄干净,任由他们玩。等他们玩腻了才收拾。小孩子都很敏感,大人一威胁恐吓或许暂时把孩子震住,但同时伤害也造成了,孩子今后不是变得胆小怕事就是心理有障碍,这样一来,把孩子的天性也给扼杀了。

一个孩子,一定会从玩耍中不断地尝试,从而领略到乐趣和生命的美好的,而这个领略是需要在不断地感知、探索、失败、思考、然后进而慢慢改进的。如果我们给孩子太多的限制,就是等于告诉他,你不行,你的想法不重要。我会允许孩子感知和探索这个新世界,尽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配合孩子,提供一些安全的玩具,任由他们闹腾。

"早教"很简单,不外就是尊重孩子,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给予孩子爱与自由,陪伴他认识和体验美的事物,让孩子和他自己建立成功的连结,那么,无论如何,这个孩子就错不了。

相信《寒门难再出贵子,你怎么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看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园的潜规则你怎么看 现在的幼儿园出现了一些新的规矩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束缚,家长对于这样的规定也是非常的不理解。一般的女孩子么都比较爱漂亮这竟然成了部分幼儿园闲着孩子的自由的依据。 凭啥不许孩子扎小辫子 茜茜今...
    2020-01-15 阅读全文
  • 中小学课外作业辅导,你怎么看? 不是每个孩子:随时都需要课外辅导! 一些家长往往是看到别的孩子报班了自己也报,并没有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这种情况下的选择往往带有盲目性。 选择中小学课外辅导首先要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入手。通过孩子的考试成...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家长开放日,您该看什么?怎么看? 家长开放日,我们的家长已经很有经验。在这半日活动中,作为家长的您该看什么?怎么看?相信我们的家长也都心中有数。尽管如此,在这短短半天的时间里,我们的家长还是会有一些小问题,也是时不时地忘记自己在这一个...
    2020-07-17 阅读全文
  • 发现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确实比双职工的孩子差。你怎么看? 所在的小学是我们本市最好的小学,20多年以来,都是位居全省前十位的。为了上我们学校各位家长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说能在我们上的孩子家庭都不差,但是,但是,就这样一群家庭条件都不差的孩子,全职妈妈...
    2020-11-05 阅读全文
  • 不是寒门难出贵子,而是穷家富养出太多败家子 在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越。 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我身边就有个这...
    2020-12-09 阅读全文

现在的幼儿园出现了一些新的规矩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种严重的束缚,家长对于这样的规定也是非常的不理解。一般的女孩子么都比较爱漂亮这竟然成了部分幼儿园闲着孩子的自由的依据。 凭啥不许孩子扎小辫子 茜茜今...

2020-01-15 阅读全文

不是每个孩子:随时都需要课外辅导! 一些家长往往是看到别的孩子报班了自己也报,并没有了解孩子的学习特点。这种情况下的选择往往带有盲目性。 选择中小学课外辅导首先要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入手。通过孩子的考试成...

2020-09-30 阅读全文

家长开放日,我们的家长已经很有经验。在这半日活动中,作为家长的您该看什么?怎么看?相信我们的家长也都心中有数。尽管如此,在这短短半天的时间里,我们的家长还是会有一些小问题,也是时不时地忘记自己在这一个...

2020-07-17 阅读全文

所在的小学是我们本市最好的小学,20多年以来,都是位居全省前十位的。为了上我们学校各位家长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说能在我们上的孩子家庭都不差,但是,但是,就这样一群家庭条件都不差的孩子,全职妈妈...

2020-11-05 阅读全文

在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越。 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我身边就有个这...

2020-12-0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