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请教育孩子勇敢说出来:“住手,不要随便摸我!”

发布时间:2021-02-12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请教育孩子勇敢说出来:“住手,不要随便摸我!””,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近日,一个名为“平顶山两岁草莓”的微博倍受关注。该微博称,自己两岁多的女儿“草莓”在幼儿园遭性侵。今年以来,南京、海南、贵阳等多地发生女童疑被性侵案件。幼儿性侵案频发引发家长担忧和社会关注。

教育部、公安部等去年已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犯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性教育课程势在必行。然而据“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家长对“性教育”多持“遮遮掩掩”的态度,不少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性安全教育几乎为空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缺位。专家建议,由熟悉犯罪人心理和作案手法的司法部门介入中小学和幼儿园性教育,将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应加强幼儿性教育专业化设计。

幼儿性侵案“熟人”多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失灵

5月初,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依法批准逮捕了一名涉嫌猥亵儿童的犯罪嫌疑人。

据承办该案的检察官李娟介绍,该案是典型的利用熟人便利条件,对幼童实施侵犯的案件。“理应被呵护的孩子频频惨遭黑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作案人一般都是他们所熟悉的人,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据“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家长一般在对孩子做自我保护教育的时候,多是“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而常常忽视教育孩子对身边熟人保持一种应有的警惕。

贵阳中东十五幼儿园园长谭艺玲告诉记者,大多数幼师都没有幼儿性教育的经验,幼儿园也没法开设专门课程,对孩子缺乏系统的性安全知识教育。遇到尴尬的问题由老师临时引导,或依赖儿童自发的性启蒙和少数家长的家庭教育,早期性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盲区”。

贵州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娄小韵说,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也多集中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校、家长对于“性教育”多是持一种“遮遮掩掩”的态度,这导致一些孩子哪怕受到了侵犯都不能正确的意识到自己遭受的是什么性质的侵犯。

性侵案拒绝私了司法介入性教育“一举两得”

针对幼儿性侵案频发态势,贵阳市南明区检察院近日在贵阳市六一幼儿园开展了一堂性教育实验课,结合性侵幼童案件的共性,这堂法制教育的主题定为“不要随便摸我”。

检察官李娟节选了美国作家珊蒂·克雷文著、茱蒂·柏斯玛绘制的《不要随便摸我》绘本中的图画,引导孩子认识所谓的“身体私密部位”就是游泳衣所遮挡住的地方,引导孩子了解虽然他们被教导要听大人的话,但有些大人用威胁和利诱方式进行的行为是不对的。

“如果有人用看小猫、吃好吃的、看电视等等来要和你们玩秘密的触摸游戏,一定要大声的说出:‘住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并且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和老师’。”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在检察官讲故事的时候,课堂出奇的安静,还会替图画中的小女孩担心,并且一起喊出了“住手,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贵州省教育厅、人民检察院、公安厅等今年下发的“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犯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公安、检察机关对发现的可能有未成年人被性侵或者接报相关线索,无论案件是否属于本单位管辖,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先行进行调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保护被害人、保护现场等。

娄小韵说,司法介入性教育和预防性侵害教育的优势在于,让少儿了解遇到侵害的正确选择是告诉家长或老师,而家长和老师只能选择报警。这体现了教育资源的多样化,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不好讲”莫“不敢讲”课程设计期盼专业“对味”

放眼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法、加、澳等国均已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推行性教育。在美国,一些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会用游戏的方式向儿童解释“什么是性骚扰”,以及如何应对,如何求助和如何自我保护。

娄小韵说,目前我国幼师专业几乎都未开设专门关于幼儿性教育和性安全教育的课程,仅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学习时有所涉及。未来有必要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或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中明确规定性教育的章节。Yjs21.coM

贵阳市六一幼儿园小(5)班学生家长丁杰说,如果没有提示性的教育和引导,幼儿对他人接触身体敏感部位往往不会反对,一般多是害羞。因此教幼儿一些防止侵害的意识和技巧是必要的,也让他们明白不能去侵害他人。

王蓉说,从性教育实验课开展的情况看,注意口吻表情、注重故事性的呈现,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都能很好的接受,值得推广。但这类课程的专业性一点也不弱,对授课幼师需系统培训,课件也可以进一步专业化设计。

李娟认为,性侵犯预防教育,对检察官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说孩子们能懂,如何说家长不会反感,如何表达、引导孩子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效果。但绝不能因为这个课题不好讲,就不敢讲,导致孩子们在面对黑手的时候无所适从。

娄小韵表示,网上曾经流传一段时长1分钟的儿童性教育短片,其有趣活泼的风格、适当的尺度都符合国人的文化传统定位,在将来的课件设计中值得借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知识:父母不要随便给孩子扣帽子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学好,而且最好优秀于别人,他们觉得这是为孩子好,殊不知,如果在这过程中,不能清醒认识到自身教育并做出反省,往往成了父母的“自以为是”,对管教孩子有害无益,虽然出发点虽然没有错,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不尊重孩子成长规律,而违背教育原则的事情发生,而如果这样,不但教育效果不好,还会恶化亲子关系,到头来,父母会感觉头痛,觉得自己一番“苦心”无用武之地,管孩子咋就那么难呢?

其实,我现在也有一番“苦心”没得到好报,那就是,我希望小容小韬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却见效甚微,如果孩子“不懂礼貌”,甚至有些“榆木疙瘩”的感觉,你会着急吗?

说来简单,就是打招呼的问题。两人从不到两岁上幼儿园,还不会说话时,我就开始教两人“见了老师要问好,然后回家时要跟老师说‘再见’!”,这个规矩呢,两人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领会到了,不会说话时,也会摆着小手来表示“再见”了。可是,两人对此并不在意,经常需要我提醒,甚至一直到现在四岁,还经常显得那么“不懂事”,那就是不喜欢主动打招呼,甚至每次放学回家,老师都要主动跟两人说,“小容小韬再见!”,可即使这样的热情,都提名道姓了,两人都懒得应对。

唉,咋这么“没礼貌”呢?

但我一般不会把这顶“没礼貌”的帽子往两人头上扣,或者说,“你们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或者“你们这样真没礼貌!”然后就强制纠正过来。我觉得小容小韬这样的表现,不是因为不懂事,只是不想而已。我们都喜欢孩子懂事有礼貌,头脑灵活,待人周到,大家也看到了嘛,研究都调查显示,一个人的成功,智力方面的因素只占10%,占90%的其它两大方面是情商和努力。有礼貌应该属于情商范畴吧?你看看,社会上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待人接物多圆滑呀,有强大的社会关系网也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可是,就小容小韬这个样子,还社会关系呢,连最起码的“再见”都懒得说。

我不往两人扣帽子,是不想给两人一些空洞的压力,一是希望两人有一天能自己认识到,跟别人保持互动或者友好有多么重要,相处是一门学问,人在社会上,早晚都会有自己和别人的相处方式。二是我不喜欢用我所认为的待人方式去影响孩子,应该怎样做,我其实已经很清楚的告诉两人了,那么怎样去实施,那是两人需要去克服并实现的事情了。三是乱扣帽子其实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或是不了解,你知道吗?父母的很多鞭策和鼓励有时候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力量,效果可能经常相反,你越鼓励,孩子越退缩,因为你的态度已经在表明,孩子,你自己根本不行!

所以,适当的鼓励有必要,孩子明白了,就不需要说太多了,说太多就表明父母对孩子的表现已经不淡定了,而孩子能很明白的就能洞穿父母的心理,那就是,父母的话充满希望,其实是对我很失望了。

那天,我陪两人在青草河公园散步,碰见一退休老同事,因为以前在一个办公室,所以非常热情的聊了一会儿,老同事自然非常喜欢小容小韬,龙凤胎嘛,就算不是熟人,也喜欢看一看。可是,两人很淡定的站在那里,对老同事的热情皱着眉,简直一幅不耐烦的样子。出乎意料的是,同事一转身,小韬就跟我说,“爸爸,我没叫她‘奶奶‘!”。我吃了一惊,呀,小韬怎么知道我希望他叫老同事“奶奶”呢?关于这一点礼貌,我以前只告诉两人两件事,一是见到老师熟人要问好,走时说再见;二是见到爸爸妈妈的同事,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老的叫爷爷或奶奶,这是最起码的礼貌。原来,我说的这两点两人早就领悟了,只是行动上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不但如此,虽然没表现出来,但两人对我心里对他们的期望真是了如指掌呀,否则,小韬怎么会这样准确的跟我说“我没叫她‘奶奶’”呢?我在想,很多父母觉得他们了解孩子,而事实是,孩子更了解父母,他们知道父母要对他们说的话,他们知道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还有父母将以何种态度来对待他们。

所以,扣帽子有用吗?比如如果小韬没叫老同事“奶奶”,我便给孩子们扣上“没礼貌”的帽子,虽然是想让他们做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但对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和不信任呀,而事实是,孩子们的心里都透亮着呢,他们知道什么是“有礼貌”,并且一直自己在监视自己的行动呢。如果父母不适当的激励反而就是一种反感了。

那我们父母应该做的是什么?

一是提醒

不管是什么原因,是害怕还是不习惯,或者是忘记,最起码的礼貌应该保持的,所以,只要有可能,即使两人不情愿,我也会具体到行动上告诉两人,“快跟老师说‘再见’!”或者当别人主动跟两人打招呼,我会提醒两人说,“你们要回应‘你好’,明白吗?”,原则上的东西我就不讲了,比如要懂礼貌呀,做好孩子呀什么的,具体的行动比这些空空的话语有用多了,至少它能让孩子明白应该怎样去做。

二是沟通

比如小韬刚才跟我说“我没叫她‘奶奶’!”时,我就故作惊讶的问,“对啊,你怎么没叫她‘奶奶’呢?”小韬说,“因为我害怕。”唉,害怕什么呀。不过,也可以理解,对于不熟悉的人,小容小韬是很戒备的。或许熟悉后,会主动叫“奶奶”吧?这时候就可以顺势鼓励一下了,“那你以后再见到她,叫“奶奶”好吗?”,小韬有些犹豫,但还是努力点了点头。

三是帮助孩子去实现

教育孩子时,要具体事例具体说,这样才更有指导性,孩子也更易于去实现。就像我们夸奖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或者“你真勇敢!”,或者“你真漂亮!”等等,这都是一些空话,或许在我们大人心里,我们知道这些话的标准,但对孩子来说,是空的,他们不知道“好孩子”具体表现在哪,比如很多孩子认为只要做父母喜欢的事就是“好孩子”,而失去了对事情本来就应该具有的态度。要避免这一点,夸奖时就要具体到一件事情上,比如小容小韬争玩具,我劝小韬先让给小容,小韬最终同意后,我会说,“小韬让小容先玩,真是好孩子!”这就表明,小韬因做这件事而是“好孩子”,跟听爸爸的话是两码事。或者我要求小容戴上发卡,我会说,“小容戴上这个发卡真漂亮!”那小容就会很明白的把“发卡”和“漂亮”联系到一块儿。如果不是具体事情具体说,只经常说,“你真一个好孩子!”“你真懂事!”等等,那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孩子对这些评论会慢慢失去喜悦,并懒得理会了。

所以,如果要帮助孩子实现,不管这顶帽子好或坏,都不要随便扣,根据事情实话实说就好了。

其实,关于“礼貌”这件事儿,小容小韬已经进步好多了。两人不是那种嘴巴很乖,很会说的人,或许每个孩子有什么特点,小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我们也应该相信学习的作用,还有引导的力量,关于如何做才更有“礼貌”并适合自己的行为方式,相信小容小韬会自己慢慢去体会并实现的。

育儿观念:不要随便给孩子物质奖励


育儿观念:不要随便给孩子物质奖励

——《教育漫话》阅读笔记(1)

我小时候,爸妈常这样激励我:好好学习,这次要是考了第一,爸妈一定给你买什么什么。记忆中,最大的一次物质奖励是考上初中后,家人给我买了一块双狮的女表(父母一定攒了好久吧)。在村中学,那算是数得着的好表,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类似于这样与成绩挂钩的奖励,在中国家庭中似乎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一茬茬的孩子就这样在物质的诱惑下慢慢成长。我不知道别的孩子是不是有很强的虚荣心,反正我有,而且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来培养正视它的勇气,目前依然在努力改正的路上。

读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时,我被某些章节的内容震撼了。如果我的妈妈,多年前能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就好了,如果有更多的妈妈看到这本书就好了。这本书,写作于17世纪,至今依然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版发行。

“看到他念了书,就用美味酬劳他;要他做一些小事,就允诺给他镶有花边的领巾和漂亮的新衣服;你给予的这种种报酬和奖励,不就是认为这些东西是好的,是他应该追求的,从而鼓励他去向往这些东西,使他习惯于把自己的快乐放在这些东西上面吗?除此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解释吗?”

所有好的行为都用物质来奖励,这是不是也在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最棒的东西就是物质?我们应该用尽一生的精力来追求它?再也没有比物质更值得我们付出的了?当然,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很多家庭中,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中,父母一辈子都在为生存奔波,他们视吃好穿好用好为成功人生,对子女的要求也大抵如此。对于穷人来讲,价值观的问题远不如生存的问题那么迫切。作子女的,当然不能苛责父母,但应以此为诫。

和我同龄的一位妈妈说:“我小的时候,没玩过什么玩具,也没穿过好衣服,现在有能力了,什么都想给孩子买好的。小区里的孩子有什么,我家孩子一定得有,不能亏了孩子。”

我听了觉得十分耳熟:哦,原来我小的时候,我妈妈也经常讲这样的话,不过把“小区里的孩子”换成了“邻居家的孩子”。

为什么在养育孩子上,历经那么多年,竟然没有丝毫进步呢?我们依然在用物质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以为这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生活?

近日,读到一则故事:

一对年轻的夫妇,想给他们快满周岁的儿子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可是,送什么好呢?一番思量之后,这对年轻夫妇在一个早晨,换上工作装,一人手拿一把铁铲,去自家院子里开始挖地。

他们工作很繁忙,只能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挖坑。一天一天地积累下来,几个月后,院子里终于出现了一个挖得规规矩矩的坑。年轻夫妇在这个坑里填入沙子——一个很漂亮的沙坑便出现了。这个沙坑便是他们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

这份礼物令儿子快乐极了,小家伙每天都在沙坑里拿着小铲和小桶跌跌绊绊地玩沙子,那个沙坑带给他的童年乐趣,就像沙子一样多得数不清。

这个小男孩就是现在的日本皇太子德仁。

“孩子的玩具不应该全部通过购买得到。不买玩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儿童常常由于购买而拥有过多的玩具,从而养成一种见异思迁、贪多务得的心理,内心总也不得安宁,虽然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却时时都在追求更多的东西,对自己已有的东西总也不感到满足,在说话之前就学会了骄傲、虚荣和贪婪。……殊不知,从小奠定节制欲望的良好基础,乃是成就知足常乐的幸福人生的一条捷径!”

“孩子的玩具要自己做,至少也得自己努力试着去做。在幼儿眼里,一颗光滑的石子、一张纸、一串钥匙,乃至任何拿在手中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东西,都很好玩,其好玩的程度并不亚于那些要花大价钱买来的玩具。”

对孩子而言,物质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如果有能力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当然是件好事。但是,不能随便拿物质当奖励,以免在无形中误导孩子的价值观。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比物质带给人的幸福感更强烈、更持久,比如和孩子一同旅行,一同涂鸦,一同放声高歌,一同傻笑不止,再或者,依偎在一起说说悄悄话……

不要随便嘲笑孩子——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我们何以把孩子当成马戏团演员?成人所不欲,勿施于童。

许多家庭家里来客人时,就招呼孩子:来来来,唱首歌,跳个舞。这是极不尊重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这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所有的注意力用于取悦别人,成年后,一旦别人不认可他,就会使他遭遇巨大打击,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内在的能力。

“你叫什么名字”如果孩子有机会选出最令他们讨厌的一句问话,这句一定排名榜首。请成年人想想看,如果一个身高是你两三倍,体重是你几倍的“外星人”动不动就俯看着你用毫不客气的口气来问你,你乐意回答吗?早就白了那个不礼貌的“外星人”一眼了,是吗?那么孩子不喜欢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怎么可以责备他没有礼貌呢?

我们应该:蹲下身子,目光与孩子的目光保持平行,自我介绍之后问孩子的姓名:“我是林老师(阿姨),非常高兴认识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而且记住第一次见面千万不要随意触碰孩子,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修养!如果有人这样对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面子,甚至帮着别人奚落自己的孩子:“对,他就是不爱说话!”“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快回答叔叔。”“他就是这样胆小”等等。如果一个孩子经常被父母置于这样不开心的境地,你要让他外向活泼是很难的。所以经常有家长反应说,我的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就是小兔子。孩子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表现才会内外如一。

爸爸妈妈您愿意别人嘲笑你吗?不愿意对吧?所以当我们的孩子说出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言时,千万不要哄堂大笑。例如一个孩子说:“我爸爸不穿衣服洗澡!”,一家人在大笑之后又故意问这孩子“你是穿着衣服洗澡?”这不明摆着搞乱孩子的思维吗?许多家庭常常对孩子开这种玩笑。不要随便戏弄孩子,面对别人对我的孩子的戏弄,我常常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对不起,我的孩子不喜欢开这种玩笑。在孩子和面子之间,我们理应选择孩子。

孩子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


孩子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周二女儿的脚还是一瘸一拐的,但是我不能一直带着她上班,所以,我今天给她送到了幼儿园。路上,**一个劲儿地对我说:“妈妈,到幼儿园,你和老师说说,别让我参加活动了,好吗?”我知道女儿一向不愿意或者说不敢向老师说这种事,这个时候我也不想教育她,只是说好。

到了幼儿园门口,我对站在门口的老师说:“老师,能不能今天别让**参加户外活动了,她的脚还没好。”那个老师说说:“好。我还说呢,怎么**周五那天一瘸一拐的,**说是上学的路上崴脚的。”

我说:“应该不是不是,是周五那天在幼儿园崴得,如果是路上崴的,我肯定就知道了。”没想到,正在换鞋的**立马扭过头来对我说:“不是,就是路上崴的。”看着女儿焦急的有点儿想要哭的样子,我没再吭声。我不知道她怎么了,她明明告诉我是周五那天上午户外活动的时候崴的,怎么这会非要说是上学路上崴的呢?

我没和她争论,只是赶紧让她进教室吃饭。我也没和老师争论,只是请老师能允许她不参加户外活动并且请老师帮忙叮嘱她多喝水,因为她的咳嗽还没好。我知道这会儿争论这个事儿对谁都没好处。

走在路上,我就想,女儿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她是怕老师不高兴吗?还是有什么其他想法?我该不该问问她为什么?我该不该告诉她应该实话实说?

同事打趣笑着说,**够成熟的,真会说话,知道怎么说老师会高兴。可是老师高兴了,孩子真的高兴吗?我知道她在老师面前是胆怯的,所以才在自己脚很疼的时候说不疼。我是该为孩子的成熟开心,还是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呢?

不管怎么样,我心疼我的孩子;不管怎么样,我希望我的孩子是诚实的;不管怎么样,我希望老师是用来尊重的,而不是用来怕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请教育孩子勇敢说出来:“住手,不要随便摸我!”》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要随便吓唬孩子 幼儿正处在身体技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对各种各样的事件产生恐惧,精神带来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内心冲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记得放学时有这么一幕:孩子不知...
    2020-11-1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今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玩,一会儿陆秋彤跑过来说:孙老师,朱致远打我!我一瞧,朱致远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朱致远,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朱致远平时总爱招事...
    2021-07-04 阅读全文
  • 不要随便束缚孩子的举动 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太多,不管老师再细心,有时也难免照顾不过来。于是,在孩子午睡时,我一般就要求孩子脱外衣、外裤、鞋子睡觉。袜子不要求脱,因为好多孩子脱了都容易弄掉,到起床时,往往让老师到处的帮他们找...
    2020-12-23 阅读全文
  • 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这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活动。 一会儿姚博文跑过来说:“宋老师,王薪凯打我!”我一瞧,王薪凯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 我走过去:“王薪凯,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王薪凯平时总爱招事。 ...
    2020-11-19 阅读全文
  • 老师,我不敢说 上午第一节我和小朋友把我们学的儿歌复习了一遍,看孩子们学的有点累了,我就让孩子们到外面玩一玩,休息一下。孩子们都高兴的跑出去玩了,只有李梓硕还坐在椅子上,没有出去玩,我走过去问:“梓硕,你怎么不出去玩...
    2021-10-08 阅读全文

幼儿正处在身体技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对各种各样的事件产生恐惧,精神带来压力,会加剧他们的内心冲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记得放学时有这么一幕:孩子不知...

2020-11-17 阅读全文

批评不要随便出口 今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玩,一会儿陆秋彤跑过来说:孙老师,朱致远打我!我一瞧,朱致远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朱致远,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朱致远平时总爱招事...

2021-07-04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里,由于孩子太多,不管老师再细心,有时也难免照顾不过来。于是,在孩子午睡时,我一般就要求孩子脱外衣、外裤、鞋子睡觉。袜子不要求脱,因为好多孩子脱了都容易弄掉,到起床时,往往让老师到处的帮他们找...

2020-12-23 阅读全文

这天阳光灿烂,孩子们在户外活动。 一会儿姚博文跑过来说:“宋老师,王薪凯打我!”我一瞧,王薪凯撅着嘴,一脸的不高兴。 我走过去:“王薪凯,注意点啊!”显然我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因为王薪凯平时总爱招事。 ...

2020-11-19 阅读全文

上午第一节我和小朋友把我们学的儿歌复习了一遍,看孩子们学的有点累了,我就让孩子们到外面玩一玩,休息一下。孩子们都高兴的跑出去玩了,只有李梓硕还坐在椅子上,没有出去玩,我走过去问:“梓硕,你怎么不出去玩...

2021-10-0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