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随笔:请扶起小椅子
发布时间:2021-01-12 幼儿园室内小椅子游戏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小班今天幼儿在区域游戏的时候,我看到洋洋的旁边有一个椅子倒在了一旁,他看了看,大概他认为椅子不是他弄倒的,所以他走开了,我轻轻叫住了他,他看看我,我看看他。我又看看倒在地上的椅子,他忍不住问我干吗,我说:“你看到了地上的椅子倒了,你可以把他扶起来吗?这样别人也不会摔交了。”他说好就把椅子扶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对全班的小朋友说:如果你看到别人的东西倒了,你也可以帮助别人扶起来。今天有个小朋友就这样做了,我觉得他很棒。说完,洋洋忍不住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是他做的,那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小班幼儿还属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自己本身很关心,关心自己的玩具,自己的椅子,蜡笔,而对于别人的东西却一点也不关心,有时候教室里东西倒了,书掉到了地上,他们走过路过都不会主动把它捡起来。对于这时候的幼儿,我用了提醒加鼓励的方法让他们引起重视,这样,久而久之,慢慢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的意识,让他们真正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小班11月教育随笔——搬椅子
我们小一班有一群讨人喜欢的小家伙,有时上语言活动时,我们都会让他们把小椅子排成马蹄形来进行活动,而操作活动时就把小椅子搬到桌子边上来。每当这时,教室里就会响起“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不但损坏了椅子,也使教室里显得格外乱,甚至有调皮的孩子趁这个“机会”进行捣乱。每次气得我都大声吆喝:慢点啊!轻点啊!这样,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今天活动后,我和孩子们说:孩子们,老师闭上眼睛,看谁搬椅子时,让老师听不见声音。小朋友们很好奇,个个跃跃欲试。我喊:一二三四五!小朋友们开始搬椅子。当我睁开眼睛时,全班小朋友都整齐地坐在桌子边上了。我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问孩子:你们是怎样搬的小椅子,我怎么一点声音也没听到?这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我轻轻地搬,轻轻放。有的说:我走路跟小猫一样没声音……。面对孩子们正确的回答我又趁机问:下次搬椅子的时候,谁还能让我听不见声音?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我、我……。这样连续几天,教室里再也听不见“咔嚓咔嚓、稀里哗啦”的声音了。
教育随笔:抢椅子
教育随笔:抢椅子
集合的音乐声响起,孩子们忙着搬起椅了一坐下来。先拿到椅子的孩子很满足地坐在位置上,但也有孩子还在与别人争抢椅子。我看到洋洋正和明明在抢一张椅子,洋洋用力拉住椅子不停地喊着:“这是我的椅子,是我先拿到的。”明明也不甘示弱,一再强调是他先拿到的,谁都不肯放手。最后小朋友建议他俩用“石头剪刀布”来解决。为什么孩子们时常会发生抢椅子的事情呢?我想原因之一是当集合的音乐声响起时,有些孩子会去搬靠自己最近的椅子,有些孩子则会搬自己原先坐过的椅子,因此就产生冲突了;原因之二是孩子们缺乏谦让意识或灵活性,要么执意争抢一张椅子,要么看不到其他椅子。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组织孩子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每次都能找到自己的椅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如果真的找不到椅子,可以看看边上有没有多出来的椅子。”有的说:“可以采用游戏‘石头剪刀布’来决定。”
过了一段时间,抢椅子的事又发生了,怎么办?我又把问题交给孩子们去讨论,于是我们又开展了“我为椅子穿新衣”的活动。为了使孩子们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椅子,我.们还开展了“我为椅子洗个澡”(学习擦小椅子)等活动。争抢椅子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活动,不但有效地制止了争抢椅子的现象,还让孩子们学习了如何保护自己的物品,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教育随笔:班级的花椅子
每次的区域游戏孩子都很期待,区域游戏时间快结束了,孩子们忙着收拾阅读吧的游戏材料。阅读吧传来萱萱和洋洋开心的笑声,我过去一看看,他俩居然在椅子上贴满了黏纸。“哪来的黏纸?”我问。萱萱用手指:“书里面的。”原来阅读吧的画报里有供孩子们操作用的黏纸。“为什么要把黏纸贴在椅子上呢?”“好看啊!”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时,阿姨看到了说了一句:“贴画贴到椅子上,擦不掉,会很脏的”。说实在的,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要是在以前我一定会抓狂。可是今天,孩子嘴里的那句“好看”却让我改变了想法,我得换个角度看问题。于是,我平静地对阿姨说:“没事,我来问问是怎么回事。”
游戏结束了,我把那把椅子放在活动室中间。和孩子们聊聊“花椅子”。我想了解孩子们多他们的行为有什么看法。“我觉得挺漂亮的”“椅子上不能贴贴画”“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我觉得蛮好看的,因为,我妈妈就是用这种办法缝补衣服的,有贴画遮住这些地方。”看来孩子们的想法与成人确实不一样。瑞瑞说:“但是他们把就贴纸全贴在椅子上了,其他小朋友就不能用这些黏纸在画报上操作了。瑞瑞的话得到了大多数孩子的认同,洋洋和萱萱也点头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时,我对大家说:“是的,以后我们在做事之前要想一想是否会影响别人。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把椅子呢?”有部分孩子表示墙壁上、桌子上、椅子上都不能乱涂乱画乱贴,应该叫洋洋和萱萱把椅子清理干净。也有的孩子则认为“花椅子”挺特别的,不用洗干净,就把它放在活动室。
下午自主游戏时,几个孩子将“花椅子搬到了数学区,我帮助他们设计了统计图纸,可以数数椅子上不同图案的黏纸的数量,并用点卡操作。过一段时间我组织小朋友讨论“怎么样能比较容易地去除粘纸”,我们找了一个方法,用吹风机去除。在我们一起努力的的情况下,干净的椅子出现在我的眼前。
事实证明,让孩子在过程中自己去感受体验,从而学会思考,学会担当,远比劈头道脑的批评教有有用得多。只要教师能换个角度看问题,事情也许就能解决得更圆满。
教育随笔:我会搬椅子
今天的体育锻炼结束后,又是到了吃早点的时间,于是我请孩子们搬起自己的椅子,这是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又拿起椅子的一角,像开火车一样往前推。于是我提醒他们这样椅子会弄坏的,要两手搬椅子。可是过了不久,在中餐后发线除了这几个小朋友外别的孩子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在“开火车”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我的火车要开了”。
分析这一现象产生原因:
1.方便心理对于托班的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在家自由散漫惯了,而且在家中也没有这么多的规矩,家长不会对于搬椅子作出怎样的要求,所以幼儿就已推或拉椅子这种最简便的方式来搬椅子。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2.好玩心理托班孩子生性好动,对于他们来说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玩具。自然而然,椅子也成为了他们的玩具之一,自从孩子们看了《托马斯小火车》这之后,更加把小椅子当作了小火车,一把接一把的椅子排起来,纷纷当作火车开起来。这样不仅破坏了课堂常规,还对椅子照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如何让孩子们能改掉这一,我决定从以下方面下手: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针对孩子们的这个现象,教师可以从孩子们最喜欢看《托马斯小火车》的方法入手,让孩子知道托马斯小火车,能遵守纪律,在轨道上开,并且会帮助大家做事。我们要学习托马斯小火车遵守纪律,做个好宝宝。或者教师还可以自行创编《椅子宝宝哭了》的PPT故事,用图文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述。让孩子知道椅子宝宝“为什么会哭”“它得了什么病”,从而知道要爱护小椅子(两手搬,轻轻放)。不然椅子会生病。
2.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首先要做到示范作用,对于教师座椅,教师一定要两手搬。并且让孩子学着老师的方法搬动椅子,此外表扬班级中爱护小椅子的小朋友,给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鼓励别的小朋友,都向他们学习。另外请这些孩子做小老师,帮助老师一起监督。让孩子和老师共同来督促这些不爱护椅子的小朋友。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多加关注,时时表扬改正的幼儿,并且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到精神和物质双鼓励。
3.家园配合共教育在园内的教育,也要得到家长共同的配合,可以结合论坛的力量,上传一些孩子这样推椅子不文明的举动,引起家长的重视,然后请我们的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在家督促孩子好好搬椅子,爱护椅子,养成好的习惯。
教育随笔:从小事做起
这个月,小班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幼儿园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又新奇的,他们开始脱离自己的温暖的家庭和熟悉的爸爸妈妈,不断的适应幼儿园里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懵懵懂懂,老师们在与幼儿们不断的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教授幼儿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常规。这些三岁的幼儿,他们从各个家庭中来,缺乏在集体生活中的各项常识,同时他们的年龄特点,一件在成人看起来是小事的事情,在幼儿眼里就有可能是一次挑战,幼儿园的生活要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学习。
就说简单的喝水这件事吧,班级里的幼儿不会排队、不知道如何接水、不懂得等待,对于这个日常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个环节,班里的老师将喝水分成了很多细小的步骤,如何打开水杯柜门、怎样拿水杯、怎么一个接一个的排队,怎样接水,这些都是要仔仔细细的告诉幼儿,教师在语言讲解的同时还要不断的示范,慢慢的说,慢慢的示范,让每一个幼儿都清楚明白的听见、看见。在讲解示范的过程中,语言、动作不仅要慢和规范,还要带着儿童化的语言,将活动更加游戏化。幼儿无疑是喜爱游戏的,并且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十分的短,游戏化的活动更加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很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一天一天不断地重复示范、联系中,慢慢的掌握了这个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
入学的第一个月里,是幼儿的适应阶段,也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基础阶段,这段时间里,将幼儿的各个习惯培养好,将对幼儿的整个的幼儿园生活都十分的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每一件看起来的小事,在幼儿眼里有不是小事,要认认真真的对待。
幼儿园随笔:老师的椅子
为了便于老师课间休息,幼儿园特意在班上给老师配了一把椅子,它比孩子们的椅子要高一些,也大一些,没想到,就是这把小小的椅子让我受到了教育。
下午,孩子们吃完饭,我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完后,我问孩子们:“谁能上前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可以坐在老师这把大椅子上讲,我们来个‘故事王’比赛!”话音刚落,就听见有孩子喊“我讲!”不看就知道是班里的小能豆――陈昭硕。他勇敢地走上前,讲起故事来,虽说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情节也有点语无伦次,可他会带动其他的孩子来表现自己,树立自信。讲故事比赛就这样开展起来,孩子们每天都期盼着那个幸福时刻的到来。
自从班里举办“故事王”的活动,许多孩子变得更开朗活泼了。张馥婷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很难听到她的声音,她也从来不主动与其他的小伙伴交流。这天,我就特意请张馥婷上前来讲故事,她低着头,没有回应我,我走过去,领着她的小手,把她带到前面,她依然低着头,其他孩子自发地拍手为她加油,她依旧不情愿。为了不让大家扫兴,我和她一起背诵一首学过的儿歌,我知道这需要时间,要慢慢来。
第二天,吃过早饭,就有孩子向我告状说有人打架,我赶紧过去,只见张馥婷和孙铭泽在抢那把椅子,他们互不相让,挣来夺去,我上前制止,孙铭泽松了手,张馥婷却乘机夺过椅子,坐在上面。我蹲下身小声问:“婷婷,你觉得这样做对吗?”她用从未有过的声音说:“我会讲故事,我要坐这把椅子!”说完竟哭了起来。我把她搂在怀里,轻轻地开导和教育她,“大家都可以当‘故事王’,只要你能大胆为我们大家讲故事,你也会成为一个非常棒的‘故事王’的!”。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也中接受了教训,做任何事情,教师应考虑得周全,对孩子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量避免孩子们受到心灵上的伤害。
小班随笔:小诡计
晨阳样样都好,就是管不住自己,这不,最近他积极要求当班长,老师说:“等你好好管住自己,站队要迅速,带领小朋友们按照老师说的做,就先让你当排头,排头当得好,再让你当班长。”晨阳高兴的领命而去,最初的时候,晨阳在我不断地提醒下还好,可是他发觉这样有点累,需要努力地约束自己,与自己崇尚自由的个性相去甚远,干脆放弃,但是聪明的他想了一个捷径,就是他见每次站队做游戏时,老师总是把长长的队伍截成两半,被截的横截面就是第二队的排头。瞅准了,他就每次站队时约摸着队伍的中间站定,果然,老师就是从他这儿分成的两队,晨阳就这样顺理成章的成了排头,一开始我对此毫无觉察,因为一切都是很自然的。过了几天,我总是见晨阳在已经站好的队伍外徘徊,看样子是在看队伍中间在哪儿
,毫不知情的我就说:“晨阳,你还在磨蹭?快站进去。”催促的他急不择位慌忙站定,这次没时间选择位置,当然与排头失之交臂啦,晨阳脸上的表情可爱极了,又懊恼又不甘又有羡慕,老师迟钝的还没猜透小孩的心事,事后一琢磨,哦,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的道道,真真是煞费苦心啊!这个小鬼头!
小班科学区随笔:蛋宝宝站起来
豪豪、小宇和炀炀来到了科学区玩蛋宝宝,桌子上有:橡皮泥、扭扭棒、塑料积木、瓶盖子、黄豆、餐巾纸等材料,豪豪一做下去就拿起来了橡皮泥,希希则选择了积木,通过一番周折,豪豪的橡皮泥很快就让鸡蛋宝宝站了起来,他高兴的喊着叫我:“老师,你看,我的鸡蛋宝宝站起来了。”希希的积木也成功的让鸡蛋宝宝站了起来,而小宇则拿起了扭扭棒,他的扭扭棒没有让鸡蛋宝宝站起来,在手里摆弄几下后,最后他放弃了扭扭棒也选择了积木。过了一会,小宇也成功的用积木让鸡蛋宝宝站了起来。三个人高兴的看着自己的蛋宝宝。而桌子上的其他材料则无人问津。
在昨天的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已经进行了让蛋宝宝站起来的实验,所以对于实验中用到的材料:橡皮泥和积木印象深刻,所以他们选择了最简单、最有利的材料让鸡蛋宝宝站起来。豪豪不假思索的就选择了橡皮泥和积木,而对于桌子上其他一些材料,黄豆,餐巾纸等兴趣不大,当小宇拿着扭扭棒摆弄失败后,他也选择了玩过的积木。从今天三个孩子的情况来看,他们三个人的探索精神不够,不太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失败后就退缩了,没有坚持,其实,今天桌子上准备的东西都是能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材料。而他们只选择了橡皮泥和积木。
《指南》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虽然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显然,今天的三个孩子对于这些材料还是不太会使用,所以老师一方面要鼓励幼儿多尝试,另一方面,老师可以用某一材料成功的让鸡蛋宝宝站起来,同时告诉孩子,桌子上的这些材料都能让鸡蛋宝宝站起来,吸引幼儿探索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