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发布时间:2021-01-04 教育孩子笔记 家庭教育问题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之间打架之类的不友好现象时有发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难免会产生摩擦,发生争执,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经意或者不经意的小伤害过。在这个群体中,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的父母们,在遇到自己的……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之间打架之类的不友好现象时有发生。孩子进入幼儿园,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难免会产生摩擦,发生争执,身体的某个部位被经意或者不经意的小伤害过。在这个群体中,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作为老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孩子的父母们,在遇到自己的孩子带点小伤或者挂点小彩后,如何处理,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叫桑振祥,有一次我们在区域活动中玩游戏,他和另一个小朋友张君豪,为了抢玩具,发生了争执。张君豪动手抓伤了桑振祥。桑振祥也动手打了张君豪。当时我就走过去问怎么回事,了解情况后,我蹲下来跟他们说,有好玩的玩具我们要学会分享,一个人独占那是不对的,老师不喜欢自私的小朋友。说完后我转身就走了。我偷偷地看了他们两个一眼,只见他们两个相互看了对方一眼,然后看见张君豪把玩具给了桑振祥,并轻轻的说了声对不起,桑振祥接过玩具说没关系,我们一块玩吧。就这样他们两个高兴地玩了起来。当放学的时候,我们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跟振祥奶奶说了一遍,他老人家根本不听,只想到自己孩子受了委屈,并对那个小朋友大呼小叫的,其实有一些小的事情老师和家长不需要给他们解决,只需要提醒他们一下它们就会自己解决。(个人总结网 wwW.676U.cOm)
我们班还有一个叫胡胜涛的小朋友。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游戏时发生争执,我们没有及时发现,他也没有和老师说。结果第二天他的妈妈就来跟我们说,说有一个小朋友打他的头。结果当着他妈妈的面,我把他们两个叫到我的跟前,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正当我要跟他的妈妈解释时,他妈妈突然拉着那个小朋友问:"你们两个是好朋友吗?"他回答:"是。""好朋友之间不因该打架,你们两个既然是好朋友那就相互抱一抱吧!"两个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开心的抱到了一起。
我们作为老师,发现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面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形为;另一方面,要教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学会原谅别人的错误等。更要本着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留给孩子在自己亲自处理和其他孩子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往的本领;在与小朋友的争执中,慢慢体会与人相处的基本道理,学会面对小小的挫折。
老师还应该留心事情的发展,对于孩子间的公正处理,及时给予肯定;对受欺负没有得到公正待遇的孩子,给予帮助,争取到应有的理解和正义。让孩子们明白:与人相处,要友好,友善,礼貌,平等。
跟家长一起处理孩子间的摩擦时,常会看到家长教育孩子采用极端的处理方法,如"他打你,你就打他"鼓励孩子去和别人打,教孩子"不吃亏"意识;还有的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不许所谓的"坏孩子"交往,使孩子丧失了锻炼交往能力的机会。我们要跟家长沟通,达成以下共识:
(一),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大人不要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
(二),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甚或小伤害,家长应持冷静的态度,理智的进行处理,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无论谁是谁非,对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如果自己孩子不对,不能偏心袒护,更不能粗暴打骂,而要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面给被伤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个团结友爱,有礼貌,勇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认真分析实情,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你是对的,你文明、有道理,你比他做得好,我为你自豪,他虽然打了你,他也很后悔,老师也批评了他,我们不生气原谅他。"家长的肯定,可以让孩子丢掉委屈情绪,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对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三),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告诉孩子,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认为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当别人打过来时,要知道用手去挡开,或者避开,不能呆在那里让人打,还要及时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在该争的时候要去争,特别是遇到一些有害于小朋友、危害集体的事情,要勇敢地站起来敢于制止,必要时包括请求小朋友、老师的帮助和还手。
我们都知道,孩子间的小问题、小摩擦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我们也不期望一两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况且幼儿易反复,需要老师和家长长期耐心地进行指导,坚持一贯性原则。孩子之间的不友好行为是幼儿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老师和家长对此都要有正确认识,真爱孩子就不要袒护孩子或者武力替孩子解决问题,爱有真假之别,犹如真假种子之别。假种子会坑农民一季,假教育却会坑孩子一生。
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让孩子有机会享受"矛盾"中的成长,学会在成长路上解决矛盾,大人和孩子就会共同成长。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就不能代替孩子体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怎样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
一、家长学会“袖手旁观”
两个孩子为了一个玩具吵了起来,甚至打起架来。碰到这种情况,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会着急地上前去阻止自己的宝贝。但是,焦老师的做法不是这样。她会在一个孩子抢到玩具后问他,“宝宝,你觉得你抢别人的东西你开心吗?”这个时候,孩子们通常会发现,好像自己也没有什么开心。即使是表达能力还比较弱的小班孩子,也会用眼神来看看老师,然后低下头来。很多孩子会主动把玩具递给刚才的小伙伴,让他先玩。这样一个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在一次次经验的累积中,孩子们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慢一拍,想一想,究竟怎样的动作才是合适的。家长和老师不要直接地制止孩子的举动,要善于去等待,让他们自己找到方法。
二、不要错过每个细节
很多家长会用“孩子还小”作为替他做这做那的理由。其实,家长不要放过每个可能让孩子发展自主能力的生活细节。例如,幼儿园吃点心的时候孩子们会喝带软管的饮料。一些小班小朋友把管子从饮料盒上拿下来后就发呆了,不知道怎么把塑料包装纸去除。在家里,很可能大人随手就帮他剥掉了,但是在幼儿园,老师们却让他们自己通过咬啊撕啊等方式,尝试自己解决。然后,老师再示范正确的方法,并请一些孩子担任小老师。孩子们学会了正确的方法时,都显得非常开心。
一位幼儿园园长曾花了20分钟时间,观察一群男孩如何利用班级百宝箱里的材料,连出一段长长的“水管”。起初,孩子们自然而然向老师求助,但是,在老师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后,男孩们齐心协力,用报纸、胶带等小玩意,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她看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首先拥有了自信,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借助别人,也能取得成功;其次,孩子们会渐渐养成一种自主的习惯。3岁左右的孩子是一个培养独立性最佳的时期,家长千万不要错过。
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在活动休息时间,子杰急冲冲地跑来对我说:“冯老师,诚诚他又打我。
”听了他的话,我的心一紧,心想:是啊,今天子杰已经是第二次来告诚诚的状了,都是因为诚诚在游戏的时候,因为沟通方式的不对,习惯了用力去拍同伴的肩膀,让同伴认为他是在攻击自己。
我想我不能像上次那样去批评诚诚了,显然这个方法是行不通的。
我灵机一动,不如让子杰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也许会化解幼儿之间的误会,让他们学习怎么去沟通,怎么去想出。
我就问子杰:“子杰,他这样你喜欢吗?”子杰说:“我不喜欢。
”我又说:“你不喜欢他这个样子,你告诉他了吗?”子杰摇了摇头,我很郑重地对子杰说:“其实诚诚他非常喜欢和你玩的,他很想跟你做朋友,只是有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你能帮助他吗?”子杰点点头,你不喜欢他这么做,你就直接告诉他,你让他知道,你不喜欢他这个样子,如果他再这样,你就不理他了,再也不和他玩游戏了,知道了吗?”子杰点点头说:“知道了,冯老师。
”我笑着说:“那去跟他说吧!”
我看着子杰走到了诚诚的面前,只听他说:“我告诉你哦,如果你再打我,我就不跟你玩了,而且以后都不跟你玩了。
”诚诚听了子杰的话,连忙说:“对不起,我保证以后都不打你了,你跟我玩吧!”子杰说:“你保证哦!”诚诚点点头说:“嗯,我一定不再打你了!”两个人又冰释前嫌,玩起游戏来了!
一整天下来,我没有听到子杰来告状,看来这招还是挺管用的,孩子之间的冲突时难免的,如果老师都帮他们一一解决,那他们就很难学会与别人想处,这样他们的交往能力就等不到提高,这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给孩子的不是过度地保护,而是让他们学会怎么保护自己,怎么与人交往,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让孩子在交往中做自己行动的主人,让老师做一个引导者、协助者,而不是决策者。
不知道本文“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吃完午饭,孩子们习惯的走到书架旁,精心的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没过多久,那里传来了争吵声,原来,睿睿和琪琪为了看同一本书而在拉扯,他们的争吵,引来了同伴的围观,有的孩子说:“我看见睿睿先拿到的,应该先拿”,可是有的说:“应该琪琪看”,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争论不休,一旁的诗雨说:“这样吧,你们俩个来个石头、剪子、布,三举两胜,谁赢了,谁就拿书看,我来做裁判吧!”他们俩人听完点了点头,听到预备开始再出拳,在诗雨的组织下,进行石头、剪子、布,结果睿睿输了,这次他也没争执,重新到书架上选了一本图书看,而琪琪说:“我看完了,直接给你看好吗?”俩人又成为了好朋友。
在游戏生活中,幼儿间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或摩擦
,很多时候幼儿都是依赖教师来解决这种问题的。大班孩子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判断与解决的能力,因此在这件事情的发生时,我没有直接的制止,而是站在一旁观看,没想到孩子想到了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幼儿之间相互协调自主地解决问题,看来在平时出现这种事情的时候,教师可以把问题留给幼儿,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独立需要指的是摆脱外部强制的自由需要。大班幼儿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又加上处于幼儿园中大哥哥、大姐姐的特殊地位,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什么事都希望自己来安排、选择,每当这时,在允许的情况下我都会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我们班的孩子真的长大了,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蒙台梭利教学思想强调的也正是这种自由自在的积极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大胆尝试,积极自主,做自己的主人。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以满足孩子独立的需要孩子之间难免会有许多的冲突,有时我们很多老师图省事,每当幼儿有冲突时,总是把两个孩子叫过来,问清原因,让他们互相道个歉就完事了。其实这样的做法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他们心里是很不服气的。大班的孩子已经有了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也喜欢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蒙台梭利也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儿童都喜欢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成人如果干涉太早或太多都是会有害处的。”这周我们正好上到“我想飞”这个主题,课间时孩子们试飞着自己制作的飞机,突然在这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来、我来!”这次,我和同班老师没有像以前那样处理,而是把机会给了我们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件事情。当时辉辉很着急,一直望着自己的飞机并用自己的小手指着,接着他就对自己身边的好朋友说我的飞机,身边的小朋友喊着:“老师,嘉辉的飞机在上面,拿不下来。”我和另外的一位老师摇了摇头,说:“我们让他们自己试试。”孩子们看我许久不帮忙,纷纷自己动起了手,说着:“我来,我来。”孩子试着用自己手里的飞机,借助自己的飞机上飞,撞到辉辉的飞机,试用撞击让飞机飞下来,试了几次失败了,孩子们却并没有气馁,接下来孩子们想到了用长棒子打下来,这回孩子们终于成功了,教室里一片欢笑声,孩子们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我想,我班的孩子长大了。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满足了孩子独立的需要,还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何乐而不为呢!其实只要我们相信孩子,给他们机会,他们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
要让幼儿自己学会处理纷争
今天起床后的生活自由活动时间,我正在给女孩子梳头发,胡至昀眼里含着泪水一只手还捂着鼻子委屈的跑来跟我说:“老师,李维波打我。”李维波也跟着走过来着急地说:“没有,我没有打他,是他抢我的书把我的书弄皱了。”胡至昀也反驳道:“我没有抢他的书,我只是想看一下,他就打我的鼻子。”他们两人就你一句我句地争吵着,谁也不愿承认自己有错。我就让他们两人先冷静一下,自己想想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看他们心情都平静下来了,就请他们坐下来,我们三个人围坐成一个圈一起谈谈事情的经过。在一翻谈话,我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是因为今天李维波带来了一本新书胡至昀想看就问李维波借,可是李维波不借他觉得胡至昀上午的彩纸没有送给他就是欺负他,所以不愿意借。胡至昀觉得只要他开口问过了,李维波就应该借给他,而且平时他也借给书给李维波看过,所以就直接伸手去夺,结果李维波就动手打到了胡至昀的鼻子。当两个人心平气和地将事情说清楚后,他们也同时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有不对的地方。所以都向对方道了歉,约定以后再有什么事情要用语言来表达,有意见就要说出来,不要那么冲动,不随意动手。
进入大班后,幼儿思想也更独立了,经常根据自己的意识来做事,总觉得自己有道理,经常互不相让,特别男孩子喜欢用武力解决冲突。作为老师要多关注幼儿内心想法,要让幼儿自己学会处理纷争,同时也要适时地介入引导,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保护孩子拥有一颗善良健康的心!
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时间
这周我们户外活动的场地是后体育长廊,这块场地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玩耍的地方!绳索桥、打沙包、荡秋千等都是孩子们喜欢游戏的项目!
晨间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先带着三四个早到的孩子来到了后体育长廊,孩子们开心的活动了起来!慢慢地孩子们多了起来!这时泫霖走过来说:“老师,你看,他们两个人在抢着玩秋千!”我循声望过去,只见小宝和晨辰两个人都手拽着秋千的绳子不肯放!怎么办?难道像以往一样批评一下,或是?“你们这样都拽着绳子,怎么玩呢?你们谁能想个好办法可以好好的玩?”小宝说:“让我先玩,等会让他玩!”晨辰说:“我先玩,你等会玩!”这样还是僵持着!“看来这个办法不行,你们还得想其他办法?”两个小家伙都不说话了!我也静静的等着。过了一会儿,小宝说:“要不我们两个人来石头剪刀布,赢的人先玩!”这个方法也得到了晨辰的赞同。两个小家伙开心的玩了起来:“剪刀、石头、布——”“我是剪刀,你是石头,石头厉害,你先玩,等会儿我玩!”晨辰说。小宝说:“好的!”
整个户外活动,两个孩子都玩得很开心!活动室出现了两个孩子争执的情况,老师没有袖手旁观,也没有过分的干预,只是根据孩子间的问题抛出了两个问题,让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活动中的冲突,这样下来,证明孩子还是有能力处理这类小冲突的,只要我们成人能给予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时间!
怎样处理孩子争抢问题
幼儿的争执一次我班幼儿在画“我的好妈妈”的主题画。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画着自己可爱的妈妈时,却有两个小朋友不知为什么争吵起来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它们是为了自己画的妈妈有所相同而争执,一个说你妈妈是短头发,而另一个说你妈妈是长头发,因为意见不同才吵起来。一位小朋友认为,自己画面上的妈妈穿的是红上衣才好看。另一个小朋友认为,妈妈的衣服应该是绿色的才好看。看到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意见,我没有说话就站在旁边
这时候,只见两位小朋友还在争执不下,就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有的说,红颜色好看,有的绿颜色好看。他们又在争执起来!这时,泽泽小朋友站起来说,你们说的都对,什么颜色都很好看,于是,他们不再争吵了就开始画了起来。一会儿工夫画好了,比一比都说,都挺好看的。我站在旁边看到了,我拿起两幅画对小朋友们说,你们看好看吗?这两幅画呀,都挺好看的。。孩子们一听,,都立刻高兴地拍起手来。接着我又告诉小朋友们,以后你们有了不同的意见,就应该用讨论的办法来解决,可不要再吵吵闹闹,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从这一件事情中,我看到了,当幼儿之间有了争执时侯,老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勇于当众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怎样处理孩子争抢问题
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听到吴炳轩小朋友大声说:“你们别争了,再争我就告诉老师。这时,我赶紧走过去想问个明白。刘衡小朋友说:“老师,这个球是我先拿的,建立过来抢。”我说:“球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玩,但是刘衡先拿到的,那里不是还有很多球,你为什么不去拿另一个呢?如果你和小朋友争枪,无论谁都不会喜欢你的。”
虽然这件事情过去了,但在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出孩子们喜悦之情。在一日活动中,幼儿之间大欺小、强欺弱的事经常发生,如果教师处理不当,那些渴望公平的孩子就会感到失落,所以说幼儿教师是幼儿依恋和信任的人,也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孩子心中渴望什么,做孩子的知心人。
教孩子排队
今年春天我园来了十几个托班孩子,这几个孩子入园也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渐渐的对幼儿园的生活开始适应,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发生,不论是课间还是户外活动,孩子们都要去排队喝水,排队去小便,那支队总也排不好,孩子们总是你争我抢,你推我挤,一个顶一个的往前挤,最前面的孩子总是被挤得摇来晃去,有时还把水撒在自己身上了。对于这件事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会儿又乱队了。这样的事情在别的活动中也时常发生。真是让我头痛。
孩子们在喝水时,我拿起杯子走到了队伍的最后面。孩子们问:“老师你干什么呀?”我说:“排队喝水呀?”孩子们说:“老师喝水也排队呀?”我回答:“对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队,老师喝水也要排队!这样才是好孩子呀!咱们一起比赛看谁排队排的好,行吗?那几个小调皮看到了也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
回到活动室后,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孩子们都积极的抢着说,有的说,不推不挤;有的说,谁排的好就评谁是好孩子;因为是孩子们自己想的办法,所以大家也都很听话,久而久之排队乱问题解决了,孩子们也从中体会到遵守纪律的快乐。现在无论是日常排队,还是户外活动,排队秩序大大有了改变。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熏陶、甚至感动孩子
沙水游戏中,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主要活动。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离不开游戏,并且幼儿具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游戏更是获得孩子们的喜爱。
教师及时的鼓励、适当的表扬、自然的引导,都能使幼儿从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如:户外活动时,我们组织小朋友参观了公园里的动物园,回来后,根据孩子们的意愿,我在班上开展了沙上建构活动“动物园”。
第一次活动时,孩子们遇到的问题还真不少,刘佳音说:“王老师,动物园里没有动物怎么办呢?李乐晨、玉萍、艳玲几位女孩子说:“王老师,我们没有东西盖小动物的房子怎么办呢?”陈庆润说:“老师,没有海豚和海狮的家怎么办呢”面对小朋友的这么多的“为什么”,我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第二次活动时,我发现刘佳音带橡皮泥来做小动物;李乐晨、玉萍、艳玲等几个女孩子带来一大筐积木来给小动物盖房子;陈庆润带来一个空的塑料油桶,埋在沙地里做海豚和海狮的家。
当然,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在活动中,他们又会遇到新的问题。
不论他们提出什么问题,我总是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在他们确实需要帮助时,才给他们合适的指导。
久而久之,他们再遇到:玩沙时,工具不够用了、沙上建构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物、活动中某一幼儿不小心把沙或水洒到另一幼儿身上了、沙上建构时小朋友们快完成的作品被一个顽皮的幼儿碰到了……等等问题时,我们就再也不用愁了,因为他们知道应该如何解决。
人的一生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处理,在幼儿期我们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小问题鼓励他们解决、处理,使其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
这对幼儿的成长是很有用的。
在沙水游戏活动中,他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总是支持、鼓励幼儿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玩沙玩水,玩什么、怎样玩由孩子们自己决定,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
让孩子们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能轻松愉快地尝试探索玩耍。
沙水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
通过沙水游戏,可以让幼儿锻炼肢体,训练思维,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也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也可以说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的。
因此,在组织活动时,不妨在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老师要敢于放手并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冲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还可以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