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希望你学会和自己相处,学会爱自己
发布时间:2020-12-19 说课稿相信自己幼儿园 幼儿园学会基地园工作总结 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能够处理好人与内心的关系的人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这样的人,与自己是和谐的,能够处理信息、能量在自我小宇宙内部的循环。很少去怨天尤人,更多的是接纳、包容和欣赏自己。
对自己不接纳的人,看别人也是带着评判和挑剔,带着审视与怀疑。一个惯性地去“评判”的人,是不懂得宽恕、承载与爱的。不懂得爱,就不会爱,也很难收获爱,这样的一生何其痛苦!
有多少孩子,因为家长的不接纳,最终让他们也无法真正接受全部的自己,自己的能量互相冲突,做着无谓的“内耗”。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要想让孩子彻底改变,就必须先发现家长的问题。
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比较强势。常常数落和挑剔孩子,从而使得孩子的安全区越来越小。而安全区越小,孩子就越胆小、越不自信,久而久之他会感到空虚与无助,从而否定自己。变成所谓的“空心”小孩,对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无法激起他的生命活力与动力。
因为精神世界的匮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青少年,生命还没有绽放,却像流星一样坠落。这肯定不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养孩子,就要养好他的精神世界。
现在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他们缺的是精神。真正爱孩子、懂教育的家长要着眼于帮孩子建立强大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拥有正确的“成功观”与“财富观”,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有正确的认识。(wwW.Zw5000.COM 作文5000网)
快乐营对孩子的“精神力”有着自己的认识与理解。精神力饱满的外在体现是“合”:与人合,与社会合,与天地合,这也是东方智慧中主张的“天人合一”的“合”。
实现“合”的内在基因是“爱”。
如果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精神世界强大,那就先学会什么是真正的爱,然后给到孩子爱的教育,让孩子也拥有爱的能力。当孩子的爱能够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到接纳一切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就足够强大了,他的生命也因此而更加绽放、更加鲜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让孩子学会自己理财
让孩子学会自己理财转眼间,xx小朋友已经六岁了,变成了大姑娘,当孩子渐渐长大的时候,很多事情也开始接触起来。以前年龄小,所以每次出去玩或者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带着出去买。因为慧爸特别喜欢宠着xx,所以,基本上只要我们条件允许范围内的,都会给xx去买。而xx也养成了,想要什么东西都会让我们买的习惯。
13年对我们家来说是动荡的,一年搬了两三次家,所以接触的人也不一样。因为住在一楼,所以来往的人很多,旁边很多的小朋友也会到家里来玩,小孩的交际能力真强,很多我们都不认识的人她都认识了,然后都一起玩。而且很多小孩都是没有人管的,父母做生意或者上班忙,直接就把孩子放家里自立或者吃饭的时候就叫上。平时手上也会给些钱。然后孩子们都自己去商店买东西。所以看见别的小朋友手上有钱,xx也经常说:妈妈,你给我点钱吧。我想买xxxx,我一直都觉得孩子这么大了,也是应该要接触钱了,要不等到自己想放手的时候,她连钱怎么用也不知道,现在少给一点慢慢的教反而还好点。于是每天也会给个一两块钱给她,然后她会跟着旁边的小朋友一起去买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她会自己跑过来跟我说:妈妈,你看我买了xxxx,是多少钱的东西,她连角和元都分不清楚,五毛钱总是说五块钱,一块钱还是一块钱,不过都有小朋友带着,回来后跟她一起玩的哥哥会告诉我多少钱一样,然后找了多少钱。我想,这样起码让孩子把圆角分能分清楚了。不过慢慢的去的次数多了,看见好玩的东西多了,xx每天都要花四五块钱去买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可能她觉得好玩,但是买回来一小会就不能玩了。而且,经常去买了,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多了,看着也不懂得珍惜了,于是就会说:这个不好玩,这个已经有点烂了,这个不喜欢,于是都给扔了。
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觉得她这种行为已经造成浪费了,而且现在还那么小,她的钱全部都用来买一下海绵宝宝啊,色素糖果,口哨一类的,这样可能会让她大手大脚的习惯以外对身体也不好。于是决定跟她约法三章。我跟xx说:我现在可以给你钱,但是每天只能给你一块钱,你想要什么东西你可以自己买,而且,你花了这一块钱,不可以再跟我说想要买这个或者那个,除了平时妈妈自己要买的水果干果,还有衣服之类的东西,其它的东西你都得自己买。她问我:“那我想买QQ糖可以吗?”我说可以,“那我还想买星球杯呢?”“也可以,只要是用你自己的钱就可以,妈妈是不会出一分钱的”“那如果我买了星球杯还想吃奶片呢?”“那你就等明天或者后天了,反正你如果自己手上有钱就可以买,没钱你就不能买”刚开始的时候不懂,觉得每天有钱就好。可是后来发现一块钱实在是买不了什么,用完了就没有了,于是又跟我要,我当然不同意了。坚持了几天下来,她也知道我不可能给她钱了,于是也不跟我要了。但是家里如果爸爸有零散的硬币或者一元的纸币都会让爸爸给她。慧爸有时候也同意,有时候不同意,反正xx是只要能给她的都要。
有一天,xx看见了一个米奇的大娃娃,非常喜欢,嚷着让我给她买,我说:妈妈没有钱,而且妈妈的钱都是用来做生活费的,你如果想买的话,你就把钱自己存起来,这样每天一块,两天就两块,很多天以后你就有很多钱了,到时候你想买的话你就可以自己买了。孩子总是记不住,但是说多了,她就知道了,也不再看见什么东西就要买了。而且每次都会说,妈妈我好喜欢XXXX呢,是不是等我把钱自己攒够了就可以自己买了啊?我说对啊,到时候你可以自己买。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都是一时喜欢,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要买回来,但是如果经常买习惯了,她就会觉得什么东西都要。自从现在给了孩子这个观念后,xx很少说要买这个那个了,当然,我们也会看她平时的表现而给她适当的奖励,偶尔也会满足一下她或者趁着节假日送她一些她喜欢的小零食。让孩子学会自己理财,以后她才会自己做的更好。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家里有个女儿其实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女儿的贴心,撒娇都让妈妈满心欢喜,我很兴庆自己有个女儿,当然,我也有烦恼。
如今的社会给人处处充满了危险的感觉,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到处都有着不良的风气,当然指的是小部分,大部分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就算是很小的范围,作为母亲还是很担心,孩子会不会收到伤害???
如何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呢?特别是孩子的性教育方面,我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很多事情知道,但是去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上次从xx上申请到一本书叫做《母女过招》里面就有一个小故事是跟孩子说这方面的事情
里面有幅图片是说一个坏人见到小女孩漂亮想调戏小女孩,而想方设法要把小女孩带离人多的地方。
小女孩毕竟小,不懂得人间险恶,被骗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当骗子快要的手的时候,幸好妈妈赶过来了,她把骗子赶跑了,然后告诉小女孩不能让男性碰她的胸部,也不能跟着陌生人到偏僻的地方去,如果陌生人一直缠着她的话可以向人求助。
看到这篇文以后我非常的开心,因为以前觉得难以启齿的事情竟然就那么的轻而易举的就告诉了xx,虽然她现在还不懂,只要慢慢的给她灌输这样的思想就可以了,也可以以防万一。
妈妈,在身边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孩子在一天天的长大,我们给她最好的东西就是教会他们学会各种能力,让孩子在以后生活中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能够轻松的解决。
相信自己的孩子,多说“你真棒”
我知道,现在的爸爸妈妈常常会用“你真棒!”来激励孩子,但我在儿子身上却从未开此“金口”。同事说我管孩子太严格,孩子太受制;母亲为此也总是对我不满,隔三差五地批评我的做法。可是每次话到嘴边却又止,不知怎么搞的,就是说不出这几个字来。
几天前,我正在办公室和同事聊天,儿子兴高采烈地推门进来,怀里抱着一堆文具,一见到我,就开口说道:“妈妈,我今天颠球是冠军,颠了1582个,这是教练奖给我的!”
“什么,你颠的球最多?真的?”
我的质疑让儿子觉得委屈了,眼里似乎已经噙上了泪水,他扁扁嘴说:“真的!不相信可以问教练!”
“我会问的。”我还是不敢相信。
我也从不敢相信儿子能得第一,从他刚进乒乓球队,我对他的憧憬就已经破灭,跑步测试比不过机灵的女生,跳绳只跳5个就被测试老师喊停……太多的不如意怎能让我再抱幻想?自己想想,应该把心态摆平:就让他当成玩耍,顺便锻炼身体,跟着混吧。
我的心态摆平没过几天,儿子回来告诉我说两周后要举行颠球比赛,当时他只能颠五六个,他那一组里颠球最多的是1000多个,听完儿子的话,我又感觉是一盆冷水,继而为自己早已经摆平的心态庆幸。所以,从那时起,我连一句鼓励的话都不曾说过。
也是从那时起,儿子却对颠球格外上心,一做完作业,自己就拿上乒乓球拍练习颠球,还问我要了一个本子,自己每天做记录。我对他的所做所为“熟视无睹”,只当他闲着玩。突然一天,他兴奋地告诉我能颠20多个球时,我也只是简单地应和了一声:“不错,继续练吧。”儿子就这样在我的“熟视无睹”中默默地练习着……
可就是现在,儿子居然说他颠球得了第一名……不大可能吧?是不是教练为了鼓励他,故意多奖给他一些奖品?所有与孩子的努力无关的念头一个个蹦了出来。瞧我这个当妈妈的,怎么这么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呢!我突然为自己的“坏念头”感到惭愧,嘴里不由自主的一遍遍地说着:“儿子,你真棒!”同事们都还笑我太高兴得过头了。
是啊,我是太高兴得过头了。
育儿: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
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每个人都喜欢小孩有一个好习惯,我也不列外,说句实在话,其实xx现在是让我越来越满意了,也许是我不够知足吧,xx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不喜欢收拾自己的东西,每次要的东西都找不到,而且完了玩具后也不收拾,哪里玩就扔哪里,经常把屋子都弄的一团糟,我非常的不满意。
不满意就来改造吧,我给xx弄了两个框来装玩具,让她玩了后就把玩具收起来,下次玩的时候再到这里面来找,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可是过了两天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了。每次玩了玩具后又开始乱扔了。我真的很生气,可是也没办法,只能是自己又收拾了。
可是每次这样去收拾,我觉得很烦躁,因为每次都一样,刚刚收拾好的屋子等一会又是一团糟,实在不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唉!但是不能总是这样下去啊,这可不是个好习惯,我决定要好好的给她改造一下,免得她一天到晚的乱放乱扔。
一天,有小朋友来家里玩,她们把家都给翻过来了,杯子,碗,碟,连花瓶里额花都给放进房间去了,然后两个人跑到衣柜里去躲了起来,玩具撒的一地都是,纸巾,洗衣粉、面霜等等也是满地都是,连下脚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等小朋友走了后,xx跟往常一样就开始坐到床上去看书什么的,我让她收拾,然后她就慢慢的摸,一直到要睡觉的时间了,我爬到床上去睡觉,她又跟着上来睡觉,这次我发脾气了,今天你不把东西收拾好你就别睡觉,或者,你要是上来了我今天就把你所有的东西都扔掉,不要每次说了都不听,总是乱扔东西,用过后也不放回原处去。
没办法,xx小朋友再不情愿也得要去一一收拾,每收拾一样又说收拾玩了,我又让她把其它东西归位,一直等到屋子里面完全干净为止我才让她睡觉。
要再让她继续下去,估计以后永远都会是这样了。为了孩子,我得让她学会自己收拾。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自从家中有两个孩子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倒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吵在一起,闹在一起。而我随着日子匆匆而过,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小摩擦的时候,作为成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作为,相信孩子的智慧,也相信孩子与生俱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去想办法处理、解决就好。
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发生争执的几率特别大。当初姑娘刚到家里来的时候,两个孩子一起玩着玩着就会忽然听到一个孩子高声吼,另一个孩子不甘示弱的声音。过一会儿,十有八九就会过来一个孩子眼含热泪开始“告状”。
在最开始我想象中的处理方法很简单:一来姑娘刚来是客人,二来姑娘是女生,所以作为东道主和男生的儿子来讲,适当的让着姑娘也就是了。
但是事情却非我想象中的那般简单。前几次儿子在我的游说中勉强的点头认同或隐忍不语或直接去做别的事情避开“战场”。可是一来二往几次之后,当再我笑眯眯的告诉儿子我的如上理由时,却激起儿子更大的情绪反弹,他脸红脖子粗的对着我和姑娘嗷嗷大叫:“为什么我要让着她?凭什么我要让着她?明明是她做的不对,你为什么我要让着她?”我有些差异儿子的反馈,在我们两个相处的时候,儿子真的很少如此这般激动且咄咄逼人的模样。
我伸手抱着儿子,企图让他平息一下心中的怒气。没有想到儿子在我怀里眼泪夺眶而出,这样啜泣的他也是我很少见到的。母子连心,我知道他一定是委屈到了极点。
这时的我也彻底冷静下来,想起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放学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了小的摩擦,我基本上都是采取“不参与”的模式,儿子自己到能够进退自如,伸缩有度。我是一直不赞成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战争”当中的,孩子有自己的是非对错观,他们自会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若家长一旦“正式”介入,成人处理孩子之间的事情只会更加复杂不会简单。而往往孩子之间的小摩擦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而已。
再仔细想来,从儿子最近的表现来看,他一贯的安全感似乎消失了不少。原来的我是全心全力去陪伴他的,而如今忽然在他的世界里多出一个姑娘,所以他自然认为自己就会少一份妈妈的爱。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而我却忽视了!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实在孩子之间,家长越是不作为,孩子才能够有所作为。如若家长对孩子发生的事情,事事都要管,事事都想管,一来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二来本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战争”中,却要为孩子的是非做出个公断,这样对孩子真正情感的处理本就无济于事。
之后我和孩子们之间经过商讨后达成共识的约定:如果他们之间再发生任何争执,我都任由他们自己解决。如果是前来“告状”,那么“告状”的人需要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被告状”的人“事件阐述”或“自我救赎”,把自己被告状的问题解释清楚。在这个时间段对方发言自己都不能够插话,只有等他们彼此都听过对方的“委屈”后,再问他们两个应该如何解决。
通常事情到这一地步,两个孩子都差不多可以握手言和了。如果“战事”继续升级,由文斗变成了武斗,那么先动手的那个人直接没有理由接受惩罚就好。孩子们之间,要么靠智慧,要么靠能力,动手是最无效的表现。当然,针对孩子世界随时出现的武斗,哪些身体部位不能碰,哪些部位需要重点自我保护,也都要提前给孩子讲讲清楚。
经过几次的磨合之后,两个孩子已经学会了自我解决发生的矛盾和争执,而我偶尔侧眼旁观,发现两个孩子最终是有商有量、有模有样的在企图解决问题,这样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