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随意选择“小老师”
发布时间:2020-12-16 选择幼儿园准备 幼儿园选择准备 幼儿老师故事我班有个孩子叫李佳颖,用通俗的话说,是一个有灵性的孩子。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她都能明白老师要干什么,因此老师们都喜欢请她帮忙做点事。比如:拿东西,到别班找人或是做老师之间的传话筒等等。因为她在全班幼儿中的这种“威信”,所以我经常请她当“小老师”,负责在游戏活动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在休息时间负责“整顿”纪律。
这天,我照例请出李佳颖做“小老师”,李佳颖走到台前,和大家玩起了“木偶人”的游戏,她一边带着大家玩,一边不时的用眼神与不听话的幼儿对视,像个老师样的睁大眼睛盯着别人,不守规则的孩子也就不敢再动了。看到形势被她控制得很好,我就到寝室去拿点东西。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教室里却传来了整齐的“龙飞加油,龙飞加油”的叫声。我赶快回到教室,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李佳颖就在龙飞座位旁两人剑拔弩张,互相怒视,都有点怒发冲冠了,谁也不让谁。“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啦?”我赶紧平息了大家的情绪,准备了解事情的经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李佳颖更是大声叫着:“老师他不守纪律,不听我的话。”眼中充满了让我帮助她的目光。原来是李佳颖发现刘豪自己在下面讲话,就叫他到台前“罚跳”,必须她说停的时候才能停下。刘豪果真按照李佳颖的要求不停地跳了起来,这时龙飞发出了“不要听她的话”,引起了李佳颖的极大不满,她没想到还有人敢不听自己的话。她非常生气,径直去找龙飞理论,谁知龙飞不甘示弱:“哼!就是不听你的”,两人就争执起来,谁也不示弱,就出现了刚才的情况。
我赶紧平息事态,心想:龙飞真烦,但是为了表示公平还是当着全班的面教育了李佳颖,告诉她要对小朋友们好,不能用惩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碰到难题可以请老师帮忙并让她给龙飞道歉,李佳颖很委屈的样子,眼泪直打转,但她还是表示今后再也不对小朋友凶了。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到了洗手的时间,大家都在洗手洗脸,却传来了很大的哭声。不时有幼儿告诉我“李佳颖哭了,是龙飞把她推倒在地上了”,看来事情还没结束,我把李佳颖从地上扶起来,并询问事情的原因。原来龙飞看到李佳颖动手打另一个孩子,忍不住要打抱不平,一把把李佳颖推倒在地,李佳颖这次终于哭了。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小老师”的选择不应该是随意的,不能以自己轻松为目的。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后面的日子里,我在选“小老师”时,不再是只选某一个人,而是注重发现谁有进步就选谁当“小老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切都要从小开始培养,这样才能会让他们更好的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选择小老师
小雪是我们班最能干的小朋友,可以说是很有灵性的一个小孩,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她都知道老师让她干什么,因此老师们都喜欢请她帮忙做点事。
比如:拿东西,到别的班找人,或是做老师之间的传话筒等。
因为她在全班幼儿中的威信,所以我经常请她当小老师,负责游戏活动时间领大家一起做游戏,在休息时间负责整顿纪律。
有一天,问题出来了。
这一天,我照例请她做“小老师”,小雪走上来了,和大家玩起了游戏,她一边带着大家玩,一边不时地用眼神与不听话的小朋友对视,像个老师样的睁大眼睛的盯着别人,不守规则的孩子也就不敢再动了。
看到形势被她掌控的很好,我便到寝室去拿了点东西,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教室里传来了“小A加油,小A加油”的叫声,我赶紧回到教室,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回到教室一看,只见小雪和小A两个人剑拔弩张的互相对视,谁也不让谁,“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我赶紧平息大家的怒火,准备了解事情的经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小雪更是大叫着:“老师,他不听我的话,不守规则”。
眼中充满了让我帮助她的眼神,原来是小宇不听话,小雪让他上来“罚跳”,必须在她说停下的时候才可以停,小宇按照她的话开始跳了,这时,小宇发出了“不用听他的话”引起了小雪的不满,他非常生气,直接去找小宇了,谁知,两个人谁也不让睡,直接争吵起来了。
我赶紧平息事情,告诉小宇以后不能这样了,老师让她上来做“小老师”他就是“小老师”,要听他的话,小宇过去跟小雪道了歉之后过来跟我说:“老师,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选“小老师”不应该随意选的,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锻炼的机会,在后面的日子里,我选小老师不只是选某一人,而是注重发现谁有进步就选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切都要从小培养,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健康成长。
不能随意批评孩子
孩子就象一棵生命旺盛的小树,我们都满怀期待他能长成参天大树,这就需要我们在他的生长过程中及时地修枝剪叶。同样,想要孩子健康成长,也需要我们及时地帮他改正错误,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错,孩子做错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责、批评,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因此,批评也要有艺术。
豆豆今天不小心踩到了小玉的脚,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我点了她的名子,并希望她向小玉道歉,可豆豆的眼泪夺眶而出并委屈的说:“你总说我做的不好,你就是不喜欢我。”我大吃一惊。豆豆怎么会误解我不喜欢她呢?是不是我的方式不对。于是我连忙说:“豆豆,你是个乖孩子,如果李老师不是故意撞到小朋友
,会先说对不起,是不是?”豆豆想了想点头表示同意。我接着说:“所以,李老师和全班小朋友都交成了好朋友,老师希望豆豆有更多的朋友,才要你及时向小朋友道歉。”这时,豆豆止住了哭,及时向小玉道了歉,俩人拉着手去玩了。
这件事情在一天的工作中虽然显得微不足道,但却让我深思。每个孩子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老师的批评应讲究艺术,这样既能有效解决问题又保护了幼儿的自尊,使幼儿能更真实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使其进步,让幼儿能更好的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随笔:老师,你不能偏心
孩子们需要老师公平的对待他们,老师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孩子一旦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公平的种子,他就会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公平的对待别人,我们应该把机会给予每一名幼儿,使其能够展示自己的亮点和风采。
何**是中班的孩子,她聪明伶俐,活泼大方,小嘴特别甜,胖乎乎的,很可爱。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就连她犯错时我们也舍不得批评她。今天何**和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刚刚走出教室,何**就迫不及待的跑去玩滑滑梯了。家文说:"老师,何**没排队就玩去了,"她没有排好队,家文的声音又低,我没听到,也没在意。家文撅着小嘴和几个小朋友说开了:"老师真偏心,何**没排队就走了,老师也不说她。"这次家文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七嘴八舌的说:"就是,就是,老师就偏向何**"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项活动中,我都是给何**开绿灯,使何**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骄傲自满,不守纪律的坏毛病。加上我没有及时制止,这让其他小朋友觉得老师偏心,只喜欢何**不喜欢自己。我的做法既害了何**,也伤了全班孩子。于是,我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再也不这样了。孩子们点点头。
之前,因为何**是一个各方面都表现非常棒的小朋友,所以在班级中我会安排一些小事让她做。有一天我换了一个小朋友去做,她就开始不开心,也跑过来,硬是把那位小朋友挤走。我看到了后说:“何**,你在做什么?我让方**来挂毛巾的,你过来做什么?”她的小嘴巴就开始嘟囔:“以前老是都是让我做的,你不能做的。”我听后就很严肃的说:“何**,这次是老师让她做的,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来挂毛巾和放杯子,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有这样的机会,知道了吗?”何**很不开心的就走开了。
教师在班级中,要将机会均等的分给每个小朋友。中班的小朋友,是非常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帮助老师挂毛巾,发作业,帮每个小朋友放杯子等……这些事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应该放手让幼儿去做。但不能一味的将这些任务分配给能力强的小朋友,也应该给动手能力不强的小朋友一些机会,这样他们也能体会到自己尝试的乐趣。
教师的职业是很神圣的,他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对待每个小朋友的时候,就要多多的注意,要考虑到每个幼儿。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教育随笔:选择小老师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
月月一直是班上比较能干的孩子,用通俗的话说,是一个有灵性的孩子,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她都能明白老师要干什么,因此老师都喜欢请她帮忙做点事。比如:擦擦桌子,拿拿游戏器械等等。因为她在全班幼儿中的这种“威信”,所以老师经常请她当“小老师”,负责在游戏活动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在休息时间负责带领大家唱儿歌、做律动。
有一天,老师照例请出月月做“小老师”,月月走到前面,和大家玩起了“木偶人”的游戏,她一边带着大家玩,一边不时的用眼神与不听话的幼儿对视,像个老师样的睁大眼睛盯着别人,不守规则的孩子也就不敢再动了。看到形势被她控制得很好,我就在一旁准备点东西。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整齐的“加油,加油”的叫声。我抬头一看,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月月就在开开座位旁两人剑拔弩张,互相怒视,都有点怒发冲冠了,谁也不让谁。“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啦?”我赶紧平息了大家的情绪,准备了解事情的经过。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月月更是大声叫着:“老师他不守纪律,不听我的话。”眼中充满了让我帮助她的目光。原来是月月发现俊俊自己在下面讲话,就叫他到前面“坐着”,没有他的允许不能回去。俊俊果真按照月月的要求过去了,这时开开发出了“不要听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极大不满,她没想到还有人敢不听自己的话。她非常生气,径直去找开开理论,谁知开开不甘示弱:“哼!就是不听你的”,两人就争执起来,谁也不示弱,就出现了刚才的情况。我赶紧平息事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当着全班的面分析了两人的问题所在,告诉小朋友们要相互友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碰到难题可以请老师帮忙并让他们相互道了歉,月月知道了要跟小朋友和睦相处,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以这种方式解决。
本以为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到了洗手的时间,大家都在洗手上厕所,却让我看到两个小朋友互相推,这时幼儿开始七嘴八舌的来告状。一个声音传过来“月月哭了,是开开把她推倒到了地上”,看来事情还没结束,我把月月从地上扶起来,并询问事情的原因。是因为开开对刚才的事情还是没有想清楚,对月月还有误会,我把他两带到一边耐心的与他两交流、谈论,慢慢的开开明白了月月是好心却用错了方法。两人相互拥抱在一起,化干戈为玉帛。
这件事引起了老师的反思,“小老师”的选择不应该是随意的,不能以某个目的去选择某个小朋友去完成事情,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后面的日子里,在选“小老师”时,不再是只选某一个人,而是注重发现谁有进步就选谁当“小老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一切都要从小开始培养,作为老师更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正确看待每个孩子的差异性,把握好这一点孩子们会更好的健康成长!
老师,我不是有意的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老师,我不是有意的”!
今天上午,我让孩子们画“我自己”,到离园时,我才发现靓庄小朋友的脸上涂满了颜色,我急急忙忙给她擦了一下,在校门口向她妈妈解释了一下,让她回家后再给孩子洗一洗。
第二天早上,靓庄的奶奶来找我,说靓庄的脸上被天一抓得满脸是疤,我走过去一看,靓庄的脸简直就是个大花脸,(我还以为是彩笔没洗净)。
我赶紧叫过天一,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天一虽然调皮,但一说他就会哭,因为这样老师也就不批评他了。
等天一消停之后,我把他叫到跟前,慢慢的问起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天一见靓庄的脸上有没洗净的彩笔水,就用手给靓庄擦,用力用力地就抠成了“大花脸”。
听完天一的话,我心里感到既高兴又难过。
高兴的是孩子有爱心,能主动的去帮助小朋友;难过的是我错怪了孩子,没有问清原因就对孩子乱加批评,真是好心做成坏事。
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不管事情是何结果,必有一定的原因,在问明原因的基础上,再去处理。
我及时向孩子认了错,并说明了事情的方向性。
天一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以后再也不抠小朋友的脸了。
不知道本文“老师,我不是有意的”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教育随笔:选择谁呢
教育随笔:选择谁呢
一次,在上海的一所幼儿园里,我观摩了英国插画大师科奇•保罗执教的“小贝挖宝”活动。活动开始前,大师需要从上课的孩子中选出一位来当“模特”,只见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看到这种“壮观”的场面,大师面露难色。停顿片刻之后,他眼睛一亮,问孩子们:“今天有没有人过生日?”只见一个男孩高高地举起了手,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还没有等他的话音落下,旁边的另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道:“不对,你刚刚过完生日!”两人的对话惹得现场听课的教师哈哈大笑。到底该选谁来当“模特”呢?茫然的大师把选择的难题交给了班主任教师。年轻的班主任教师立刻回应,一抬手便指定了一个小姑娘来当“模特”。于是,在其他孩子的叹息声中,大师开始上课了。
虽然我只是坐在下面听课,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位班主任教师是依据什么选择的呢?我不禁联想到另一个场景:早晨升国旗时,教师发现升旗手因病缺席了。“让我来吧!”好几个孩子跳跃着,争先恐后。教师的目光扫了一圈,用手一指,说:“你去升旗吧!”只见那个被选中的孩子兴奋地奔向升旗台,其他的孩子则悻悻然沉默不语。之后,落选的孩子们照常唱国歌、做早操,丝毫没有异常。看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于这样的选择与被选择了。
确实,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选择谁”这样的问题。同一个提问,选择谁来回答?每日升旗,选谁来担任升旗手?值日生工作该由谁先来做?游戏中出现争执时,该听谁的?谁来定规则?这类选择折射出不同班级的不同文化氛围,而和谐的班级风气与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当然,我们可以采取“轮流制”进行选择,如“轮流回答”“轮流表演”“轮流游戏”等,让孩子们轮流当值日生、升旗手,这样一个也不漏,一个也不少,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皆大欢喜的方法确实能够做到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适合采用“轮流制”的办法,如同本文开头大师遭遇的选择谁当“模特”之场景,显然就无法“轮流”。但毕竟面对了,那么,该如何解决才好呢?
当下,诸如“以儿童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师熟稔于心,在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反复强调要理解与尊重儿童,出现了许多如“保护”“接纳”“允许”等词语。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呢?
幼儿园的屋顶农场丰收了,教师带领中班的孩子们去挖土豆。孩子们一边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大声嚷嚷:“发财喽!发财喽!”土豆被挖出来了,教师让孩子们数一数究竟有多少个土豆,接着又说:“你们有38个人,一人一个土豆还有多的,怎么办呢?”孩子们回答说:“今天没来的小朋友,我们给他们留着吧。”教师又说:“但还是多了2个呀!”一个孩子想了想说:“婷婷和朗朗营养不良,让他们多吃点。”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
原来,一旦让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立刻会收获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现孩子想法和愿望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让孩子“口服心服”的办法。
在大师的课堂上,面对选择的难题,或许年轻的教师更在意的是在那一刻快速作出决定,让现场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故此情此景尚属情有可原。但我还是建议事后教师要记得“关注”,不仅应该有目的地去观察孩子们的反应,更应该深入思考,找寻今后应对此类“选择谁”的棘手问题的适宜方法,以此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
无论是皆大欢喜的“轮流制”,还是出自孩子的“口服心服”法,对于一位幼儿教师而言,我相信只要心中装着孩子,时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教育随笔:老师不可怕
教育随笔:老师不可怕
一天下午跳绳的时候,发现嘉禾的线衣破掉了,我赶紧走过问他怎么回事,他低着支支吾吾头半天也说不出来,旁边的小朋友告诉我是他上午玩游戏的时候破掉的,问他也说不清楚,于是问了搭班老师,才知道是他衣服上有漏出来的线头,他用手拽,然后就破掉了,放学的时候是奶奶来接的,就把孩子衣服破掉这件事情告诉了奶奶,回到家妈妈就给我发信息问他是不是在幼儿园调皮了,于是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妈妈说回到家看到他衣服破了,奶奶也没怎么说清楚。妈妈讲他有什么事情不愿意和老师说,说是怕老师,有什么事情不敢和老师讲。
看到嘉禾妈妈的消息,就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时太严厉了,还是没有根据小朋友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了。嘉禾小朋友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男生,平时安安静静的,不怎么讲话集体活动的时候也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我有时刻意的去请他回答,他也不怎么愿意讲,偶尔回答问题也是低着头,眼睛盯着地板,声音很低。他平时跟着奶奶的时间多,不怎么与别的大人交流。
反思之后发现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很简单,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他们心目中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所以我们要多和他们交流,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第二天我在谈话时间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你们觉得老师怎么样”,争取打开和小朋友们沟通的大门,讨论发现其实大多数幼儿对于老师的印象还是很“温柔”的。于是,我觉得除了自我反思,还应该加强与班级幼儿的沟通交流,增加对嘉禾的关注。
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加大了对他的关注,平时请他当值日生,鼓励他到全班小朋友面前讲故事,他有进步就及时的鼓励他。同时奶奶来接他的时候,我会将嘉禾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奶奶,并且和嘉禾妈妈沟通,请他们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多带孩子出去玩,多和别人交流,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能力,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正面引导他,让他获得自信心,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嘉禾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在平时多对他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你真棒,回答的真好。”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
过了一段时间,再次和嘉禾聊天,问他:“你觉得孙老师怎么样”“孙老师很好,”“哪里好?”“给我们讲故事,带我们玩游戏”“那你怕不不怕孙老师了?”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他来园时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在活动时积极地回答问题,整个人变得有点活泼开朗些。看到孩子的变化我真感到欣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要多为这些天使创造表现的机会。
幼教随笔:老师,我不去
我想:孩子的身体固然重要,但心理上的健康也是必不可少。来呵护孩子们的心灵吧,别让他逐渐走进自闭的圈套。
建坤是个胖乎乎的男孩,长的个头很大,可不知为什么老是生病,妈妈和他看医生,医生说是免疫力低下,让他注意营养,注意环境,不能受凉、受寒等。
他妈妈和我们交待好了,告诉我们:早操和户外活动就不要让他去了。从此,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建坤就留在教室里,自己坐到小椅子上一动不动。
这天,别的班级邀我们到他们班一起做游戏,别的孩子都兴高采烈的去了,只有建坤走到我跟前说:“老师,我不去。”我说:“老师叫你们去做游戏,不是做操。”“不,我不去”说着便抽泣起来,“建坤,老师跟着你去看看好不好?”“不,我不去”。泣不成声!!!我实在不敢让他哭,便退步了。孩子们都去游戏了,只有建坤留在了我的办公室里,我给了他一本故事书,他就安静的坐在了小椅子上。
对他的行为我不禁心寒,家长的过分保护导致了孩子心理上的不健康,他已经认为自己没有了出去玩、跑的权利,像一支笼中的小鸟,安然自得享受着妈妈给他的一切。然而,它能就这样被妈妈保护一辈子吗?不可能,以后的路很长,会有更多的“寒冷饥饿”等待他,到那时,他又能对谁说:“老师,我不去”再来说他的交往能力,由于长时间的生病,这个孩子在班里已经没几个朋友了。有时我嘱咐孩子们和他做游戏,他总是用“我不去”回绝,我不知道没有朋友不会交朋友的人生路上会遇上什么。
我想:孩子的身体固然重要,但心理上的健康也是必不可少。来呵护孩子们的心灵吧,别让他逐渐走进自闭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