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智斗”熊孩子的手机瘾
发布时间:2020-12-16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游戏期末考试一结束,北京12岁的男孩唐轩拥有了自己的第三部手机。
唐轩的前两部手机有着类似的命运:都是因为自己总是用手机玩游戏被爸爸一气之下摔坏了,一次摔在地板上,一次直接甩出了窗外。这次再度拥有手机,是因为唐轩期末考试成绩不错,再加上他已经向爸爸承诺:寒假里每天玩游戏时间绝不超过半个小时。
孩子“触网”已经从“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变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YJs21.coM
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青少年网民(19岁以下)近1.7亿,约占全国网民的22.5%。
而不久前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2017中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系列研究报告》则做了更为细化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儿童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平均有超过29.1%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使用时间逐渐增加,到了14岁,已有60.8%的儿童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
00后、10后们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已经成为事实,“熊孩子”投身网络就像鱼儿遇到水那般游刃有余,而只能称得上“网络移民”的父母遇到网络时则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当“数字原住民”和“网络移民”在家中遭遇,他们之间的不协调便演变成了“手机争夺战”“网络保卫战”,甚至还出现过“小学生玩网游和家长一言不合跳楼”的惨剧。
随着寒假的到来,这样的战争势必更加白热化。
面对越来越智能的手机和无孔不入的网络,孩子能否不被网游绑架?“网络移民”和“数字原住民”之间的“数字代沟”能否填平?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多名孩子、家长及专家,试图找到答案。
“爸爸用过的每一部手机都有《王者荣耀》”
“我们班44个人,大概有40个人都玩游戏。”来自广东的初一男孩光亮说,他是班上极少数不玩游戏的,“经常感觉被孤立”。
确实,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完成的《2016~2017中国儿童网络素养状况系列研究报告》显示,00后儿童是网游一代。娱乐是儿童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3~9岁儿童周末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娱乐行为(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看漫画等)超过30分钟的比率达48.5%,10~14岁则已达57.1%。3~14岁儿童中平均有33.3%的儿童还会自主研究网络游戏攻略,在13岁就已超过半数,达到51.3%。
“现在的孩子是先学会打游戏,后会系鞋带的。”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说,现在的孩子完全可以称为“游一代”。
手机游戏不可避免地成为孩子和家长间冲突的导火索。调查显示有53.1%的高年龄段儿童曾因为上网问题与父母争论过,到了14岁争论最多,达到65%。
不过,就在人们痛骂手机游戏如何诱骗孩子的时候,一个孩子却这样说:“我爸爸在我们家的每个手机上都下载了《王者荣耀》,他下班回家经常打游戏很长时间,我有时候看着他玩,他玩得入迷了根本没发现。”
无论给00后、10后贴上怎样的标签,都改变不了他们是个孩子这个事实,他们的很多行为来自上行下效。
“我最恨的就是儿子迷恋手机游戏的状态就像着了魔。”唐轩的爸爸唐先生说,期末考试前唐轩腿受了伤在家休息,唐先生帮他制定了详细的在家复习计划,但是,“只要我没看着他,他就会把手机拿出来玩游戏,怎么说都不管用。”后来唐先生一气之下把唐轩的手机扔出了窗外。
唐先生可以这样简单粗暴地对待唐轩,却无法用同样的方法对付唐轩的妈妈。
唐轩的妈妈工作很辛苦,经常加班,所以,回到家后总是喜欢用玩游戏来放松。“有时候吃饭她都拿着iPad在玩。”唐先生说,唐轩玩游戏入迷就是从跟着妈妈一起“保卫萝卜”开始的。
很多专家都明确指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身教”胜过“言传”,其实,唐轩的妈妈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孩子,但是,当疲惫袭来时放纵自己的渴望总会战胜做孩子榜样的要求。
显然,面对网络成人和孩子经受着同样的考验。“作为家长来说,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有些家长的态度是自己可以玩手机但不让孩子玩,这绝不是一个好办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这样做只能动摇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同时也可能逼得孩子的上网行为更加隐蔽。
“只要拿手机就以为我是玩游戏”
“其实,只要不玩游戏孩子其他方面都挺好的。”唐先生说。
很多家长都跟唐先生一样,以为跟儿子的战斗就是跟游戏的战斗,只要隔离了游戏就是战胜了手机、战胜了网络。
但是对于00后、10后这些“数字原住民”来说,网络和手机绝不等同于游戏。
“我在《我的世界》里重建了一个故宫,”来自成都的初二年级男孩邱晨说,他跟一群“同伴”共同完成了这个宏大的工程,邱晨的工作是负责外围城墙的建造,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了什么是斗拱、什么是榫卯。
“我在手机上查各种资料、用手机听歌、用手机记录自己的感受,即使是玩游戏我们经常和世界各地的人联网打,不知不觉就练了英语。”北京的初一女生王瑶说。
“他们一出生就面对着一个无所不在网络世界,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张海波说,他们在网络上娱乐、在网络上交往、在网络上学习,还在网络上表达自己。
对孩子们来说,“虚拟的世界其实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但是,家长们对此有着深深的误解。
“我一拿手机他们就认为我在玩游戏,这让我非常愤懑,有时候就要吵上几句。”邱晨说,为了不让他玩游戏,父母把他的课外时间几乎都占上了,周一到周五中有4天的晚上都要上课外班,“即使这样他们仍然不满意,好不容易上完了所有的课、写完了所有的作业,我刚拿出手机放松一下,我爸就说‘你怎么一有时间就玩游戏呀,去做几篇阅读理解去’。”
家长的这种误解不仅造成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让孩子们远离父母。
“我妈给我规定了上网时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上网5~10分钟,其实这点时间什么也干不了,连看新闻都看不完。我干脆不当着她的面上网。”王瑶说,每次10分钟到了妈妈让停止她就停止,但是等家里人都睡下之后,她还会偷偷爬起来上网。
有些孩子走得更远。
不玩游戏的初一男孩光亮说,班里面玩游戏的同学下课总是聚在一起,玩得好的同学就被其他同学称为“大师”,“大师”们经常被同学请教,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玩游戏的成功经验写下来,做成攻略,然后抄在一张张纸上,卖给同学。
当孩子有意远离家长时,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光亮说班上有同学为了买游戏装备经常向同学借钱。
互联网双刃剑的剑柄要掌握在家长手中
就在这种“猫捉老鼠式”的互动中,孩子们把家长甩在了后面。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儿童数字化成长有三个显著的关键年龄,5岁、10岁和14岁。”张海波说,他们从一个互联网的“小玩家”变成了“小用户”,最终成长为一个能很好利用网络的“小创客”。
而在14岁这个年龄段上,孩子们在互联网世界超越了父母,成为比父母懂得多的人。
一位多年关注儿童媒介素养的专家举了一个例子:成年人因为以往学习习惯的固化使他们在网络的使用上遭遇了瓶颈,比如同样是学习制作PPT,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可能是找一本教材,而小孩子很可能在第一次做PPT的时候把页面上的每一个“菜单”都拉下来试着使用一下,“这样做完了第一次PPT之后,他们就几乎完全掌握了要领,而成人则很可能要经过很多次才能学会。”
成年人也感到了这种差距,“我们的调查显示,63%的14岁儿童的爸妈承认孩子懂得比自己更多。”张海波说。
互联网的“后喻时代”就在眼前。成年人的内心感到了恐慌。
“对于网络我确实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王瑶的妈妈狄女士说,但是,要跟上孩子们也真的不容易,“有时候孩子说出的话我都不懂,更别说搞懂网上那些内容”。
不少家长选择逃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数字鸿沟日益明显。
其实,每一代亲子间都存在代沟,填平这个鸿沟的关键人物是父母。
“与其把网络这把双刃剑交给孩子,不如把剑柄抓在家长自己手里。”一位一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专家说,因为家长越是远离网络,我们的孩子就越有可能被网络上那些负面的东西绑架。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张海波说,把“反喻时代”变为“共喻时代”,家长要跟上科技发展的最新脚步,及时理解潮流文化。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家庭能解决的。“一方面国家应该净化网络空间,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也要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孙宏艳说,另外,学校也要进行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要把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改为媒介素养课,现在的孩子在操作层面的技术比成人要走得更靠前,但是面对信息时的自我保护和鉴别能力还亟待加强,学校应该承担起这个教育任务。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要如何培育孩子的动手能力
常言道:“孩子的智慧集中在手指上”
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往往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的。在人的智能结构中,动手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幼儿的许多知识技能都是在操作活动中学会的,其思维也是在操作活动中逐渐发展的。
简单的堆积木、智力拼图、用沙堆砌城堡、给芭比娃娃穿脱衣服、魔术游戏等许多小趣味游戏都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玩具不够多,花钱买又浪费?家里场地局限?怎么办?
不用怕,乐8小城帮你解决!这里有多达42种职业动手体验。
针对3岁以上的孩子培养动手能力
堆积木——乐高馆
用沙堆城堡、挖掘小惊喜——考古馆
帮乳牛扫毛与挤牛奶——牧场馆
给芭比娃娃穿脱衣服等——母婴护理馆
针对5岁以上的孩子培养动手能力
黏土造型、剪纸——diy馆
搭建复杂结构的积木——乐高馆
写和绘图,一手拿纸张,另一只手拿铅笔或蜡笔——国学馆、活字印刷馆
针对8岁以上的孩子培养动手能力
器材使用、生活知识学习——消防馆
手工制作——创意工坊
动手下厨——尚尼小私厨、果汁吧、寿司馆
让孩子对学习上瘾的妙招!看这些家长如何做的
一、使孩子主动做功课
你的孩子很听话,是一匹温顺的马儿,但人们常常这么说“能够把马带到河边去,却不能让马儿喝水”。的确,除非马儿很渴,不然,即使能够把它带到水边去,也不能让他主动喝水。
第一招,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
第二招,放大孩子的优点。
第三招,学习不可操之过急。
第四招,让他把喜欢的女孩带回家。
第五招,先让孩子玩个够
第六招,刺激她,使他全力以赴。
第七招,正话反说。
第八招,经常改变学习环境。
第九招,列一个功课计划表。
第十招,先让孩子做擅长的功课。
第十一招,让孩子自己抽签决定。
第十二招,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
二、如何使孩子听话懂事
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他说话,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重视与尊重,这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会被树立起来,他也会在与大人的谈话中,认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对孩子的理性思维习惯也有良好的帮助。当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这样才能比较迅速的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第一招,借第三者之口赞美孩子。
第二招,用书信或日记与孩子交流情感。
第三招,用温和的语调交谈。
第四招,及时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第五招,巧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第六招,与孩子打成一片。
第七招,一次只交待一件事。
第八招,常常表达对孩子的信赖。
第九招,只提有建设性的意见。
第十招,不要指责遭到挫败的孩子。
第十一招,及时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细节。
第十二招,多用赞赏的话肯定孩子。
三、如何引导孩子主动自觉
有一种饱和原则,就是孩子们惯有的厌烦心情。虽然强烈的想拥有目的,也能够体会把事情做完的乐趣,但是因为课程繁多在内心产生阻力,无法持续主动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准降低,课业的份量减少,继续培养孩子在低潮时的活力,那么他们在低潮过后,又会升起责任心,更主动地去做功课
第一招,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第二招,先让孩子做不喜欢的科目
第三招,用同一步调增强主动行动力
第四招,让孩子先吃点苦
第五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六招,母亲的激励最重要
第七招,要改变孩子先改变你的态度
第八招,偶尔用恳求的证据与孩子说话
第九招,不在孩子挫败时痛骂他
第十招,给孩子适当的报酬也是行之有效的
第十一招,多带孩子与大自然接近
第十二招,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第十三招,培养孩子主动自我的激励
第十四招,化愤怒为学习的动力
家长如何赞赏孩子
家长如何赞赏孩子本周通过学习韩老师的“家长如何赞赏孩子”这一课,我有很大的收获,现我就把我的感悟结合本周育儿的实际应用与大家分享一下。
以前如果是孩子某方面做的好,我就会简单的说一句,你做的真好、真棒、继续努力之类的话。但通过本周的学习,知道赞赏孩子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和讲究。韩老师说,赞赏孩子要针对孩子的努力。我是这样理解的,当孩子某件事情做的好的时候,你要去表扬赞赏孩子时,要告诉孩子,他具体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都要让孩子知道,让他明白。我也就这样去实践了。
儿子学校现在都在玩一种叫魔尺的智力玩具,他也不例外,每天家里玩,带到学校去玩,真是尺不离手。这天,儿子放学回来在他屋里玩他的魔尺,我看到他一边认真的看魔尺书上的玩法图解,一边专心的琢磨手上的魔尺,没过多大一会儿,他就叫我:“妈妈,快来看呀,变成龙舟了,我居然把它变成龙舟了。”我闻声后走到他屋里,只见他满脸笑容,把龙舟举得高高的让我看。我心里就想,我现在要去表扬赞赏孩子,我应该怎么说,才能让孩子明白我的意思呢,让他感到愉悦呢。我就想到本周所学内容,要去赞赏孩子的努力。我就开心的积极的回应了他,走过去,看着他,摸着他的龙舟说:“xx,妈妈刚才看到你在玩魔尺了,一会儿认真的看玩法图解,一会儿专心的琢磨手上的魔尺,我心想,你一定又能变成一个新花样,果真你变了个龙舟。你做事情是那么的专注认真,长大了一定是个有所作为的人。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说完,儿子笑了,又去琢磨他的魔尺了。我还听到他小声的说了句:“好有成就感呀!”我想,我这样去回应儿子,他应该是很高兴的,自然做妈妈的也非常开心。
教育无小事,说的真对,不失时机的去赞赏孩子,是做父母每天必做的功课呀。努力,加油!
如何提高孩子的心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需要不同于智力的另一种智慧,心智情商!但对于如何培养孩子,让孩子具有健全心智和良好品质,却是让很多家长摸不着头脑。一来这些品质是‘软’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怎么样才是有,所以培养起来就更难了。所以,才会有风靡一时的‘成功学’方法,之后又到‘国粹国学’诵读等等。
其实,随着现在的脑科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心智成长,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神秘和不可知,似乎要靠天分和悟性才能修成。一个人的心智发育、成长到成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对性格、心智的影响非常大,起到奠基的作用。
从感官发展和心理学角度出发,一个人的心智成长可以大概分成这几个阶段:
婴儿期:0-3岁,这段时间是一个人奠定心智基础的关键期,亲子关系的好坏、父母、保姆或其他花很多时间带孩子的人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孩子受到呵护的程度,都将会影响孩子的心智成长。如果这个时期,照顾得当,处理得好,就给孩子心智发育奠定良好的、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这些坚实的基础之后,才能发展出积极的人格、健全的心智。如果把一个人的心智成长过程比如做制作蛋糕,那么这个时候相当于制作蛋糕前的原材料准备,好的面粉、好的鸡蛋、并且要和好面,准备好幼稚的面团。
幼童期:3-6岁,这段时间是一个人性格心智形成的关键期,这段时间一个人的性格雏形初步形成,心智轮廓逐步成型。因此这个时期是积极训导,培养孩子优良性格品质、良好生活习惯、打造健全心智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相当于制作蛋糕的捏制成蛋糕雏形。
儿童期:7-11/12岁,心智、性格、个性逐渐强化成型期,这个时期相当于心智品格的‘烧制’过程,把幼儿期打造的雏形、模子强化固化,这个时候仍然可以干预,但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毅力方能凑效。这个时期和过程有点类似制作蛋糕烤制过程,稍有不同的是,心智成长过程是随时可以干预的。
青少期:12-15/16岁,这个人生发展中一个特殊的时期,青春期发生的一些生理变化,会给孩子的心智发展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影响。这个阶段相当于瓷器烧制即将出炉的时期,很敏感和脆弱,不小心就会导致有裂缝或划痕甚至破裂(但这个时候,更突显前面几个时期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好的原材料、好的雏形、好的烧制过程、将会减少青少期失败的几率)。这个时期和过程类似于蛋糕出炉阶段,从模子里弄出蛋糕。可以想象,如果前面的原材料不好,捏的雏形不好,烧制过程不恰当,这个时候出来的不会是什么好形好状的蛋糕。
类成人期(打磨期):16岁-步入社会,这个时期,性格心智已经和成人差不多,本质上已经成熟成型,只是在外在表现,与社会环境互动时候,根据环境情况做些调整和适应。相当于蛋糕制作的包装出售阶段。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呢?
成长管理的心智培养体系,从十个方面塑造孩子的心理性格品质:
爱心:爱,是使我们生活更加和谐和幸福的源泉!
进取心: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一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
好学:强烈的求知欲,是个人不断成长的保证。
正直:为人之根本,遵循自己的价值观、勇于追求自己梦想的力量源泉。
责任感:立足于家庭、社会的基本品质,最不可或缺的素质。
自律: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意志是否坚定不仅关乎能否成功,更是关乎能否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健康成长。
自信:超越自己,克服困难,拜托困境的不二品质。
自尊:高自尊,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基础指标之一。
目标感: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力量!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
乐观:最积极的性格因素,最积极的生活态度,相信明天总会更好,永远微笑面对生活。
这十大指标(维度)给我们指出了培养孩子心智情商的方向,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孩子这些方面的培养,那么孩子的心智成长就不会差。
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古往今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夙愿,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所作为。
但这需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当中,从过往的家教的成功事例中我们知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家长的影响,因此,家长平时要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要注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我们给予了他全部的爱,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会让家人感到无比的高兴。通过对孩子近一年的教育,我自己总结了以下三方面:
首先,要有耐心,戒骄戒躁;
其次,做事要坚持,不能三心二意;
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树立信心。
李梓赫进入幼儿园已经一个学期了,他从入园以来,在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共同帮助下,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也渐渐的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半年的时间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造就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对他们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作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孩子所提出的问题也会把大人难住,所以大人也是要学习的。
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孩子在玩耍嬉戏的时候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家长能给孩子一个优越的解答,孩子不仅充满了快乐又满足了其求知欲。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
现在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
孩子很喜欢画画,也有唱歌的天分,因此我们就给他创造条件去画画,记得有一次孩子看到了一个小汽车,就想把它画出来,但是怎么画都不成形,孩子变得越来越急,拿着笔的小手也胀的通红。
我问他还要继续画吗,他说我必须要画出来,看着他已经出汗的额头,用画笔画画的每一个动作,我着实有些心疼,他成功的画出每一个环节我都会对他加油鼓劲,孩子也是越来越认真,当他画完以后笑着对我说:爸爸我成功了!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我从心底为他感到自豪。
李梓赫很喜欢玩具,家里的玩具也很多,如果他特别喜欢,我就给他预定一个目标,完成的好就可以买。这样可以激励他的兴趣也可以改掉一些坏习惯。
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会让他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他明白不但要掌握技能,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身边的人。
三、积极配合老师,与孩子一起学习
老师如果布置了需要家长配合的事宜,都要认认真真地与孩子一起完成。我们每天床头上放着一本书,孩子也跟着学,睡觉前陪孩子一起读一会书。
看书的习惯是平时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只要孩子有时间 就拿起一本书看,而且书的形式也不受限制,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四、勤于孩子沟通
每天我们都会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孩子做得对的好的事情及时表扬,错的事情帮他分析,遇到困难帮他分析怎么解决,同时鼓励孩子。
以上只是我们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或许自己的孩子还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对集体的责任意识,为人的善良与正义感,喜欢读书画画的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做事的认真态度,都让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
作为家长,科学教子,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起成长!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对思达特培训学校的关心与工作支持, 感谢希望小学的领导与教师对 我们招生宣传的配合与帮助, 感谢家长朋友对我们的信任! 你们能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们 这次讲座, 足见你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 更体现了大家望子成龙、 盼女成凤的迫切愿望。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成人、成才,然而每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孩子有所成就,而自 己的孩子却显得平庸的时候,我们都会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都说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动,行动才有结果。一个人做任何事首先要有想法,然 后才会去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所以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讲两个观点: 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再普通的孩子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一、只要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再普通的孩子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大家可能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故事, 却很少有人知道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孟子的妈妈 为了改变孟子的学习环境曾经多次搬家, 而孔子的妈妈则是寡妇带崽, 孔子三岁时就带着他 远走他乡、四处求学。是她们的努力才成就了千古流传孔子与孟子两位圣人,这两位妈妈的 所作所为正是我们家庭教育的成功典范, 而且我们身边也不缺少通过教育而改变命运的现实 事例。 其实,孩子们都是等待开发的宝藏,他们都潜藏着巨大的能力,只是由于某种原因他们 的潜能被抑制着,甚至一辈子都难有表现。教育学专家都告诉我们: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 多数是家庭教育的方法错误!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2/3的家庭教育是不成功的。当 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家长不愿意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而只是缺乏对教育方法的学习。我国著 名教育学家王东华认为:好家长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 我本人有教育管理本科学历, 在职业院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十几年, 我不敢说自己 很优秀, 但是我真的一直在努力。 为了教育好正在读小学的儿子, 我每天都在学习提高自己, 今天我也只是想利用这个机会与朋友们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靠金钱和时间, 二、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靠金钱和时间,而必须要家长付出爱心与努力 现实生活中总有家长会有这样说: 我也知道教育很重要, 可是我们没有钱让孩子接受更 好的教育、也没有时间好好教育孩子。然而很多事实证明,有钱人家的孩子并不一定都能成 才,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相反,如果教育不当有钱人家的孩子还可能会有更多的坏习惯。 也有一些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读书写字、 做作业, 但是却不一定能有好的结果。 为什么? 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种田有种田的方法, 做生意有做生意的 门路。当我们耕种的农作物不如人家的长势好、不如人家的收成高时,我们更多会找自己的 原因,而很少找客观原因,也不会怪农作物本身。同样的道理,对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我 们如果能少一点指责与埋怨,多想想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与方法,相信我们会有 更多、更大的回报。 虽然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的工程,但却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有爱心、有决心,能 够努力学习并提高自己,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那么,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们家长能为孩子们 做哪些事呢? 1、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我在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是要求居住的房子要很大,也没必要装修的有多么精美漂亮, 只要“居者有其屋” ,只要整洁舒适,当然最重要是温馨和睦。也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 个家庭都难免会有困难、有矛盾、有争吵,但我们不能让孩子为我们的过错承担压力,我们 不能让孩子因此而受伤害,更不能拿孩子做挡箭牌、当出气筒。 家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更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亲就是启蒙老师,我
们的所作所为都能对孩子产生最为深刻的印象。 我们就是孩子的榜样, 我们的言传身教对孩 子的身心健康与发展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 2、教育孩子要尊重老师 俗话说: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任何一个人都必然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任何一 个人都需要在工作岗位上逐渐熟悉业务。 我们也应该相信, 学校领导对每一个班级的教师配 置, 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经过认真研究与慎重考虑而认定的最理想的结构组合; 我们应该相 信学校领导会对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与专业技能的发展负责; 我们也应该相信老师很清楚自 己的缺点与不足,他们都会为改善现状而不断的努力。 虽然我们都接受过教育, 也可能懂得一点有关教育的知识和理论, 但是我们应该尊重老 师的专业角色, 绝对不可以任意干涉老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 尽管老师也许有些地方做的还 不够完善,我们可能对某个别老师会有不满情绪,但我们不可以责难老师,更不能当着孩子 的面数落老师,我们这样做对孩子的教育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 我们可以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反映他们不愉快的事情,正确面对事实真相、帮助孩 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如果真的关心孩子,可以用请教的态度与老师交流思想、讨论 问题,表达出适度的合作诚意,相信老师也能接受我们的合理建议。 3、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不知道家长们最担心孩子什么问题?可能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结果, 如果一个孩子 他除了吃饭睡觉,上课不听讲,课外活动不参加,不看电视不看小说,甚至不想和任何人说 话,他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正所谓衰莫大于心死,如果我们的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不知 道家长们还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 学习才会有最好的结果。 相信所有的家长都能通过自身的经历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现 实生活中更不缺少这样的事例, 而且几乎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从小就对自己的研究充 满了无限的乐趣。 作为家长, 我们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让孩子养成热爱新生事物的良好 习惯。因为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他们将更难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与热爱,他们的潜能能够 得到发挥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小。所以我们更加要善于发现、积极引导、耐心培养孩子的学习 兴趣。而培养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有成就感! 4、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 做事先做人。每一个成功的人必然具备成功的品质,比如:文明礼貌、尊师重教、诚实 坚毅、自信乐观、有爱心、有勇气、有责任心等。一个诚实的人才可能获得他人的信任,有 信任才会有有尊重; 一个做事果敢坚毅的人才不会找借口和理由, 才能明确目标勇于追求并 坚持到底; 一个有爱心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才能关心他人, 才能承担应有的家庭与社会责任。 教育孩子不只是老师的责任, 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情, 而更多需要我们家长在生活的 细节中用爱去感悟、用心去体会。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我们不但要对孩子 的教育舍得花钱、花时间,更应该多花点心思。一个讲座、一场报告不足于改变什么,只希 望各位家长朋友能够在思想上真正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是父母 亲。 当然,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不一定须要家长多么富有,也不须要家长拥有渊博的知识,最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白:孩子终究是要自己去面对现实、要靠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立足,我 们尽力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就是给他一生中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