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如何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发布时间:2020-12-14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行为故事整理了行为习惯:如何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爸爸妈妈在面对孩子的磨蹭时往往都手足无措,真是拿孩子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直让孩子快点,但是却一点效果都没有。事实上,没有效果是你还没有掌握方法。到底应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帮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
孩子做事磨蹭其实是因为孩子现在还没有时间观念。爸爸妈妈要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平时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珍惜时间的事例,经常督促孩子。
平时也可以跟孩子说一说磨蹭的害处,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
2、多一些鼓励和奖赏
爸爸妈妈不妨经常跟孩子说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 “你现在的速度好快啊”,“你真的做得很好诶”,“现在你自己会做了,我可以省力了”,这些真诚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下次做事的时候会在潜意识中让自己快点。
在孩子的速度加快以后,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满足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
3、让磨蹭付出代价
如果孩子起床后磨磨蹭蹭的,爸爸妈妈不用太着急,适当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点可要迟到了”,如果孩子的速度依旧很慢的话,也不要再去催他了。因为孩子真的迟到了,那么老师肯定会问他为什么迟到,孩子答不上来又挨了批评后,就会知道磨蹭是不对的,孩子以后就会自己加快速度了。
4、不能责备打骂
事实上,孩子做事磨蹭,爸爸妈妈对孩子发脾气是没有用的,比方说有的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爸爸妈妈如果冲着孩子生气的话,孩子就会很委屈,不知道做什么,做事的速度反而更加慢了。
另外,面对家长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心里面其实是非常难过的,孩子有时候会不理会爸爸妈妈,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5、让孩子觉得“快得值”
孩子只有明白做事情快是为了自己好以后,才能够真的加快速度。像是做作业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做完作业以后还会布置很多的作业,孩子其实不想做,但是爸爸妈妈的命令又不能反抗,于是就想出了磨蹭的招数。
要是是这种原因导致的孩子拖拉,那么不妨为孩子减轻负担,让孩子合理利用做完作业后的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6、教会孩子必要的技能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做这件事情的技巧,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节省时间,爸爸妈妈要教会他一些基本的技能,像是如何才能最快速度地穿衣服,怎样才能够把家里的脏东西更快地清理好。
另外,对于一些手部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比较差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特殊的训练,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
7、消除分心因素
孩子吃饭的时候电视机里面可能在放动画片,于是孩子就会边看边吃饭,这样一来吃饭的速度就会变慢,爸爸妈妈最好是能够关掉电视机,或者把吃饭的时间和放动画片的时间错开。
孩子学习时,爸爸妈妈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要在孩子边上发出各种声响,不要时不时地就去看看孩子学习地怎么样了。
8、拒绝包办代劳
有时候孩子上学前,爸爸妈妈怕孩子迟到于是非常着急,可是孩子却一点都不抓紧时间,这是因为孩子知道来不及的时候妈妈会来帮自己的。因此如果爸爸妈妈想让孩子抓紧时间,不再磨蹭,就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不会帮助他的,减少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性。
拖延症是很可怕的,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所以爸爸妈妈不妨采取上述的几个方法,帮孩子摆脱拖延症,让孩子离成功近一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的习惯
老话说,十个孩子九个磨。
起床磨蹭、洗漱磨蹭、吃饭磨蹭、做事磨蹭、睡觉磨蹭……各种磨蹭!对于急性子的妈妈们来说,碰到一个磨蹭孩子真是会忍不住就催促。
还有的家长,能包办的就都帮孩子完成了,然而问题依旧木有解决。
那么面对孩子的拖拉,家长们有没有问过:孩子为什么要拖拉?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孩子本身就是慢性子?
还是需要他去完成的事情他不会?
或者他不愿意去做这件事,以期得到妈妈的包办或者赦免?
又或者是我们给孩子的任务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其实,孩子磨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不当的教养方式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大事小事的完全由家长安排好,自己不动手,慢慢的对任何事都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也逐渐养成了做事拖拉、没有主见的习惯。
2.缺乏时间观念
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他们不知道快一点做完事情能有什么好处,当然也没有意识到慢一点做事有什么不好。
3.自我控制力差
孩子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注意力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就会很快忘记初衷,而无法专心于所做的事情。
4.心有余而力不从
有时孩子做事慢并不是故意的,有可能是孩子所做的事情超出了孩子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以至于做起事来不那么得心应手,慢就再所难免了。
5.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时缺乏勇气和信心,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怕自己出丑或做不好,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定,从而动作也就自然而然的慢了下来。
6.天生的慢性子
按照气质类型来分,人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个气质类型,粘液质和抑郁质类型的人天生就是“慢性子”,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
7.与父母消极对抗
有些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给孩子布置的任务过多,孩子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于是可能会采用“磨蹭”招式予以回击。
面对这些原因,
我们怎样见招拆招呢?
1不包办
比如孩子早晨起床后磨磨蹭蹭的,家长由于害怕孩子上学迟到而急得不得了,可是孩子却在一旁依然慢条斯理的,因为孩子心里明白,自己动作磨蹭一点没关系,到时候妈妈会来帮我的,反正上学是迟到不了的。
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磨蹭,父母就必须剔除对他的多余的关爱,让孩子远离对父母的依赖,更不能因为看孩子干得慢就包办代替。
2制定时间表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国外很多家长会制定时间表来帮助孩子形成时间观念,家长们不妨一试。
3克制分心因素
比如孩子进餐的时间可能正好是电视里播放动画片的时间,于是许多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就边吃边看起来了,这样一来孩子当然会吃得很慢,这时,家长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关掉电视机,或者把进餐的时间要么提前要么推后。
4训练孩子生活技能
有些孩子做事磨蹭可能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没有掌握操作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家长就必须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样穿衣服才能穿得更快,怎样洗漱才能不浪费时间,怎样整理玩具才能取用方便。
5对孩子做快的事情予以鼓励
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 “你看你做得多快”,“做得真棒,加油啊”,“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甚至还可以给予一些奖励,但一定要在完成时再给,不可以降低标准,否则反而会让孩子觉得降低标准也能获得奖励,降低家长的威信。
6不能责骂
其实,对于孩子做事磨蹭,家长采用发脾气的办法是于事无补的,比如有的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这时如果家长再在一旁火冒三丈,孩子便会越发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了。
另外,面对家长发脾气、责备和打骂,孩子的心理感觉一定不好,有时他就有可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或者干脆故意拖延时间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
如何改善孩子拖拉的习惯
案例
家长提问:孩子都小学五年级了,做事还是特别磨蹭,起床慢慢悠悠,写作业拖沓,要是带着他出门更是要费半天工夫,孩子越磨蹭,我就越着急,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磨蹭的毛病呢?
专家观点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赵澜波:孩子磨蹭一般来讲有三个原因,一是天生的性子慢;二是孩子不喜欢做某件事情,故意磨蹭;三是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给孩子制定合适的行为规则。
家长要正确对待和认识孩子的“磨蹭”,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磨蹭,大多时候都会认为是孩子的原因,就是没有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于是对孩子大吼大叫,结果孩子不仅不会快,反而更加的磨蹭。其实,孩子的磨蹭与孩子本身没有直接的关系,关键是家长的看法和做法。教育和改变自己,才是最高境界的家庭教育。
对于天生慢性子的孩子,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并尊重孩子的慢节奏,因为天生的性格很难改变。如果强行让孩子跟上家长的节奏,会让孩子失去自信,而没有自信是比磨蹭更可怕的结果。
对于孩子不喜欢做某件事情而磨蹭,需要家长有同情心,理解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做这件事情。对于有些不喜欢的事情,可以选择不做,选择孩子喜欢的事情做。对于孩子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情,则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制定一定的规则。
那么,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呢?
首先与孩子协商制定作息时间,养成专时专用的习惯。以早起上学为例,以固定的出家门的时间为节点,家长可以先观察,如果由孩子自己完成洗漱、穿衣、吃饭,需要多长的时间。如果孩子需要半个小时,则再提前10分钟叫醒孩子。在执行的过程中,孩子完成得很好,需要及时鼓励,形成良性循环;孩子没有完成好,再接着寻找原因。
第二,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后果,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磨蹭,一边唠叨抱怨,一边帮助孩子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整理书包、穿衣服等。家长的这些不忍心,日积月累,使得孩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议让孩子迟到几次,被老师批评几次,让孩子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
第三,奖惩结合,养成学习有效率的习惯。比如,晚上的作息时间可以和孩子商量分为吃饭、做作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洗漱睡觉等几个阶段。在做作业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两个时间段上实行奖励和适当惩罚。
行为习惯:如何让小孩子听话
整理了行为习惯:如何让小孩子听话,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孩子都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听话的时候让人特别喜欢,皮的时候也让人束手无策。很多爸爸妈妈面对孩子的胡闹选择用棍棒来解决,或者任由孩子胡闹,这些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是会导致孩子走歪路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守规矩。
1.营造快乐的氛围
妈妈在教孩子规矩的时候,不要严肃地板着脸,最好是在一个轻松愉快地氛围中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如果妈妈脸色不好看,一本正经地说教时,孩子反而会听不进去。相反,如果是在说说笑笑中跟孩子讲道理的话,孩子反而会更加容易按照你所说的做。
2.把握好规矩的边缘
规矩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所以在制定规矩的时候也不能把规矩制定地太死,让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自由地发挥也是很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孩子想和朋友外出玩耍,不想做作业的话,妈妈就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现在出去玩可以,但前提是,你得向我保证会在晚上7点钟之前把作业写出来,如果你无法完成的话,那么你必须先把作业完成再出去。”这个规矩既给了孩子选择的空间,也不耽误孩子的学习。
3.是规矩就一定要守
既然有规矩的存在,就代表着不遵守规矩要有一定的惩罚。如果孩子做了错事,却没有惩罚的话,那要规矩干什么?
4.要坚定和有耐心
因为孩子还小,记忆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有时候会把规矩忘记。
爸爸妈妈既要坚定地灌输孩子要遵守规矩的理念,也要一直教育孩子守规矩,有的妈妈可能会觉得很烦,不愿意一遍又一遍地说,可是没有付出又哪里来的回报呢,所以,爸爸妈妈为了孩子还是要耐心地教孩子要守规矩,直到他记住为为止。
行为习惯:如何让孩子不再懒惰
整理了行为习惯:如何让孩子不再懒惰,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爸爸妈妈要耐心的改变孩子磨蹭的坏毛病,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
对于孩子的磨蹭的妙招。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按照孩子现在的能力,准备一些简单小题目,规定一分钟让孩子完成。让孩子明白其实自己一分钟能做十多个小题,并想想为什么以前做题目的时候只能做几个呢。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比较适合宝宝能力的文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多少个字,通过对比发现孩子的进步。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的孩子数字书写又慢又差,数学老师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来看看他一分钟能够写多少组,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已经能够写9组了,并且字还变好看了。
上面的练习,可以让孩子明白一分钟能够做很多事情,让孩子明白时间的宝贵。也能够提高孩子做事情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要记录下孩子每次的成绩,然后进行对比。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磨蹭的时候,大部分的爸爸妈妈都会对着孩子喊,一直催促,但是却没有一点效果,于是爸爸妈妈就更生气,其实可以反过来,例如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如果孩子很快就做好了的话,爸爸妈妈要表现地比较惊讶:“宝宝你速度好快”。
总之,很夸张的样子,然后注意孩子的行为,对做得快的事情要马上表扬。注意不要说“现在穿衣服快多了!要是吃饭也快一点就好了”,只表扬,不足的地方先不说,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许多爸爸妈妈都会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孩子做完了学校的作业以后,还要做爸爸妈妈布置的读英语的作业,孩子刚读完英语,又要做奥数题等等。
爸爸妈妈给孩子安排了好多的作业,孩子慢慢地会注意到,只要自己一有空,爸爸妈妈就会给自己安排任务。因此,孩子就决定,化整为零,让自己的速度慢下来,这样拖很长的时间就不用做另外的家庭作业了。
对策:
依据孩子现在的能力,估计下完成家庭作业要多少时间,然后给孩子留一些自己玩耍的时间。像是一共要一个半小时,如果孩子按时完成了的话,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己玩耍,比如玩他喜欢的玩具,玩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为了自己玩耍的时间就会很快完成作业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给孩子制定一个计划,告诉他什么时间要完成什么。有位妈妈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衣服十分钟,衣服怎么穿都穿不好,自己看的气死了。平时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就会尽量拖时间。
对策:
进行一些能提高孩子速度的游戏,像是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先告诉孩子快速穿袜子的技巧,手把手地训练,然后可以在比赛中稍微放慢一点动作,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也可以故意让孩子赢,让孩子觉得自己可以很快穿好袜子。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一些孩子写作业写的很晚,睡得迟,造成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使学习成绩下降。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最好是给孩子制定一个最后完成作业的时间。
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爸爸妈妈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九点到了,就算孩子没有完成也一定要睡觉。
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孩子会慢慢提高速度。这个是狠招,爸爸妈妈要具体看一下孩子作业的量,根据任务量来规定睡觉的时间。
总之,爸爸妈妈要耐心的改变孩子磨蹭的坏毛病,不要操之过急。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孩子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
行为习惯:如何让孩子爱上打扫
整理了行为习惯:如何让孩子爱上打扫,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对于不少大人来说,让孩子主动打扫自己的房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似乎孩子的天性就应该是玩,做家务就应该是爸爸妈妈的责任。这真的让爸爸妈妈感到非常无奈。
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就会让他帮忙做家务,这一来能够减轻自己的负担,二来通过做家务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但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做家务,你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就给各位爸爸妈妈支支招。
1.抛弃多余
打扫房间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让那些不合适的衣服玩具等快快消失。所以可以和孩子一起挑出已经穿不着的衣服,很长时间都没有玩的玩具,或者是对宝宝来说已经太幼稚的书。你可以捐赠这些物品,比较新的话你也可以选择二次转售。
2.清理音乐
加一点音乐,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舞动身体,这样还能多消耗一些卡路里。
3.分类摆放
为了让房间变得更加整洁,衣服、鞋子、洗衣篮放在更衣室,玩具要放在相应的位置,书籍也要放整齐。
4.使打扫更有趣
打扫房间是一场游戏!跟孩子一起玩个有趣的篮球洗衣房“射击”,让孩子把衣服扔进洗衣篮里面。在孩子能够帮助你拿起地上的衣服时你要拍手和赞美他,让孩子更有信心。
5.使用标签
可以考虑购买几个廉价塑料箱,然后在箱子上贴一张照片或者标签,这样可以把东西归类放好。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消除“我不知道它在哪里”的借口。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很好的,所以爸爸妈妈不妨试试上面的几个小办法,让孩子乖乖打扫。
如何纠正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
孩子做事情老是磨蹭该怎么办?这七个方法你用得上!
“快点起床”、“快去洗脸、刷牙”、“快点吃饭”、“快点写作业”、“快点睡觉”……这几句话几乎成了每个家长每天必须要跟孩子说的。貌似孩子做每一件事情家长都有催促孩子的理由。家长就像一个执皮鞭的牧童,时时在孩子身后对孩子进行鞭策,生怕孩子在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落下。
为什么父母总是马不停蹄的催促孩子呢?原因无外乎就是父母觉得孩子做事太磨蹭了,打乱了自己的节奏,所以就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教育专家认为,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一般都会有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现为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第一类孩子学会了取悦他人并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第二类孩子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坏孩子”,从而失去自信。这两种情况都能让孩子丧失自我。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其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家长不能看到孩子做事拖拉就一味地催促、唠叨甚至训斥,而是要针对不同的原因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解决。下面是小编汇总整理的几种情况,并针对每一个原因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家长们可以学习借鉴一下。
一、教育方式不对,孩子“被”磨蹭。
有些孩子从小就事无巨细的完全由家长安排,孩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方式之后就对主动做事没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也逐渐养成了做事拖拉、没有主见的习惯。
解决方法:家长要改变教育孩子的方式。父母要坚持从“我”做起,逐步退出“包办代替”的角色,不要再对孩子溺爱。让孩子了解并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些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主进行选择,从而不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做事的积极性,多鼓励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二、没有时间观念,孩子易磨蹭。
孩子的想法比较单一,对时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做事情要讲求效率,早点做完和晚点做完有什么区别。如果父母平时又忽视对孩子进行时间观念的强化,孩子很难意识到节约时间的意义,很容易养成没有时间观念的坏习惯。
解决方法:给孩子制定规则。俗话说:五规矩不成方圆!通过一些口头或者书面规范来合理约束孩子的行为,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学习如何进行自我约束。比如说,到吃饭的时间必须吃饭,吃饭不能拖拉,光顾着看电视,半个小时还没吃完。;不喜欢的事情可以不做,但只要做就必须坚持做完,不能三心二意,不可有头无尾。作为父母也要遵守“规则”,父母要给孩子做一个表率,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三、自我控制力差,孩子习惯性磨蹭。
孩子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注意力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有新的有趣的事物吸引住他时,就会很难快忘记正在做什么,而无法专心于所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做事就经常性的“半途而废”,或者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的事情三个小时还没有结束,从而慢慢养成磨蹭的毛病。
解决方法: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根据孩子的学习生活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告诉孩子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每件事情大约用多长时间就应该做完。对孩子进行合理的约束,从而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当然,这个时间表不能做的太“死”,要留给孩子一部分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太过严格也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跟工厂流水线一样死板。
四、事情超出能力范围,孩子不得不磨蹭
有时孩子做事慢并不是故意的,有可能是孩子所做的事情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不会做、不知道该怎么做,要是孩子性格再比较内向不主动去问,那孩子变得磨蹭就在所难免了。
解决方法:孩子做事的时候家长也要留心观察,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要主动耐心教孩子做事的技巧,并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要多一些谅解与宽容。不要给孩子太多的任务或压力,多给孩子一些指引与教导;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指责或埋怨;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与鼓励。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事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效率。
五、缺乏自信心,孩子只能磨蹭
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内向,做事不自信,缺乏勇气,脸皮薄,担心自己做不好会出丑或者受到责备。时间久了就容易养成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定的坏习惯,从而做事效率也就慢慢的降低了。
解决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父母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应注意用语,尽量少对孩子进行负面的评价,以免孩子“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天生就比别人差,从而做事越来越没自信。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在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要进行表扬,对孩子进行认可和肯定,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做到更好。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做事效率也会慢慢提升。
六、与父母消极对抗,主动变得磨蹭。
有些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给孩子布置得任务过多,甚至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孩子便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于是可能会采用“磨蹭”招式予以回击,奉行“决不按时完成”的原则,以免有更多的任务。
解决方法:为磨蹭“买单”和家长要改变。古语云“吃一堑,长一智!”。人只有在犯错收到惩罚之后才会吸取教训。比如说孩子不认真做作业,那就“放任”他一回,第二天上课完不成作业就会挨批评,之后家长要进行说服教育: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就不会受批评,也会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来玩儿。另外,作为家长,不要给孩子安排太多的任务,适当减轻孩子的压力,每个家长都想“望子成龙”,但“拔苗助长”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七、天生的慢性子,本来就磨蹭。
人的性格百分之七十是先天决定的。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做事不紧不慢,甚至就是很懒散,好比“家里着火了还得先把袜子穿上”。做事情的时候就是磨磨蹭蹭,怎么催都没有用。
解决方法:适时干预,提高孩子自控能力。在做某件事前,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完成时间,要比孩子自己预期的时间早,但也要稍晚于正常的时间。让孩子有个过渡,每次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家长可以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提前完成任务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引导孩子主动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当然,既然说到是先天性的,肯定也会受到父母的遗传。所以作为家长,如果你本身做事就比较磨蹭,那你也得从自身方面进行改变了,要不然孩子问起:“你们做事都这么磨蹭为什么就不允许我磨蹭呢?”家长也会无话可说。
俗话说“事出必有因”,家长不要看到孩子磨蹭就恼火,该静下心来想想孩子为什么磨蹭,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还有就是家长不可急功近利,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也不是三两天就能解决的,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慢慢改变。以上七点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