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当孩子跟你说“我不会”,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2-04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你让他他画画,他说不会;让他折飞机,他也说不会……
“我不会!”孩子经常这样说来解释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务,是孩子真的不会吗?还是孩子懒惰?不愿意去做?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再做结论。
有些心急的妈妈听到孩子这样说就会大包大揽,把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全部承担下来,直到有一天,她总结的说:这个孩子什么也不愿意自己做!
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爱说:“我不会”呢?
一、真的是能力达不到,不会做
你已经给3岁的童童讲了许多遍小红帽的故事了,今天童童还是缠着你讲故事,你说:“那你给妈妈讲一遍吧!我都给你讲好几遍了!”童童不同意的说:“我不会!妈妈讲!”。怎么办?
不要责怪孩子不会讲,3岁孩子是语言发展的高峰期,虽然他们已经具备了简单表达自己的语言能力,但是有些孩子还不能连贯得来讲故事。尤其是有许多家长是读书讲的,语言会更流畅,他们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孩子要反复听家长讲,然后他们再不断积累。
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读了五遍以上的故事时,有意的把故事中的名词空出来,让孩子填充,这样孩子会觉得简单,然后又有兴趣。慢慢的家长再增加难度,直到帮助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孩子就觉得不难了。
二、缺乏自信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爱唱歌的妞妞给大家唱个歌,妞妞却躲在姥姥怀里不肯唱,最后红着脸说:“我不会!”怎么办?
首先在众人面前表演是要有足够的自信心,当孩子还有准备好,或是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着他,他们会感觉倍受注目,而变得紧张。(wWw.qx54.Com 群学网)
如果孩子喜欢表演,家长可以和孩子精心挑选一个小节目,在家里练习好。当有场合需要表演时,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并且不要强迫孩子,要多鼓励他。即使是表演得不好或是没有完全表演完我们都要肯定孩子的表演,因为孩子的自信心是靠大人的肯定得来的。
三、孩子不喜欢做这件事,以不会为借口
妈妈在擦地,地中间摆着牛牛玩的积木,妈妈喊:“牛牛,把你的玩具收了!妈妈要擦地!”牛牛这时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呢,敷衍的说了一句:“我不会!你帮我收吧!”怎么办?
当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孩子是不是一定要做这件事情,比如上面例子就是需要牛牛自己做的,是习惯的养成,因为他自己玩的玩具一定要自己收拾才对。他说不会是不想现在放下电视而去收拾,不要让孩子的借口成功!
但是如果换成家长希望孩子学习的某种知识,比如识字、英文等等,我还是建议尊重孩子的兴趣,等孩子有兴趣了再学也不迟。
分析过孩子是要自己做的事情后,我们再看看他在干什么?上面的例子是牛牛在看动画片,我建议妈妈把积木给他留着,并通知牛牛:“请你自己收拾好玩具,如果现在你看电视,可以等动画片演完再收拾好!”
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要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即使是我们可以很轻易帮他做也不要去做,因为孩子其实都是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只是他们需要有一个好的习惯,一个人要独立面对社会就是从自己照顾自己开始的!
不要让“我不会”成为孩子懒惰、推卸责任的借口!
不要自作主张认为你的孩子可以做什么事情了,孩子能不能做我们都不知道,也许他可以,也许他还没有能力。没关系,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只要他去做了,就离成功近一步了,即使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孩子说的“我不会!”要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观念:孩子说谎怎么办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孩子说谎的时候,其实孩子自己在犯错之后,打算给父母说,他们自己内心也在进行一次选择。是选择说谎还是坦白,针对这些父母的处理手法应该有自己的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当我们遇到孩子说谎怎么办?
首先父母在孩子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要肯定孩子的认错行为,给予孩子诚实方面一定的表扬和鼓励。之后再给孩子说一下做错事情的危害,加深一下孩子对错误的认识,今后也不会再犯。如果孩子在给父母说自己做错事情的时候选择的是隐瞒和说谎的态度,我们就要分析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说谎?说谎的原因有哪些,最后还是要给孩子说一下错误的危害性在哪些方面,一定要对孩子不诚实的行为提出严厉的批评,不能让孩子感觉到说谎过后还是没有承担后果,今后也会再犯。
其次父母对孩子说谎要有适当的惩罚。对孩子的惩罚是一种非常不好控制的爱,因为如果没有控制好的话,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运用的合理那么孩子也会心悦诚服的接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把新学的课文抄写十遍,或者让孩子写一遍关于诚实方面的文章,取消一次孩子出去玩的机会等,这会都是比较合理的惩罚,对于孩子的帮助也是相当大的。
育儿观念:孩子邋遢怎么办
育儿观念:孩子邋遢怎么办
有孩子小时候就爱干净,房间总是整理得有条有理,井然有序的吗?估计不多,但肯定有。不是自夸,我就是这么一个”另类“。小时候家里住房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两室一厅就住爸爸妈妈和我三口人,但家里挤得下不去脚,书多的在我看来成灾。天上地下,桌上桌下,床上床下,只要有空的地方都塞着书。我多次抗议让他们处理收拾,但无奈2:1我是少数方,所以只能屈居一隅,天天把我的小天地整理一遍又一遍,也算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吧。出于这样的成长经历,我成年以后最看不了的是房间里的混乱。虽然常常是柜子里抽屉里乱成一锅粥,有用的东西也会被无缘无故的清理掉,但从表面上看房间里永远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两个孩子有我这么一个濒临于强迫症边缘的妈也真是倒霉,从小让我吼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吃东西的时候要接着,不管是用手还是用盘子,不许把渣子掉地上;吃完饭要把椅子推回去;什么东西从哪里拿的还要放回去;进门以后脱下的鞋要摆整齐;自己的房间,书桌要随时整理干净等等等等,反正一句话就是家里永远要保持我刚收拾完的样子。但孩子就是孩子,而且还是男孩子,人家天天轻松愉快地生活,哪里会费心考虑家里的这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儿。反正地上脏了,有老妈吸尘;东西放乱了,有老妈物归原处;房间里脏衣服脏袜子满天飞,有老妈给拎到洗衣机去洗。。。吼是吼,但前几年我总觉得孩子们还小,而且我自己大概也是有些要求太过分,所以总是一边批评他们,一边就追在屁股后面都给收拾了。但最近这一年,随着孩子们长大了,我发现他们不仅没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头脑中已经形成一种意识,好像这些都是老妈应该做的。
两个儿子经常丢三落四,什么东西都是随手乱放,到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以前丢了东西,或者在家里找不到什么被批评两句也不吭声,现在大儿子长大了,居然会反过来抱怨指责了。前不久的一个早上,他吃完早饭临上学出门前,突然发现英文课要用的课外读物不在他想象中必在的书桌上,周围翻了两下也没看到,就马上喊:”Mom,我的书在哪里?“我虽然心里来气说:“我哪儿知道!”但还是放下手中正忙着的事情帮他天上地下找了半天,最后发现是他头一天晚上顺手把书扔在了楼下的沙发边上。真正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是他后面紧接着甩出来的一句话:“你怎么没给我收拾好呀!”“嘿,我这个妈真要当成老妈子了!”
从这件事我意识到孩子在家里邋遢不整洁,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懒,贪玩儿,没时间随手把东西整理好,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认为这些工作跟他们没关系,不是他们的责任所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也没闲着,马上开动脑筋想了个办法。当天下午我跟两个孩子开了个小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入浅出的给他们讲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个家不是我一个人的,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贡献他们的力量。这力量不仅仅是帮忙做家务这一个方面,而且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一项就是每个人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这生活习惯包括了方方面面,归纳成一句话就是:自己要打理好一切跟自己有关的生活细节。
两个孩子大眼瞪小眼儿的看着我吐沫横飞的讲了半天,虽然也频频点头表示理解了,但我知道他们根本没听进脑子里去。我话锋一转说:“还有两个半月就到圣诞节了,今年过节我准备给你们每人0买礼物。”两个人一听,马上拍着小手儿眉开眼笑,就差扑上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了。但我接着说:“不过你们最后能拿到多少钱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俩儿子一听就知道他们老妈又要出幺蛾子了,果不其然我接着告诉他们:“从现在到圣诞节的两个半月时间里,我要求你们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里里外外保持整洁,不能丢三落四,每天按时上床睡觉。这0就相当于150分,做的不好的事情每次减一分,一直减到圣诞节前夕。减掉的钱我也不会收回来,而是给另外那个人。比如说哥哥最后减了30分,弟弟减了50分,那最后哥哥就有0,弟弟只有0。”两个孩子都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了,坚信自己是那个能做得更好的赢家。
天底下没有那么容易的事儿,即便是明白了道理,而且也有决心要把事情做好,但长期养成的坏习惯还是很难一下子就改掉的。开始的两三个星期,两个孩子几乎每天都会被扣分。不是吃过饭没把椅子推回去,就是脏衣服乱扔在房间里,要不就是东西丢了,再或者是不能按时睡觉等等,反正一实践起来他们才发现原来自己坏的生活习惯太多了。好在两个孩子之间可以相互竞争和监督,很快分数就减得慢了下来。两个多月下来他们的生活习惯确实改进了不少,但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在一旁提醒。
虽然一次小小的“游戏”不能真正帮助他们彻底改掉生活中这些邋遢的习惯,但至少在他们心中明确了一点那就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养成,即便不是今天或者明天,那也必须是在不久的将来。
当孩子当众“出丑”,你该怎么办?
你的孩子,当众犯错时,你会怎么对待?
6月17日,在从日本东京飞往美国加州圣何塞(SanJose)的飞机上,11岁的女儿和我刚刚用过午餐,那小小的餐桌上堆满了用过的餐巾纸、饮料杯、纸餐盘、饮料吸管等等,看上去一片狼藉。
正在看书的我突然感到腿上不仅凉凉的,还好像有什么东西往下滑,然后听到有东西撞到金属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大书虫女儿在过读书瘾,看到有趣的地方,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打翻了餐盘。餐桌上剩下的食物和用过的餐具,一并从我的腿上洒落在地上的行李车架上。
餐盘撞击行李车架的声音,惊醒了许多半入梦乡的乘客。百无聊赖的人们把瞳孔都放大了。那个瞬间,我和女儿同时被推上了飞机的直播现场。
现在我想问你,你小时候当众出过“丑”吗?你还记得你的父母当时是怎么反应的吗?事隔多年,我仍记得我小时候出丑时母亲那咬牙切齿、面红耳赤的神情。
飞机仍在继续飞行着,时光交错,在乘客的注目礼下,我突然想起了杰森(Jason),那个当时只有4岁的小男孩。
有次去Jason家,他看见来了很多人,忘乎所以地大叫着跑来跑去,一会儿把椅子撞的七扭八斜,一会儿打翻水杯,在父母的央求并威胁下依旧摇头晃脑不消停。到了吃饭的时候,Jason竟疯到把自己的饮料倒进我儿子的杯子里,儿子奋起反抗:“你太过分了!”
Jason爸早已忍无可忍,连拉带拖地把他带到另一个房间。尽管他压低嗓门,但声音还是从门缝飘了过来。
“你让老子的脸往哪里放?再这样下去,非打死你不可!”
“啪……啪……”先是听到巴掌声,接着是Jason歇斯底里地喊叫着:“哇,姥姥,哇,姥姥,爸爸打我呀!”
只听爸爸威胁道:“叫,再叫就往死里打!”
听到这话,Jason真的不叫也不哭了,可是坐在我身边的姥姥却再也坐不住了。
“哪有这么管孩子的,吓着孩子怎么办?”姥姥正要去救外孙,被Jason妈一把拦住了:“妈,饶了我吧,小心我老公又埋怨你娇惯孩子!”
老人极不情愿地坐下来:“唉,这孩子脾气倔着呢,哪肯受一点儿委屈!”
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好意思地朝着我咧了一下嘴,叹着气:“算了,今天就让人家爸爸管吧,王老师,吃菜。”
老人边说边往我的碗里夹菜。饭桌上的局面很难再轻松起来,大家都在“皮笑肉不笑”,个个看上去“心不在焉”。我想了想,也许作为客人,Jason爸会给我面子的。我站起身:“让我去瞧瞧。”
从门缝望进去,Jason爸阴沉的脸是铁青的,他用极为蔑视的眼神注视着Jason。小Jason低着头,眼睛睁得大大的,向上挑着盯着爸爸,毫不示弱!
那情景让人不寒而栗。
我推开门:“Jason爸,我儿子也是小题大做,别太难为Jason了。”
我话音刚落,Jason爸转向我怒气冲冲地说:“这孩子特没记性,每次家里来人,他都给大人丢脸,今天我要让他明白这样做的后果!”
听他这样说,我只好默然离开。
Jason父母喜欢烹饪,他们还喜欢收集各地的菜谱,尝试作不同风味的佳肴,为了请我们,他们早在两天前就开始各种准备,结果到了品尝的时候,大家的食欲被“父训子的课堂”给搅得无影无踪。
后来,又有机会和他们在一起聚餐,小Jason还是一样地不守爸爸的规矩。其实,我那会儿也同样用威胁、惩罚的方式来让女儿明白出错的后果。可是孩子依旧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目睹Jason的不改,体验自己孩子受罚后的照旧,我终于明白:“每次孩子出丑,我用的都是同样的方法,威胁加惩罚,还总是期待着不同的结果!”
明白这些后,我决定在孩子出错后,平静地问自己两个不同的问题:
1.我能不能让孩子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2.我如何利用孩子出错的机会,教孩子怎么对待他人的错误?
这两个问题帮助我把“孩子打翻盘子的事情”解释为“一个教孩子做人的机会”。
游离的思绪返回机舱内。望着地上的残局,带着女儿能从我的反应中学会处理困窘场面的希望,我轻松又夸张地说:“哎呀?!你这一激动,感染着所有的垃圾都跟着跳起舞了,看样子你得收拾到明天啦!”
平日里,女儿最不高兴的事就是收拾碗筷。听到我的话,她如释重负认真地收拾起来,看到我没有帮她的意思时有点儿困惑,但没说什么。乘客们好像也如释重负,各自回到自己的世界里。
正在女儿手忙脚乱地收拾残局时,一位漂亮的黑人空姐过来准备帮忙。我拉住她,悄悄耳语:“让她自己处理这事,请不要帮忙!”
空姐不解地望了我一眼,若有所思地离开了。不一会儿,她拿来了很多餐巾纸给女儿用。
女儿不仅没怨我不帮忙,她收拾时还几次对我说:“真是对不起,妈妈!”
当她把一切整理停当回到座位时,我问她:“感觉怎么样?”
女儿盯着我:“太感谢你没有让我当众难堪,你的理解实在太重要了。”边说边用力握住我的手。
“是你自己有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一定为此感到骄傲,是吗?”听到这话,女儿的脸上出现了她常有的自信的样子!
后来,在机舱过道上遇见了那位空姐,她好奇地问我:“请问你是那个女孩的妈妈吗?”
我说:“是的。”她竖起大拇指:“你女儿有你这样的母亲很幸运,长大后,会感激你的,我为她祝福!”
女儿这次“出丑”,我没有感到难堪,而是因势利导,把出丑解释为引导女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机会,实实在在地教孩子一招!既维护了孩子的尊严,孩子自己也收获了为自己过错负责的骄傲。我的我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我和孩子的关系,给孩子面子,孩子积极担当!
思考:
孩子当众“出丑”时,更需要爱、理解和引导。如果为了面子训斥孩子的话,弄得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知所措不说,还失去了教孩子正确面对错误,处理错误,负起责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
1.把孩子和父母的距离拉远了;
2.当别人出丑时,孩子不知道如何对待。
孩子出错,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机。希望孩子多出错,希望父母能够引领孩子在出错中积累经验,培养担当的好品质。
教育感悟:
“人生须知负责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孩子太不听话了,你会怎么办?
听到这个问题,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不听话就大声训斥,再不听就打屁股”。
打孩子似乎依然是家长们心中最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但是在孩子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广,心智发育越来越成熟的现在,打孩子并不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他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带来很大的不利。
1.打孩子为宝宝做了打人的榜样
家庭是教会孩子如何处理争端的训练营,打孩子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示范,即处理争端可以用侵害性的方式。
2.打孩子会影响孩子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父母花大心血对宝宝自珍自爱的培养,容易在呵责和责打中消失,使孩子认为自己是坏孩子。
3.打孩子贬低了父母的价值
贬低了父母的角色,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却同时削弱了持久的威严和孩子的敬重。
4.打孩子损害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情
打孩子使得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了鸿沟,之间的亲情受到了消极的损害,甚至影响到家庭关系。
5.打孩子可能会导致虐待
体罚是逐渐升级的。当你以为打屁股只是“小小的”惩罚,但却可能在你强硬的手和孩子坚决的态度之间角力过程中,
升级为对孩子的虐待。打屁股实际上很有可能是虐待的前奏。
6.打孩子并不能改进孩子的行为
打孩子的目标是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
正确的制止孩子错误行为的方法是,要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起他自己不再去重复错误行为的坚定信念,
即鼓励孩子形成内在的自我控制。
但打孩子并不会在形成内在控制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只会增加孩子的屈辱感。
7.打孩子激起父母及孩子心中的怒火
孩子们依靠自己独特的对公正的判断方式,常常觉得打孩子是不公正的。
不公正感会加剧孩子心中的屈辱感,伤害其自尊心,从而导致孩子心中的怒火增加。
8.打孩子给孩子留下痛苦的回忆
孩子闹孩子被打的记忆将会破坏原本对于成长经历的美好回忆。这对人一生的心里感受而言并不美好。
9.打孩子存在长期不良影响
除了会对孩子的肉体形成创伤,其危害还包括引起交际障碍、心理困扰,引起父母与子女沟通障碍,对他人实施侵害性行为增多等长期性不良影响。
育儿观念:孩子你要学会拒绝--我不愿意
育儿观念:孩子你要学会拒绝--我不愿意小区里很多门店都有那种弹珠游戏机。投一元硬币进去,就会吐出10个小钢珠。然后,把小钢珠投进制定的槽中,拉动手柄,小钢珠就会弹起来,然后落下来。如果恰好小钢珠经过亮灯的通道,就会以2倍、4倍、6倍、8倍不等的倍数返还出来。要是没有从亮灯通道里出来,就没有了。前天下午,我从幼儿园里接回宝宝,带他去一家店里买双凉鞋。这家店有两台弹珠游戏机。宝宝想玩,我就去老板那里换硬币。给了老板5块钱,他给了我5个硬币。本想着给宝宝玩一个硬币就可以了,结果他一下子把5个硬币抢过去了。宝宝便在一个游戏机上玩了起来,我在不远处等他。老板有两个孩子大约5~7岁的样子。他俩围在宝宝的左右,也很想玩。等宝宝拉动手柄的时候,他俩就帮忙把游戏机扳倾斜,以便控制珠子尽量从亮灯通道出来。如果真的从亮灯通道里出来了,他们一起高兴欢呼。“给我玩一个珠子吧,我刚才帮你了!”小姐姐说。“给我一些吧,我也帮你了!”小哥哥说。“给我点,给我点......”这两个小朋友嚷嚷着。“给你1个,给你3个。”宝宝把珠子分给他俩。这两个小朋友拿到珠子后,就到旁边的游戏机上玩。很快输掉了,又过来向宝宝要。宝宝在他俩的不断劝说中,又分给这两个小朋友了一些。就这样反复着。我在旁边看着,心想,“儿子啊,你的珠子快要被他们要光了。要是长大了,这样子会不会被人欺骗啊?”在小哥哥小姐姐又问他要时,突然,宝宝护着自己的珠子,“我不愿意分给你们了。”宝宝拒绝了!我感到非常欣慰。学会拒绝,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能力啊。孩子,当你长大后,面对不良的诱惑时,希望你也会这么拒绝;当你面对别人的甜言蜜语时,你也会分辨并拒绝。学会拒绝,会让你远离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