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可以多样化
发布时间:2020-11-25 幼儿园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孩子们最喜欢玩,每次户外活动,孩子们一听说要玩游戏,那开心的劲儿就往心头冒;孩子与大人一样,每天的时间都做同样的事,虽然有规律,但内容相同,会感到枯燥、厌烦,因此失去了新鲜感。就如玩游戏,玩的时间长了也就腻了。
孩子们以前很喜欢玩《老狼老狼几点钟》,但渐渐的感觉不好玩了,甚至有些孩子们还在玩的同时起哄着。但是在听了冯老师的这个游戏时,我打心底里表示感叹,不禁令我大开了眼界。同样是这个游戏,冯老师稍稍改动了游戏规则,孩子们玩的竟是如此开心。
其实有些幼儿园各领域的课程,我们不要让孩子刻意去学习、去巩固,这样,反而显得很被动,甚至有点死板。在数学课中,其中有一堂课是让孩子们认识单数与双数,这对于没接触过的孩子来说,是有点困难的。以前,我曾上过这个课,但我觉得幼儿真正掌握的人不多。后来,我也没怎么重视,也没有上过延伸之类的活动去给孩子们巩固。在那天下午看了冯老师的课才恍然大悟,其实,之前,冯老师到我们班来的时候,就问起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吗?”虽然孩子们回答的答案是肯定的,但那时我的心里是一点都没底的。于是,冯老师就带孩子们到室外去玩游戏了,“今天我们要玩的游戏是老狼老狼几点钟?但跟平时玩的不一样,当老狼说2点钟的时候,2只小羊要抱在一起,因为2是双数。要是3点钟,就自己随便做个动作定位,因为3是单数。”那时,在一旁听课的我,觉得这个办法很不错,以前我怎么就没想到过呢?在第一次玩的时候,有些孩子果然不出我所料,对于单数与双数的概念还不是很了解,总是会犯规,当老狼无论喊几点钟时,小羊们都会几个几个抱在一起,虽然有时会错,但玩得非常开心。随后,为了能更顺利的玩这个游戏,冯老师采用了分组的练习,先请表现突出的一组幼儿,再请男生或者女生玩。渐渐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越来越熟悉,同时也越来越感兴趣,不仅更加明确了单数与双数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
凡事都是眼界为识,多看看、多动动、多想想,有时就会有收获,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更多、懂得更多。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多样的游戏玩法
一次晨间活动中,要求幼儿玩布袋子。在玩之前,引导幼儿想想、说说布袋的玩法,个别孩子介绍了以往的布袋玩法,当他们一拿到布袋,就开始自由的玩起来,有的孩子把身体站在袋子里学袋鼠跳,有的包春卷,有的在斗牛,也有的孩子拿着布袋在奔跑抓空气,而在幼儿玩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很少有创意的玩法,孩子们玩着玩着,诗瑜、小贝等几个女孩子把布袋象排队一样的铺着,然后坐在布袋上休息,见到这情景,我走过去说:“你们一边休息一边讨论怎么玩吧?有没有想到新的玩法呢?”
这时的玉玉说:“我们准备把这一个个布袋拼成一条弯弯的小路,”玉玉边说着边站起身,开始摆放,其他的孩子见状,也连忙一起动手拼小路,拼了一段后,睿睿说:“这弯弯的小路真象迷宫,我们来把布袋摆放成一张迷宫图,让所有的小朋友来玩,好吗?这时的她,好象发现了新大陆,忙去招呼同伴一起参与其中,孩子的人数多,摆放的速度比较的快,一张大的迷宫图展现在场地上,这时孩子们兴趣大发,用各种身体锻炼的方法进行玩迷宫,先是走着玩,接着是双脚跳,再接着单脚跳,……孩子们玩得可热闹了。
这个活动,幼儿对布袋的玩法产生好奇、同时在同伴的交流、讨论中尝试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纲要》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因此,在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中,教师为了和幼儿进行有意义的互动,就应成为一个富有童心、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游戏的大孩子,引发孩子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出了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使幼儿大胆地开发新玩法,享受其中的乐趣。
我可以绕出这样的图形
智慧总动员里面有四个小朋友在玩,分别是邓煜坤、纪名扬、毛佳宇和何宇轩。邓煜坤和纪名扬在玩给衣服挂上回形针的游戏。衣服上面有数字,还有算式,根据数字给衣服挂上相对应的回形针;根据算式算出得数挂上回形针。邓煜坤玩了一会儿不想玩了,又换了一样,这回他在“解锁”。用绳子在事先做好的钉子板上绕出图形。邓煜坤说:“看,我厉害吧,我可以绕出这样的图形。”纪名扬说:“我也可以的。”他把第一样玩具放回去了,和邓煜坤开始玩起了“解锁”的游戏。他说:“你可以绕出三角形,正方形,可是我可以绕出一幢房子,你看。”邓煜坤说:“房子?是一幢张方形和三角形拼成的房子。那我也可以,但是我还可以绕出和你不一样的房子。”邓煜坤绕出了两层楼的房子。毛佳宇说:“这个有点太简单了,看我的。”毛佳宇绕出了一个图形,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的六角形,何宇轩说:“这是一个跳棋的棋盘呀。我也来玩一个。”何宇轩绕了一个五角星。邓煜坤说:“这是五角星。”毛佳宇说:“这个我也会。”然后毛佳宇也绕了一个五角星。纪名扬说:“那你们谁会绕数字?”毛佳宇说:“我会啊。12345678910我都会。”纪名扬说:“你都会啊?这么厉害?”何宇轩说:“我不信,我们来试一试吧。”邓煜坤说:“从1开始,到10,对不对?那我先开始。”纪名扬说:“我们一个一个轮流绕一个数字好了。”4个小朋友就这样开始玩起了“解锁”的游戏。
家长可以这样配合幼儿园
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以后,就松了一大口气,以为从此以后孩子的教育培养全由幼儿园管了,自己只要在孩子回家的时候给他买点吃吃,有时间逗他玩玩就行了,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和有害的。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除了有个适应过程以外,更重要的,是接触的生活面更广了,学习的条件更好了。一般来说,幼儿园的教育比起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来会更加系统一些、规范一些(当然幼儿园的教育水平也是不平衡的)。尽管如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的教育迫切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以下几点是有必要请家长加以注意的:
(1)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的。有的家长每次接孩子就间“吃什么”,有的光打听“认了几个字”,这些都有片面性。家长应该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注意配合幼儿国积极引导孩子全面发展。
(2)经常与幼儿园交流情况。既然幼儿的活动天地已扩大到幼儿园和家庭两个地方,在幼儿园以老师教育为主,在家里仍以家长教育为主,如果家长和幼儿园老师不能经常、及时地交流情况或者不能如实地交流情况,或者双方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一致,就会影响甚至贻误对孩子的教育。
因此,家长要主动与幼儿园加强联系,孩子身体怎样,有什么病,在家表现如何,有哪些优缺点及兴趣爱好等,都要如实向老师介绍。对于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要认真听取,积极配合老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不要一听表扬孩子的话就高兴,一听批评孩子的话就受不了。对老师有意见应当认真负责地向老师或幼儿园领导提出,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老师。
(3)共同为孩子开辟新的活动天地。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教育不要消极地配合,比如幼儿园白天教什么,家长晚上也教什么,幼儿园一天如何安排,家长在星期天也给孩子如何安排,这样会使幼儿的生活显得单调,活动天地也显得比较窄。相反,家长应该对幼儿园的教育予以积极的配合,其中包括创造条件补充幼儿园教育中的不足。
例如,星期天或其他休息日,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博物馆或别的儿童活动场所;夏天可以带小孩去游泳,有条件的还可以带小孩去外地旅游或去农村居住一段时间;平时晚上也可以带孩子去街上散散步,去亲友或小朋友家串串门……
总之,让幼儿的活动天地更广阔一些,这样有助于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身体,培养交往能力,是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的。
教育随笔:点名也可以这样玩
如果说幼儿园的点名只是为了核对人数,或打发时间,那真是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教育机会。点名的学问深不可测。点名有助于培养幼儿常规。点名前必须让幼儿明确,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小朋友必须安静,该是谁就是谁,像那种老师只管叫着名字,不管孩子乱喊一气的点名不要也罢。点名有助于促进孩子间的友爱情感。点名时不妨跳过请假幼儿的名字(谁来谁没来,不需要依靠点名来确定,老师应该时刻做到心中有数),点完后,问幼儿:“谁没来?”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关注情感,同时还可通过点名鼓励坚持入园的幼儿。
点名可以渗透数的概念。小班幼儿可以要求他们点数自己组多少人,练习5以内点数。中班可要求多数几个,大班则可要求全数,还可练习默数,自己报数,进行偶数,奇数,相邻数等概念的渗透,并且也可以适当的渗透乘法概念。
点名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时间概念。年月日,星期,以及昨天,今天,明天等。每次点名前告诉幼儿日期,有没有特殊性,借以进行人文教育。点名可以促进师生感情。采用丰富多彩的点名方式,如被点到名的小朋友模仿小动物叫,或是用特别的方式与小朋友老师打招呼等。
调皮的孩子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美
我们班的丽丽小朋友长得白白净净,个头在班上也算是老二,口直、大方、动作敏捷,可象个男孩,十分招人喜欢。可她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动。不是碰这个就是推那个。丽丽的好动常常将老师精心准备好的活动无法进行。时而有小朋友的哭声和告状声,真是拿她没办法。我思来想去,用责怪、教训是绝对不行的,有可能更会使她好动的逆反心理萌牙。细想,还是以宽容,接纳给幼儿打造一个与小朋友们和睦友爱的环境,让幼儿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有一次的活动就发生了类似现象,我刚把队伍排好,丽丽就把两个小朋友的帽子摘掉,甚至把一个小朋友摔倒在地上,于是,我哄住了两个小朋友的哭声后,将丽丽抱到前面说:现在丽丽小朋友又做错了事,小朋友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给我们唱一首《三只猴子》的歌好不好?好!丽丽哭了,但歌还得唱,当唱到“床上床下静悄悄,它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时丽丽的眼泪更是止不住地流,我看了这一幕也跟着流出了泪。接着说:“丽丽小朋友的歌唱得好不好?”好!丽丽是个勤快又听话的好孩子是不是?是!那现在我们选丽丽小朋友帮老师、班上做许多、许多的好事好不好?好!真是灵,从此以后,丽丽不但彻底改正了小缺点,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小雷锋”的种子。老师扫地她主动倒垃圾,分发、收回玩具她都在帮忙,更可爱的是她帮更小的小朋友擦庇股呢。看到丽丽小朋友的转变和成长至今我还感到自豪和安慰。
教育随笔:小游戏,多玩法
很多家长反应孩子玩游戏时没有耐心,很多时候家长精心准备的游戏,孩子们往往玩两下就没有兴趣了,这让家长非常头疼。
我认为和孩子们玩游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用心,其次家长还需要开动脑筋,让一种游戏适应多种场合,多种玩法。因为孩子喜欢奇思妙想。可能他在这一刻是这样的想法,在下一刻就变成其他想法了。
之前听家长说孩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坐公交和地铁时一直喧闹,只有玩手机能使他安静但是又觉得玩手机伤害眼睛。于是我建议家长在公交车上可以和孩子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若孩子赢了,孩子要求家长背一首古诗(古诗的名字由孩子来定),若家长赢了,家长可要求孩子背任意一首在学校学的古诗或者是儿歌。这样孩子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就会学会很多东西。
在家里玩这个游戏,若孩子赢,孩子可以让妈妈给他做好吃的,若家长赢,家长让孩子做一项家务劳动。通过这个游戏,孩子可以掌握很多的劳动技能,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好习惯。
其实很多游戏看似单调乏味,但是只要家长用心想出各种玩法,孩子们会非常喜欢,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将小游戏稍加变化,加入家长的智慧,孩子一定会获益匪浅。
适时的提供新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刚开始,美容院里可热闹了,客人接二连三,两位理发师忙得不亦乐乎。可是没过多久,客人便没有了,两个理发师就自己玩起玩具来,甚至又出现了两人离开的现象。于是我带了宝宝家的妈妈一起,适时地参与到游戏中。两人玩得正起劲,都没注意到我们,“这里的理发师呢?”两人听我一喊,他们连忙起来招呼我,雨阳说:“客人没有,我们就去做客了。”“那我们现在来了,你们都不招呼我们?”两人有些难为情地笑了笑。“请问你们要做什么?”“我要烫头发。”“我也要烫头发。”于是两人一起认真地帮我们烫起头发来。一边又开始了闲聊“理发师没客人时会做什么啊?”“可以烫头发”、“整理”……
幼儿的需要是不断增长的,适时的提供新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因而,今天美容院的生意特别的红火。但游戏开展过程中,总会有时而人多拥挤,时而冷冷清清的现象,当冷清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让他们觉得不那么无所事事或游离于游戏外呢?于是在分享时,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美容院里没有客人的时候,理发师可以做什么?讨论后,我们决定在美容院里提供多一些的半成品,如做美甲的即时贴,编辫子用的模型、装饰头发的半成品等等。有了可操作的游戏材料,他们就能比较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个游戏,对自己的角色任务也就会更加明确了。
同样的游戏不同的玩法
背景:
中班的幼儿开始学习使用筷子,但孩子在使用筷子的方法和熟练的程度都不是太好,针对幼儿的这种情况教师在班级的区角活动中安排了夹珠子的游戏供幼儿进行练习以提高幼儿使用筷子的能力。
现象:
和往常一样孩子们都在进行相应的区角活动,今天的重点指导项目就是夹珠子,我站在游戏的附近进行观察。文文在平时的午餐中我知道文文使用筷子算是班级里比较好的孩子,今天他正在玩夹珠子的游戏,我看到他轻而易举地就夹起了一顆珠子放到盘子中,随后又夹了一些放到盘子中,如此重复地游戏,直到把盘子装满又重新放到小娄子里。可是过一会他违反了我们的游戏规则,只见他用手抓了许多珠子把盘子装满了。他的这一举动让我觉得很奇怪,他想干什么呢?我以为他玩厌了这一游戏,准备胡来了,正想制止,正在这是我却发现他开始将筷子伸进盘子里,尝试将珠子夹出来,他先夹住了一顆珠子,他夹的不好,便将珠子放了下来,又夹了一颗比较小,通过几次的练习,仍然没能将珠子夹起来。他皱紧了眉头,将筷子放下。
他会放弃吗?原来不是他是想让自己的小手休息了一下,并且自己想一想用筷子要注意什么。真的是这样的,他休息了一会儿后又重新拿起了筷子,通过再次的操作,终于将它夹了出来,放到框里,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反思:
从文文的整个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班幼儿已经有了变通和创造的意识,对游戏材料和玩法的探索性增强了。教师预设的玩法对于他来说难度太低,缺乏一定的挑战性,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向自己发起了新的挑战,对游戏玩法进行了变通,当他面对新的困难时,他更是善于将障碍转化为探索动力,表现出了较强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通过换材料、变换角度等方式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该案例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1、教师应该在区域环境的创设尤其是区域材料的设置上为幼儿留出探索和发现的空间,让幼儿有机会通过自身的经历、感知、实验、发现,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在这方面可以有两种做法:一、多投放一些低结构化的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去面对更多的未知,这些未知可以很好地转化为幼儿探索和创造的动力。二、不防尝试阶段性系列化材料的投放方式,同一种材料,由易到难地不断提高操作难度,甚至可以有意地设置些障碍,引领幼儿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创造。如:对本案例的夹食物材料,可以不断升级为暗箱夹物、管道夹物等,让不断出现的挑战去持续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为他们创造力的萌发打开一个通道。
2、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幼儿的学习资源,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有效促进幼儿间的交流、分享和学习。对于本案例,教师可以在活动评价时以点带面,在集体中请他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创造,鼓励其他幼儿参与讨论:还可以变化出什么新玩法,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我的新发现”“我的新玩法”等,让幼儿有机会在同伴中展示自己的创造,与同伴快乐分享自己独特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