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抓到了小毛毛
发布时间:2020-11-14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 我是幼师我骄傲演讲稿范文 教案我上幼儿园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刘老师快看,我抓到一个小毛毛。
’’随着喊声,孩子们都拥到小佳面前。
‘‘什么东西我看看’’。
孩子们像发现了奇宝,都争抢着看。
我走到孩子们中间,小佳把攥紧的小手松开了,原来是一颗蒲公英种子。
我问小朋友:“这是什么?”“羽绒服里的小毛毛。
”“迎春花”“棉花”“小鸟身上的羽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我告诉他们这是蒲公英的种子。
同时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与颜色,孩子们认真地看着。
小佳说:“它像小伞。
”“它是白色的”“小朋友说的很好,它是由伞形的绒毛组成的,每一缕绒毛下都有一粒种子,容易被风吹散,随风飘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发芽,长成新的蒲公英。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将这颗蒲公英种子放回空中,孩子们望着飞舞的小毛毛甭提有多高兴了。
借着户外活动的机会,孩子们认识了蒲公英,增长了知识。
作为幼儿教师应多留心观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又到“毛大嫂”吹落时
每到春天,白杨树上就会吹落一地的“毛大嫂”,会让孩子兴奋好几天,孩子们把它抓在手里玩弄着,而胆小的孩子就会远远的躲着。
今年,春天晚到,刮了一晚上的风,终于迎来了这一时刻。早上来到幼儿园,老师们急忙拿起工具打扫卫生,可是“毛大嫂”却好像是等不及往下落,前面刚扫过,后面有落满了。何不让孩子们体验一下拾毛大嫂的乐趣呢?于是孩子们来到院子里,有的孩子蹲下来说:“这是什么?怎么这么多虫子?”“真吓人,弯来弯去的,”“你敢用手去摸吗?”真是不假,“毛大嫂又把儿的一头粘在地上,另一头摆来摆去,简直就是一条长长的毛毛虫。我也加入到孩子们中间去,和孩子们共同欣赏大自然的杰作,觉得既有趣又好玩。然后我就告诉孩子们:这是“毛大嫂”,每年春天都会落下来,然后树上长出小树叶,孩子们不要怕,我们来一起捡一捡这些“毛大嫂”好吗?孩子们都积极的加入到捡“毛大嫂”的行列。
看着孩子高兴的样子,感觉今天的收获真不少,既让孩子们认识了“毛大嫂”的样子,还亲身体验了捡“毛大嫂”的乐趣,又教育孩子讲究卫生。一连几天,孩子们见了“毛大嫂”都会主动的捡起来,这样的收获真的不少。
蚂蚁与毛毛虫的战争(小班)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好奇心非常强的阶段,什么东西到了他们的眼中都成了被观察的对象,由于近期温度过高,下午我带孩子去树林乘凉。一到树林孩子们就像放出笼的小鸟四散飞奔的到处都是。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树下找着什么东西,有的在围着树爬上爬下,不一会就有几个调皮的男孩过来,什么也没说清楚就拉着我走,我问什么事呀,孩子就说:“到了你就知道了。”把我给蒙住了!到了我才发现原来原来是一堆蚂蚁在围攻一只毛毛虫。孩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都在讨论着蚂蚁在和毛毛虫发生战争,我们看看说能获胜。硕硕是个非常细心的小男孩他蹲在那一动也不动,不一会就把他看到的情景讲述给其他小朋友。只听到他在说:“别吵你们看最前面那个蚂蚁在指挥那
,其他蚂蚁在与毛毛虫打架。过了好一会毛毛虫终于不动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跟我说蚂蚁胜了。我问为什么小小的蚂蚁能战胜这么大的毛毛虫,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说话的,突然月轩说:”我知道为什么“?达达也抢着说:”我也知道了“,因为他们人多啊。我纠正说不是人多是同伴多,孩子都噢噢的!像个智者似的。孩子们通过观察懂得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育随笔:小小设计师——毛毛虫
每次区域游戏,我们班的建构区总是人满为患。“怎样将设计图纸这一环节引入到幼儿的建构活动中使其完成STEM工程思维的第一步”是我近期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设计图纸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非常难。今天上午的集体活动,我尝试让幼儿来画一画设计图。
首先出示一个已搭好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身体什么形状的?像半圆形的(圆环形)还是扭来扭去的?身体有几节?小班幼儿只要能正确点数1——5,所以毛毛虫的身体我只搭了5节。每一节是什么颜色?有几只眼睛?什么颜色的?颜色拼在身体的哪一节上?获取了这些信息,我示范画图纸并涂色,再请幼儿根据实物检查图纸画得是否正确。
接下来就是幼儿自己设计图纸,首次设计成功率达30%。邀请好朋友一起根据自己设计的图纸拼搭毛毛虫,我一直提醒注意颜色、一节一节找、再数数身体对不对,这环节孩子完成的很漂亮。
《我不会数数》《耳朵上长白毛了》
我不会数数刚开学,我和慧慧老师为整顿秩序,在练习队列,到报数的时候,杨文宇说:“老师,我要小便”,“好!去吧,跑慢点!”一直到报数训练结束才从厕所出来,问他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他也不说话。下午又到练习报数时间,文宇又说:“老师,小便”“好,那这次老师陪你一块去"他低着头走在前面,我跟在他后面,“去吧文宇,我在门口等你”进去好一会儿了,怕他有事,就喊:"文宇,好了吗?”没有回声,我进去一看,原来他早就小便完了,就是不想出去。我蹲下去,拉着他的手,问:“文宇,你那里不舒服吗?”可以告诉老师吗?”他不说话,眼里噙着泪水。我领着他回到休息室坐下来,一只手搭在他的肩膀上搂着他,轻轻地说:“文宇,老师喜欢你,也很爱你,你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我一定会帮助你的。”他抬起头望着我,一下子扑过来抱着我,“老师,我不会数数。”
耳朵上长白毛了
刚开学,托班的小朋友刚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异常哭闹,那天,我过去帮忙,带着两个哭闹宝宝来到院子里,抱着不行,哄也不行,我都觉得没招了,还是我无意中的一句话,让他们情绪稳定下来,我摸着其中一个宝宝的头说:“你看你的大眼睛,又大又圆,多漂亮!再哭的话,眼睛都肿了,像个小熊猫,就不漂亮了。”“老师,我的眼睛也很漂亮,我不哭了。”另一个宝宝急忙拉着我的手,抬起小脑袋,眼睛眨巴眨巴望着我说,见他俩都不哭了,我接着说:不哭的宝贝都漂亮。”头一个小朋友好像不服气,凑到另一个小朋友的面前,仔细打量他的脸,好像要找到什么瑕辟证明她比她漂亮,突然,她大叫起来:“老师,你看,她的耳朵上长白毛了”我凑过去一看,这哪是白毛,分明是胎毛嘛!
教育随笔《空中飞舞的小毛毛》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正玩得起劲,突然我听到有人喊:“魏老师快来看,我抓到一个小毛毛。”随着喊声,孩子们都一窝蜂地挤过来。“什么东西呀,让我看看。”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猜测它是什么东西。“这是什么呀?”还没有等我开口说话,孩子们:“这是柳树上毛毛”“这是棉花”“这可能是小鸟的羽毛吧”。听着孩子们大胆的猜测我的内心是高兴的,同时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地教育契机,随即我问孩子们,这是从哪里来的?刚才有人说这是柳树的毛毛,柳树的毛毛到底长什么样?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这是从天上飘下来的,因为墙外面有柳树,所以我觉得它是柳树的毛毛。听孩子这样说,我内心很震惊它的观察和推理能力,但是同时我又问,还有什么植物也是这种白白的绒毛?孩子们议论了半天,在这种吵闹的氛围中我没有制止孩子们的讨论,我只是耐心等待,等他们像我求助,最后他们实在想不出来就问我:“魏老师,这到底是什么呀?”“其实呀这是蒲公英的种子,柳树上的绒毛和它长的很像,但是又不一样,它们都是随风飘荡,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的形状与颜色。”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看着。有人说“它像小伞。”有人说“它是白色的”,我及时的鼓励孩子们:“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它是由伞形的绒毛组成的,每一缕绒毛下都有一粒种子,容易被风吹散,随风飘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发芽,长成新的蒲公英。”孩子们听了我的话一直在议论,老师那我们能不能把这颗蒲公英的种子放回空中去呢?让它在另外的地方长成新的蒲公英,我听到孩子们这样问我,我急忙回应它们:当然可以呀,你们的想法简直太棒了,随即我将手里的这颗种子放回空中,孩子们望着飞舞的种子特别高兴,此刻我的心里也高兴极了。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我很庆幸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白色的绒毛到底是什么,而是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才能挖掘孩子内在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推理能力,对于孩子的表述我们应及时进行回应,并通过不断提问和引导,让孩子通过讨论研究找到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增强自信心。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求教师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能建构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师根据幼儿在生活中所提出的问题,做到有效的回答和幼儿形成互动,运用语言、肢体、表情等激发幼儿互动关注幼儿作为学习者的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发起互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成长。
《毛毛》读书笔记通用
本文为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专题“毛毛读书笔记”相关内容。
书籍是我们深入认识世界的方式,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有很多感悟想写下来。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我们从写作品读后感中可以学习到什么?小编向大家提供了《毛毛》读书笔记,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毛毛》读书笔记 篇1
近日,我读了张乐平的著作《三毛流浪记》,使我深受触动。
这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佳作,讲述的是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做爷叔教他的坏事。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伙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读《三毛流浪记》,不仅让我看到旧社会的黑暗,社会制度的腐败,富人居上,穷人寄下,证明了旧中国的无道与政治的缺失。旧上海,没有摩天大厦,没有绿树成荫,没有鲜花飘香,只有低矮的街道、破旧的铺子,侵略军的汽笛声,刑场上惨无人道的,低吼的枪声,繁杂不断……
在阅读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那令人忍俊不禁的儿童情趣、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紧张激烈的与硕腹巨贾、富豪地绅的“战斗”,都是一个个丰富的课题。更重要的是会觉得找到了一个终生难忘的亲密伙伴——他就是书中的小主人公三毛。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朗朗书声;我们在家中,享受着家的温暖;我们坐着车,到各地旅行,去年时,我来到了国际大都市中国——上海,眼前,东方明珠矗立浦江之岸,群楼呼应,直刺青天,登上金茂,纵览上海华景,遥想当年,流浪的三毛,没有吃喝,没有住所,也许,我经过了他流浪的大街,经过了他吃住的地方……
《三毛流浪记》是一篇引人发省的红色巨作,也是一篇精神与梦想的结晶。读了《三毛流浪记》,我知道了奋进不息,知道了坚持不懈,知道了顽强拼搏,三毛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的榜样,帮扶着我,使我站上精神与善良、友爱、关心的心海之船。
在一则报道上,赫然登着一个流浪街头的孤儿被一对打扮靓丽的人踢得流血不止,一家黑心公司把停滞街头的流浪者绑回做苦力……这些报道,在百年前平淡如水,但在21世纪的今天,还要出现吗?不!不能,流浪者,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弱小的群体,我们有责任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三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旧中国,让我们富有爱心,帮助他人。现在,我们要全力打造一个新世界!
《毛毛》读书笔记 篇2
在我的书架上,放着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漫画书——《三毛流浪记》,这本书是由中国儿童连环漫画的开创者张乐平爷爷写的,他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这本书记载了三毛的流浪生活。
主人公三毛是个头上只有三根头发的小男孩,他没有亲人也没有家,是个四处流浪的孤儿。他骨瘦如柴,衣不蔽体,吃不饱,穿不暖,没有可避风雨的藏身之处,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我常常随着画中人三毛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我为三毛的痛苦而悲伤,也为三毛的快乐而雀跃。
虽然三毛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但在他身上却有许多可贵的闪光点值得我好好学习。
三毛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好孩子。一天,三毛在河边见到一个小朋友趴在岸边摘花,还没来得及阻止,那个小男孩就跌入了水中,三毛奋不顾身地跳下河,把小朋友救了上来。
三毛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他看到一位老人饿着肚子,就掏出自己仅有的一块烧饼,分给老人一半,他才咬了一口,见老人已经把半个烧饼吃下去了,他想老人一定是饿坏了,便把自己的一半也给了老人。
三毛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好孩子。他看到一个男孩在欺负另一个男孩时,把打人的拉开,比了比两个孩子的个头,然后拔出拳头对准那个欺小的大孩子就是一拳。
和三毛的生活比起来,我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太美好、太幸福了。可我还身在福中不知福,今后,我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学习三毛的优秀品质,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耐心教导和父母的殷切希望!
《毛毛》读书笔记 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人们提起清明,便会联想到鱼。不管大雨还是小雨,都是清明最明显的特征。
这不,春雨真的就以毛毛雨的形式在清明前夕光临了北京这座美丽而又端庄的城市。
毛毛雨与清晨的朝阳手挽手向北京走来。可毛毛雨却不讲义气,叫来乌云大哥,一下子便挡住了朝阳小弟弟的去路。闹得朝阳小弟去找风婆婆告状。可老天却不领情,而风婆婆竟也是毛毛雨的同伙。看到风婆婆也在帮毛毛雨的忙,朝阳小弟哭着跑开了。
毛毛雨又来到操场上。片刻间,操场变得湿润起来。当我们打开窗户时,毛毛雨飘了进来,班里的空气即刻清新了,闻一闻毛毛雨,能体会那种清爽的、湿润的、纯洁的、独特的美。
毛毛雨不停地滋润着大地,滋润着大地上的点点绿色。我似乎都能感觉到植物的嫩芽正使着全身的力气向上钻呢!
虽然毛毛雨正做着大好事,但是它毕竟刚刚也干过坏事!。
果然,傍晚时分,夕阳哥哥来给朝阳小弟报仇了。毛毛雨一看,自己知道都不过夕阳,便灰溜溜地跑了。
一刹那,夕阳映红了我的脸颊。
《毛毛》读书笔记 篇4
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毛流浪记》。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
这本书讲述了三毛生活在旧时代,从小就没有父母,无依无靠,在大街上流浪,非常可怜!虽然这样,但他很坚强,很勇敢,很善良,也很有正义感。他从来不会抱怨自己的苦难,他会很积极地面对生活,也会乐于帮助别人。他看到老爷爷没吃的,他本来想分一半饼给老爷爷,见他实在是太饿了,他就情愿自己挨饿,把自己的另一半饼也都给了他!他见到有人掉进河里,他什么都不想,就跳进河中去救人。
书中写到有一天,他特别饿,于是趴在肉饼店的台子上,望着那些好吃的,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因为没有钱,他只能挨饿,他又往前走,这里有鱼肉,烧鸭,鸡肉,使得三毛越来越饿,可怜的他只能看着,而没得吃。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家里的零食柜,摆满了爸爸妈妈给我买的各种各样的零食,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吃完了,家里人还会再买,有时,我还挑食,不喜欢吃的饭菜,我就不吃饭。想到这里,我觉得很惭愧。我和三毛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我每天都有好吃的,有时不喜欢吃的东西还浪费掉,把它给扔了。和三毛比起来,我实在是太渺小了。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好好的反思,我们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有着父母的疼爱,可口的饭菜,有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去珍惜呢?和三毛比起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
《毛毛》读书笔记 篇5
《三毛流浪记》这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书中三毛的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三毛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孤苦伶仃,缺衣少穿,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在流浪期间,他做过报贩、擦过皮鞋,还当过学徒,受尽苦难,但他却靠自己顽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一直没有放弃求生的勇气。三毛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顽强品德非常值得我去学习。想想自己,有时在遇到一点困难的时候,就不肯动脑筋、不肯动手。我今后也要象三毛一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多运用智慧,勤于动手,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毛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三毛虽然自己生活得很困苦,但他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却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渡过难关。有一次,他看见一位老爷爷不小心摔倒了,旁边的人不去扶老爷爷,还在一边看热闹。三毛急忙走上前去扶起那位老爷爷,他看老爷爷很饿,就拿出一半的烧饼给老爷爷吃,后来又把剩下的一半也给了他,自己却饿的肚子“咕咕”叫。三毛除了帮助过老爷爷,还奋不顾身地救过落水的小孩。三毛这种助人为乐的品德也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要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主动地去帮助别人,大家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爱的世界。
树上有许多毛毛虫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有的跳绳,有的拍球;有的踩高跷;还有的在树下做游戏。玩得正起劲时,建宇突然叫起来:老师快看,树上有许多毛毛虫。随着喊声,孩子们一下子围过来,像看宝贝似得,昂着头踮起脚,争着抢着往树上看。我走过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满树的柳絮毛茸茸的。乍一看真有点像毛毛虫。
我问孩子们:树上是什么呀毛茸茸的。有的说是羽绒服里的毛毛,有的说是棉花;有的说是小鸟身上的羽毛;还有的说就是毛毛虫;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我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你们很有想象力,但这不是羽毛,也不是棉花,更不是毛毛虫,这是“柳絮”。说着我随手摘下许多柳絮分给孩子们,同时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柳絮的形状与颜色。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议论着。陈晨说:“柳絮的样子呈絮状,像棉花散开的样子”。琪琪说:“它身上有白色的毛。”我走到孩子们中间说:你们说的非常好,柳絮是柳的种子,它身上长满了茸毛,被风一吹,就会漫天飞舞。
孩子们望着我,眼里充满疑惑。于是,我把柳絮放在嘴边使劲一吹,柳絮上的茸毛立刻飞起来。有的落在孩子们的头上,有的落在他们的身上。孩子们高兴的跳着,叫着。他们的笑声随柳絮飘得很远。
借着户外活动的机会,孩子们认识了柳絮,并知道了柳絮是柳的种子。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多留心观察,抓住每一次机会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经验。
只有羽毛球有羽毛
今天,我们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分类,我给孩子们出了几道题目,其中一道题目是“请仔细看图,并圈出与其他不同类的物品”,五幅图分别是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和铅笔。我给小朋友们讲解了题目的要求,孩子们便开始认真做了。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做完了,当我提问时,大部分小朋友都圈出了“铅笔”,可是唯独小凯圈出了“羽毛球”,我有些生气,怎么那么清楚的讲解还做错呢,这时,小凯的脸红了,他吞吞吐吐地说:“老…老师……”,我瞅着他,“怎么了?”“我觉得圈羽毛球也对。”其他小朋友都哈哈大笑,可是他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认为其他的都没有羽毛,而只有羽毛球有羽毛啊!”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凯是这样理解的呀。我突然觉得很愧疚,于是对其他小朋友说道,“大家不要笑,小凯说得很有道理,他的想象很丰富,大家要学习他,每个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固定的,只要我们敢于想象就可以了。你们明白吗?”这时,小凯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此,作为教师,要留给孩子们自由想象的空间,要有意识地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并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们的超过常规限度的想象。作为教师,要允许孩子们有不同观点,并且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轻易下结论,更不要轻率地否定。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请放开你的手,让孩子们的想象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