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人精的黑夜故事》有感
发布时间:2020-11-05 小人精的黑夜故事读后感 简短的幼儿小故事 幼儿园的小故事利用放假去东图书店买了这本书,随便也为孩子挑选了几本。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就情不自禁的打开书,一页一页的翻读着,不知不觉自己走进了童话世界,这是杨红樱给孩子们塑造的心灵鸡汤。杨红樱用自己的跳跃的思想和神奇的妙笔,写出一个个梦幻离奇、五彩斑斓、开心有趣的友谊故事。在书里我们的心灵彻底地得到洗涤,变得洁白无暇。
这篇童话所讲述的是一群生活在黑夜里的小人精的故事。它们调皮,它们好动,它们有着神奇的法术,它们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小人精们是一些诚实、善良、充满爱心、乐于帮助他人的小人精。它们因此获得了助人的快乐和幸福。
我从“树上结出小人精”,这篇文章中知道:原来只有一位小人精,这个小人精从孩子们的房间飞过,就会看到妈妈们为孩子们讲述故事或是唱摇篮曲。小人精就想:孩子是妈妈生的,我也应该有妈妈,那我的妈妈是谁呢?小人精去问老树仙。老树仙已经一千多岁了,世界上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老树仙告诉小人精他不是妈妈生的,而是从树上长出来的。于是老树仙给了小人精一个金色的心形种子,小人精把这颗种子种子盛开着鲜花的芳草地上,很快种子发芽了,长出了第一片心形树叶,只有指甲盖大小。这棵树只要见到月光,它就呼呼的向上窜,没过多久,这棵神奇的树就长成了一棵很大很大的树,红色的心形树叶,镶着金边,树叶间还结着外形像花生壳一样的果。这些神奇的果子长的神奇的快,很快已有芒果那么大了。突然,但有一天晚上,天上所有的星星都聚集在这棵树的上空,星光灿烂。突然,神奇的果子闪出道道金光,劈啪啪地炸开了,从果子里爬出小小的人儿来。这些小人儿跟小人精一样,只有半尺高,头上只有一撮头发。跟小人精不一样的是,他们都光着身子,而小人精是围着一条红肚兜的。不过,这些小人精个个都可爱极了!
读到这里,我真想进入小人精的世界,看着自己的小伙伴从果子里蹦发出来,再和它们一起游戏玩耍。因为大家在一起才会快乐,一个人是多么的孤独,多么的寂寞啊!所以,我们一定与好朋友们友好相处,才不会孤独和寂寞!记住这些吧!还有小人精每隔几天,就飞到一个神秘的秘密花园,因为那里住着他的好朋友---小人精。小人精再来的时候,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这种声音美妙无比,这有小人精听得到,我也好像成为小人精的好朋友,与它一起飞翔,一起听花开的声音。在每一朵开放的花朵里,多住着一个小人精,小人精们都在忙碌着,在做着同一件事情,做鞋子。小人精飞到一朵玫瑰花里,看到了一个梳着小辫子的小人精,每次小人精来秘密花园,都来看望梳辫子的小人精。小人精问:“你们怎么都在做鞋子?”梳辫子的小人精告诉它说:“大伙在给百足虫做鞋子,百足虫有一百只角,所以大伙都忙了好几天了,在今天天亮,一定要把一百只鞋子做好,让百足虫穿上新鞋子。”百足虫做梦都想穿上新鞋子,所以大伙积极地忙碌着制作鞋子。小人精安慰百足虫说:“这里有这么多人,一定天亮的时候,让你穿上新鞋子,帮助你梦想成真!”天边亮起第一缕曙光的时候,小人精们纷纷飞到百足虫身边,它们的手上都拿着漂亮的鞋子,它们为百足虫的一百只脚都穿好新鞋子。天亮了,小人精们消失在秘密花园里,只有百足虫还在那里走来走去……
此刻我是多么渴望自己也能变成小人精的好朋友—百足虫,小人精们调皮、好动、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最重要的是,小人精们是一些诚实、善良、充满爱心、乐于帮助他人的小人精。在天亮时百足虫穿上小人精们为自己制作的新鞋子,在秘密花园里美滋滋地走来走去,心里甜蜜的滋味只有好朋友和自己知道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穿鞋子的故事——爱有底线
穿鞋子的故事——爱有底线
虽然照妈平日里风风火火大嗓门急性子,但是在面对照照小盆友的时候,总是温柔细致吴侬软语如沐春风。一是因为照妈标榜爱与自由,严于律己;另外呢,照照天性淡定细腻、脾气温和,一看到他的小脸,照妈那股子霸气凛然就跑的无影无踪,立马变身淑女温柔妈妈了。所以平日里,再有什么事情,照妈都能极有耐心与小小蒋童鞋沟通或者陪伴。可是随着小家伙日益长大,照妈发现温柔教育不灵光了,小子经常拿妈妈的话当耳旁风,还对自己的强势得意洋洋。照妈疑惑起来,按照爱与自由的观点,对孩子显然是要包容的,可是包容和纵容应该是有界限的吧?应该如何平衡呢?就在照妈困惑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小事。
早上起来,照照不肯穿鞋子,光着脚在房间里乱窜。怎么说也没用。我在刷牙。他跑过来指着我手腕上的镯子(他对我这个镯子总是不待见,很不喜欢。冬天的时候我藏在衣服里他看不到倒还好;现在天气热了,经常镯子会露出来,他看到了总是要我用袖子把镯子遮住。我一般都很配合,如果穿的长袖衣服,就把长袖子挡住镯子;如果穿的短袖,我就会逗他,让他想办法来把袖子挡住,他总是玩的很开心,也就忘了镯子的事儿),要求我把镯子遮起来。我就想,老妈我让你穿鞋子你不穿,你使唤你老妈倒毫不含糊!我就把头一昂,果断地说:“妈妈让你穿鞋子你都不穿,凭什么你让妈妈遮妈妈就弄啊?我也不高兴弄!“小家伙不乐意了,开始发急跳脚。我一脸淡定,像个跟爸妈撒泼耍赖的孩子一样:“我也不高兴,我就不愿意弄!你跳吧,我就不弄!我就不弄!你想怎样?!”然后转过脸去,干脆不理他了。他突然就愣住了,估计从来没见过妈妈这么”不讲道理、不好说话“,有点弄不清楚什么状况。我用眼睛的余光瞟着他,他站着没动,眼睛转了转,可能在思考吧。过了会儿,好像想通了,突然跑开了。转脸,拎着一双鞋回来了,让我给他穿鞋。我心里那个美啊!(要知道,这可是照妈第一次这样”逆反“地对待他,跟他用这种语气说这种话。一开始我还有点嘀咕,不知道娃儿会是什么反应呢!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当然,表面上我还是很淡定的,说:”照照穿鞋啦?真好!那妈妈也把镯子藏起来咯!“结果小家伙高高兴兴穿鞋,看我也完成了他的指令,心满意足。
在照照的成长中,这实在是一件小事,估计对小家伙完全不会留下印象;但对照妈来说,实在是一次重大突破。我用实际行动体会到,固然要给孩子爱与自由,但爱与自由不是软弱和无底线;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固然要亲力亲为、心思缜密,但完全不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养育孩子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如果仅剩压力和负担就有点痛苦了。宽松一点,偶尔开点小差,或者制造点小状况,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也是真实的存在,也是有很多缺点的人;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那么完美,其实也挺好。好妈妈,放松一点,胜人一筹!
育儿小故事
育儿小故事
涵涵今年4岁了。对于涵涵的教育我也积累了一些心得,我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我自己的育儿心得:
1、就孩子教育问题和家中老人做好沟通,孩子一旦做错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向爷爷奶奶求救,爷爷奶奶要当做看不到,坚决不要护着孩子,也不要帮忙。
2、只要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去做,不要以孩子还小不会做为由,帮孩子把事情全做掉,至少要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去做一做。不管结果孩子是做好了还是没有做好,家长都应该鼓励孩子,做好了可以鼓励孩子下次可以做更好,没做好可以鼓励孩子下次一定会做好的。
3、孩子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像吃饭、穿衣服、穿袜子等这种日常的事情就应让孩子自己去做,而不是家长抢在前面一手包办。尤其是要和家里的长辈要说好,不要帮孩子,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帮助是在害孩子,孩子会因为他们的帮助失去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永远学不会。
4、家长不管做什么都应该带上孩子一起参与,比如妈妈烧好晚饭,可以要求孩子把餐具摆好、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妈妈在洗东西时,可以让他帮忙端只小凳子。不要看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良好的习惯可就是靠这些小事培养出来的。
5、孩子要什么东西时,如果是又哭又闹的话,不管这件东西对孩子是不是真的好或者有用处,这时候都不能给他,给他的话是鼓励他,到后边哭闹成了一种武器。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可以冷处理,先不要管他,让他自己一个人去哭闹,哭久了闹累了,孩子看你还不答应,自己也觉无趣,自然就会停,这时候家长再去和孩子讲道理要比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效果好很多倍。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育儿心得,孩子的培养是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家长要有步骤地进行。
烘托家庭读书气氛的歇后语小故事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大家都对歇后语很是熟悉吧。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比如:百川归海--大势所趋。那么,你最近在寻找歇后语的故事?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烘托家庭读书气氛的歇后语小故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烘托家庭读书气氛的歇后语小故事【篇一】
诸葛亮哭周瑜——————假仁假义
歇后语来源:
当年,周瑜给诸葛亮气死,不是真正的死了,只是一时气咽,歇个三天两天就会缓过气来的。诸葛亮神掐妙算,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他也不情愿周瑜缓过气来继续跟他作对。他要想办法治死周瑜。这才去给周瑜吊孝。
诸葛亮来到周瑜家里,人家见是仇人来了,都不理他,也不让他进灵堂。诸葛亮就在灵堂外边爬下哭起来,哭得鼻子一把泪一把的,一哭就是一天;他边哭边说如何对不起周瑜,只是说了几句气话,没想到把人气塌了,周瑜的婆姨一看,心软了,想亲兄弟也吵架拌嘴呢,何况二姓旁人呢,就原谅了诸葛亮,请他进灵堂去祭奠。
诸葛亮进了灵堂,哭得更凶,两只手在棺材上不停地捶打着。哭罢,尻子一拍走了,原先这一拍,棺材盖子全盖严了。周瑜也就还但是来了。
烘托家庭读书气氛的歇后语小故事【篇二】
外甥打灯笼——照“舅”
有一句民间邂逅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指的是做事做人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不过这句歇后语,在生活中有生动真实的诠释。在家乡,春节期间,正月初二是“回娘家”,初五以后称为“送灯”。前者好理解,后者的意思是,初五以后,作为舅舅或者没有舅舅的娘家人要给外甥或者还没有外甥的亲戚家里来,其中礼物中必须带有“灯笼”,且至少是一对,也就是灯笼必须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买。假如一家女孩子今年刚出嫁,那么今年娘家要给婆家送至少3对也就是6个灯笼,还要不同品种,
其中三种必备的灯分别是“大红灯笼”、“莲花灯”和“火葫芦灯”,分别代表红红火火、早生贵子和预示给未来外甥送灯。有了外甥以后,哪怕是外甥女,那么就每年都要送,直到12岁。我就是这样的童年过来的,每每到了正月的晚上,所有的孩子会把自己的灯笼点亮打出来一起在街上玩,还有我现在都会唱的童谣: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
打灯笼,找舅舅,舅舅躲在门后头。
灯笼会,会灯笼,小孩不来我吹了。
西瓜灯,南瓜灯,大街小巷挑灯笼,小鱼立刻唱和着,踢一脚,踹一脚,我的灯笼坏不了。
小红孩儿,戴红帽,四个耗子抬红轿。
花猫打灯笼,黄狗来喝道,一喝喝到城隍庙,城隍老爷吓一跳。
烘托家庭读书气氛的歇后语小故事【篇三】
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
故事:庆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欢看戏,简直是个戏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牵到山坡上,将牛绳往树头一拴,就自己玩去了。有一天,邻村做佛生日,唱戏酬神,香烟缭绕,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庆仔将牛仔一放就跑去看戏。直到太阳沉西,天色昏暗,庆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一惊,牛仔不见了。庆仔急忙沿着山坡一路找去,逢人便问:“见到我的牛仔没有”对方反问:“几时丢的”答道:“大半天了。”对方摇摇头感叹地说:“去远了,没望啦”。结果牛仔没有找着,消息却传遍三乡五里。这就是歇后语“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没望啦”的由来。
释义:形容事情很久了才来处理,本来是能够预见并且采取措施避免的,带有贬义。
烘托家庭读书气氛的歇后语小故事【篇四】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三国里的诸葛亮手中总是拿着一把鹅毛扇,表面上看,诸葛亮拿着鹅毛扇潇洒自如,沉着淡定。可这把鹅毛扇是从哪里来?起什么作用呢?
原来是这样:诸葛亮嫂子诸葛瑾夫人给诸葛亮介绍一个女朋友,是黄家之女叫阿丑。阿丑长相很丑,但却博学多才,是远近闻名的才女。诸葛亮对阿丑相貌并不计较,阿丑也闻诸葛亮极有才华,两人都想见面相识。
诸葛亮在嫂嫂陪同下,亲到黄家与阿丑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便无拘无束地以天下形势谈论起来。阿丑边听边注意诸葛亮的面部表情。当谈到刘备兵少将寡,夺天下困难重时,诸葛亮面露难色;当谈到刘备为人忠厚,深得民心,必夺天下时,诸葛亮即面呈笑容。两人谈后,心心相印,互表爱慕,亲事便定了下来。
诸葛亮与阿丑在交换信物时,阿丑特意拿了把鹅毛扇,赠给诸葛亮并问道;“君可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诸葛亮含笑答:“鹅毛虽轻,情义重。”
阿丑道:“这是其一,您知其二吗?”
诸葛亮道:“倒要请教姑娘您啊!”
阿丑道:“您即将出山,肩上担子任重而道远,会千头万绪,全系一身,遇事必须从容、冷静。阿丑又说:“古人云‘喜不大笑,怒不暴跳,哀不嚎哭,乐不轻佻。’我与君交谈时,见君高兴面则喜,畏难面则愁,今赠鹅毛扇,可作遮面之用。”诸葛亮听后,连连点头称是,更是佩服阿丑的睿智。
诸葛亮出山后,就把鹅毛扇时刻带在身边 ,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扇不离手。如遇喜、怒、哀、乐之事,一看鹅毛扇,便尽力克制,不露骨形色。一时控制不住,当即以扇遮面,以免旁人看出。日子一久,他修养成性,遇事总是镇静自若。指挥从容。
教育小故事:我逼儿子讲故事
教育小故事:我逼儿子讲故事
儿子小时候聪明顽皮,特别爱听故事,每天晚上都缠着要我讲。可是,我的故事讲了许多,磁带也买了不少,儿子却一个故事也不会讲。并不是儿子平时不爱说话,也不是表达能力不行,而是他似乎就没有讲故事的兴趣。每当我叫他讲故事时,他就焉了,变着法跟你玩心眼:“妈妈,不讲这个了,另外再讲一个。”你如果生气了,他就会跟你耍赖。为此,我伤透了脑筋。
我再三琢磨,觉得儿子不愿讲故事的原因有三:一是他津津有味地听,不想破坏安静的气氛;二是我的方法不对头,缺乏足够的耐心,儿子不开口,我就非常生气,狠狠训斥他,使他变得不愿讲;三是他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难就退缩,怕讲不好,所以干脆不讲。针对儿子的实际情况,我尝试定了一个方案:一是提出条件“逼”儿子讲,但不训斥;二是选择内容易懂易讲的,以免一开始就“卡壳”;三是儿子讲一句就肯定他一句,让他有成功感,逐步引导他能完整地讲故事。
晚饭后,儿子又要我讲故事,我先发制人:“好吧,讲故事可以,但讲完后你必须学着讲,否则我就不讲。”我一副决心已定、不容更改的样子。儿子一看这情形,只好不情愿地说:“好吧。”于是我绘声绘色地讲了《鸡妈妈好两只小鸡》的故事。故事短小,便于儿子掌握。儿子听得很认真。讲完后,我问:“小鸡是从哪里孵出来的?”我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儿子肯定能回答,而且我以前也讲过好多次这方面的知识。可是,儿子就是不愿说。“刚才不是说好了吗?跟着妈妈学。你说话不算数,不讲了。”我坚决的说。儿子大概也知道不回答就真的听不到故事了,终于开口了:“是从鸡蛋孵出来的。”我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对他大大赞扬了一番。我又问:“鸡妈妈孵了几只小鸡?”“两只小鸡。”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第二个问题儿子回答的痛快多了。接下去就顺利了,儿子毫不费力地回答了我的所有问题。
回答完问题后,我趁热打铁:“我们一起把故事讲一下好吗?”于是我大声讲,儿子小声跟我讲,最后我鼓励他自己看着图画讲,虽然不很连贯,但他终于完整地讲了下来。
“我会讲故事了!我会讲故事了!”儿子乐不可支。我说:“去讲给爸爸听吧。”儿子高兴地跑到他爸爸那里。讲完后,儿子得到了爸爸的表扬和鼓励。“我还要讲给姥姥听呢!”这次儿子主动了,乐颠颠地跑到姥姥房里。
儿子终于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我说:“明天再去讲给小朋友听好吗?”他使劲点了点头。从此以后,儿子再也不怕讲故事了,来了客人,还要在客人面前表演一番呢。
故事比妈 妈的唠叨更有用
故事比妈妈的唠叨更有用xx小朋友有个小毛病,明明都看的很清楚的事情,她偏偏要说不是这样,是那样的,她左手拿了东西,非得说是右手拿的。可能是觉得好玩吧!可是我觉得这应该是算说谎了吧,有时候我懒得说,她怎么说就怎么是,有时候我会纠正她,告诉她不可以这样子,这样就是说谎。可是她满不在乎。
我这个人比较较真,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说话从来都是说什么是什么,我觉得次数多了成了一种习惯,可能就会让孩子觉得说谎也没有什么关系,我非常害怕孩子长大后会成为一种不良习惯,所以,总是想给她改正。现在吧,孩子大了,总是不喜欢父母啰啰嗦嗦的跟她说教,每次我一说什么了,她就会说:好了,妈妈,你别说了,我都知道了,说多了她就直接捂着耳朵不听,要不就大声的说:我知道了,你别说了。我不喜欢听,有时候气的我火冒三丈。真的想给她那么一下子。当然,我也知道这是不对的,所以尽量都不会去动手,以免自己的坏脾气让她学会了。而且还会让她更叛逆。所以,我只能是忍。看着她的样子,我都无力了。有时候真的不想再管她了。可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不可能真的就放手不管了。
每个小孩都不喜欢妈妈唠叨自己,特别是年龄越大,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自己曾经也是,如果父母唠叨的多了,总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没用,什么事情都要父母说。为什么父母就不能相信我呢。所以,xx这种行为,我也理解。可是当时,自己总是不会懂的父母的担心。如今自己做了妈妈,就开始懂得父母的用心了,可是孩子还是不懂啊。她没有经历过。所以,我要想个办法让孩子自己去学习。
xx小朋友喜欢听故事,于是我经常会给她讲故事。一天,我突然想,我自己怎么那么笨呢?孩子喜欢听故事,我为什么不把故事当成教材告诉她呢?面对她对于说谎的做法,我想到了《匹诺曹的故事》,于是就给她讲了一下,因为匹诺曹一说谎话就会鼻子变长,结果长了一个很长很长的鼻子。xx听了后,总是会摸摸自己的鼻子。然后问:妈妈,我的鼻子有没有长长啊?我说:你是乖孩子,没有说谎话鼻子当然不会长长了。从那以后,xx小朋友再也没有说谎了。有时候忘记了,想象从前一样开玩笑的说说小谎,一想起也马上就停止了。
总之,我觉得用故事去给孩子讲道理,比起妈妈的啰嗦效果要好的多,而且还不觉得烦。如果家里有这样叛逆期的孩子,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