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随笔——跳绳锻炼事件
发布时间:2020-11-02 关于11月幼儿园工作总结 幼儿园工会11月工作总结 幼儿园工作计划11月 天气越来越冷了,早上的晨间锻炼显得尤为的重要。晨间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增强体质,锻炼身体,也可以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带来一丝温暖。
根据大班幼儿的生理特征的需要,这学期我们主要加强幼儿的跳绳方面的能力,不仅在晨间锻炼的时候帮助幼儿学会并熟练跳绳,也和家长配合,共同努力。
一开始,幼儿对跳绳比较陌生,充满了兴趣,晨间锻炼的时候乐在其中。
对于跳绳的练习,我们老师先让幼儿自己摸索跳绳的技巧,在摸索的过程中锻炼身体。
经过几次的锻炼后,部分幼儿已经能够熟练又快速的跳绳了。
但是仍有部分幼儿扔没有掌握跳绳的技巧。
这个时候我们便会进行个别指导和交流,鼓励幼儿不断的练习。
在一次晨间锻炼中,一向乖巧懂事的邵千寻小朋友哭了起来,我很诧异也很奇怪。
便急忙上前询问为什么。
但是邵千寻小朋友仍然不说话。
这时我就会猜测她是不是不好意思说?还是另有什么原因?于是我一直在不住的问她为什么。
可是仍然不说。
经过我多番的询问,邵千寻小朋友终于说出了原因:“在家的时候婆婆不让她跳,所以她一直都不会。
”了解事情的真相后,我对她说没有关系,我们慢慢练,于是我教她练习的技巧,耐心的帮助她。(WwW.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网)
后来又经过和小朋友家长的沟通后,在家长的配合下,很快邵千寻小朋友掌握了跳绳的方法。
通过这个事情我了解到对待小朋友要耐心,细心加关心。
首先要了解她的性格才能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经过的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要善于和幼儿沟通了解,引导他们变得自信、大胆、独立,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我们也要学会多和家长沟通,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跳绳
在今天的早锻炼的时候,孝杰又拿着绳子在那边甩,一不小心绳子甩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小女生的身上,那个小女生哭着跑到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老师,孝杰拿着绳子不再跳绳,把绳子甩到我身上了。”我就先安慰了小女孩,走到孝杰的身边对他说:“你用绳子在干嘛呀?看人家都在练习跳绳呢,你甩绳子,绳子甩到人家身上了,人家会痛的,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是我们绳子是用来跳的,不可以甩的,而且现在我们是大班的哥哥了,本领要越来越强了,跳绳也一定要学会的,过段日子我们大班还要进行跳绳比赛,我们大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参加的,所以你一定要会跳绳,到时候才可以很好的进行比赛。老师相信你可以的。”只见他眼神迷离的看着我对我说:“老师,我不会连续跳,我学不会,好难呀!”我就示范给他看,对他说:“看,像老师这样就行了,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他对我点点头就开始在一旁练习起来,一次一次的尝试,一次一次的努力,过了几天我发现他进步很多,他开心的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
老师,你看我会跳了,我跳给你看。”接着他就开始认真的跳起来,一边跳嘴巴还一边在数着跳了几个,一二三四五,看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就表扬了他,对他说:“你真棒,现在可以跳五个了,就这样老师相信你可以跳的更多。”他笑着说“我还要跳得更多。”就又跑去练习了,看到他的进步,我又当着我们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听到我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他很开心,在接着的早锻炼的日子里,我发现他每天都在努力的练习。
跳绳是一个要自己甩动绳子在自己跳过绳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小朋友有恐惧是正常的,这时候需要我们老师的鼓励,通过今天的这样的情况,我发现我们小朋友并不是不想学,他们也很想学,但是心里会怕,这时就很需要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只要我们在这个时候给小朋友正确的指导,让他知道其实跳绳并不可怕,还很好玩呢,在通过语言来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是相信他的,相信他可以,给他信心,这样他在心里会很有信心,觉得老师认为他可以,在做的时候,他也会努力,不会让你失望。
通过跳绳这一件事情,我发现在平时的教育中还是应该以表扬为主,表扬了他们给他们信心,这样他们也会对自己有信心。
教育随笔:我会跳绳了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为了更好地发展孩子们的动作协调能力,我班从十月初展开了对孩子们的跳绳训练活动。
还记得第一次的跳绳活动的时候,老师刚刚给孩子们讲解了跳绳的方法后,就有一个孩子一口气连着跳了十几下,这可把周围的小伙伴们羡慕坏了,一个一个赶紧练了起来。等掌握了这项本领之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要在老师跟前“得瑟”一番:“老师!你看!我会跳了!”“老师!看我!看我!”两三次活动下来,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掌握了跳绳这项本领,在我们跟前“炫耀”的内容也变成了:“老师!快帮我数数我能连着跳几下!”“我刚才连着跳了十一下!”……
大多数孩子们都在飞速成长,他们见证自己的成长,见证彼此的成长,是兴奋的、欣喜的。但是在一个集体之中,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有的孩子一学就会,有的孩子练一会儿就会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学习跳绳会感觉很吃力。在我欣喜地感受到孩子们的进步时,也发现班里两位孩子手里拿着跳绳却不好好练习,于是我将她们叫到我跟前展示她们的练习成果。果然她们并没有学会跳绳。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动作协调性较其他孩子差一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看到其他孩子都学会了跳绳,而自己却一直不会跳,又缺乏老师的关注,就自然而然地自我放弃了。于是我跟她们详细地讲解了跳绳的方法,示范了跳绳的分解和合成动作,还专门让她们在我面前练习。两个孩子跳一下,绊住了;跳一下,绊住了…从她们
的脸上我能看到,其实她们也很着急,于是我让她们先理清楚要先做什么动作后做什么动作,做的时候慢一些再慢一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天活动结束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孩子已经掌握了跳绳的方法了!虽然她的动作很慢、很不连贯,但是当她从绳子一边跳到另一边的时候,她给了我一个又甜又大的笑容,好像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我炫耀她的本领呢!
让我欣喜的是,这位学的慢的小朋友的进步比任何人都要快,第二周来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孩子已经可以连贯地跳绳了,又过了几天,我发现,她居然可以不间断地连跳好多次了!
而另外一个孩子,虽然协调性较差一些,通过努力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她的进步:从怎么都不能把分解动作连到一块儿,到慢慢地把握了分解动作,再到后来尝试着把动作连起来,到现在,这个孩子也可以跳绳了,虽然连贯性差了一些,但是比起从前怎么都不能把“甩绳”、“跳绳”两个动作连到一起的样子,已经是莫大的进步。相信只要多加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这位小朋友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掌握跳绳的本领啦。
“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虽然老套但是一点都不错,所有遇到的困难,只要在孩子的发展水平内,我们就应该引导他们不断尝试、坚持下去,培养他们不轻言放弃的宝贵品质。
教育随笔:我们爱跳绳
教育随笔:我们爱跳绳
最近孩子户外锻炼的一项主要活动就是学习和练习跳绳,跳绳这项技能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一些运动能力及协调性较强的孩子还行,不久便学会了,能够连续接着跳,可还有一些孩子怎么都学不会,只要能够跳过去一个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渐渐地会跳的孩子失去了起初的热情,不会跳的孩子更是失去了跳绳的兴趣,跳绳成了老师安排给孩子的任务,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天,我看到跳绳筐里有几根废弃的跳绳,我灵机一动,将几根绳子连在一起变成了一条大绳,我和实习老师随手抡了起来,并邀请几名老师一起跳大绳,孩子们一下都围观了过来,自发地为老师拍手,加油“1、2、3……”,有些孩子跃跃欲试,我便随即也邀请几名小朋友一起尝试跳大绳,围观的人更多了,于是我便提出要求“学会跳小绳的小朋友老师来教他跳大绳。”此话一出,会跳小绳的小朋友迅速在我跟前排起了长队,还不会跳小绳的小朋友虽然有些失落,但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练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再也没有人在那里打闹了。
接下来的锻炼时间,我会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会跳小绳的尝试跳大绳,向后跳,行进跳,单脚跳,不会跳的只要能跳过去一个也给很大的鼓励,渐渐地跳绳再也不是孩子的负担了,一提起跳绳,大家便欢呼起来“我们爱跳绳”!。
教育随笔:老师,我不会跳绳
背景:
为了加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及跳跃能力。从大班上学期开始,我们就在户外活动的时间着重培养孩子学会跳绳,并且在学会的基础上练习花样跳绳。为了让孩子们更快、更好的学会跳绳,我们事先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请家长为孩子购买两根绳子一根放在家中练习,一根带到幼儿园进行练习,跳绳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最常见的运动项目了。
实录:
周钰腾小朋友在动作发展方面比较迟缓,各种体育运动中总会比班级其它小朋友接受的慢,而且动作很不协调的一个小男孩。大班上学期其它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跳绳而他还不会正确连贯的跳。经过一快一个学期了,我想看看他有没有进步,所以早上户外活动时,我把他叫过来,故意说道:“老师好久都没看见你跳绳了哦,你能跳几个给我看看吗?”他拿着绳子,并没有立马展示给我看,而是揉搓着绳子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告诉你,我妈妈太忙了,我让她教我跳绳,可是她没有时间,我自己就不会跳了。”听了他这番话,我知道他又在为自己找借口了,因为只要遇到困难,他总喜欢为自己开脱,而之前也跟他的父母沟通过,她们还是很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孩子畏难的心理让他们也很头疼。因此我并没有理睬他,笑着对他说:“妈妈忙没时间,老师可以教你,上学期咱们不是学会跳了吗?现在不会跳没关系,老师可以教你。来,先把绳子甩到自己的脚前方,双脚再并齐向前一起跳。”十分钟过去了,失败重来,再重来,我不断的鼓励打气,示范动作,他学的也认真,虽然还是没学会,只能偶尔跳过一下,但还是肯定了他的进步和努力。我鼓励他再多练习几下,并告诉他不能畏难,多练习,相信很快就会学会的,他笑着点了点头。
分析:
"过于依赖"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了周钰腾不够主动比较懒散的习惯。在家里,父母对他过于保护,孩子的日常生活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理,而使周钰腾有了一种依赖思想,妈妈没教我,我就不用学了。对于周钰腾的表现应更多的给予信任,帮助他战胜过于依赖的思想,并克服困难。让孩子了解不是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在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要学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我采取了一同练习和耐心帮助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周钰腾能克服依赖思想,克服困难,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锻炼自己。为此我和他的妈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雨轩的教育方案。如让周钰腾每天早点来幼儿园,多有时间参加户外运动、关注和支持周钰腾兴趣和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孩子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等。
晨间锻炼活动:你跳,我也跳
早上的晨间锻炼活动开始了。你看到张沁玉在跳圈,于是你走过去问到:“张沁钰,我们一起来跳吧。”张沁玉说:“好的啊”。你和张沁玉就开始了跳圈游戏,过了一会你对张沁玉说:“我们一起跳到一个圈里吧,要记住不能够碰到外面哦,不然会被鳄鱼吃掉的”。“好的,我知道了,我不会跳到外面被鳄鱼吃掉的,你也要小心一点,不要到外面去了”。于是,你和张沁玉就开始玩了。一会你先跳进圈里,张沁玉跟着跳进圈里。一会张沁玉先跳进圈里,你跟着跳进圈里。你在跳到圈里的时候,还会下意识的朝圈里看一看,有没有位置让张沁玉跳进来。就这样你们玩着你跳,我也跳的游戏……
在活动中,你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可以看出你是个比较活波、能干的孩子。在跳圈的时候
,你能够自己动脑筋和同伴讨论,得出新的玩法,又可以看出你是个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还在两人跳同一圈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别人是不是能够跳进来,又说明了你是个能为他人考虑,善良的孩子。
在今后的活动中,你可以邀请更多的伙伴一起加入到游戏中来。也可以去尝试一下其他活动,感受其中的趣味也未尝不可哦!
教育随笔:我们这样学习跳绳
教育随笔:我们这样学习跳绳
幼儿是如何学会跳绳的?大家可能会说要练,练多了,自然就学会了。然而,幼儿喜欢单调重复的练习吗?怎样让幼儿带着积极愉悦的情感学习跳绳?怎样有效支持幼儿获得跳绳的经验呢?下面是我带领幼儿学习跳绳的经历。
初次跳绳
幼儿升入大班,教师按惯例带领幼儿开展跳绳活动。刚开始的几分钟,跳绳场面比较热闹。可不久,有幼儿就说:“老师,我不会跳。”“老师怎样跳呀?”会跳几下的赵鑫凯则说:“太累了。”运动能力强的赵梓萱艰难地、不连贯地跳了几下,说:“唉,太难了!”孩子们“知难而退”,有的收好绳子去玩其他器械,有的拿着绳子追逐跑,有的拿着绳子挥舞……我们只好终止跳绳活动。
初次接触绳子,孩子们从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1o分钟。为什么会这样?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我意识到跳绳需要有一定的对绳子的操控技能和一定的身体素质,如平衡能力,手、眼、脚等协调能力,腿部肌肉的力量、耐力以及心肺耐力,等等。幼儿初次接触绳子,对操控绳子缺乏经验,理所当然会出现觉得跳绳很难、不知怎样跳、太累了等情况。看来学会跳绳不是一时半刻的事。于是,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先不练习跳绳,而是通过各种玩绳游戏帮助幼儿储备一定的跳绳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并持续激发他们的玩绳兴趣。
自由玩绳
我对幼儿说:“今天我们不跳绳,我们来玩绳,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一起玩自己去找伙伴吧!”我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情绪高涨地找玩伴玩了起来。有的四人站成“十”字形,各人手拿两个绳子棒,使劲地挥动绳子,边挥边说“大浪、小浪,大浪、小浪”。有的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边甩边念“渔网、渔网,捞、捞、捞”,念完马上把绳子放低,另外两人马上从绳子上跳过,有时举绳人念完马上把绳子分别举到头顶、肩膀、腰部,另两人则根据绳子的高度尝试跳过或钻过。有的三人共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上下晃动,另外一人尝试从晃动的绳上跳过,或从晃动的绳下爬过、侧身翻滚过……
孩子们自由地、尽情地玩着,不断推陈出新,他们还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根据现场情况不断地调整游戏过程。
幼儿玩绳时的动作有甩绳、晃绳等,他们还用走、跑、跳、爬、钻、滚等动作尝试经过晃动的绳子。这些动作锻炼了幼儿的手臂、手腕力量与灵活性,发展了幼儿对晃动的绳子的判断能力及躲闪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肌肉力量与耐力,为幼儿的跳绳活动作了身体素质和技能方面的铺垫。同时,在自由玩绳中。幼儿是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游戏的,他们越玩越开心,越玩越有智慧。
自主跳绳
一次,我的跳绳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问:“老师,你怎么能跳那么多下?”有的说:“老师,你跳得可好了。”……见孩子们颇有热情,我趁机说:“我以前也不会跳,后来我每天跳一跳,很快就学会了,不信你们试试。”果然,会跳几下的孩子马上加入跳绳的行列,不会跳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时停下脚步观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对跳绳的热情又有所升温。于是,我开始细致全面地观察幼儿的跳绳情况,有了以下发现:(1)参与度。59%的幼儿经常参与跳绳,34%的幼儿偶尔参与,7%的幼儿不参与。(2)跳绳能力。24%的幼儿能连续甩绳跳,63%的幼儿是甩一下绳跳一下,13%的幼儿甩绳与跳同时进行。(3)跳绳姿势。幼儿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只手摇绳一只手不摇,有的手臂向旁边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绳时手臂太靠后,无法连贯甩动,有的靠肩关节带动手臂和手腕摇绳。参与跳绳的幼儿全都整个脚掌着地跳,有的幼儿跳时经常往后踢,有的幼儿跳时脚抬得很高。另外,还有幼儿蹲着跳,身体前倾着跳,身体后仰着跳,等等。
从观察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虽然经常跳绳,对跳绳的热情较高,但跳绳能力有限,跳绳姿势也不规范。跳绳的规范动作应该是:以眼向前望,腰背伸直,手臂与手肘约呈90度角为基本准备动作。用手腕力量摆绳,跳跃时双脚并合,脚尖或前脚掌有节奏地踏地跳,着地时膝盖微曲。因为跳绳姿势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能否熟练跳绳,所以,我需要根据幼儿的已有水平在后期的游戏中慢慢渗透跳绳的动作要领。
一、在游戏中学习
为了规范跳绳动作,提高幼儿的跳绳水平和兴趣,我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游戏。
游戏1:蹦床。我让学生们模仿在蹦床上跳(双脚向上跳,落地时前脚掌着地)。玩的时候,有时听教师的口令玩,有时听哨声的节奏玩,有时听音乐的节奏玩。节奏快,幼儿蹦得快;节奏慢,幼儿蹦得慢。在幼儿对“蹦跳”有一定节奏感后,手摇与脚蹦同时进行,即手往后摇的同时脚马上蹦跳。
游戏2:盲狼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盲狼。游戏开始时,小兔跳着游玩或跳着去采食物,盲狼闭眼听。谁的脚步声被盲狼听到,谁就可能被抓。
游戏3:老鹰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老鹰。老鹰飞来了,小兔快速躲闪;老鹰飞走了,小兔悠闲地跳。
游戏4:青蛙和蛇。一个幼儿扮演青蛙,一个幼儿扮演蛇,扮演蛇的幼儿手拿绳棒,用手腕把绳子像蛇一样摆动起来去碰青蛙,青蛙跳着躲闪。
游戏5:跳晃动的绳。两个幼儿拿绳棒左右晃动绳子,另一个幼儿从晃动的绳子上跳过,比一比谁跳过的次数多。
幼儿在以上游戏中能自然习得跳绳的技能。如:“蹦床”游戏,幼儿练习用前脚掌有节奏地踏跳,着地时膝盖微曲;“盲狼和小兔”游戏,能锻炼幼儿用脚尖或前脚掌轻轻着地的能力;“老鹰和小兔”游戏,快跳与慢跳相结合,能锻炼幼儿跳的耐力;“青蛙和蛇”游戏,既能锻炼幼儿手腕的灵活性,为摇绳做准备,又能锻炼幼儿跳着躲闪的能力;“跳晃动的绳”游戏,能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令幼儿感到轻松愉悦。
教育随笔: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育随笔: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今天冉冉有一个让大家惊讶甚至佩服的地方。昨天傍晚放学之前,我们布置了一个树叶添画的回家作业,还帮每一位幼儿准备好了材料。今天早上交上来后,发现冉冉居然交了三幅树叶添画。一问,原来一副是爸爸做的,一副是妈妈做的,一副是冉冉自己完成的。昨天晚上还下着大雨,他们三个人吃好晚饭一起去摘树叶,一起去买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回家一起做。创意都是自己想的,冉冉的画都是自己完成的,并没有大人帮忙。这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啊!我们都很佩服!是啊,本来树叶添画这个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动脑还要动手。有些家长就一手包办;有些家长就照着我们给的例子依样画葫芦。可是冉冉一家却别出心裁,交上了令人满意的作业!在“树叶添画”这个事件上,冉冉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很好。知道一个小孩子自己动手确实有点难度。可是如果爸爸、妈妈、宝宝每人一份,一起围在桌子边,一起动手做,遇到问题可以一起商量但是自己动手。孩子一个人做会没劲,都是家长做那孩子能学到什么呢?可是冉冉他们一起做,就有很大的区别了。不仅完成了作业,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自身产生自豪感;还增进了父母,孩子之间的感情,这可以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啊!
教育随笔:给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
每天午餐过后的散步时间,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当我发出“开火车”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飞快的向“火车头”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的”。孩子们都想争当“火车头”,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总在这时,我就要大声的训斥他们一顿,可效果并不大。
第二天,晨间谈话的内容是,当火车头的好处,有的说:“当火车头在前走,非常的威风”“当火车头好,离老师最近,”“还能得到老师表扬……”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在每次散步时,老师总是让能力较强的小朋友当“火车头”,其他的孩子都只有羡慕的份了。接下来让小朋友们来说一说,怎样就可以来当“火车头”。这时有一个小朋友说:“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火车头”,孩子们都表示同意。从那以后,每天选两名小朋友当“火车头”,散步的纪律有了明显的好转,孩子们再也不去挤着当“火车头”。
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在平时,老师只注重培养了能力较强的孩子,而忽视了其他的孩子,作为教师应该给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