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不会”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0-10-28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 中班我的幼儿园的教案 小班教案我的幼儿园 今天我们上手工课<>,我先讲解了一遍制作方法,又给幼儿示范了一遍做法,在准备让幼儿自己操作时,后面的几个小朋友就大声喊:“老师,我不会”。

我以为是在后面看不清就走过去想再示范一遍给他们看,谁知刚走到他们身边这几个小朋友就停止了动作,习惯性的将材料往我面前一推,大有要我帮他们做的架势,而且动作是如此的熟练。

要在往常我会立马去帮他们,但今天我没有,只是又示范了一遍做法给他们看,我对他们说“别急,老师回来再帮你们,不过,你们要自己先动手做做试试”。

说完我便走了。

我忙着帮别的小朋友,转眼的空隙看到了这几个嚷嚷不会的小朋友正在很认真的做着,仔细一看,居然做的还不错。

仔细一想,我恍然大悟,他们不是不会而是依赖着我。

以往为了提高速度,在孩子们说不会时我都给予帮助,孩子们便找到了省事的不用费功夫的捷径。

今天孩子们也像往常一样又要偷懒找捷径,我很庆幸自己给他们多了一份选择,让我看到孩子们都很优秀,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好,差点被我认为是“笨孩子”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失误,看到了孩子们懒惰的一面,并及时给予纠正。

手工制作完以后,我刻意表扬了这几个小朋友自己动手克服了困难,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他们自豪的笑了。

而我却深深感悟到,,老师要善于洞察孩子的真实心理,及时了解情况。

如果今天我和往常一样在孩子们喊不会时我就急于帮助,那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孩子们是如此的优秀,也不会知道孩子们也会找捷径。

那不仅使他们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容易养成懒惰的思想,久而久之,后果会很严重。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不想玩的背后


巡回检查幼儿玩区域的情况时。在发现区听到两个小小声音的对话:“我不愿意在这儿玩,你愿意吗?”“我也不愿意。”仔细一看原来是云浩和万春。为什么不愿意在这玩呢?心存疑问重新观察了发现区。这一看自己也觉得不舒服。区域内只有几个塑料瓶子和半桶水,其他没什么可让孩子动手玩的。而且怕孩子弄湿衣服,桶里的水基本不让动。不行我要想办法让孩子玩个痛快。可是准备哪些材料孩子有兴趣又觉得好玩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看现在在多彩的发现区内,孩子们正在用小勺,吸水,运水,擦水。木质、铁质、玻璃、塑料等不同材质的圆球上陈下浮。用伸缩式吸管(喝牛奶的)搅拌,吹试,哈哈,泡泡出来了,泡泡出来了。啊,好大的泡泡啊!……

这些材料伸手可得,让区域活动倍加好玩。尤其是引导孩子玩:水在哪里,神奇的泡泡,浮和沉等实验活动,孩子们开心又快乐。

生活中处处是美,但是需要爱心投入,就是用耳朵欣赏,用眼睛发现,用巧手装扮哦!

教育随笔:“不能做”的背后


在以前组织孩子们活动时,我总是关注“不能做”的事情。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在组织孩子们接火车。在走之前,我问孩子们一连串问题:“能使劲跺脚走吗?能推人吗?能蹦着脚走吗?能走出队吗?…………”我以这样的方式提醒孩子们以达到规范其行为的目的。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能。

孩子们知道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却不能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我想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孩子们形成“关注负面”的倾向。上课也好,游戏也好,我总将目光集中在那些总是“做错”的孩子们身上,指出他们哪里做的不对,这使得孩子们逐渐成为“挑毛病”的好手,永远盯着别人的错误。

我意识到了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每个孩子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不能老抓住孩子的弱点批评。这样会造成他们的自卑心理,不易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性格。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改进自己的方法。在孩子没有遵守规则时,用温和的眼神提醒,尽量不点名批评孩子。不当着孩子的面说错点,在孩子耳边悄悄提醒。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予肯定的眼神,为她伸出大拇指,告诉孩子老师喜欢她。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反省自己,有哪些细节对孩子产生了无意的伤害,有哪些细节对孩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工作中不断的探索自己的教学方法,摸索出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教育随笔:“不想玩”的背后


冬季的寒风似乎可以抵消孩子们参与晨间锻炼的热情,晨间活动的时候,只见孩子们个个缩着脖子,怂拉着脑袋,小手紧紧的揣在口袋里,早已没了平日里的活跃。“宝贝们,今天冷吗?”我问道,“冷!”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声。为了调动孩子们运动的热情,我们开展了如何让自己变暖和的大讨论,有的说戴帽子,有的说戴围巾,有的说喝热水,有的说运动。“没错,就是运动,宝贝们,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跑一跑,看看等会还冷不冷。”我追问道,带着这个疑问,孩子们来了兴致,纷纷跟着老师绕着跑道跑起来,直到看到有些孩子已经坚持不住了,我才停下脚步。“老师我好热!”,刚停下来,萱萱就喊道,其他几个宝贝也跟着一起附和着。我笑到“原来,运动真的可以让我们变暖和,宝贝们,我们继续参加晨间活动吧,这样我就不会冷了!”孩子已经变得活跃起来,开心的去参加晨间锻炼了。

这个时候,我发现一个小小的身影躲在角落里一动不动,走进一看,原来是瑶瑶。瑶瑶只是看着我,也不说话。“怎么了,瑶瑶?”我问道,她还是不说话。我试图拉着瑶瑶的手一起去参加晨间锻炼,瑶瑶却一直缩着手,用力的挣脱。“冷吗,瑶瑶?”这次瑶瑶开口了:“不冷。”“既然不冷,那我们去和好朋友一起玩吧,你看乐乐她们在玩皮球呢,看起来真好玩!你想不想去试试?”我企图说服她,没想到瑶瑶还是拒绝了:“不要!”这次反应的程度更激烈了。见瑶瑶拒绝的这么强烈,我也只好请瑶瑶暂时休息着。可是,为什么瑶瑶会不想参加晨间锻炼呢?带着这个疑问,回到教室之后我几次试图跟瑶瑶沟通这件事情,全都无功而返。

放学的时候,在与瑶瑶妈妈沟通之后,我终于发现了谜团的真相,“不想玩”的背后竟然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原来昨天晨间锻炼的时候,瑶瑶不小心摔倒了,自己摔倒之后又默默的爬起来,然而这个小小的举动老师并没有注意到,当天放学回家的时候,瑶瑶就跟妈妈提到了这件事,说的时候眼睛还挂着眼泪,一脸的委屈样。由于害怕、担心再次摔倒,亦或是得不到老师的摔倒之后的关心,瑶瑶便拒绝参加晨间锻炼。

事实浮出水面之后,第二天的晨间锻炼,我的引导内容有了明确的针对性,瑶瑶似乎有些动摇,几次想点头同意,但最终还是摇头,也许,摔倒了记忆太深刻了吧,才会让瑶瑶拒绝再次尝试。第三天,我没有放弃,还是继续跟瑶瑶沟通交流,无果。第四天,同样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五天,事情终于有了转机,瑶瑶同意去玩飞盘。在这之后,瑶瑶逐渐克服心理障碍,成功的参与到晨间锻炼之中。

其实,因为有过失败的经验就拒绝再次尝试的孩子有很多,对于这类孩子的引导,教师不能过于着急,除了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引导,还要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学会倾听,必要的时候得会等待,等待孩子突破心理防线,打消顾虑。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再次快乐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我们都一样——背后的故事


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歌声是翅膀唱出了希望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和你一样我们都一样这首动人的歌曲,是中国红十字会的主题曲——《和你一样》从歌曲中表达着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与财富、地位智慧毫无关系。

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海洋天堂》,影片讲述的是身患绝症的父亲和患有自闭症的儿子相依为命,儿子得到了身边的人的关爱与帮助,父亲也一直为了儿子未来的幸福和快乐奔波着,直至自己生命的结束。

电影的剧本就是导演根据她十几年为自闭症群体做志愿者的亲身经历撰写的。

他希望全社会的人能把更多关爱投向自闭症患者及家庭。

在我的身边有着一个相似的故事……他的名字叫钟华,是贝贝佳大班的一名成员,照片中孩子的眼神倒映出外人无法走进的世界,孤独的表情仿佛在告诉我们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背后的故事……2010年10月,已过入学年龄的钟华来到贝贝佳幼儿园报名,质朴的爸爸领着他来到我们大班教室。

高高的他脸上没有属于美好童年的纯真笑容,我很努力的靠近他,但是却找不到他的眼神……经过和爸爸的沟通,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怜惜,担心,犹豫……刚入园不久,钟华沉浸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来园时从不问候老师,不和爸爸说再见,分好的牛奶却一口不喝,跟不上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室里常常传来小朋友的声音:老师,钟华没有冲厕所;老师,钟华把西瓜皮丢在地上了,老师,钟华他不和我们一起!……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小朋友去户外锻炼,孩子们被分成两组比赛跑步,当孩子们发现和钟华分在一组的时候,马上说:我们肯定输了;我不要和钟华在一组;他不会跑的……玩游戏的时候,我们要拉成一个圈,但是钟华那里一直却没有人拉手,我问小朋友为什么?孩子们说:我不要和钟华做游戏,他很脏的……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看到低下头的钟华,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难过。

我该做点儿什么呢?通过网络和书籍的学习,我了解到医学上称这种现象为“自闭症”,因为眼神冷漠,沉浸于自我的世界里,所以也称为“冰箱里的孩子”。

于是我跟孩子们开始了一次自由而深入的谈话:其实钟华和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一样的,只是他还没有勇气和我们多说说话,只是他还没有准备好与我们参加比赛,只是他还没有获得成功……我们应该像包容自己的伙伴一样去包容他的小错误,小缺点,甚至我们可以帮助他。

孩子们听了,都频频点头,他们最后说:老师,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用平等的心来对待钟华和像钟华一样的人!钟华和我们都是一样的!

经过这一次,慢慢的,我发现,我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早上来园时,我主动的走到钟华的面前说:“GoodMorning”。

钟华早上好!”;我会拉着他的手告诉他要和爸爸说再见;喝牛奶的时候我会蹲下来像对待一个不爱喝牛奶的孩子一样告诉他牛奶是很有营养的;排队的时候,我总是把他排在第一个位子,时常牵着他的手轻轻的和他说:钟华,你要和我们在一起哦,这样我们大家都会很开心的!每次区角活动,我会特别观察和发现钟华的闪光点,及时赞扬他,并叫上小朋友一起欣赏他的作品,孩子们也对钟华的创作竖起了大拇指!

不久,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开始留意钟华的变化和进步了而且还开心的和我分享和汇报,他们喜欢和钟华在操场上追逐,嬉戏。

记得钟华第一次在英语课上勇敢的读单词,那第一次发音震撼了我,同时也感染着小朋友,钟华刚一读完,孩子们不由自主的响起心照不宣的掌声!我最兴奋地是听到他第一次叫我“老师”这个每天被叫无数次的称呼在那一刻变得特别而有意义!当他收获了来自老师奖励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开心的和爸爸分享!他变得爱笑了!有一次天气特别好,当他走进操场的时候,钟华张开双臂,仿佛在拥抱蓝天,说“哇,好舒服啊!”此时温暖的阳光正沐浴在他纯真无瑕的笑脸上,我想钟华已经开始热爱自然了,我相信在这背后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小朋友的关爱,最重要的是世界同样在爱他!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同一天空底下相互关怀这就是最好的未来!我很幸运,因为我从事着一份平凡而又伟大的幼教工作,在这片美丽的净土上,我耕耘着,收获着,播洒着汗水,收获着快乐。

这条道路上不只有鲜花,也有荆棘。

有时我们也会心烦,有时也会郁闷,有时也会彷徨,甚至,有时也会觉得无聊。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种下的是爱的种子,等待我的必将是繁花盛开的一天。

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善良一样为需要的人打造一个天堂歌声是翅膀唱出了希望所有的付出只因爱的力量和你一样我们都一样。

我不会做


下面是“我不会做”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

这一年龄的孩子有很强的䱂知欲,任何事情都想动手做一做,可能他们所做的一切会给我们大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对他们的这种行为我们不能按照我们成人的意愿去制止,更不能以劳代之。

如果这怷不但抹杀了孩子的探究欲,使孩子的动手能创得不到锻炼,还可能使孩子产生很强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性。

为了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从上周开始,中午起床后,我让孩子们模仿老师叠被子。

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唯有佳佳小朋友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睛扫视着周围的其他小朋友。

开始,我以为她在观察别人如何做,就没太在意。

可一周下来,又到叠被子的时候,佳佳小朋友还保持坐着不动的姿势。

我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她的头,低声问:“佳佳,怎么自己不叠被子?”孩子抬起头,眼睛怯生生地望着我,用极低的声音回答我:“老师,我不会……”“谁说佳佳不会叠被子,佳佳小手可巧了。

”孩子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嘴里喃喃地说道:“妈妈说我,小孩子不会做,净给大人添麻烦。

”原来事出有因﬌经了解,佳佳的妈妈向我道出了原因:“孩子喜欢玩水,每次我们大人洗衣服,她就把自己的小衣服泡在水里,一遍一遍地洗,该洗的衣服洗不干净,又把身上的衣服弄得全是泥水,每次我都批评她。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叫她不要模仿大人做这做那。

听了佳佳在家的表现,她的妈妈也认识到了自己错误的做法,并表示配合做好孩子的工作。

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如果我们成人给孩子加上一个束缚手脚的枷锁,不但抹杀了孩子的探究欲望,还使孩子变得胆小、不自信,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关于“我不会做”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谎言”的背后


区域活动时间,王静轩、梦露,子涵几个孩子在操作区中动手包糖果,刘震泽、王佳怡,王慧敏几个孩子在图书区中围在一起看书,成成、彤彤等几个孩子在结构区中插着玩具,还有几个孩子在美工区中画着他们喜欢的物品,有苹果、太阳……看着他们各自忙忙碌碌的,个个像个小大人。

“老师,我要小便”哦,是刘震泽的声音,“好的,去吧,不要跑,上厕所要小心点”叮嘱完以后,我又在欣赏孩子们的作品。“老师,我要小便,是王海奇的声音。”“好的”接着又是一番的叮嘱。“老师,刘震泽和王海奇他们不是去小便,他们是去爬滑梯,他们在说谎,骗你的”王海川说。

我抬头看院子里,果然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玩得热火朝天,我真想过去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竟然跟老师说谎。可是转念一想,不行,为什么不换种方式试试呢,想着,我走到院子中,“你们两个小家伙解完小便了,走,我们到活动室讲故事去,”他们一听要讲故事,就高兴得来到活动室,“孩子们,围到老师的身边来,老师要讲故事给你们听”一听要讲故事,孩子们各自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我的身边,我给孩子们讲了故事《狼来了》。

孩子们听完故事后,我开始提问故事中的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只见刘震泽和王海奇的脸红红的,“老师,刚才我们说谎了,不应该骗你,我们不是去小便,我们是到外面爬滑梯,我们错了,再也不说谎了,你还喜欢我们吗?”“你们两个勇敢的承认错误,真是个好孩子,老师永远喜欢你们,爱你们。”我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们又开始了他们手中的“活”。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作为老师要随机应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孩子随时出现的问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诚信的种子。

老师,我不会


今天,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小树林的画法,孩子们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画一画。可王洁莹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画。”接着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的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老师再帮助。”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肯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赖老师来帮助…

孩子专心、积极动脑、动手都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幼儿园,最基础的教学,从小培养好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显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我不会跳绳


升入大班后,为了加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及跳跃能力。

我班从开学初就制定12月中旬将举行一次跳绳比赛。

为了让孩子们更快、更好的学会跳绳,我们事先就以校讯通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请家长为孩子购买两根绳子一根放在家中练习,一根带到幼儿园进行练习。

跳绳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最常见的运动项目了。

鑫磊是个小男孩,每天来幼儿园的时候基本都是晨间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当其他的孩子正在整理绳子要休息时他就出现了。

那一天又是如此,“鑫磊去拿自己的绳子来练习一下吧,老师好久都没看见你练习跳绳了哦”我故意这么说道(还不会跳绳的他自己不急,我到是开始着急起来了)。

而他就笑嘻嘻的去拿了自己的绳子,可是他拿着绳子左揉揉右捏捏就是没有跳起来。

我便问他:“你为什么不跳绳呢?”他嘟着嘴巴说:“妈妈太忙了,一直在玩电脑,没有教我跳。

”听完他的话,我便告诉他妈妈没有教你可以自己学啊,老师也可以教你。

来,先把绳子甩到自己的脚前方,双脚再并齐向前一起跳,10分钟过去了,虽然还没有学会,但是看到他认真的一甩一跳的想要跳过去,我便鼓励他再多练习几下,并告诉他明天早点来,多练习老师相信你很快就会学会的,他笑着点了点头。

分析:“过于依赖”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了鑫磊不够主动比较懒散的习惯。

在家里,父母对他过于保护,孩子的日常生活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理,而使鑫磊有了一种依赖思想,妈妈没教我,我就不用学了的心理思想。

缺乏了孩子的自主性及主动学习的态度。

反思:对于鑫磊的表现应更多的给予信任,帮其他战胜过于依赖的思想。

让孩子了解不是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在妈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要学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我采取了一同练习和耐心帮助相结合的方法,促使鑫磊克服依赖思想,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锻炼自己。

在家长方面我也和鑫磊的妈妈以电话的方式进行了沟通交流,他的妈妈听我这么一说也很是着急,其实在家中不是没有教孩子跳绳而是鑫磊不肯好好的练习跳绳,依赖着妈妈就是不肯动起来。

为此我和他的妈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鑫磊特点的教育方案。

如让鑫磊每天早点来幼儿园,多有时间参加户外运动。

关注和支持鑫磊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鑫磊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相关推荐

  • 不想玩的背后 巡回检查幼儿玩区域的情况时。在发现区听到两个小小声音的对话:“我不愿意在这儿玩,你愿意吗?”“我也不愿意。”仔细一看原来是云浩和万春。为什么不愿意在这玩呢?心存疑问重新观察了发现区。这一看自己也觉得不...
    2021-01-23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不能做”的背后 在以前组织孩子们活动时,我总是关注“不能做”的事情。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在组织孩子们接火车。在走之前,我问孩子们一连串问题:“能使劲跺脚走吗?能推人吗?能蹦着脚走吗?能走出队吗?…………”我以这样...
    2021-05-1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不想玩”的背后 冬季的寒风似乎可以抵消孩子们参与晨间锻炼的热情,晨间活动的时候,只见孩子们个个缩着脖子,怂拉着脑袋,小手紧紧的揣在口袋里,早已没了平日里的活跃。“宝贝们,今天冷吗?”我问道,“冷!”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
    2021-04-27 阅读全文
  • 宝宝不听话背后的“隐情” 导读:每次吃饭,妈妈都让我多吃菜,可我不喜欢吃、不喜欢嚼;我也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坐着吃饭,边吃边玩才好呢。听,我用小勺敲出的声音多好,我就想一边吃一边玩! “听话”,涵盖了父母对宝贝很多的期待。然而,孩...
    2021-12-18 阅读全文
  • “我杀了你”的家教背后 记得那是小班刚招生时,一个看上去活泼可爱的男孩和别的小朋友玩着玩着竟突然来了句“我杀了你”,当时我以为是孩子无意中的口头禅,说者是无意的,所以虽觉得这句话很刺耳但并未立即制止,可是接下来的事出乎我的意...
    2020-10-21 阅读全文

巡回检查幼儿玩区域的情况时。在发现区听到两个小小声音的对话:“我不愿意在这儿玩,你愿意吗?”“我也不愿意。”仔细一看原来是云浩和万春。为什么不愿意在这玩呢?心存疑问重新观察了发现区。这一看自己也觉得不...

2021-01-23 阅读全文

在以前组织孩子们活动时,我总是关注“不能做”的事情。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在组织孩子们接火车。在走之前,我问孩子们一连串问题:“能使劲跺脚走吗?能推人吗?能蹦着脚走吗?能走出队吗?…………”我以这样...

2021-05-14 阅读全文

冬季的寒风似乎可以抵消孩子们参与晨间锻炼的热情,晨间活动的时候,只见孩子们个个缩着脖子,怂拉着脑袋,小手紧紧的揣在口袋里,早已没了平日里的活跃。“宝贝们,今天冷吗?”我问道,“冷!”孩子们几乎是异口同...

2021-04-27 阅读全文

导读:每次吃饭,妈妈都让我多吃菜,可我不喜欢吃、不喜欢嚼;我也不愿意老老实实地坐着吃饭,边吃边玩才好呢。听,我用小勺敲出的声音多好,我就想一边吃一边玩! “听话”,涵盖了父母对宝贝很多的期待。然而,孩...

2021-12-18 阅读全文

记得那是小班刚招生时,一个看上去活泼可爱的男孩和别的小朋友玩着玩着竟突然来了句“我杀了你”,当时我以为是孩子无意中的口头禅,说者是无意的,所以虽觉得这句话很刺耳但并未立即制止,可是接下来的事出乎我的意...

2020-10-2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