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孩子的一种个性
发布时间:2020-10-28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什么是幼儿园的游戏班里有个孩子叫李昊阳,帅帅的小男孩,说话东北口音,我们都很喜欢他,特别是他说话的时候,眉飞色舞的,特招人喜欢。
可是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上课不爱张嘴巴,学了知识在幼儿园从来不展示给大家,学唱歌啊,学儿歌啊,他都是小眼睛看着你,或者不看你,就是不张嘴巴,可是通过论坛他妈妈发的视频回家唱歌真有范儿啊,而且有一次,学了一首新儿歌,我请小朋友起来背,小朋友不是很熟练,他一句一句完整的提醒了别人,我狠狠的表扬了他。
可是让他来背一背又不干了。(励志的句子 www.DJz525.COm)
多说一句话,他就会哭着说:“我不想背。
”我也不勉强他。
上课看着他,学什么都不张小嘴巴,真别扭,可是他什么都学的会,在心里偷着学呢!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吧。
但是还是得想办法让他敢于把自己学到的展示一下。
暂时还不知道他是不想展示还是不敢于?
可能是孩子的一种个性?但是我相信,昊阳宝贝总有一天会开心的大方的展示自己的本领的。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你是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
今天的小厨房里我们要做香香的桂花圆子,我们一起学习了怎么搓圆子后你开始挽起袖子工作。一坐下来,你就从面团里捏出了一小块,放在手心里开始搓,一边做一边说:“要先搓成长长的。”你继续手上的动作,两只手掌心相对,来回不停的搓,搓出长长的一条,然后把它分成了一段一段的,:“你们看,我变成这样了。”你高兴地对其他同伴说。然后你拿起了其中一段开始搓成圆,不一会就变成了一颗圆子,你很兴奋,大声地说:“看,我做好了。”拿起新的一段面团,开始做圆子,“老师,你看,我的手都变白了,哈哈。”大家都一起笑了起来。“我要做很多很多。”一边说,一边和大家一起做起来。
圆子做好了,你吃着碗里的圆子,特别高兴,“老师,这个圆子软软的,有点甜。”我问:“好吃吗。”你点点头,低头吃了起来。
在这个故事里学习到了什么
你是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孩子,能理解老师的指令,当你做好圆子后特别开心,很有成就感。在做圆子中,你学会了要先变成长条,再分段。这样做出的圆子,大小就差不多。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
你的学习能力很棒,老师教了一次你就会做了,下次让我们尝试一下做汤圆吧,相信你一定可以。
每个孩子都是宝,一个都不能少!
迪迪是我们班一个有些内向的小姑娘,有些腼腆,而且胆子特别小。来园之后,我有意地观察她:玩玩具时,其他的孩子争先恐后,甚至会为挣抢玩具弄得面红耳赤,迪迪则在一边拿着几个其他孩子不愿玩的玩具默默地玩着;喝水时,其他的孩子早已三步并作两步地抢先接水,她则乖乖地跟在后面;课堂上,活泼的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高举起小手等待老师的提问,迪迪则在我的鼓励眼神下畏畏缩缩地举起了小手......于是,我们更多地关注她,把机会留给她,耐心地诱导,鼓励她大胆表现,并给她创造表现的机会,而且不忽视她的点滴进步,适时地在孩子面前表扬她......慢慢的,她能够大胆地举手回答问题了,会在小朋友面前唱歌了,会主动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了......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孩子的感受,尤其是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多一点微笑,"孩子,老师喜欢你!"--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和家里一样温暖,使他们享受到集体大家庭的幸福!并且慢慢的将自己闪光的地方展示在大家面前,内秀的孩子,平时不善于推销自己,更要创造机会使之受到锻炼,增强其自信心!把性格外向的孩子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同时,也不能忽视内秀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宝,一个都不能少!
表扬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洁洁妈妈常常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洁洁:“洁洁真聪明!!”“洁洁真漂亮啊!”可是,最近我们发现洁洁变得爱翘尾巴了,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我表扬,听不进其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有一次,旁边的小朋友随口说洁洁太黑了,没有玲玲漂亮,洁洁竟然气得拿玩具扔别人!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由的思索起来,在幼儿园中我们也提倡要多鼓励多表扬,那怎样的鼓励和表扬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呢?
表扬一,整体性的表扬
就是对幼儿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某某真聪明!”“某某真能干,加油!”“你真棒!”
表扬二,强调过程的表扬
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强调他的努力。如“你真努力!”“你今天很认真,不错!”“这件事情你做得挺好,因为动了小脑筋!”
表扬三,强调结果的表扬
即对幼儿某种行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他的成绩。如“全答对了,很好!”“今天你玩玩具的时候没有去争抢,真好!”“你今天吃饭很快很干净,不错哦。”
经常受到强调过程的表扬的宝宝逐渐理解到,某一行为并不等于对自己能力的全面肯定或否定,除了“完成”,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也是值得赞许的,哪怕是失败了,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会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做得更好些。这样,宝宝逐渐学会了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学会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也学会了勇敢地承担失败。
被孩子关心是一种幸福
我感冒了,喉咙疼得厉害,于是我就在杯子里泡上了些许金银花,以缓解喉咙疼痛。
张明辉小朋友看到我的杯子里有东西,就问:“老师,你的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我说:“是金银花。
”
“金银花是干什么的?”
“治喉咙疼的!”
“你喉咙疼啊!”
我说:“是啊!”
“为什么喉咙疼……”张明辉一连串的问题,让我禁不住笑了。
不一会儿,张明辉又跑到我跟前,突然冒出一句:“老师,喉咙疼怎么还不喝水?”
“好的,老师马上喝。
”因为我带的是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才第二天,有几个孩子对新的环境不适应,一直在哭闹,我忙于照顾他们,真是没时间喝水。
“老师,水都凉了,快喝水吧!”我抬头一看,是张明辉把水端到了我面前,我连忙接过水杯,直到见我喝完了水,他才放心地去玩了。
一个三岁的孩子,却知道关心老师,他那一句句话语,当时感动得我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现在想起来,我都会禁不住露出幸福的笑容。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学习方式。
孩子好模仿的特点,常常与好奇心有关,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开始模仿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成人对孩子好的模仿行为应当支持,并给予表扬和奖励,使之强化;对于孩子的不良模仿行为,成人应当制止,因为这种模仿只能导致孩子正确模仿作用的丧失,不良模仿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进而产生不良的心理。
那么,成人应当怎样对待幼儿的不良模仿呢?
1、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可模仿的正确榜样。
2、要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学习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孩子的辨别能力差,成人一定要让孩子有选择地模仿。
3、成人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研究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正确引导孩子分析人物。分析时不停留于表面情节和人物的直观形象,要教育孩子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敌人的卑鄙凶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主动模仿一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和崇高精神,促进正确道德观的逐渐形成。
4、对孩子已有的不良模仿行为,成人应积极地加以纠正。如有的孩子喜欢模仿电影中的坏人,成人应告诉孩子,坏人干坏事,如果我们发现,就应该把他抓住,交给警察。这样,孩子就会憎恶坏蛋,而模仿正面形象--警察。
然而,也不宜让孩子经常模仿成人,而应更多地鼓励孩子发表和他人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性的活动,这样才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牛燕红)
你是一个好孩子
“你是一个好孩子”看到这句话,大家一定会想到,又是哪个小朋友做了好事被老师表扬了,可你知道吗?这句话是一个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作品被别人破坏而说的一句话。那个一个区角活动的时间,我在为来园的小朋友发进区卡,玩具角里王靖宇小朋友正在搭积木,他用积木搭好了一把椅子摆在边上,又接着搭别的。这时彭宇杰小朋友从别的区角走过来,看到王靖宇搭的小椅子,马上就抬起自己的脚想踩下去。我正想开口阻止,只听到王靖宇说了一句:“彭宇杰,你是一个好孩子,别踩。”彭宇杰愣了一下,马上将抬起的脚收了回来,转身就到图书角去了。而王靖宇又继续搭他的积木,一场将要发生的风波就这样停止了。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暗暗为王靖宇的表现叫好。现在太多的孩子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好,一有事情发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只会到老师这里来告状。于是我决定在区角活动结束后进行谈话活动。我要用这件事让孩子们知道,除了让大人来帮忙解决问题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友好。
和孩子对话,真是一种享受
每次去幼儿园看活动,总喜欢看张贴在墙上的孩子们的作品或记录什么的。这次也一样,刚进入大班活动室,就被主题墙上孩子们有关“特别的我”的调查记录所吸引,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我和孩子的对话也就随之展开。
幼:老师,这是我的。
师:哦,原来你叫李周俊啊。让我来猜猜,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
幼:好啊。
师:(充满自信)你最喜欢吃冰激凌,对吗?
幼:哈哈,不是的,我最喜欢吃饭,我画的是饭呀。不过冰激凌我也喜欢吃的。
师:啊?这上面一粒粒圆圆的东西是饭啊?
幼:对啊!
师:我再来猜,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数数?或者是写数字?(这次有点不太自信了)
幼:你又没猜对啦,我最喜欢做的事是玩捉迷藏游戏。
经他这么一说,再仔细看看记录,还真是在玩捉迷藏游戏呢。你看,他用两手蒙着眼,嘴里数着“1、2、3、4、5……”,数到10就去找躲起来的朋友。一点没错啊,还真是游戏经验的写真呢。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孩子真是太有才了!
那么同住的家人有谁呢?我继续猜测。
师:你家里有奶奶、爷爷、妈妈、爸爸,对吗?(我一次指图)
幼:这次你都猜对了。
记录表中的四个人虽然画得稚拙,但每个人的细节特征都很明显。如妈妈和奶奶的头发都是花瓣形的,女性特征明显;奶奶嘴巴瘪瘪的脸上还有皱纹,妈妈笑脸灿烂如花。慈祥的爷爷,长着胡子的爸爸(下巴上都是点点)。
我和这个小胖墩的对话真是充满趣味、充满挑战呀。
马拉古奇说,孩子是由一百种语言组成的,他们有一百种表达的方式。孩子的记录和作品中,蕴含着他们很多有趣的想法,成人唯有真心倾听,站在孩子的角度认真解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奥妙。
解读孩子的作品,和孩子对话,真是一种享受,充满愉悦。
个性孩子
带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刚入园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哭闹和不合群。本学期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特别自立,等其他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后,这几个孩子的个性也尽显了。其中一个孩子特别特殊,也许家庭环境影响,平时大人们都顾不上他,都是尽他自己爬爬滚滚,因而造就了他无规无矩的性格,什么事都敢去试试。本来有几个孩子玩的好好的,他一去掺合就会起争执,有时还会出现抓伤现象。这不有的就不好向家长交待了,让我们很被动。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向其家长反映了几次,并不见起色,看来只好自己想办法。孩子本性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缺少对错的界限,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来引导。比如在玩桌面玩具时,他会把自己喜欢的放到身过,让其他小朋友玩不到,并且他喜欢的还会去抢,虽然也告诫他这样做不好,可效果并不明显,也许他并不认为有多么的不对。于是我改变了策略,让他去分玩具,去监督哪个小朋友做的好与不好,结果他大有进步,效果明显,原来“问题”孩子的问题是我们没找到正确的方法啊!寓教育于无形之中,这就是教育者的宽容和智慧,就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说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寿光营里单家园单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