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正确挖掘孩子的潜能
发布时间:2020-10-23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育儿心得:正确挖掘孩子的潜能“妈妈,为什么你化妆了,爸爸却不化妆呢?”女儿指着墙上的婚纱照一脸疑惑的看着我。“因为妈妈是女人,化了妆就能变得漂亮;爸爸是男人,男人是不需要化妆的。
“为什么妈妈是女人,爸爸是男人呢?”
“因为……”
“为什么爸爸不能是女人?”
“因为……因为……”
“哼!妈妈你真笨,这都不知道。
这就是我家的宝贝“**”,一个爱提问题的三岁女孩,她每天都会用五花八门的问题来考我。诸如:为什么小狗不穿衣服,为什么小鸟吃地上的脏东西,爸爸妈妈结婚我怎么没有参加,我是从哪里来的……等等。
真不知道她怎么会制造出这么多的问题,难道是小脑瓜里藏了一个“问号精灵”在作怪吗?”
没办法,我这个不太笨的妈妈也只好去上“补习班”了。通过恶补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原来,**的表现标志着她进入到了成长的关键期——询问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大脑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通过不断的提问可以使她的语言和智力突飞猛进。
所有的宝宝在这个阶段都是问题专家,他们想用这把“问题钥匙”来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至于如何用好这把钥匙,能打开多少扇门,就要看妈妈的表现了。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妈妈都要认真对待,如果无法解答,可以查阅资料,再用童趣的语言编成故事给孩子讲解。还可以用反问的方式来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当然,即使是敏感话题也不应该回避。
一次,**在上厕所的时候突然说:“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女孩子蹲着尿尿,男孩子却站着尿尿吗?”
我灵机一动反问她:“不知道,**老师告诉我为什么吧!”
“嗯,是因为男孩子有小鸡鸡,女孩子没有,你要记住噢!”
“噗嗤……”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孩子天真的言语提醒了我,一定要对他进行性别教育。
于是,我购买了几本相关书籍,给他上了一堂儿童生理课。书中采用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结合,以巧妙的描述方式展示了宝宝从孕育到出生的过程,男女宝宝的身体构造,使孩子有了初步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极大的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地地追究问题罢了。
因此,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作为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特点,正确挖掘孩子的潜能,让“问题宝宝”不再是个“问题”。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挖掘孩子的潜力
如何挖掘孩子的潜力
潜力是指孩子在某方面的特殊才能,任何一个宝宝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在潜力开发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
1、全面关注,勤于记录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未知数,任何精密的仪器都没办法预测出孩子的特殊性,这就需要爸爸妈妈们进行长期的细致观察。带孩子多多接触不同领域,选择自己的喜好和特长。
父母将蛛丝马迹记录下来,归纳出孩子性格的趋向和擅长的方面。多喝孩子进行交流,听听孩子的想法,问问他们喜欢什么?最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为什么?绝对不能够低估孩子的感受。
2、培养孩子的潜能之前,先稳定孩子的潜能
孩子的潜能其实是很不稳定的,很有可能发生转移。而且孩子的兴趣往往都以短暂的为主,所以在最初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先稳定孩子的兴趣,维护孩子的兴趣,然后再以他感兴趣的方式调动孩子的学习潜能。
3、正确认识和转化孩子的潜能
有时候,家长会紊乱潜能和爱好的概念。爱好其实是很广泛的,所以感性的因素偏多,而潜能则是对某一事物有更高层次的素质。
比如说,孩子喜欢看动画片,只能说明他喜欢看电视,并不是潜能。这些爱好虽然不是潜能,但是却能够通过教育转化为潜能。利用片中的清洁激发孩子的记忆潜能、想象潜能,这样既减少了宝宝看电视对眼睛的伤害,也把不良爱好成功转化为正面潜能。
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感性的,喜欢是天大的事情,不喜欢也是天大的事情。所以鼓励孩子从兴趣出发去学习一样东西,就能够让他享受其中的乐趣,并且发掘自己的潜力。
早教技巧:挖掘孩子艺术潜能5方法
艺术是宝宝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对世界认识和表达的一种方式。3岁前宝宝的艺术能力,指宝宝能够在艺术活动中具有初步的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验艺术的快乐。
艺术对宝宝的重要作用
1.促进宝宝感官的发展
宝宝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发展了宝宝的节奏感、身体整体协调性;绘画能力对于宝宝视觉以及空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听觉能力也在宝宝艺术能力的发展中得到了发展。艺术能力与感知觉能力的发展相铺相成、相互促进。
2.艺术能力的发展与宝宝个性发展相互作用
艺术表达的过程是宝宝心境和情感的表达。也许他很高兴,因为颜料的涂抹可以带给他快乐;也许他很不高兴,可以借助对乐器的敲击发泄他的不满。
3.愉悦宝宝的身心
艺术活动最重要的是要带给人们审美快乐,让宝宝享受到快乐才有存在的价值。宝宝涂画了一张作品,当他兴致勃勃地拿给爸爸妈妈看时,它带给宝宝的快乐是无法形容的。
培育宝宝艺术能力的5个措施
措施1:为宝宝准备充足的艺术材料
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为宝宝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您会发现宝宝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
措施2:与宝宝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宝宝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您从来没跟宝宝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您经常与宝宝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宝宝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宝宝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有很大提高。
措施3:与宝宝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宝宝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宝宝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措施4: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宝宝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宝宝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宝宝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宝宝喜欢“小燕子”的歌,您可以让宝宝挥动胳膊学燕子飞,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措施5: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您不能只注重宝宝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宝宝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
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您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宝宝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您重视,宝宝的创造力一定会让您大为吃惊的!
育儿知识:发掘孩子的天赋潜能
在我们那个年代,总是会听到“你看看人家xxx家的孩子”,每逢考完试,这句话就在你的耳边围绕。当时就会想,为什么老是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呢。现在的孩子,都是“xxx会钢琴......”。家长们,不要为自己的孩子会什么,学什么而苦恼,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特长,只是你还没有发现而已。
发现孩子的天赋
孩子的天赋不应该是被父母逼出来,家长们要发掘孩子的天赋和兴趣,但天赋不一定就是孩子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有一个引导,但绝对不可以强迫孩子去学,让孩子的天赋成为一种爱好。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有一些刚开始上学的孩子在上课时不习惯,看看那里,看看这里。在上学前,父母慢慢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在一节45分钟的课堂上能够有一个学习的机会。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预留出一点娱乐时间。
童年是快乐的,是不能被摧残的,给自己的孩子保留一些童趣,也许长大后会有更好的发展,能力也会很强。送父母们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父母的改变,会让孩子更有创造力。
育儿心得:正确喂养孩子
育儿心得:正确喂养孩子
经常听到周遭的的朋友苦恼自己的孩子胃口不好,结合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我想说两句。
书上说,德国有句谚语,“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在人们常吃的食物中,含有各种营养元素,如果长期食用比较单一的食品,会造成这些营养摄取过量,就可能对人的性格造成影响。比如:吃马铃薯能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吃菜豆能发展孩子的美术兴趣;吃洋白菜和花菜会使孩子思想简单,成为平凡的人;吃青豆易形成轻率的性格。
以上的这些是不是绝对的,我不太清楚。但是0-3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在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
我喂养孩子有两个原则:1、食物要清淡。2、不要喂的太多。
我儿子周岁之前所添加的辅食都是尽量保持天然原味的,只有清蒸鱼为了去腥会加点料酒和盐。开始添加辅食后,大部分的东西我会做成泥状喂,菜茎类的就切碎做成汤,不放任何佐料,只保留蔬菜原来的味道。1周岁以下的宝宝根本不需要盐分,过多或者过早的给孩子吃盐的话,会给孩子幼嫩的肾脏加重负担,还可能造成日后高血压、脑血栓。可是我们却往往会以大人的口味为依据去为孩子添加辅食,殊不知,孩子根本没有爱吃或不爱吃一说,有时候他不吃可能是因为不饿或者不会吃,多练习几次就好了。也不要同时添加几种辅食,要等孩子习惯一种食物以后再加另外一种。辅食添加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由流质到固体的原则。妈妈们,你们有用你们的恒心坚持了吗?
有很多妈妈觉得,喂养孩子太累,就把希望寄托给了奶粉,总觉得奶粉的营养高于一切,你们有没有自己尝过奶粉呢?越是到后面阶段的奶粉,糖分越高。因为宝宝是天生爱糖的,越甜的东西他会越爱。糖分摄入太多首先容易损害孩子的牙齿,也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爱吃饭的习惯。我儿子跟我们吃同样的食物以后,他的奶粉都是按比例减半冲泡的,并且减到早晚两餐,周岁半以后一餐,两周岁前完全断掉。
儿子出生3个月后,我们就给他定餐定量,让他形成一种规律,两餐之间添加少量水或辅食。并且宝宝的奶粉量一直控制在150-180之间,不超出这个上限。两周岁之前,除了水、水果和饼干,其他零食很少给予。因为吃的过多,胃老是得不到休息,血液老是在胃部工作而不是集中在大脑,有碍大脑的发育。书上也说,如果婴儿一饿就给他大量的食物,让他吃的过饱,就会使他认为吃东西填饱肚子是排除难受之感的唯一途径,在他长大之后,这种依赖“吃”的想法会转化为过于依赖物质。
除了让孩子适量、适时吃饭外,我们作为爸爸妈妈也应该了解哪些食物对孩子大脑有损伤或益处。
对大脑发育有害食物:含铅类(爆米花、松花蛋)、含铝类(油条、粉丝)、煎炸食物(熏鱼、烧鹅、炸鱼)、味精(1岁以内食用味精有引起脑细胞坏死的可能,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体格和精神发育)、高盐类食品(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大脑过早老化)。
对大脑有益的食物:鲜鱼、蛋黄、牛奶、木耳、大豆、香蕉、卷心菜、核桃、小米、玉米、胡萝卜、金针菜、香菇、马铃薯、海带、栗子、黑芝麻、苹果、花生、洋葱以及动物内脏。
掌握儿童发育规律,挖掘孩子天才智能
3~6岁是孩子大脑智力潜能发展的关键期,适当地引导与刺激,能帮他最大限度地开发记忆力潜能。而且每个年龄段孩子所表现出的记忆潜能,都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由此,父母可按年龄段细化入手。
3岁
3岁孩子的特点是对什么都感到好奇,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可以尽可能地丰富孩子的感知环境,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感知各种形状、各类色彩、质地、功用的物品,多带孩子体会房间里、街道上或公园的各种人文和自然风光,这样他的感官与智能通路才能是通畅的,多元的。
3岁宝宝挖掘智能小游戏:你曾经见过它吗
准备40张孩子熟悉的动物(食物或其他)卡片,每隔2秒左右出示1张,并让孩子大声地念出来,一回合出示10~20张卡片,孩子识记完成后,把卡片打乱,一边拿一张呈现给孩子,一边问他:“这一张我们拿过没有,你曾经见过它吗?”
4岁
3岁时孩子更多时候围绕在事物表面与细节上,当孩子到了4岁,则更多开始关注事物的发展变化和一些核心本质的内容。面对4岁小家伙的“十万个为什么”,父母一定要极尽耐心、认真的一一回答,再引导他们听懂之后,自问自答,及时鼓励他们把感兴趣的事情说出来,并尽可能用不同的描述语言,这对孩子开发智力及记忆潜能都颇有益处。
4岁宝宝挖掘智能小游戏:反应小速练
接连对孩子发出指令,要求孩子按顺序依次完成,完成后有物质奖励。比如“把红色圆积木放到紫色塑料筐里,然后把玩具熊放到床上,用你的蓝色帽子盖上。”
5岁
5岁的孩子绝大多数已经学会自主选择记忆内容。其实,当到了这个年龄,孩子开始习惯按照父母的指导去学习与记忆,学习的主动性会逐渐丧失,着实非常可惜。因此,在这一阶段,父母可以多为孩子提供各类信息,引导他多自主观察事物,并给他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去选择认为重要的内容来学习。
6岁
实际上,记忆不仅可以让孩子用眼观察,用耳听,还可以在记忆活动中让孩子用双手、双脚去触碰感知,到了这一阶段,开发智能尤其是要引导孩子用语言来对事物描述、表达。因为多种感官的参与,不但能提高孩子记忆速度,给智力激活式体验,最重要的是能有较地开发孩子的全面智能。
6岁宝宝挖掘智能小游戏:任务大挑战
在平时生活里,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记忆任务,比如孩子记忆前,父母先提出一些记忆的要求,告诉他将要看到或听到的事,然扣提醒他把有趣的事转述给父母。还有一种“任务”是,记忆前不提任何目的要求,然后记忆后父母问几个问题,帮助他把刚才看到和听到的回忆出来。这样做的用意是,通过让孩子自主把握记忆目标,来达到开发记忆潜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