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心得:不要让电子产品来养育我们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10-15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这里所说的电子产品主要是指手机、电脑和电视,这几样算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无处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的孩子总归是会接触到的。但我还是希望在朵朵小的时候,能不接触就不接触,避免不了就尽量晚接触,尽量少接触这些机器。《幸福的种子》、《朗读手册》等很多书中都提到过电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而孩子玩手机和电脑主要是玩游戏,这对孩子伤害更大。

关于电脑游戏,我是不担心的,因为我和朵爸都不玩游戏,我俩在这方面很挫,我这种连大鱼吃小鱼都没打通关的人实在是觉得游戏太复杂,太难了。简单的嘛,也在开心网玩过偷菜、抢车位、装修房子,不过玩了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了。估计朵爸水平和我差不多,从来没见过他玩游戏,春节期间上初中的外甥在我家玩游戏时,朵爸抱着学习的心态在旁边看了会儿,不过很快就摇头闪了。(假期外甥每天完成各项作业后可以在书房玩一定时间的游戏,他在书房时朵是不会进去打扰他的。)前年公司年会,我抽到一等奖平板电脑,同事都觉得很浪费,的确如此,这电脑基本是在柜子里躺着,我是没用过,朵爸偶尔上个网,感觉很久都没看到它了。当然朵有时也会提出要看电脑,她是要看里面的照片,虽然手机里也有不少朵的照片,但很少给她看手机里的照片,手机里的照片也会导入电脑,所以她要看照片时都会提出要看电脑。关于照片,还是洗出来做成相册给孩子看更好。我们平时也会告诉她电脑是用来工作的,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的,所以她目前也不会提出玩电脑,玩手机,她没有这个概念。平时和朵一起玩的小伙伴也是不玩电脑游戏的,父母们的理念都是很一致的,在电脑游戏这方面朵是没环境,没榜样呀。上幼儿园或上小学后,肯定会通过某些途径或多或少的接触到电脑游戏,但我想我们会花时间更好的陪伴朵,和她一起做手工、看书、玩游戏,相信朵会更喜欢和爸爸妈妈玩,而不是和机器玩。

不过电视真是无法避开呀,朵爸喜欢看体育频道,上了一天班,回家看会儿喜欢的电视节目就当是放松了,这个理解也体谅。而且朵爸也不是一直看电视,也会陪朵玩,还会看书,朵经常看到爸爸看书,她还分得清哪些书是爸爸的,哪些是妈妈的。曾经也想过朵爸在客厅看,我和朵在房间里玩,可是朵不愿意,就要在客厅玩,朵爸还好会回房间看。可是当朵曾外婆来家小住的时候,我就不能让我的外婆不看电视或是回房间看电视。虽然外婆知道我不喜欢朵看电视,会说她不要看,可那段时间我还是会主动把电视打开调到电视剧频道。电视开着,朵肯定会瞄两眼的,不过因为不是动画片,所以她也不太感兴趣,对有的广告是感兴趣的。电视开着的时候,我会一直和她玩,尽量减少电视的干扰。我发现朵还有点“抗干扰”能力的,虽然电视开着,朵还会要求看书,看书的时候从头到尾都不看电视一眼。不过有个前提,电视声音要调小点。记得以前在早教中心听过一位妈妈分享美国的育儿理念,就说到她的导师家很大,客厅很宽敞却没有电视,电视都在房间里。我也真心希望客厅里不要有电视,不过在中国这个貌似不太现实,至少我们家是有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一起看春晚的习俗。朵两岁后,我发现外婆或爷爷白天一个人带朵的时候,有时会给朵看动画片,当时真的很不高兴。不过想想,父母帮我们带孩子已经很辛苦了,也是有事忙不过来时才给朵看电视的。先是把电视对幼儿的害处告诉父母,然后例举了几个动画片对孩子的危害,再告诉父母如果实在需要开电视就播到旅游频道,或是动物世界之类的片子,音乐频道也行吧,朵自己的录像也不错。父母其实比我们更疼爱孩子,了解了电视的危害,就不给朵看电视了。现在朵偶尔会提出来想看看自己在三亚、在泰晤士小镇的录像,也就是录像刚制作好那段时间会提出来看看,时间长了有得玩了她也想不起来看录像。记得朵第一次看自己0-6个月的录像时看到我们抱着她还哇哇大哭呢,以为爸爸妈妈抱着别的小孩子呢,现在知道了,是她自己小时候。其实只要我们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孩子是不会主动要求看电视的。朵爸出差的时候,晚上我都不开电视的,和朵一起唱歌、游戏、看书、玩手工,哪有时间看电视呀。

但是现在却有很多父母把电视、电脑当成一个好保姆,觉得电视可以带给孩子很多信息,培养孩子的习惯品格,而电脑游戏则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把教养孩子的责任扔给了这些机器。在早教中心的某个讲座上听到一位妈妈自豪的和老师说“我儿子可聪明了,才两岁IPAD里的很多游戏都会玩”,接着又担忧的问老师“可是他现在上瘾了,怎么办?”年前树屋的父母沙龙讨论孩子看电视这件事时,听到一位妈妈说“X虎已经成为我女儿生活中的好朋友了,可现在就是上瘾了,每天都要看。”还有孩子更大一些的妈妈说到孩子除了上瘾,视力也受到了影响。孩子小的时候是不会自己开电视、开电脑的,是成人帮孩子打开了电视、打开了电脑,打开了如何关上呢?

很幸运年前参加了树屋的父母沙龙“孩子看电视这件事”。平时在树屋上父母课堂主要是听老师说,而父母沙龙是以大家讨论的形式,开始就让家长们讨论看电视有哪些利弊。这次参加沙龙的父母,孩子年龄差距还比较大,我们两岁多算是小的,还是四岁多,七八岁,十几岁的,有的孩子的视力已经受损了。讨论后发现朵爸还算不错的,有的爸爸是只要回家就要开着电视,连睡觉都得开着电视,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机器的声音中。

老师把大家的观点都记了下来:

利:学习的榜样、开阔视野、享受放松、模仿、教养的补充

弊:无法控制时间、影响思维、影响想像力、影响视力、瘾

我的观点是利嘛就是可以开阔眼界,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景像,例如世界各地的风景,还有动物的世界。弊嘛主要是被动接收,坐着看就行了,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想像力。

老师的总结如下:

1.电视是一种思维方式,电视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在孩子小的时候,思维方式还没成形的时候,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不给你思考的余地。

想想我们成人看电影电视剧时也是这样,特别是大片,完全被情节带着走,电影院里也没人讨论,不用思考的。

2.被动接受,信息单向输入。

电视无法和孩子交流,没有互动式的交流,长此以往,孩子不再和人交流。

3.电视给孩子能量的积压,如果没有与人交流,积压的能量总有一天需要释放的。

电影时长一般90分钟,在90分钟内超人就拯救世界了。对孩子来说,90分钟这事儿就完成了。孩子没有时空概念,无法理解现实和电视之间的遥远距离。

孩子接收到的是正能量需要释放,就会想去帮助弱者,如果能够帮助还好;如果无法帮助弱者,挫败感会很强,孩子会更弱。

所以孩子看电视时,大人要陪在孩子身边,需要以缓慢的语速和孩子交流,把孩子拉回到现实当中。

4.电视无法真正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之后我们又评论了下现在电视里经常播放的动画片,说到动画片时老师还说动画片的颜色是单纯的色块,没有渐变色,会影响孩子画画。

1.X虎

风靡国内的X虎,之所以成功是因为①满足了成人,我们希望孩子是怎样的。②满足孩子需要动一动的要求。③强劲的节奏和速度让孩子无从选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④有效果,立竿见影。(但是短期的。)

X虎采用快速重复的教学记忆方式,某些X士尼、X孚等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也是采用这种方式,他们是研究儿童生理学而不是心理学的。

行为习惯是外在加给孩子的,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行为习惯。

孩子其实在玩模仿游戏,但孩子最应该模仿的人是父母。而父母则将教养的责任交给了一个虚拟人物。

记得父母课堂上老师还提到过X虎给孩子的伤害,主要是说有些妈妈把X虎做为孩子的榜样“你看,X虎是怎样做的。你看,X虎妈妈是怎样说的。”孩子为X虎而活,没有自我。等孩子大了以后会想这么多年来我为什么要和X虎一样,为什么要学它,我到底是谁呀。

课后第二天和朋友们去公园玩,就听见第一次和我们玩的妈妈对儿子说“X虎怎么说的,你一半我一半呀”。可能妈妈们当初并没想到会这样,但看到X虎的内容,不由自主就会这样。

我们不管是X虎光盘还是书都不看的,不看X虎书是因为觉得画面没啥艺术性,好看的书太多了,好书是养眼的,没必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种书上。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心得:孩子要散养,绝不圈养


育儿心得:孩子要散养,绝不圈养

个人育儿宗旨:孩子就是一匹马,我要散养,绝不圈养。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娇气,吃饭说不吃就不吃,要东西非要到手不可,不依着就发脾气。这些习惯当然也有家长的责任,因为家长没有用到合适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反而一直在惯着,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不良的习惯。现在的孩子们聪明着呢!他们心里什么都清楚,比如:不吃饭大人们就会哄自己说:“你把饭吃了,我给你买什么什么的。”反正说的是一定是孩子想要的。再比如:孩子想要某种物品什么的,大人不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肯定会哭闹,最后还是大人妥协,这样一来而去的孩子们就知道这样的方式好用,就会一直用下去。可是大人们这样迁就依从孩子们,真的只会出现“恃宠生娇”的坏习惯的效果,并没有教会孩子什么和改掉了孩子那些不好的习惯。

我家的孩子也是有“恃宠生娇”的习惯,所以没有办法的我,现在有了自己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但最起码我家的孩子用了有了很大的效果。更大家分享下我怎么解决吃饭的问题:吃饭是时候我帮他盛好饭菜,然后喊他吃饭,如果他说不吃那我就会故意用激将法我说:“你为什么不吃啊?是不是觉得吃饭没有我快啊!所以你不吃,(哈哈哈)”这时候他内心肯定动摇了,然后我需要再接再厉的说:“(语气放缓点,表情无辜点)你就和妈妈比比看嘛”这时候他会来吃的,孩子的心很柔软的一方便感觉被挑战了不服气,还有一方面感觉估计舍不得妈妈吧(装的可怜样子骗了他)!如果他已经答应来吃饭了别高兴的太早,因为吃饭才开始并不是吃完了。边吃边和他聊下,说一说吃饭和吃菜有什么好,怎么个好法。比如:会变聪明啊,会长高,长的很帅。大人也喜欢,别的小朋友也喜欢你!中间偶尔再夸下他:“哇!你怎么吃那么快啊!你一口饭吃的真多,妈妈都没有你吃的快,妈妈没有你聪明妈妈好笨对吧?”依这样的进展孩子很容易吃完饭的,吃完了心情好还可以问问要不要加点汤喝喝,80%都会答应喝点的。以后吃饭按这类方式培养习惯估计会好点,千万不要有条件的答应孩子们吃饭。

小时候(没上小班前)上超市,我那个头疼啊!进超市什么都想要只要是他看上的不管什么他都要,数量也不在计算范围内,心里确定要了哪有心思听我讲话啊!软硬兼施什么方式都用了(凶、骗、哄)根本就没办法,所以最后什么都是依着他的。那时候自己的心里失望及了,在想孩子怎么这么难带啊!更不就无法沟通,(家里老人太惯了,教育理念不一样)后来孩子上学了(小班)上学后的他感觉长大了好多,画画、折纸、手工作业,还可以给自己穿外套、裤子、鞋子,擦桌子,这些需要坐下以及耐心完成的作业,他现在都可以完成的很好,这些都是老师教的小本领,现在已经是他的好习惯了,放学回来只有老师有作业布置,他就会第一时间喊我教他作业,没有的情况下他也告诉我今天没有作业,意外的是他会问我要不要给他画画然后他自己上色。呵呵呵。。。上学真的学了很多小本领。现在上超市跟以前大不一样,进去之后他依然会这要那的,我觉得他没有辨别能力,所以我不会答应他买一些不适合他的。通常他只会哭闹非要,听不进我说话。现在我会跟他沟通他不会像之前那样无视我的。我跟他讲的不会太复杂的,我是把自己当个孩子一样,用幼稚点的语调跟他说:“这东西今天我们不能要的,再说妈妈没有钱,如果你真的很想要,那你就跟它说(注:"它"指的是某种物品)我们下次再来买你回家哦!”孩子听我这样说一定觉得有点意思,每当我说完我就会跟他互动下让他也参加我我跟孩子说:“你跟它再见吧!(微笑)”这时候他会摆手说再见的。他觉得这个像个游戏挺好的,有点交朋友的感觉!

其实孩子内心很有爱的,跟谁都想当好朋友,我就是利用这点来引导他的。现在只要去超市我没有答应他想买的东西,他就会自己跟“薯片”悄悄的说:“你在这里等我哦!我下次来找你。”看了这些肯定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不给他买呢?有不是买不起,其实不是那样的。其实我在间接性的引导他,钱在生活中不是可以乱花的,他要买玩具,要买吃的不是不可以,而是要知道,不是一定要就可以的,他看中某种东西的时候,我就先跟他说好,钱少不一定能买到,如果可以我们只能买一个,这样一说他就会知道,妈妈没有说不买。因为他估计只会记一个关键词“就买一个”所以他知道妈妈会买的,后面他买了一个就不会接着买第二个了,因为之前跟他说了,钱少就能买个了。时间长了就会从买物品的数量上减少,以后不会乱要。时间长了,看见贵的不需要的物品就说钱不多,你换个小点的便宜点的吧!按这样下去,他以后会知道个大概,钱不是随便什么都可以买的。这样做不是因为让他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是什么数值(10块、20块、50块、100块什么的)而是在教他多个少的简单分别能力,孩子毕竟还小不想他脑子里记一些复杂的,自己能接受是最好的接受不了我也不会硬去教的。就像现在在学校老师会教诗词儿歌,他也记的蛮好的,有时候嘴里还念叨着一些诗:《静夜思》、《咏鹅》、《悯农》,还会来几首歌。想想他能懂那些诗歌里面蕴含的意思吗?所以我都会用简单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一些基本的好习惯孩子,记忆什么的问题就让他自己慢慢发现自己的潜能吧!

育儿心得:不要让孩子有依赖心理


育儿心得:不要让孩子有依赖心理

我自己觉得培养孩子的自觉自立自理能力很重要,不要让孩子有依赖心理

关于自觉:比如以前早上我叫女儿起床,我发现我每天都去叫孩子催孩子快起床快刷牙洗脸快吃饭快点要迟到了,后来发现每天喊女儿每天就都需要我去喊,要你不停的催不停的叫,把自己搞得跟火山要爆发似的,女儿却不紧不慢的,最后闹得自己心情不好孩子情绪也不好,所谓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用到这简直太恰当了,后来我改变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女儿心平气各,不急不燥,让她自己去急去,告诉她你什么时候叫我送你走我就什么时候送你走,迟到了是你自己的事,一段时间下来,后来基本上每天都是女儿叫我:妈妈可以走了,而不是我催她(墙上的钟被我调快了五分钟她一直不知道)

关于自理自立:女儿九岁,九岁的孩子很多事自己都会做,自己会做能做好的事我尽量让她自己做,有时就算我去做了,我也告诉她,什么什么事我帮你做了啊,(比如早上她吃完饭的碗,大多时候我是让她自己去洗的,有时我会帮她洗,帮她洗的时候我告诉她,你的碗我去帮你洗了啊,她还会对我说句谢谢妈妈。)这样做一是培养孩子勤劳的好习惯,二也是让孩子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个人理解,做好“人”比做好“事”更重要,否则累了自己不说,孩子还觉得你做的事都是理所当然应该做的。

当然我知道,我还有很多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其实发现,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一同成长。我爱我的宝贝女儿。

育儿心得:不要打孩子


育儿心得:不要打孩子

孩子一天天成长,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任务也随之一点点加重,这首先要感谢在学校的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

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学会了很多,以前上厕所总要人帮着,现在都是自己脱裤子上厕所,也不要人帮着捞裤子了。吃饭的时候也会说不能挑食,会自己穿衣服了!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变化!而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平时生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孩子,而想要教好孩子,我们必须先约束好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孩子还是很有虚荣心的,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孩子的虚荣心去帮助她完成一些事,我们要多多的去表扬孩子,增加他们的信心。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进去,我采取的措施是随她去,不理她,等她把这段脾气发完了她会自己来找我,在跟她讲道理,她才听的进去,不然说什么都没有用,她也听不进去!尽量的不去打孩子!

孩子现在正处于好奇的阶段,一点点小小的事物都能引起她的好奇心,我们更应认真对待,把他们往好的方向的引导,对待孩子要心平气和,好好跟她讲话!

一次,她在别的小朋友家玩,到了吃饭时间叫她回家吃饭她不肯,说要到这小朋友家吃,我不肯,便一直哭闹,于是把她强行带回家,告诉她,你若不把饭吃了就不要出去玩,她自己哭闹了一会儿,奶奶把她哄着吃饭了,她告诉我,妈妈,我不哭了,我吃饭了!我说,你真棒,把饭吃完了出去玩!后来她便和奶奶到游乐场去了,到了8点左右,我去接她,告诉她,我们今天早点回家,明天还带你来玩,她想了一下很爽快的答应了!这就是孩子的变化,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孩子的一切,用心的去引领她们!和老师一起积极的配合!

育儿心得:我和我的孩子们


育儿心得:我和我的孩子们

陪伴着孩子们成长,是妈妈最幸福的一件事。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会有形形色色的有趣事情发生,对的、错的、好的、坏的、开心的、伤心的……我愿与孩子们一同分享生活中点滴的喜怒哀乐,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我家的生活方式极为传统,小朋友从小都由老人带着,老人想法大家都是知道的,惯着宠着,没办法只好与老人“斗智斗勇”,既要教育孩子,也是在开导老人丢弃传统的老思想。育儿方面虽然谈不上很成功,但却获得了不少的心得。

一、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行动的表率。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我和我的孩子们约定,不论是在家或是外出,自己的行为要做到一致。

1、很小的细节--丢垃圾:在家中,所有的果皮纸屑必须丢在垃圾筒内,家中也有专门的袋子是用来装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的,让孩子了解资源回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外出,更不能马虎卫生问题,如果没找到垃圾筒,自己想办法拿好或放包内,等到了垃圾筒的地方再丢。老人出门有时会随手乱丢,在孩子面前不能指责老人,而是亲自捡起来然后告诉小朋友:“奶奶年纪大了可能一时忘记了,以后我们一起来提醒奶奶,好吗?”这样小朋友会觉得自己很有存在感,像是一个小小的监督员,即使玩得很疯也不忘自己的“使命”!

小插曲:孩子的爸爸经常性会随地吐痰,我和孩子们提了一个小建议,每次看到爸爸随地吐痰,就给爸爸开“罚单”,让爸爸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买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文明意识和责任心,又制止了爸爸的不文明行为。

2、排队:地铁等公共场所电梯,之前这一块我也做的很不好,没有左行右立的概念,自从去过台湾旅游后,发现他们那里人再多,只要乘电梯的人都是相当自觉的靠右排队,左边一条道永远是空出来让急事行走的人用的。经过多次和孩子们强调“左行右立”,现在出行小朋友也会非常自觉的遵守;其他地点的排队,告知孩子一定要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插队是很不文明的行为。出行需要排队时,有时孩子的奶奶会上前和别人聊天顺道插队,我就会告诉孩子们奶奶做的不好,孩子们会马上将奶奶拉回来,这样奶奶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接孩子放学时时常会看到一些奶奶们,甚至是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会当着孩子的面一股脑的插到最前面,无形中就给孩子们造成了负面影响。

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从家长那里得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从而树立行为的准则。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作出一个好的表率与榜样。

二、不惯溺,让孩子学会坚强,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1、不当面袒护:有时我在教育孩子时,孩子的奶奶会说:“他们还那么小,以后大了就懂了!”这时就必须要既教育孩子又开导老人,让孩子知道就算有奶奶这个“保护伞”,错就是错,有错就改是好孩子;告诉老人想要袒护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这样会使他们性格扭曲、不明是非。

2、不包办替代:在家力所能及的家务得由孩子来做,比如扫地、洗碗、擦桌子,我就会大宝、小宝分工,在他们完成自己的劳动后,给予适当的奖励。由于一直以来大宝是我妈妈带的比较多,老人包办意识太强,所以动手能力和体贴程度不如小宝,而小宝在我的“使唤”下坚强成长,已经有点像小小男子汉了。一次我拿了很多东西,小宝走走自己回过头来从我手中抢走一袋物品(里面装着他们喜爱的玩具),我就问小宝“你是想要拿你的玩具还是看妈妈东西太多啦才来帮我忙的啊?”他不假思索的说“我怕你拎不动!”当我回头问大宝要不要帮忙时,他却说他好热拎不动。从此以后我妈妈也开始“使唤”大宝了,每每看到小宝留好吃的给我,而大宝总是想不到时,老人包办的想法也慢慢开始转变了。我相信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三、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要有爱心懂得谦让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还好我家的是双胞胎兄弟,从小就让他们了解与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不争抢、友爱、互助、谦让。兄弟之间发生矛盾后,老人的第一反映就是哭的一方是对的,不问原由的责备另一个宝;而我的态度就是多观察、少干涉,先制止他们的矛盾(行为),让他们冷静下来后听听他们的想法,然后给他们分析对错,让他们在相处的分歧中慢慢体会。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处的时候,总归会有发生矛盾的时候,都是家里的宝,要做到不偏袒过错、也不过谦责备(偏袒自家孩子,会让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对错意识;因为过谦而责备无错的自家孩子,也会使孩子分不清对错,不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其实孩子们都很聪明,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懂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家长干涉太多后,让他们知道了捷径。多教育、多开导、多分析,对于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没有坏处的。

我认为: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家庭教育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对我们每个父母都是素质上的考量。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要让我们的孩子感到生活的幸福,愉快、健康、乐观的面对生活,让他(她)有爱心、有自信、对前途满怀希望,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家长。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孩子要散养,绝不圈养 育儿心得:孩子要散养,绝不圈养 个人育儿宗旨:孩子就是一匹马,我要散养,绝不圈养。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娇气,吃饭说不吃就不吃,要东西非要到手不可,不依着就发脾气。这些习惯当然也有家长的责任,因为家长没...
    2020-10-29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不要让孩子有依赖心理 育儿心得:不要让孩子有依赖心理 我自己觉得培养孩子的自觉自立自理能力很重要,不要让孩子有依赖心理 关于自觉:比如以前早上我叫女儿起床,我发现我每天都去叫孩子催孩子快起床快刷牙洗脸快吃饭快点要迟到了,后...
    2020-12-03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不要打孩子 育儿心得:不要打孩子 孩子一天天成长,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任务也随之一点点加重,这首先要感谢在学校的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 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学会了很多,以前上厕所总要人帮着,现在都是自己脱裤子上厕所...
    2020-09-24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我和我的孩子们 育儿心得:我和我的孩子们 陪伴着孩子们成长,是妈妈最幸福的一件事。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会有形形色色的有趣事情发生,对的、错的、好的、坏的、开心的、伤心的……我愿与孩子们一同分享生活中点滴的喜怒哀乐,与孩...
    2020-09-18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不要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子文我们小班的一个小女孩,性格特别的内向,只喜欢跟两三个小朋友玩耍,小班马上就要结束,她马上也是要成为中班的大姐姐了,但是我最近发现子文这段时间又像她刚上幼儿园时的样子了。早上她来到幼儿园就站在教室里...
    2020-07-21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孩子要散养,绝不圈养 个人育儿宗旨:孩子就是一匹马,我要散养,绝不圈养。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娇气,吃饭说不吃就不吃,要东西非要到手不可,不依着就发脾气。这些习惯当然也有家长的责任,因为家长没...

2020-10-29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不要让孩子有依赖心理 我自己觉得培养孩子的自觉自立自理能力很重要,不要让孩子有依赖心理 关于自觉:比如以前早上我叫女儿起床,我发现我每天都去叫孩子催孩子快起床快刷牙洗脸快吃饭快点要迟到了,后...

2020-12-03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不要打孩子 孩子一天天成长,我们对他们的教育任务也随之一点点加重,这首先要感谢在学校的老师们对孩子们的辛勤付出! 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学会了很多,以前上厕所总要人帮着,现在都是自己脱裤子上厕所...

2020-09-24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我和我的孩子们 陪伴着孩子们成长,是妈妈最幸福的一件事。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会有形形色色的有趣事情发生,对的、错的、好的、坏的、开心的、伤心的……我愿与孩子们一同分享生活中点滴的喜怒哀乐,与孩...

2020-09-18 阅读全文

子文我们小班的一个小女孩,性格特别的内向,只喜欢跟两三个小朋友玩耍,小班马上就要结束,她马上也是要成为中班的大姐姐了,但是我最近发现子文这段时间又像她刚上幼儿园时的样子了。早上她来到幼儿园就站在教室里...

2020-07-2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