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孩子第一次犯错是教育的黄金时机
发布时间:2020-10-09 开学第一课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2020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节目简介育儿观念:孩子第一次犯错是教育的黄金时机
我们的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个第一次,有好的也有坏的。有些习惯就是因为有了第一次后便开始养成了。在我的经验中,发现奇奇第一次做得好时,会坚决地进行强化,以使他能坚持下来以后养成好习惯。可是,如果是犯了第一次错误,坚决的给予最严厉的批评,而且在进行批评时你的表情和行为一定要表现到位,生气了你就一定要吊起脸凶凶的样子,让孩子体会到你是认真严肃充满威严的,嘿嘿。
就在有一天周六的上午,和往常一样我忙着洗衣服收拾家务,奇奇小朋友先是要完成周五留的家庭作业,后来我就按排对他进行听写。学习本来就是个需要反复巩固的过程,不能因为他小就对他学的知识不管不问,我的观点是:如果学,就一定要学好记牢。所以,从上大班起就和奇奇说好了,在每周六的上午,我们要把这一周学的知识进行听写,现在主要就是学的点语文知识:拼音和部分简单的汉字。奇奇小朋友很明事理,给他讲清楚道理后,他就很愿意接受了。
这次听写的是复韵母部分,看他顺着能正确的读下来,顺着也能写出来,我便给他听写。结果,当我把顺序打乱进行听写是,发现他竟然有几个不能正确的写出来了!提前我们就已经规定好了,一个写不上就要抄写一行,然后再听写,还听写不上就再抄一行……直到全部听写正确为止。感觉他可能有点着急出去玩,听写了两遍也没听写正确。在第三遍听写时,我就发现他用小胳膊和小手捂着本子最上一页的下边缘处,还偶尔抬眼瞟我。我让他把胳膊挪开,可是呢他就是咋地也不动,我马上就觉出了异常,强制性的把他的小胳膊抬了起来,一看真是让我哭笑不得,原来他已经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把他一直没听写对的几个复韵母写在本子下面了,以备我在给他听写时能偷看。这个小不点儿,竟然能想出这个让我意外的办法来,真是小瞧俺了。我马上做翻脸状,拿起本子一把就扯下来他写了好多听写的那页纸,揉成了一团扔到了垃圾桶中,我的行为表现让他很震惊,小脸刹时也变得很惊讶继而委屈得眼泪要掉下来了。我故意板起脸极其严肃地对他说:“儿子呀,你这样做法是完全不对的。不管在听写时你会还是不会,都不能偷看呀,要实事求是。妈妈今天要认真的告诉你,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它不充许有半点的弄虚作假和偷机取窍。只有踏踏实实地认真学习,才能把知识学到你的脑子里去,你长大后才会变成一个有文化有才学的人,成为这样的人后大家都会喜欢和敬佩你。妈妈相信奇奇是一个认真的孩子,以后也不会再做出这种让人觉得不好的行为。只要你专心的去记忆,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完全记住的。妈妈相信你!”(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他还是没忍住地哭了起来,可能也是被我的举动吓坏了,但是这时候我是坚决没有心软滴,那样会让他觉得的是纵容,虽然孩子小不懂事,并不知道他自己的行为是否严重,只是想耍点小聪明而已,但是正因为小才要让他记住咋样做才是正确的。他说:“妈妈,我怕一直记不住,就没法出去玩了!”我说:“宝贝儿,一定是可以记住的,只要你用心,咋会记不住呢?不着急,慢慢来,妈妈等你!”他片刻后就不再哭泣了,也知道自己刚才做的是错的,因为惹妈妈非常生气。他不再玩了,专心的抄写起来。果然,这一次听写,他全部都写对了。过后,他非常的开心,我趁机说:“儿子,你觉得怎么样,当你发努力学会后,是不是觉得特别开心呢?”
他开心的回答道:“是的,妈妈。”
接下来有一天,我去幼儿园接他,看到奇奇正专心地趴在桌子上写字。幼儿园老师特意过来给我讲:“奇奇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我问他你还想做点什么?他回答说想要练习写数字。人家就真的开始写数字了,并且从开始到现在一次也没有起来过。别的小朋友玩都没有影响到他。”等我走到他身边一看,果然写的数字整整齐齐,已经快写完两页了。
相信奇奇已经听进去我给他讲的学习的大道理了。所以说,要抓住宝宝犯错的第一次,给他讲足道理,坚决不纵容他,让他印象深刻,比犯错多次后再去纠正会有很强的教育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当孩子犯错时
育儿心得:当孩子犯错时
在当下的社会中,孩子是家中的宝贝,哪个当父母的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是聪明、活泼、健康、自信的,自己却经常丧失准则地做错误示范,日积月累的惯性就会造成根深蒂固的影响。
孩子犯错就像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不断的学习和改正,以后就会轻松应对了。首先要先分清楚孩子的错误是如何形成的,有意还是无意识产生的,是好心办了坏事,还是家长错误地理解而导致的分歧的结果。不能不闻不问的就先进行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弄不清以后到底该如何做是对的。打了也白打,反而打在孩子身,痛在父母心。犯错误一般有几种:
第一,无意识的错误。如果孩子还不认识到这是错的,只知道是好玩、有趣、有好奇心而弄脏或弄坏的话,就不要发脾气或惩罚,应该好好说明情况,错误是可以理解的。有时实在忍不住时,就要冷净一下。
第二,有意识的错误。有时就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或好心办了坏事。家长就要对其的行为多关心。使其下次少犯同类的错识。要让孩子在错误中获益。就像帮忙收碗筷,却打翻在地。
第三,无理的错误。为了发泄,报复或攻击谁,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协调不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要提醒孩子不要总犯同样的错误,不要去犯无意义的或低级错误。家长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孩子表现不好,就是自己没教育好。其实也不然,再优秀的家长,有时对孩子却束手无策。
父母需要告诉他任何行为不仅需要自己的满足,还需要别人的认同,要得到认同,就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告诉他通常有哪些处事的规则。通过这样的教导,孩子很快会从犯错中学到很多好的东西,同样的错误也不会一犯再犯。现在这个年龄要学会从错误中获益,学习社会规则和承担成长的责任。再长大一点,对道德、良知的培养,不能心急,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孩子自然会变得善良与懂事。
育儿观念:孩子犯错可给点小惩罚
其实,每个孩子都本能地惧怕犯错和危险。比如,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打翻了杯子,满地的水花、一地的碎玻璃等,都可能诱发其恐惧和焦虑心理。此时如果父母脱口而出“怎么又打碎东西了?真是毛手毛脚!”那孩子的恐惧心理反而会更重,胆子越来越小,也不利于培养其有担当的品性。因此,父母应该把这些意外当成教导孩子处理危险的“好机会”,趁机教育他。
第一,安慰为先。不管孩子闯了多大的祸,父母在第一时间都要压制自己的怒火,并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此时,可以轻声告诉孩子“别害怕,爸爸妈妈都在”,既让他宣泄情绪,又加深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第二,帮助解决。等孩子情绪平复后,可以拉着他坐下,一边给他讲道理,一边指导孩子该如何正确处理。
第三,合理“惩罚”。惩罚和打骂不同,其目的是让孩子知道犯错是需要“补偿”的,其代价视事情严重程度而定。惩罚的具体方式可以根据各家情况而定,比如可以让孩子做些洗碗等家务,作为“劳动补偿”;也可以限制他看动画片的时间,作为“娱乐补偿”;或者减少孩子的零花钱,作为“经济补偿”;要求孩子独自在一边反省等。
育儿观念: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人世间的所有情感中,最深厚的莫过于母情。孩子则是母亲手中正在雕塑的作品,作品的好坏与母亲的素质密切有关。
在人生幼儿时期这个最重要的阶段,孩子面对的第一个老师就是母亲,这个时期儿童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母亲起着重要的作用。
战国时有三迁的孟母,晋时有退醉的陶母,唐时有和丸的柳母,宋时有刺字的岳母,古代在生命得不到延续保障的年代,出现了身体或许瘦弱而精神充佩的伟大母亲,从前的母亲在孩子面前是自信的,品品代代遗传、复制、放大,进而成为社会的本色。战火纷飞的年月里,面对枪林弹雨,有多少母亲送儿当兵上前线,贫穷时期的母亲夜夜与油灯为伴,手中的纺车是儿子求学的经济来源,当今数学奥林匹克金奖的得主就是出自寒门,父亲长年卧床,是母亲认准一个理“腹有诗书气自华”,靠打工、养纺供儿子读书,当中外记者采访这位母亲教子的秘诀时,母亲的话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儿子从小没有进过一次饭店,没穿过一件好衣服,儿子的这点出息是苦出来的。
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每个家庭的关注。一次我们去家访,3岁的孩子有一大堆玩具不玩,正在抱着一幅麻将牌玩,还能告诉我们那是“幺鸡”,那是“白板”并熟练的在地上摆起来后来才知道孩子的母亲喜欢搓麻将边搓边逗着孩子。较少的,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大多数家长还是很注意对孩子早期教育的。孩子的精神需求,人个塑造,是影响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的重要的原因。好母亲会教给孩子打猎的技巧而非能填饱肚皮的肉。常听有些家长说,我们文化水平不高,不会教育孩子,家长的知识不等同与家长的素质。宋代贤相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它的母亲虽没有什么文化,却懂得教子做人之道。
学习了古代母亲以及教子成才母亲的高思想、高品质,我们现代母亲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拥有更高的素质。由此,便联想到一句话:经历过凄风苦雨,承袭了苦难基因的种子,才可能长成擎天大树。
名字是孩子第一次的知识教育
名字是孩子第一次的知识教育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人一生中,要接收许多次的知识教育。名字是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接收的第一次重要的知识教育。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在幼儿时期形成的知识和教育将影响人的终生。
人名的寓意性,是指人名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在起名时所被赋予的意义。由于受中国文化固有特点的制约,人们在起名时向来重视字义和寓意。习惯上,当人们选定某些字作为名字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些字本身是什么含义,作为名字以后又可以赋予什么含义。我们说起名的含义要明朗,意思是说要通俗易懂,让人一看便知是什么含义,如果我们为孩子起名“志坚”,意思是希望孩子将来的意志要坚强,做一个有主见有进力的人。比如为孩子起名“秀丽”,也是希望孩子长得清秀美丽,将来树立一个端庄稳重的女性形象。
我国古今的一些名人,不仅都为人类社会作过贡献,他们的名字也大多简单明快寓意深刻。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史可法、孙中山、董必武和毛泽东等无不如此。毛泽东的名字有润泽东方之意,反映了起名人对他寄予的重大期望。再如我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起名人用雪松来期望她有一个不屈不挠的意志,其效果显然要比叫坚强等雅致得多。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一个好的名字会使人增加愉悦感和好的印象,一个不好的名字无疑会减轻自己的品味。
姓名与文学
姓名与文学,很早以前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文学作品的表现力极强,特别是中国人的姓名具有无处不在的特殊性,因此,就使小说、诗词、谜语、对联、歌典等许多领域充满了姓名与文学的轶闻趣话。特别是小说,我国历代小说家对自己作品中人物姓名,大多是精心创作的。他们往往把主人公的姓名与其身份、地位及性格、品质、志趣等联系起来,让姓名蕴含丰富的信息量,最充分地表达人物的那些素质,进而最充分地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们创作的有些名字带有类型化的特色,有些则注重突出鲜明的个性,还有些是含有影射。暗寓意味的。如《红楼梦》中算命先生的名字叫刘铁嘴、王半仙,巫婆名叫马道婆,农村老太太称刘姥姥,这些名字的类型化特征十分明显。如葫芦僧贾雨村显然是“糊涂僧贾愚蠢”,“秦钟”即“情种”,卜世仁即“不是人”,“詹光”即“沾光”,寓意浅显一看便知。除了《红楼梦》以外,《金瓶梅》、《孽海花》以及鲁迅笔下的人物名字,也大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姓名与文字
中国人使用的汉字,有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特点。大多数汉字都由几个独立的部分组成,这些独立的部分分开来可以是一个个汉字,合起来则构成一个新的汉字。当这些汉字作为人名使用时,大多采用几个汉字组合起来的意义。有些情况下,一旦把它们分解开来,便又产生了新的意义。这样,汉字取名的分分合合,便又产生了许多新的内容。
我国古今用人的名字作文字游戏的情况很多,方式也颇为复杂。有些人在取名时用姓名二字作文章,把姓或名添笔减笔、分离、合并组成新的名字。如商代宰相伊尹、宋代学生领袖陈东、现代音乐家聂耳等人的名字都是姓氏减笔;西汉大将军王匡、近代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著名作家串乡邻人的名字都是姓氏的添笔;当代作家老舍又名舒舍予,电影演员胡诗学又名古月,他们的名字都是姓氏的分离。
属于文字游戏的姓名,还有一些情况,即有些人的名字则正读也可以倒读,有些人的字号可以连读也可以分读。读法不同,含义有别,其精彩之处也正在于此。如近代影星王人美,名字倒读则是美人王;著名学者闻多(又名闻一多)倒读为多闻.两人名字中,前者以影剧为职业,最重视自己的形象。名字功是正读或倒读,其意都妙不可言;后者从事文化事业,职业的要求是见多识广,因此,名字“闻多”或“多闻”,寓意都是深刻的.
孩子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除了较早的学会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第二位的便学会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3岁以前,家庭成员由于对孩子吃、穿、住、行特别关心,对孩子的名字(包括小名)的呼唤率是最高的。据调查统计,每天不少于20次左右。
根据10个名叫“阳阳”和“星星”的男孩子(8—10岁)和10个同龄的男孩子对比,考试和回答关于“太阳”和“星星”的知识,结果,前者的知识水平超过后者1倍;笔者又对10个名叫“花的女孩(8---10岁)(秋菊、美菊、冬菊、梅、春梅、桃花等)。和10个同龄的其它女孩,围绕着“花”的知识进行考试和问答,结果叫“花”的女孩,其知识水平高于后者2倍。
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呢?因为父母教孩子认字,几乎都从孩子的姓名教起,另外,从小就给孩子讲一讲相关的小故事或儿歌、诗歌教孩子背颂。
因此,名字从小就是一种知识、爱好教育,并影响到人的性格、爱好、知识。成年人的性格、知识、爱好往往是和小时候的这种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古人说: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给孩子起个好名字。有一个好的名字,令人终生高兴。
育儿观念: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育儿观念: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最近,经常听到有的父母朝着老师抱怨,抱怨孩子在家不听话、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脑,要么就是玩手机玩pad,抱怨的同时让老师多管管,殊不知,自己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其实,只有管好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就买了智能手机,这牌子那牌子的,当时我和孩子爸商量这个玩手机危害太大了,为了孩子咱还是先不用这样的手机,于是我俩拿的手机只能接打电话发信息,那时候孩子根本就不知道手机都有哪些功能,也就没有对它着迷。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捧着手机在玩的时候,孩子就会问我,妈妈我也想玩儿,这个时候我就花了1000块钱给他买了个小天才,我告诉他,小天才就是宝宝的手机和电脑,宝宝信了,从上面学了很多。
再往后,孩子上幼儿园了,接触外界越来越多了,也想着多看点电视和电脑,这个时候我们俩商量把家里的有线电视给停了,开始和他去新华书店,去图书馆,慢慢的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
到现在为止,每个周末我们都会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选择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在电脑上看动画片,或者他想玩手机的时候就让他玩一会,但是,每次玩着玩着,玩了不一会就不想玩了,一个是因为他不痴迷,二个是很多游戏他都不会,提不起兴趣。说实话,在对待电视、电脑、手机等的问题上,近几年了,我和孩子爸也是忍了又忍,孩子爸爱看电影,我又好看电视剧,每每孩子在家的时候我们都会默契的把手机放下,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读书。
因为我相信:要想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并不是靠父母大喊大叫,要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让孩子养成好习惯,父母首先要有好的习惯。如果父母自身没有好的习惯,不尊重孩子,总把自己当“首长”,把孩子当“部下”,除了命令就是指责,自己为所欲为,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不是打麻将就是打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不是大声喧哗就是大吵大闹,在孩子面前不注意言行举止,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又怎么会成为好孩子呢?
因此,父母首先要给自己立个规矩,只有管好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把握孩子教养黄金时机
什么是早期疗育?我的小孩需要接受早期疗育吗?所谓早期疗育是针对有发展迟缓的儿童所提供的治疗与教育。早期疗育透过包括:医疗复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社会福利等不同专业之整合介入,解决发展迟缓儿童各方面之发展落后或异常问题。早期疗育可减轻发展迟缓所造成的影响,并可以补救或预防造成儿童发展问题的发生,开发这些孩子的潜能。早期疗育可单独针对儿童或和家庭一起安排疗育。疗育可以在机构、家里或医院中进行。通常疗育可以在发现迟缓后任何时间开始,不过根据研究显示,疗育越早开始效果越好。为什么要及早疗育?迟缓儿童及早施行疗育可以促进这些儿童的发展,而早期疗育也可以对这些家庭提供支持。根据儿童发展的研究,人类学习和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学龄前几年。当一个孩子有发展迟缓或缺少机会学习时,早期疗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发展迟缓孩子没有及早疗育,那么在以后时间学习特定的技能可能就会有困难。所以只有尽早接受疗育,这些儿童才可以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另外,早期疗育也可以对这些发展迟缓儿的家庭提供支持与帮助。有特殊儿童的家庭经常会感到失望、社会隔离、无奈与无助,或被别人贴上标签,而发展迟缓儿童的存在,也可能会影响家庭的和谐,进而干扰儿童的发展。残障儿童的家庭常被发现夫妻离婚比率和自杀率增加。早期疗育除了提供疗育外,也可以提供相关信息与 社会资源给父母,让他们懂得如何教养他们的孩子,并得到社会的支持与帮助,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和放松自己。早期疗育真的有效吗?经过近 50 年的研究,早期疗育的确对这些儿童有帮助,也对家庭和社会有长期帮助。接受早期疗育的迟缓儿将来需要比较少的特殊教育,甚至有些儿童可以融入正常班级与一般儿童上课。早期疗育成功的关键因素?越早开始越好:许多研究显示越早疗育越有效。当诊断出小朋友有发展迟缓后,尽快让他们接受疗育所得到的效益最大。孩子家长的参与也是重要的。如果儿童家长有足够的技能在家里应付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早期疗育的成功机会也越大。发展迟缓儿的照护不单只是儿童本身,还有他的家庭,因此需要的不只是医疗团队的投入,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是谁给了孩子们犯错的机会?
是谁给了孩子们犯错的机会?昨天在下班的路上,接到帮我照看xx家长的电话。接电话前我猜想一定是xx惹事了,果不然电话里同学妈妈问我下班了没有?我说在路上了。她接着气急败坏的说,今天放学后她给了xx和xx的同学(她自己的孩子)两人一张五元钱,让他们花其中两元去买吃的,结果两个小家伙把五元全部花了,买了东西后还偷偷的在外面吃完了,到了吃饭时间他们还故意跟她玩起躲猫猫来,说她被两个小家伙气得不行了,现过了吃饭时间,她要罚两个小家伙不准吃饭,让我赶快回去好好收拾一下他们。我说:罚他们不准吃饭我赞同,但你先也别急,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我一会就到。
挂了电话后,我想,两个孩子这样做,错也不完全在于他们,同学妈妈也有很大的责任,一,放学后没多久就会吃晚饭,干嘛给他们钱让他们去买东西吃呢!二,给钱就算了,还给张五元的,让他们花其中两元。孩子们在一起买东西,看什么都想要,不花完是绝对不可能的。三,给钱前没跟孩子约定,他们应该什么时候必须回来吃饭,否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孩子在外有吃有玩,那还会自觉回去,吃得饱饱的,当然不想回去吃饭了。同学妈妈做的不得法,结果把自己气得不行。回去我不光要跟孩子们谈,还得跟同学妈妈好好说说。
可等我到同学家时,看到同学妈妈最终没等到我来,动起了粗,手拿一根棍在打xx的同学,同学爸爸抓住孩子的手,像是在护孩子又像在协助妈妈。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并拼命的挣扎。xx站在旁边也吓得扁着个嘴,要哭不哭的样子。看我到来同学的爸爸放开了孩子的手。我对同学妈妈,不可这样打孩子,当同学妈妈还扬着棍时,孩子却非快地跑得老远。同学妈妈对孩子吼到,你再跑回来看我怎样收拾你。转身与我走进房,把事情给我再描述了一遍。我没有当场说她的不是,因为毕竟自己孩子也在场,现她在气头上,我若说了她呆会还误以为我护犊心切。
过后同学妈妈叫xx去吃饭,我说要罚两人一样对待,今晚的饭就不准吃了。本我还想与同学妈妈再好好聊聊的,但因为晚上xx有围棋课,快到点了,估计等我们赶到就要迟到了,所以就匆匆忙忙的赶回去放书包。
在回家的路上,xx一声不吭,我问他,今天的事,你知道自己错在哪了吗?xx小声的说:“不知道。”我说首先阿姨给你们钱去买东西时,就不应该把五元全部花完,买了东西后你们还不自觉回家。之前妈妈也跟你说过,不可随便花他人的钱,可你今天就犯了。xx听了连忙为自己辨道:“我说不要花完的,是同学硬要买那脆饼吃,吃完后他还说不要回去,在外面玩会。”我知道xx在推御责任,怕我会像同学妈妈那样打人。我对xx说:“妈妈不会打你,但不代表什么事都允许你去犯,你要自己懂得分寸,同学要花完,你就认同了?他说不要回,你就听从了?那你自己有没有自己的主见?”xx听了没出声。我继续说道:不要有些事妈妈说过,你却没记在心上,事后还犯。今天妈妈再跟你重申一次,以后不可随便拿别人的钱去花,你若还有下次,那妈妈取消你寄放在同学家。”xx这回急了忙说:“妈妈我错了,下次不再这样了。”我说:“你错与对,不要对我说,今晚好好反思,想想明早怎样向阿姨道歉。”
今早起来,xx就对我说:“妈妈,呆会我去向阿姨道歉,我不该和同学把钱花完,还在吃饭时不主动回家,以后就是同学不肯回,我也要把他叫回。”我说行,知道错那能好好反思是好事,不过你不能只在口上说说,要牢记在心,下次是决不允许自己再犯。xx听了,点了点头。
结果在等车时,同学妈妈来了后,xx只说了句,阿姨对不请。被同学妈妈回道,这次就原谅你们了,下次若你们再犯,看我怎么来把你们一起收拾,吓得xx就没下文了。看来同学的妈妈被气得不轻,隔了夜这火气还没下败。
等孩子们都上车走了后,我和同学妈妈聊了会,我说:我把孩子交给你,是放心信任让你来管教,所以孩子有那些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尽管批评,不要顾及我会有什么想法。不过以后你在要求孩子做某些事时,事前一定要与他们约定好,免得事后自己被孩子气得不行。还有以后也不要随便给孩子钱去买东西,因为孩子一旦得到你的允许,那你给他们多少都能给你花完。同学妈妈听了后,也说是自己没想这么多,让孩子钻了孔子。以后在对孩子这方面,自己也得改变自己的做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