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来伤害的小破案
发布时间:2020-10-06 简短的幼儿小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不开心的时候 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游戏班上图书区实行幼儿图书共享以后,很多孩子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奥特曼、皮卡丘的书,也有些孩子带来了相关的小卡片与大家分享。这些活动相当受幼儿的欢迎与喜欢。
可是今天,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童童从家中带来了一本书,里面有一张小卡片,金色的特别漂亮,他告诉小朋友是爸爸在华堂买的。晚上离园时,他的卡片却不见了。于是我们便发动幼儿帮助找,很多幼儿都很热情地帮忙,可找了半天都没有,这是我看到杨可欣小朋友捂着自己的口袋,低着头。于是我走到他面前,轻声说:“杨杨,你口袋里是什么呀?”“什么也没有。”“是吗?我觉得一定有好东西,我们是好朋友,你悄悄的让老师看看。”“这是我的卡,”孩子急忙说。于是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金色的卡片。“这卡是从哪里来的?”我问。“是……是从家里拿来的。”孩子表情很慌张。我从心里判断卡不是他的,就是童童那张,但为了保住孩子的面子,也为了公正公平,我没有直接下定论,而是先安抚童童,告诉他明天老师在把卡给他。另一方面,我也与杨可欣的妈妈进行了沟通,说明了情况,他妈妈说孩子没有那样的卡。我与他妈妈解释不要责怪孩子,他那样做也许有某种原因,一定有某种原因。孩子这么小,并没有偷的意识,希望家长与孩子好好沟通。
第二天,杨可欣一来就把卡给了我,并解释说:“老师,这卡是我捡的。就是从柜子哪,真的。“于是,我和他一起把卡还给了童童,并告诉童童是杨可欣帮助找到的。童童说:“谢谢你,杨可欣。”这样两个孩子都开心地游戏去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小朋友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偷偷带回家或拿了别人的东西,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们没有“偷”的概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请幼儿把东西还回来就是了。不要轻易给幼儿扣上“小偷”的帽子,给幼儿心理造成伤害。往往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老是当时说破,孩子会很难堪。如果我们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做法,就应该给孩子一些自尊,不要伤害它们,使他们认识到其实坦白是很好的事情,大家会接受它,那么我们在呵护幼儿心灵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己工作顺利进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小果实带来的大危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一点小东西都会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玩具。今天孩子入厕小便时,李源杰小朋友顺手从冬青上摘了一个绿绿的、圆圆的果实,拿在手里玩耍。不一会,他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把果实塞到鼻子里了。”我急忙托起孩子的头,看了一下,他的鼻子里并没有什么东西。可是他却很肯定的告诉我:“我真的把果实塞进去了。”随然从外面看不出异样,我还是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用专用的仪器进行检查,果然,里面有一颗绿绿的果实,医生用镊子帮助孩子取出了果实,并告诉我,再往里一点,就有危险了。
第二天,我利用故事《翘鼻子噜噜》对幼儿进行了教育,让幼儿知道噜噜把东西塞到鼻子里都出现了那些危险,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鼻子,并让李源杰小朋友讲一讲他把果实塞到鼻子里时,那里很难受,如:呼吸困难、鼻子涨疼等。
幼儿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于一切认为新鲜的事物都想去尝试,但是不知深浅,在做任何事情时,常常会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安全危险,一不小心就会伤及他人和自己。
作为老师,在工作中我们要时时刻刻关注与幼儿安全有关的事和物,同时还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告诉孩子们身上的各个器官都有各自重要的作用,不能随便的乱揉乱搓,更不能把东西放进去,还要注意保持清洁。
小班:我也带玩具来
我也带玩具来
小班的孩子都喜欢把玩具带到娃娃家来玩,只有新威不舍得带玩具,还经常抢别人的玩具。一天,区角活动时,他跑到我面前告状:“老师,文文不让我玩玩具还打我。”我把文文叫到面前询问缘由,文文委屈地说:“新威不带玩具来,总是抢我的玩,上次还把我的小汽车摔坏了。”听到这儿,新威赶紧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我问:“你很喜欢文文的玩具吗?”他点点头。我又问:“你该怎样向他借哪?”新威不高兴的说:“我和他商量了,他就是不给我玩。”“两个人都想玩,怎么办呢?”我再问,这时旁边的琪琪插话说:“两个人一块玩。”我又继续问新威:“你这样喜欢玩具,为什么不自己带呢?”“我怕别人给我玩坏了。”我说:“是啊,大家都很爱护自己的玩具,如果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玩具一样爱护别人的玩具,就不会玩坏了。”他想了想说:“我明天也带玩具来。”
第二天他果然带来了一辆玩具汽车,并且特意让我看:“马老师,这是爸爸新给我买的小汽车。”我高兴的说:“呀,你的小汽车真漂亮,还是遥控车,老师很喜欢。”区角活动时,我请他向小朋友介绍展示小汽车的玩法,他自豪地对孩子们说:“我来教你们玩吧。”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跑到他面前,“我们一块玩吧。”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离园时,他说:“老师,我把小汽车带回家,明天再换一个玩具来。”从此,新威经常带自己的玩具到娃娃家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在这里他不仅懂得了怎样与小朋友相处,还学会了与同伴共享。
小误会带来了惊喜
我们班的张学斌是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可爱又聪明。但是这个孩子总是懒洋洋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唱歌他张张嘴巴没声音;集体游戏他也爱玩不玩的。有时老师用奖励的方法鼓励孩子们唱歌或表演,他却不为奖品所动,真让老师无可奈何,我奇怪:这孩子怎么就像温开水似的没点活力呢?怎样才可以激起他的积极性呢?
机会来了,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看到了张学斌的进步。午觉后,小朋友都起床了,大一点的孩子都把自己的被子叠好去厕所了。张学斌的个子小,以往该叠被子时就一声不吭地溜走了。怪了,今天我却看到他正在用力地推被子,而且被他推的被子叠得很整齐!我立刻惊喜地说:“张学斌,你真棒!把被子叠得这么整齐呀!”他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了,我再仔细看一看那床被子,哈!误会啊!原来那床被子的主人今天没到幼儿园来呀,被子根本就没拉开盖过,当然整整齐齐的啦!这时候我再看看张学斌,他正在认认真真地叠自己的被子呢!我装做没有看出来的样子说:“恩,张学斌真不错!还要再叠一床被子呀!””令我惊喜的是,到了区角活动的时候,懒洋洋的张学斌竟然和小朋友一起收拾起地上散落的物品了,以往他都是玩完就走,看到他的进步,我又及时地给予了表扬。更开心的是,到了第二天的午饭时间,吃完饭后他居然主动帮老师收拾饭碗了。他象变了个孩子,总是积极地帮助小朋友和老师了,脸上总洋溢着欢欣的笑容,那种淡漠的表情也不见了,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也多了,和同伴也玩得更开心了……想想以前,张学斌小朋友很少受到表扬,因为他对什么都缺乏积极性,不积极回答问题,不爱活动,更别说帮助小朋友和老师了。这次偶然来个小误会,使他意外地得到了表扬,并体会到了被表扬的甜蜜和快乐,于是就积极地做好事,希望再次得到表扬。
我感谢这次小误会,同时我感受到,也许对于那些象张学斌小朋友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可以不妨制造些“小误会”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小迪给我带来许多的快乐
早上一睁眼,小迪的眼圈就红红的,因为今天要从姥姥家回来了,小迪不想走,想一直在姥姥家呆着。姥姥早上包的饺子,小迪和大姐一起吃,“大姐,你长大了想离妈妈远远的吗?”小迪的眼圈还是红红的,带着哭泣的声音说,眼睛却盯着大姐的筷子,原来是大姐拿筷子太高了,因为我嫁得远,老家有这个说法,手拿筷子的位置越高,嫁得越远。大姐听小迪说完,立刻把手也放低,几乎要碰到筷子头了。听了这句话,我的眼睛也湿了。是啊,父母把自己养这么大,却嫁得远远的,一年见上两次面,哎。。。。。。
这些天小迪和大姐完全是放松状态了,晚上睡得晚,白天看手机电视多,回来了,手机电视不能畅开看了,晚上躺在床上,快11点了还没睡,小迪最后还是找来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让我读。读了两个故事,几乎就进入了睡眠状态。听书惯了,呵呵。。。
小迪笑话一则
晚上小迪在电脑上学“一点奥数”,今天学的是用奇数偶数分析简单问题,题目如下:
燕燕回到家,按了一下灯的开关,灯亮了,又按了一下,灯不亮了。。。淘气的燕燕一连按了7下,请问此时灯是亮的还是不亮的?
读完题一秒内我正在想奇数,是亮的,如果小迪回答不对,我怎么讲解。就听小迪大声地笑着说,灯催了,哈哈哈。。。。我们一起大笑了起来!
是啊,灯被这淘气的孩子开了关,关了开,真有可能催了,呵呵。。。
不按套路出牌的小迪给我带来许多的快乐!
奖励带来的思考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奖励带来的思考”!
“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
寒寒无奈的走到我的面前说。
正在上课的我放下手中的教具,慢慢的走到孩子们面前说:“孩子们,刚才,老师收到一条信息。
你们想知道吗”?“想”。
我把手机打开,神秘的念给孩子们听:“喂,喂,小朋友们好,我是寒寒的橡皮,现在我想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如果愿意赶快找一找我藏在哪里了,找到我的奖励一颗漂亮的标志。
”话音还没落,孩子们就行动开了。
桌子底下;书包里等地方寻找。
同时,我在旁边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表情。
等转到学增小朋友身边时,我看到他神情有些慌张,并不时用手摸口袋。
于是我蹲下来轻声问:“学增小朋友,是不是寒寒的橡皮被你找到了。
如果是你找到的就大声告诉小朋友们好吗?老师会奖给你一颗漂亮的标志的”。
学增小朋友听到这,点了点头。
不好意思的走到前面,并羞答答的说:“寒寒的橡皮被我找到了”。
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给了他以热烈的掌声,并奖给了他一颗漂亮的标志。
这件事虽然就这样过去了,但使我深深体会到了正确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如果当时老师不加以引导、教育,孩子会这么做吗?
不知道本文“奖励带来的思考”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期望带来信心
小宇是我们班出了名的调皮大王,上课总是不会坐。户外活动时也喜欢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和小宇妈妈交流后才知道:小宇在家也是如此,爸爸妈妈都很无奈。一次小宇的妈妈对我说:“王老师,我这孩子可能有多动症,一分钟都坐不住,我和他爸爸都没办法了,骂也骂了,打也打了,一点用都没有,他就是动个不停。哎……”小宇的妈妈走后,小宇跑来问我:“王老师,我妈妈刚才和你说什么了呀?”我拍拍他小脑袋笑着说:“妈妈说你最近在家里有进步啦,原来坐一分钟,现在能安安静静坐三分钟了!王老师好高兴,你真棒!”小宇一脸骄傲的说道:“当然了,我还很能干的,我的进步可大呢。不信你看!”上课的时候,小宇果真和他承诺的一样安静地坐着,认真听着,还积极的举手呢。一下课,我就表扬了小宇,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让伙伴们都对他进行了表扬,共同见证小宇的进步。放学后,我把小宇在幼儿园的进步告诉了小宇的妈妈,妈妈很是不可思议地看着坐在位子上等待妈妈的小宇,一脸的笑容。其实,正向的期望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我们不容小觑的,孩子正是在这种期望中保持信心,不断的努力从而取得期望的结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大人的鼓励,因为这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轻易责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怎么这么讨厌,怎么没有别的宝宝好?首要的事情就是先确立正确的态度,给孩子适当的且正向、积极的期望,赋予孩子以信心和意愿,去勇敢克服或尝试各种挑战。
我也带玩具来
小班的孩子都喜欢把玩具带到娃娃家来玩,只有新威不舍得带玩具,还经常抢别人的玩具。一天,区角活动时,他跑到我面前告状:“老师,文文不让我玩玩具还打我。”我把文文叫到面前询问缘由,文文委屈地说:“新威不带玩具来,总是抢我的玩,上次还把我的小汽车摔坏了。”听到这儿,新威赶紧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我问:“你很喜欢文文的玩具吗?”他点点头。我又问:“你该怎样向他借哪?”新威不高兴的说:“我和他商量了,他就是不给我玩。”“两个人都想玩,怎么办呢?”我再问,这时旁边的琪琪插话说:“两个人一块玩。”我又继续问新威:“你这样喜欢玩具,为什么不自己带呢?”“我怕别人给我玩坏了。”我说:“是啊,大家都很爱护自己的玩具,如果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玩具一样爱护别人的玩具,就不会玩坏了。”他想了想说:“我明天也带玩具来。”
第二天他果然带来了一辆玩具汽车,并且特意让我看:“马老师,这是爸爸新给我买的小汽车。”我高兴的说:“呀,你的小汽车真漂亮,还是遥控车,老师很喜欢。”区角活动时,我请他向小朋友介绍展示小汽车的玩法,他自豪地对孩子们说:“我来教你们玩吧。”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跑到他面前,“我们一块玩吧。”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离园时,他说:“老师,我把小汽车带回家,明天再换一个玩具来。”从此,新威经常带自己的玩具到娃娃家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在这里他不仅懂得了怎样与小朋友相处,还学会了与同伴共享。
细节管理带来的变化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进餐、集体活动、游戏活动时都有搬椅子的环节,我曾经观察过幼儿搬椅子的情形,可谓形形色色。有的一只手拉着椅背拖着走,有的抓住椅子像推小推车,有的抱着椅子让四只椅脚朝外横冲直撞,有的将椅子顶在头顶……这些搬椅子的行为不仅不雅观、不文明,还隐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我决定从规范幼儿搬椅子行为抓起。
首先,我们拍下了幼儿不规范的搬椅子行为,请幼儿观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有些幼儿对一些“奇特”的搬椅子行为感到不可思议,看来,他们原先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搬椅子的行为有什么不妥。
其次,我们鼓励幼儿商讨规范的搬椅子方法,然后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比较。然后每组选出一种比较好的搬椅子方法进行展示,最后,筛选出正确的搬椅子方法,拍成照片并张贴在活动室显眼处,以提醒大家模仿学习。
接着,实行幼儿轮流管理制。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为了巩固和强化幼儿正确的搬椅子行为,我们请幼儿轮流管理和监督。对于正确执行的幼儿给予贴星奖励,对于执行不太好的幼儿给予提醒。
最后,为了强化幼儿正确搬椅子的行为,我们开展了“搬椅礼仪之星”评比活动。评比主要由教师的平时观察和幼儿的推荐相结合,给做得好的幼儿戴上大红花以资鼓励。现在,幼儿认真搬椅子的行为让人感动,已成了我班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自对搬椅子行为实行细节化管理后,我发现班上幼儿的其他行为习惯也有了很大改观。很多来参观的老师都夸奖我班常规好,幼儿能自觉管理自己,举止文明有礼仪。